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海西生物是什麼

海西生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4-13 04:08:41

A. 考古生物的年代,以及發展順序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地質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階
太古代: 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 有始太古代, 古太古代( 生命現象出現), 中太古代, 新太古代(原核生物出現)
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還有比如長城紀,然後是蘄縣紀、青白口紀、震旦紀(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
古生代: 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 古生代分為寒武紀(硬殼動物出現), 、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
中生代: 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 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鳥類哺乳類出現)和白堊紀(被子植物出現),共3個紀. 中生代時,爬行動物(恐龍類、色龍類、翼龍類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動物時代之稱,或稱恐龍時代。中生代時出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中生代末發生了白堊紀滅絕事件,50%的生物滅絕,包括所有的恐龍。大多學者認為有一顆彗星撞擊地球,引起特大氣候變化,很多動物,尤其是冷血動物,無法適應低溫而滅絕。可是為何當時鱷魚一類的冷血動物卻存活,還是無可解答
新生代: 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 只有第三紀、第四紀2個紀. 第三紀末,第四紀初地球上古人類出現. 新生代一般被分為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其中前5個世屬於第三紀, 後2個世屬於第四紀. 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的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 新生代開始時,中生代占統治地位的爬行動物大部分絕滅,繁盛的裸子植物迅速衰退,為哺乳動物大發展和被子植物的極度繁盛所取代。因此,新生代稱為哺乳動物時代或被子植物時代。哺乳動物的進一步演化,適應於各種生態環境,分化為許多門類。到第三紀後期出現了最高等動物——原始人類。原始人類起源於亞洲或非洲
羅列一下地球最近的演變順序
震旦紀: 從距今18億年-距今6億年) ,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距今34-18億年前這漫長的16億年中(而從地球上有了第一個動物到現在可能不超過10億年),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原始無真核細胞在不斷地進化。從距今18億年前開始,地球進入震旦紀,大約又經過了12億年到6億年前,有細胞核、細胞器分化的真核生物出現了,從此地球進入了一個生命大發展的階段。這時期的海洋生物主要是藍藻、紅藻和綠藻,原生動物大概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到距今6億年前時,已經有浮游動物、杯海綿和腔腸動物了。震旦紀時生物界的演化較前迅速,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生物群。微古植物群在早震旦世以球藻群為主,並出現了巨囊藻、捷菲鮑里藻等屬;宏觀藻類以丘阿爾藻、壽縣藻和塔烏藻等屬為主。至晚震旦世時,微古植物群中的分子形態多樣,屬種繁多,以刺球藻群中個體較大或一些膜殼具有明顯刺狀構造的類型最重要。晚震旦世的最大特徵是後生動物大量出現和門類多樣化。伊迪卡拉動物群即出現於這一時期。該動物群是一個以軟軀體後生動物為主體的動物群。中國震旦紀地層中發現的主要為蠕形動物和腔腸動物,尤以蠕形動物分布最廣. 在震旦紀時,不僅中國許多地方發現有冰川沉積,而且在澳大利亞、非洲、南美、北美、亞歐等大陸上普遍出現冰川,這是已知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最古老的一次冰期——震旦紀大冰期。這次大冰期至少可能包括兩期:一是7.4—7億年,冰磧層分布最廣;一是6.5億年。在前一冰期之後,許多地方形成膏鹽和白雲岩沉積,說明氣候轉為乾燥炎熱。在後一冰期之後,世界許多地方發現了以伊迪卡拉動物群為代表的軟體裸露動物群,這也說明氣候狀況有很大變化。
(冰期)寒武紀:寒武紀是地質年代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 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
奧陶紀: (距今5.1-4.38億年)——海洋無脊物動物全盛時期, 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方(包括我國大部分地方)都被淺海海水掩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 奧陶紀的生物界較寒武紀更為繁盛,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發展,其中以筆石、三葉蟲、鸚鵡螺類和腕足類最為重要,腔腸動物中的珊瑚、層孔蟲,棘皮動物中的海林檎、海百合,節肢動物中的介形蟲,苔蘚動物等也開始大量出現
志留紀(Silurianperiod 始於距今4.35億年,延續了2500萬年)(筆石的時代,陸生植物和有頜類出現)是早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古生代第三個紀。由於志留系在波羅的海 哥德蘭島上發育較好,因此曾一度被稱為哥德蘭系。志留紀可分早、中、晚三個世. 志留系三分性質比較顯著。一般說來,早志留世到處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達到頂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陸地上升,表現了一個巨大的海侵旋迴。志留紀晚期,地殼運動強烈,古大西洋閉合,一些板塊間發生碰撞,導致一些地槽褶皺升起,古地理面貌巨變,大陸面積顯著擴大,生物界也發生了巨大的演變,這一切都標志著地殼歷史發展到了轉折時期. 志留紀的生物面貌與奧陶紀相比,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變化。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志留紀時仍占重要地位. 脊椎動物中,無頜類進一步發展,有頜的盾皮魚類和棘魚類出現,這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上是一重大事件,魚類開始征服水域,為泥盆紀魚類大發展創造了條件
泥盆紀 (Devonian 距今4.06億年-3.6億年):也就是古生代中葉的這段期間. 泥盆紀古地理面貌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變。表現為陸地面積的擴大,陸相地層的發育,生物界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陸生植物、魚形動物空前發展,兩棲動物開始出現,無脊柱動物的成分也顯著改變。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後,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無脊椎動物除珊瑚、腕足類和層孔蟲(Stromatoporoidea,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的一個目)等繼續繁盛外,還出現了原始的菊石(mmonites,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一個亞綱)和昆蟲。脊椎動物中魚類(包括甲胄魚、盾皮魚、總鰭魚等)空前發展,故泥盆紀又有「魚類時代」之稱。晚期甲胄魚趨於絕滅,原始兩棲類(迷齒類(Labyrinthodontia)(亦稱堅頭類)開始出現
石炭紀: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開始於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延續了6000萬年
(冰期)二疊紀: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 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5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 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是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種子植物中較低級的一類。具有頸卵器,既屬頸卵器植物,又是能產生種子的種子植物。它們的胚珠外面沒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種子是裸露的,故稱裸子植物)的崛起)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延續了約5000萬年。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台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濕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岩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
侏羅紀: 侏羅紀屬於中生代中期。距今約2.08億年~距今1.44億年, 中生代第二個紀。(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侏羅紀屬於中生代中期。中生代第二個紀。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侏羅系,位於二疊系之上、白堊系之下。超級陸塊盤古大陸此時真正開始分裂。大陸地殼上的縫生成了大西洋。非洲開始從南美洲裂開,而印度則准備移向亞洲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距今1.37億年~距今6700萬年) 中生代最後的一個紀。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位於侏羅紀之後、新生界之前。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沉積了白堊層,1822年比利時學者J.B.J.奧馬利達魯瓦將其命名為白堊系。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
第三紀: Tertiary Period (距今6500萬年~距今180萬年,被子植物的時代)地質年代名稱,新生代的最老的一個紀,始於距今6500 萬年前,大約延續6300 萬年。延至距今180萬年。第三紀的重要生物類別是被子植物、哺乳動物、鳥類、真骨魚類、雙殼類、腹足類、有孔蟲等,這與中生代的生物界面貌迥異,標志著「現代生物時代」的來臨
第四紀: (Quaternary period)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始於距今175萬年。第四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兩個階段,二者的分界以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結束、氣候轉暖為標志,大約在距今1萬年前後。 黃土堆積、第四紀冰期、古人類出現被稱為第四紀以來三件重大地質事件
一般所說的冰河時代,主要是指第四紀的大冰川的時代。因為它離我們最近,在地貌及沉積物等方面遺留下許多痕跡,使我們對它了解的比較詳細。實際上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中發生過好幾次這樣的大冰期,有時冰川的范圍擴大到目前在赤道附近的南非、印度和澳洲. 第四紀時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於現代。哺乳動物的進化在此階段最為明顯,而人類的出現與進化則更是第四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不知道行不行。

B. 歷史上5次生物大滅絕 哪5次滅了哪些生物

第一次
編輯
時間: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事件: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

奧陶紀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紀,開始於距今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
奧陶紀亦分早、中、晚三個世。奧陶紀是地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在板塊內部的地台區,海水廣布,表現為濱海淺海相碳酸鹽岩的普遍發育,在板塊邊緣的活動地槽區,為較深水環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淺海、深海碎屑沉積和火山噴發沉積。
奧陶紀末期曾發生過一次規模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圍包括非洲,特別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等地。

「奧陶」來源
「奧陶」一詞由英國地質學家拉普沃思(C.Lapworth)於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英國阿雷尼格(Arenig)山脈向東穿過北威爾士的岩層,位於寒武系與志留系岩層之間。因這個地區是古奧陶部族(Ordovices)的居住地,故名。

生物演化
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方(包括中國大部分地方)都被淺海海水掩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
在奧陶紀廣闊的海洋中,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生活著大量的各門類無脊椎動物。除寒武紀開始繁盛的類群以外,其他一些類群還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包括筆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蘚蟲和軟體動物等。
筆石是奧陶紀最奇特的海洋動物類群,自早奧陶世開始即已興盛繁育,分布廣泛。腕足動物演化迅速,大部份的類群均已出現,無鉸類、幾丁質(chitin)殼的腕足類逐漸衰退,鈣質殼的有鉸類則盛極一時;鸚鵡螺進入繁盛時期,它們身體巨大,是當時海洋中兇猛的肉食性動物;由於大量食肉類鸚鵡螺類的出現,三葉蟲在胸、尾進化出許多防禦性針刺,以避免食肉動物的襲擊或吞食。珊瑚自中奧陶世開始大量出現,復體的珊瑚雖說還較原始,但已能夠形成小型的礁體。
奧陶紀晚期,約4.8億年前,首次出現了可靠的陸生脊椎動物——淡水無顎魚;淡水植物據推測可能在奧陶紀已經出現。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4億4千萬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由於當時地球氣候變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體的各種不同的無脊椎動物便盪然無存。
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發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約85%的物種滅亡。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物種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在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陸地曾經位於南極,當陸地匯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的積冰——奧陶紀正是如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豐富的沿海生態系統被破壞,導致85%的物種滅絕。

滅絕
最終生物大滅絕。

第二次
編輯
時間:距今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滅頂之災。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又稱泥盆紀大滅絕。

泥盆紀簡介
泥盆紀(Devonian period),地質年代名稱,古生代第四紀,約開始於4.05億年前,結束於3.5億年前,持續約5000萬年。
泥盆紀分為早、中、晚3個世,地層相應的分為下、中、上3個統。泥盆紀古地理面貌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變。表現為陸地面積擴大,陸相地層的發育,生物界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陸生植物、魚形動物空前發展,兩棲動物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的成分也顯著改變。

魚類的時代
泥盆紀是脊椎動物飛越發展的時期,魚類相當繁盛,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故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最重要的是從總鰭類演化而來的,兩棲類、爬行類的祖先四足類(四足脊椎動物)出現。
對古氣候的研究顯示泥盆紀時期是溫暖的。化石記錄說明當時遠至北極地區都處於溫帶氣候。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
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歷經兩個高峰,中間間隔100萬年,發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第三次
編輯
時間: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
事件:導致超過95%的地球生物滅絕。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二疊紀大滅絕。

二疊紀簡介
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 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5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二疊紀的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古板塊間的相對運動加劇,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地槽封閉並陸續地形成褶皺山系,古板塊間逐漸拼接形成聯合古大陸(泛大陸)。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范圍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預示著生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葉蟲、海蠍以及重要珊瑚類群全部消失。陸棲的單弓類群動物和許多爬行類群也滅絕了。這次大滅絕使得佔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並消失,讓位於新生物種類,生態系統也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恐龍類等爬行類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 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從古生代向中生代轉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滅絕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種類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沒有使生物演化進程產生如此重大的轉折。
科學家認為,在二疊紀曾經發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造成了最嚴重的物種大滅絕。所有的大陸聚集成了一個聯合的古陸,富饒的海岸線急劇減少,大陸架也縮小了,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很多物種的滅絕是因為失去了生存空間。更嚴重的是,當淺層的大陸架暴露出來後,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機質被氧化,這個過程消耗了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大氣中氧的含量減少,對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非常不利。隨著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許多陸地生物遭到滅頂之災, 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帶。地層中大量沉積的富含有機質的頁岩是這場災難的證明。
這次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沙漠范圍擴大、火山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隕石撞擊
有些科學家認為,隕石或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如果這種撞擊達到一定程度,便會在全球產生一股毀滅性的沖擊波,引起氣候的改變和生物的死亡。搜集到的一些證據引起了人們對這種觀點的重視。但大多數生物科學家認為這場滅絕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變化引起的。

氣候的改變
有些科學家認為,氣候的變化是形成這場大災難的主要原因。因為二疊紀末期形成的岩石顯示,當時某些地區氣候變冷,在地球兩極形成了冰蓋。這些巨大的白色冰蓋將陽光發射回太空,會進一步降低全球氣溫,使陸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難適應。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發,就會成為滅頂之災。
傳染病泛濫
還有些生物醫學家認為,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是,遠古時期一場傳染病使生物死亡。
火山活動
火山爆發噴出大量氣體和火山塵埃進入大氣層。火山灰團不僅會使動物窒息而死,還有可能遮蔽太陽,使全球氣溫降低。所以,火山活動也可能是二疊紀末期滅絕事件的原因之一。西伯利亞就曾經發現當時火山猛烈爆發所噴出的物質。

沙漠的肆虐
二疊紀的陸塊碰撞接壤而形成了龐大的盤古大陸。來自海上的雨水和霧氣再也無法深入內陸地區。二疊紀的某些區域越來越乾燥炎熱,致使沙漠范圍越來越廣,無法適應乾旱環境的動物就此滅絕。

第四次
編輯
時間: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事件:發生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爬行類動物遭遇重創。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三疊紀大滅絕。

三疊紀簡介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一紀,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崛起,位於二疊紀(Permian)和侏羅紀(Jurassic)之間。
始於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台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濕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岩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

海洋生物滅絕
距今1.9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估計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滅絕,此次災難並無特別明顯的標志,只發現海平面下降之後又上升,出現大面積缺氧的海水。

第五次
編輯
時間: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
事件:侏羅紀以來長期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又稱白堊紀大滅絕或恐龍大滅絕。

白堊紀簡介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是中生代最後的一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位於侏羅紀之下、新生界之上。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沉積了白堊層,1822年比利時學者J.奧馬利達魯瓦將其命名為白堊系。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

恐龍時代終結
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發生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約75%—80%的物種滅絕。在五次大滅絕中,這次大滅絕事件最為著名,因長達14000萬年之久的恐龍時代在此終結, 海洋中的菊石類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貢獻在於消滅了地球上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及其同類,並為哺乳動物及人類的最後登場提供了契機。這次災難來自於地外空間和火山噴發,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一次或多次隕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撞擊使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層,以至於陽光不能穿透,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黑雲遮蔽地球長達數年(零點幾至幾個百萬年)之久,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大批的動物因飢餓而死,其中就包括陸地的霸主恐龍。

小行星撞擊說
支持小行星撞擊說的科學家們推斷,這次撞擊相當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強烈地震的100萬倍,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量爆炸的1萬倍,導致了2.1萬立方公里的物質進入大氣中。由於大氣中大量高密度的塵埃,太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導致地球表面溫度迅速降低。沒有陽光,植物逐漸枯萎死亡;沒有植物,植食性的恐龍飢餓而死;沒有植食性動物,肉食性的恐龍失去食物來源,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緩慢消亡。幾乎所有的大型陸生動物都未能倖免於難。小型的陸生動物,像一些哺乳動物依靠殘余的食物勉強為生,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日,等到了古近紀陸生脊椎動物的再次大繁榮。
撞擊假說的支持者發現了許多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觀點。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在K/T(白堊紀和古近紀)地質界線上發現的銥異常和沖擊石英。科學家推測,這種高含量的銥元素就是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帶來的,沖擊石英在撞擊過程中形成,但同時撞擊所形成的撞擊坑卻未被找到,多數的隕石坑被認為其大小與推測不相符合。
美國人查特吉約提出了一種類似的假說。他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的兇手不是一顆小行星或者隕石,而是彗星雨。大量的彗星雨撞擊到地球上,形成一個環繞地球一周的撞擊帶,其中有2塊巨大的彗星體成為了恐龍大滅絕的「主犯」:一塊形成了墨西哥灣附近的巨大的隕石坑,另外一塊撞擊到印度大陸上,形成的隕石坑比墨西哥灣附近的隕石坑還大。

C.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奧陶紀生物大滅絕

大約在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棲生物,引起滅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馬射電暴。

在奧陶紀生物大滅絕之前,地球生物曾經迎來了一個繁盛的時期: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在短短2千萬年-2.5萬年的時間里,也就是不到地球生命發展史1%的時間里,迅速出現了90%以上的動物門類。


和二疊紀、三疊紀一樣,火山爆發又會導致地球溫度下降,海水酸化,以至於大量生物死亡。但仍有極少部分的生物逃脫了生物滅絕,並且在之後的日子再次繁盛了起來。

經過了5次生物大滅絕之後,屬於哺乳動物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D. 海邊都生活著什麼樣的生物啊

螃蟹,蝦,章魚和海星等。

1、螃蟹

螃蟹(páng xiè):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十足目,腹胚亞目,短尾下目。是甲殼類動物(crustacean),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

絕大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區,也有一些棲於淡水或陸地。它們靠母蟹來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量可達數百萬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場來判斷方向的。這類生物遺傳物質數目復雜且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常多達 100 多對。

2、蝦

蝦(Shrimp),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節肢動物,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種類很多,包括南極紅蝦、青蝦、河蝦、草蝦、對蝦、明蝦、龍蝦等。 蝦具有很高的食療營養價值,可以有蒸、炸等做法,並可以用做於中葯材。

蝦是甲殼亞門十足目游泳亞目動物,有近2000個品種,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須鉤鼻,背弓呈節狀,尾部有硬鱗腳多善於跳躍。許多種為重要食物。大小從數米到幾毫米,平均4~8厘米。伴隨著海潮,蝦群也會被沖到岸上。

3、章魚

章魚(Octopus):為章魚科26屬252種海洋軟體動物的通稱。為頭足綱最大科,可分為深海多足蛸亞科(Bathypolypodinae)、愛爾斗蛸亞科(Eledoninae)、谷蛸亞科(Graneledoninae)和蛸亞科(Octopodinae)。

體卵形或卵圓形,肌肉強健,外套腔開口窄,體表一般不具水孔。腕吸盤1列或2列。雄性左側或右側第3腕莖化,腕腹緣具精溝,末端具勺狀舌葉;莖化腕不能自斷。漏斗外套鎖退化。具1對退化針狀內殼或無內殼。若具齒舌,齒舌側齒一般單尖。胃和盲腸位於消化腺後部。

4、海星

海星,是棘皮動物中結構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類。體扁平,多為五輻射對稱,體盤和腕分界不明顯。生活時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側具步帶溝,溝內伸出管足。內骨骼的骨板以結締組織相連,柔韌可曲。體表具棘和叉棘,為骨骼的突起。

輻徑1-65厘米,多數20-30厘米。腕中空,有短棘和叉棘覆蓋。下面的溝內有成行的管足(有的末端有吸盤),使海星能向任何方向爬行,甚至爬上陡峭的面。低等海星取食沿腕溝進入口的食物粒。高等種類的胃能翻至食餌上進行體外消化,或整個吞入。還海岸上隨處可見。

(4)海西生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去海邊要注意什麼:

1、不要離海岸太遠

去海邊玩耍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要離海岸太遠,要在海灘上或者近海岸的地方嬉戲,否則就容易導致自己被海浪捲走,被海里的動物傷到。

2、沙灘上注意防曬

大家都知道海灘上的陽關照射是非常嚴重的,因此要注意做好在海灘上的防曬。提前塗抹防曬霜,或者戴上遮陽帽都可以。

3、水上項目要慎玩

海邊上有很多供遊人娛樂的水上項目,大家可以挑選一些比較簡單且風險不大的項目玩,對於一些技術難度較大的項目,一定要慎重選擇。

4、泳衣泳褲要穿好

去海邊玩,當然要穿著自己的泳衣泳褲。而且記住,一定要將泳衣泳褲穿好,不要隨意就被風刮掉,或者浪打掉。

5、照看好自己的孩子

在玩耍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海邊比較危險,對於小孩子來說輕而易舉就會被海浪捲走,大人一定要注意!

E. 海西和潤生物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海西和潤生物製造有限公司是2015-07-2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德令哈市綠色產業園區二區規劃的經二路以東、緯二路以北。

海西和潤生物製造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陵爛碼/注冊號是91632802310999200L,企業法人張金富,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海西和潤生物製造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有機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生產、銷售及研發推廣;生物科學研發推廣和轉讓;新型肥料技術研發推廣及服務;復合肥化肥生產、銷售及研發;肥料技術咨詢、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慧攜;生物有機肥、復合微生物肥料、農用微生物菌劑、水溶性肥料生產及銷售;有機農副產品前汪伏深加工及銷售。(上述經營范圍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海西和潤生物製造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F. 五次大滅絕中,最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什麼時期

五次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關於五次物種大滅絕的原因人們提出了災變說、隕石說等幾十種說法,但這些說法都是對一定的地質現象或某一物種進行的研究,所以還沒有找到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必須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對五次物種大滅絕進行整體研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根據我提出的地洞畝球膨裂說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認為,46億年前太陽因燃燒而發生爆炸,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億年前,由於地球逐漸冷卻,岩石圈形成。39億年前,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這時的海洋覆蓋著整個地球,深度1.2萬米。38億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誕生。6億年前,發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地球從寒武紀到白堊紀共發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運動[1],每次造山運動都使海洋從大陸上退卻[5],造成了物種的大量滅絕。這5次大的物種滅絕每次都與造山運動形成的時間驚人的相同,這絕不是巧合。這5次大滅絕的物種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與海退、大陸面積增加、大陸架減少、海平面下降有關[6]。這足以說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運動,使海水從大陸上5次退卻使物種渴死是造成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證據:
1. 5次造山運動與5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驚人的相同
1.1、寒武紀以來的第一次造山運動是加里東運動。《地球科學辭典》釋文:「加里東運動泛指古生代志留紀與泥盆紀之間發生的地殼運動,屬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歐洲普遍用於早古生代變形的名詞,以蘇格蘭的加里東山而命名。那裡志留系及更早地層被強烈褶皺,與上泥盆系呈明顯的不整合接觸」。志留紀始於稿顫核4.38億年前,「志留紀及更早地層被強烈褶皺」 這說明第一次造山運動的開始時間是4.4億年前,這和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4.4億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紀以來的第二次造山運動是海西運動。《地球科學辭典》釋文:「海西運動又稱華力西運動,泛指晚古生代發生於歐洲的造山運動,其時限自泥盆紀初期至二疊紀末」。泥盆始於是4億年前,「自泥盆紀初期」這說明海西運動始於3.65億年前,這和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3.65億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運動是印支運動。《CNKI知識元資料庫》:「印支運動是從三疊紀到早侏羅世之間的地殼運動」。三疊紀始於2.5億年前,這說明印支運動始於2.5億年前,這和第3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5億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運動是燕山運動。網路網網路鍵掘:「燕山運動,侏羅紀和白堊紀期間中國廣泛發生的地殼運動」。侏羅紀始於2.05億年前,這說明燕山運動始於2.05億年前。這和第4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05億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運動是喜馬拉雅運動。網路網網路:「喜馬拉雅運動,新生代以來的造山運動」。 新生代始於6500萬年前,這說明喜馬拉雅運動始於6500萬年前。這和第5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6500萬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存方式
由於地球發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運動,使海水從陸地上逐步退卻,一些淺海變成了陸地[2],原先生活在這些淺海地區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棲生物的生存方式適應不了陸地環境而滅絕了。由於海退,沼澤和淺水湖乾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澤和淺水湖地帶的兩棲類和爬行類消亡了。這些滅亡的物種都是些淺海、底棲、固著、不能主動尋找食物、體形龐大、喜歡水環境的物種[6]。
奧陶紀末4.4億年前第1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生活在水體的各種無脊椎動物,這次滅絕中死去的大多數為原始海洋生物。當海水從陸地上退出,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著在海底的生物,由於適應不了陸地生存環境而難逃死亡的噩運。
泥盆紀末3.65億年前第2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許多魚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這次滅絕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魚類,它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很差。當海水退去,這些原始魚類因適應不了新的環境而退出了歷史舞台。
二疊紀末2.5億年前第3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動物、苔蘚蟲組成的表生、固著生物、75%的兩棲類、85%的爬行類。當海水從陸地上退出,這些被動攝食、固著海底的生物由於適應不了變化了的環境而被那些可移動、主動攝食的生物取代了。兩棲類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們還不能遠離水邊,擴散的范圍很小,一旦海水退去,這些兩棲類必然會走向滅亡。
三疊紀末2.05億年前第4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類植物生活在水邊。當海水退去,土地變得乾旱,這些蕨類植物適應不了這種乾旱環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堊紀末6500萬年前第5次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龍等爬行動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長在濕潤地區;恐龍生活在沼澤和淺水湖地帶;翼龍生活在岸邊的懸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這些依賴水環境生存的生物必然會遭到滅頂之災。
3、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淺海、濱海地區、不論是無性生殖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們的生殖方式離不開水環境,一旦離開了水環境,這些物種就不能進行生殖。因為地球發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運動,使海水從陸地上逐步退卻,淺海變成了陸地,這些物種沒有了生殖的水環境,所以必然走向滅絕。
奧陶紀滅絕的生活在水體的各種無脊椎動物。它們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們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進行。當海水退去,淺海變成陸地的時候,這些在淺海中進行繁殖的無脊椎動物,由於不能在陸地上進行繁殖而滅絕了。
泥盆紀滅絕的主要是魚類和70%的無脊椎動物。魚類主要在淺海中進行卵生繁殖,當海水退去,由於這些魚類不能在陸地上進行產卵受精而退出歷史舞台。
二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腕足動物、75%的兩棲類、80%爬行類。兩棲類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這些兩棲類由於不能在水中產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類。蕨類植物的配子體獨立生活,在水的幫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體沒有水不能受精。當海水退去,氣候變得乾旱的情況下,由於蕨類植物不能進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龍等爬行動物、菊石、箭石等。恐龍下蛋後,用土埋上,靠陽光孵化。恐龍蛋的孵化,一靠溫度,二靠濕度。溫度過高,胚胎發育過於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濕度過低,將加速蛋內水分蒸發,造成失水過多,引起胚胎和殼膜粘連而導致胚胎死亡。由於海水退去,氣候變得乾燥,氣溫升高,土地乾旱,土壤的濕度下降,恐龍因為湖泊乾涸渴死,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廣東河源15000枚恐龍蛋沒有孵化便是最好證明)最終導致滅絕。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種子是裸露的。由於氣候乾燥,裸露的種子很快被曬干而失去發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終被種子由果實包裹的能在乾旱條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於卵生對溫度和濕度的依賴性特強,所以卵生動物被胎生的哺乳動物所取代。
由於地球發生膨裂,形成造山運動,使海洋從大陸上逐次退卻,使大陸面積增加、氣候乾燥、土地乾旱,湖泊乾涸,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環境的物種因為不適應新的乾旱環境渴死滅絕了。
參考文獻
[1]、 柴東浩、陳廷愚:《新地球觀——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進自然博物館》2001、12版
[4]、網路網;賴柏林地球膨裂說
[5]、網路網:《中國各地質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
[6]、網路網:五次物種大滅絕
作者:賴柏林

G. 什麼動物是海洋生物

海里的動物有海馬、鯊魚、水母、金槍魚、螃蟹、烏賊、章魚、海龜、牡蠣、鯨魚、鮑魚、帶魚、白鰷魚、壓鰷魚、紅翅魚、丁鉤魚、海豚、海獅、翻車魚、海蛇等;

海里有植物有藍藻、紅藻、褐藻、綠藻、珊瑚、海帶、海綿、螺旋藻、輪藻等。

經過幾十年來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 種海洋生物。這汪大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約佔全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數量佔50%。

(7)海西生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海里的動困態豎物大約有三萬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

1、海參 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2、梭子魚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速度比普通火車還快。

3、烏賊、章魚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

4、貝類自己不動,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5、會爬樹的魚

魚類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閉旦是鰓。魚兒離開水,鰓絲乾燥,彼此粘結,阻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國沿海卻生活著-種能夠適應兩棲生活的彈塗魚。

閱讀全文

與海西生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