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八年級下冊生物什麼是計劃免疫

八年級下冊生物什麼是計劃免疫

發布時間:2023-04-15 18:40:23

1.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提綱

學習八年級生物知識點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我一起看看吧。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 *** 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禪襪發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

1.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

• 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行為方式.

2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4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謹襲清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基因經 *** 或卵細胞傳遞. *** 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 在形成 *** 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雜交一代中表現的是顯性性狀.

2. 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 顯性性狀基因組稱為:DD或 Dd

3.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4. 如果一個家族中曾經有過某種遺傳病,或是攜帶有致病基因,其後代攜帶該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緣關系的後代之間再婚配生育,這種病的機會就會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祥前四 人的性別遺傳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XY 女:44+***

2. 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一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

3.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為1:1

五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數學者認為: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 再到原始生命,這一過程是在原始地球上進行

2.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3.蛋白質、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質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絡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原因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動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自然選擇: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3.過程: 過度繁殖 生存斗爭 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

4.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傳染病及其預防

1.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二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 第一道:面板和黏膜

•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 *** 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製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6.計劃免疫、意義:

第二章 用葯和急救

安全用葯 處方葯***R*** 非處方葯***OTC***

1. 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例如:牛黃解毒片可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的治療.新速效感冒片可用於傷風引起的鼻塞、咽喉痛、頭痛發燒等疾病的治療.

2. 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分析葯品標簽包含的資訊.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

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調節自己的情緒

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探究酒精或菸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製作用.

3.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於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危險.

4.吸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菸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2. 什麼是計劃免疫 計劃免疫是什麼意思

1、計劃免疫是指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其措擾罩施是根據人群的免疫狀況和傳染病的流行情況,以及各種生物製品的性能和免疫期限,科學地安排接種對象和時間。小兒計劃免疫是根據兒童的免疫特點和傳染病發生的情況制定的宏前免疫程序。利用緩絕鬧安全有效的疫苗,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進行有計劃地預防接種,可以提高兒童的免疫水平,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

2、免疫程序是對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劑次、次序、劑量、部位及有關要求所作的具體規定。我國規定的計劃免疫包括兩個程序:基礎免疫和加強免疫。

3. 八年級上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要全面 但不要太長 要抄下來 謝謝了。

八年級(上)生物知識點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 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2. 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唯春衫,此外,還有⑴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⑵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⑶甲殼動物,如蝦、蟹、等其他水生動物
3. 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⑴能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來取食和避敵.⑵用鰓在水中呼吸
4. 陸生動物對陸地環境的適應特點:1氣候乾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角質的鱗或甲,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3氣態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表呼吸)4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快而復雜------有發達的感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5. 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濕潤的體壁呼吸.可根據環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6. 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7. 哺乳動物特徵:胎生,哺乳,體表被毛,體溫恆定,心臟四腔、動靜脈分開,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大腦發達等特徵.如兔、大熊貓
8. 恆溫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使體溫不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反之,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動物是變溫動物。如蛇、昆蟲等.恆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布范圍
9. 兔體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體溫恆定,牙分門齒和臼齒,盲腸發達(在細菌作用下,有助於植物纖維質的消化),大腦發達,四肢靈活
10. 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是陸生動物生存的基本環境條件
11. 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
12.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1體呈流線型,有利於減少飛行時空氣對它的阻力2被覆羽毛(正羽-飛行;絨羽-保溫),前肢特化為翼,有利於飛行3骨薄而輕,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4胸部有龍骨突,胸肌發達,有利於飛行時牽動兩翼5食量大,消化快,可提指腔供足夠的營養物質和能量6心臟四腔,雙循環,血液輸送氧的能力強7具有雙重呼吸,氣囊輔助呼吸,氣囊內充氣體,可減輕身體體重8.口內無牙齒、無膀胱、直腸短,方便糞便和尿液的及時排出,有利於飛行
13. 鳥類的主要特徵:1.體表被覆羽毛2.前肢變為翼3.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4.體內有氣囊5.體溫高而恆定
14.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也是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分布最廣泛.特點:1.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2.一般有3對足,2對翅3.體表有外骨骼,有支持保護和防止水分蒸發餓作用
15. 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其特點是:1.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2.體表有外骨骼3.足和觸角分節(節肢動物門<動物界最大的一門>分為:昆蟲綱<動物界最大的一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16. 兩棲動物特徵1.: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變態發育2.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少數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3.皮膚裸露,能輔助呼吸4.心臟兩心房、一心室5.體溫不恆定
17.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或骨、骨連接(主要是關節)、骨骼肌】
18. 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19. 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20. 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森數成運動。哺乳動物發達運動能力,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21. 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貯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攻擊行為;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織網,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22. 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因為社會行為特徵: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還形成等級
23. 社會行為的意義:1.使動物更好的適應生活環境;2.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存
24. 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25.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當穩定狀態的現象
26. 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1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2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播種
27.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28.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如用瓢蟲殺滅、控制棉蚜數量
29. 動物可供人類食用、葯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系密切
30. 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 它可節省費用,簡化程序和減少污染
31.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了解常見仿生例子)
32. 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白色;真菌菌落特點: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有紅、綠、黃、褐、黑等顏色
33. 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1配製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2高溫滅菌3接種4恆溫培養
34.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營養物質和一定的空間。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則厭氧(即有氧時生命活動受抑制)。除少數細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即營養方式為異養)
35. 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並發現細菌;而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的存在。
36. 細菌特徵:微小,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形態,無成形細胞核。大多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屬分解者。分裂繁殖(裂殖)。有些細菌能形成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休眠體,叫芽孢
37. 真菌特徵:菌體由許多細胞連接形成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另外還有單細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用孢子繁殖後代
38. 青黴青綠色,著生孢子的菌絲成掃帚狀;麴黴黑褐色(有時也有黃、綠等色),孢子著生在放射狀或圓球狀菌絲頂端;蘑菇從腐爛的植物體獲得營養。這些真菌生活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機物的地方
39. 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即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製造有機物。故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類微生物多營寄生生活,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癬、小麥葉銹病3與動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不能分開的現象,簡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
40.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製作。即發酵原理的應用,發酵就是有機物在一定溫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類分解成某些產物的過程2食品保存。腐敗原因-------細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機物並在其中生長繁殖所導致;保存原理-------將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繁殖;常用保存方法--------低溫保存、高溫滅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等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真菌>與轉基因葯品<細菌>。抗生素是真菌(另外還有放線菌)產生的可殺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質4環境保護。無氧時一些桿菌、甲烷菌可將引發污染的有機物發酵分解,產生甲烷等,而有氧時另外一些細菌(如黃桿菌)可將這些廢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樣都使污水得到凈化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極其保護

39.

40.

41.

42.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目的是為了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依據是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
43.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
包含物種越少,而相似特徵越多
44.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雙名法即屬名+種加詞
45.生物多樣性:指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它們與環境所組成的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由此可知,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系:1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基因組成不盡相同,所有這些個體或不同品系所擁有的基因總和起來就構成了該物種的基因庫;而不同物種的基因更是有較大差別,從而由基因所控制的特徵也出現較大差異,形成不同物種,故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2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3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
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一、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生殖、無性生殖。
2.有性生殖: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叫做有性生殖。
種子植物生殖過程:開花→傳粉→受精→受精卵→胚→新一代植株
3.無性生殖:植物體在生殖過程中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應用:營養繁殖(方式:嫁接、扦插。區別砧木與接穗)
組織培養(將植物的莖尖、葉片、莖段、花葯或花粉等,在無菌的條件下,培養在玻璃皿中人工配製的營養物質上,使它們經過細胞分化,形成試管苗,在移栽到土壤中,逐漸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的生物技術。特點:速度快,受季節影響小,易變異。)
種類: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營養繁殖、組織培養等。
4.家蠶的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
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差異很大,卵、蛹是一個不能自由活動
的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
5.蝗蟲的個體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
6.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在水中進行體外受精。春季,雌雄蛙抱對後,各把卵、精子排到水中,在水中相遇而受精。
發育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剛孵化出來的蝌蚪,頭部兩側有外鰓,用外鰓呼吸。進一步發育,外鰓消失,長出內鰓,此時的蝌蚪無論是外部形態或內部結構都很像魚。當它發育成幼蛙後才具有蛙的特徵,長出四肢,尾和鰓消失,形成肺。因此,青蛙的發育也是變態發育。
7.鳥的生殖和發育:在生殖時期,雄鳥將精子送入雌鳥體內,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已受精的卵,色濃而略大,這是因為胚胎發育已經開始。待卵產出後,由於外界溫度低於鳥的體溫,胚胎就停止發育。後來親鳥孵卵時,在其體溫的影響下,胚胎繼續發育,逐漸發育成雛鳥。孵化出的雛鳥有早成鳥和完成鳥之分。
雞卵的結構(17頁圖)及各部分功能。發育成雛鳥的部位是胚盤;雞卵胚盤、卵黃、卵黃膜構成一個卵細胞。
鳥的生殖和發育伴隨著復雜的繁殖行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育雛等過程。
8.比較昆蟲、兩棲動物、鳥的生殖和發育方式:
生殖方式 發育方式 昆蟲 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 完全變態或不完全變態
兩棲動物
有性生殖、體外受精、卵生 多為變態發育。在變態發育中幼體離不開水
鳥類 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 受精卵經過孵化發育成雛鳥,雛鳥發育成成鳥,沒有變態發育 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具有相似性,這就是遺傳;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的各個個體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這就是生物之間的變異。從整個生物界來看,遺傳是相對的,變異是絕對的。
性狀包括生物體所有的特徵的總和,如形態結構特徵、心理特徵、行為方式等。同種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從轉基因超級鼠誕生的過程可以看出,超級鼠體量比普通鼠大是大鼠生長激素基因作用的結果,由此可以推測基因控制性狀。
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內含有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存在於染色體的DNA分子上。
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細胞核(1個)→染色體(每條)→遺傳物質(DNA)→基因→性狀;染色體是成對存在,基因也是成對存在,位於成對存在的染色體上。
性狀的遺傳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把基因傳遞給子代。基因經過生殖細胞傳遞:成對的染色體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時減半,成對的基因也減半,分別進入兩個精子或卵細胞中,在精子或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中,染色體又恢復成一對,基因也變成一對。
3.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成對的基因有顯性和隱性 之分。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會表現出來,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不會表現出來。如果用A表示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則成對的基因組成可能是AA、Aa、aa,如果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則組成為AA和Aa的基因表現由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則組成為aa的基因表現由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
4.近親結婚及其危害 近親是指直系血親 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血緣關系越近的人,遺傳基因越相似,婚後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就越大。近親結婚是違法行為。
5.性別差異由性染色體決定 正常人的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常染色體22對,性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有兩種:X染色體和Y染色體,男性性染色體用XY表示,女性性染色體用XX表示。正常人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表示為44+XX(XY),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為22+X(Y)。形成生殖細胞時,男性可產生兩種精子,一種是X,另一種是Y;女性能產生一種卵細
胞X。受精後可產生兩種受精卵:XX型發育成女性, XY型發育成男性,且機會相等。性別比例為1:1。
6.生物的變異 有利變異與不利變異:對某種生物來說,有利於它生存的變異叫做有利變異,不利於它生存的變異叫不利變異。
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能夠遺傳給後代的變異叫可遺傳變異,由外界環境的影響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因而不能遺傳給後代的變異叫做不遺傳變異。
三、 生物的進化
1.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過程:原始地球火山爆發→原始大氣→有機小分子(氨基酸等)→有機大分子(蛋白質、核酸等)→原始生命(能生長、生殖、遺傳)→原始單細胞生物。熟悉米勒的實驗。(48頁)
2.生物進化歷程 研究生物進化的常用方法比較。
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類植物,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成為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後來,一部分原始的蕨類植物進化成為原始的種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動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是古代的魚類,以後,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某些魚類進化成為原始的兩棲類,某些兩棲類進化成為原始的爬行類,某些爬行類進化成為原始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進化總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進化的原因 自然選擇是生存競爭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的過程。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自然選擇學說-達爾文(過度繁殖、生存競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第八單元、健康地生活
1.傳染病及其特點: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動物之間或植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具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傳染病一旦發生,可大面積傳播。
艾滋病(AIDS)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它的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存在於艾滋病患者和帶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淚液、乳汁和尿液中,主要通過靜脈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為等而傳播。
2.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不會流行。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3.非特異性免役和特異性免役:皮膚和黏膜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其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因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作用,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役。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的。它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役。
4.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5.計劃免疫: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簡稱計劃免疫。
6.葯物可分為處方葯和非處方葯。處方葯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助理執業醫師的處方,並按醫囑服用的葯物。非處方葯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葯,適應消費者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病小傷,簡稱OTC。
7.因溺水、觸電等而停止呼吸的,必須及時地進行救治,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人工呼吸,但要注意:保持呼吸道暢通;吹氣的頻率為沒分鍾15~20次;吹氣時要捏緊病人的鼻子,停止時松開;要有耐心。當病人同時出現停止心跳時,應同時做人工胸外心臟擠壓。
8.出血的類型有;內出血、外出血(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9.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心情愉快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10.科學研究證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選擇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就等於選擇了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營養配餐好、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

??

??

??

??

http://cooco.net.cn 永久免費在線組卷 課件教案下載 無需注冊和點數

http://cooco.net.cn 永久免費在線組卷 課件教案下載 無需注冊和點數

4. 北師大初二生物下冊知識點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8下P78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8下P84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8下P85
吸煙吸毒的害處:8下P95

5. 八年級下期中生物 考試那些內容是重點大題會考什麼比較重要的,考得可能性較大的有哪些

A八年級下冊復習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與精子結合
卵細胞 受精卵 胚
胚珠 發育為 種子
珠被 種皮
子房 果實
發育為
子房壁 果皮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 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條,把枝條的下部插入濕潤的土壤中,在適宜的溫度下,不久,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部發芽,最後長成一個新個體。
(天竺葵、甘薯、葡萄、菊、月季等進行扦插繁殖)
※典型例題:
1.「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詩句說明了柳樹可以採用的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嫁接
C.地下莖繁殖 D.組織培養
2)嫁接: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P4 嫁接的步驟示意圖)
接穗:接上去的芽或枝 芽接
砧木:被接的植物體 枝接
關鍵:確保接穗的形成層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注意:經嫁接產生的新植物體保持原接穗植物的性狀。例如,將甜桃嫁接到毛桃樹上,接穗長成的新枝上會結出甜桃。
(蘋果、梨、桃等果樹常進行嫁接繁殖)
※典型例題:
1.鴨梨味甜、香脆,野生梨味酸,但適應性強。將鴨梨的枝條嫁接到野生梨的砧木上,成活後所結果實的味道是( )
A.與鴨梨一樣香甜 B.與野生梨一樣酸 C.酸甜各一半 D.不酸也不甜
3)組織培養:
植物的組織培養是利用無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1)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植物體的任何一個活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都有分化並發育成完整植物體的能力。
(2)組織培養的過程:
人工配置的營養物質 分化出根和芽 移栽
植物組織 愈傷組織 試管苗 植物體
(3)組織培養的優點: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可以培育出無病毒的植株;不受季節的影響;易於誘導變異,有利於科研與生產。
二.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變態發育: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與成體的 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1.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家蠶的四個時期:卵、幼蟲、蛹、成蟲
完全變態發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

比較家蠶的幼蟲、成蟲和蛹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
時期
形態特點
生活習性
幼蟲
身體柔軟,具有環節,胸腹部有8對足
主要以桑葉為食,有蛻皮現象。化蛹前吐絲結繭

成蟲
有三對足,兩對翅,體被白色鱗毛
不取食,幾乎不能飛行,雌雄交尾後,雄蛾死亡,雌蛾產卵後也死亡

體表光滑,體型呈橢圓柱狀
不食不動,羽化成蛾,破繭而出
2.其他昆蟲的發育
蝗蟲的三個時期:卵、若蟲(幼蟲)、成蟲
不完全變態發育: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蟋蟀、螻蛄、螳螂
※典型例題:
1.下列不屬於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是( )
A.蠅 B.家蠶 C.螳螂 D.菜粉蝶
比較家蠶與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
比較
相 同 點
不 同 點
家蠶
有性生殖,發育為變態發育
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有顯著不同,為完全變態發育
蝗蟲
有性生殖,發育為變態發育
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與成蟲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相似,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三.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兩棲動物的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例如:青蛙、蟾蜍、大鯢、蠑螈是兩棲動物,但是烏龜、鱷魚屬於爬行動物)
: 1.下列動物屬於兩棲類的一組是( )
A.烏龜、青蛙、鱷魚 B.大鯢、小鯢、烏龜 C.蠑螈、大鯢、蟾 D.蟾蜍、鱷魚、甲魚
1.蛙生殖發育特點:有性生殖、體外受精、水中發育、變態發育
2.發育過程(變態發育):受精卵 蝌 蚪 幼 蛙 成 蛙
3.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環境被污染不利於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4. 雄蛙鳴叫的意義:求偶 雌雄蛙抱對的意義:提高卵的受精率
5. 雄蛙鳴叫的器官:鳴囊
注意:兩棲動物的發育只說是變態發育,不再區分到底是不完全變態發育還是完全變態發育。
1.「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發出鳴叫的娃的性別及鳴叫聲的意義是( )
A.雄蛙、求偶 B.雌蛙、求偶C..雄蛙、報警 D.雌蛙、報警

列表比較早期蝌蚪與成蛙在外部形態上的不同點
比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徵
身體分為頭、軀乾和尾部,沒有四肢
身體分為頭、軀乾和四肢,沒有尾
頭部
感覺器官不發達,頭後兩側有鰓
視覺、聽覺敏銳,無鰓(有肺),適於陸地上生活
軀干、四肢、尾
通過軀乾和尾部的擺動產生運動,適於在水中游動
後肢強大,前肢短小,適於陸地上跳躍。後肢趾間有蹼,適於在水中游泳
6.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而成體則需在陸地上生活。這樣就使大多數兩棲動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濕的地區。環境變遷也是影響兩棲動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隨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環境的縮小,兩棲動物的分布范圍也愈來愈小。因此,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是導致兩棲類分布范圍較小,種類也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鳥類的生殖與發育
鳥類生殖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
※典型例題:
1.下列屬於鳥類生殖特點的是( )
A.卵生、體外受精 B.胎生、體外受精
C.卵生、體內受精 D.胎生、體內受精
1.鳥卵的結構:
卵 殼
保護內部結構
卵殼膜
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養料
卵黃膜
卵細胞 卵黃:提供胚胎發育用的養料
胚盤:含細胞核,胚胎發育的部位
系帶:固定卵細胞
氣室:提供空氣
1.小雞是由雞蛋中的哪一部分發育而成的( )
A.卵白 B.卵殼 C.胚盤 D.卵殼膜
卵殼和卵殼膜對卵起保護作用,在卵殼上有許多氣孔可以透氣,以確保卵進行氣體交換。卵白對胚有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部分,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在卵黃外
麵包裹著卵黃膜。
未受精的卵,胚盤色淺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濃而略大,這是因為胚胎發育已經開始。
2.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求偶 交配 築巢 產卵 孵卵 育雛
(畫線部分是必不可少的,記住是育雛不是哺乳)
3.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寫了鳥的繁殖行為中的築巢行為。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生物性狀:遺傳學中把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徵和行為方式,統稱為性狀。
2. 相對性狀:遺傳學把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
1.下列屬於相對性狀的是( )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 B.小麥的抗倒伏和抗銹病
C.人的直發和黑發 D.兔子的長毛和狗的短毛
3. 分析資料《轉基因超級鼠的實驗》得出結論: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4. 生物遺傳下去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而不是性狀本身
1.小明和父親都是雙眼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父親傳給小明的是控制雙眼皮的基因 B.父親傳給小明的是雙眼皮這種性狀
C.小明和父親的這種相似性是由環境決定的 D.小明和父親的這種相似性不受基因控制
5. 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6.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7.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1.「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生物的( )
A.遺傳現象 B.適應現象C.變異現象 D.進化現象
2.「一貓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一俗語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 )
A.遺傳現象 B.適應現象 C.變異現象 D.進化現象
二、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
1. 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 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
4. 生殖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比體細胞內的少一半
1.狗的體細胞內含有39對染色體,它的精子、卵細胞、受精卵中染色體數分別是( )
A.39條、39對、39對 B.39條、39條、39對
C.39對、39對、39條 D.39條、39條、39條
5. 基因經精子或者卵細胞的傳遞 (P31 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減半(22條+x或者y),形成受精卵以後恢復。
6. 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 (P29 觀察與思考)
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
7.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如人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8. 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
9. 請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等方式,表示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
三、基因的顯性與隱性
1、基因是成對的,有顯性和隱性之分
2、當成對的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顯性基因的性狀表現出來。
3、孟德爾對雜交豌豆實驗現象的解釋:
①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雜交一代中表現出的性狀是顯性性狀。
② 隱性性狀控制基因組成為:dd;顯性性狀控制基因組成為:DD或 Dd
③基因組成是Dd的,d(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不表現,d(隱性基因)和D(顯性基因)互不影響,各自獨立遺傳。
1.鸚鵡羽毛的黃色與藍色是一對相對性狀,若用H表示顯性基因,h表示隱性基因,現有兩只黃色鸚鵡交配,子代中羽毛有黃色和藍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藍色是顯性性狀 B.黃色是隱性性狀
C.子代中黃色的基因組成是Hh D.親代的基因組成是Hh、Hh
4、禁止近親結婚原因:產生的後代增加患遺傳病的機會。
: 1.下列親屬中,與你屬於直系血親的是( )
A.伯伯 B.姑姑 C.父親 D.表妹
5、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直系血親是指有直系關系的親屬,從自身往上數的親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為長輩直系血親。從自身往下數的親生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均為晚輩直系血親,是與自己同一血緣的親屬。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姨母和侄、甥等這些平輩、長輩、晚輩,都是旁系血親。
所謂三代內的旁系血親,是指從自己上溯至同一血緣的親屬,再向下數三代。凡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及姑侄舅甥女等均屬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均禁止結婚。
四、人的性別遺傳 )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其中有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1對染色體,因男女而有差異,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男:44+XY 女:44+XX)
※典型例題:
1.下列各項中,能正確表示正常男性體細胞及精子中的染色體組成的是( )
A.44+XY和22+X B.44+XY和22+X、22+Y
C.44+XY和X、Y D.22+XY和X、Y
2、男女染色體的差別:男性為22+xy 女性為:22+xx
3、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1:1)
※典型例題:
1.政策允許可以生第二胎的夫婦,若第一胎是男孩,則第二胎生男孩的幾率是( )
A.100% B.75% C.50% D.25%
五、生物的變異
1、變異的定義: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
※典型例題:
1.「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產生萬紫千紅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的遺傳 B.生物的變異 C.環境溫度的不同 D.光照的不同
根據遺傳性分 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決定的
2、類型 不遺傳的變異:由外界環境影響引起的
根據對生物個體的意義分 有利變異:有利於生物生存的變異
不利變異:不利於生物生存的變異
※典型例題:
1.下列屬於可遺傳變異的是( )
A.普通甜椒的種子經衛星搭載後播下,長成太空椒
B.籠中長大的麻雀不如野外的麻雀飛得高
C.充足光照下的小麥比樹蔭下的小麥穗粒大
D.小林暑假到海邊游泳,皮膚曬黑了
2.玉米白化苗是變異個體,在陽光下不能形成葉綠素。這種變異屬於( )
A.有利的可遺傳變異 B.不利的可遺傳變異
C.有利的不可遺傳變異 D.不利的不可遺傳變異
3、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培育生物新品 高產奶牛、高產抗倒伏的水稻、太空椒
4.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養新品種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原始大氣成分: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
2、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
3、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為原始地球上沒有生命存在的環境條件。
4、生命起源的過程:
無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大分子物質→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
5、原始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
6、米勒試驗說明原始地球上無機物能夠形成有機物
7、根據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有機物的事實可以推測: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能夠在地球以外形成並被帶到地球
1.有人認可「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外星球」的推測。他們的依據是( )
A.在隕石中發現了並非來自地球的有機物
B.原始地球條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機物
C.米勒試驗為該推測提供了證據
D.在其他星球上已經發現了原始生命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P53 資料分析)
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對各個事物特徵的比較,可以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的本質。
1.哺乳動物的前肢與鳥的翅膀的結構基本相似,這可以說明( )
A.鳥類起源於哺乳類 B.鳥類與哺乳類由共同的祖先
C.哺乳類起源於一種古代鳥類 D.鳥類與哺乳類都適於飛翔
2、化石在地層中埋藏的順序比較:在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P55 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1.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總趨勢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簡單到復雜
C.從體積小到體積大 D.由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原因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動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動物的保護色有利於躲避敵害或捕食獵物。
(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都是動物適應環境的方式。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長期的自然選擇的結果。)
2、自然選擇: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1.枯葉蝶的體色和體形酷似枯葉,對其形成原因正確的解釋是( )
A.只發生有利變異的結果 B.過度繁殖的結果
C.人工選擇的結果 D.自然選擇的結果
3、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有四個方面內容:
過度繁殖(條件)、生存斗爭(動力)、遺傳變異(基礎)、適者生存(結果)
4、人工選擇: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選擇對人類有利的生物變異以形成新品種。
5、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基礎(內因),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力(外因)。
1.下列關於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能夠產生大量後代
B.為獲取食物和空間,生物之間要進行生存斗爭
C.為適應環境,生物會主動產生有利變異
D.適應環境的個體會保留下來
第八單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傳染病及其預防 (P69 常見的幾種病原體)
1、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1.以下能引起人類某些傳染病的生物中,屬於病原體的是( )
A.蚊子 B.蒼蠅 C.老鼠 D.蛔蟲
2、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3、傳染病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有的還具有季節性和地方性。
4、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飲食、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5、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二、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皮膚和黏膜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 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其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針對多種病原體都具有防禦作用,因此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
1.下列現象屬於非特異性免疫的是( )
A.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 B.麻疹患者康復後不會再患麻疹
C.注射流感疫苗,預防流行性感冒 D.淚液中的溶菌酶
▲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性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1.麻疹是一種傳染病,患過麻疹的人一般終身不會再患麻疹,其獲得的這種免疫( )
A.是生來就有的 B.對各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
C.是非特異性免疫 D.是特異性免疫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1.下列各項中屬於特異性免疫的是( )
A.體液的殺菌作用 B.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C.皮膚的屏障作用 D.淋巴細胞產生抗體,吞噬病原體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抗原包括病原體。)
1.移植到人體的器官不易成活,從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當於( )
A.抗原 B.抗體C.病原體 D.疫苗
4、免疫:指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1.免疫是人體的一項基本功能,下列現象屬於免疫的是( )
A.扁桃體發炎 B.腸胃蠕動
C.跑步喘氣 D.天熱時皮膚出汗
5、免疫並不總是對人體有益的。在器官移植時需要克服移植免疫對異體器官的排斥,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葯物。人體免疫功能失調時,還會引發某些疾病。當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進入人體的某些食物和葯物會引起過敏反應。
6、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
1.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寄生在人體的細菌都是病原體 B.抗原和病原體是一個意思
C.花粉有可能是抗原 D.花粉有可能是病原體
7、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製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
(卡介苗——預防結核病;百白破疫苗——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8、計劃免疫:指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
1.預防接種的目的是( )
A.控制傳染源 B.保護易感人群
C.切斷傳播途徑 D.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第二章 用葯和急救
1、安全用葯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葯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恰到好處,充分發揮葯物的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葯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
◎葯物可分為處方葯(R)非處方葯(OTC)。
◎處方葯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的葯物。
◎非處方葯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葯物。非處方葯適於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簡稱OTC。
◎在使用葯物之前,應該仔細閱讀葯品使用說明,了解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確保用葯安全。
◎中葯是我國傳統的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從各種植物中提取出來的;而西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學物質合成的,因此又被稱為化學葯品制劑。
2、人工呼吸——當有人因車禍、溺水、觸電或煤氣中毒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時,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進行急救。常用的是口對口吹氣法(方法詳見課本P84圖VIII-13口對口吹氣法示意圖),每分鍾吹氣的次數為15~20次(等於人的正常呼吸頻率)。
3、胸外心臟擠壓——進行人工呼吸時,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則應同時做人工胸外心臟擠壓。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臟擠壓,如此反復進行。(方法詳見課本P85第2自然段)。
4、出血一般有外出血和內出血。
內出血是指體內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診斷,如懷疑有內出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外出血包括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三種。
5、止血方法:
動脈出血「近心端止血」,靜脈出血「遠心端止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
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2、調節自己的情緒的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吃營養配餐;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6. 計劃免疫是指什麼

70年代中期,我國制定了《全國計劃免疫工作條例》,為普及兒童免疫納入國家衛生計劃,並於198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有效地降低了相應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其主要內容為「四苗防六病」,即對七周歲及以下兒童進行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價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基礎免疫以及及時加強免疫接種,使兒童獲得對結核、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麻疹的免疫。

1992年衛生部又將乙型肝炎疫苗納入計劃免疫范疇。隨著科技進步,計劃免疫將不斷擴大其內容。

(6)八年級下冊生物什麼是計劃免疫擴展閱讀:

一、方案

1、出生24小時內,接種卡介苗和第一針乙肝疫苗。

2、1個月月齡,接種第二針乙肝疫苗。

3、2個月月齡,接種(服)第一次脊髓灰質炎疫苗。

4、3個月月齡,接種第二次脊髓灰質炎疫苗和第一次百白破疫苗。

5、4個月月齡,接種第三次脊髓灰質炎疫苗和第二次百白破疫苗。

6、5個月月明搭齡,接種第三次百白破。

7、6個月月齡,接種第三針乙肝疫苗。

8、8個月月齡,接種麻疹疫苗。

9、1.5~2歲,進行百白破加強接種。

10、4歲,復服脊髓灰質炎疫苗。

11、7歲,復種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加強接種白破二聯疫苗。

二、注意事項『

1、接種的途徑及劑量不同的疫苗的接種途徑、接種對象年齡及接種劑量有所不同。如果接種途徑及劑量不當,不僅影響免疫效果,而且還會加重接種反應,甚至造成接種事故。因此在接種前應詳細閱讀疫苗使用說明書。

2、疫苗禁忌證WHO規定具有以下情況者作為常規免疫的禁忌證:

⑴免疫缺陷、惡性疾病(腫瘤、白血病)及應用放射治療或抗代謝葯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能使用活疫苗;

⑵接種對象正激彎拿在患有發熱或明顯全身不適的急性疾病,應推遲接種;

⑶以往接種疫苗有嚴重的不良反應者,不應繼續接種;

⑷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如癲癇、嬰兒痙攣等,不應接種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3、預防接種反應

生物製品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接種後可引起有益的免疫反應,但也可產生有害機體的不良反應或變態反應。主要有以下副反應:

⑴一般反應

接種24小時內在接種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炎性反應,有時可能同時伴有發熱、頭暈、惡心、腹瀉等全身反應。這些一般屬正常鬧敗免疫反應,不需任何處理,1~2天內可消失。

⑵異常反應

少數人在接種後出現並發症,如暈厥、過敏性休克、變態反應性腦脊髓膜炎、過敏性皮炎、血管性水腫等。這些反應雖然發生率很低,但其後果很嚴重,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⑶偶合病

與預防接種無關,只是因為在時間上的巧合而被誤認為由疫苗接種引起。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下冊生物什麼是計劃免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