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有哪些生物學新進展50字

有哪些生物學新進展50字

發布時間:2023-04-24 16:53:27

A. 最近十年發展以來,生物學有哪些重大突破

生物學的發展一直以來也是我們很多科學家致力於不斷研究的,而近十年來生物學的發展也都有很多重大的突破。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生物學其實是在不斷的進步的,而且也在不斷地造福人類,讓我們能夠享受到生物學的發展,而且也讓我們生物學家能夠更進一步。

B. 近幾年生物學新發展的資料有什麼

是2 觀察法

研究方法
生物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學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學的發展史上,這些方法依次興起,成為一定時期的主要研究手段。現在,這些方法綜合而成現代生物學研究方法體系。
觀察描述的方法 在17世紀,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早期,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學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物理學研究的是物體可測量的性質,即時間、運動和質量。物理學把數學應用於研究物理現象,發現這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關系,並用演繹法推算出這些關系的後果。生物學的研究則是考察那些將不同生物區別開來的、往往是不可測量的性質。生物學用描述的方法來記錄這些性質,再用歸納法,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生物歸並成不同的類群。18世紀,由於新大陸的開拓和許多探險家的活動,生物學記錄的物種幾倍、幾十倍地增長,於是生物分類學首先發展起來。生物分類學者搜集物種進行鑒別、整理,描述的方法獲得巨大發展。要明確地鑒別不同物種就必須用統一的、規范的術語為物種命名,這又需要對各種各樣形態的器官作細致的分類,並制定規范的術語為器官命名。這一繁重的術語制定工作,主要是C.von林奈完成的。人們使用這些比較精確的描述方法收集了大量動、植物分類學材料及形態學和解剖學的材料。
比較的方法 18世紀下半葉,生物學不僅積累了大量分類學材料,而且積累了許多形態學、解剖學、生理學的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作分類研究已經不夠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種的各種性狀,分析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將它們歸並成自然的類群。比較的方法便被應用於生物學。
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從物種之間的類似性找到生物的結構模式、原型甚至某種共同的結構單元。G.居維葉在動物學方面,J.W.von歌德在植物學方面,是用比較方法研究生物學問題的著名學者。用比較的方法研究生物,愈來愈深刻地揭示動物和植物結構上的統一性,勢必觸及各個不同類型生物的起源問題。19世紀中葉,達爾文的進化論戰勝了特創論和物種不變論。進化論的勝利又給比較的方法以巨大的影響。早期的比較,還僅僅是靜態的共時的比較,在進化論確立後,比較就成為動態的歷史的比較了。現存的任何一個物種以及生物的任何一種形態,都是長期進化的產物,因而用比較的方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的生物學僅僅是對生物的形態和結構作宏觀的描述。1665年英國R.胡克用他自製的復式顯微鏡,觀察軟木片,看到軟木是由他稱為細胞的盒狀小室組成的。從此,生物學的觀察和描述進入了顯微領域。但是在17世紀,人們還不能理解細胞這樣的顯微結構有何等重要意義。那時的顯微鏡未能消除使影像失真的色環,因而還不能清楚地辨認細胞結構。19世紀30年代,消色差顯微鏡問世,使人們得以觀察到細胞的內部情況。1838~1839年施萊登和施萬的細胞學說提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比較形態學者和比較解剖學者多年來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結構單元,終於有了結果。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觀察和描述深入到顯微領域所獲得的成果,也是比較方法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實驗的方法 前面提到的觀察和描述的方法有時也要對研究對象作某些處理,但這只是為了更好地觀察自然發生的現象,而不是要考察這種處理所引起的效應。實驗方法則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並通過這種干預和控制所造成的效應來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實驗的方法是自然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7世紀前後生物學中出現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學實驗,如英國生理學家W.哈維關於血液循環的實驗,J.B.van黑爾蒙特關於柳樹生長的實驗等。然而在那時,生物學的實驗並沒有發展起來,這是因為物理學、化學還沒有為生物學實驗准備好條件,活力論還占統治地位。很多人甚至認為,用實驗的方法研究生物學只能起很小的作用。
到了19世紀,物理學、化學比較成熟了,生物學實驗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因而首先是生理學,然後是細菌學和生物化學相繼成為明確的實驗性的學科。19世紀80年代,實驗方法進一步被應用到了胚胎學,細胞學和遺傳學等學科。到了20世紀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學等少數學科,大多數的生物學領域都因為應用了實驗方法而取得新進展。
實驗方法當然包含著對研究對象進行某種處理,然而更重要的則是它的思維方式。用實驗的方法研究某一生命過程,要求根據已有事實提出假說,並根據假說推導出一個可以用實驗檢驗的預測,然後進行實驗,如果實驗結果符合預測,就說明假說是正確的。在這里,假說必須是可以用實驗加以驗證的,而且只有經過實驗的檢驗,假說才可能上升為學說或理論。實驗方法的使用大大加強了研究工作的精確性。19世紀以來,實驗方法成為生物學主要的研究方法後,生物學發生巨大變化,成為精確的實驗科學。
20世紀,實驗方法獲得巨大發展,然而單純觀察或描述方法,仍然是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生物體具有多層次的復雜的形態結構。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形態描述的任務。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電子顯微鏡,使觀察和描述深入到超微世界。人們通過電子顯微鏡看到了枝原體和病毒,也看到了細胞器的超微結構。由於細胞是生命的最小單位,是生命活動的最小的系統,因而揭示它構造上的細節,對揭示生命的本質具有重大的意義。
比較的方法在20世紀也有新的進展,它已經不限於生物體的宏觀形態結構的比較,而是深入到不同屬種的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化學結構的比較,如不同物種的細胞色素 C的化學結構的測定和比較。根據其差異程度可以對物種的親緣關系給出定量的估計。
生物學實驗技術在20世紀突飛猛進。隨著現代物理學、化學的發展,生物學新的實驗方法紛紛出現。層析、分光光度法、電泳、超速離心、同位素示蹤、X 射線衍射分析、示波器、激光、電子計算機等相繼應用於生物學研究。細胞培養、細胞融合、基因操作、單克隆抗體、酶和細胞固定化以及連續發酵等新技術紛紛建立,使生物學實驗中對條件的控制更為有效、嚴格,觀察和測量更為精密,這就有可能詳盡地探索生物體內物質的、能的和信息的動態過程。生物學實驗技術的發展使生物學取得一系列輝煌的成就。由新型的實驗技術發展而來的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已經成為當代新技術革命的重要內容。
實驗研究往往帶有分析的性質。生物學實驗分析已經深入到分子的層次,生物大分子本身並不具有生命屬性,只有這些生物大分子形成細胞這樣復雜的系統,才表現出生命的活動。沒有活的分子,只有活的系統。在每一個層次上,新的生物學規律總是作為系統的和整體的規律而出現的。對於生物學來說,既需要有精確的實驗分析,又需要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來觀察生命。1924~1928年L.von貝塔蘭菲提出系統論思想,認為一切生物是時空上有限的具有復雜結構的一種自然系統。1932~1934年,他提出用數學和數學模型來研究生物學。半個世紀以來,系統論取得了很大發展,涌現出許多定量處理系統問題的數學理論。生物學也積累了大量關於各個層次生命系統及其組成成分的實驗資料。今天,對生命系統的規律作出定量的理論研究已經提到日程上來,系統論方法將作為新的研究方法而受到人們的重視。
專家提供:

C. 生物學的最新技術有什麼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和向各方面的滲透,生物科學的各分支學科也經歷著興衰更替的變化。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分子生物學仍將保持帶頭分支學科的地位,重點研究的領域是: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真核生物基因及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分子神經生物學的研究;醫學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分子進化的研究,等等。由此可見,分子生物學帶動了整個生物科學的全面發展,這是當代生物科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和發展趨勢。

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是生物科學與數學、物理學、化學等科學之間相互交叉、滲透和相互促進的結果。其他相關科學推動了生物科學對生命現象和本質的研究不斷深入和擴大,生物科學的發展也為其他相關科學提出了許多新的研究課題,開辟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可見,生物科學與有關科學的高度的雙向滲透和綜合,也已經成為當代生物科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和發展趨勢。

現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許多是在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的條件下取得的,這些新技術有:DNA重組技術,DNA合成技術,快速DNA序列測定技術,蛋白質人工合成技術,蛋白質序列測定技術,核酸分子雜交技術,限制性內切酶片段長度多樣性技術,反義RNA技術,聚合酶鏈反應擴增技術,單克隆抗體技術,脈沖電泳技術,磁力共振技術,掃描隧道和原子力顯微技術,同步輻射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等等。可見,研究技術和手段的革新是當代生物科學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和發展趨勢。

近些年來,生態學的研究特別引起人們的關注。由於人類在全球的生存條件日趨惡化,生態學正與數學、地球科學等學科聯合起來,研究地球各個圈層的相互作用及其引起的全球變化。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學家也開始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這種宏觀與微觀兩方面的發展和結合是當代生態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生態學正在成為指導未來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准則和科學依據。可見,對生態學研究的高度重視,也是當代生物科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和發展趨勢。

D. 跪求近兩年生物科學的新成就

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兩個美國科學家,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獲得,以表彰他們發現了RNA(核糖核酸)干擾機制。雖然獎項名目既涉及生理學,也涉及醫學,但針對本年度兩位獲獎者及其成果,歐美媒體無不把今年這一獎項稱為諾貝爾醫學獎
對生物體內RNA的研究,是近年來生物學界和醫學界無可爭議的熱點。曾有科學家形容:這是一個RNA時代的到來。而這樣一個熱門領域的產生,源於1998年美國人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將雙鏈RNA導入線蟲基因中,並發現雙鏈RNA較單鏈RNA更能高效地特異性阻斷相應基因的表達,他們稱這種現象為RNA干擾。他們的這一發現也促使後來的科學家認識到,生物體的基因轉化的最終產物不僅僅是蛋白質,還包括相當一部分RNA。
「幕後使者」左右基因沉默.有人這樣比喻:DNA是電影膠卷,RNA是放映機,蛋白質是在銀幕上播放的電影。那麼,放映的過程就是「基因表達」。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科學的新進展,新成就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從總體上看,當代生物科學主要朝著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在微觀方面,生物學已經從細胞水平進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質;在宏觀方面,生態學的發展正在為解決全球性的資源和環境等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僅通過生物工程和生態學方面的幾個實例來說明。

生物工程方面 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術)是生物科學與工程技術有機結合而興起的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也就是說,它是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先進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手段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如DNA、蛋白質、染色體、細胞等,從而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製品。生物工程在近些年來迅猛發展,碩果累累。

生物工程在醫葯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長期以來,預防乙型肝炎的疫苗是從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液中提取和研製的,這樣的疫苗生產周期長,產量低,價格昂貴。現在,採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將乙肝病毒中的有關基因分離出來,引人細菌的細胞中,再採用發酵的方法,或者引人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再採用細胞培養的方法,就能讓細菌或哺乳動物的細胞生產出大量的疫苗。我國研製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已經在1992年投放市場,在預防乙型肝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乙肝疫苗以外,還有抑制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干擾素等多種生物工程葯物已經問世。我們知道,人類的許多疾病都與基因有關。在基因水平上對人類的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科學家們正在探求的另一個重大課題。為了弄清人類約10萬個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美國從1988年開始實施「人類基因組計劃」,目前這項研究已經成為國際間合作的一項重大科研課題。

生物工程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前景更為誘人,1988年,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了抗黃瓜花葉病毒的基因,並且將這種基因導人煙草等作物的細胞中,得到了抵抗病毒能力很強的作物新系,1989年,我國科學家成功地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導人鯉魚的受精卵中,培育成轉基因鯉魚。與非轉基因鯉魚相比,轉基因鯉魚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1993年,我國研製的兩系法雜交水稻開始大面積試種,與原來普遍種植的三系法雜交水稻相比,平均每公頃增產15%,1995年,我國科學家將某種細菌的抗蟲基因導人棉花,培育出了抗棉鈴蟲效果明顯的棉花新品種。

生物工程在開發能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同樣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知道,煤炭、石油等能源終將枯竭,目前全世界已經面臨著能源危機。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還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探索開發新的能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用生物工程開發生物能源。美國科學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產能源物質的植物新品種——「石油草」,這種植物的莖稈被割開後,就會流出白色乳狀的液體,經提煉就得到石油。在利用細菌治理石油污染方面,由於石油中的不同組成成分往往需要用不同的細菌來分解,科學家就將不同細菌的基因分離出來,集中到一種細菌內,從而得到了「超級菌」。這種「超級菌」分解石油的速度比普通細菌快得多,凈化石油污染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生態學方面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爆炸、環境污染、資源匱乏、能源短缺和糧食危機等問題日益突出。要解決這些問題,都離不開生態學。因此,生態學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視,並且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基本原理,已經成為人類謀求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實現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運用生態學原理,我國推行生態農業的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涌現了一批生態村、生態農場和生態林場,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積累了經驗。例如,安徽省穎上縣小張庄,從前是個窮地方,生態環境惡劣,旱澇災害頻繁,農業結構單一,糧食產量很低。70年代中期,小張庄開始進行生態農業的建設,整治土地,興修水利,大力營造防護林,使當地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小張庄在大力發展種植業和林業的同時,還利用當地的飼草資源和魚塘,大力發展養殖業。養殖業為農田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肥,從而改良了土壤。這個村還利用人畜糞便生產沼氣,發展沼氣能源。沼氣池的渣液用來喂養魚,塘泥肥田,從而建立起了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

上面舉例說明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科學的新進展。當然,生物科學的新進展遠不止這些。除了在生物工程和生態學領域以外,生物科學在其他許多領域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向人們展示出美好的前景。例如,腦科學的研究已經深入到分子水平,這不僅對腦病的防治和智力的開發有重要意義,而且將為研究生物計算機提供理論基礎。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的研究,細胞生物學的研究,等等,也都獲得一系列的成就,在21世紀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由於生物科學的迅猛發展和它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許多科學家都認為,生物科學將是21世紀領先的學科之一。

E. 近10年來生物學上有哪些新的成就

人類基因組計劃引發的後基因組時代到來
高通量生物分析技術(如基因晶元,蛋白質組學等)
RNA科學的復興:大量非編碼RNA小分子的發現,對基因組的功能起到調控作用
幹細胞技術
克隆技術
.

F. 近年來生物學領域重大發現有什麼

2006年重大生物學新發現
幹細胞研究新方法層出不窮

2006年是克隆羊「多利」誕生十周年,這本該是值得慶祝的日子,然而,克隆羊技術在年初便遭重創。黃禹錫造假丑聞、美國總統布希否決了美國國會通過的H.R.810議案——《幹細胞研究加強法案》。

但今年3月,德國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把從成年老鼠睾丸提取的可生成精子的細胞轉化成同胚胎幹細胞十分相像的細胞。

8月,日本科學家公布了另一個無需克隆製造「個性化」細胞的方法。一個月後,一個歐洲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從一個「遭逮捕」的試管受精胚胎中培育出人類胚胎幹細胞。這種受精胚胎是指在到達孤雌生殖體階段之前停止分裂的胚胎,結果自然而然「壽終正寢」。

老鼠身上發現新器官

老鼠是最為常見的實驗動物,經常被開腸部肚,但生物學家從未想到會在幾乎每天都要接觸的老鼠身上發現新器官。2006年4月,德國烏爾姆大學免疫學家漢斯-雷默·羅德瓦爾德宣布,他在解剖胸部胸腺存在疾患的實驗鼠時,發現了另一處胸腺——頸部胸腺。兩個胸腺器官都要產生成稱為T淋巴球的免疫細胞。新發現的器官位於頸部,只是老鼠胸部胸腺大小的幾分之一。生物學家目前正在展開大規模排查,試圖發現第二種也許同樣被忽視的人類器官。

艾滋病病毒源於野生黑猩猩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就懷疑黑猩猩艾滋病病毒HIV-1的來源,只不過一直缺乏證明這一觀點的證據。由美國伯明翰市阿拉巴馬州大學醫學教授比阿特麗斯·哈恩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野生黑猩猩的糞便中發現了HIV-1前體的抗體以及來自病毒本身的核酸。HIV-1病毒顯然源自中非喀麥隆南部森林,後來,順著桑加河流向民主剛果首都金沙薩,科學家就是在那裡發現人類第一例有據可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的。

娘胎決定男性性取向

在過去十年裡,大量研究表明男性性取向與血緣關系兄長個數之間存在關聯。最新研究發現,這種關聯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們的生母。加拿大安大略省布魯克大學心理學家安東尼·博加特發現男性的性取向可能是因為母親的免疫系統對男性胎兒產生的蛋白質有所反應造成,博加特希望在今後的研究中對這種可能性進行深入研究。

節肢動物:孢子植物的「蜜蜂」

生物學課本稱,雄性苔蘚交配的方式十分獨特:將精子流到周圍雨水或露水薄霧上——在古代水生藻類身上顯現出來的一種危險策略。但瑞典研究人員今年九月宣布,事實上,節肢動物可能在苔蘚交配交配過程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這種輔助性繁殖被認為早在1.4億年前便已出現,當時昆蟲開始在開花植物之間收集並傳遞花粉。而現如今的研究嘩或則表明,這種方法應用的年代可能更加久遠,大概4.4億至4.7億年前,即植物最早開拓陸地疆土後不久。節肢動物之所以願意充當媒介作用,是因為它們得到了某些回報。這顯然是一種與蜜蜂授粉相似的現象。

電流加快傷口癒合甚至再生

在19世紀中期,德國著名生理學家埃米爾·杜波伊斯-雷蒙德在手臂受傷之後,測量到受傷處有電流經過,這表明傷痛誘發了電子信號。今年7月,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生物醫學教授趙敏(音譯)宣布,電流可加快傷口癒合甚至再生。趙敏及同事利用電流,疏導上皮細胞出入老鼠角膜的受損組織。此外,他們發現上皮細胞移動的速度同所用電壓數量成正比。趙敏說,他們的下一步將是研究電流在遺傳層面的療傷特性。

蠕蟲無腸胃系統也能存活

Olaviusalgarvensis是一種海洋寡毛綱小蠕蟲,生活於地中海沿海淺水沙子中,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們譽蘆尺的身體特徵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不但沒有嘴、胃和腸,還沒有了排泄器官。相反,它們僅僅依靠寄生於其皮膚下面的多種細菌為生,更令人吃驚的是,宿主和寄生蟲之間還形成了一種慶高默契的合作關系。

美國加州沃爾納特克里克聯合基因組研究所主任愛德華·魯賓表示:「它們提供了能量。一方面,它們把蠕蟲喂得飽飽的,另一方面還幫助蠕蟲打掃垃圾。」作為回報,細菌可以自由在蠕蟲身上留宿或活動。這是首次對如此復雜的共生關系的基因組分析。寄生細菌的基因排序工作就是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進行的。

坦尚尼亞發現新猴種

生物學家今年又給我們的靈長目動物族譜增加了一個新分支。科學家對生活於坦尚尼亞的「奇龐吉」猴的基因研究後發現,它屬於一個新的靈長目動物類屬,這也是科學家83年來首次確認靈長目動物新品種。奇龐吉猴長著一身淺褐色毛發,身長三英尺左右,能發出類似雁叫的吠聲,生活在大部分被科學家所忽視的丘陵地區,最初被稱為高地白眉猴。目前它們的數量可能僅有一千隻。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生物學家蒂姆·達文波特表示,「如果我們現在沒有發現它們,這種新猴種可能在科學界尚未意識到它們存在之前便會瀕臨滅絕。」

南太平洋海底驚現長毛白蟹

今年,科學家在南太平洋深達6500英尺的海底發現了一種滿身披毛的甲殼類動物,調查後證實是新品種,並劃分為一個新科Kiwaidae。這個白蟹身長六英寸,沒有眼睛,螯上覆蓋著人發般細絲,裡面到處是最有可能是共生細菌的東西。蒙特裏海灣水生動物研究所的喬·瓊斯發現了這個長毛蟹,並將它命名為「雪人」,一種傳說中居住在喜馬拉雅高山上的多毛類人動物。喬·瓊斯在用「阿爾文」號潛水器探測深海熱液噴口時發現了它的蹤影。

超級螞蟻「飛」起來

好萊塢可能在如何塑造超人方面已經黔驢技窮,但大自然並沒有失去這種能力。今年,生物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了一種超級螞蟻。它們嘴部的咬力之大,甚至一使勁能讓自己彈射到空中。為產生必要的力量,它們會將鉗狀下顎骨張開,拉緊肌肉,忽然放鬆。下顎骨的力量接著就會增至一個可怕的速度,就像一個人的手指在被咬到忽然松開一樣。科學家利用每秒達70000幀清晰度的高速錄像對螞蟻的咬力分析後發現,它們擁有動物世界中速度最快的自我推動式攻擊,甚至一口下去能咬斷蝦的筋骨。

狗群中傳播癌症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病毒腫瘤學家羅賓·威斯二十多年前首次聽說了癌症可以在狗身上通過性接觸傳播。而今天,他已找到了有關這種癌症在數百年或數千年前起源於犬科動物祖先的令人吃驚的線索。威斯發現的肉瘤長在狗的生殖器上,一些早期基因證據表明,這種肉瘤會在狗與狗之間傳播。為了找到相關證據,威斯和經驗豐富的獸醫克勞迪奧·穆爾基亞從全世界的各種狗身上採集了肉瘤標本的DNA,這些狗的所有肉瘤DNA都同他們所發現的肉瘤DNA不相匹配。相反,細胞證明它們源自於單個原始肉瘤,這個肉瘤通過體液和性接觸在狗與狗之間傳播,持續一代又一代。狗的肉瘤引起了醫學界的好奇,它們成了已知現存最古老的哺乳動物的細胞系以及一種新奇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不同尋常,可能並不適於目前的任何劃分標准。

類似的癌症細胞系有可能存在於其它動物身上,包括人類,但威斯認為它們相當罕見。

DNA測算大熊貓數量

一項針對大熊貓糞便DNA分析的新研究表明,目前可能有大約3000隻大熊貓生活於中國,這一數字比此前估計的數量多出一倍。在此項研究之前,估算大熊貓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門藝術:檢測大熊貓糞便中的竹子碎片,察看咬痕,辨別不同的大熊貓。但威爾士加迪夫大學遺傳學家邁克爾·布魯福德指出,不同大熊貓細嚼慢咽對竹子造成的咬痕看上去都十分相似,因此,研究人員無意之中就低估了大熊貓的真正數量。他說:「我們並不是說大熊貓脫離了瀕危狀況,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從長期看,大熊貓的未來會更加光明。」楊孝文

G. 生物科學技術在哪些方面已經或將要取得突破性進展

n20世紀是生物科學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數理科學的廣泛而深刻地滲人到生物科學領域以及一些先進的儀器設備和研究技術的問世,生物科學已進入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過程及其規律以及生命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規律的生命科學的新時代。由於應用先進技術,生命科學在微觀和宏觀兩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生命科學的理論成就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的闡明被認為是20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之一。由於生命科學的進步向數學、物理學、化學以及技術科學提出了許多新問題、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領域,生命科學已成為ZI世紀的主流科學之一。,「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深入發展,將有可能從更深層次上了解人體生長、發育、正常生理活動以及各種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並為醫學提供防治策略、途徑和方法。「水稻基因組計劃」的順利開展,對ZI世紀農業的發展,解決糧食問題,將產生巨大的影響。當今人類面臨的人口、食品、健康、環境、資指森困源等重大問題都同生命科學有密切關系。由此看出,科學的目的在於認識世界,技術的目的在於利用、改造和保護自然,造福人類。生命科學要為人類造福轉化為生產力,必然與技術相結合,才能在生產上發揮巨大作用。於是在20世紀70年代,隨著生命科學理論的不斷發展,與丁程技術相結合,開辟了生物技術(也叫生物工程)新領域。例如,通過基因重組技術,PCR技術、DNA和蛋白質序列分析技術、分子雜交技術、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細胞融合技術、核移植技術,等等,促進了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染色體工程、組織工程、胚胎工程等生物工程的誕生與發展,已在工業、農業、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從當今世界生物技術的發展來看,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其產業化的勢頭強勁,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 20世紀 70年代,生命科學領域取得了兩項對人類生活和經濟活動具有深刻影響的技術突破:一個是重組DNA技術,另一個是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這兩項革命性技術的出現,帶動了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現代生物技術群及新興產業。所謂現代生物技術,是指人們利用生物體及其亞細胞結構和分子,研究、設計和製造新產品,或預期性地改變生物的特性乃至創造新的物種或品種,使之獲得人們所期望的品質 它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的綜合性技術體系。在 20世紀 90年代,克隆羊多莉的誕生,體細胞克隆技術的重大突破,以及DNA擴增PCR技術的問世又進一步推動了生物技術革命性的發展。生物技術革命是20世紀末科技領域的重大事件,是蒸汽機和電能應用以來世界近代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也是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界,克服自身所面臨的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環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和資源匾乏、生態平衡破壞及生物物種消亡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可靠手段和工具。我國在ZI世紀也將面臨著人日、資源和環境等一系列問題的嚴重挑戰。加強生物技術的發展,有利於解決糧食等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重大問題;有利於改善廣大群眾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促進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傳統產業改造和產業升級;有利於帶動有效需求,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生物技術將是對世紀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必將帶動和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正如信息技術支持著今天蓬勃發展的經濟一樣,生物技術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現代生物技術研究和產業將會成為21世紀重要的高

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

自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生物就經受著人類活動的影響,並且這唯念種影響在不斷地擴大和加深。迄今為止,已經很難在地球上找到一塊未經人類影響的生物地段。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直接的影響,通常表現為移植、增加某些動物、植物種,或減少、消滅某些動物、植物種;間接的影響,通常表現在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變上。二者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改變生物群落的本來面貌。

直接影響

n類為了食用動物、植物,開墾土地,栽培作物,往往破壞大片的森林或草原。地球上現有森林面積大春蘆約為28億公頃,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5,而在幾百年前,森林面積則不少於72億公頃。人類活動對動物群的直接影響,主要表現為捕殺。過度地獵殺動物,造成動物種類、數量不斷減少,致使動物種群瀕臨滅絕。美洲野牛、大麝牛、歐洲野牛等已到絕種的邊緣。澳大利亞的有袋類、單孔類其數量已十分有限,我國的高鼻羚羊也面臨危機。無脊椎動物,情況比較復雜,一些有害的種類,至今未能消滅,而一些有益的種類,如某些經濟軟體動物、甲殼動物,近年也近乎滅絕。人類活動直接影響表現的另一方面,是增加、移植某些動物、植物種群。人類直接把栽培植物從一處遷移到另一處,建造栽培植物群落,如農田、果園、菜園、各種人工林等。通過引種、培育,創造了大量品種,並且擴大了植物分布區。人類在改變原始植被時,常常為外來的有害植物的擴散鋪平道路。自然界有一類所謂「伴人植物」,如加拿大飛蓬,大約1644年由美洲輸入法國公園,現在它不但成為整個歐洲頑強的雜草,而且在我國也到處可見。歐、亞洲常見的雜草灰菜、車前草、豬毛菜等伴人植物,在北美洲的分布也極為普遍。人們為了風土馴化某些動物,或者為了與有害動物作斗爭,常常從外地引進一些當地原來沒有的動物。原產於南美洲的海狸鼠和原產於北美洲的浣熊,都被帶到北歐定居。為了與毒蛇作斗爭,人們把印度獴引入安的列斯群島。1840年輸入澳大利亞16隻英國穴兔,跑到野外後急劇地繁殖起來,並造成嚴重的災害。這些情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原來動物群的狀況。

間接影響

要表現在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變和環境污染方面。人類自覺或不自覺的活動,有時會破壞植被,使地面、山坡變成荒山禿嶺,以致改變了氣候、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引起荒漠化。巴爾干半島上的山地,原來生長著大片森林,由於從羅馬帝國時代就開始砍伐、放牧,至今幾乎成為一片荒地。公元4世紀以前,美國東部約有170萬平方公里的大片森林,西部是無垠的大草原。到18世紀,由於人類的經濟活動,東部森林幾乎被砍光(現僅存7.6萬平方公里),中西部被開墾為農田,其他地區也由於過度放牧,自然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我國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歷史上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從13世紀起,經過幾百年封建王朝掠奪式的開發,使森林面積大大縮減,豐茂的草原毀壞殆盡,該地區成了一片荒山禿嶺,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再要恢復黃土高原的森林草原面貌,目前已十分困難。我國東北長白山二道白河屯附近,1962年是一片原始的針闊混交林,當時僅有居民100多戶、500多人口。18年以後,那裡已成為一個擁有5萬多人口的村鎮和林業工區。1980年在18公里長的統計線上,對附近森林和4種不同生境的鳥類進行對比調查(與1962年比)表明,人類開發活動,使附近林區的鳥類種類、數量明顯減少。人類開發後的地區,鳥類常見種減少,優勢種增加,即鳥類的個體數相對集中在少數幾個種類上,並且與森林有聯系的鳥類灰腳柳鶯、黃腰柳鶯、白腹藍鶲、四聲杜鵑等明顯減少;與居民點有聯系的鳥類麻雀、燕子等明顯增加。人類活動對動物、植物的間接影響,還表現在環境污染方面。煤煙中二氧化硫與硫化氫的含量達0.5~5%,對植物有很大危害。二氧化硫進入植物的葉肉組織,與酶中的鐵素結合,破壞葉綠素,引起組織脫水,使葉出現褐色斑,甚至脫落。1%濃度的二氧化硫可使菠菜在3小時內發生嚴重傷害。某些工廠放出的氯和氯化氫,氟和氟化氫,其毒性比二氧化硫還大,植物中毒後,葉片變成枯黃而致死。土壤和水源污染後,有的作物、果樹因此發育不良,甚至成片死亡。污染物進入產品中,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早在50年代初期,鳥類學家就注意到有些鳥類鷹、鶚、隼、鵜鶘等數量不知何故愈來愈少。後來發現是DDT干擾了鳥類的生殖過程,它使雌鳥的內分泌失調,以致缺乏鈣質,難以形容.

意義

人類活動,無論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都給予生物以巨大的影響。隨著人口的增長,尤其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對動物和植物來說,是一種大規模的毀滅性災難。現在愈來愈多的國家都大力提倡保護環境,建立自然保護區,以保存和繁榮珍稀動物、植物種及其生存環境。

H. 試舉近幾年來生物學新進展的例子。

《自然》雜志公布全球首個個人基因組圖譜

2008年世界進入個人基因組時代,從4月開始,相繼有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基因組圖譜、首個女性基因組圖譜、首個癌症基因組圖譜、首個漢人基因組圖譜出爐。這些成果為疾病的研究帶來新的視野。

2008年度諾貝爾獎

2008年,病毒學家和GFP專家是諾貝爾獎的最大贏家,生理或醫學獎授予了發現艾滋病病毒和人類乳突淋瘤病毒的三位科學家,而化學獎授予了GFP領域的三個關鍵納戚野人物,下村修、馬丁查爾菲和錢永健。

中國科學家《Nature》改寫進化史

恐龍-鳥類進化過程中缺失的拼圖被中國科學家補上,張福成等研究人員的新發現,改寫了恐龍-鳥類演化的歷史,他們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Science》改寫癌症研究:腫瘤轉移並不是晚期事件

新的研究成果顛覆了經典的癌症理論,腫瘤細胞轉移並不是癌症晚期事件,其實癌症轉移從癌症發生的早期就已經悄悄開始了。這一新的發現,將改變癌症的治療策略。

08《科學》十大突破最高獎:細胞程序重排技術

iPS技術2008年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12月入選Science十大科學突破,它的研究意義在於開啟了再生醫學領域的新篇章,人類疾病治療手段也因它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英國放行"人獸胚胎":不會出現"人猿戰士"

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受到倫理道德的限制,科學家們轉而把希望寄仔圓托在克隆技術上,希望通過動物的卵細胞構建人獸混合胚胎以走出困境,英國成洞喊為首個吃螃蟹者,國家立法批准人獸胚胎的研究。

克隆研究重大突破:冷凍小鼠的健康克隆體

從一個在零下-20℃保存了16年的小鼠腦組織死亡細胞中提取細胞核,通過克隆技術產生了12個健康的克隆胚胎,這不是夢想,是現實,科學家新開發的克隆技術取得了新的突破。這意味著,將來人類可以克隆恐龍、埃及法老,只要能獲得死細胞,科學家就能把它/他復活。

《柳葉刀》發布幹細胞治療大突破

幹細胞一直是再生醫學研究的熱門領域,2008年,幹細胞理論研究取得了諸多成績,可是幹細胞治療技術一直沒有突破,《柳葉刀》這項成果在幹細胞治療領域取得了質的飛躍,研究者用患者的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出器官,再移植到患者體內,成功治癒患者。這項里程碑式成果加速的幹細胞治療的步伐。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獻血或成歷史

血液,生命的液體。2008年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體無核紅細胞,這意味著人類在人造血液的進程上又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後人們就不用擔心血液短缺的問題了。一旦這項技術成功的應用於實際生產,你想要多少血液就有多少。 在未來,獻血因此而將成為歷史。

I. 細胞生物學前沿知識有哪些

細胞生物學是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的領域,一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包括:
1. CRISPR-Cas9技術:CRISPR-Cas9技術是一種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針對特定DNA序列進行准確且高效的切除、修復或替換。這種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
2. 神經元的三維可視化:最新的顯微鏡技術可以將大腦神經元的三維結構以及其與其他細胞的聯系進行高解析度的成像和可視化,為神經系統空春戚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3. 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的研究:近年來,研究人員在深入研究細胞內部信號傳遞機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關於蛋白激酶、酶促反應和細胞內信號路線圖的探索,為新型葯物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4. 細胞代謝與能源調控:研究人員正在深入研究細胞代謝斗陵和能量調控的機制,包括細胞內脂質代謝和葡萄糖代謝等方面。這些研究可以為肥胖、糖尿病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葯物目標森滑。
5. 基因組學: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基因組數據被積累和分析,這使得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細胞的遺傳調控機制,並揭示人類疾病的遺傳基礎。
總之,細胞生物學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中最具前沿性和潛力的領域之一,未來還將不斷涌現出許多新技術和新知識,推動該領域的快速發展。

J. 現代生物技術及科學研究發展前沿有哪些

第一目「科技戰略的發展」.

一、建立科研機構。1949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門、高等院校和地方組成的科學研究體系。二、制定科技發展規劃。1956年1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同年,中共中央召開全國知識分子大會,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隨後,制定實施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遠景規劃(即《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和「十年規劃」(即《1963年至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兩個規劃的實現,使我國科學技術有了較全面的發展,為我國科學技術現代化奠定了基礎。第二個階段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遭受嚴重破壞,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一階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顆導彈和氫彈爆炸成功,南京長江大橋落成,「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雜交水稻育成等。第三個階段是1978年「文革」以後,我國的科技事業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1978年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這一階段,我國科技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1.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制定了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鄧小平肯定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得到重視,知識分子政策得以落實,我國科技事業迎來了新的春天。2.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關於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講話:「經濟體制,科技體制,這兩個方面的改革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新的經濟體制,應該是有利於技術進步的體制。新的科技體制,應該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體制。雙管齊下,長期存在的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有可能得到比較好的解決。」以此為指導,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展開。3.1995年,黨和政府提出「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科技進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推動科技事業進入了一個日新月異的新階段。

第二目「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
第一,黨和政府作出發展「兩彈一星」戰略決策的時代背景。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敵視中國,想要扼殺新生的人民政權;60年代中蘇關系也急劇惡化;美蘇兩個大國的爭霸,導致世界局勢緊張。中國面對非常惡劣的國際環境,為了沖破美蘇兩大國對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壟斷,積極發展高新科技,以鞏固國防,維護中國的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第二,「兩彈一星」計劃的重大成果。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國和蘇聯的核壟斷;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導彈實驗成功,加強了國防力量;第一枚中國自行研製的火箭發射成功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教師應使學生深刻理解,我國在核科學的發展中,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為人類造福的一貫立場。第三,中國在「兩彈一星」之後,不斷向更高的科學高峰攀登,在核科學和空間技術上碩果累累,已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第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和「神舟」5號飛天的巨大成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成為世界航天大國。
第三目「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屬於現代科技發展的前沿科學,意義重大。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影響和作用尤為重要,是我國高科技發展的代表。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生物學新進展5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