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息技術怎樣解決高中生物課堂問題
信息高談技者輪術戚嫌碰怎樣解決高中生物課堂問題
第一,高中生物教學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和技術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因此,教育作為信息社會中重要組成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高中生物教學中涉及到很多的微觀世界,用傳統的圖片等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網路和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很好的解決這一系列難題,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信息技術的運用是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在當前教改的環境下,高中生物教學面臨著教育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信息技術的出現正好成為改革的重要途徑。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中也提出「師生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媒體資源」的建議,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學生獲得更直觀的影像,對生物世界的微觀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② 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1、老師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備課資源
老師在上課前都需要對課本進行解讀,備課。老師可以利用電腦上的資源進行參考。有燃飢巧眾多老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拍成視頻上傳到網路上共享,老師可以參考其他老師的教學方式,對自己的備課進行一定的改進。
2、老師在電腦上進行備課
一般,老師備課都是在記事本上進行備課,這種備課對於黑板教學方式比較恰當,但是,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中卻不方便教學,老師可以利用電腦,在電腦上備課,可以節省時間。
3、利用信息技術教學
利用高科技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利用圖像、聲音、動漫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利用高科技信息技術,把難題簡化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通過黑板板書講解課本,在講解內容比較抽象的知識時,學生往往比較難以理解,而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通過播放知識點的圖像、圖片,使學生可以直觀、肢汪形象的理解知識。
5、學生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學習
現今,許多學生都喜歡玩電腦,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假期通過電腦上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可以讓學生利用空餘時間學習皮鍵知識。
③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高余州純中生物在教學中不僅僅重視對學科知識的傳授,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通過對生物現象的發現和研究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更加細致全面地看待問題,對學生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高豎咐中生物教學跡沒中應該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為我國後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
④ 信息技術高中生物 小案例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變革]
摘 要 信息技術與生物課程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型知磨,並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教師變革教學行為的工具,提供課程資源,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以及支撐學習活動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和諧互動的課程整體。
關鍵詞 信息技術;生物學科;課程整合
1 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主要指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代表,具有「信息高密度、傳遞高速度、交互高強度、反饋高效率」的特點。
所謂整合就是指一個系統內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使系統各要素發揮最大效益。課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學系統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機聯系並成為整體的過程。
而信息技術與生物課程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教師變革教學行為的工具,提供課程資源,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以及支撐學習活動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和諧互動的課程整體。生物學科知識是學習的載體,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生物學科的教學中去,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又能培養學生解決生物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
2 整合的主要目的
中學生物課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課程,同時它又是一門極具動態性的課程。但是由於種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並不能充分地體現這一特點,這樣不僅使整個課堂顯得呆板、枯燥,而且更不便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學生學得無味,教師教得無趣,嚴重影響該課程目標的實現,產生讓人痛心的後果。而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需要人們不斷提高認識、改變觀念;另一方面更要積極探索,努力地去體現和活化其實驗性強、動態性強的特點,以便不斷地提高教學的效益。眼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便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探索。「整合」的主要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整合」使學生在學科教學中有效地學習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二是通過「整合」使學生在學科教學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其在整合學習過程中的示範功能及終身學習過程中的輔助功能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3 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課程整合的現存問題
3.1 形式化
目前,信息技術常被應用在一些公開課中,網上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能夠真正與教材結合緊密的教學軟體卻非常少,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大量課余時間去搜索視頻、圖片、動畫用於教學。但是教師的辛苦工作卻往往沒有換來學生理想的學習效果,因為很多信息技術的應用過於形式化,如同做秀表演,並沒有完成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的真正整合。雖然課堂氣氛很熱鬧,但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卻一帶而過,敷衍了事。信息技術在這樣的 教學設計 中不但不能發揮它的優勢,反而成了干擾弱化學生學習知識技能,干擾學生課堂注意力和思維發展的因素。
3.2 泛濫化
隨著信息技術設備在各個學校中的普及,教師可以更方便地利用網上資源輔助教學,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對網路資源不加篩選,「拿來主義」,不求質量、只求數量等不利於教學的現象。信息技術被不加篩選地應用在每一堂生物課上。有些課件並不完全適用於本節教學內容,或並不適用於本班學生的理解水平,但是教師卻強行使用。有些教師甚至用多媒體完全取代必要的板書和猛絕講解。省去板書固然可以節省時間,增大課容量,但這種狂轟濫炸使學生失去思維所需要的空間和時間,減弱學生的卜斗關注,擾亂學生的正常思維。另外,網路、多媒體的應用雖然是一個趨勢,可以達到資源共享,但是如果大家都用那一個好的課件,教師也就失去個性化教學的魅力。台灣學者徐新逸教授曾經說過:「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
3.3 兩極化
盡管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情都很高,但是各個學校都存在教師計算機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在部分教師大量使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由於計算機操作技能方面的生疏,使得課件的優勢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而且在實際應用中常因操作失誤而失敗,這樣就抑制了教師自製與課堂和教材相匹配課件的積極性。
4 精心備課,創設問題情境
根據學校高一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喜歡趣味性內容的特點,筆者從教材、教學工具書及網路上挖掘並組合出適合於他們探究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圖片材料、視頻材料、動畫及網上資源等,並將這些材料製作成一個適合網路環境下教學的網頁課件。
5 導入激趣
教師能否在上課伊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就看他的課堂導入如何了。在上課伊始,學生一打開課件,呈現在眼前的就是有著精彩畫面的課件;點擊「導入新課」,呈現的是一個精心布置的氛圍,學生的神經、情感都被激活。在隨後的探究―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都沉浸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之中。
6 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學生的聯想,培養學生 形象思維的能力
形象思維的基本方法有分解、組合、類比、概括、聯想和想像等。其中的聯想方法是形象思維中的一個重要的思維方法。聯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到的事物引起相關的事物的思維活動。信息技術能為聯想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例如,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的作用是牽引已斷開的著絲點向細胞的兩極移動。在學習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根據第一次減數分裂紡錘絲附著在著絲點上的特點,讓學生通過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的功能進行聯想,想像紡錘絲的作用結果導致了什麼變化?第二次減數分裂紡錘絲的變化又如何?
在進行「人的呼吸過程」的教學時,利用反映呼吸過程中肺、膈肌、肋骨、胸廓等器官運動狀態的動畫片,結合電影片、實驗教具、教師板畫、模擬實驗、氣壓原理及學生自己的身體等多種方式,展示呼吸的基本過程。這樣做是充分發揮多種教學資源在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展開聯想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學生利用聯想進行想像,達到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
7 通過想像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想像是形象思維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是通過表象的改造,在已有表象基礎上創造新的形象,它是最具創造性的一種思維方法。
20世紀生物學偉大的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是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和美國生物化學家沃森,經過近20年的努力,在分析前人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經歷了兩次失敗以後,在1953年巧妙地想像出的DNA分子的模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圖像,使學生通過想像在頭腦中建立起DNA的表象。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想像出DNA分子的復制過程。根據DNA分子的復制過程想像DNA攜帶的遺傳信息是如何指導蛋白質合成的。
目前,大多數學校都配備了計算機網路設備,在傳統教學結構上有了一定的改進,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也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並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而是更高層次的融合。整合是一項長久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應該將整合的研究工作細化,切實拿出一套有科學性、可操作的方案,使每位教師在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勢的同時,能夠真正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使每位學生能夠自覺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一中)
⑤ 怎樣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
1、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
2、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解決重點、難點。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
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目標
1、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
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
2、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獲取(包括信息發現、信息採集與信息優選)、分析(包括信息分類、信息綜合、信息查錯與信息評價)、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與檢索、信息的組織與表達、信息的存儲與變換以及信息的控制與傳輸等)
信息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同時具備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並能在虛擬的環境中具有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海量的網路信息,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進行學習,
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學會利用網路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台,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⑥ 如何把信息技術應用到生物課教學活動中
一、 信息技術使新課導入環節精彩紛呈。
在新課導入環節,可以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展示給學生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畫卷,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濃厚興趣。
這是因為教育心理學上指出:興趣是獲取知識、開闊眼界、豐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動力。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生物多樣性》一課中,在導入環節,筆者通過互聯網,搜索到近20幅地球上珍稀的鳥類圖片,經過精心動畫設計,給學生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然後介紹:這只是地球上9000多種鳥類的「九牛一毛」,從而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探索生物多樣性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意識。
每一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有一種好奇,想方設法去認識、去研究、去探索。作為生物學科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生物學科自身的特點,並且遵循著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從而能夠有效地激發全體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濃厚興趣,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新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如在教學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植物的葉》一課時,在導入環節,筆者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在課件中鏈接了一段描繪各種植物的葉子的視頻。千姿百態的植物葉的世界彷彿將學生們帶入到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無形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與神奇。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索葉的奧秘的熱情。
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動物的行為的生理基礎》一課時,在導入環節,筆者將課前錄制好的展現動物多種多樣的行為的視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與網路素材資源整合到一起,讓學生在身邊所熟悉的動物行為中發現一些規律性的問題實質。由此,揭開進一步探索奧秘的序幕。
二、 信息技術讓重點、難點呈現與突破不再猶抱琵琶。
在新課呈現環節中,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術手段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可以降低學生理解新知識的難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一課時,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要系統地理解現代生物技術的理論知識還有較大的難度。對於像「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細胞工程」等這些當今生物科學的尖端領域的知識,學生是陌生的,不明就裡的。在當前農村教學條件還不足以給學生提供這一方面真實的實驗、實踐操作條件的背景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的操作流程用PPT里動態流程圖形式給學生展示出來。配以適當的解說,既形象、生動,又逼真。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些在現代社會中的高新生物技術。
再如,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神奇的微生物》一課時,由於微生物的結構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與植物 、動物相比,微生物部分的知識會使學生感覺較為抽象。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去了解細菌、病毒等微小生物的主要特徵呢?筆者在互聯網上搜索到一些真實的圖片及動態的影像資料,插入到課件中,適時播放。配以圖文並茂的解說,讓學生對那些微小的生物類群有了更直觀、清晰的認識。避免了「紙上談兵」給學生帶來的認識上的片面、浮淺和模糊。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的整合使學生樂學不疲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而今互聯網的普及,給了廣大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性學習的更廣闊的空間。
教材中很多的內容要求學生課外通過調查走訪、實驗研究、查閱資料等方式來完成。與其課堂上單調地接受知識,他們更願意自己去實踐。利用電腦等現代信息工具來完成自己想做卻有一定難度的任務。並且,通過自己的實踐,總結,分析,歸納得來的經驗更會促進他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己的表達、交流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等。
還有的教材內容中,要求或建議學生登錄相關學科知識的網站進行深入的了解、學習。拓寬自己在生物學科方面的視野。而網路這樣一部內容豐富的、甚至包羅萬象的電子書的神奇會極大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引導著他們向更深、更廣、更遠處探索。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以應用,是現代教育的必然需求,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輔助生物課堂教學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實踐應用的巨大價值。可以說,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標志。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促進更高級學習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保證課程標准在課堂教學中的高效性;同時也創設和營造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將來在信息日益豐富的社會中的生存、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而同時,作為傳播知識的使者——教師,不應該落伍於時代潮流之後,固步自封,而是應順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手段、策略,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⑦ 如何讓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進行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以系統論和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科教學規律而進行的學科教學改革。」眾所周知高中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物教學要求教學方法能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紛繁的生物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信息技術教學主要以計算機為載體,利用計算機信息容量大,運算速度快等特點,使課堂沖破了時空限制,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利用計算機獲可以獲取、處理、編輯、存儲、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態的信息,可以說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的整合已成為現今的發展趨勢。
一、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的背景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行為主義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核心的傳授式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由於忽視對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對人才素質的全面要求。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的以知識傳授為核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和學科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主體獨立性、自主性和能動性,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獲取信息資源,整合知識結構的能力,優化學生主體內在的知識結構。在生物教學中,要實現上述教改的目標,就決然離不開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的整合。基於這樣的一種背景下,我們開始了信息技術和生物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
二、信息技術在生物學教學中應用的模式
1、計算機演播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中,教師藉助計算機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運用這種方法進行生物學教學,不僅可以加強講授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輕松有效地突破各種生物學教學難點。在生物學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 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應用計算機能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利用多種感官分析器進行學習。如用形象生動的圖像信號吸引學生的視覺,用音響適中、悅耳精煉的語言信號吸引學生的聽覺,特別是電教媒體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傳遞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能直觀地看到宏觀世界、微觀世界、遠方或過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無限的延伸和擴展。因此,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真正實現視聽的完美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 改進信息的轉換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學知識,有的抽象性強,有的綜合復雜,有的時空跨度大,難就難在這些知識信息不能直接被學生感知。而利用計算機,可以把這些信息通過轉換變成光、電、磁等信號,並以一種直觀的形式,使事物真實地再現於課堂,讓學生耳聞目睹、身臨其境。這種直觀性主要表現在它可以化微觀為宏觀,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我們使用多媒體系統來進行模擬就可以實現。利用計算機教學還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如:《光合作用》這一節,主要讓學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植物體內的葉綠體把根吸收的水分和從氣孔吸進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養料,同時放出氧氣的過程。這一過程,對於學生而言,是很難想像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我們營造一個形象的光合作用過程,設計成一個動畫,將這一個過程可視化、擬人化。把葉綠體描述成一個「工廠」,水和二氧化碳是這個「工廠的原料」,當這些「原料」地進入「工廠」加工後,出來的是「工廠的產品」:氧氣和養料。學生通過這個貼近他們生活的動畫,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認識光合作用對於植物的重要性。這種學習方式,易被學生接受。
2、網路查詢模式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隨時利用計算機網路查閱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式學習。如: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創設生動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擴充協作范圍,提高協作的效率、改革學習的方式等。新教材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很大的便利,每節課後都提供了多個與教學相關的網站,以利於教師和學生隨時查閱。信息技術的應用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得到更新、准確的資源,大大方便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三、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整合的內容
1、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內容的整合
生物學科的課程教學體現在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教學內容包括
生物體的微觀和宏觀的生理變化,生物科學發展史,經典的生物學實驗等。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用傳統的「講」,語言多麼生動形象,卻往往是枯燥,難懂的。如果適時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獨有的虛擬現實技術,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因此,研究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課堂教學內容的整合就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以高中生物教學中《神經興奮的傳導》一課為例,由於涉及到細胞內部微小結構的活動,而且與電化學內容相關,知識比較抽象,尤其是細胞膜電位的變化,學生在識記後容易遺忘,其重要原因是「突觸」、「局部電流學說」、「興奮的傳遞」、「興奮的傳導」等概念和知識屬細胞或分子學水平,學生看不到、摸不著,感到很「抽象「,許多老師面對這樣的教學內容時,容易簡單重復概念,要求學生記憶,造成學生理解困難。而將微觀過程形象化呈現正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所在。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腦動畫,演示神經遞質在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受體的微觀生理過程,使這部分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易於讓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
在生物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音響資料,創設一個自主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學習環境下,學生主動去收集並分析有關生物知識的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生物學問題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把當前學習內容盡量與自己已有的生物知識經驗聯系起來,最終達到當前所學的生物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備課的重要工具,從查找資料,到教學設計、到教學軟體製作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而信息技術的使用,使教師能夠創設出更加生動、逼真的問題情景和課堂討論主題,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
四、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整合的意義
1、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創設多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在生物課的教學中,若恰當地利用投影、幻燈、錄像或計算機等電教手段的整合,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示,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特有的動畫效果、生動的解說、優美的樂曲創造出一個獨特的、可親可近的藝術世界,學生置身其中身心會倍感輕松愉快,思維也異常活躍。
2、應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直觀材料,可以引導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教學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顯微世界,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充分利用電教多媒體,可以讓抽象的、不易講清楚的概念,很容易地讓學生理解和接受。
3、利用投影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功。利用電教多媒體,在引導學生觀察,培養其良好的觀察能力上具有顯著的優勢。投影教學可以通過鮮艷明亮的圖像刺激學生感官,引導學生按照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到細節的順序進行觀察,培養學生掌握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由於多媒體在很短時間里顯示一個對象的不同方面。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在互動式探討過程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4、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物教學中,欲使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樂此不疲,樂以忘憂,教師則應廣開渠道,想方設法把繁難的知識化為簡易,變抽象為具體,突出教材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使學生便於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減數分裂》一節中,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這知識點難以理解,我們利用計算機課件,使學生可從大屏幕上清楚地看到,由於紡錘絲的收縮,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了,非同源染色體之間進行了自由組合,實現了用常規手段和錄像無法獲得的效果,從而增強了學生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的整合,不僅將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於生物教學之中,更重要的是讓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內容、課程結構、課程資源進行有機地融合,成為一個和諧互動的整體。將傳統教學資源,社會實踐資源,現代信息資源有機整合,既能幫助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又能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各種生物信息,解決生物科學問題的能力。還能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和教師教學方式轉變,有利於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科知識結構的完善,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⑧ 如何培養高中生物教師的信息素養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完全改變了傳統教育教學活動。為適應網路時代給教學帶來的變化,教師就必須進行角色的轉換,不斷提高信息素養。但如何盡快培養和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使廣大教師迅速適應教育信息化這一發展的新形勢,肩負起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任,主動地投入到這場教育變革中去。是我們當前亟待考慮的問題,使之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一、教師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1、信息時代的要求 信息時代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習模塊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信息資源的提供者。信息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信息素養。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課堂、電腦網路進入學科課程教學以及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教育理論及觀念、教學策略及模式、教學方法及手段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多年沿襲下來的「一個課本一張嘴」的授課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網路環境下的新型授課方式。教師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養也就變得更加重要。 2、課運顫亂程改革的要求 當前的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把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作為素質教育目標的一部分,《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方案》中提出要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將信息技術作為資料的來源、交流的平台、認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應用於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和管理的全過程,全面提高課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教師必須首先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全面實施和推動素質教育。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要求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它要求把信息技術融合到學科教學當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收集、判斷、篩選、整理、處理傳輸、表達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術發展思維、學會學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化社會中的行為規范、社會責任等要素。這就要求教師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從而來優化教學過程,達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 教師信息素養是教師根據信息社會環境及其教學發展要求所應具備的信息品質、信息知識與信息能力。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們可以將教師的信息素養歸結為「技術」和「意識」兩方面 1、信息技術方面:較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使用各種信息傳播工具獲取信息。包括:(1)基本操作能力:了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具備操作系統基本知識。(2)寫作能力:會使用文字處理軟體進行寫作,初步的多媒體寫作能力及網頁製作能力。(3)如會瀏覽互聯網和網上圖文資料下載方法,能正確下載和安裝應用軟體等。(4)能根據自己的目的對信息進行組織、編輯,並通過自己的思考處理信息,用多媒體方式表達出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展示、發布、教學、交流和討論等。 2、信息意識方面:它不是具體信息技術層面的內容,而是就教師對信息的態度、認識層面的要素;但這是非常重要的,是信息素養中的觀念性問題;而只有觀念的更新和確立才是帶有根本決定性意義的轉變。包括:(1)快速獲取信息:為解決問題而確認自己所需要獲取的信息是什麼,能制定獲取信息的幾種策略。(2)加工處理信息:能有效地整合信息以創造性地解決工作、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工作中常有創新。(3)運用信息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有積極學習和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的慾望,並能付諸行動;善於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能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4)信息道德修養:應具有辨別有用信息與無用信息、健康信息與污穢信息的能力,抵抗網路不良信息的誘惑和污染;有責任和義務教導學生樹立正確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識」這一要素,尤為重要,教師只有具備了對信息較強的敏感度,具備有主動獲取、分析洞鏈、加工有關教育教學信息的能力。才有利於教師的信旁檔息素質不斷提高,才能實現教師信息技術跨越式的發展。 三、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方法 1、學校要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得到重視。如何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在起初的階段的辦法是可以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計算機基礎、辦公軟體的應用、課件開發平台的使用、動畫製作軟體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等一系列課程的培訓。可以先以中青年教師為突破口,重點培訓,以點帶面。其次通過培訓要重視教師的觀念的更新,培養信息素養所包含的理念:數據的處理和使用過程,基於資源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習和數字學習的觀念,培養教師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在培訓過程中,可以讓教師在英特網上查找新的有關信息素養方面的理論文章,通過教師交流學習、座談討論,寫出學習心得體會。同時聘請有關專家作相關的輔導報告,注重突出主體、模塊結合、關聯指導、反思升華的課程整合原則,突出現代化教育技術運用、突出課程教材改革、突出課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術的教育科研。 再次
⑨ 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實現高中生物的有效學習
信息技術可以與高中生物教學相結合
信息技術作為高中生物教學傳播的媒介,為之鋪道,比如多媒體教學,PPT放映等。
⑩ 如何在高中課堂上好信息技術
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術課
- 作者:程躍濤
信息技術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由於種種原因,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還存在不少困難。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例談談怎樣上好高中信息技術課。
一、創設有效的課堂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如清。
有效的課堂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新知的學習中。
高一新學期開學第一課是《信息與信息社會》。這一課主要介紹一些理論知識,教師簡單講解,學生自己閱讀,就可以完成教學。但這樣教學會使學生對概念理解不深,也容易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產生厭倦。所以在講授這一課時,我採用了調查問卷的方法,讓學生完成一份我精心准備的關於信息技術學習和教學現狀的調查。學生一下子被調查問卷吸引了,每個人都認真如實地填寫問卷。調查結束後,我請學生打開課本,結合剛才的調查,向學生一一講述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徵。特別是信息的幾個特徵,在這份調查問卷中都能反映出來。由於學生積極參與了調查,所以對信息的特徵理解得比較深刻,教師稍一點撥,學生便掌握了。這份調查問卷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摸清了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情況,為以後的信息技術教賣前學做好了准備。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想要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就要求教師積極探索和實踐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我靈活地運用講授法、小組合作法、科學探究法、分層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板塊合成》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信息技術(高中第一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是一節以操作為主的課,同時也是一節總結性的課。學生已學習了WORD的一些知識,現在要求學生製作一張個性十足的板報。這個板報製作我分兩節課來完成。第一節課根據學生的愛好進行分組,把相同愛好的學生分在一組,他們之間有共同的語言。然後讓學生利用網路(學校微機室已接互聯網)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並把自己的愛好用板報的形式呈現出來。第二節課,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在BBS上發表,讓大家一起來投票評比。投票後討論、交流。討論後讓該作品的設計者回答其他同學的一些問題。根據學生表現,教師相機拿出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橡橡然後和學生一起總結一下好作品應用的操作技術都有哪些?由此看出,哪些技術的應用使得編寫板報更便捷而且效果好,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WORD軟體中的文本框的設置。而後,對這個技術進行強化,讓學生修改自己的板報。修改好之後再交流。這樣安排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既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團體協作的意識,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三、使用幽默風趣、富有魅力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是情感交流的紐帶,是傳授知識的載體。信息技術教師的語言要准確規范,通俗易懂。要用形象的比喻、激勵的話語、幽默的解釋、巧妙的點撥,使抽象變具體、深奧變形象、乏味變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操作。
Windows系統中的文件名、擴展名、文件目錄結構等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而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如用外國人的取名來比擬文件名與擴展名,用一棵「倒立的樹」的結構來比擬文件目錄結構,文件夾是樹枝,文件是樹葉等,學生會感到所學內容與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來也相對容易。講解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每台計算機必須擁有一個唯一的地址,即IP地址時,我把它比成現實生活中的門牌號碼,由小數點分隔的四段數字構成,如:192.168.10.2,學生一聽就明白了。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搞好信息技術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尤為重要,這對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探索尋找實現高效課堂的途徑和手段,信息技術課堂才會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