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倫理問題包括哪些方面

生物倫理問題包括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3-04-10 18:32:05

1. 下列哪些屬於生命倫理問題

屬於生命倫理問題的,就是生物學上的,比如清源關系親子關系等等,這些都屬於倫理的問題。

2. 生命科學引發的倫理問題

生命科學引發的倫理問題
生殖健康中的一些問題:
一、避孕。道義論和後果論是反對避孕的兩個主要論證。反對避孕的道義論的論證基於一種對性與生殖關系的觀念。後果論認為避孕有嚴重後果是不道德的。其一,認為避孕是預先扼殺了一個人的生命。其二,在歷史上真正站得住腳的理由是以前所謂的避孕葯具不但無效,而且可能不安全有毒。其三,避孕葯物將會導致淫亂。
二、流產。流產可定義為:在胎兒具有可存活性以前自發的或誘發的終止妊娠。前者為自發流產,後者為人工流產,也稱誘發流產。誘發流產又可分為治療性流產和非治療性流產。反對人工流產的道義論論證認為,人工流產是以暴力的形式割斷了性與生殖的聯系。反對人工流產的後果論認為,人工流產會對母親造成傷害。此外,還有胎兒的道德地位問題,其中主要是胎兒有沒有權利的問題,即胎兒有沒有生的權利,更確切的說,出生的權利問題。
三、絕育。指剝奪生殖能力。羅馬天主教會反對絕育有兩個理由:其一,絕育破壞了人體整體性原則;其二,絕育使我們人類這個物種不能繁衍。但這兩條理由均難以成立。絕育手術的意向的直接的效應是為了治療婦女的疾病或預防遺傳病,剝奪生育能力只是非意向的間接的效應。此外,女權運動的發展也使絕育成為每個男女自主決定的權利。
四、胎兒實驗。在原則上沒有可靠的俗世道德來反對非治療性的胎兒實驗。也許會有某種令人信服的論證來為這些工作確立起一些規則。人們可能有能力表明有些做法將會侵蝕尊重胎兒、嬰兒或無依無靠者的基本社會構造。然而,這些論證不可能是決定性的和沒有歧義的。它們將依賴於對未來的可能做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各種預感或假定。
五、家庭暴力。任何以社會性別為基礎的暴力行動,它產生或可能產生對婦女的身體,性和精神的傷害或痛苦,包括威脅採取這類行動,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不管發生在公共生活中還是私人生活中。丈夫對妻子施加的身體、性和精神的暴力行為,是不道德的。進入婚姻關系的女性並沒有因此喪失自己理應享有的倫理和法律權利,她們仍然是獨立的主體,不是她們丈夫的附屬品。在夫妻關繫上,包括性和生育問題上,婦女仍然同婚前一樣對自己的身體有自我決定權。
輔助生殖中的一些問題:
一、人工授精。指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不是通過自然交配的方式進行的,而是用人為的手段將精液如雌性子宮頸口周圍,讓精子自行向上游動到輸卵管上端與卵子相遇,達到受精的目的,人工受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配偶見人工受精,另一種是非配偶間人工受精,人工受精產生的倫理問題有:1,人工受精是否切斷了性與生兒育女的紐帶,因而破壞了婚姻關系?人工受精在倫理學上是可以接受的,應該是視它是否增進家庭的幸福和對他人或社會的損害。2,誰是孩子的父親?僅僅憑借生物學或遺傳學的聯系而並未盡什麼義務,在道德上和法律上沒有相應的權利;反之這些兒女對他也沒有義務和權利3,精子可以成為商品嗎?不能,提供精子解決不育,促進他人家庭幸福,本身是一種人道行為,雖然提供者應活的某些補償,但不應以謀求金錢作為報答。4,人工受精能用於優生嗎?不能,人類的智力發展不單單取決於基因,而是遺傳物質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體外受精和胚胎轉移,主要解決婦女因輸卵管堵塞而引起的不育問題。按照尊重個人自主原則,知情同意隱中亮原則,可以實施體外受精和胚胎轉移。
三、代理母親:主要解決婦女子宮不能受孕而引起的不育問題。引發的倫理問題有1,代理母親合乎倫理嗎?反對者認為:代理母親提供的不僅是孕育服務,而是接受他人的奴役;講第三者引入生育過程,講削弱婚姻關系,代理母親講腐蝕母子關系。支持者認為:從後果來看這種做法可以滿足夫婦養育一個孩子的願望,這種做法也有利於代理母親。2,誰是母親?同人工受精類似3,代理母親商業化,是不和倫理的。
四,克隆人 ,克隆人違反了倫理道德,理由如下:1,父母雖有權決定自己所生的孩培沖子的數量,生每個孩子的間隔時間,但絕對沒有對灶寬未來孩子的遺傳組成進行操縱的自由,和預定決定孩子將來生活道路的權利。2,提出使用克隆技術協助解決不孕問題是否有問題,值得懷疑。3,人類的生殖本來就是一種神聖的事情。4,克隆人可能改變人論關系。5,克隆人認為作為實驗品的一個實驗過程,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它可能會像克隆動物那樣出現高流產率,低成活率和高畸形率。6,克隆人在社會學上也是不健全的,其社會地位難以實現。7,克隆人類還會造成許多法律問題。8,如果基因組相同的克隆人大量出現,就有可能破壞人類基因組成的多樣性。
器官移植產生的問題:
自願捐獻和推定同意:在器官移植的過程中,知情同意的原則必須貫徹。在知情同意基礎上獲得可供移植的器官,目前只有兩種基本方法:自願捐獻和推定同意。自願捐獻在倫理學可以得到辯護,這是一種利他主義行動。退訂同意是:一個國家推定,所有公民都同意在死後捐獻器官。反對者認為:退訂同意不能真正體現知情同意原則,在歐洲國家的實踐表明,退訂同意並沒有緩解移植器官的匱乏。
死刑犯器官的利用:(1)支持者認為:1,在可移植的器官奇缺的情況下,利用死刑犯處決後的器官供移植能夠挽救很可能因器官衰竭而死的人。2,這樣作並不構成對死刑犯的傷害。(2)反對者認為:1,死刑犯處於如此弱勢的地位,他的真正意願難以公開表達,或者根本沒有表達,因此在他知情後自願表示同意後捐獻器官表示知情同意的權利。(2)為了保存和保護死刑犯處決後的器官可資移植,醫務人員可能必須在行刑前對死刑犯做一些處理。(3)利用死刑犯處決後的器官供移植可能造成「道德滑坡」。
生命倫理學的出現產生了諸多的問題。因此,需要慎重的對待生命倫理學的一切相關東西,最大限度的促使人類服務。這需要社會各界一起為之努力奮斗。

生命倫理的三項任務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8:33 光明日報

徐宗良

自上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現代生物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手段、設備的更新,在與人的生命活動各階段密切相關的醫療實踐中,倫理、社會、法律等問題層出不窮,如「試管胚胎」養育的嬰兒長大後尋找生父的權利問題,其它人工生殖技術誕生的後代是否享有各種相關權利的問題,腦死亡條例的制訂及實施問題,安樂死與臨終關懷問題等等,許多仍是爭論不休,懸而未決。近幾年,與人類基因組研究相關聯的疾病治療、遺傳服務、克隆人以及各種人體實驗所引發的諸多問題,更是引起全球的關注。生命科學的進展,生物技術的應用,不僅向人類展現了更加美好的未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倫理難題。這些難題有錯綜復雜的因素,從深處講,意味著有關生命的傳統思想、觀念、規范、習俗正在不斷受到生物醫學技術的沖擊與挑戰,這里的「傳統」不只是指沿革已久的歷史性觀念,而且還包括某些新技術誕生以來的一些價值認識與倫理規范,這些價值認識並不充分,倫理規范並不完善,隨著事態的發展,情境的變化,內在的隱性問題會逐步顯露出來。

有些人認為,生命倫理和其他具體領域的倫理一樣,屬應用倫理學范疇,因此只要把一般倫理學的原理拿來運用到生命領域就行了。事實上,生命倫理遠非如此簡單,面對錯綜復雜的相關問題,生命倫理不僅需要倫理原理的指導,而且還要制定相應的倫理規范和切合實際的倫理分析、判斷、評價,甚至還需要對倫理原理本身作深刻的反思與研究,以期獲得倫理應對的正確而強有力的支撐。簡言之,生命倫理大致有三項任務:

從道德哲學、生命哲學的層面,藉助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知識,去思考和探尋人類的根本價值理念,以此作為指導性的原理,為提出和制定原則、准則、法規提供堅實的倫理基石。

通常人們談及生命倫理的研究時,往往把道義論或功利論作為其理論基石,以此為原點再提出相應的倫理原則。這似乎簡便易行,但對於日益復雜的倫理問題可能尚嫌不足。這是因為,道義論和功利論兩者各有缺陷:前者通常不考慮價值,不計較行為後果,如果將它絕對化,其原則就容易流於空泛,而且會忽視其中價值內涵的實際變化;後者正好相反,強調價值與行為後果,但如果一味重視具體的功利性,很可能失去道德規范的意義,陷入相對主義的境地,最終導致重大價值理念的喪失。正因為這樣,在如今的生命倫理理論的探索與實踐中,人們時常會把道義論與功利論相結合,例如,在臨床醫療活動中,既十分強調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盡其所能去搶救病人;又會考慮對具體病人救治的實際效果,從對象的生命質量以及衛生資源的經濟成本去作出衡量。這兩者有時可以相容而兼顧,有時又似乎很難兩全。當出現這種現象時,很有必要去尋求兩種理論或原則的契合點,有時甚至可以把這類屬於規范倫理的理論進一步提升到一般(元)倫理的層面去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其中包括澄清含義模糊的概念與觀念,理出沖突的價值根源,進而尋求某種價值共識,達到某個道德標準的堅實基點。換言之,不能滿足於以現成的道德理論、原則去對現實作思考,還要因現實的變化與復雜性不時地回過頭去對既定的道德理論、原則進行思考,生命倫理經常性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善於交叉地作「道德思考」和「思考道德」。

生命倫理研究主要是針對生命領域的倫理問題,當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聯手,試圖干預、改造人的生命基本結構,控制人的生命活動甚至生與死的時候,實際上其引發的爭論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道義和功利的倫理范疇,而進入了生命哲學的領域。這里講的生命哲學主要是指從終極意義上探討人的生命、生命存在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本質、人的生命與非人的生命以及與自然的關系等理論。由生命倫理進入生命哲學,大致需要加以思考和解答的問題有如下一些:①如何維護人的生命尊嚴與生命價值;②應遵循怎樣的規律去改變和改善人類自身;③生命、疾病、健康觀念的再探討;④生與死的權利問題;⑤身與心、形與神的統一問題等等。這其中每一個問題的深入思考,無疑對解答當今的生命倫理問題,指導制定切合實際的倫理規范是至關重要的。

在確定生命倫理的重要原則之前,尋求和確立帶有根本性乃至終極性的價值理念也是十分必要的。

有人可能認為,在當今多元文化價值的世界上,哪裡能找到帶有普遍意義的共同價值理念?其實不然。雖然要找出完全一致的價值共識不太可能,但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和交流,當今人類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越來越廣泛而頻繁的交往,本身就說明了人類具有某種共同的價值理念或價值訴求。歷史上不同的文化中,存在著相似的道德訓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應怎樣待人。今天,在世界各國,「以人為本」的觀念似乎也是極為普遍的認識。但我們還可以追問:為什麼要「以人為本」?這就涉及到了終極性的價值理念。除了以人類的歷史事實和經驗教訓對此問題論證外,還可以從思想家們睿智的理論概括中去找答案,例如,康德關於「人是目的」的命題就是很好的答案,人永遠以自身為目的而生存、活動著,個人如此,整個人類亦如此。把人當成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而抹煞或無視人是目的,顯然是違反根本的價值理念和最基本的道德原則的。「人是目的」這樣的命題,在今天比之康德時期會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其中包括人的平等、人格的尊嚴、追求完善與發展潛能等。不管怎樣,它既是人們必須恪守的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又是個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的終極意義,同時,它還可以詮釋道義論和功利論等道德理論。在生命倫理學上,以此作為理論基石可以合乎邏輯地引伸出關於「人的尊嚴」和「社會公益」的兩個重大原則。

提出並確立若干具有廣泛適應性、合理性和規范意義的重要倫理原則,這些原則既體現人類的根本價值理念和生命倫理原理,又確實起到倫理規范的作用。

倫理理念也好,倫理原理也好,主要是提供觀念與方法論的指導,並不能直接解決實際的倫理問題。要解決倫理問題,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確立起一些適應性較廣泛、具有合理性並有規范意義的道德原則,盡管這些道德原則不可能直接解決具體的道德問題,不可能替代具體行為、事件的道德評價、判斷與取捨,但是卻可以起到准繩與規范的作用,理念、原理的精神實質能藉此得到表達和體現。

道德規范必須十分注重合理性,以構築起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核心原則和起碼的底線准則。這些原則與准則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人們需求與認知水平的提高而做出相應的變動,或重新予以詮釋,從而使之盡可能切合實際狀況並帶有導向性。

道德規范的合理性應顯示出道德的力量。這種道德力量在一定意義上說,是事實價值與理想價值的平衡,道德規范的廣泛性就寓於此合理性之中。倫理規范的合理性包括兩個方面:為廣泛人群接納的層面,提升人群道德水準的層面。這就是說,合理性既要有現實性,又要有導向性。缺乏現實性,道德原則就沒有根基;只有現實性而缺乏導向性,道德原則就失去了培育人們道德精神的重要功能。

半個多世紀來,生命倫理正是在總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醫生以科學研究為幌子殘酷迫害猶太人的慘痛教訓,結合醫學實踐和科學實驗的實際狀況,以根本的價值理念為指導,制定了尊重人的生命與尊嚴、以人為本的原則,不傷害和有利的原則,公正公益的原則。這些原則都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倫理合理性,因而為眾多的倫理工作者、科學研究工作者、醫務工作者所接受。

依據倫理原理與原則,對具體情境中的各類社會倫理問題進行辨析,作出倫理評價、判斷和抉擇。

在生物醫學的研究與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倫理困境,從重大的熱點問題如克隆人、安樂死、基因遺傳服務、腦死亡條例制訂,直至具體的行為與案例,如面對身患不治之症的危重病人應竭盡全力搶救還是放棄治療,諸如此類的難題,都需要進行倫理的分析,作出倫理的判斷,提供倫理的依據,找出合乎倫理的解決辦法與途徑。概言之,需要進行切實的倫理辨析。

倫理辨析也是生命倫理的重要任務之一。無論是理論工作者還是實際工作者,只要事涉生命倫理,都需要學習和掌握倫理辨析。從某種意義上說,倫理辨析是生命倫理工作者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僅僅了解若干有關的倫理原則就自然具備的,它實際上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能,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在掌握倫理原理和倫理規范的基礎上,通過邏輯的條分縷析,結合各種知識的運用,去作出靈活、准確的倫理判斷和抉擇。近年來國際上十分盛行生命倫理培訓,國內現在也開始展開這樣的培訓。

需要指出的是,倫理辨析不是萬能的,不要奢望通過倫理辨析就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但倫理辨析的確是增進人們應對現實社會日益復雜的局面的一種頗有意義和成效的方式,尤其是在當今科技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科技應用的效應越來越突出的情形下,在對科技作出技術性評估之時往往還需要進行倫理上的評價。因而具備倫理辨析的能力,無疑是有助於應對這些現實挑戰的。

總之,所謂生命倫理的三項任務,實際上是強調在根本價值理念的統攝下,將一般倫理、規范倫理和境遇倫理三者有機地協調與整合。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達到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生命與健康權利的目的

3. 生物倫理學是什麼專業,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呢

但是,生命倫理學關注公共健康,明顯是一種錯位。因為空宏基雙方的追求目標存在著根本上的差異。英國學者奧尼爾解釋說:」在我看來,當代生命倫理對公共健康知之甚少的基本原因是,它對個人自主性的關注表明,所有為了健康的強制都是錯誤的。然而,許多公共衛生措施如果要有效,就必須是強制性的。這段話表明,生命倫理學堅持個人自主原則,無法接受公共健康干預的強制性,認為它是對個人權利的傷害。但 是,如果公共健康措施沒有強制性,顯然又無法保證自身的有效性。這樣看來,兩者似乎沒有辦法調和。

4. 生命倫理學的主要理論

生物倫理學是根據道德價值和原則對生命科學和衛生保健領域內的人類行為進行系統研究的學科。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主要研究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中的道德問題,環境與人口中的道德問題,動物實驗和植物保護中的道德問題,以及人類生殖、生育控制、遺傳、優生、死亡、安樂死、器官移植等方面的道德問題。

一分鍾了解生命倫理學
1.7萬 45"
生命倫理學
生命科學分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展開
生物倫理學是根據道德價值和原則對生命科學和衛生保健領域內的人類行為進行系統研究的學科。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主要研究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中的道德問題,環境與人口中的道德問題,動物實驗和植物保護中的道德問題,以及人類生殖、生育控制、遺傳、優生、死亡、安樂死、器官移植等方面的道德問題。

中文名
生命倫理學
概述
根據道德價值對生命科學和衛生保健領域內的人類行為進行系統研究
起源
20世紀60年代首
發展
產生後獲得迅速發展
快速
導航
發展

產生原因

發展因素

性質

內容層面

專業特點

問題
起源
生命倫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首先在美國隨後在歐洲產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展最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學科。生命倫理學的生命主要指人類生命,但有時也涉及到動物生命和植物生命以至生態,而倫理學是對人類行為的規范性研究,因此,可以將生命倫理學界定為運用倫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在跨學科跨文化的情境中,對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的倫理學方面,包括決定、行動、政策、法律,進行的系統研究。
發展
生命倫理學產生後不僅獲得迅速發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受到醫學家、生物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法學家、宗教界人士、新聞界人士、立法者、決策者和公眾的關注,而且很快地體制化。一些國家建立了總統或政府的生命倫理學委員會,在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很多醫院或研究中心建立了專門審查人體研究方案的機構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或倫理委員會(Ethics Committee)。我國醫葯管理局規定,為新葯批准所進行的臨床葯理研究,必須建立機構審查委員會(名稱為倫理委員會)審查研究方案。2000年8月我國衛生部成立了「醫學倫理學專家委員會」,就重要醫學倫理問題向衛生部提出咨詢建議作為決策基礎。
產生原因
生命倫理學之所以產生於20世紀60―70年代,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以及以後出現的三大事件密切相關的。第一件事是1945年廣島的原子彈爆炸。製造原子彈本來是許多科學家向美國政府提出的建議,其中包括愛因斯坦、奧本海默等人。他們的本意是想早日結束世界大戰,以免曠日持久的戰爭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無窮災難。但是他們沒有預料到原子彈的爆炸會造成那麼大的殺傷力,而且引起的基因突變會世世代代遺傳下去。數十萬人的死亡,許多受害人的家庭攜帶著突變基因掙扎著活下去,使許多當年建議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改變了態度,投入了反戰和平運動。第二件事是1945年在德國紐倫堡對納粹戰犯的審判。接受審判的戰犯中有一部分是科學家和醫生,他們利用集中營的受害者,在根本沒有取得受害者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對他們進行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例如在冬天將受害者剝光衣服在露天冷凍,觀察人體內因冷凍引起的變化。更令人氣憤的是,日本軍國主義的731部隊所進行的實驗,卻由於美國政府急需細菌戰人體實驗資料而包庇下來,軍國主義罪犯並沒有被送上國際法庭。第三件事是人們突然發現,在寂靜的春天,人們看不到飛鳥在蒼天游弋,魚兒在江川騰越。1965年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一書向科學家和人類敲響了環境惡化的警鍾,世界范圍的環境污染威脅人類在地球生存以及地球本身的存在。當時揭露的主要是有機氯農葯大量使用引起的嚴重後果,人們只考慮到有機氯農葯急性毒性較低的優點,但忽略了它們的長期蓄積效應,結果使一些物種瀕於滅絕,食物鏈發生中斷,生態發生破壞,人類也受到疾病的威脅。這三大事件迫使人們認識到,對於科學技術成果的應用以及科學研究行動本身需要有所規范,這推動了科學技術倫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發展因素
除了上述三大事件的大背景外,推動生命倫理學發展的因素還有以下方面:
(1)生物醫學技術的進步使人們不但能更有效地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而且有可能操縱基因、精子或卵子、受精卵、胚胎、以至人腦和人的行為。這種增大了的力量可以被正確使用,也可以被濫用,對此如何進行有效的控制?而且這種力量的影響可能涉及這一代(例如對生殖細胞的基因干預),也可能涉及下一代和未來世代。當這一代人的利益與子孫後代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怎麼辦?目前人們最擔心的可能是對基因的操縱和對腦的操縱。這兩方面的操縱可能都會導致對人的控制,以及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侵犯。例如是否允許人們通過改變基因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性狀,甚至為後代選擇自己喜歡的性狀?是否允許人們通過在腦內插入晶元來增強記憶和加速處理信息的能力?
(2)由於先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人類干預了人的生老病死的自然安排,甚至有可能用人工安排代替自然安排,這將引起積極和消極的雙重後果,導致價值的沖突和對人類命運的擔心。比如,現代的生殖技術,一方面可用於避孕,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不育問題,那麼,已經離異(單親家庭)、不想結婚(同居者)、同性戀者以及過了生育期的男女是否可以利用輔助生殖技術?一個社會,如果大多數成員都是用輔助生殖技術產生,那會怎樣?
(3)全世界蔓延的艾滋病向一些傳統觀念和現存的醫療衛生制度提出了嚴峻挑戰。艾滋病在不少國家已經成為民族災難,許多原來發病率較低的國家也很快進入快速增長期。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的現在已經達4000萬人,而婦女、兒童在艾滋病面前更為脆弱。在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層面以及有關防治艾滋病政策層面,都存在著一系列的倫理問題。國家是否有義務向艾滋病提供治療?個人是否有義務改變自己的不安全行為?非感染者和社會是否有義務援助而不歧視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對於許多妨礙艾滋病防治的行動和做法是否應該用立法方式加以制止?
(4)醫療費用的大幅攀升導致衛生制度的改革。由於技術含量的提高以及市場化消極面的影響,促使醫療費用在全世界大幅攀升,嚴重沖擊許多國家的公費醫療制度。各國都在改革衛生醫療制度,尋找讓公民既負擔得起又相對有效的醫療制度。但是這些改革提出了許多倫理問題,例如在改革過程中政府的衛生政策如何能夠做到公正、公平?如何不致影響傳統的互相信任的醫患關系?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與公司怎樣協調關系才不致引起嚴重的利益沖突?發生的醫療糾紛如何能做到不致兩敗俱傷?
(5)丑聞的揭露和民權運動的高漲。在各國的醫療和研究工作中,違反倫理的事件總是存在的。對這些事件的揭露和思考,也推動了生命倫理學的發展。
性質
生命倫理學是應用規范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倫理學」又稱道德哲學,是對人類行為的社會規范的研究。人類行為規范具有社會性。倫理規范不是由個人制訂的,它們體現在種種規定、准則、法典、公約、習俗之中,在我們學習它們以前就已經存在。人們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過程。我們通過學習社會規則知道了倫理規則。當然,社會規則並不等於倫理規則,比如審慎行事規則就不是倫理規范。僅當涉及到應該做什麼樣的人或應該做什麼樣的事,而這種做人做事會影響到他人利益時,我們才進入倫理領域。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倫理規則,因為在他看來這可以避免傷害他人。也可以說,倫理是要我們考慮他人利益的社會期望。倫理是社會的必需,因為人人只考慮自己利益的社會是沒有凝聚力的,從而也是無法存在下去的。
普通規范倫理學試圖提出一些原則或德性來支配人們做事或做人,並提供理由來證明為什麼我們應該採取這些原則或培養這些德性。對理由的關心,說明倫理學是理性的活動,它是實踐理性。應用規范倫理學(簡稱應用倫理學)是應用普通規范倫理學的原則解決特定領域的倫理問題。應用於生命科學技術和醫療保健就是生命倫理學,應用於解決工程師面臨的倫理問題就是工程倫理學,應用於解決律師、法官面臨的倫理問題就是法律倫理學,應用於新聞界就是新聞倫理學,應用於企業就是企業倫理學。由於以上這些都是專業(professions)領域,不是一般的職業(occupations),所以又統稱「專業倫理學」(professional ethics)。普通規范倫理學的原則可以跨專業應用。比如,解決醫療衛生服務分配、種族和性別歧視、獎勵懲罰等問題必須援引公正原則;誠實或說真話原則可用於企業倫理中的虛假廣告、新聞倫理中的真實報道、醫學倫理中的向病人告知病情等。
內容層面
生命倫理學是一門應用規范倫理學。其主要內容有五個層面:
(1)理論層面:例如後果論與道義論這兩種最基本的倫理學理論在解決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中的倫理問題時的相對優缺點如何,德性論、判例法和關懷論(尤其是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的地位如何,倫理原則與倫理經驗各起什麼樣的作用等等。
(2)臨床層面:各臨床科室的醫務人員每天都會面對臨床工作提出的倫理問題,尤其是與生死有關的問題,例如,人體器官移植、輔助生殖、避孕流產、產前診斷、遺傳咨詢、臨終關懷等問題。
(3)研究層面:從事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葯理試驗、基因普查和分析、干預試驗以及其他人體研究的科學家都會面臨如何尊重和保護受試者及其親屬和相關群體的問題,同時也有如何適當保護試驗動物的問題。
(4)政策層面:應該做什麼以及應該如何做的問題不僅發生在個人層次,也會發生在結構層次。醫療衛生改革、高技術在生物醫學中如何應用和管理都涉及政策、管理、法律問題,但其基礎是對有關倫理問題的探討。
(5)文化層面:任何個人、群體和社會都有一定的文化歸屬,文化也影響哲學和倫理學,當然也會影響生命倫理學。如在某一文化環境中提出的倫理原則或規則是否適用於其他文化,是否存在普遍倫理學或全球生命倫理學,倫理學普遍主義或絕對主義以及倫理學相對主義是否能成立等等。

5. 從事生物技術的工作應尊重哪些倫理問題

從事生物技術的工作應尊重的倫理問題如下:
1、克隆人:兩種不同觀點,多數人持否定態度。否定的理由:克隆人嚴重違反了人類倫理道德,是克隆技術的濫用。克隆人沖擊了現有的婚姻、家庭和兩性關系等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克隆人是在人為的製造在心理上和社會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肯定的理由:技術性問題可以通過胚胎分級、基因診斷和染色體檢查等方法解決。不成熟的技術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之成熟。
2、試管嬰兒:不同觀點,多數人持認可態度。否定的理由:把試管嬰兒當作人體零配件工廠,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權利,拋棄或殺死多餘胚胎,無異於謀殺。肯定的理由:解決了不育問題,提供骨髓中造血幹細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幹細胞並不會對試管嬰兒造成損傷。
3、基因身份證:否定的理由:個人基因資訊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視,勢必造成遺傳學失業大軍、造成個人婚姻困難、人際關系疏遠等嚴重後果。肯定的理由: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及早採取預防措施,適時進行治療,達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6. 生物倫理學的范疇

對於涉及生物學的議題相應該接受多少道德判斷的尺度,存在敏神著很大的爭議。有些生命倫理學家會將道德判斷的尺度縮限在醫療或科技發明的道德上,以及對人體實施醫療的時間點上。有些生命倫理學家則會將道德判斷的尺度擴大到施加在會感到恐懼和痛苦的生命體的一切行為上。
生命倫理學牽涉到許多公共政策的問題,這些問題時常被政治化,用來影響選民的立場。因此有些生物學家和從事科技發展的人會認為只要提到「生橋困虧命倫理學」就是在企圖妨礙他們的工作,並因此對它產生反彈,不過事實上並非如此。像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的生物學家尺指就可能會抱持這樣的心態,他們認為他們的工作在本質上是道德的,並且批評生命倫理學是在誤導大眾。

7. 怎樣看待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

1.克隆人的倫理問題
生命科學與人自身及人類社會的聯系比其他任何自然學科都更加緊密,它關繫到每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由此引發的爭論當然也最激烈。克隆人引發的爭論有技術上的,也有社會倫理方面的。其焦點問題還在於它帶來了某些潛在的威脅和社會倫理方面的問題。
克隆技術一旦用於人類自身,人類新成員就可以被人為地創造,成為實驗室中的高科技產物,他們不是來自合乎法律與道德標準的傳統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人倫關系必將發生混亂。人們很難想像和接受這種對人類社會基本組織——家庭的巨大沖擊。這對人類社會現有法律、倫理、道德產生威脅,對人類的觀念是嚴峻的挑戰。2.試管嬰兒問題試管嬰兒試驗成功的新聞引起的問題不該是「向神挑戰」(1),而是「向人挑戰」。根據英文「時代雜志」及「新聞周刊」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報導,英國科學家所做的,是把精卵在母體外結合,再移入母親子宮內,而生出正常的嬰兒。假定這項「種卵」技術確實是順利完成了,──不少學者,包括試管受精的先鋒P. Steptoe博士在內,抱著懷疑的態度──再假定有一天,體外妊娠,即把受精卵移殖到人工胎盤上面,使它在母體外成長,也成了事實的話,那時候,性愛、婚姻、家庭、天倫等種種觀念和制度,使人成為人的觀念和制度,就要受到嚴重的考驗。因為它們的生理基礎已經不存在,至少不是像今天這樣普遍必需的了。
考驗不是全面的摧毀。正如俗語說的:「真金不怕火煉」。經過初期的震盪與沖擊,傳統思想的糟魄會被淘汰,留下的卻是它的精華,反映永恆真理的精華。可是這需要關心人類前途的學者積極主動的思考辨析,尤其需要科系間的(Interdisciplinary)合作與交談。美國天主教最近成立了「肯尼迪生物倫理中心」及「神學科技會談研究所」。後者一九七四年的會談主題即是「築造的人」(Fabricated Man)(2)
生物醫學的事實與構想
研究母體外受精的主要動機是幫助不能生育的婦女,使她們能夠懷孕生產子女,促進家庭天倫之樂。根據統計,結婚而不能有子女的夫婦相當多,約占結婚夫婦總數的百分之十五。人渴求有後代的本能這幺強,在美國,有的夫婦願意出兩萬伍千美元或更高的價錢得到一個嬰兒,甚至傾家破產在所不惜。(美軍「太平洋星條報」,一九七五年五月一日,「聯合報」仝年五月二十一日)
在不孕的夫妻中,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是因為「先生」不能授精;而這些男人之中,許多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精液。除了荷爾蒙或心理治療方法之外,使得這對夫婦得以養育親生子女的方法之一即是「以丈夫之精液人工授精」,簡稱AIH(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the Husband)。原來,這些精液不足的男人射精時的前幾滴精液含有精子較多。因此,醫生可把這幾滴精液收集儲藏,以後直接放入陰道內(3)。今天,這樣的人工授精術是事實。當然實際上診斷治療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這里只說出最基本的要點,作為倫理研討的基礎。
有的夫婦本來能夠生育,只是發現男方帶有遺傳病症,借著正常的懷孕方法,就會生出殘廢病態的子女。怎幺辨呢?此外,少數的男子患有「無精子症」,不能使用AIH。在這些和別的類似的情形下,「以捐助者之人工授精」就會被使用,簡稱AID(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a Donor)。這種人工授精術也是醫學事實。儲藏捐助者的精液的地方稱為「精子行庫」(Sperm Bank)。這樣的機構不僅在美國有,一九七三年在法國有一家,在比國至少有兩家。後者在比國電視節目中作宣傳,引起不少疑問。魯汶大學在一九七三年五月卅一日至六月一日,舉行一次講習會,主題即是「人工授精術」。(NRTh, 1973, 764)
假若醫生診斷出不孕的不因是婦女的輸卵管阻塞或已經結根扎或割除,上述的兩種人工授精術便沒用了。因為即使男方的精液正常,女方排出的卵也沒有毛病,但是精卵卻無法適合。一九六九年,上面我們提過的Steptoe博士和兩位英國科學家成功地使精卵在試管中結合,但一直不能把受精卵種植到母體內,使之長大成胎兒。在本文開始,說到去年有人把這件事完成了。但究竟是不是事實,還不確定。因此我們討論這件個案時,暫且還把它當做理論或科學家的構想。也許當這篇文字與讀者見面的時候,它已經成為科學的,即可以重復的手術了。不論如何,倫理的原則在此處是相同的,貼到理論上或貼到理論的實現上是沒有分別的。
科學家再進一步的構想是所謂的「代理母親」(Surrogate mother)當一位婦女不能或不願經過九個月的妊娠階段,就可以把她身內的受精卵移到另一婦女的子宮內,由她代為孕育。這種「代理母親」原則上該是自願的。能不能變成強迫性的呢?遺傳學家諾貝爾獎金得主 H. J. Muller 就提出使人驚訝的構想。他主張未來的父母應該取用人類最「優秀的」受精卵移植到母體身內,這樣可以保護及改善人類的質量。(4)
三四年前,台灣的幾家報紙曾報導某位博士研究「人工胎盤」成功,那隻是用老鼠的受精卵作實驗,胚胎成長不到二十天就死掉了。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九日的英文「時代」雜志(二十八頁),提到一位義大利科學家用人的受精卵,使它在母體外成長大到兩月後死掉。梵蒂岡教廷命他停止這類的實驗,他服從了。教廷認為這樣的實驗是不道德的,因為必然要毀滅不少受精卵的生命。許多科學家根本不管天主教的訓導權威,仍會繼續向這方面努力。我們的倫理問題是:如果人的受精卵可以完全在母體外孕育長大,這樣做是相反道德嗎?
下面這個構想,聽起來真是近乎荒誕了,那就是所謂的「群落式」的(Cloning)復制嬰兒(譯詞照「科學月刊」)。我們知道人體細胞的核內有二十三對染色體,而精子和卵子內卻只有二十三條染色體。精卵結合形成一個新生命時,也就有了二十三對染色體。一切為遺傳必需的資料就在具有二十三對染色體的細胞核內。科學家的構想是:先使卵內的僅有二十三條染色體的核停止生活,再放入一個有四十六條染色體的身體細胞核;這時候,卵有了全部必需的遺傳數據,就能夠開始繁殖成人了。這是不是可能的呢?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九日的「時代」雜志(二十八頁)說,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在一種青蛙身上完成了這種「群落式」的復制新生命的方式。假如,在人體上也實驗成功了,用它來復制出來的嬰兒,能不能活得像有自由、有位格尊嚴的人?
最後,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百的科學家,集中他們的智慧心力,從事於改良人類遺傳密碼的研究;他們的目的不僅是生育出生方面無缺陷的人,而且是「創造」出比現在的人種更「優良」的超人。這也是本文研討的對象。想到以上這些科學家事實或構想對人類能產生的效果,誰都會看出事情的嚴重。論及教會──它不只是訓導權威,它包括一切信友,尤其是他們中的智識份子─對人類前途負有職責使仁命,F. Houtart 說:「明天真成為問題的問題(The problem)即是遺傳控制。」3.基因檢測---個人基因信息的隱私權問題
個人基因信息的隱私權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由人把它成為"後基因組時代的人權問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加速完成,使我們能夠測定每個人的基因數據,能夠鑒定或預測越來越多的與疾病相關的基因並設法治療這些遺傳疾病,但另一方面,誰有權負責保管個人的基因信息資料?如何有效保護個人的基因信息資料?公民個人的基因數據經過科學家測試、研究、開發可以加以利用,這一成果應屬於誰?權益如何劃分?利益如何分享?"個人數據"是否會被濫用?另外,有基因缺陷或差異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是否能受到真正平等和公正的對待?將來會不會像過去人們歧視某個人種那樣歧視某種基因?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個人基因信息的泄露可能會得到不正確的解釋或推測,也必然會影響一個人的升學、求職、婚姻、人壽保險費用與醫療保險費用及其他待遇等一系列的問題。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建立之初,科學家們就十分關注基因組信息如何被正確地應用和個人與社會的利益如何有效地被保護等問題。為此,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一部分,還特別設立了人類基因信息利用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計劃(ELSI),以防止那些試圖搞種族歧視或個人歧視,甚至試圖實施種族侵略與滅絕暴行的人在人類基因組中找借口。

8. 試分析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可能帶來的安全倫理問題,舉例說明

1.克隆人技術。
安全性:對於克隆技術,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科學家們都認為這是一種不成熟的技術。對於克隆動物有相當高的失敗率,盡管「多利羊」和其他克隆成功的牛、豬、山羊和老鼠的照片和消息均做成哄動,但其實大部分克隆出來的動物仍最終死去,通常是在胚胎發育階段,其他則因先天性畸型嚴重而死產,也有懷孕期中流產夭折,有時甚至令懷孕的母體亦喪生。即使成功誕生,克隆的動物也很脆弱,有些在深切治療室中掙扎得太殘酷,以致研究人員不得不最後讓它們安樂死。
倫理問題:克隆技術一旦用於人類自身,人類新成員就可以被人為地創造,成為實驗室中的高科技產物,他們不是來自合乎法律與道德標準的傳統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人倫關系必將發生混亂。人們很難想像和接受這種對人類社會基本組織——家庭的巨大沖擊。這對人類社會現有法律、倫理、道德產生威脅,對人類的觀念是嚴峻的挑戰。
2. 試管嬰兒技術
安全性:被評為20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之一的試管嬰兒技術,雖然從誕生至今備受爭議,但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倫理方面,對技術本身的安全性卻少有人關注。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對嬰兒健康造成高風險的原因,主要來自於父母雙方的遺傳。但最近幾年的研究表明,試管受精和其他輔助生育技術也可能是導火線之一,通過生育治療出生的嬰兒更有可能患上自閉症、癌症、腦癱、智障等疾病。瑞典烏普薩拉市兒童醫院的斯特龍伯格和他的同事發現,試管嬰兒更有可能患有明顯的神經問題,特別是腦癱。他們通過對比得出,試管嬰兒中患腦癱的人數比普通嬰兒高出了一倍以上。芬蘭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也顯示,與自然懷孕生育的小孩相比,試管嬰兒的身體更差。試管嬰兒童年的整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各種疾病的患病率高居不下。
倫理問題:有人認為試管嬰兒是把其作為人體零配件工廠,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權利,拋棄或殺死多餘的胚胎無異於」謀殺」。有人會濫用設計試管嬰兒技術,來設計嬰兒的性別。 但另一方面,另一些人認為設計試管嬰兒是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辦旦洞法之一;提供骨髓中造血幹細胞並不會對試管嬰兒造成損傷;臍帶血是試管嬰兒的『身外之物』。
3.轉基因技術
安全性: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是否安全,二是對環境的影響。
對人的安全方面,支持轉基因技術的人認為投放市場的轉基因作物都是經過充分實驗的,被改變的基因僅限於增加作物的抗病、抗災害能力,並且在北美地區轉基因食品已經使用的很多年,可以說現在美國加拿大20歲左右的年輕人從小就是吃轉基因食品長大的;反對轉基因技術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有害,他們的證據主要是一位科學家的實驗證明,用轉基因食品喂養的小白鼠癌症發病率明顯升高,但問題是這個實驗只成功過一次,後來別的科學家在相同的條件下都沒能再現這個實驗結果。
在環境方面對轉基因技術的爭議是最大的,也是歐洲人反對轉基因技術的重要依據,反對人持有的觀點是,通過改良基因創造出抵抗病蟲害和其他災害的植物,這種技術如果失去控制可能會把農作物改造成適應性極強的超級植物,自然平衡使任何生物都不可能占絕對優勢地位,但轉基因技術產生的超級植物可能會打破自然平衡而泛濫成災。
倫理問題:由於轉基因技術創新打破了物種界限,使不同物種間的基因可以進行前所未有的新組合,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難以預見,這就使轉基因技術創新呈現前所未有的復雜性,並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很多全新的社會倫理問題,引出種種有關生物科學家的道德責任和學術自由的哲學爭論耐遲斗。在轉基因植物技術創新中,功利主義的預設和學術自由的主張必須以人類的價值、尊嚴和社會公正為前提條件。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必須擔當起必要的道德責任,把握好倫理橫桿,以促使轉基因植物技術創新沿著科學的昌磨軌道健康發展。

9. 生物倫理學主要研究哪些問題

生物倫理學是根據道德價值殲老和原則對生命科學族兄和衛生保健領域內的人類行為進行系統研究的學科。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研究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中的道德問題,環境與人口中的道德問題,動物實驗和植物保護中的道德問題,以及人類生殖、生育控制、遺傳、優生、死亡、安樂死、器官移植等方面的道德問題。氏穗升

閱讀全文

與生物倫理問題包括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