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觀察微生物作文📞
在科學課上,我們已經做過了不少的實驗了。這個學期,我了解、觀察了顯微鏡下的微小世界。在這些實驗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觀察水中的微生物那個小實驗了。
那天我們來到自然室,看到每組的二、四、六排都擺放著一個褐黃色的小箱子和一個托盤。箱子里放著的就是學生用顯微鏡,喊搭哪托盤里放著一個量杯、一個鑷子、一支滴管、一片載玻片和一片蓋玻片,啊!真齊全啊!這節課鄭碼一定是要觀察上周老師叫我們帶的污水咯?
上課鈴響了,梁老師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學習第7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7頁,我們這節課來觀察污水中的微生物。」然後又問:「上次我叫大家帶的污水大家帶了沒有?」「帶了!」我們一起回答。「交代了實驗的要求以後,我們就開始做實驗了。我們先把污水倒入量杯中,然後用滴管吸進一些水,滴一滴在載玻片上,最後用蓋玻片蓋住,標本就做好了!接著我們小心翼翼地把顯微鏡從箱子里拿出來,輕輕地放在窗邊的課桌上,這樣光線就強多了。我調好了反光鏡後按下壓片夾,把標本夾住,並把它調整到載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然後脫下眼鏡,看著目鏡慢慢地轉動調節旋鈕。啊!看見了!這是一個小小的藍色「世界」,「地面」上還有一些氣泡似的東西,右邊還有一座「冰山」,可是沒有看見什麼動的東西啊!哎!誰叫崔藝凡帶的是她媽媽拖地的水而不是陰溝里的水呢?這時,鄭楠高興地對這梁老師大叫:「梁老師!我們這里看到了會動的東西!」我急忙跑到她們那兒一看,真的!裡面有一些像蟲子似的東西在爬來爬去,速度快極了!梁老師走來一看,就對著全班人叫:「你們快來看看,鄭楠這里出草履蟲啦!」同學們聞聲跑來,我急枝彎忙躲開,心裡驚異著這小小一滴水中那神奇的微小世界。
❷ 我認識的微生物作文
對微生物的認識
地球上,除了我們人類,還有許多生物,它們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如,動物、植物等,但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還有一種生物,——它就是微生物,一個不起眼的「小人國」。
今天下午的科學課上,我第一次認識了微生物。
鈴聲響起,科學老師走了進來,只見他手上提著一隻籃子,裡面放著一台顯微鏡和一瓶很臟的水,咦,我不禁納悶:老師帶一瓶臟水來上課,干什麼用呢?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認真聽老師講課……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請大家歡迎。」我們帶著疑問將目光投向老師,這時,老師將載玻片拿出來,用滴管從那很臟的水中取出一滴,放在玻璃片上,製成了一個標片,放在顯微鏡下,調好光度、亮度,觀察著。
我們都很好奇,伸長脖子張望著,過了一會,老師抬起頭來,說:「誰想上來認識新朋友?」「我」,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舉手,都想去認識新朋友,老師讓我們按照順序上去觀察,一個,兩個,三個,……快要輪到我了。
到我了,我俯下身子,把眼睛對著目鏡觀察,只見一隻只如米粒大的小蟲在鏡片上爬來爬去,小蟲兩頭尖尖的中間圓圓的,行動起來非常迅速,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在那,而且微生物非常多、密。原來這么一小滴水中就有那麼多微生物,怪不得湖裡的水不能喝。
觀察完了微生物,老師開始上課,這次科學課,讓我更了解微生物,更喜歡科學課了!
這堂有趣的科學課,讓我明白了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只是我們沒有仔細觀察。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仔細思考,就會發現科學知識,就能打開科學大門,我永遠都不會忘了這堂有趣的科學課!
❸ 你與你身上的微生物作文
人類是什麼?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這個奇怪的問題,你也許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人類就是人呀!然而生物學家會告訴你,我們人類,就是人與寄存在人體軀殼內的大量微生物共生的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
通過基因測序研究人體微生物
早在300多年前,顯微鏡被發明後不久,科學家已觀察到人體內存在微生物。然而,由於檢測、分析技術等的限制,人們無法大規模地獲取人體微生物群的構成、功能等詳細信息,更無法進一步了解這些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群與人體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從人類基因組的破譯開始,人們才真正對這些微生物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2000年6月26日,當美國總統柯林頓與英國首相歲賣布萊爾共同宣布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草圖完成時,整個世界都為之轟動。圍繞著破譯「生命密碼」的研究,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很多人曾認為,只要讀懂人類基因組代表的「生命密碼」,人類的所有健康問題將會迎刃而解。然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人體除受自身基因的調控外,還受到人身上大量的共生細菌的影響。
200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正式啟動為期5年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共投入經費1.4億美元。該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之後一項規模更大的DNA測序計劃,也被稱為「人類第二基因組計劃」。其目標是探索研究人類微生物組的可行性。通過繪制人體不同器官中微生物元基因組圖譜(包括細菌、病毒等微生物),解析微生物群結構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同時,為其他科學研究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我國作為參與者也一直積極推動初期研究工作。
歐盟也有類似的研究項目,例如,作為人類元基因組第七框架項目的子項目,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就主要研究人類腸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群落,進而了解人腸道中細菌的物種分布,最終為後續研究腸道微生物與人的肥胖、腸炎等疾病的關系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承擔了該計劃中的200多個歐洲人腸道微生物樣品的測序及後續生物信息分析工作。
這一系列研究項目正在揭開人體微生物神秘的面紗。例如,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結構的改變與失衡除了會導致腸道疾病外,還與糖尿病、肥胖等很多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有密切關系,甚至還與癌症有關。微生物甚至還影響著機體免疫系統的發育成熟。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人類健康與人體微生物息息相關,隨著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關系不斷得乎租逗到闡明,人們對於人體本身的認識、對於健康和疾病的認識以及醫療模式都有可能隨之發生根本的改變。
研究發現微生物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
科學家們還發現,不同國家人群中的腸道微生物存在很多差異,差異最顯著的是微生物的多樣性程度。例如,印第安人和馬拉維人的腸道微生物組比美國人的腸道微生物具有更大的多樣性。有觀點認為,微生物多樣性程度越高,人體越健康。該研究還發現,盡管來自三種不同地域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組存在很多差異,但它們之間也存在驚人的相似性。例如,三個不同國家的嬰兒微生物組形成過程具有共同的模式,即嬰兒需要6個月至9個月的時間來獲得第一組600~700個細菌,然後再經過幾年的時間才能獲得成人的微生物組。該研究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腸道微生物組的構成會隨年齡增長而發生改變,而這一變化恰恰適應了不同年齡段人體的需求。
同時,人體微生物還與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2012年4月,日本科學家在《科學》報告,發現一種免疫抑制性受體控制著腸道菌群的構成,如果這種受體缺失,腸道內的微生態環境就會紊亂,會導致全身免疫系統過度活躍,進而有可能出現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態變化。研究者認為,這些新發現有望幫助開發預防或緩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狀的新方法。同期《科學》的另一項研究也提示,在生命早期接觸微生物可以減少哮喘或炎症性腸病等疾病的發生。
人類腸道菌群與肥胖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我們對人類體內的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內的`菌群,有了更多的了解。人類的消化系統實際上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成百上千種細菌在那裡開展各種活動,比如,讓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發酵、提供維生素,等等。它們還能調節你身體儲存的脂肪量。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有同樣的腸道菌群。而且,有趣的是,菌群的組成與肥胖有關。當然,這種關系可能很簡單,胖人的飲食不同,所以,他們的腸道菌群也不同。
2013年《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型孫研究表明,這種因果關系也有可能顛倒過來。研究人員從一些雙胞胎小鼠身上取出細菌,雙胞胎中有一隻肥胖,另外一隻不胖。然後,他們將細菌移植到不同的小鼠身上。接受了肥胖雙胞胎菌群的小鼠體重增加了,其他小鼠則不然。這些小鼠的進食沒有增加:是它們的新陳代謝變化導致了體重增加,即使攝入的熱量不變。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你的腸道菌群呢?有可能是抗生素、環境毒素或食品的加工方式。《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肥胖似乎能在社交網路中「傳染」,讓朋友和鄰居感染上肥胖。我們以前一直認為,那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結果―這也確實是部分原因。不過,會不會是腸道菌群也可以在非常親密的人之間傳播,所以,肥胖或許真的可以傳染?
生物因素和行為因素之間往往存在相互作用,比如流感的傳播就跟我們是否勤洗手關系巨大。同樣地,這項對細菌的研究也發現,只有當小鼠的飲食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時,「肥胖腸道菌群」才會起到作用。
最有趣的大概是,改變生物因素甚至可以改變人的欲求。一些生物學家推測,我們的腸道細菌其實驅動了我們對某些不健康食品的渴求。所以,重視生物因素並不等於淡化行為因素,而是意味著從更多的維度理解它。
我們身上的微生物正在發生變化
關於人類和與人類共存的微生物,正在發生一些值得我們憂慮的變化。就像全世界的生態系統一樣,人類微生物菌群正在失去它們的多樣性,以至於可能會損害它們所寄居的主體的健康。
紐約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專家、 人類微生物組計劃負責人馬丁?J?布拉澤博士在過去30多年間,一直研究細菌在疾病中發揮的作用。除傳染病外,他的研究范圍還囊括了自體免疫疾病,以及其他在世界范圍內急劇增加的疾病。
布拉澤在他的新書《消失的微生物》中表示,微生物組多樣性的減少導致我們更容易感染嚴重且通常都是慢性的疾病―從過敏、乳糜瀉到一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布拉澤及其他人認為,這主要是由抗生素造成的。
布拉澤表示,抗生素很早就開始對微生物多樣性產生破壞。普通的美國兒童在出生的頭兩年要接受大約3個療程的抗生素,在接下來的8年裡,要再進行8個療程。很短療程的抗生素治療就能致使人體的微生物環境發生長期轉變,比如,被廣泛使用的阿奇黴素。
抗生素並不是破壞平衡的唯一因素。布拉澤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幾十年,選擇剖腹產的人激增,剖腹產促使嬰兒內臟中的微生物來自母親的皮膚,而不是產道。
其他研究發現了正常體重者與肥胖者腸道中微生物的主要差異。雖然這些研究不能說明最先出現的是那個問題―體重問題或微生物組的變化,但研究說明,肥胖的老鼠體內存在能夠更好地從食物中吸取熱量的腸道菌群。與肥胖相關的進一步證據來自農場里的動物。在美國出售的抗生素中,大約有3/4都用在牲畜身上。這些抗生素改變了動物的微生物菌群,加快了它們的生長速度。布拉澤說,當我們把用於牲畜的抗生素用在老鼠身上時,它們的新陳代謝就會發生改變,並促使它們的體脂增加。
更嚴重的是,如今有越來越多嚴重的功能失調都與人類內臟的微生物平衡被破壞有關。其中,有多種功能失調在發達國家中變得越來越常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和乳糜瀉胃腸疾病等;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反流症等消化失調問題;多發性硬化和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以及哮喘和過敏。
有些研究人員甚至推斷,內臟微生物菌群失調是造成乳糜瀉的原因,所以,甚至連沒患這種病的人對無麩質食物的需求也會激增。乳糜瀉舊稱非熱帶脂肪瀉,又稱乳糜腹瀉、麥膠引起的腸病(簡稱麥膠腸病)。乳糜瀉是一種具有遺傳性的發生於小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從嬰兒到各年齡段的人都會罹患。乳糜瀉的症狀包括慢性腹瀉,生長遲滯(兒童)和疲勞,但有些人症狀不明顯。在北美、北歐、澳大利亞發病率較高,我國國內很少見。
布拉澤和其他研究人員,還有來自瑞士和德國的一組研究人員也認為,哮喘患病率的大幅上升與「幽門螺桿菌從西方社會快速消失有關」。眾所周知,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長期寄存在人類胃裡的細菌性病原體。曾幾何時,幾乎每個人體內都有這種細菌,歐洲研究者已經證明,它能防止老鼠出現過敏性哮喘的症狀。在人生命的早期階段,幽門螺桿菌的存在能促使血液中產生T細胞。布拉澤表示,壓制過敏反應就需要這種細胞。他的研究表明,雖然有些類型的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和胃癌有關,但其他類型則具有保護作用。布拉澤和同事的研究進一步表明,胃部的幽門螺桿菌能夠防止胃食管返流疾病、巴雷特氏食管(食管下端有不正常的柱狀上皮覆蓋,稱之為巴雷特氏食管。普遍認為是後天獲得的,並與反流性食管炎密切相關,並有發生腺癌的可能)和食道癌。
研究者不是總能說明腸道菌群紊亂會在人們生病之前還是之後出現。不過,對實驗室動物的研究往往表明,菌群紊亂會發生在生病之前。
布拉澤等人提醒人們注意,不要濫用抗生素,尤其是現在普遍使用的用途廣泛的葯物。他突出強調了減少在兒童身上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他說:「在瑞典,任何年齡段中,抗生素的使用都只是美國的40%,但是,他們的得病率沒有增加。我們要告訴醫生和家長,服用抗生素是有代價的。我們需要改進診斷。搞清楚導致感染的究竟是病毒還是細菌,如果是細菌,那麼是哪一種?然後,我們需要運用窄譜抗菌素來消滅病原菌,同時,又不對那些有益健康的菌群造成影響。這就能讓人們在治療嚴重感染的同時,產生更小的副作用。」
人類和自己身上的微生物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從上面的歷史敘述和最新發現可以知道,還有許許多多奧秘期待著我們去揭示。
❹ 微生物論文怎麼寫呀
微生物及其基因呼喚專利法保護
二十一世紀,世界生物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隨之也引發了一系列法律上的新問題。分析微生物及其基因是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還是科學發現?探討其是否具備專利法保護所應具備的條件,了解發達國家加強生物技術專利保護的國際慣例,對我國的生物技術專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生物技術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在農業、醫葯、化工、環保等一系列領域引發了巨大的變革。科學家預言二十一世紀是生物技術的世紀,但是,非技術領域發展的落後使生物技術的先進性未能充分發揮。原先的政治、經濟、醫學、倫理道德、法律制度體系所處的制度環境因為生物技術的發展而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而原先建立起來的理論體系、操作系統卻無法像生物技術的發展一樣在短期內迅速實現體系的裂變、轉型、升級。生物技術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給人們無限驚喜的同時,也帶給了人們無限的苦惱。
在法學界,生物技術及其專利性問題,一直是困擾學者們的重大難題。對於活的生物體及DNA雙螺旋結構的描述主張專利權利,也引發了一系列激烈的爭論,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已經涉及到了專利制度的本質以及發明和科學發現的界定、科技和倫理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微生物及其基因專利保護紛爭
根據傳統專利法的觀點,要解決能否就微生物及基因主張專利權利的問題,關鍵在於微生物及基因應屬於專利法上的發明還是科學發現。一般而言,發現是對自然現象本質規律的揭示,而發明則是這些本質規律的具體應用。科學發現雖然可能較之發明對社會的貢獻更大,但其不具備專利法給予專利保護所要求的實用性,不能直接製造出前所未有的產物或直接當作某種方法使用,故不是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不能授予專利權。也就是說,一項重要的科學發現可能會對人類產生深遠的影響,可能會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卻不會成為專利法上所稱的發明而獲得專利保護。
對微生物及基因的研究成果到底歸屬於發明還是科學發現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微生物及基因能否進行專利保護的兩種不同觀點。
一種觀點我們可以稱為否定說,認為微生物及基因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人們對其研究的成果恰如門捷列夫根據元素周期的深刻洞悉而繪出的元素周期表,或醫學科研人員憑借對人體的細微研究而畫出的人體解剖圖,當然付出了艱苦卓絕的腦力勞動,但是仍屬於科學發現的范疇,因為科學發現本身就決定了不可能是顯而易見就得出結論的,因此,對於微生物及基因本身,任何人都不可主張專利權利。但是,對其進行提純、凈化、繪制的獨特方法卻屬於專利法的保護范圍,對其可以申請專利。
另一種觀點我們可以稱之為肯定說,認為發明人主張權利的微生物及基因已經因為發明人的提純、凈化、繪制活動而使其改變了原來自然存在的狀態。由於生物科技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性,對微生物及基因的研究已不僅僅是對其客觀規律的揭示,它與客觀應用僅有一步之遙。況且,基因研究比較特殊,高風險,高投入,商業應用前景又不可估量,無論是從智慧勞動的角度還是從商業回報的角度,都應該承認其知識產權,授予專利權利,否則會使作為新興產業的生物科技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筆者認為,在微生物及基因的研究成果的形成過程中,科學發現和發明兩者是兼而有之的,應該對其進行區別對待。
首先,不可否認,微生物及基因是客觀存在於自然界中的,這並不以我們對其認識多少為轉移,首次觀察到他們的存在應該是一種對客觀事物的揭示,是一種科學發現,當然這種發現也不具有專利法保護所要求的工業實用性標准。所以,即使科研人員為此耗費了畢生的精力,也不能因此主張專利權利,這就像科研人員觀察、測算到了某個宇宙天體的客觀存在但卻不能主張專利權利收取專利費用一樣。
其次,如果研究進一步深入,科研人員對微生物及基因進行一系列的分離、提純、凈化,改變它在自然界天然的存在方式和狀態,使其能為人力所控制,並發掘出它為社會所利用的價值,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拒絕為其提供專利法上的保護了。
其實,科學發現和發明在科技研究中是緊密結合的。任何一項科技發明活動,都必須以原來的科學發現為基礎,沒有任何一項發明是憑空產生的,只有熟練掌握該領域的客觀事物和規律,才能談得上發明創新。在生物技術的科研領域中當然也是這樣,只不過由於生物技術研發本身所具有的高度專業性和連續性
研究人員觀察、測算到了某個宇宙天體的客觀存在但卻不能主張專利權利收取專利費用一樣。
其次,如果研究進一步深入,科研人員對微生物及基因進行一系列的分離、提純、凈化,改變它在自然界天然的存在方式和狀態,使其能為人力所控制,並發掘出它為社會所利用的價值,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拒絕為其提供專利法上的保護了。
其實,科學發現和發明在科技研究中是緊密結合的。任何一項科技發明活動,都必須以原來的科學發現為基礎,沒有任何一項發明是憑空產生的,只有熟練掌握該領域的客觀事物和規律,才能談得上發明創新。在生物技術的科研領域中當然也是這樣,只不過由於生物技術研發本身所具有的高度專業性和連續性,微生物及基因的首次發現者和深層研發利用者往往是同一研究主體。這種發展現狀使得發明和科學發現連為一體,互相交織,相互作用,真假難辨。簡單地講,沒有對客觀規律的揭示或微生物、基因的首次發現,就不可能有生物技術的相關發明,但是,僅僅是客觀揭示和首次發現而請求專利法的保護又是不夠的。這其中,科研人員要做的是將兩者結合起來,搞出生物科技發明成果。我們要做的是將兩者分離開來,予以不同的法律態度。 我國生物技術專利法保護的現狀及對策我國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起步晚於國外發達國家,在現行的專利法中沒有生物技術專利保護的法律規定。但在專利法實施細則中,有關於生物材料的樣品提交以及分類保藏的具體要求。審查指南中,也有對如何確定一類微生物是否具備專利保護條件的判斷標准:「未經人類的任何技術處理而存在於自然界的微生物由於屬於科學發現,且不具有工業實用性,所以不授予專利權。只有當微生物經過分離成為純培養物,並且具有特定的工業用途時,微生物本身才是授予專利的主體」。
應該說,我國關於生物技術專利保護的立法是和TRIPS的相關保護思想相一致的,對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中是否給予某項生物技術以專利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於發展我國的生物技術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國生物技術的法律保護中,再去爭論微生物及基因在發明、科學發現中的歸屬以及是否給予其專利保護的問題已經沒有太大意義。發達國家的生物技術在寬松的法律環境和強大的政府支持下得以迅速發展,作為生物技術發源地的美國,目前已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二強的生物技術公司,其中光是大的生物制葯公司就有225家,工業投資350億美元,可以說對生物技術寬松的法律支持已經在為而且會繼續為美國創造巨大的財富。隨著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生物技術上的差距日益加大,運用生物技術的斷優勢掠奪全球有限的生物技術資源的「生物海盜行為」會越來越多。在發達國家搶灘登陸建立生物技術上的專利壁壘以取代被逐漸拆除的關稅壁壘的時候,發展中國家所能做的不是沉浸於到底要不要保護的學理爭論之中,而是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在科研實力、法律保護上奮起直追,跟上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步伐,真正地學會用知識產權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免受他國的「惡意侵害」。無論是從公共健康、商業利益出發,還是從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考慮,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都勢在必行。
當前,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優勢,加快生物技術專利的國際保護進程,在專利的國際申請中,充分利用國際條約中的外國優先權制度,爭取以最快的時間在國際上搶佔先機已是當務之急。
1967年修訂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規定:「已在一個本同盟成員國正式提出過一項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一項工業品式樣或一項注冊商標的申請人或其他權利繼承人,在下列規定的期限內在其他本同盟成員國提出同樣的申請時享有優先權。」上述優先權期限,對於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規定為12個月,對工業品式樣和商標規定為6個月。簡單地講,就微生物及基因的專利保護而言,在12個月以內,專利申請人在巴黎公約其他締約國提出的專利申請以他在本國首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日期作為判斷新穎性的時間標准。這種優先權利的取得要以申請人在本國規定的最遲期限內作出聲明作為形式要件。
❺ 微生物實驗報告中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的實驗論文怎樣寫
一、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常言說:「題好文一半」。對於臨床護理人員來說,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結合學習與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2)論文寫作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以作為選題;(3)論文寫作選題時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麼程度,也可以借鑒人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論文寫作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的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論文寫作選題確定之後,進一步提出問題並計劃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專業設計:是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的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統計學設計:是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3)寫作設計:是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總之,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
三、實驗與觀察
從事基礎或臨床護理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進行必要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是極重要的一步,既是獲得客觀結果以引出正確結論的基本過程,也是積累論文資料准備寫作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各種物質手段(實驗儀器、動物等),探索客觀規律的方法;觀察則是為了揭示現象背後的原因及其規律而有意識地對自然現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於搜集科學事實,獲得科研的感性材料,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二者的區別在於「觀察是搜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酉,而實驗則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願望的東西。」因此,不管進行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都要詳細認真.以各種事實為依據,並在工作中做好各種記錄。
有些護理論文寫作並不一定要進行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如護理管理論文或護理綜述等,但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將實踐中得來的素材上升到理論,才有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
四、資料搜集與處理
資料是構成論文寫作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後,做好資料的搜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准備。
論文寫作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兩類。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於這類資料;後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於應用。對於論文寫作來說,這兩類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於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於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准確、無誤。
五、論文寫作提綱
擬寫論文提綱也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說從此進入正式的寫作階段。首先,要對學術論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並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考慮論文的構成形式。對於初學論文寫作者可以參考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類型,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對掌握的資料做進一步的研究,通盤考慮眾多材料的取捨和運用,做到論點突出,論據可靠,論證有力,各部分內容銜接得體。第三,要考慮論文提綱的詳略程度。論文提綱可分為粗綱和細綱兩種,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點,不涉及材料和論文的展開。對於有經驗的論文作者可以採用。但對初學論文寫作者來說,最好擬一個比較詳細的寫作提綱,不但提出論文各部分要點、而且對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詳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等都有所反映,寫作時即可得心應手。
六、執筆寫作
執筆寫作標志著科研工作已進入表達成果的階段。在有了好的選題、豐富的材料和詳細的提綱基礎上,執筆寫作應該是順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輕心。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內容當然要充實,但形式也不可不講究,文字表達要精煉、確切,語法修辭要合乎規范,句子長短要適度。特別應注意的是,一定要採用醫學科技語體,用陳述句表達,減少或避免感嘆、抒情等語句以及俗言俚語,也不要在論文的開頭或結尾無關聯系黨政領導及其言論或政治形勢。
論文寫作也和其他文體寫作一樣,存在著思維的連續性。因此,在寫作時要盡量排除各種干擾,使思維活動連續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氣呵成。對於篇幅較長的論文,也要部分一氣呵成,中途不要停頓,這樣寫作效果較好。[2]
❻ 關於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啊如題 謝謝了
菲律賓蛤仔18S rRNA基因PCR擴增及序列分析 論文編號:SP014 論文字數:8926,頁數:23 摘要:本試驗採用CTAB裂解法提取了菲律賓蛤仔的總DNA。根據18S基因的保守序列設計3段引物,進行PCR擴增,並採用擴增引物進行正反雙向測序。通過DNAstar Package中的SeqMan軟體對序列進行組裝,可以得到18S rRNA基因全序列。在美國國家信息中心(NCBI)網站上對得到的序列進行BLAST,以確定所得到的序列是18S基因序列。結果顯示,菲律賓蛤仔的18S全序列長度為1833bp,A佔23.95%,G佔27.61%,C佔24.22%,T佔24.22%,A+T=48.17%,C+G=51.83%。最後用MegAlign軟體對菲律賓蛤仔與一些相近的雙殼綱軟體動物的18S基因序列進行比對,序列對比顯示菲律賓蛤仔與同一簾蛤科的疣簾蛤及薄片鏡蛤的18S序列同源性較高,其次是青蛤和蜆科的河蜆。系統發育進化樹顯示簾蛤目與海螂目的親緣關系較近,與珍珠貝目親緣關系較遠。但總的來說,它們的同源性都在85%以上,從而進一步證明了18S基因序列是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保守序列。 關鍵詞:菲律賓蛤仔 PCR 18S rRNA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系統發育 The PCR amplify and sequences analysis of 18S rRNA gene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bstract: The genome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adctor muscle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with the method of CTAB. Three primers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of 18S gene sequences, which was used in the PCR. Then the sequence was sequenced in both direction and by using SeqMan software in DNAstar Package ,the sequences was assembled to get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18S ribosomal RNA gene. The 18S gene could be ascertain by carring out BLAST on the NCBI web sit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length of the 18S ribosomal RNA gene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is 1833 bp , in which A account for 23.95% , G accounts for 27.61% , C accounts for 24.22% , T accounts for 24.22%, A + T = 48.17%, C +G = 51.83%. Compared with other available 18S gene of Bivalvia species by MegAlign software, it was find out that the 18S ribosomal RNA gene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has a high congenetic with Dosinia corrugate ,Venus verrucosa , Cyclina sinensis and Corbicula fluminea ,which were all in Veneroida. 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Veneroida has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Myoida than Pterioida. In conclusion, they all have a high homology above 85%, which further proofed that the 18S ribosomal RNA gene sequences is very conservative. Keywords: Ruditapes philippinarum;PCR;18S rRNA genes;Sequences analysis;Molecular phylogeny. 方正姚體目 錄 1 引言………………………………………………………………………………………1 1.1 研究意義……………………………………………………………………………1 1.2 研究歷史和現狀……………………………………………………………………2 2 試驗材料與方法…………………………………………………………………………3 2.1 試驗材料………………………………………………………………………………3 2.2 試驗器材………………………………………………………………………………3 2.3 總DNA提取…………………………………………………………………………3 2.4 DNA電泳檢測……………………………………………………………………… 4 2.5 PCR擴增…………………………………………………………………………… 5 2.6 PCR產物檢測……………………………………………………………………6 2.7測序……………………………………………………………………………………6 2.8序列分析………………………………………………………………………………6 3 試驗結果及分析…………………………………………………………………………7 3.1 DNA提取結果……………………………………………………………………… 7 3.2 PCR結果………………………………………………………………………………7 3.3測序結果…………………………………………………………………………… 7 3.4序列分析結果………………………………………………………………………10 4 討論…………………………………………………………………………………… 14 4.1 DNA提取…………………………………………………………………………… 14 4.2 PCR擴增中遇到的問題…………………………………………………………… 15 4.3存在問題與展望……………………………………………………………………15 結論………………………………………………………………………………………16 致謝……………………………………………………………………………………… 17 參考文獻………………………………………………………………………………… 18 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58-5/5070.htm
❼ 初中初三作文800字:微生物的世界
作文標題: 微生物的世界
關 鍵 詞: 世界 初中初三 800字
字 數: 800字作文
本文適合: 初中初三
作文來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關於初中初三800字的作文,題目為:《微生物的世界》,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我的身體縮小了上億倍,來到一個微生物的世界裡,這里實在是太有趣了。我從對於我來說是2000米的椅子上掉下來,進入了微生物的世界——開始了旅程。這個世界有兩種生物——細菌和病菌。當我以人類的外表出現在它們面前時,引起了它們的警覺。「你是誰?為什麼跟我們不一樣?「一個細菌質問我。我像個被告,將自己的經歷告訴了它們。「真的嗎?該不會是間諜吧?」一旁的細菌插嘴。「什麼間諜?難道你們這里打仗嗎?」我好奇地問。細菌病菌一同給我介紹:「是的,外面的病菌和細菌跟我們因為了食物起了爭執。後來兩方就打起來了,最近有許多間諜來打探情報,但是都已經別我們一一拿下了。」它們見我很真誠,就放心了。於是,它們帶我游覽了許多地方,我發現微生物的世界比我們的世界還發達,太陽能聲控汽車、不用跑道就能飛的汽車,無須燃料就能發射的火箭,全能機器人等。我做夢都想開一回汽車,現在居然實現了,我駕駛太陽能聲控汽車,把整個房間逛了個遍!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乎頃,問:「當我們洗手或拖地時,你們不就遭殃了嗎?」「當那一秒鍾——當然那是你們的慨念,也就相當於我們的一年,我們又造好房子了。」細菌說。「我想坐一下火箭,行嗎?」我小心翼翼地問。「當然可以!
」細菌說。我們乘著火箭,來到了我的椅子上。我一下火箭,就突然變大了,我驚奇地回想剛才發生的事,心裡感慨萬分。名師點評:這篇文章構思非常的巧妙,小作者通過講述「我」的微生物世界之旅告訴了讀者要講衛生,不要給細菌以可趁之機。文中,小作者通過自己的想像,向讀者描繪了微生物世界的樣子,並且賦予微生物以人的語言,與「我」進行對話。從對話中,讀者可以聽出弦外之音,「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問:『當我們洗手或拖地時,你們不就遭殃了嗎?』『當那一秒鍾——當然那是你們的慨念,也就歲伍陸相當於我們的一年,我們又造好房子了。』細菌說」這段對話告訴了讀橘談者細菌的厲害,讓讀者認識到必須時時刻刻講衛生。雖然小作者並未直接告訴讀者要講衛生,但是卻通過講述這個故事達到了目的,這就是本文的成功之處。「太陽能聲控汽車、不用跑道就能飛的汽車,無須燃料就能發射的火箭,全能機器人等」中的逗號改為頓號。「但是都已經別我們一一拿下了」改為「但是都已經被我們一一拿下了」。(學樂中國特聘教師:王運連老師)2010-6-8 22:09:00
❽ 小學一年級作文300字:我敬佩的生命——微生物
作文標題: 我敬佩的生塌搏命——微生物
關 鍵 詞: 生命 小學一年級 300字
字 數: 300字作文
本文適合: 小學一年級
作文來源: https://zw.liuxue86.com
作文大全襪桐網(zw.liuXue86.com)努力做大家喜愛的作文網站,我們繼續努力加大馬力為您的作文問題排憂解難.
本作文是關於小學一年級300字的作文,題目為:《我敬佩的生命——微生物》,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地球是美麗的,是一個多彩的星球,充滿著生機。但若說我最敬佩的生命,那就是微生物。如果沒有微生物地球會怎樣?假設沒有微生物,幾十萬年後,死亡的生命體會堆積如山,整個地球將不適合人類生存。沒有微生物的分解,我們美麗,也是現在唯一的家園——地球,將充滿腐臭的味道。有了讓我們敬佩的微生物,它們會像清道夫一樣打掃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家園將變得生機勃勃。
假設地球被我們摧毀,我們也許會移居到太陽系外的另一個星球,建立起新的家園;如果沒有找到第二個適合我們生存的家園,人類也許會永遠的消失在茫茫宇宙中,整個宇宙將冷冷清清。
為了我們美麗的家園,保護地球吧!
微生物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員,不要去歧視任何生命,它們都是地球的「功臣」,為地球而生。為了我們的唯一家園,為保護地球奮斗吧!
!
哈爾濱清濱小學五年級團好祥 李一彤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