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江里有什麼危險生物
中華鱘、白鱘、達氏鱘、白鰭豚、揚子鱷、江豚、胭脂魚、淞江鱸
② 關於長江生物 長江里有哪些危險生物其中哪些較為危險哪些比較常見
說幾個特殊的 在長江下游有揚子鱷 比較危險中華鱘 白鰭豚 江豚 白鱘 達氏鱘 胭脂魚還聽說近幾年又發現水虎魚的食人魚、、、、、、
③ 我想知道長江的生物有多少
整個長江水系,包括各附屬湖泊,共分布有魚類350種,其中終生在淡水中生活的純淡水魚有324種之多,大大超過我國其他江河的淡水魚種類數(珠江有淡水魚239種,黃河僅有150種)。長江的魚類中,有10種是過河口洄遊性魚類,如降河洄遊的鰻鱺、松江鱸,溯河洄遊的中華鱘、鰣魚等;另外還有16種是主要在河口區鹹淡水生活的種類,但在下游的淡水中經常可尋覓到它們的蹤跡,如鯔、suo、花鱸等。至於偶爾在河口見到的海產魚類,就不能算作長江的魚類了。
在長江的魚類中,鯉形目魚類占絕大多數,計有248種,占整個長江魚類種數的70.8%。其次是鯰形目魚類,有37種,佔10.7%。長江的鯉形目魚類分屬於4個科,亞口魚科僅有胭脂魚一個種,鰍科有50種,鯉科181種,平鰭鰍科16種。鯉科不但是長江魚類中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1.7%,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 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同時,鯉科中所有的11個亞科,在長江內都有分布。特別是適應於高原環境的裂腹魚亞科魚類,在長江水系多達24種,而其他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河流,通常僅分布這一亞科魚類的少數幾種。�
國家重點保護的魚類處境堪憂�
十年前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保護對象的魚類共15種,除2種海產魚類外,在13種淡水或過河口洄遊性魚類中,長江水系分布有9種。並且,在列為一級保護對象的4種魚中,長江便有3種,即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分布在長江水系的6種二級保護魚類是:川陝哲羅鮭、泰嶺細鱗鮭、胭脂魚、金錢(魚巴)、花鰻鱺和松江鱸魚。十年來,這些魚類的情況如何,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最大個體重達550公斤,平時生活在我國東部沿海,性成熟後洄遊入江河繁殖,產卵場主要分布在長江,另在珠江也發現有少數中華鱘產卵。在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修建前,中華鱘的產卵場位於長江上游幹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於葛洲壩樞紐的阻隔,不能溯游到上游產卵場的中華鱘,在緊接葛洲壩下的宜昌長航船廠至萬壽橋附近約7公里江段上,形成了新的產卵場,面積大約330公頃。為了補償葛洲壩工程對中華鱘的不利影響,成立了宜昌中華鱘研究所,從1983年起每年向長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鱘,但由於培育技術和養殖規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長度為8~10厘米、重3~5克的達到設計規格的幼鱘1萬尾左右。因此,中華鱘種群的補充,主要依靠在宜昌產卵場自然繁殖的幼鱘。中華鱘的產卵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當長江三峽工程建成運行後,10月份水庫將大量蓄水,將水庫水位從145米提高到175米,使下泄流量顯著減少,10月平均流量從建壩前的18980米�3/秒減少到11090米�3/秒,減少了41%,這將使本來就不大的中華鱘宜昌產卵場的面積進一步縮小,使中華鱘的自然繁殖受到更為不利的影響。今後應加強對中華鱘的保護工作,對用於人工繁殖和科學試驗親鱘的捕撈數量和捕撈地點、時間,應嚴格限制,切實保護沿江和河口區的幼鱘,擴大中華鱘人工繁殖放流的規模,讓中華鱘這一珍稀物種永遠生存下去。
達氏鱘和白鱘都是純淡水魚類,前者主要棲息於上游江段,而後者在全江的幹流和主要支流的下游都有分布。目前這兩種魚的數量已非常稀少,特別是白鱘,每年只見數尾。迄今只在金沙江的下段發現這兩種魚的產卵場。在長江水電開發規劃中將要興建的金沙江向家壩水利樞紐,將使這兩種魚的大部分產卵場被淹沒在水庫內,如何切實保護他們,應及早認真考慮。�
川陝哲羅鮭是長江特有的一種淡水鮭類,目前僅分布於岷江支流大渡河、青衣江和漢江支流襄河等山川溪河,喜棲息在水質清澈、水溫較低的水域中。由於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破壞了棲息地的生態環境,加上未加限制的隨意捕捉,這種魚的分布區顯著縮小,數量減少。現每年僅能見到少數幾尾,而最早發現這種魚的岷江上游,已見不到它的蹤跡了。建議將川陝哲羅鮭由二級調整為一級保護動物。�
滇池金線(魚巴)(《名錄》上稱「金線(魚巴)」),分布於雲南的滇池。滇池在七十、八十年代引入長江的「四大家魚」時,帶進了(魚旁)(魚皮)、蝦虎魚、黃(魚幼)』等魚類,又引入了太湖短吻銀魚。這些小型魚類在滇池中迅速繁殖,喧賓奪主,大量吞食滇池金線(魚巴)等當地土著魚類的魚卵和魚苗,加上滇池水質污染日益嚴重,滇池金線(魚巴)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大量的特有種亟待加強保護�
這里所說的特有種,亦稱土著種,是一些僅在長江或長江的某一江段、支流、湖泊內生存,而在其他江河未曾發現的種類。長江魚類中,有142個特有種,占魚類總數的40.6%。這些特有物種,由於所適應的生境不同,或由於生態的隔離,它們在長江水系內的分布也呈現出區域性。長江上游的特有種數量最多,計有112種,長江中、下游有21種,同時出現於上游和中、下游的有9種。在各主要支流或湖泊,都有其獨自擁有的特有種,如上游的支流岷江有長須裂腹魚、四川(魚兆),沱江有成都lie、彭縣似(魚骨),嘉陵江有嘉陵裸裂尻魚,烏江有烏江副鰍;上游的湖泊程海有長鰾雲南鰍、程海(魚白),滇池有滇池球鰾鰍、多鱗白魚、滇池金線(魚巴),瀘沽湖有厚唇裂腹魚、小口裂腹魚等等。在長江中下游洞庭湖水系的湘華鯪、湖南吻(魚巴),漢江的大鱗黑線can、短吻鰍(魚它),鄱陽湖水系的江西鰍(魚它),以及鄱陽湖、梁子湖等湖泊中的團頭魴、似刺鯿(魚句)等,都是各自的特有種。長江不但有大量的特有種,而且還有一些魚類特有的屬,如鰍科的球鰾鰍屬、山鰍屬,鯉科的(魚句)鯽屬、近紅(魚白)屬,平鰭鰍科的似原吸鰍屬、後平鰍屬等。
這些特有的屬和種,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有一些種類還是產地的主要經濟魚類,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圓口銅魚在上游幹流的產量占很大比重,一般占總漁獲量的20%,在個別江段可高達50%。長鰭吻(魚句)、厚頜魴、岩原鯉等在上游干支流也有一定產量。中游的梁子湖等湖泊中出產的團頭魴,以其肉味腴美而古今馳名,自六十年代以來,已將這種魚馴化為人工養殖對象,現市場上出售的「武昌魚」,便是團頭魴。在科學研究上,特有魚類的學術價值是無法取代的。川陝哲羅鮭是一種冷水性的鮭科魚類,其近緣種哲羅鮭現分布在高緯度的黑龍江、額爾齊斯河等水系。從這一特殊的分布現象,反映了川陝哲羅鮭是在第四紀冰期氣候變冷時從北方擴散來的,冰期結束後停留在海拔較高、水溫較低的河流中生存下來,並分化為現在的物種。這是從魚類的分布反映歷史上氣候變化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稀有(魚句)鯽是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屬新種,是一種低等的鯉科魚類,通過近十年的研究,正在將它培育成一種有廣泛應用價值的魚類實驗動物。這種小型魚類,具有特殊的繁殖生物學特點和能夠耐受低溶氧、高二氧化碳的生理機能。在實驗室內,水溫14℃以上時,這種魚每隔四、五天產一批卵,全年都可繁殖,可隨時為研究工作提供魚卵和仔魚,並且生長4個月便達到性成熟進行繁殖,因而一年可傳三代,是進行遺傳學、發生生物學、魚病學、環境科學研究工作較理想的實驗材料。
大量的特有種,是長江魚類資源的特色,也是大自然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保護物種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應當特別重視保護這些特有物種。他們的分布區狹小,對棲息生境要求嚴格,人類的生產活動,如修建水利工程、水質污染、過度捕撈、盲目引種等等,容易對他們造成傷害。事實上,目前有一部分特有種已處於漸危或瀕危狀態,種群數量稀少,處境岌岌可危。�
需要建立自然保護區對特有魚類進行保護
④ 岷江中生活著什麼生物
中國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26個自然保護區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地區。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達20多萬公頃,是我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自下而上有4個垂直結構明顯的自然景觀帶。依次是針闊混交林帶、暗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高山冰原帶。長白山的植物多達1400多種,有「溫帶生物資源基因庫」之稱,野生動物有400多種。主要珍稀動植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紅松、長白落葉松等。2.卧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西部汶川縣境內。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這里是亞熱帶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於高山阻擋了太平洋東來的氣流及西風環流,形成終年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帶譜。主要珍稀動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白唇鹿、四川紅杉、岷江柏、獨葉草、追齡草、香樟等。3.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1956年被列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是全球17個熱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個。該保護區面積為114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季雨林。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南側,熱帶邊緣。北回歸線附近由於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往往形成廣闊的熱帶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風影響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寶庫」。植物有2400多種,動物有250多種。珍稀動植物有木荷、烏欖、格木、子京、蘇鐵、桫鑼、蘇門羚、白鷳等。4.梵凈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1986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當今少有的亞熱帶完整生態系統,面積為4.1萬公頃,主要保護黔金絲猴和珙桐等珍稀動植物。5.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建陽、崇安、光澤縣境內。198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5.7萬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貴動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種,6.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納人世界自然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生態系統,草類資源豐富,牧草優良,是我國和世界的第一個草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代表性植物有:沙地雲杉、葯用植物大針茅、狐芽、冰草、艾蒿、黃芪、甘草等。7.神農架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房縣、興山、巴東三縣境內。1989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7.4萬公頃,主要保護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物。神農架以峰、埡、雲、洞、樹,號稱「神農五奇」,其中的樹就是指當地有2200多種高等植物,有的是瀕於滅絕的古老物種,如珙桐、鐵堅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動物有570多種,有的動物有奇特的白化現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絲猴、白鏖等20多種,目前這些動物的白化原因還是未解之迷。8.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中部,天山東段。199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態站兩部分組成,主要保護瀕危動物(如天鵝、雪雞、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風景區及荒漠綠洲。9.鹽城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蘇省鹽城市。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里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鸛、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10.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1.天目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的天目山。12.茂蘭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南部荔波縣境內,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我國亞熱帶乃至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殘存下來的、絕無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強又比較穩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1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南坪縣。1997年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6萬公頃,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是一條縱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傳以前有九個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溝。這里最獨特的是湖光山色,108個湖泊被當地人稱為108海,連接湖泊的是幾十個瀑布,碧湖、紅柳、飛瀑、翠柏,色彩和諧,動靜相宜,渾然天成。14.豐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1.84萬公頃,主要保護原始紅松林。這里地處大興安嶺東部,離海洋較近,易獲得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故氣候溫濕。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一半為東亞特有種,如紅松、沙冷杉、臭冷杉、紅皮雲杉等。利用價值最大的是紅松,而其自然生長需100~200年時間才能達到20米到30米高,
⑤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ZJBio-TechCo.,Ltd.)是一家專業從事基因診斷試劑、開發、生產及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法定代表人:邵俊斌
成立時間:2005-04-18
注冊資本:14602.826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0888557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上海市張江高科技產業東區瑞慶路528號20幢乙號1層、21幢甲號1層
⑥ 江里有哪些生物
莫非有UFO...
不太現實...
有生物...
⑦ 之江實驗室與之江生物有關系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3
⑧ 關於長江生物
只剩下河豚了吧,其他的都絕跡或者被吃的差不多了,河豚危險是因為吃它可能會中毒死亡,最常見的就是一些平常的魚了
⑨ 長江原來有哪些生物
白鰭豚原是長江的龍頭老大,居於長江水生生物食物鏈的頂端,在漫長的水域里所向披靡一往無敵,但是它們最終滅絕了,這可怕的災難只有可能來自——可怕的人類。上帝派了個天才來向人類透露它的絕密消息,那個叫做霍金的天才歪歪斜斜地坐在輪椅上,口齒不清地說:最後的日子,就在下個世紀.白鰭豚
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白鰭豚俗稱白鰭、白夾、江馬。屬哺乳綱、鯨目、白鰭豚科。它的分布僅局限於長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的長江段為多。
白鰭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它是研究鯨類演化和生物進化的寶貴材料。它有發達的大腦,是一種聰明而有智慧的動物,它有「回聲定位」和聲納等特殊功能。具有流線型的體型,豐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這些結構在仿生學上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白鰭豚體呈紡錘形。吻突極狹長,上頜和下頜幾乎等長,且微上翹。體長為吻長的6倍。體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頸部兩側、耳孔後及鰭肢上方區域有一半圓形的白色寬紋,在肛門上方的尾側有兩道半月形的白色寬紋。
白鰭豚喜在遠離岸邊的江心主流區活動,為疏人性豚類。在行動中有集群習性,常三五成群在江心活動,偶爾也進入湖泊、支流與長江幹流匯合處活動。白鰭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鍾就要露出水面換一次氣。換氣時總是頭先出水,有時會噴出水花,出水呼吸時會發出聲響。當天氣悶熱、暴雨即將來臨之際,它便頻頻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眾稱為「白鰭拜江」。
白鰭豚是肉食性動物,其視覺很差,靠自身發出的超聲波訊號發現食物並突襲式吞食。食性以魚為主,常在淺灘、岔流以及支流匯合處覓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攝食量可占體重的10%~12%。
白鰭豚雌性6齡、雄性4齡可達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懷孕期約9個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雙胞胎。剛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長大,並隨群活動。
長江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建成後,使長江生態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航運業的發展、河道整治、機動船隻增加、水質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漁具及有害捕撈方法等,嚴重威脅著白鰭豚的種族延續。據實測統計,現長江白鰭豚資源量已不足100頭,遠低於國寶大熊貓。為使白鰭豚在自然界不被滅絕,國家已將其列入一級保護動物,並將長江天鵝洲古道和安徽銅陵江段劃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和增殖白鰭豚資源,拯救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