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保證動物性食品的安全性
近些年來,由於抗生素、高銅、砷制劑、激素等添加劑的濫用以及一些風險性原料如肉骨粉、油脂等的不當使用,一系列與飼料有關的危害人畜健康的事件相繼發生,如瘋牛病的發生和蔓延、二英和黴菌毒素中毒、抗生素耐葯性的產生和轉移等,給有關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從政策和管理措施方面入手,更要從飼料生物技術方面大力解決可能影響食品安全性的問題,減少飼料原料中的無機或有機有毒和有害物質,控制其中的有害生物,嚴格執行飼料添加劑安全性使用的規定,研究開發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的安全型飼料添加劑品種。
利用與健康養殖相關的生物技術產品,如益生素類(如功能性微生物制劑)、生物活性肽類、酶制劑等綠色添加劑替代促生長保健劑,以改善食品安全。
(1)功能性微生物制劑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制劑的統稱。功能微生物與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益生菌劑、微生態制劑、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等類似,但又不同,其更強調微生物的特殊功能性(如富產抗菌物質、富產生物酶、富產酸等)。例如,細菌(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等)在代謝過程中由核糖體合成基因編碼並產生的細菌素,在有效抗菌濃度下對動物無毒,可選擇性地抑殺有害菌和病原菌,而保護腸道優勢菌群,由於具有安全、無殘留、無耐葯性和無環境污染,且用量小、使用方便、保存期長、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不會產生像抗生素那樣的負面作用。
(2)低聚糖類與益生素相對應,寡糖等產品稱為促生素(又稱益生原),它是為消化道中的內源有益細菌直接提供可發酵(可利用)的底物,促進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增殖、優化消化道菌群結構和再平衡微生態。這類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促進有益細菌生長的低聚果糖;另一類是促進免疫反應的低聚甘露糖。一般認為,低聚糖與益生菌合用(這類產品又稱合生原)的效果好於單獨使用低聚糖。
(3)飼用酶制劑在飼料中添加飼用酶制劑能補充動物內源酶的不足,增加動物自身不能合成的酶,從而促進畜禽對養分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這些酶絕大多數是利用某些酵母、麴黴菌和芽孢桿菌等來生產的。
(4)生物活性肽類生物活性肽類是對動物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肽類,這些功能包括促進生長、免疫調節、抗菌、抗病毒、抗腫瘤作用以及促進營養物質吸收等特性。如乳酸鏈球菌肽nisin是由乳球菌產生的一種耐酸性物質,即使在胃液這樣低pH環境中穩定性也很高,能抑製革蘭氏陽性菌如梭狀芽孢桿菌和李氏桿菌等。
在健康養殖業中,可將上述這些安全的添加劑應用到飼料生產或養殖過程中,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配伍使用,從而代替抗生素等的抗病作用和提高生產效率,最終必將提高動物性食品的安全性。
⑵ 請從微生物學角度闡釋如何提高食品安全
微生物學與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 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以提高土壤、水域和大氣的環境質量,創造一個適宜人類生存繁衍、並能碼或芹生產安全食品的良好環境,是人類生存所面臨的重大任務。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對於進入環境的日益增多的有機廢水污物和人工合成有毒化合物等所引起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而微生物是這些有機廢水污物和合成有毒化合物的強有力的分解者和轉化者,起著環境「清道夫」的作用。而且由於微生物本身所具有繁衍迅速、代謝基質范圍寬、分布廣泛等特點,它們在清除環境(土壤、水體)污染物中的作用和優勢是任何其他理化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正廣泛應用微生物來處理有機廢水和污物,進行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某些微生物也以其本身作為病原或其代謝毒物污染環境或食品,危害人類健康。(2)、微生物學與農業持續生產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客觀基礎。微生物學不僅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而且與食品安全和品質改善密切相關。土壤的形成及其肥力的提高有賴於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含氮物質的最初來源是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土壤中含氮物質的積累、轉化和損失,土壤中有機質尤其是腐植質的形成和轉化、土壤團聚結構的遲畢形成、土壤中岩石礦物變為可溶性的植物可吸收態無機化合物等等過程都與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相關:由於微生物的話動,使得土壤具有生物活性性能,推動著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物質循環,並改善著土壤的持水、透氣、供肥、保肥和冷熱的調節能力,有助於農業生產。 隨著人類對環境和食品安全質量的要求愈來愈高,易造成環境和食品污染的化學農葯、化學化肥愈來愈不受歡迎,綠色農團拍業或有機農業、綠色食品的呼聲愈來愈高。而綠色農業或有機農業、綠色食品離不開微生物的作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作物的防病、防病蟲也與微生物密切相關。植物的許多病其病原就是各類微生物,而反過來也可以利用某些微生物來防治農作物的某些病蟲危害。有機肥的積制過程實際上就是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把有機物質改造為腐植質肥料的過程。有機和無機肥料施人土壤後,只有一部分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其餘部分都要經過微生物的分解、轉化、吸收、固化,然後才能逐漸並較長時間地供給植物吸收利用。許多微生物能固定大氣中的氮素,為植物提供氮素營養。 農產品的加工、貯藏,實際上很多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作用或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危害的技術。 微生物學是農業科學的重要基礎理論的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
⑶ 怎麼保證食品安全
一、 加強食品源頭質量監管,嚴格市場准入制度。
搞好食品安全,必須從源頭抓起,切實抓好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和消費四個環節,做到環環相扣,全方位監管。逐步引入集約化、規范化管理,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確保農產品不受污染,進而保證食品安全。同時,搞好源頭治理,必須結合實行食品安全市場准入制度,推進監管關口前移。利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食品進貨索證索票、商品台賬登記和食品衛生質量購銷檔案管理,建立商品標簽標識、質量追溯、封存報告、依法銷毀等一系列制度,嚴把市場准入關。
二、加強食品流通、消費領域的監管,提高食品衛生質量安全水平。
食品質量是食品安全的關鍵所在,加強對食品質量的監管是確保流通、消費領域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務。一是充分利用抽查、巡查和專項檢查等形式,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對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的監測制度,並作為強化對食品質量監管的重要手段。三是積極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推廣食品產銷「場廠掛鉤」,「場地掛鉤」等管理方法和模式。建立全方位的流通領域監管體系,不斷提高上市食品衛生質量安全水平。
三、 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業自律機制。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信用自律對保證食品安全也是尤為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食品流通企業行業信用標准,建立健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質量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強化食品加工企業、食品市場經營者第一責任人意識,實施上市銷售食品安全責任制。制定和完善行業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加強對經營者的法制和誠信教育,督促企業提高誠信意識、質量意識和守法經營的自覺性,從而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業自律機制,更好地對消費者負責。
四、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檢測體系。
全面建立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產品和衛生標准,構建食品安全標准體系。同時,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從而保證上市銷售食品的衛生質量符合健康標準的要求。
五、建立可追溯的溯源體系。
保證食品安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農場到餐桌,必須考慮到食物鏈的所有環節階段。
⑷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以及解決對策 兩百字~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食品,食品是否安全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基本可以分為化學性因素、生物性因素、食品的包裝。
1、化學性因素
造成食品污染的原因多種多樣,如生存環境的污染,農、獸葯殘留的影響,食品生產過程中添加劑的超標使用,以及運輸過程中桐皮的交叉污染等。工業生產過程和農業生產排放到環境中的有毒化學物質也有可能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因化學加工、人為添加及環境污染所導入食品中的有毒化合物,容易被認識和預防;而許多以食品的天然成分形式存在的天然毒素,由於毒性巨大,且與食品混為一體,不容易被認識和確定,從而對健康威脅更大。它們分為內因局纖差毒素和外因毒素,那些由食品原料自身產生並帶進最終食品中的為天然內因毒素;由食品原料以外其它天然方式產生的且污染食品的或被食品蓄積的為天然外因毒素。
2、生物性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由致病微生物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發病率在發達國家超過30%。沙門氏菌病、霍亂、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甲型肝炎和其他疾病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有暴發流行,並且危害嚴重。此外,許多重新出現或新發現的病原體是食源性的或有著經食品或飲用水傳播的潛能。由於生產方法、加工方法、實踐和習慣的改變,可以預見會有更多的食源性病原體出現。預計21世紀初期食源性疾病會增多,這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環境和人口統計學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從氣候變化、微生物和其他生態系統的變化到新鮮飲用水供應減少不等。然而,對食品安全的更大挑戰來自直接引起環境衛生和直接的人類環境惡化的那些變化。這些變化包括人口老齡化、無計劃的都市化和人口遷移、因人口增長而大量生產的食品以及飲食習慣改變。
3、食品包裝
食品包裝被稱做是「特殊食品添加劑」,它是現代食品工業的最後一道工序,在一定程度上,食品包裝已經成為食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國食品包裝行業面臨的形勢卻不容樂觀。豎薯包裝作為食品的「貼身衣物」,其在原材料、輔料、工藝方面的安全性將直接影響食品質量,繼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A、包裝材料
食品包裝有害物質殘留主要來源於包裝材料,特別是包裝印刷過程中使用含苯、正己烷、鹵代烴等有害化工材料作主要原料的油墨、溶劑所致。
食品軟包裝材料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醯胺等高分子材料。這些包裝材料因本身分子結構和成型工藝及所加助劑不同而表現出較大差異。因此,對於食品廠家來說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產品的包裝材料尤為重要,否則就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例如,因材料阻隔性差,就會縮短液態奶的保質期甚至短時間內引起變質等,而對於保鮮膜來說如果沒有適量的透氣量又無法保證蔬菜的新鮮。PVC保鮮膜本身對人體的潛在危害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PVC保鮮膜中氯乙烯單體殘留量超標,二是PVC保鮮膜加丁過程中使用DEHA增塑劑,遇上油脂或加熱時,DEHA容易釋放出來,隨食物進入人體後有害健康。
B、印刷輔料
食品包裝印刷污染已經成為食品二次污染主要原因之一。一直以來被公認為是致癌物質的苯類,目前主要用於復合包裝材料粘合劑和塑料印刷油墨的溶劑。由於在印刷過程中苯類溶劑揮發不完全,有可能造成苯類物質在包裝材料中殘留。殘留在包裝內的苯類溶劑,易被包裝內的食品吸附,導致食品污染。
C、印刷工藝
我國日前的食品包裝袋基本上以凹印為主,在超市裡所見到的各種各樣的食品包裝袋,包括餅干、糕點、奶粉等包裝,也基本上採用氯化聚丙烯類油墨印刷的居多。而歐美等國家大都採用柔印為主,柔印在網點表現上比凹印稍遜一籌,印刷質量稍遜,但是在環保方面卻占盡先機。
⑸ 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呢
我認為主要在於供應、清潔、烹飪、保存和人員五個方面。
人員–學校中的所有食品從業人員都需要「適當的培訓」,完成一些不同的培訓課程。
⑹ 怎麼保證食品安全
預防食品安全危害。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發生在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其差異較大,分為四類:
一、生物性危害: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黴菌。
二、化學性危害:常見的化學性危害有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用化學葯物、洗消劑及其他化學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相比,有其特點,往往消費者看得見。因而,也是消費者經常表示不滿和投訴的事由。
四、轉基因食品的危害:自從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開發成功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被逐漸應用於農產品的生產,但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卻沒有一個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
(6)生物如何做好食品安全擴展閱讀:
防碰襪范:
1、防範與食品或食品表面接觸的水的安全性或生產用冰的安全;
2、食品接觸表面(包括設備、手套和外衣等)的衛生情況和清潔度;
3、防止不衛生物品對食品、食品包裝和其他與食品接觸表面的污染及未加工產品和熟制 品的交叉污染;
4、洗圓吵棚手間、消毒設施和廁所設施的衛生保持情況;
5、防止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接觸表面摻雜潤滑劑、燃料、殺蟲劑、清潔劑、消毒 劑、冷凝劑及其他化學、物理或生物污染物;
6、規范的標示標簽、存儲和使用有毒化合物;
7、員工個人衛生的控制,這些衛生條件可能對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接觸面產生微 生物污染;
8、消滅工廠內的鼠類和昆蟲。
9、每個企業應該對實施SSOP的情況進行檢查、記錄,並將記錄結果存檔、備查。對各類食品實施GMP應按照已經發布或參照相關橘則的良好生產規范,以確定加工產品的設施、方法、操作和控制是否安全,以及這些產品是否在衛生條件下加工。
⑺ 如果你是食品的生產者將如何保證食品的安全性
第一:控制好源頭,對所有加工食品用的原料、輔料以及包裝物料的生產廠家進行考查,確認有無三證以及生產加工現場管理是否規范,能否提供安全保障。各種原輔料進行進廠前的抽樣檢查,進行感觀檢查以及進行安全檢查(抗生素、添加劑、農殘,維生物、過敏源物質以及理化指標的檢查)
第二|、做好在庫保管,避免品質劣化以及污染。
第三、加工過程中做好過程式控制制(SSOP、GMP、HACCP)
第四、做好食品安全防護工作,避免人為破壞,制定食品安全防護計劃。
第五、做好倉儲保管,避免品質劣化以及污染。
第六、做好出廠檢驗,各項指標符合工藝要求以及質量標准。
第七、做好物流環節的管理,找正規的物流公司合作,對物流工具進行評估、確認,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品質劣化。
第八、做好產品的包裝表示,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特點,以便於做出選擇食用後是否存在危害
第九、設定好產品的賞味期限,通過驗證,賞味期限設定合理,不會在保質期內出現品質劣化,造成中毒事件的發生。
食品安全保障是個很大的課題,不是簡簡單單的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包括SSOP、GMP、HACCP是每個食品加工企業必備的體系,對軟、硬體都有要求。
⑻ 在食品安全方面,如何有更好的保障呢
一、日常如何保證食品安全
⑼ 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以及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對各種污染物和農葯殘留等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危害人體健康的認識,越來越清楚。對此,有的醫生提出,為了保證家庭的食品安全,提倡食品安全健康自助法,具體地說,就是重點做到凈、透、分、消、密這五個字。
凈
從市場買回的蔬菜,先要浸泡一段時間(一般為20~30
min),然後沖洗干凈,這樣就可以去除蔬菜中一部分殘留的農葯。其中,果菜和根菜浸泡和沖洗的時間可以少一些,葉菜浸泡和沖洗的時間則應當長一些。需要削皮的蔬菜一定要將皮削去。另外,為了減少維生素的流失,蔬菜應當先洗後切。
透
食物的加熱一定要到火候,也就是一定要把食物做熟了,不能盲目追求鮮、嫩。只要食物做熟了,食物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蟲與卵等就會死去。要少吃生猛海鮮,不吃涮得不透的肉以及未洗干凈的生菜等,避免將附著上面的病原菌和寄生蟲與卵等吃進體內。
分
做菜時一定要生熟分開。切熟食時要用專用的刀和案板,使用前還要將刀和案板清洗一下。冰箱不是保險箱,熟食不能存放過久。病人和健康人的餐具應當分開放置。病人的餐具應嚴格消毒。家中的有毒物品如殺蟲劑、滅鼠葯等,標志一定要明顯,並且不能與食品混放在一起。
消
消就是消毒。開水煮沸是最簡單、最經濟的消毒方法。餐具經過清洗可以去除大部分微小生物,如果煮沸幾分鍾則效果會更好。
密
密就是密閉存放。由於一些家庭現在都有暖氣和空調,即使冬天的室溫一般也都在十幾攝氏度以上,所以,由於細菌的大量繁殖,暴露在外的剩飯、剩菜很容易腐敗變質。因此,剩飯、剩菜一定要及時放到冰箱或冷涼的地方,並且不宜存放過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