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面對微生物我們應該如何更好保護自己

面對微生物我們應該如何更好保護自己

發布時間:2023-04-22 00:16:32

㈠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維護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指:國家有效防範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生物技術能夠穩定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系統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威脅的狀態,生物領域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的,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有關專業機構或者部門報告。醫療機構、專業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發現傳染病、動植物疫情或者不明原因的聚集性疾病的,應當及時報告,並採取保護性措施。依法應當報告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謊報、緩報、漏報,不得授意他人瞞報、謊報、緩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生物安全與我們密切相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1.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識,我們要知法守法,居安思危,樹牢生物安全觀,自覺支持生物安全治理法治化建設,凝心聚力,共同築牢國家生物安全防線;

2.不隨意攜帶動植物產品出入境,少一些「獵奇」心理,堅決不購買、不私帶「不明生物」或危險生物,購買境外生物,不但違法,同時還可能損害生物鏈和生態系統,造成疾病的傳播與擴散;

3.不隨意處理死亡動物,動物或家禽非正常死亡,或者懷疑染上傳染病時,不能自行處理,要及時報告有關防疫部門。

4.不隨意進出醫院傳染病區和實驗室,去醫院就醫或探視病人時,要嚴格遵守醫療機構相關規定,不要隨意進出傳染病房和實驗室,以免造成感染與傳播;

5.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構築免疫屏障,我們要積極響應、配合黨和國家的號召和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接種疫苗等各項防控要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鼓勵大家接種新冠疫苗,築牢免疫屏障。

保障生物安全,人人有責,大家都不是局外人,只有所有人一起行動,才能築牢國家生物安全防線。

㈡ 有些微生物對人體有利,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與微生物間的關系

利,比如利用轉基因大腸桿菌發酵,菌體培養,醫療葯物的提取等,一些實驗可以根據微生物的反映映射出其他成果
對於人類一些作物、飼養業也有很多功效:

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㈢ 保護微生物資源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說保護為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圍槐圓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 )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有人問根據對自然界的研究可以推斷造物主的工作有何特點,據說英國科學家約翰·波頓·桑德森·霍爾丹(J.B.S. Haldane)回答:「過於喜愛甲蟲。」因為甲蟲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群。美國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特里·歐文(Terry Erwin)推斷,多數未知的甲蟲種類可能生存於我們無法靠近的30米高的熱帶森林樹冠層。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其意義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生物敗明洞多樣性的價值。對於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直接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築和傢具材料、葯物及其他工業原料。單就葯物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口的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葯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葯中使用的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例如,據近期的調查,中醫使用的植物葯材達1萬種以上。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裡沒有色彩紛呈的植物和神態各異的動物,人們的旅遊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偉秀麗的名山大川與五顏六色的花鳥魚蟲相配合,才構成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間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是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潛在使用價值野生生物種類繁多,人類對它們已經做過比較充分研究的只是極少數,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一種野生生物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無法再生,它的各種潛在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對於目前尚不清楚其潛在使用價值的野生生物,同樣應當珍惜和保護。

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
目前,大家公認的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主要層次是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或稱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這是組建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基本層次。物種多樣性常用物種豐富度來表示。所謂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定面積內種的總數目。到目前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種有160萬種左右,但科學家對地球上實際存在的生物種的總數估計出入很大,由500萬到1億種。其中以昆蟲和微生物所佔的比例最大。基因多樣性代表生物種群之內和種群之間的遺傳結構的變異。每一個物種包括由若干個體組成的若干種群。各個種群由於突變、自然選擇或其他原因,往往察枯在遺傳上不同。因此,某些種群具有在另一些種群中沒有的基因突變(等位基因),或者在一個種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個種群中出現很多。這些遺傳差別使得有機體能在局部環境中的特定條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適應。不僅同一個種的不同種群遺傳特徵有所不同,即存在種群之間的基因多樣性;在同一個種群之內也有基因多樣性——在一個種群中某些個體常常具有基因突變。這種種群之內的基因多樣性就是進化材料。具有較高基因多樣性的種群,可能有某些個體能忍受環境的不利改變,並把它們的基因傳遞給後代。環境的加速改變,使得基因多樣性的保護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樣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育種材料,使人們能夠選育具有符合人們要求的性狀的個體和種群。生態系統多樣性既存在於生態系統之間,也存在於一個生態系統之內。在前一種情況下,在各地區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樣的生境,分布著不同的生態系統;在後一種情況下,一個生態系統其群落由不同的種組成,它們的結構關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間結構,營養結構中的關系,如捕食者與被捕者、草食動物與植物、寄生物與寄主等)多樣,執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也不一樣。總之,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可以說每一個物種就是基因多樣性的載體;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與健康
生物多樣性同樣關繫到我們的健康和這個星球的健康。實際上,你的健康和這個星球的健康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依賴自然環境去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多少年以來,人們從自然世界中尋找對於傷病的治療方法。植物為現代醫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製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順勢療法的醫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從金錢的角度看,入葯的植物的價值是無法算清的。世界上這些以植物作為基礎的葯物的總價值大約是6千億。

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是多數人並不了解的,但在醫葯公司的科學家們正在忙著從植物中尋找治療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專家們在太平洋紫杉樹和馬達加斯加長春花中發現了用於治療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許,某一天我們能夠從一株植物上發現殺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傳統醫學的醫生依賴植物和葯草治療疾病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現代,人們也十分欣賞傳統醫學的療效。比如說,東部非洲的Maasai人以他們的傳統方式做肉、牛奶或血製品時,他們會加入一些樹皮,這樣的方法做出來可以減少膽固醇。

然而,對入葯植物和動物的收獲也並不都是好事。實際上,對這些植物、動物的需求導致這些物種瀕危。傳統葯物用烏龜入葯導致這個物種的極度衰落。

我們反復地從地球的葯櫃中搜尋葯物。我們需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以便大自然的葯櫃能夠儲有現存醫葯的成分,和未來我們需要抵制新的疾病時製造新葯的所需成分。

生物多樣性與你呼吸的空氣

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在夏天,呼吸外面的空氣是不健康的。我們知道我們必須減少汽車尾氣污染、工廠廢氣污染、發電廠的空氣污染來保證現代生活。是的,我們都知道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樣性對於環境的自動清潔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嗎?你知道生物多樣性幫助清潔空氣嗎?

樹和其他綠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這種主要由汽車尾氣和工廠排放的產生的溫室氣體,然後還給自然純凈的氧氣。生物多樣性是這個世界的空氣凈化器。

然而,我們持續不斷的砍伐樹木,把它們切開運往各地。世界上,492種樹木物種已經有瀕臨滅種的危險。我們已經砍伐掉曾經裝點著地球的大約一半的樹木。我們砍伐但不修復,如此已經傷害了地球的肺。就像一個一天要抽10包煙的癮君子,一直吸煙,而損壞的肺一塊塊地被切掉。我們的肺還剩多大一塊?

另外,在許多地方,我們引入外來入侵物種。在過去的200年裡,我們將一些樹種從世界的這一頭運到那一頭。這種行為有的已經發展到一種產業的規模,像桉樹和藤條。也有一些退休人員或旅行者從他們的家鄉將土產的植物或是樹木帶上,隨他們旅遊。

問題是,這些植物完全適應它們原本的生長地,它們卻並不適應新的地點生長。它們也許比當地物種需要更多的水,或者需要殺蟲劑來幫助它們不被當地的蟲子蛀食。

我們必須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強迫某些特性的改變。順其自然。這樣,地球的肺能呼吸得更舒服些。

生物多樣性與我們喝的水

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水,所以,生物多樣性也與水資源有關。

因為我們只有有限的水--不是說我們將來什麼時候都能從火星上運一船下來--生物多樣性、特殊的不同生態系統凈化我們的水:森林、土壤和細菌、小溪與雲彩一起運作--實際上是過濾,才使我們重新喝到水。沒有生物多樣性,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貧瘠與中毒--更像火星--然後我們就不能再生存在地球上了。

所以,問題是,你已經准備好搬到另一個星球上去生活了嗎?
生物多樣性、氣候和災難

你意識到最近我們一直在遭遇奇怪的氣候嗎?

科學證據是無法駁斥的:地球的氣候正在變化。整個地球上一直發生著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尋常的傾天大雨、一些地區的持續乾旱。不管是因為工業排放原因還是自然因素的原因,世界對這些現象的應付機制依舊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從生態系統方面到生態系統中的各類生命間。

例如,在地球上的許多地方,人們發現當他們砍伐森林後,它們的鄉村和城鎮就容易遭遇洪水。當這種洪水來時,就比以往的洪水要更兇猛、更快速。為什麼?不是火箭的推力讓它們變得更快,而是因為樹可以用它們的根保持水土。根在濕潮季節里吸水並在夏天放出水分來。這是一種自然調節方法。

現在你有兩個選擇:

1, 幫助保護生物多樣性

2, 什麼都不作只是去承受

我們希望你選擇第一項。我們正是那樣做的!

同樣的,人們一點也不考慮生物多樣性,甚至很少考慮風暴可能造成的危險就把珊瑚紅樹林全部清除。紅樹林是自然暴雨的良好緩沖區,同時也是富於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當它們被砍伐,這個緩沖區就不復存在了,無論是對於人類還是其它的物種。

當我們忽視我們應該得到的教訓的時候,這個世界上人們的做法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山坡坍塌,整個群落全部被沖走,造成生命的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也正在用極度悲痛的方式傷害著我們人類。也許現在是我們拾起我們早就該得到的教訓的時候了。

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一般特點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樣性專家把我國生物多樣性排在12個全球最豐富國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國家中,我國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如下。

1.物種高度豐富 我國有高等植物3萬余種,僅次於世界高等植物最豐富的巴西和哥倫比亞。

2.特有屬、種繁多 我國高等植物中特有種最多,約17 300種,佔全國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約佔19%。尤為人們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杏、銀杉和攀枝花蘇鐵,等等。

3.區系起源古老 由於中生代末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上升為陸地,在第四紀冰期又未遭受大陸冰川的影響,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著白堊紀、第三紀的古老殘遺成分。如松杉類植物,世界現存7個科中,我國有6個科。動物中的大熊貓、白鰭豚、羚羊、揚子鱷、大鯢等都是古老孑遺物種。

4.栽培植物、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親緣種的種質資源異常豐富 我國有數千年的農業開墾歷史,很早就對自然環境中所蘊藏的豐富多彩的遺傳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國的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豐富度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例如,我國有經濟樹種1 000種以上。我國是水稻的原產地之一,有地方品種50 000個;是大豆的故鄉,有地方品種20 000個;有葯用植物11 000多種等等。

5.生態系統的類型豐富 我國具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原和稀樹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凍原等。由於不同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又進一步分為各種亞類型約600種。如我國的森林有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草甸有典型草甸、鹽生草甸、沼澤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國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類型也很齊全。

6.空間格局繁復多樣 我國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多山,氣候復雜多變,從北到南,氣候跨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生物群落包括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從東到西,隨著降水量的減少,在北方,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向西依次更替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極旱荒漠;在南方,東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於江南丘陵)和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於雲貴高原)在性質上有明顯的不同,發生不少同屬不同種的物種替代。
生物多樣性同樣關繫到我們的健康和這個星球的健康。實際上,你的健康和這個星球的健康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依賴自然環境去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多少年以來,人們從自然世界中尋找對於傷病的治療方法。植物為現代醫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製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順勢療法的醫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從金錢的角度看,入葯的植物的價值是無法算清的。世界上這些以植物作為基礎的葯物的總價值大約是6千億。 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是多數人並不了解的,但在醫葯公司的科學家們正在忙著從植物中尋找治療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專家們在太平洋紫杉樹和馬達加斯加長春花中發現了用於治療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許,某一天我們能夠從一株植物上發現殺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㈣ 《大腦塑造者》書評~想要健康就得養好肚子里的微生物

《大腦塑造者》這本書,詳細研究了腸道微生物和健康的關系,辯神內容非常豐富,案例真茄扮是可靠,對於我們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非常有益。

人的腸道里生活著上百萬億個細菌。不過攜納虧,這些小傢伙可不是白吃白住,它們能決定你是身材苗條還是大腹便便。如果腸道內的厚壁菌門比擬桿菌門要多,身體就更有可能出現炎症,也更容易發胖。

不僅如此,科學研究了解到,我們的腦子健不健康也跟腸道微生物息息相關。而不論是肥胖症、糖尿病、痴呆症,甚至是自閉症,都是失調的腸道菌群惹的禍。

想讓自己遠離疾病、保持健康嗎?快來學學怎麼養好肚子里的微生物吧!

說起我們人的腸道,大家可能都知道它是吸收各種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它還是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部位。這是怎麼回事兒呢?秘密就在於我們生活在我們腸道里的微生物。這些小傢伙的數量加起來可是比我們人體的所有細胞還要多,而它們也在保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健康的腸道菌群能給我們提供有益的維生素,增強我們的抵抗力,甚至還能幫我們保持身材,保持大腦健康。然而,如果腸道被壞細菌佔領,可能就會導致炎症,各種健康問題也會紛紛出現。其實,老年痴呆症、自閉症、抑鬱症、肥胖症等等疾病,都跟腸道菌群失調密切相關。

真的有這么嚴重嗎?不信你就來看看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本2015年4月出版的國外新書Brain Maker,我就直接把它翻譯成《大腦塑造者》吧。這個塑造者說的就是腸道細菌,我們腦子好不好使,就要看腸道健不健康。

不過別擔心,讓什麼樣的細菌住在肚子里,還是你說了算的。我會告訴你,怎麼通過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讓益生菌入駐腸道,身體更健康!相信看完這本書,你至少會明白下面幾個問題:為什麼說筆記本的塑料封面可能會讓你發胖?為什麼說健康的腸道菌群能緩解自閉症的症狀?還有,為什麼好吃的咖喱能促進大腦發育呢?

你知道嗎,我們的腸道就像是另一個世界,裡面生活著上百萬億的細菌,這聽上去是不是挺神奇啊,可能你還會覺得有點小惡心。更神奇的是,這些腸道菌群對我們的健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我們先來說說體重吧。要說一個人是胖是瘦,除了先天遺傳和生活習慣以外,腸道里的細菌類型也能決定你是能保持苗條還是體重爆表。那我們的腸道里都有些什麼細菌呢?其中90%左右都屬於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

雖然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兩個群體的「理想」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腸道內的厚壁菌門比擬桿菌門要多,身體就更有可能出現炎症,也更容易發胖。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原來,厚壁菌非常善於吸收食物中的能量,說白了,你吃進去的東西都讓厚壁菌給吸收了,於是你就會不知不覺攝入更多的卡路里。相反,擬桿菌不怎麼消耗卡路里,而是忙著分解植物纖維和澱粉。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做過一個實驗,探究人的腸道微生物群與肥胖之間的聯系。他們比較了兩個人群,分別是西方國家的人和非洲大陸的人。大家都知道西方人中的胖子越來越多,而非洲卻基本上沒有肥胖問題,所以任何的腸道菌群差異都能說明問題。最終,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了有意思的結果:非洲人的腸道中含有更多的擬桿菌門,而西方人腸道里則有更多的厚壁菌門。因此他們推測,肥胖症之所以會在西方國家如此常見,厚壁菌門可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健康的腸道微生物不僅會讓我們保持苗條,而且還能幫肝臟分擔工作。我們的肝臟任務很重,那些食物中帶有的環境毒素一旦進入身體,肝臟就要負責把它們清除。不過,健康的腸道也可以承擔一部分清理工作,所以腸道常常被稱為人體的「第二肝臟」。當毒素進入腸道之後,這些微生物作為第一道防線把它們中和掉,從而減輕了肝臟排毒的壓力,讓肝臟更加健康。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被蚊蟲叮咬之後,周圍的皮膚會變紅發癢。這種發紅就是炎症反應的表現,身體通過這種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來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說起炎症,大家可能覺得就是感冒的時候嗓子發炎、咽喉腫痛,或者皮膚上的傷口紅腫疼痛而已。但事實並不是這么簡單,身體的炎症反應是為了幫助免疫系統對抗感染或損傷。

然而,炎症反應有時候也會一發不可收拾,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如果炎症反應持續時間長,又找不出原因的話,就有可能導致一系列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癌症、哮喘、關節炎,甚至是多發性硬化症。那麼,身體好好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過度的炎症反應呢?

首先,一些基因可能會導致炎症反應不受控制,不過還好,我們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飲食,這些基因就不會被激活。另外,血糖過多也會增加炎症反應,如果血液中的糖分太多,細胞就會消化不過來。這時候,多餘的糖就會跟蛋白質或者脂肪結合,形成糖基化終產物。這些糖基化終產物一旦過量堆積,就會影響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從而引發炎症。

所以說,雖然適當的炎症可以幫我們對抗疾病,但炎症反應太多就會危害身體健康。

大家現在知道炎症是怎麼回事了,不過你知道嗎,我們的腸道菌群也能引發炎症,甚至還可能讓你的腦子出問題,天吶,真的這么誇張嗎?

我們的大腦和腸道一個在上,一個在下,距離似乎離得有點遠,但是它們之間的聯系其實相當密切。腸道微生物可以說是大腦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如果腸道微生物失調到一定程度,不僅沒法幫著免疫系統保護身體,就連我們的大腦也可能會遭殃。

大部分時間里,腸道都在忙著從食物中吸收營養物質,與此同時,它還要防止有害病原體的入侵。於是,腸道的黏膜表面就像是一個保護層,既能吸收營養物質,又能隔絕有害的細菌。可見,這個保護層就像城牆一樣,一旦受損,外面的有害細菌就會打進來,在我們體內撒野。

如果腸道的防線被攻破,可不只是會發炎而已。研究發現,「腸漏」還可能會引發所謂的「腦漏」。聽上去挺嚇人的吧?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大腦被血腦屏障所保護,防止有害物質進入大腦,科學家們過去認為,血腦屏障是穿不透的,但其實,這層防線也有漏洞,從腸道進來的有害細菌可以一直往上進入我們的大腦。

這些不速之客進了大腦,就可能導致腦部炎症。大家都知道腦子是整個身體的控制中心,這里要是發炎可就不得了了,會有更多的問題隨之而來,等我們意識到不對勁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不像皮膚發炎,看得見摸得著,還會覺得疼,大腦本身沒有痛覺感受器,就算有炎症,一時半會兒也發現不了。然而,腦子發炎可是很要命的事,它會引發老年痴呆症或其他更嚴重的神經疾病,比如帕金森病、抑鬱症等。

另外,就連自閉症這樣的疾病,可能也跟我們的腸道息息相關。怎麼回事呢?接著往下聽。

自閉症大家應該都聽過,然而對泛自閉癥候群產生的原因,科學家們至今都沒有找到確切的解釋。雖然人們嘗試過各種方法來緩解自閉症的症狀,但還是沒有被廣泛認可的療法。

泛自閉癥候群包括一系列的症狀,通常在大腦發育的早起開始出現。患者往往會迴避眼神接觸、喜歡獨處、難以表達自己的需求、有重復性的行為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自閉症呢?有一種假設就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還記得我們剛才說過的腸道問題可能會影響大腦健康嗎?自閉症的產生可能也是同樣道理。如果兒童時期腦部出現炎症,就可能影響大腦的正常發育,從而患上自閉症。

研究發現,許多泛自閉症患者的腸道細菌組成都很類似,而這種組成跟身體炎症反應的加強有著很大的聯系。就拿傑森來說,他小時候接受過幾次抗生素治療,這有可能擾亂了他的天然腸道菌群。傑森10歲的時候,醫生化驗了他的大便,發現裡面基本沒有任何有益的乳酸菌。

幸運的是,通過恢復腸道菌群的健康,我們可以緩解自閉症的症狀。其中一種辦法就是口服益生菌和維生素補充劑,來培養出更健康的腸道微生物。對於傑森來說,這種療法確實有效。只經過了三個星期的治療,他的焦慮症狀就有所減輕,甚至還能第一次自己系鞋帶了。

現在,又有了一種新方法叫「糞便菌群移植」。這名字聽著可能有點重口味,但確實有了可喜的療效。怎麼做呢?醫生會從健康的腸道里提取糞便細菌,然後再把這些細菌移植到患者的結腸中。結果證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復病人受損的腸道菌群。

大家這下知道我們的腸道微生物多麼重要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好好地保護它呢?

一提起甜食,相信很多人想想都要流口水了,什麼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等,讓人難以拒絕。可是,現在的很多加工食品和飲料里加的一種糖,對我們的健康非常不利,它就是果糖。

汽水、糖果等等經過加工的甜食中都含有果糖,而它已經是西方人卡路里的主要來源之一。雖然水果里也有果糖,但也遠遠比不上一罐飲料。比如,一罐350毫升的碳酸飲料中大概有140卡路里的果糖,而一個中等大小的新鮮蘋果中的果糖只有70卡路里。

在所有的糖類中,果糖的血糖指數最低。也就是說,攝入果糖之後,血糖含量和胰島素水平不會馬上升高。然而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的果糖與胰島素耐受性相關。一旦出現胰島素耐受性,身體分解葡萄糖的能力就會受損,從而導致糖尿病和高血壓。

此外,高果糖的飲食還會給肝臟造成負擔,因為果糖只能通過肝臟代謝,大部分會轉化為脂肪。作為身體代謝的重要器官,可想而知,肝臟如果出了問題,我們整個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除了果糖,麩質也對健康不利。麩質是穀物和穀物製品中的一種蛋白質,它能讓面團有韌性。麩質無處不在,我們平時吃的披薩、通心粉,甚至連冰淇淋和化妝品里都有。

雖然真正患有麩質不耐受的人很少,但是許多人都對麩質有不良反應,而且察覺不到,這種狀況被稱為麩質敏感。麩質敏感會增加身體的炎症反應,從而導致一系列的疾病。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就是麩質敏感,那就最好少吃點麵包、披薩之類的食物。

1928年,蘇格蘭的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項突破,弗萊明的發現標志著抗生素時代的到來。

毫無疑問,抗生素挽救了許多生命。然而如今,我們卻面臨著濫用抗生素的尷尬局面,隨便一點小病就用抗生素,甚至連我們吃的肉、雞蛋、牛奶里也少不了抗生素。在這個抗生素泛濫的年代,我們不僅在損害腸道菌群,更是在犧牲整個身體的健康。

2010年,美國的醫生一共開出了約2.58億份抗生素處方,而美國的總人口也就3億多一點。這些處方很多是針對普通感冒之類的小毛病,而抗生素對這些病並沒有作用。

另一個濫用抗生素的地方就是農業生產。就算動物沒有生病,也會被一個勁兒地打抗生素,因為這樣它們長得更大更肥。

然而,過度使用抗生素可是有風險的,因為細菌會很快適應並產生抗性。因此,我們用的抗生素越多,細菌就變得越厲害。大家可能聽說過抗葯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這種細菌就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才出現的。一旦感染,用常見的抗生素都沒法治,只能用萬古黴素。可是在幾個月前有新聞說,美國發現了首例對所有已知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細菌感染病例。可想而知,如果這種超級細菌傳播開來,會造成多大的危險。

抗生素除了會殺死病菌,也不會放過腸道里的健康細菌。沒有了這些有益的細菌,有害的細菌就會佔領我們的腸道,從而帶來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

此外,環境中的許多化學物質也在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最近的幾十年來,美國批准了10萬種化學品,其中只有200種通過了徹底的安全測試。就以雙酚A為例,從1891年出現之後,它就被用來緩解女性經期的症狀,還被用作牛的生長激素。但後來,人們發現雙酚A可以致癌,因此被禁止作為葯物使用。

然而,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雙酚A開始被用來生產某些塑料。我們日常的很多物品中都有雙酚A,比如筆記本,還有買東西經常收到的小票等等。科學家們發現,雙酚A不僅會破壞體內激素平衡,還會影響腸道中的微生物。

面對這么多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和化學物質,我們應該吃點什麼才能讓腸道細菌更健康呢?

問大家一個問題,葡萄酒、酸奶、泡菜和紅茶,這幾樣東西有什麼共同點呢?沒錯,它們都是發酵食品。說起來,人們發酵食品已經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幾乎每一種文明都有一些傳統的發酵食品或者飲料。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發酵食品往往有益健康。

那到底什麼是發酵呢?其實它就是把糖等碳水化合物轉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有機酸的過程。要發酵就少不了酵母或者細菌,在發酵的過程中,微生物還會產生珍貴的維生素B12。

有一種發酵特別有用,就是乳酸發酵。大家都喝過酸奶吧?它就是牛奶通過乳酸發酵而來。在這個過程中,糖被轉化為乳酸,而乳酸有助於增加益生菌的數量,同時減少有害細菌在食物中繁殖,防止食物變質。所以說,想要增加身體中的益生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喝酸奶了。

益生菌對健康有許多好處,它們可以幫我們補充維生素、緩解炎症、減少腸道中的有害菌。相比服用益生菌補充劑,直接吃含有益生菌的發酵食品效果更好,因為這些細菌能直接進入我們的消化道,在我們的腸子里安家。

另外,斷食對身體健康也很有益。最早,古印度的史料《吠陀》中就提到了斷食,而人們利用斷食來保健也已經超過3000年。斷食的方法多種多樣,例如,我們可以在某段時間內控制卡路里的攝入,也可以選擇在一天到三天時間里什麼都不吃,後面這種方法叫做間歇性斷食。

那麼斷食究竟有什麼好處呢?它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延緩衰老,讓身體燃燒脂肪、減輕體重。另外,斷食還可以促進腸道細菌的良性轉化。有研究發現,控制卡路里有助於刺激抗衰老細菌的生長,同時減少那些易衰老細菌的數量。

說完了發酵食品,我接下來再給大家介紹兩種天然的保健食品,它們同樣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幫助你建立健康的腸道菌群。

第一種就是姜黃。姜黃是一種黃色的草葯,在印度很受歡迎,它是咖喱粉的重要成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咖喱粉一般都是黃色的。不過,姜黃不僅僅是一種調味料,更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食品。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姜黃具有很強消炎和抗氧化能力,甚至可以增加腦細胞的數量。盡管印度的醫生用姜黃治病已經有幾千年,但西醫對姜黃的了解才剛剛開始,也還在研究它的各種好處。

姜黃中最重要的成分應該要數姜黃素了,這種有機化合物可以改善葡萄糖的代謝,換句話說,就是維持血糖的穩定,所以對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都很有幫助。所以,如果你對咖喱不感興趣,也可以考慮吃點姜黃粉或者姜黃素補充劑。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另一種健康的「超級食品」——椰子油。

椰子油具有驚人的消炎功效,人們認為它能預防甚至治療像阿茲海默症之類的神經疾病。另外,椰子油里還含有適量的飽和脂肪,這種脂肪對我們的心臟大有好處。

那麼如何在日常飲食中加入椰子油呢?我們可以用它代替花生油、玉米油或者菜籽油來做飯,也可以直接服用,每天一到兩勺就行。

雖然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各種各樣的補充劑,但是如果你想追求更天然的保健方法,吃薑黃和椰子油絕對是不錯的選擇。

說了這么多,總之, 我們的腸道對健康的影響比想像中更重要。不論是肥胖症、糖尿病、痴呆症,甚至是自閉症,都跟失調的腸道菌群脫不了干係。 不過,要讓自己的腸道微生物恢復健康也很容易,只需要簡單地調整一下飲食,比如說多吃一些益生菌,多喝點酸奶等等。另外,不要一點小病就吃抗生素,也別吃太多甜食。這樣一來,你可能就會發現,原來拉肚子的老毛病,或者是找不出原因的炎症都慢慢消失了,身體也越來越健康。

㈤ 淺談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葯、診斷試劑和應用於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葯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於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於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後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於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鹼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葯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㈥ 微生物與我們的健康

現在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年齡越來越小。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孩子是家裡的寶貝,大人無節制的給孩子各種好吃的,再加上孩子缺乏運動導致的。這只是事情表面的原因,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由於濫用抗生素,不經意間傷害了我們身體里的微生物,特別是對孩子的影響更大,這種傷害打破了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從而危害了我們孩子的新陳代謝和免疫能力。

在地球上,微生物無處不在,數量驚人。地球的生命開始於45億年前,在近30億年的時間里,它是地球上的唯一生命形式。它們占據著陸地、天空、海洋的每一個角落。

微生物通過分解動植物,產生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製造我們呼吸的氧氣。微生物通過自身代謝,促進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讓土壤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從而可以保障我們填飽肚子。

可以說,微生物的出現,讓我們有了可以呼吸的氧氣,讓我們有了可以種植農作物的土壤。

對我們人體來說,微生物與我們人類共同演化了數千年,廣泛分布在我們口腔、腸道、鼻腔、耳膜、皮膚各處,無處不在。每個人的微生物種類都不一樣,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氣味,不同的飲食口味,不同的身體素質的原因。

人體的微生物可以為我們提供免疫力,幫助我們代謝和消化。

人體的微生物絕大多數能與我們和平相處,共同生存、共同成長,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當少數有害的微生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病原體來侵入時,與我們和平相處的微生物就會抵禦它們的入侵,它們會分泌一些物質殺死入侵者,防止我們得各種疾病,保護我們的健康,這就是我們的免疫力。比如,育齡女性的陰道中存在著乳酸桿菌,它們能夠分泌出大量的乳酸,從而降低了陰道內的pH值,使其不適合真菌等病原體的生存。

有的人免疫力好,體內好的微生物對入侵的病原體反應很快、消除得也很快,就不容易生病。而有的人免疫力較差,體內好的微生物對入侵的病原體的反應慢、消除存在困難,甚至被病原打敗,就很容易生病。我們的免疫力可以通過飲食調節、適量運動等方式來增強。

微生物在我們身體里最大的聚集地是消化道,它們貫穿了口腔和腸道。我們口腔中的有很多厭氧細菌,它們和我們的牙齒、唾液,一起開啟了我們消化食物的第一步。咀嚼後的食物經過食管進入胃裡,雖然胃中是強酸環境,但仍然有細菌存活,它們會對胃酸的分泌產生一定影響;然後食物進入了小腸,小腸可以消化大部分食物。殘留的食物最後會通過結腸到達直腸,結腸和直腸合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腸。

我們一般認為,到達小腸末端的食物相當於已經排出了體外,因為我們自身再也無法消化吸收它們。但是,結腸里的細菌卻能將它們進一步消化。比如說,蘋果中的纖維素不會被小腸消化,卻能被結腸里的微生物利用。消化的最終產物以糞便的形式離開人體,這也是微生物幫助我們代謝和消化的過程。

20世紀70年代之前,在我們國家,絕大部分孕婦都是陰道分娩,其中,有很多人因難產而死亡。隨著醫療條件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孕婦選擇剖宮產,因為她們認為剖宮產比陰道分娩更安全,能減少分娩的疼痛。

陰道分娩的嬰兒,可以獲得大量來自母親陰道和腸道的微生物。他們在經過產道時,友好的微生物包裹住他們的身體,他們的皮膚像海綿,可以迅速吸收周圍的乳酸桿菌。出生時,嬰兒的面部朝下,恰好貼合著產道。這樣,嬰兒吸入的第一口汁液里就包含了母親陰道里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進入嬰兒的腸道,這時,他們的腸道營養非常豐富,是一片還沒有種植的、肥沃的土壤,他們進去之後就會住下來。通過這種形式,母親和嬰兒之間的微生物的傳遞就完成了。先進入嬰兒體內的這些微生物,成為他們無菌腸道的第一批住戶,它們為隨後到來的微生物種群奠定了基礎。這些微生物就會讓嬰兒形成先天的免疫系統,保護著他們的健康,防禦著有害細菌的侵入。

剖宮產時,醫生切開下腹部,露出子宮的下部,然後在子宮壁上做一個切口。從這個切口中取出嬰兒。這個過程中,大量的外界微生物就湧向嬰兒。他們沒有經過母親的產道,不能接觸到來自母親產道的微生物,特別是乳酸桿菌。他們接觸到的微生物,主要來自醫護人員的皮膚及醫院空氣,很少來自母親。我們前面講到剛出生的嬰兒腸道營養非常豐富,哪種細菌先到就先住在那裡。這個過程就切斷了母親與嬰兒之間微生物的傳遞,這也造成了嬰兒缺少母親陰道里的微生物,同時影響了嬰兒先天免疫系統的形成。

同時,母親在懷孕時是否服用抗生素,在分娩時因為怕剖宮產手術的感染,也會攝入一些抗生素,這些抗生素也會對嬰兒的微生物造成影響。

目前有研究表明,陰道分娩的嬰兒擁有的大多是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它們是厭氧或兼性厭氧的細菌,可以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生存。而剖宮產嬰兒的菌群中含有更多的是鏈球菌和葡萄球菌,這些大多是需氧細菌,通常來自人類皮膚,與陰道細菌非常不同。這些菌群的不同,也導致了陰道分娩的嬰兒和剖宮產嬰兒形成的免疫系統的不同,這些不同將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顯現出來。

微生物,它雖然微小,但作用很大。是它的存在,才讓我們的地球適宜人類居住。不只如此,它還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給我們提供免疫力,幫助我們代謝和消化。另外,兩種分娩方式,看似結果一樣,都是讓孩子來到人間,但對孩子先天微生物的傳遞卻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將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顯現出來。

人類一直不斷地研製著能殺滅病原菌的葯物,通過科學家的努力,發現了青黴素和鏈黴素,它們成了我們人類進入抗生素時代的排頭兵。它們在治療各種常見細菌性疾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傷寒、肺炎、腦膜炎、產褥熱、敗血症、結核等,還包括一些性傳播疾病,如梅毒和淋病。

同時,隨著抗生素的發現和使用,外科手術也變得更加安全。在抗生素沒有被發現之前,很多人因為手術後發燒、傷口感染等原因死亡。有了抗生素後,在手術前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許多手術感染的風險。即使一旦出現感染,也可以馬上用抗生素來治療,不會產生生命危險。

因此,外科醫生也開始嘗試用更加復雜的手術來治療許多疾病,比如切除腦瘤、矯正畸形的四肢、唇裂整形,等等。在許多情況下,抗生素的功效是神奇的,起到了「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作用,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因此,抗生素也被廣泛使用,不僅成為臨床各科醫師最常用的一類葯物,而且也成了家庭中的必備葯物。

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也促進了抗生素的研發,隨著技術的發展,更多的抗生素被研製出來。新的抗生素的不斷發現和使用,為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因為它們的出現,許多感染性疾病已經有了應對之策,不再是不治的絕症。20世紀70年代的醫學科學家甚至預言:人類將完全消滅對其有害的病原菌,它們將從人類居住的地球上消失。

為什麼抗生素這么神奇呢?我們可以從它們的作用原理中找到答案。它們的作用原理分為三種。

第一種,像青黴素及它的衍生物那樣,它們進攻細菌細胞壁,而一旦細胞壁被攻擊受損,細菌細胞就會死亡。人們利用細菌的這一弱點,製造了青黴素這些抗生素。第二種,抑制細菌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對細胞至關重要。它們需要蛋白質來消化食物、構築細胞壁、運動、繁殖、抵禦入侵者與競爭等。有一類抗生素可以直接對細菌蛋白質合成的部件產生作用,讓細菌嚴重受損,對人體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卻基本上沒有影響。第三,擾亂細菌分裂繁殖的能力,破壞它們的繁殖過程。一旦細菌不能快速繁殖,它們的威脅就會大大降低,細菌寄居的人就有足夠的時間積累免疫反應從而清除它們。

最後,我們再來看下抗生素為醫學帶來的威脅。

通過前面的內容,我們知道抗生素為我們醫學帶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抗生素給我們帶來的威脅。

一方面,抗生素如果使用不當,如劑量過大或用葯時間過長等,會給我們帶來各種不良反應,有的還會引起相當嚴重的後果。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會引起眩暈、耳鳴、耳聾。據統計,在我國近2000萬的聽力殘疾者中,有近80%的人是因為抗生素使用不當而導致耳聾;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可損害腎臟;紅黴素等可引起厭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諾氟沙星對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有副作用,特別是對老年人;氯黴素可引起白細胞減少或再生障礙性貧血。不少抗生素還可引起皮疹。

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對青黴素過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黴素治療時,可能會因發生過敏性休克而死亡。

另一方面,因為一些抗生素的效果比較明顯,也導致了抗生素的濫用,很多醫生都把抗生素當成了靈丹妙葯,葯到病除,殊不知,因為濫用導致人類面臨著更大的威脅。

產生耐葯細菌是濫用抗生素後引起人們注意的問題。這里有人是認為是人體本身對抗生素耐受,其實是我們人體的攜帶的細菌變得耐受抗生素。

因為抗生素的濫用產生耐葯性有幾種方式。一是比如我們最常見的阿莫西林,抗生素經過腸道之後進入血液,然後隨著血液進入人體的各個器官,把人體接觸到的細菌都消滅了。它在消滅病原體的同時也消滅了人體內無害的細菌,這時候因為無害細菌的減少,耐葯細菌因為缺少了競爭對手不斷的擴大。而且要命的是它們會不斷的生長繁殖,像人類繁衍一樣,不斷的傳播下去。這也是用了抗生素之後短期內沒有引起明顯的作用,但長期的副作用比較嚴重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短期內沒有明顯的作用,所以並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這也引起了更大的危機,因為細菌的越來越強的耐葯性,導致沒有葯可以醫治。

這和抗生素的使用范圍也有關系,抗生素分為廣譜和窄譜。廣譜就是可以消滅許多不同種類的細菌,我們現在使用的抗生素大多是廣譜抗生素。窄譜就是只對少數細菌有效。醫葯公司也因為使用范圍越廣,銷量就越大而喜歡生產廣譜葯物。醫生也同樣因為有時難以分辨是哪種細菌感染,而喜歡使用廣譜抗生素。但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抗生素使用的越多,細菌的耐葯性就出現越快,然後每一種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就越短。但新葯開發程度適應不了這個發展要求,再加上醫葯公司也不想生產窄譜抗生素,這就影響了他們的銷量和收益,導致因使用抗生素印發的細菌耐葯性現象愈演愈烈。

因為我們已經使用了太多的抗生素,如果出現耐葯細菌感染,我們便束手無策。

產生耐葯性細菌的另一種原因是畜禽養殖使用抗生素。

我們之前的散養方式,逐漸被大型養殖場體的替代。開始給動物使用抗生素是為了讓它們因為集中養殖而不生病。自從人們發現了抗生素可以增加體重的秘密之後,現代農業為了提高養殖動物的產肉率,會飼喂動物抗生素。據統計,生產的抗生素大約70%至80%都用於動物增肥,包括我們數以億計的牛、雞、火雞、豬、綿羊、鵝、鴨、山羊。2011年,動物養殖業共購買了接近1260萬公斤抗生素。動物身上殘留的抗生素或耐葯細菌,通過肉類傳入我們的身體中。

這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既然抗生素能讓動物增肥,那是不是在不經意間讓我們的孩子長胖呢?

抗生素改變了身體的代謝,並影響了身體組成,讓它產生了更多的脂肪,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原來,抗生素改變了腸道微生物菌群里各種細菌的比例,讓大腸難以消化的殘留食物,被某些細菌消化,從而產生出某些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又被結腸吸收,我們也會因此獲得更多的能量和營養,也因此變胖,這應該也是我們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胖的原因。

同時因為抗生素的過早對孩子使用,以及濫用,影響了孩子的生長,讓孩子們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疾病,這些疾病過早的出現在孩子的身上,如過敏、哮喘、支氣管炎等。

我們知道,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微生物以它的方式存在著,本來共同存在,相互促進。但因為人類抗生素的濫用,破壞了它的生存環境,打破了這種平衡,讓一些無害的微生物消失了。正因為這些微生物的消失,影響了我們身體的健康。我們是時候做出一些措施,找回原來的平衡了。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我們要規范使用抗生素的范圍和數量,才能協調共同發展。

㈦ 機體是如何抵禦病原微生物入侵的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和人體的其他系統一樣,人體的免疫系統也是由一些器官、組織、細胞和分子組成。人體的免疫器官有脾、淋巴結、胸腺、骨髓、扁桃體,這些器官好比是國防部隊的大本營和指揮部,它們可以在發現「敵人」或發動「戰爭」時隨時「調兵遣將」;組織是指人體內(特別是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內)存在的許多無被膜的淋巴組織,它們就像國防部隊的在「要塞」地區的「基地」,有了這些組織的「把守」,「敵人」很難「攻」進來;細胞主要指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粒細胞,它們是國防部隊中和敵人「作戰」的「士兵」;分子主要指免疫球蛋白、補體、淋巴因子以及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輔導因子、抑制因子等參與機體免疫應答的物質,這些分子物質是「士兵」們釋放出來打擊「敵人」的「武器」。這些「國防部隊」廣泛分布在全身各處,分工精細,錯綜復雜,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發揮保護我們機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體的免疫系統都有哪些作用呢?

人體的免疫系統從三個方面來發揮它的「國防」作用。一是抵禦外來的敵人,也就是防禦功能,它可抵抗外來病原微生物感染侵入我們的機體。這種能力過低,人體就會反復發生各種感染;但能力過高,人體又易發生變態反應。二是維護內部的穩定,也就是自身穩定功能,它可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的能力,保持體內細胞的健康。如果這種能力超常,把自己身體內的正常細胞也當作衰老的或損傷的細胞來清除,也就是對自己的正常細胞發生了免疫功能,這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三是監視體內細胞的變異,也就是免疫監視功能,這種功能可以識別和消滅體內產生的突變細胞。在外界環境影響下、病毒細菌的作用下,體內經常發生一些細胞的變異,這些變異細胞的進一步發展就是腫瘤細胞。體內的免疫監視功能可及時發現這種異常細胞,並及時將其清除。如果這種功能下降,人體就會發生腫瘤。這些功能多麼像國家的軍隊一樣:對外,防禦敵人;對內,維持穩定、清除異己。

人體是如何發揮免疫功能的呢?

人體的免疫功能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類在長期發育進化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天然的防禦功能。這種免疫功能是先天就有的,它是由人體正常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或體液因素所組成的。這種防禦功能沒有特殊的針對性,無論什麼樣的「敵人」它都有一定的防禦作用。例如我們的皮膚,可以阻擋微生物進入體內,胃酸可以殺死進入胃腸道的細菌,白細胞可以吞噬進入血液的細菌等等。它們是人體的一道道防線,就像我們國防部隊的工事,無論哪一道防線受到破壞都會使人得病。特異性免疫是人在出生後的生活過程中接觸了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質後產生的。它是由T淋巴細胞(簡稱T細胞)、B淋巴細胞(簡稱B細胞)等「免疫活性細胞」在外來的「敵人」誘導下產生的一種針對性很強的免疫能力。例如我們注射了乙肝疫苗,人體只對乙型肝炎產生了免疫能力,但仍有可能感染甲型肝炎;我們得過麻疹,就有了對麻疹的抵抗力,以後就不會再得麻疹了。這好比國防部隊針對敵人的導彈製造出的反導彈;針對敵人埋下的地雷,製造出的掃雷器,能非常准確無誤地消滅敵人,可以說是體內國防力量的尖端。

這種特異性免疫能力是如何產生的呢?

當作為抗原的「敵人」通過不同途徑進入人體後,與作為「士兵」的免疫活性細胞相接觸,這些分工很精確的「士兵」有的可以吞噬「敵人」,有的可以把「敵人」的特性「暴露」出來,有的能把「敵人」的信息傳遞給其他免疫活性細胞,這叫做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感應階段」(識別「敵人」階段)。識別了「敵人」後,這些免疫活性細胞就被「激活」了,它們中的B細胞可以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體液免疫),T細胞可以產生許多淋巴因子(細胞免疫),這種抗體和淋巴因子是消滅「敵人」的「武器」,可以直接「殺滅」「敵人」。還有一些淋巴細胞轉化成為「記憶細胞」,等下次「敵人」一進入體內就可立即「投入戰斗」。這叫做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反應階段」(准備「武器」階段)。最後,這些免疫活性細胞使用它們不同的「武器」,或者直接殺傷(消滅)「敵人」,或者中和(瓦解)「敵人」,或者幫助其他細胞發揮作用,這叫做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效應階段」(與「敵人」「作戰」階段)。

人們常把心臟和中樞當作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系統,但沒有軍隊就沒有國家,沒有免疫系統,機體就很容易發生感染或癌變,也就沒有了生命!目前為止,除了艾滋病毒以外,還沒有一種病原微生物能夠鑽入我們的免疫系統進行破壞活動呢!

㈧ 我們自己為保護野生動物可以從哪些方面下手

我們自己為保護野生動物可以從哪些方面下手呢?

㈨ 微生物會導致各種傳染病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更好的預防微生物傳染病我們應該養成哪些衛生習慣

一是做好生活環境當中的清潔衛生。
二是食物要吃新鮮的放冰箱內的食物,隔夜以後需要煮沸了以後在吃。
三是要做好手的衛生。
四,廚房用品,要生熟分開使用。

閱讀全文

與面對微生物我們應該如何更好保護自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