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畢業論文有哪些方面

微生物畢業論文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3-04-24 12:52:42

① 關於微生物方面的畢業論文

參考題目如下:

微生物畢業實習教育中利用自動化儀器進行教學初步探討
淺談加強微生物學檢驗畢業實習管理
臨床微生物學畢業實習出科考核體系
建立科研小組提高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
試論醫學檢驗專業微生物學檢驗教學改革
白色農業
大學生微生物學實驗技能培養的研究
微生物自動化分析儀
微生物學免疫學檢驗綜合技能考核的實踐與探索
葯用微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與實踐

② 有關微生物的畢業論文有哪些方面可寫啊

生物柴油論文編號:SP017 論文字數:21059,頁數:40摘 要生物柴油是一種無毒、可生物分解、可再生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是以菜子油、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花生油、葵花子油、棕櫚油、椰子油、回收烹飪油及動物油等為原料在催化劑(鹼或酸)的作用下與甲醇進行酯交換反應製成的脂肪酸甲酯。具備與石化柴油相近的性能。和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燃燒後可有效地減少機動車尾氣中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顆粒物的排放,具有降低柴油機排放的潛力。
生物柴油就是一種用油菜籽等可再生的油脂原料經過合成而得到的長鏈脂肪酸甲酯,它是通過以不飽和油酸C18為主要成分的甘油脂分解而獲得的。它的十六烷值高,大於49(石化柴油為45),是一種可以替代普通柴油使用的環保燃油。
生物柴油含有C16~C18長度的碳鏈,因此從碳鏈長度上看,生物柴油具有潤滑性。從其粘度、閃點以及低溫流動性等特性上看,生物柴油可以在某種條件下作為潤滑劑使用。
關鍵詞: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碳鏈;柴油;潤滑性 Abstract
Biodiesel is a non-toxic, biodegradable and renewable fuels, its main component is the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a rapeseed oil, soybean oil, corn oil, cottonseed oil, peanut oil, sunflower oil, palm oil, coconut oil, recovery Cooking oil and animal oils as raw materials in the catalyst (base or acid) and the role of methanol carried out under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made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Compared to diesel and petrochemical, bio-diesel is a clean renewable energy, burning can be effective in recing vehicle exhaust of nitrogen oxides, sulfid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with the potential to rece diesel emissions.
Biodiesel is a renewable use of rapeseed oil and other raw materials obtained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long-chain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it is not saturated by oleic acid C18 a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decomposition Triglyceride obtained. Its high cetane number, more than 49 (petrochemical diesel to 45), is an alternative to ordinary diesel fuel us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diesel contains C16 ~ C18 length of the carbon chain, from the carbon chain length, the bio-diesel has lubricity. Its viscosity, flash point and the low-temperature liquid,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bio-diesel ca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use as a lubricant.
Keywords: Biodiesel;Fatty acid methyl ester;Carbon chain;Diesel;Lubricity目 錄摘要………………………………………………………………………………….I
第一章 文獻綜述……………………………………………………………………..2
1.1 生物柴油概念………………………………………………………….2
1.2 發展綠色動力生物能源的意義……………………………………….2
1.3 生物柴油的研究現狀………………………………………………….2
1.3.1 制備工藝研究
1.3.2 性能結構表徵
1.4 本課題提出的依據………………………………………………………7
第二章 生物柴油制備原理…………………………………………………………8
2.1 原材料…………………………………………………………………8
2.2 制備原理與收益……………………………………………………8
2.3 成品理化結構與性能………………………………………………13
2.4 主要結論…………………………………………………………….17
第三章 潤滑油品的基本特徵………………………………………………………18
3.1 油類潤滑劑的結構特徵………………………………………………18
3.2 影響油品潤滑性的主要因數…………………………………………21
3.3 生物柴油的結構與可潤滑性……………………………………….24 3.4 主要結論……………………………………………………………......25
第四章 生物柴油的潤滑性試驗………………………………………………….26
4.1 試驗機及其工作原理………………………………………………26
4.2 實驗設計……………………………………………………………27
4.3 試驗結果與分析……………………………………………………30
4.4 主要結論……………………………………………………………35
全文總結……………………………………………………………………………36
主要參考文獻………………………………………………………………………37
致謝………………………………… …………………………………38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58-5/5074.htm

③ 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優秀的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培養是我國醫學院的重點,但是本科生臨床專業的學生培養質量還有待提高。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本科臨床醫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 範文 篇一:《臨床醫學八年制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思考》
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課程,它與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密切相關。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醫學微生物學所涵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涉及的領域越來爛伍越寬泛。這就要求醫學專業學生在掌握這門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然而,由於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本身具有知識點多而散、難記憶、易混淆等特點,因此,傳統的以課本為主體,老師為中心的 教學 方法 不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也不利於實現現代醫學 教育 培養實用型、創新型綜合性醫學人才的目標[1]。本校對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培養實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礎教育加5年醫學教育)。作為醫學基礎課程之一,《醫學微生物學》被安排在醫學教育第2學年的第2學期。在此之前,該專業學生已經就《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等醫學基礎課程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學習,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其次,就學員本身素質而言,八年制學生基礎扎實,思維活躍,求知慾及接受能力強。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級人數一般為20人左右,人數少,具備了小班開課的條件[2]。因此,針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結合八年制學生自身的特點,本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導教學法

《醫學微生物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先講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形狀,再講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則。

這種系統、規律的教學方式便於學生對於各種理論知識點的橫向比較記憶,但相對枯燥平淡,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可以利用醫學微生物學與臨床結合緊密的特點,用一個臨床案例引出教學內容。臨床案例的選擇很重要,既要貼近臨床,接近實際,又要體現出基本知識點。首先,通過給出一個合適的臨床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度;然後由老師對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進行系統講解;接下來,回到開始的臨床案例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對病例提出診斷診治辦法,最後由老師對學生們的意見進行歸納 總結 ,去偽存真,查漏補缺,提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病毒的教學中,可以先給出一個人的“乙肝兩對半”的檢查 報告 單,提出問題:該受檢對象是一名健康人還是病毒攜帶者亦或是感染者?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通過老師對乙肝病毒基本知識點如形態結構、致病性等的講解,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開始的病例展開討論;最後由老師總結,強調幾個重要知識點如乙肝病毒的形態結構、乙肝的診斷與防治等的掌握[3]。這樣的課堂組織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並能從中找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獻閱讀研討課

醫學微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與醫學有關的致病微生物,它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鑒定,也有過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構成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而相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瞬息萬飢拆或變,課本上的知識是相對固定的,課本更新換代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知識發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門學科的前沿進展,閱讀文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授課中開設了文獻閱讀研討課,並將其安排在了理論課的最後兩次課,此時學生已經對微生物學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課程的開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准備工作。在課程開始之前,筆者會擬定一個專題,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與流行,然後列出幾個相關問題,如(1)禽流感為什麼會導致人類感染?(2)什麼情況下可能導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針對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針對禽流感引起的民眾的恐慌,作為一個醫學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後,給出經典的綜述的相關中英文文御高獻1~2篇,讓學生課下針對專題和給出的題目,閱讀文獻查找資料。接下來,就是課上討論部分。針對八年制學生人數少的優勢,進行分組討論。將20位同學分為A、B、C、D4個大組,每個大組的5位學生分別對應1~5的編號,即A1、A2、A3、A4、A5等,每組分別就一個問題進行討論,5~8min後,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就自己討論的問題進行總結陳述;然後,A、B、C、D4組中每組編號相同的同學重新組合成新的一組,即A1、B1、C1、D1為一組,以此類推,共5組。5組同學就4個問題進行交叉討論5~8min。最後,老師對整個文獻討論進行歸納總結。文獻閱讀研討課的開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交叉討論的分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參與得更徹底,對文獻了解得更全面[5]。

3學生自主授課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學習知識相對來說是一種被動接受的過程。筆者通過挑選合適的教學章節,在臨床八年制班級中推行角色互換,讓學生由過去單純“聽”到主動“講”。這一轉變迎合了青少年們挑戰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點,在激發學生學習的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自主授課的開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會關注度高,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動力,因此本研究將逆轉錄病毒中的HIV這一節作為學生自主講課的內容。為了防止內容上的重復和單一,筆者將20位同學分成4個組,給出4個專題,例如(1)HIV的流行現狀及發展趨勢;(2)HIV的致病性及臨床表現;(3)HIV傳播途徑及防治原則;(4)HIV的研究現狀及有無有效治療方法。每組針對一個專題進行備課,准備15min左右的PPT。課上,每組隨機抽取一位同學上台講授。每位同學講完,老師從教學內容、PPT製作形式、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作簡要點評,同時學生也可以對講課同學的表現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最後,老師對4個專題的內容進行抽提歸納,方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同時,由於時間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學都上台授課,為了讓所有同學都有參與感,筆者要求同學講自己製作的PPT內容列印為紙質版上交,設立評分標准,由老師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計入最後成績[6-7]。實踐表明,這種學生自主講課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以讓老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加以改正。

4第二課堂活動

對於醫學微生物學這種臨床基礎性學科,實驗課的開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驗課的設立,有利於幫助學生驗證和鞏固醫學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術,鍛煉其動手能力。但由於課時的限制,實驗課的內容多是一些單純性驗證學科基本理論的簡單實驗,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本校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培養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務要求。因此,筆者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針對一些學有餘力的同學,開設了第二課堂的活動。所謂第二課堂,就是在課余時間開展的老師對學生的科研輔導活動[8]。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實行“雙向選擇”,在老師選擇學生的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選擇指導老師。一般1位老師帶教1~2名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施中,筆者首先會對所有參與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內容包括實驗室規則及儀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實驗技術的基本操作等。然後由帶教老師對所帶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具體輔導。老師會給出3~5篇相關研究領域的綜述類文獻,學生閱讀後與老師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理解,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由學生提出科研問題並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在這一階段中,通過文獻的閱讀及實驗設計,有助於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論證方案的可行性之後,接下來就是實驗操作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實驗,期間老師可一周組織一次實驗進展的匯報討論,及時解決學生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後,以學生匯報答辯的形式對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總結。對於實驗進展順利,實驗結果理想的學生,老師應鼓勵其撰寫研究論文並發表,並給予一定獎勵[9]。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提高了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質量,充實了實驗教學內容,給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觸科研的窗口,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綜上所述,針對醫學微生物學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筆者在對本校臨床八年制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案例引導教學和學生自主授課,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考驗了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同時也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獻閱讀研討課和第二課堂活動的開設,給熱愛科研的學生創建了一個平台,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盡管新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和學生們中普遍得到好評,但仍有改進的空間,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為推動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明,申曉冬,黎庶,等.《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亞敏,陳俊國.臨床醫學八年制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17-118.

[3]陳靜,李樹清,張穎,等.以病案為基礎的PBL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43(20):2677-2678.

[4]胡曉梅,汪正清,胡福泉,等.醫學微生物學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11):1108-1110.

[5]汪鳳蘭,邢鳳梅,張小麗,等.文獻導讀研討教學模式對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43(11):1399-1401.

[6]陳霞.學生自主講課方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醫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張洪平,張永紅,張海英.中葯葯理學教學改革初探———對大學生自主講課的幾點思考[J].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吳玉章.醫學本科生第二課堂教學實踐與體會[J].現代醫葯衛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趙平.開展醫學微生物學第二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及原因,從專業建設的角度上,為改善畢業生就業提出了解決途徑。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狀況

0引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中明確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就業”。本文就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把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崗位要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方向,通過更新、調整及增加必要的專業技術課程和實訓實習項目,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性。

1調查研究結果

以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就業情況如下:本校2015屆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共87名,統計時間截止到9月底為止,綜合就業人數59,綜合就業率67.81%,靈活就業率8%,實際就業率為59.81%。靈活就業主要為通過“專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讀。實際就業率中,面向三級醫院比例為3.4%,鄉鎮、社區醫院及以下比例為28.73%,未就業率32.18%。通過以上數據顯示,暫緩就業畢業生較多。選擇到縣以上醫院進修一年,等待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希望拿到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證以後再到經濟效益好的城市大醫院就業的畢業生有近三分之一。還有近8%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因為其獨特的專業特性,導致其就業 渠道 相對狹窄;其在校期間學習壓力巨大,與社會的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較低,對就業信息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了解不足,進一步加重了其就業困境。

2應對策略

如何面對越來越沉重的畢業生就業壓力,是擺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學校面前的嚴峻挑戰,如何應對壓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

首先,加強就業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力度,扭轉畢業生的擇業觀念,打開面向基層就業的廣闊空間和重要渠道。就全國醫療衛生人才需求情況分析,雖然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對基礎人才的需求基本飽和,但從整體水平上考慮醫療機構對基礎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廣闊的新型鄉鎮、社區及邊疆地區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隨著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急需大量的人才,它們擁有接納和吸收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的巨大潛力。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在促進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構建了以面向基層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所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從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業指導課開始就為學生樹立面向基層就業的思想,強調服務基層、服務鄉村的醫療理念。針對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在見習和實習階段,打破原有班級結構,以地域和學生自主報名為基礎,設置多個臨床見習、實習基地,使學生的實習醫院和自身擬就業的場景靠近,有利於畢業生就近了解擬就業的醫療機構服務特點。在臨床醫學專業班級的管理上,設置專業輔導員作為負責人,在學生入學到畢業的三年中一直負責學生的學習督促和就業指導,並將就業指導落實到系部每一位授課教師身上,在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我定位和確立正確的擇業觀。

其次,幫助畢業生參加並順利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獲得醫師執業資格,合法上崗,提高用人單位使用醫學專科畢業生的積極性。全面優化課程結構,提高培育精度,針對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學校擬行在畢業生畢業後開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課程,協助學生考取助理醫師及醫師資格,為學生的高質量擇業再盡綿力。同時在課程體系建設中,以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為藍本,確立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應對實踐技能考試和綜合筆試為目標,組織編寫實用型校本教材。組織青年教師親身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從綜合復習和臨場應對中總結 經驗 ,將第一手的應考經歷融合在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教學中;再將輔導教學中總結提煉的歷年考點和知識點融匯在常規教學中,注重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臨床專業專科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在就業和以後的臨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再之,鼓勵臨床醫學學生輔修或者參加特色專業課程培訓,開設兒科、婦幼衛生、急診急救等專業方向課程學習,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場化機制的不斷完善,使我們認識到有特色、有個性的商品會更有市場競爭力。雖然醫院對應聘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專科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但是基層醫院在專長型人才方面始終都有相當穩定的需求。也就是說在人才培養方向上,不僅是要培養高素質的全科醫療人才,還要讓培養的學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愛的特殊學科上,在專業老師的引導下,課堂學習、網路學習和自我學習相結合,形成自己的專長,提高就業競爭力。同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畢業生與社會的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力,從而在就業信息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強。

3結語

綜上所述,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指導思路,將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崗位設置相結合,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反饋,徵求基層醫療一線專家意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學有所長的專業型醫療衛生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皓,肖愛平.關於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紅,劉斌焰,李麗芬,等.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16-18.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三:《新形勢下提高臨床醫學生骨科實習質量》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的醫務工作者[1]。在實習期間,尤其是骨外科的學習,其專業性較強,涵蓋范圍廣泛,對帶教老師及教學方法有著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如何提高醫學生在骨科實習期間的教學質量作一些探討。

1 影響臨床實習教學主要因素

1.1 醫患關系不和諧

當前社會環境下,隨著患者及其家屬的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醫患關系不和諧以及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給醫學生的臨床實習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患者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能理解臨床教學的目的,將實習生拒之門外;患者質疑實習生的臨床診療資格,不讓實習生進行一些簡單體格檢查的行為時有發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屬並不完全認可這些規定,造成了醫生在開展醫療工作也愈發小心翼翼,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帶教教師將手中的診療權利下放給實習生,一些本可以讓實習生參與的診療操作全權代理,如此一來,實習生的臨床技能無法得到全面的提高,臨床實習教學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1.2 考研 及就業與實習沖突

國家的大規模擴招和大學教育的大眾化,學生越來越多,七年制本應該是定位培養高級臨床醫生,但綜觀全國形勢,可見每年全國各個醫學院校七年制招生將近幾千人,教學質量如何保障,實習作為教學培養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同樣引發的就業問題也不能不面對,本科生基本就無法找到合適理想的工作,面對生存的壓力,學生又怎能不逃實習去准備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學位,只為找到理想的工作。

1.3 實習時間短

一個科室3周,根本無法系統地掌握各專科常見病的診治,尤其對於七年制目標就是培養臨床型的研究生,應該前期適當壓縮課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對理論的學習。然後安排1~2年的時間輪轉實習,這樣一個科室基本能有1~2個月時間,這樣才能參與一個完整患者的診治全過程,不至於出現現在的自己出科,患者還沒出院的現象。

2 提高骨科實習質量的措施

2.1 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

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社會大眾普遍存在不信任醫生的心理,不論是在醫術上,抑或是在醫德上;而醫生則認為很多時候是患者的無理取鬧,於是醫患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這種現象在短期內是很難消除的。醫生和患者、醫院和患者要換位思考,相互理解。醫生應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病情,真誠地同情並支持患者,努力為其消除或者緩解病情,用真心關懷每一位患者;這樣有利於患者更好地配合臨床教學工作,對實習生參與診療操作能夠充分理解。同時,努力提高公眾對臨床實習的認識,社會各界也應增加對醫院和醫生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為臨床教學的開展建立良好的氛圍[3]。

2.2 加強醫學生考勤考評制度

學生的臨床實習是學校與實習醫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協作,加強與實習醫院交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骨科的常見病種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腫瘤的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備,選擇足夠多、各重點病種的患者,備齊有特徵性的影像學資料,重點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講解、比較以及提問上,進而調動學生主動思維理解[4]。另外,在實習的不同階段,設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評機制,督促學生更好地實習。

2.3 嚴格選拔帶教人員,確保臨床帶教質量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起著最重要的主導作用,帶教教師隊伍素質,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提高帶教隊伍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強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培訓: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實踐[5];Sally pickard教學過程中採用模擬患者,促進實習生操作技能[6]。同時,定期組織同行間、師生間開展教學評議活動,促進教學。

2.4 注意提高實習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臨床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踏實的臨床實踐能力離不開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科學的思維能力。應重視學生骨科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啟發學生研討有關的基礎與臨床知識,並定期開展讀書報告會。

3 小結

實習很重要,尤其對於畢業後立即選擇工作者。實習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開拓自己臨床視野。開始了從學生過渡到醫生心理角色的轉變。所以要求實習生掌握最基礎的醫療常規,比如採集病史、體格檢查尤其是各專科的體檢,掌握對常見病的常規檢查與處理;掌握基本醫療文書的書寫,比如病歷、病程、化驗單;掌握最基本的手術操作、術前准備,培養起碼的無菌原則等。對於帶教老師尤其是高年資老師學會對於醫生成長至關重要的 人際交往 的方法、談話的技巧,特別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如何獲得患者對自己的信任。實習生應充分重視和清楚認識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這段珍貴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臨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蘇博,劉鑒汶. 高等醫學教育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

[2]喻格書,胡崗. 影響醫學生臨床實習質量的因素及對策探討冊[J]. 時珍國醫國葯,2009,20(7):1824-1825.

[3]高永軍,徐蔚,劉靜,等. 從“北大醫院事件”看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6):70-71.

[4]魯英. 骨科骨腫瘤、骨病臨床教學的體會[J]. 中國骨腫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紅衛,蘇彥河,楊現會,等. 七年制醫學生實習帶教的實踐與認識[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憶新,崔鳳梅,等. 提高七年制臨床醫學生實習質量的探討[J]. 安徽醫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歡:
1. 本科醫學畢業論文範本

2. 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3. 本科畢業論文範文下載

4. 電大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5. 本科畢業論文範文模板

6. 本科護理畢業論文範文

④ 有關微生物的畢業論文有哪些方面可寫啊

生物柴油 論文編號:SP017 論文字數:21059,頁數:40 摘要 生物柴油是一種無毒、可生物分解、可再咐悔慧生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是以菜子油、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花生油、葵花子油、棕櫚油、椰子油、回收烹飪油及動物油等為原料在催化劑(鹼或酸)的作用下與甲醇進行酯交換反應製成的脂肪酸甲酯。具備與石化柴油相近的性能。和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燃燒後可有效地減少機動車尾氣中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顆粒物的排放,具有降低柴油機排放的潛力。 生物柴油就是一種用油菜籽等可再生的油脂原料經過合成而得到的長鏈脂肪酸甲酯,它是通過以不飽和油酸C18為主要成分的甘油脂分解而獲得的。它的十六烷值高,大於49(石化柴油為45),是一種可以替代普通柴油使用的環保前凱燃油。 生物柴油含有C16~C18長度的碳鏈,因此從碳鏈長度上看,生物柴油具有潤滑性。從其粘度、閃點以及低溫流動性等特性上看,生物柴油可以在某種條件下作為潤滑劑使用。 關鍵詞:生物柴衡答油;脂肪酸甲酯;碳鏈;柴油;潤滑性 Abstract Biodiesel is a non-toxic, biodegradable and renewable fuels, its main component is the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a rapeseed oil, soybean oil, corn oil, cottonseed oil, peanut oil, sunflower oil, palm oil, coconut oil, recovery Cooking oil and animal oils as raw materials in the catalyst (base or acid) and the role of methanol carried out under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made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Compared to diesel and petrochemical, bio-diesel is a clean renewable energy, burning can be effective in recing vehicle exhaust of nitrogen oxides, sulfid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with the potential to rece diesel emissions. Biodiesel is a renewable use of rapeseed oil and other raw materials obtained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long-chain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it is not saturated by oleic acid C18 a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decomposition Triglyceride obtained. Its high cetane number, more than 49 (petrochemical diesel to 45), is an alternative to ordinary diesel fuel us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diesel contains C16 ~ C18 length of the carbon chain, from the carbon chain length, the bio-diesel has lubricity. Its viscosity, flash point and the low-temperature liquid,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bio-diesel ca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use as a lubricant. Keywords: Biodiesel;Fatty acid methyl ester;Carbon chain;Diesel;Lubricity 目錄 摘要………………………………………………………………………………….I 第一章 文獻綜述……………………………………………………………………..2 1.1 生物柴油概念………………………………………………………….2 1.2 發展綠色動力生物能源的意義……………………………………….2 1.3 生物柴油的研究現狀………………………………………………….2 1.3.1 制備工藝研究 1.3.2 性能結構表徵 1.4 本課題提出的依據………………………………………………………7 第二章 生物柴油制備原理…………………………………………………………8 2.1 原材料…………………………………………………………………8 2.2 制備原理與收益……………………………………………………8 2.3 成品理化結構與性能………………………………………………13 2.4 主要結論…………………………………………………………….17 第三章 潤滑油品的基本特徵………………………………………………………18 3.1 油類潤滑劑的結構特徵………………………………………………18 3.2 影響油品潤滑性的主要因數…………………………………………21 3.3 生物柴油的結構與可潤滑性……………………………………….24 3.4 主要結論……………………………………………………………......25 第四章 生物柴油的潤滑性試驗………………………………………………….26 4.1 試驗機及其工作原理………………………………………………26 4.2 實驗設計……………………………………………………………27 4.3 試驗結果與分析……………………………………………………30 4.4 主要結論……………………………………………………………35 全文總結……………………………………………………………………………36 主要參考文獻………………………………………………………………………37 致謝……………………………………………………………………38 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58-5/5074.htm

⑤ 急!!!微生物學的論文!!!!

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搏模菌、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微生物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的定義
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1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
進化地位低。
2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二、微生物的類群
1 細菌:
(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
(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細胞壁
基本結構 細胞膜
細胞質
結構 擬核
鞭毛
特殊結構 莢膜
芽孢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拿銀啟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啊行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2 放線菌
(1)定義:一類主要成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的,呈微鹼性的土壤中
(3)形態構造: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以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孢子)
(4)繁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乾燥,不透明,表面呈緻密的絲絨狀,彩色乾粉
3 病毒
(1)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2)結構:
(3)大小:
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
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
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4)增殖:以 噬菌體為例:
吸附 侵入 增殖 裝配 釋放
第二節微生物的營養
一、微生物的化學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1 水和無機鹽
2 碳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
3氮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謝產物
4 能源: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源來源的營養物質或輻射能
根據碳源和能源分類:
5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系統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消如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葯、診斷試劑和應用於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葯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於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於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後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於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鹼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葯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微生物在整個生命世界中的地位!
當人類在發現和研究微生物之前,把一切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大界-動物界和植物界。隨著人們對微生物認識的逐步深化,從兩界系統經歷過三界系統、四界系統、五界系統甚至六界系統,直到70年代後期,美國人Woese等發現了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古菌,才導致了生命三域學說的誕生。該學說認為生命是由古菌域(Archaea)、細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構成。在圖示「生物的系統進化樹」中,左側的黃色分枝是細菌域;中間的褐色和紫色分枝是古菌域;右側的綠色分枝是真核生物域。
古菌域包括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廣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和初生古菌界(Korarchaeota);細菌域包括細菌、放線菌、藍細菌和各種除古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真菌、原生生物、動物和植物。除動物和植物以外,其它絕大多數生物都屬微生物范疇。由此可見,微生物在生物界級分類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生命進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Brown等依據平行同源基因構建的「Cenancestor」生命進化樹,認為生命的共同祖先Cenancestor是一個原生物。原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兩個分支,一個是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一個是原真核生物,在之後的進化過程中細菌和古菌首先向不同的方向進化,然後原真核生物經吞食一個古菌,並由古菌的DNA取代寄主的RNA基因組而產生真核生物。
從進化的角度,微生物是一切生物的老前輩。如果把地球的年齡比喻為一年的話,則微生物約在3月20日誕生,而人類約在12月31日下午7時許出現在地球上。對我有幫助

⑥ 大專微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的畢業論文該怎樣寫

1.至少懂得一類以上的微生物應用,比如乳酸菌、黴菌、酶制劑或是其它,這樣才能把握主線。
2. 具體應用,比如乳酸菌應用,網上資料相當多,國內工業生產也比較完備。
3.戰略性和技術性描述:戰略性,有必要談談國際上此類微生物的應用現狀、規模和願景。技術性,描述一下此類菌株的篩選、培養、保存和工業發酵的方法。
4.微生物技術論文的編寫離不開實驗基礎,無論你基礎怎樣,應該圍繞自己熟悉的微生物實驗來寫。

⑦ 生物科學畢業論文選題方向

生物科學畢業論文選題方向如下:

其核心課程主要包括了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普通生態學等學科;必修課程則包括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學、生物統計學、發育生物學、生物技術概論、進化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積分等。

⑧ 微生物論文 2000字

微生物學論文 會計072 袁璐 060712224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都是一些個體微小(一般<0.1mm)、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包括屬於原核類的細菌(真細菌和古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屬於真核類的真菌(酵母菌、黴菌和蕈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及屬於非細胞類的病毒和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和朊病毒)。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在21世紀的生命科學的發展中,微生物更是發揮了無可爭辯的關鍵作用。 在整個生物界中,各種生物體形的大小相差十分懸殊,微生物由於其形體都極其微小,因而導致了一系列與之密切相關的五大共性特徵:1. 體積小,面積大。這有效地增強了微生物的信息溝通能力,並由此產生其餘四個共性特徵。2. 吸收多,轉化快。這個特性為微生物的高速生長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謝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3. 生長旺,繁殖快。它使得對生物學理論的研究周期大為縮短,空間減小,經費降低,效率提高。4. 適應強,易變異。微生物對地球上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堪稱生物界之最,其有益的變異後代可以為人類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5. 分布廣,種類多。微生物的種類多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物種的多樣性,生理代謝類型的多樣性,代謝產物的多樣性,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以及生態類型的多樣性。微生物的分布廣,種類多這一特點,為人類在新世紀中進一步開發利用微生物資源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前景。 既然微生物有如此的五大共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必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常吃的醬腌菜,腐乳,米酒都是糧食用微生物加工後的產物;真菌類的靈芝,蟲草可以治病,銀耳、木耳、蘑菇、平菇是,美味佳餚,它們都屬於微生物。再如微生物在工業上用於釀酒,生產調味品、酶制劑、有機酸等;在醫葯衛生上用微生物生產的抗菌素、生化葯品,以及製成疫苗等等,在對人類的健康問題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農業上根瘤菌劑大大提高了豆科作物的產量,用微生物防止害蟲,既殺蟲又安全;在現在的能源開發,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上微生物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再到20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DNA功能的闡明,中心法則的提出,遺傳工程的提出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現,微生物充當著重要的研究主角。由此可見,微生物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⑨ 有關食品微生物檢測論文範文

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對微生物的檢驗技術的發展就變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論文,供大家參考。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一:《簡述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食品微生物 實驗教學 實驗開放管理

【論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本文從精心選擇實驗內容,有效組織管理實驗教學,引進綜合考評機制並加強開放管理實驗室方面進行思考和 總結 ,以期確保實驗課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達到教學目的。

實驗教學是高等 教育 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鞏固已學到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活躍思維、提高創新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是普通微生物學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行困嘩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在系統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分離純化技術、鑒定技術、發酵食品的制備技術、食品加工與保鮮技術以及現代分子微生物學實驗 方法 等。通過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出不僅具有豐富理論知識,而且能掌握現代生物技術並熟練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強食品微生物實踐教學的組織指導,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實驗教學效果一直是我們關注和探索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們在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1 精心選擇實驗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

隨著食品工業和微生物檢測技術的迅速發展,食品微生物學及其實驗課的內容也不斷擴展,而實驗課既受理論課內容進度的限制,又受課時及實驗室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課時內,系統、科學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實驗項目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實驗教師在掌握微生物學教學大綱的前提下,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動態,精心設計實驗課教學體系,合理選擇實驗項目。

選擇實驗內容,我們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學生對食品中常見細菌、酵母菌、黴菌、乳酸菌進行觀察,掌握其性狀特徵和培養生長條件。學會識別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謝活動製造更多的發酵產品,提高食品的質量,同時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敗變質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選擇有代表性的發酵食品作為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產發酵食品的整個過程,通過這些實驗使同學們對食品發酵有一個總體印象,並能舉一反三。最後對不同的食品和發酵食品設計實驗,讓學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分離純化技術、鑒定技術。並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熱點 介紹食品工業發展的前沿動態。

實驗設計過程中,不僅有驗證性實驗,更多地引進了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學生分成幾人一組,讓學生從實驗設計,自己選擇原材尺鉛料,准備實驗材料,試劑的配置,培養基的制備和滅菌等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最後寫成規范的實驗 報告 。學生對此積極性很高,甜酒釀、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學們喜歡並製作的發酵食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內容貫通,並熟悉掌握各個環節的操作步驟,這對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獨立開展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2 強化基礎技能的訓練,有效組織管理實驗教學

食品微生物學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開展的,學生無菌操作觀念的培養、正確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實驗儀器,如光學顯微鏡、滅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於很多原因,學生的這些基礎技能還是很薄弱,所以我們在進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中只要涉及這些基礎性的知識,都會給予強調,親自演示。

學生微生物基礎技能培養和形成,不是一兩堂課能完成,也不是單單有老師演示後學生就可以掌握,必須讓學生每人親自動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人數的增加,硬體等條件檔行限制,人手一套實驗器材不現實,那麼在有限人力、有限資源情況下,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動手操作並熟悉實驗過程,有效組織和管理實驗教學過程就尤為重要。

(1)首先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充分做好預實驗,對實驗的關鍵步驟和關鍵操作點都做到心中有數,在授課過程中有重點地強調,並分析某步驟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的結果。

(2)每次實驗之前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就實驗進行積極的溝通,不僅對實驗准備的物品和材料溝通,更要對實驗的組織過程協商。

(3)在實驗過程中則需要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相互協作,並充分發揮學生班幹部和小組長的作用。課堂理論教學課和實驗課最大的區別在於,實驗課更注重學生的動手參與,以及實驗過程出現問題發現問題的及時解決。 (4)教師要嚴於律已,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實驗過程中耐心指導,熱情幫助,回答好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並隨時糾正不正確或不規范操作。

3 加強實驗課考核,引進綜合實驗考評

實驗課的成績給定,往往包括實驗課出勤率和實驗報告成績兩方面綜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師認真考勤,只有學生的出勤率有保證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其次,要求實驗報告書寫規范,詳細完成實驗報告,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實驗失敗要分析原因。同時教師也對實驗報告認真批改,實驗報告是對實驗的總結,也是對實驗課質量高低的檢驗。通過對實驗報告的批改,可以發現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實際教學中,實驗報告雷同和抄襲的現象比較多見,為綜合考評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對實驗技能的掌握,建議今後引進期末的綜合實驗考評:即將各個試驗項目設計成不同的實驗題目,讓每個學生隨機抽取並在有限的時間內獨立完成操作,視完成的情況給予評分。比如:“食品中常見菌類的平板培養”考察了無菌操作、培養基的制備,對食品中常見菌類平板接菌技術;“食品中常見菌類的形態觀察”考察了革蘭氏染色,各真菌形態辨別等。在進行具體考核過程中,可把每個考核的內容進行量化定出詳細的評分標准,根據學生的每一個操作環節現場打分,並對同學進行現場提問,讓學生進行答辯。

4 有計劃推進實驗室的開放 加強實驗室開放管理

微生物實驗室的開放是對食品微生物實驗課的有益補充,能強化、鞏固、提升對食品微生物課程內容的理解,我們鼓勵學生設計和開發自己的科研項目,而且學校有很優厚的資金加以支持。但是開放實驗室不是無條件的,有時因實驗操作不當引起的安全隱患是很嚴重和難以預料。因此實驗室開放時管理須給予加強。

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利用校園網建設實驗網站,公布開放實驗項目的題目、時間和地點,供學生選擇和預約。

專人負責學生的科研隊伍,對菌種、標准品、和學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質要有專人負責,注意保管,不隨意丟棄,做好無害化處理。對使用儀器學生做好使用登記,實驗物品注意清洗、歸還、交接。

總之,食品微生物實驗課,只有提高對實驗教學活動的認識,精心選擇實驗內容,合理有效組織和管理實驗過程,並加強實驗課的考核,在此基礎上,推進實驗室對學生的開放,加強開放實驗室的管理,就能確保實驗課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達到教學目的,也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 賴建平.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入手加強化學院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實驗室開放管理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初探[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4:211~212.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二:《簡述食品微生物教學改革的體會》

[論文關鍵詞]:食品微生物 教學改革 多媒體課件

[論文摘要]:針對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 文章 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 和成績考核標准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為食品微生物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研究與食品有關的微生物的科學,通過對微生物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的教學,使學生能辨別有益的、腐敗的和病原的微生物,從而在食品製造、保藏過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以防止食品的變質[1]。該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技術性實用性強,是食品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教學中,除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的傳授外,也注重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法和體會如下:

一、變學生被動為主動,變換教學立場

教師的備課不是簡單的“背課”[2],是在對教學內容熟悉的基礎上,優化內容,根據食品微生物學知識體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和主動,啟發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充分發揮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作用。要改以往課堂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被強迫坐於課堂,不能也不敢出聲的傳統教學模式,做到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自身主動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課程相互滲透、相互聯系,在授課時間上有前有後,為了避免相近課程某些內容重復,我們進行了授課內容的優化。對於先修課程生物化學,已講過“物質代謝”內容,則以學生為主角,讓學生課下查閱資料豐富相關知識尤其是一些科研論文(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發現更多問題),然後課堂向教師提問的方式來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提問的難易做到由淺及深地回答,幫助學生回顧已忘或還未掌握的內容。學生在提問時,允許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老師答疑時要盡可能多聯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實例和本學科當前研究的最新進展,用簡練、幽默、易懂的語言回答相關問題,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知識,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主角,要發揮主角作用。

二、善於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傳統的板書加掛圖的食品微生物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信息量。計算機輔助教學成為當今教育科學及教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3]。多媒體技術應用於食品微生物教學中,使教學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體技術使直觀教學成為可能。將微觀世界在課堂上生動再現,其效果勝過任何語言的描述。其次,多媒體提供的信息量遠遠大於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可以觀看多幅圖片,閱讀多篇教學材料,這個數量可以是傳統教學的幾倍。第三,多媒體將多種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課件、動畫、相關網路聲像資料及新聞報道等。

食品微生物學,不僅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發展迅速,而且個體微小,學生對它的認識遠不如對宏觀事物,再加上其營養方式、遺傳類型多種多樣、代謝機制錯綜復雜,學生往往感覺其知識繁瑣、抽象和難以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通過flash動畫、PPT課件、高清晰顯微照片、動態顯微錄像等CAI教學軟體,使微觀世界宏觀化、教學內容形象化[4]。例如,把細菌、真菌、病毒的顯微世界以色彩豐富、直觀清晰、生動形象的三維畫面或科教電影形式展示給學生,以動畫的形式表現出細菌鞭毛的運動、T偶噬菌體的增殖、主動吸收的方式、細胞的分裂過程等內容。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與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加大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講課的效率。

三、採取形象化教學形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強化抽象理論與具體實例結合,增加學生對抽象理論的感性認識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學主要講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產、貯運及銷售過程的利害影響,但由於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們很難就只有顯微條件下才能觀察到的細小生物讓其形象化,宏觀化。雖然多媒體已經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與具體實例聯系更加緊密,更加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們必須藉助實際生產、生活中的例子來實現形象化教學。如,上課時我們將一些常見的白酒、紅酒、酸乳、麵包、醬類等發酵食品帶入課堂來講授微生物在發酵食品中的應用,並且通過與實驗緊密結合,開展發酵酸乳來增強學生對微生物利用的認知,讓學生自已親自動手製作酸乳,品評自已的勞動成果,便於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重點。再如講到微生物對食品的危害時,我們選用了一些發霉的糧食、發霉的馬鈴薯以及發臭的肉和罐頭等進入課堂,這樣在理論講解時有現實的例子,無論從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觀感性認識而變得輕松容易。

四、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5]食品微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創造性學習奠定基礎。那麼如何在微生物教學過程中做到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呢?我們主要從三方面來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智力發展情況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程度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准和不同的目標要求。第二,以“新”為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突出“新”的理念(即運用新思想,聯系新理論,列舉新課題等),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會,大膽提問等方面都無疑會起重要作用,同時還賦予學生寶貴的 創新思維 。第三,多樣化傳授知識。改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變化的課外觀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長變化;鼓勵學生課堂提問,學生課外查閱資料課堂以報告會形式進行教學內容討論;積極開展相關實驗,引入校園河水中微生物檢測實驗,培養學生自行設計安排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五、強化實驗教學,重視動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技能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這一學科的在校大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前,普遍存在動手能力較差、實驗技能欠缺的問題。充分利用現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種條件,加強實驗技能培訓,是最快捷有效的彌補方法。

(一)課堂實驗

食品微生物實驗課開始時,講明實驗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努力使實驗成功的要求變成學生頭腦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學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實驗當中去。從最基本的操作技術做起,抓住實驗課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採取多種形式強化基本技能。具體如下:

最初,教師進行實驗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的詳細講解。

其次,以多媒體的形式將預先錄制的實驗過程向學生播放。這樣既可以回顧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實驗印象,又可使學生初步了解實驗過程、實驗步驟及實驗中的關鍵操作,幫助掌握實驗技能。

再次,教師與學生同時進行實驗操作。這樣進行實驗,學生在觀看了錄像後對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記憶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過教師演示與他們實驗的同步,進行實驗信息交換,從而讓學生能夠最短最及時最迅速地掌握正確的實驗技能。

最後,進行實驗總結,認真完成實驗報告的寫作和批閱,從中找出問題並進行集中答疑,進一步修正學生實驗中的錯誤。

(二)課外實驗

不定期安排學生在課外做些簡單實驗或集中安排學生課外進行實驗技能訓練。如在講微生物腐敗變質時安排學生課外取一空礦泉水瓶內裝入校園河流中比較清澈的水,然後進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質變化產生腥臭。讓學生通過這種現象來強化課堂所學內容,起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再如集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校園河水中微生物檢測實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從實驗設計到完成檢測報告一系列工作,並且最後進行結果評比。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而且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建立適合當代大學生的考核機制[6],正確評定學生成績

實行理論和實驗考試分離,突出實驗,綜合評定的考試模式。改以往教師授課內容為藍本,學生考前背,考後忘的非正常態考試模式。將理論考查內容面放寬加大,強調與實際食品生產的聯系,將知識點以命題形式溶入現實生活,做到“學以致用”。實驗考試採用筆試和操作各佔一半的命題形式,做到實驗理論和實驗操作並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兩部分命題,達到理論、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實驗筆試以實驗基本原理和關鍵操作步驟為主要命題范圍,實驗操作以抽簽形式定,內容均為食品微生物必須掌握的實驗內容,如顯微鏡觀察、細菌染色、細菌計數等。最後學生成績由理論和實驗兩部成績再結合平時的課堂提問及實驗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給出學生一個公平公正科學的考核成績。通過這種模式考試既要求學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關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為以後的實際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實踐證明,我們進行的食品微生物課程教學改革的大膽嘗試是成功的。教學內容的豐富更新、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考核機制的客觀化,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了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賈英民,食品微生物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飛,微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幾點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學中的CAI[J],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鋒、蔣軍,運用多媒體課件好食品微生物學的嘗試[J],高等農業教育,2002,10,42~44

[5]葉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三:《食品中微生物檢驗方法》

摘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不僅影響到人類的健康,而且關繫到國家的安全及穩定,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研究新檢驗方法,快速推廣普及有效檢測技術越顯重要。本文介紹了免疫檢測技術、分子生物學方法、快速測試片法、電阻電導測定法四方面的檢測方法,並評述了他們的特點。隨著生物等新技術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檢驗領域應用,文章對近幾年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和方法進行介紹,這樣做有效的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檢驗速度。

關鍵詞: 檢測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隨著人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細菌門”、“福壽螺”、“毒餃子”等名詞的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根據WHO統計,全球每年有近15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個環節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目前,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問題成為人們關注領域。

1 食品微生物分類及命名

微生物並不是生物學分類學上的專門名詞,而是對所有形體微小,單細胞的或個體結構較為簡單的多細胞的、甚至沒有細胞結構的低等生物的統稱。其群體非常龐雜,種類繁多,包括細胞型和非細胞型兩類。凡具有細胞形態的微生物稱為細胞型微生物。細胞型微生物按細胞結構又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及方法

2.1 免疫檢測技術———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 (ELIsA)[1]

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免疫應答是機體對抗原刺激的反應,也是對抗原物質進行識別和排除的一種生物學過程。現代免疫學將“免疫”定義為:機體對“自己”和“異己”識別、應答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的總和,正常情況下是維持內環境穩定的一種生理性功能。

酶聯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檢驗中應用的主要免疫檢測技術。它的中心就是讓抗體與酶復合物結合,然後通過顯色來檢測。具體說就是使抗原或抗體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即與某種酶連接成酶標抗原或抗體,這種酶標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把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和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不同的步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其他物質分開,最後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應底物,底物被酶催化變為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可根據顏色反應的深淺來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2 分子生物學方法

2.2.1 核酸探針法[2] 核酸探針是將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標記,加入已變性的被檢DNA中,在一定條件下即可與該樣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區段形成雜交雙鏈,從而達到鑒定樣品中DNA的目的,這種能認識到特異性核苷酸序列有標記的單鏈DNA分子就稱為核酸探針或基因探針。與免疫學方法相似,探針也需要附加適當標記。以往研究的探針技術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專門的實驗室使用,而現在較熱門的技術是以核酸雜交為基礎的第二代技術一—比色計。該方法依賴核糖體RNA(tRNA)發育中儲存的核酸成分進行檢測。這種天然富含rRNA標靶序列的使用使得無輻射檢測成為可能,同時又保持了與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當或者更高的靈敏度。總體說,核酸探針技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技術,特點是敏感、特異、簡便、快速,缺點是一種菌就需要一種探針,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種探針,該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再者就是檢驗費用比較昂貴。

2.2.2 聚合酶鏈反應法(PcR方法)[2] 聚合酶鏈反應 (PCR)PCR是美國科學家Mllllis於1983年發明的體外快速擴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稱為基因體外擴增法,是一種體外選擇性擴增DNA或RNA的技術。該方法通過對人工難以培養的微生物相應RNA或DNA片段擴增,檢測擴增的產物含量,從而快速對飼料中致病菌的含量進行檢測。PCR技術可直接檢測樣品中痢疾桿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肉毒梭菌等。

2.2.3 快速測試片法 快速測試片法是利用無毒的紙膜、紙片、膠片為培養基載體,快速、定性和定量檢測試紙和膠片的食品微生物檢測方法,它是一種集現代化學、高分子科學、微生物學於一體的檢測方法。對有些項目的測定,其准確度和精確度高,幾乎與標准方法相媲美。其優點:第一,常規法需要時間較長,而且溫度要求嚴格,而測試片操作簡單,大大縮短了測試時間,以往許多實驗室不能實施,不能達到及時檢測的目的。第二,快速測試片可以在取樣時同時接種,防止延長接種時間時由於細菌繁殖造成的數量增多,結果更能反映當時樣本中真實的細菌數。第三,測定少量樣品,不需配試劑,價格低廉,可隨時進行,便於運輸,攜帶方便,易於消毒保存,操作簡便快速。

2.2.4 電阻電導測定法 電阻電導測定法原理是:在細菌生長繁殖期間,將大分子物質(蛋白質、糖類等)分解成有機酸、氨基酸等帶電荷的小分子物質,改變其培養液的導電度。這樣,通過電阻和導電度的數值變化,就可推算出樣品含菌數。目前已開發出來的電阻電導檢測器有:美國Vitek公司生產的Bactometer可適用於檢測肉品、乳製品等含菌量;英國推出的Mathus系統,可用來檢測牛乳、釀造液、魚及海產品的含菌量[3]。

3 結束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已逐漸成為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直接關繫到人類的健康。本文中羅列了幾個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技術,雖然很多技術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屬於世界前沿,有的還處於發展階段,但其應用價值日顯突出。

參考文獻:

[1]王蘭蘭.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1-93.

[2]楊向榮,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J].學術論壇,2006,5.

[3]周向華,王衍彬,葉興乾等.電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中的應用[J].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2003(10):73-75.

猜你喜歡:

1. 食品安全畢業論文範文

2. 大專食品畢業論文範文

3. 食品加工論文範文

4. 醫學微生物論文

5. 微生物學習心得

6. 關於畜牧獸醫論文範文

⑩ 關於乳製品微生物檢驗的畢業論文該如何寫

摘自: http://www.wendangtianxia.com/search.asp?m=2&s=0&word=%C9%FA%CE%EF&x=19&y=14 一、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一)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容易激起讀者的注意。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②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斷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管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二)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特別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晰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對於標題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要明確。要能夠揭示論題范圍或論點,使人看了標題便知曉文章的大體輪廓、所論述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不能似是而非,藏頭露尾,與讀者捉迷藏。二要簡煉。.論文的標題不宜過長,過長了容易使人產生煩瑣和累贅的感覺,得不到鮮明的印象,從而影響對文章的總體評價。標題也不能過於抽象、空洞,標題中不能採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詞彙,以免使讀者一見標題就如墮煙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後才知標題的嘩眾取寵之意。三要新穎。標題和文章的內容、形式一樣,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做到既不標新立異,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勝,賞心悅目,從而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意: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三、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如果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羅哩羅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舉例如下: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固然應服從上級規劃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著眼點應放在對下負責,對本地的經濟發展,對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負責,這才是發展全局經濟的前提,從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對上負責。 ●變部門「齊抓共管」企業為共同服務於企業,應成為部門工作的主要重點。(摘自《政府在市場經濟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的寫作要求可以概括為「全、精、簡、實、活」。具體說來: 1.內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論文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遺漏。提要應寫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獨立使用。 2.重點要突出。內容提要須突出論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論點)和結論性意義的內容,其他各項可寫得簡明扼要。 3.文字要簡煉。內容提要的寫作必須字斟句酌,用精練、概括的語言表述,每項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 4.陳述要客觀。內容提要一般只寫課題研究的客觀情況,對工作過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一項研究成果的價值,自有公論,大可不必自我宣揚。因而,實事求是也是寫作內容提要的基本原則。 5.語言要生動。提要既要寫得簡明扼要,又要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在詞語潤色、表達方法和章法結構上要盡可能體現文彩,以求喚起讀者閱讀正文的慾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這是畢業論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它章節有專門詳細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五、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又叫參考書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所查閱參考過的著作和報刊雜志,它應列在畢業論文的末尾。列出參考文獻有三個好處:一是當作者本人發現引文有差錯時,便於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教師了解學生閱讀資料的廣度,作為審查畢業論文的一種參考依據。三是便於研究同類問題的讀者查閱相關的觀點和材料。 當然,論文所列的參考文獻必須是主要的,與本論文密切相關的,對自己寫成畢業論文起過重要參考作用的專著、論文及其它資料。不要輕重不分,開列過多。 列出的參考文獻一般要寫清書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參考資料: www.wendangtianxia.com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畢業論文有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