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生物擁有獨特的生存本領
壁虎在遇到危險時會脫尾巴。 海參在遇到危險時會排內臟。駱駝是駱駝科屬動物,鼻孔能開閉,足墊厚,適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峰,內蓄脂肪,胃有三室,可以貯水,所以耐飢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飲水貯存。
花背蟾蜍常常利用鼠類的廢棄洞穴,甚至當鼠洞中尚有鼠類居住時,也能看到花背蟾蜍的蹤跡。
生活在沙漠中的沙蜥,是 通過改變體色來控制體溫,從而減少水分的蒸發的.清晨,它的膚色開始 是黑的,當氣溫上升時,皮膚變成沙土色,來反射過多的熱量,減少水分 蒸發;到了黃昏,皮膚再度變色來適應身體內對水分的需要.
駱駝刺屬豆科、駱駝剌屬落葉灌木。枝上多刺,葉長圓形,花粉紅色,6月開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開放20 余天,結莢果,總狀花序,根系一般長達20米。從沙漠和戈壁深處吸取地下水份和營養,是一種自然生長的耐旱植物,新疆各地均有分布。駱駝刺有花內和花外兩種蜜腺,花外蜜腺泌汁凝成糖粒,稱為刺糖,群產量可達30—40公斤。駱駝刺是駱駝的牧草,所以又稱駱駝草,是一種矮矮的地表植物。 在巍巍祁連山下 , 在茫茫戈壁灘上 ,生存 著一種西北內陸所獨特的植物——駱駝刺,無論生態系統和生存環統如何惡劣,這種落葉灌木都能頑強地生存下來並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君不見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 在白楊都不能生存的環境中,只有一簇又一簇的駱駝刺在陽光下張揚著生命的活力。
胡楊有特殊的生存本領。它的根可以扎到10米以下的地層中吸取地下水,體內還能貯存大量的水分,可防乾旱。胡楊的細胞有特殊的機能,不受鹼水的傷害;細胞液的濃度很高,能不斷地從含有鹽鹼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養料。折斷胡楊的樹枝,從斷口處流出的樹液蒸發後就留下生物鹼。胡楊鹼除食用外,還可製造肥皂,或用來製革。人們利用胡楊生產鹼,一株大胡楊樹一年可生產幾十斤鹼。
短命菊是世界上生命周期最短的植物之一,它的壽命還不到一個月。 這種生活習性是它適應特殊生存環境的結果。 短命菊又叫"齒子草",是菊科植物,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 那裡長期乾旱,很少降雨。許多沙漠植物都有退化的葉片、保存水分的本 領來適應乾旱環境。短命菊卻與眾不同,它形成了迅速生長和成熟的特殊 習性。只要沙漠里稍微降了一點雨,地面稍稍有點濕潤,它就立刻發芽, 生長開花。整個一生的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三四個星期 它的舌狀花排列在頭狀花序周圍,像鋸齒一樣。有趣的是,短命菊的花對濕度極其敏感,空氣乾燥時就趕快閉合起來;稍稍濕潤時就迅 速開放,快速結果。果實熟了,縮成球形,隨風飄滾,傳播他鄉,繁衍後 代。由於它生命短促,來去匆匆,所以稱為"短命菊"。
非洲納米布沙漠生活著一種甲蟲,僅拇指甲那樣大,背上有很多「麻點」突起物,或大或小,密密麻麻。生命離不開水,在茫茫的沙漠之上,它是通過什麼方式尋找水的呢?英國牛津大學的安德魯·帕克和QinetiQ技術公司的克里斯·勞倫斯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他們在《自然》雜志上報告說,納米布沙漠多風、少雨,然而大霧卻是十分常見。這種甲蟲尋找水的奧秘就在霧中。科學家發現,「麻點」就像一座山峰,「麻點」與「麻點」之間的就是「山谷」,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見到,在「麻點」和「山谷」上,覆蓋著披著蠟狀外衣的微小球狀物,形成防水層。大霧來臨時,沙漠甲蟲身體倒立,這時,背上的「麻點」就有用途了。霧中的微小水珠會凝聚在這種「麻點」上,然後順著防水的「山谷」流下,慢慢地一點一點最終進入到甲蟲的口中。 科學家受此啟發,製作了一個集水裝置,他們在集水器上蠟的集水面上,安上了一些很小的玻璃珠。與普通平面玻璃的集水面或者上蠟的普通集水面相比,它集水量大。帕克說,這項技術將來可以用於減少機場的霧,集水灌溉,還可用於多霧乾旱的地區收集飲用水等。
沙鼠科動物因主要分布於荒漠地帶而得名。沙鼠主要分布於非洲,在亞洲內陸地區和歐洲也能見到,其中有幾種見於我國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沙鼠非常適應乾旱地區的生活,一生中幾乎不用喝水,有鋒利的爪,可挖掘復雜的洞穴,並在洞穴中儲藏大量食物。沙鼠中有些種類後肢比較長,將身體遠離滾燙的沙地,適合跳躍行走,尾較長,用於平衡。沙鼠是沙漠肉食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
沙漠狐通常在在沙丘的腳下挖洞為巢。它挖洞的本領非常高明,在幾秒鍾之內就能挖好一個洞鑽進去,就象魚兒潛入水中一樣。沙漠狐的洞穴一般都有好幾個出口,而且出口的地方都偽裝得非常巧妙,有時連獵人也難以辨別出來。
角蟾是一種喜好陽光的動物,它如果是在沒有足夠的陽光和溫暖的條件下,是不能生活的。它又是一種適應乾旱氣候的耐渴動物。角蟾的故鄉是缺水的熱帶荒漠,而角蟾只要早晨從植物葉片上吮吸一點露水,就可以對付一天的乾渴。它還有一種模仿礫砂的顏色和形狀的本領。當它靜卧在砂礫中時,它的顏色和形態幾乎與砂礫一模一樣。
Ⅱ 中國西部有哪些稀有的野生動物
中國西部的野生動物那可多了,比如高山動物:雪雞、紅嘴山鴉和黃嘴山鴉、雪鴿和雪雀。高山神鷹——鷲,形似小狗的旱獺;高原之舟——野氂牛、好奇的藏野驢、馬可·波羅盤羊、扛大彎刀的北山羊、藏羚和藏原羚;大腳怪之謎 大力士——棕熊、高山之王——雪豹、兇狠的豺狗、香鼬和世棗石貂、石麗和蝴蝶
二、森林動物 密林深處的松雞、薄情的黑琴雞、餓不死的「飛龍」、針葉林園丁——星鴉,森林醫生——啄木鳥,紅綠成雙的交嘴雀、會變色的鳥獸、大尾巴松鼠、美麗的大角馬鹿、狍子的悲慘命運、產香的原麝,會飛的鼯鼠,短命的朐精,掃雪的尾巴,六親不認的紫貂,林中盜賊——貂熊,林中一霸——猞猁,森林大敵——蠹蟲
三、草原動物 草原歌星——百靈鳥、形似駝鳥的地鶓、艷麗的佛法僧、草原衛士——玉帶海雕、地下城的主人、半鼠半兔的鼠兔、長跑健將——高鼻羚羊、強盜艾虎、兇殘的狼、蛇的慘案、四爪陸龜、圓蛛和狼蛛;草原功臣——蜣螂
四、綠洲動物
滅蚊能手——家燕,飛行健將——樓燕,機靈的鶴鵝,益多害少的麻雀,吉祥鳥喜鵲,借巢育雛的布穀鳥,美麗的金黃鸝,寒鴉成群,「鳳凰」的厄運,鐵甲兵——椋鳥,黑夜哨兵——貓頭鷹,懸巢建築師——攀雀,不是老鼠變的蝙蝠,成災的老鼠余返搜,刺毛球——刺蝟,偷瓜賊——狗獾,吃羊的野豬,消失的新疆虎,莊稼的忠實衛士——塔里木蟾蜍,飛賊蝗蟲,吸血鬼草蜱子
五、荒漠動物
沙漠之舟一野駱駝,動物明星——野馬,善奔跑的野驢,鵝喉羚大軍,塔里木兔,兩爪蹦走的跳鼠,沙漠盜賊——大沙鼠,滅鼠功臣——豎歷沙狐,瑪瑙,紅腿石雞,毛腿沙雞,白尾地鴉,吞鼠的沙蟒,古城「恐龍」,陷阱中的蟻螄,戈壁蟬
六、水域動物 愛情堅貞的天鵝,珍貴的黑頸鶴,紅嘴鷗,白鸛和黑鸛,不怕冰雪的赤麻鴨,活化石——河狸,軟黃金——麝鼠,水獺和水貂,中亞北鯢,多益的林蛙,水中游蛇,大頭魚和尖嘴魚,五道黑和小白魚,喀納斯「湖怪」,魚中化石——鱘魚,黃鱔的來歷、踩、躺和吊在水面的昆蟲、蜻蜓點水
Ⅲ 除了大熊貓,我們還有哪些國寶級別的生物
在大家的心裡肯定少不了對這一種動物的概念“國寶大熊貓”,當然在我國肯定不僅僅只有這些,揚子鱷、白豚、東北虎、金絲猴,這些都是國寶級的動物,當然今天我們要說的還是國寶大熊貓,這個讓國內外萌寵愛好者都愛到無法割捨的動物,如果說在國外,能夠看到大熊貓的動物園屈指可數,即使在國內也並不是很多,但在我國成都,基本匯聚了我國大熊貓存在的半壁江山,。
金絲猴,也是我國的特有物種,目前在其他國家沒有活體 目前全球的金絲猴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其他均為中國獨有品種,包括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簡單說,金絲猴的分布主要在中國四川、貴州、雲南、越南和緬甸的狹小區域。金絲猴群棲高山密林中。主要在樹上生活,也在地面找東西吃。以野果、嫩芽、竹筍、苔蘚植物為食。主食有樹葉、嫩樹枝、花、果,也吃樹皮和樹根,愛吃昆蟲、鳥和鳥蛋。
Ⅳ 分析西北地區的植被分布特點
(一)荒漠植被
極端乾旱氣候和土壤貧瘠的鹽,限制了增長,發展和傳播的植物,導致缺乏植物物種,植被結構是簡單的。所有的高等植物約3900種在西北地區,占物種數量只有14%,其中大部分是山,地面只有約1/5,唯一的共同點,但數百隻發現。
西北地區位於中亞,西伯利亞,蒙古,西藏,北路口,接觸各種菌群,混合和遷移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該地區的植物區系地理成分是復雜的。構成當地的植物和當地中亞成分,以及古地中海,中亞,南哈薩克 - 准噶爾成分的基礎上,他們占據了很大的比重,除了北溫帶,溫帶亞洲,喜馬拉雅山,北部和極地成分。
西北荒漠植被本質上是一種小喬木,灌木和半灌木構成的旱生葉退化。他們的各種生理生態機制,以適應乾燥的沙漠惡劣的生境條件,減少或退化的大多數植物的枝葉,光合作用綠芽行為。樹葉或樹枝保護組織(角質層一層蠟,毛發等)和厚的組織液,高鹽,以保持較高的滲透壓,廣泛根,在睡眠期間極端乾熱或落葉(分支),所有為了保護植物水分的收支,並適應乾旱環境的特點。然而,由於沙漠植物可以核殲勉強維持這種平衡的同化水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沙漠植物生物質的生產和積累的過程是相當緩慢的,收益率是很低的。相比之下,生長在沙漠中的一些低窪地區的水或外部供水,植物生長茂密,往往具有較高的生物產量。
低山,缺乏水分的沙漠平原,西北地區植被非常稀疏,簡單的植物品種,小廠的覆蓋面是非常小的。
旱生灌木和小灌木沙漠西北地區的地帶性植被。典型的沙生灌木分布在沖積扇洪積扇和小碎改皮沖石,大多退化葉灌木種的上部為差,主要麻黃木霸王,白刺棗等。植株高0.4-1米,大部分的覆蓋在10%以下。水分條件稍好的地區,灌木高度為1-1.5米,覆蓋高達20%。鹽漬化沙漠白刺土壤作為建設性種灌木沙漠鹽鹼化。沙拐棗,沙瓶建群種的荒漠灌木社區。棗根高達10米,在沙層吸收的凝結水,以維持生命。阿拉善棉刺,沙冬青,小葉錦雞兒草原灌木沙漠平原高。
半灌木的沙漠主要分布在低山礫質戈壁沙漠,主要是由假木握衫賊短葉假木賊,豬毛菜(豬毛菜屬),合頭草,的戈壁的藜(Iljinia regelii),小到的蓬(Nanophyton erinaceum),紅沙(紅砂)。這些植物生態相似,同類型的生活,社區分布是非常明顯的馬賽克現象,當地群眾稱之為「鹽柴覆蓋范圍一般為5-30%,株高小於50厘米,可作為冬季春季或秋季牧場。高水台湖畔,沿河流和扇緣帶組成的理由鹽穗木(鹽穗木群落),鹽爪爪,鹼蓬多汁鹽柴類半灌木荒漠。
BR />小喬木沙漠藜科梭梭,白梭梭白梭梭植物一般高2-4米,最高的可達5-7米。葉完全降解的健康和綠色樹枝光合作用白色。根系發達,多生長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分布在准噶爾盆地東部的范圍不超過90°東經
在西北沙漠地區,普通三個多年生草本植物芒草,針茅,駱駝刺(駱駝刺pseudoalhogi),雨短命植物(沙苔草,早熟禾等)或夏季一年生植物(豬毛菜,鹽草,鹽節草等)出現。
BR />西北地區樹種非常差。除了綠色綠洲灌區種植楊,小葉楊,鑽天楊,旱柳幾個柳樹植物,自然物種沙棗(沙棗oxycarpa),榆樹,胡楊(胡楊)。胡楊廣泛分布於河流及洪泛區常形成林叢,樹高7-15米。胸徑20-30厘米,樹干筆直,良好的建材。胡楊林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對當地風固沙
(二)漠土
西北地區沙漠土壤的形成過程是從全國其他地區的不同,其生物工藝顯著減弱。極其稀疏西北地區,數量有限,每年的形式進入土壤表面的殘余垃圾,同時,在炎熱和乾燥的天氣條件下,土壤有機質迅速礦化。因此植被,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大多在0.5%或0.3%以下,高,很少超過1%,與此相反,在土壤中的母材的特性具有不同的作用在形成過程中,材料的移動和積累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不同的土壤母材料類型和風化特徵。此外,成土年齡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認為形成的沙漠土壤的水熱條件,土壤母質的作用往往直接表現,和生物因素是不是經常發揮主導作用,特別表現在粗骨母料和細土母質的差異。
西北地區特殊的氣候條件在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主要表現如下:(1 )原生礦物分解薄弱,大多不同程度的破損狀態。粘性土地層時形成的風化粗淤泥和沙子主導的小細土材料(2)風化殼,風化土壤剖面厚度不超過1米的發展,甚至小於30厘米,缺乏足夠的水和成土過程的產物處理局部堆積,導致碳酸鈣(石灰),石膏和可溶性鹽風化殼和土壤層也有很多,甚至形成了一個非常厚殼和硬碟
沙漠土壤通常具有以下特殊的土壤:1)多孔地殼和地殼片狀層下面; 2)棒,鐵棕紅色板結層,3)抹灰層孔像地殼和地殼片狀的層形成,只出現在高平的條件下,碳酸漠土,腐殖化薄弱和特殊的表面土壤水分和熱量條件..經過短暫的濕潤表面形成的結皮,然後迅速乾燥的沙漠地區和沉澱二氧化碳,同時由於高的表面溫度,促進鈉,鈣碳酸氫鹽轉化為碳酸鹽,從而鞏固了孔壁。
西北沙漠地區的土壤類型復雜多樣,一個灰漠土屬於地帶性土壤類型,灰棕漠土和棕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代表溫帶和暖溫帶荒漠土壤形成物。灰漠土溫帶沙漠邊緣的過渡性土壤類型,反映了沙漠土壤形成特徵稍微潮濕。此外,有草甸土,鹽土,風沙土,龜裂土壤非地帶性土壤。
灰漠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部分准噶爾盆地和烏倫古河第三侵蝕高原,東部中間的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母質黃土狀物質,植被紅砂,瑣瑣遠征記南岸,荒漠植被,降水主要由珍珠和蒿100-200毫米。灰漠土剖面分化較為明顯,表面多邊形裂紋,表麵灰棕色大孔狀的地殼和片狀,鱗片狀結構層壓實層微帶紅棕色或淡褐色棕色,常與鹼化功能下,積累更多的一般在40-60厘米的可溶性鹽和石膏。表面土壤的有機物含量<1%,C / N比是6-12之間,0.5%以上的可溶性鹽,甚至高達2.0%。 a>
灰棕漠土中占據了大面積的西北沙漠地區,廣泛分布於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西部的准噶爾盆地西部和東部的礫質戈壁,土壤類型暖溫帶極端乾旱的氣候條件和母材厚的骨骼發育,土壤剖面結構和灰漠土近似只有粗的前體,片狀,鱗片狀結構層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石膏和可溶性鹽的堆積層部分在物理和化學方面。土壤弱腐殖質積累過程,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不超過0.5%的屬性,C / N比是很窄的(4-6),地表或地下的碳酸鹽含量,跌幅大幅減少,氧化鐵增加地表或地下鐵的證明更為明顯。
棕漠土是溫暖和半沙漠的灌木叢和發展的土壤,主要分布在盆地和侵蝕殘丘以及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塔里木盆地,東疆山母質礫石,植被覆蓋率低,橫截面厚度的土壤一般不超過50厘米,但更明顯的層次分化。表面弱發展的多孔質的殼,為紅棕色或玫瑰紅的鐵染色層下地殼下的各種形式和不同濃度的石膏堆積層有機物質含量為0.1-0.3%之間時,C / N比為3-6。 ,石膏含量高,在堆積層中的最高濃度可達25-30%,其特徵在於在下部的部分,其具有成鹽的殘基,最低的鹽的含量約0.5,在鹽田的存在下的情況下鹽含量高達30-40%,甚至50%,這些特點的形成與極端乾旱的氣候條件和土壤形成年齡到老。
裂土和風沙土在西北沙漠地區分布廣泛,直接關繫到他們的形成和性質的母料。前者開發的粘質母料,沙母材開發,共同的特點是簡介弱的分化,清楚地表明了性狀的母料,土壤有機物質含量很低,石膏和可溶性累計少。
草甸土,沼澤土廣泛分布於沙漠面積的沖積平原。這些土壤形成的影響地下水滲透,土壤水分含量,富含碳酸鈣,具有不同程度的鹽漬化。
鹽漬土廣泛分布在平原地下徑流排泄弱很多。典型的鹽漬土分布一般不具備草層,表面有鹽殼堅硬的鹽殼,在寬松的鹽和土混合層,然後在未來的鹽斑層,往往潛育化的特點。塔里木盆地,吐魯番,哈密盆地,一些鹽漬土上鹽田層30-50厘米的橫截面。鹽漬土壤鹽分積累的特性,一般用表凝聚力的上半部分(0-30厘米)鹽含量大於2.0%,可達50-60 %,同比下降鹽逐漸減少,但大多是底層的鹽含量仍然是0.5%左右。鹽組合物,氯化物,硫酸鹽
農業的長期使用對土壤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特殊的「農業灌溉層可以形成長期灌溉的條件下,其厚度可達至1米。適應古老的灌溉土壤灌溉淤積層,具有以下特點:1)性能的腐殖質累積沿剖面均勻分布,表面的有機物質含量為約0.7-1%,灌溉淤積層的下部是通常可達0.5,相對高的碳酸鈣含量是0.7%,2),在10-20%之間以上的現象,但沒有積累的石膏(石膏含量小於0.1 O.2%); 3)在海水淡化過程中的性能,很明顯的剖視圖; 4)相當均勻的土壤機械組成的建造也非常符合。所有這些功能實現灌溉淤積層的范圍內沒有明顯的極化分布曲線,土壤接觸的增厚。
(C)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土壤
大西北地區系天山,阿爾泰山區,山坡上點綴著一系列的變化隨高度定期分發在土壤 - 植被區。乾旱的沙漠,茂密的森林和灌木,碧綠的草原,草甸和高山植被的輝煌在該地區開采極大地豐富植被的多樣性 - 土壤和植物的西北地區的復雜性。
山區土壤 - 植被垂直帶,包括山地荒漠,山地草原區,山地森林(天山雲杉,落葉松阿爾泰為主)或山地森林草原帶,亞高山灌叢草原地帶,高山草甸和墊狀植被帶。在不同層次的差異,加沙地帶和山地地貌特徵,山地景觀山地的垂直結構是不完全一樣的。一般規則:
1)山地植被垂直帶結構的基帶水平植被地帶性植被是相同的類型,如荒漠草原區的山基帶荒漠草原,沙漠地區的山腳在沙漠中開始。
2)水平的區域,從北到南,海拔山地植被垂直邊界相應增加逐漸萎縮;垂直與自然植被(如森林 - 草甸垂直帶),發生草原完全消失;旱山地荒漠草原垂直帶逐漸擴大,並最終佔領整個頻段頻譜。
3)新疆6-7北天山,阿爾泰四縱復雜的變化,垂直帶結構。再往南,氣候過於乾旱簡化的南天山五帶東昆侖山,阿爾金山3。
4)新疆與大陸自西向東增強垂直帶結構與邊界相應增加,生性植被區變窄,旱生植被區的擴張,數量減少。
Ⅳ 寧夏銀川河中疑發現鱷雀鱔,西北地區這么冷怎麼會有這種生物
寧夏銀川河中疑發現鱷雀鱔,西北地區這么冷有這種生物很可能是有人放生的。
Ⅵ 西部有什麼動植物
一、銀杏
銀杏 ,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為落葉大喬木。4月開花,10月成熟。銀杏的栽培區甚廣:北自東北沈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海拔40-1000米地帶,西南至貴州、雲南西部(騰沖)海拔2000米以下地帶均有栽培。
二、珙桐
珙桐(gǒng tóng)為落葉喬木。可生長到15~25米高,葉子廣卵形,邊緣有鋸齒。珙桐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中國特有的單屬植物,屬孑遺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生種只生長在中國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邊地區。
三、四爪陸龜
四爪陸龜(Testudo horsfieldii)又叫草原龜,以哈薩斯坦南部荒漠地區和天山山前地帶為多,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也有分布。在中國僅分布於新疆霍城縣境內,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四、大熊貓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五、川西火絨草
川西火絨草,為火絨草屬多年生草本,根出條細長,堅硬,有分枝,平卧或斜升,有枯萎宿存的葉及頂生的蓮座狀葉叢,在葉叢上生長花莖。分布於中國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Ⅶ 初二地理——西北地區的優良畜種有哪些
三河牛、三河馬、新疆細毛羊、駱駝、寧夏灘羊、山羊
Ⅷ 西北地區古飛禽都有什麼
在古代戰場上拼搏的,不僅有人,而且還有動物。這方面的事,古代史籍和小說中有不少記載,小說《封神演義》中描寫著:姜子牙騎四不象,李老君騎青牛,聞太師騎墨麒麟,黃夭化騎玉麒麟,普賢真人騎白象,文殊廣法天尊騎青毛獅子,慈航道人騎金毛吼,趙公明騎虎,金光聖母騎豹,高友乾騎花斑豹等。又據《史記·五帝本彎碧紀》記載:傳說的軒轅黃帝和南方的炎帝打仗,黃帝率領熊、羆、貔、貅、䝙、虎與炎帝大戰於阪泉郊野。這六種獸,熊和虎是我們熟悉的;羆,有人說是棕熊,這也能見著;貔貅,傳說是白羆;軀,傳說象貍。細考起這六種獸真真假假,或者古人的稱呼不同。《爾雅》中也說,這六種猛獸都可以訓練來作戰。《周禮》中講,有服不氏便是專門管理訓練猛獸的人。
這里,我們也不去考證這些是真獸還是假獸,但古代人們打獵上捉住一些野獸、毒蛇、猛禽,當敵人打進寨子時放去來對付一下,想來也不是不可能的。請看:
馬,是從軍動物中的「元老」。在我國古代戰爭.中,曾大量使用了騎兵和戰車。馬的速度快,機動性強,能實施迅猛有力的突擊。特別在進攻戰斗中,能在短時間內急速賓士,突然地攻擊敵人的翼側和後方,馬在戰爭中曾經有過以68公里的時速跑完4000米的最高紀錄。
同時,馬是名符其實的「馬力」。可以在山嶽、叢林地、泥濘道路等復雜地形上擔任前送後運任務。公元十二、十三世紀,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以蒙古韃靼輕騎兵驍勇善戰而消碰著稱;火器出現之後,裝備火器的騎兵上升到重要地位。
牛,公元前279年,燕國圍攻齊國的即墨拿鬧談城,守城將領田單暗地裡搜羅了一千頭牛,牛身上披著大紅大綠怪花樣的褂子,角上捆上兩把尖刀,牛尾上系著浸透了油的粗麻繩子。決戰那天晚上,選出五千名壯士編成敢死隊,畫上奇形怪狀的花臉,手裡拿著大砍刀、開山斧,跟在牛隊後面。半夜裡戰斗開始,勇士們點燃牛尾油繩,揮鞭驅趕,一起從十幾處挖開的城牆缺口沖出去。一千頭被燒痛的牛拚命狂奔,五千名壯士揮刀砍殺,一舉擊潰了燕軍。這就是有名的火牛陣。
這樣的戰法,在《說岳全傳》五十一回也有描述。南宋時,楊幺反對官府壓迫,帶領農民起義,岳飛奉命鎮壓。義軍中的伍尚志帶兵在潭州抵抗,找來三百頭水牛,用松香、瀝青澆在牛尾上,牛角上縛著尖刀,臨陣時點燃牛的尾巴,這樣牛就往官兵陣地奔來,官軍敗,岳飛只得緊閉城門,「免戰」牌高掛。
古代中國南方的大象不少,驅象作戰也是常有的事。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宰相王安石說:「從古至本朝,南方常以象戰勝中原。」他同意廣西周士隆的建議:多造車輛,以御象陣。在《宋書》七十六卷中也有類似記載。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南朝宋文帝劉又隆派宗愨反擊林邑的侵擾,敵人驅趕大象群作戰,大象皮很厚,普通刀劍不易傷著。宋兵抵擋不住,敗下陣來。宗愨想:獅子為百獸之王,大象應該怕獅子的。於是,他暗地命令做許多假獅子裝在車上。第三天交戰時,林邑象群又被驅趕前來,宋軍將獅子車推到陣上,大象見到獅子,嗷嗷長鳴奔回陣中,敵營便大亂了。
清朝順治(公元1644-1661年)年間,張獻忠的部將劉文秀在四川榮經,也驅象大敗明期殘餘地主武裝張林秀;其愛將李定國更善於驅象作戰,有象十三頭,俱名以美名,封大將軍,在抗清戰場上賞常突然驅象出陣,清兵悴驚潰,死傷遍野。
指揮員設計用伏,有時也需動物的幫助,在《三十計、走為上》中,記載著宋將畢再遇用山羊掩護退卻的事。畢再與強大的金人對抗,自知寡不敵眾,使設法退卻。為防止金兵追擊,宋軍將旗幟原封不動地插在陣地上;將山羊倒吊起來,並把羊的前腿放在鼓上。羊吊得得難受,便用兩腿不停地擊鼓。金兵看到宋營旗幟如林,戰鼓響聲不斷,沒有起疑。幾天後發覺中計,待要迫擊時宋兵早已無影無蹤了。
無獨有偶,清代則有過利用山羊進攻的戰例。清朝雍正元年,貴州提督楊天縱帶兵鎮壓少數民族,連克五十餘寨,勢如破竹。但打到山城囤時,進攻受挫。原來山城囤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只有一條陡峭小道,一般人難以爬上,只有山羊可上下自如,所以又叫羊城;楊天縱的部將何經文設下一計:讓三百頭山羊三天不吃不喝,待到傍晚,讓八百名敢死隊員趕著羊群沿小路攻擊。山羊餓得直往上跑,發生窸窸的聲音,守軍以為有人偷襲,便拚命射弩炮投擲木石,等到山上的滾木擂石用得差不多了,尾隨的敢死隊員發起猛攻,終於奪取了城堡。
雞是人們盤中的佳餚,大概誰也不會想雞也能上陣撕殺。但東晉將領江迥曾經用「火雞陣「打敗過羌兵。江迥令士兵取數百隻大雄雞,用長繩把一隻只雞連住再把硫磺等引火之物系在雞身上。出擊時,點燃硫磺,受驚的雞群直沖敵營,加上翅膀拍打,火勢更猛。羌兵不知是何怪物,亂作一團,江迥乘機率兵而上,大敗羌兵。
相傳唐朝薛里征東時,曾用麻雀來播撒火種。戈蘇文退守岩州城之後,囤積糧草,修築城池,准備長期固守,薛里幾次攻城,都沒攻破。這時,有人獻上一計,薛里聽後,第二天就讓所有士兵去捉麻雀,然後放進籠子里不給食吃,同時下令把城外所有草垛全部燒火。幾天之後,忽然颳起大風。薛里吩咐士兵把硫磺和火葯裝進一個個小紙袋,再用紙捻系在麻雀的爪子上。士兵們把成千上萬的麻雀放出籠外。由於城外找不到食吃,麻雀便往城裡飛,在草垛上攫食時掙斷細紙捻。便將硫磺和火葯留在草垛上。這時,從城外又飛來一批爪子上系系有香火頭的麻雀,它們剛落到草垛上,大火沖天而起,整個岩州城一片火海,戈蘇文見勢,急忙棄城而逃。
Ⅸ (三)西北地區第四紀地層
本區包括昆侖山以北的青海北部,甘肅西北部(鳥鞘嶺以西)及新疆全部地區。區內現代景觀主要是乾旱的沙漠和戈壁,在4000—7000m之間的高山上,常終年積雪,有現代冰川發育。這里有亞洲最大的內陸盆地(塔里木、柴達木及准噶爾盆地等),還有乾旱的高原(阿拉善、河西走廊等)。該區的構造和地貌均呈東西向延伸。
1.一般特點西北區第四紀絕局稿以前的上新統主要以灰色、褐色礫岩為主,並有泥岩和砂岩的夾層。該區第四紀地層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上新世以來,由於氣候不斷變乾旱,從上新世到整個第四紀期間,湖積物和沖積物越來越少,洪積物和風積物不斷增多。
(2)在空間上,地層表現出明顯的分帶性。在高山區為冰積物和冰緣沉積物;在山麓帶變為洪積和冰水沉積,向盆地方向過渡為沖積、風積物;盆地中心常為鹽湖、鹽沼化學沉積和細粒機械沉積。
(3)沉積物明顯受氣候和冰期的影響。西北區氣候主要為極端乾旱的荒漠氣候。與這種氣候相適應的沉積物為風沙及鹽類沉積,以及山麓帶的洪積物,這是並孝該地區最有特色的沉積物類型。在海拔較高的山地,氣候寒冷,加之受冰期氣候的影響,一般發育有3-4次冰川堆積。
(4)西北區新構造運動活動頻繁而強烈,特別是在山地與盆地接壤地帶,表現更為清晰。新構造運動使地層發生了變形變位,產生了斷層和褶皺,導致了地層的傾斜以及不同時代地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接觸。由於山地持續上升和盆地不斷下降,山區劇烈的剝蝕作用所產生的大量碎屑物質堆積於山麓地帶,常形成厚度巨大的地層。
(5)西北地區第四紀地層研究程度還較低。為便於介始,一般根據地層、冰期和新構造運動的差別,將西北地區第四紀地層劃分為天臘橘山—塔里木、祁連山—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等區。前兩個區的地層差別不大,柴達木地層則有明顯不同。按第四紀堆積物的主要類型劃分,本區可分為山地冰川堆積區、山麓洪積區和盆地內部的鹽湖、風積區。
2.分層的標志和依據西北區第四紀地層中化石稀少,這給用古生物方法劃分地層帶來了困難。但在早更新世地層中,偶爾可見哺乳類化石出現,可作為確定、劃分更新世地層的依據。如在青海柴達木盆地鹽湖相沉積中和天山北麓的洪積層中發現了三門馬等早更新世的代表性化石,指示早更新世地層的存在。由於本區新構造運動活動強烈,在地層中可見到3—4個明顯的角度不整合面,這是劃分該區地層的最明顯的標志。新構造運動不僅造成了地層間的不整合關系,而且也使不同時期的洪積扇呈現不同的關系。可根據洪積扇的各種關系(如嵌入、串珠狀和疊加等)來劃分洪積地層。不同的洪積扇代表了不同時期的構造運動和洪流堆積,據此劃分的地層可與依據不整合劃分的地層相對比。如在天山北麓東段,有四期洪積扇呈嵌入關系,這四期洪積扇代表了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四個時期的地層。在冰川發育區,可根據冰磧物的分布、成分和風化強弱差別以及不同冰磧層之間的間冰期沉積夾層來劃分冰期和間冰期地層。
3.各亞區第四紀地層
(1)天山一塔里木區本區北界大致為天山北麓;東以東經93°附近的疏勒河與羅布泊的分水嶺為界;南以西昆侖山北麓為界;西部以國境線為界。區內上新統厚1500m左右,為洪積礫石層,和第四紀下更新統呈不整合接觸(圖13-16)。第四紀主要沉積類型為洪積、冰磧和冰水沉積。地層層序及劃分見表13-4。
圖13-16新疆天山南麓庫車附近第四紀剖面(據黃汲清、楊鍾鍵)
Qt1—近代沉積;Qg1—下西域礫石層;Qg2—上西域礫石層;Tr2—庫車群
① 洪積地層
在天山南、北麓,普遍發育了洪積礫石層。在天山北麓東段,有四期洪積扇,它們分別呈嵌入關系,代表了第四紀四個時期的洪積地層。
第一期洪積層這是一套灰褐色、泥質和鈣質膠結的礫岩,礫石成分主要為變質岩、砂岩和泥岩;礫石直徑多在0.5—30cm之間,分選較差;礫石表面具黑褐色沙漠漆。在天山南麓,這一期洪積層被稱為下西域礫石層,其下部產三門馬化石,時代為早更新世。
第二期洪積層該層為灰褐色礫石層,含厚層纖維石膏。該期礫石層也稱為上西域礫石層,時代暫定為中更新世。
上、下西域礫石層均受到了構造變動,地層傾斜。下西域礫石層傾角較大,上西域礫石層傾角較小,二者為不整合接觸(圖13-16)。
第三期洪積層該層為含礫石的淡黃色粉沙、黃土或含細砂的礫石層,礫石直徑一般為10cm左右,最大50cm;礫石成分以石英砂岩和變質岩為主;分選差,磨圓較好。這期礫石層也稱戈壁組,時代暫定為晚更新世。
第四期洪積層該層為全新世或現代洪積層,一般由兩個新扇構成,高出現代河床2—3m。
表13-4天山—塔里木區第四紀地層表
上述四期洪積層的時代愈老,分布位置愈高,組成的洪積扇扇面愈破碎。時代老的洪積層顏色深,時代新者顏色淺。由老到新,顏色從灰褐色變為灰色,再變為淡黃色。新老洪積層中石膏含量亦呈有規律變化,時代越老,石膏層含量越厚。時代不同的洪積層膠結程度也存在差別,時代老的洪積層多已成岩或半成岩,時代新的洪積層處於疏鬆的未膠結狀態。
② 冰川沉積在天山山地,第四紀冰期時山谷冰川廣泛發育,有時冰體下達山麓,形成山麓冰川。據目前的研究,一般將天山山地的第四紀冰川劃分為四個時期,形成四次冰川堆積物。在冰川發育規模上,一般由老到新,冰川由大變小,反映第四紀氣候在向乾旱方向發展。在氣候轉暖的間冰期,冰川後退,面積縮小,冰磧層受到風化,並出現間冰期沉積。在不同的地方,人們給予每次冰期與間冰期的名稱常不相同,但劃分的冰期次數差別不大。在天山托木爾峰地區劃分四個冰磧層,由老到新如下(圖13-17):
阿合布隆冰磧層該冰磧層為紅褐色,由泥礫構成,礫石大小不一、成分復雜,毫無分選,大多已成為膠結的礫岩。在烏魯木齊南山地區,這次冰磧層被稱為烏魯木齊冰磧層。一般將這次冰磧層劃為早更新世。當時冰川長近100km,為寬尾山谷冰川,也有人認為是山麓冰川。
煤礦冰磧層該冰磧層在烏魯木齊南山地區被稱為前峽冰磧層,為灰褐色,由礫石、漂礫和泥質構成,膠結堅實。冰磧層厚8m,覆蓋在侏羅紀地層上一般認為其時代為中更新世。該期冰川為寬尾山谷冰川
克孜爾布拉克冰磧層該冰磧層由冰磧漂礫、砂和粘土構成,無分選,未膠結或半膠結,構成終磧壟。當時冰川為山谷冰川或山麓冰川。這次冰磧層的時代暫定為晚更新世早期。
破城子冰磧層該冰磧層也稱望峰冰磧層,為含較多細粒物質的泥礫及漂礫土,未膠結。這次冰磧層的時代為晚更新世晚期。當時冰川為山谷冰川。
由上可知,冰磧層由老到新,由膠結到半膠結和不膠結,冰磧物風化程度由強到弱。各期冰磧層厚度不大,一般在10m左右。
圖13-17天山托木爾峰地區破城子煤礦附近冰期、間冰期地層剖面
(1)、(3)和(5)層分別為破城子冰磧層、克孜爾布克冰磧層和煤礦冰磧層;(2)、(4)層為間冰期沉積
在各冰期之間,為間冰期沉積(表13-5),間冰期主要為河流沖積層,以礫和砂為主,具分選性,層理清楚,有時與冰磧層交替出現(圖13-16)。
(2)祁連山—河西走廊區本區東以烏鞘嶺的東麓為界;南達以祁連山南麓;西至天山—塔里木區相臨;北麵包括北山,向東包括黎山、龍首山,再向東大致以阿拉善沙漠的南緣為界。
區內地層以洪積層為最發育,在祁連山山區有冰積物出現,湖積層僅出現於晚更新世及全新世。該區地層劃分如表13-5。
表13-5祁連山-河西走廊區第四紀地層表
① 山前及高原第四紀地層
下更新統為灰色,主要由礫石組成,稱玉門礫石層。礫石形狀多為渾圓形和次稜角形,局部夾透鏡狀硬砂岩,鈣質膠結。該礫石層在山前分布較廣,厚度變化大,從100到800m。礫石層受構造變動強烈,最大傾斜角度達30—60°。其成因主要屬洪積形成的,間有冰水沉積。
中更新統較鬆散,民樂以西稱酒泉礫石層,礫石成分南山系變質岩為主;民樂以東,為老君山礫岩為主,在山前多組成礫石階地,礫石層中夾粗、中砂質透鏡體。礫石層厚百餘米。其主要是洪積物,間有冰水沉積。該礫石層也受到了強烈的構造變動。
上更新統有砂質粘土、化學沉積及黃土狀粘質砂土其中湖沼砂質粘土和化學沉積以酒泉盆地為最典型,張掖、民樂盆地北部亦有分布,岩層最厚在60m以上,有碳酸鈣、芒硝、石膏和岩鹽沉積,在砂質粘土中富含腐殖質,並間有泥炭層;黃土狀粘土質砂土分布在南山山前高階地上和洪積扇邊緣,具垂直節理和大孔隙,厚度不超過10m。在酒泉城北發現其中有人類活動遺跡,有灰燼與陶器。該地層以洪積為主,也有沖積形成的。
全新統包括洪積、沖積和風積地層。洪積層主要是礫石層,在南山和北山山前廣泛分布,構成小型洪積裙;沖積層以青灰色中細砂為主,夾小礫石層,厚度一般在10m以上;風積沙層為淡黃色中細沙,在酒泉盆地分布最廣,出露厚度在20m以上。
② 祁連山冰川堆積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已經查明祁連山區在第四紀發育有3—4次冰川和相應的冰磧層(表13-6)。這一地區第四紀的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網狀山地冰川,也可能出現過山麓冰川。從3—4次冰磧層發育的時期來看與其它地區基本相同,並可相互對比。各期冰磧層的共同特點是以礫石為主,常含漂礫和泥砂成分,無分選和磨圓。各次冰期之間的間冰期沉積大多是具層理的流水沉積。
表13-6柴達木區第四紀地層劃分表
(3)柴達木區柴達木區東界從西寧、湟源、共和盆地西緣一直到巴顏喀喇山;南以阿尼馬卿山、布爾漢布達山及昆侖山北麓為界,西界為阿爾金山東麓;本區第四紀沉積的特點是有廣泛的鹽湖沉積,沉積物粒度較細,生物化石較多。粗粒沉積僅在盆地邊緣有一定分布。由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部上升和東南部下降,造成了第四紀地層在盆地西部不太發育,而在盆地中部及東南部發育良好。該區地層劃分見表13-6。
① 下更新統在柴達木盆地西部,下更新統稱七個泉組。該組地層主要為灰色礫岩夾黃色砂質泥岩,有時含岩鹽和石膏,自下而上粒度由細變粗,厚約330m。在盆地中部和東部,下更新統稱巴龍馬海組。這一組地層由灰綠色、褐灰色砂質泥岩、粉砂岩夾石膏、岩鹽層及砂岩組成。在盆地邊緣厚達200m,中心厚度在1800m以上。該組地層含豐富的生物化石,主要有三門馬、劍齒虎、中國鬣狗、犀牛、短耳兔、布氏大角鹿和披毛犀等。這兩組地層均以湖相沉積為主。
② 中更新統該區中更新統稱鹽湖組,其下部為黃綠、淺褐紅色泥岩與灰綠色砂岩互層;上部為灰綠色、灰褐色、土黃色泥岩,夾少許砂岩、細砂岩、泥灰岩、石膏和黑色炭質泥岩等。該組為鹽湖相沉積,厚度在950m以上,主要分布在盆地東部。其中含東方劍齒象、介形蟲類等化石。所謂鹽湖組也可能包括部分早更新世沉積。
③上更新統上更新統為鹽湖沉積和洪積層等沉積物,其中,洪積、沖積及冰水沉積由砂、礫及砂質土構成,分布在山麓地帶,厚數十至數百米;鹽湖沉積為一套褐黃色鹽層,厚15—20m。盆地中部有棕色、藍灰色及灰綠色湖相粉砂及粘土沉積,厚200—300m。
④全新統全新統主要為鹽湖沉積和風積,分布普遍,由鹽灘及湖底鹽層組成,成分以鹽類為主,次為光鹵石、芒硝和氯化鎂等。鹽類沉積與風積、泥質沉積常混雜在一起。
最後,應當強調指出的是,由於西北區第四紀地層中化石稀少,而且沉積物粒度較粗,常缺乏測定年代的理想剖面和樣品,所以,地層的時代主要是根據地層的相互關系、地貌位置和岩性特點的不同,通過對比,進行推測。這些地層的時代是不準確的,不能認為目前的地層劃分方案是確定不變的,要根據收集到的新資料,隨時補充和修正該區現在的地層層序和時代。另外,該區的冰磧、洪積和冰水沉積易相互混淆,因此,在劃分地層時,首先要根據多方面的資料,確定他們的成因。
Ⅹ 中國西部有什麼植物
一,膜果麻黃
膜果麻黃為適中溫超旱生常綠灌木,分布區氣候十分乾旱,膜果麻黃植叢多生長在暫時地表徑流形成的小沖溝內,而且十分稀疏,有固沙能力。
膜果麻黃分布於內蒙古庫布齊沙漠(展旦召)、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寧夏(中衛),甘肅西北部(民勤、臨澤、高台、酒泉、安西、金塔、玉門、敦煌、阿克塞、肅北),青海(魚卡、托拉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於田、諾姜、和靖、庫爾勒、托克遜、和碩。
二,墊狀駝絨藜
墊狀駝絨藜屬於駝絨藜屬,分布中國於甘肅與青海境內的祁連山西段高山山地。植株矮小,墊狀,高10-25厘米,具密集的分枝。果橢圓形,被毛。花果期6-8月。
三,固沙草
多年生禾草根莖—疏叢型。根狀莖長達20cm以上,密被有光澤的革質小鱗片,鱗片老後脫落。生於高海拔(3 300-4 300米)乾燥沙地或沙丘及低矮山坡上,在西藏的大片沙丘上形成特殊植物群落。是良好的固沙植物。
四,紫花針茅
多年生草本。稈直立,細瘦,高20~45厘米,具1~2節,基部宿存枯葉鞘,葉鞘平滑無毛。抽穗開花之前,莖葉柔軟,適口性好,含粗蛋白質高,粗纖維少,營養價值比較高,各種家畜都喜採食。分布於我國新疆、四川、甘肅、青海、西藏。
五,醉馬草
禾彎余鍵本科、芨芨毀梁草屬多年生。須根柔韌。稈直立,少數叢生。多生於高草原、山坡草地、田邊、路旁、河灘,海拔1700-4200米。醉馬草有毒,牲畜誤食時,輕則致疾、重則死亡。產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埋巧、西藏、青海、四川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