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致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是什麼

致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1 08:22:06

1. 狗狗為什麼得狂犬病原因是什麼

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多見於犬、狼、貓等肉食動物,那麼狗狗為悶褲什麼會得狂犬病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狗狗得狂犬病的原因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狗狗得狂犬病的原因
導致狂犬病的病原體是彈狀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屬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彈形,長度大約為200納米左右直徑為70納米左右。整個病毒由最外層的脂質雙分子層外膜、結構蛋白外殼和負載遺傳信息的RNA分子構成。

狗被其他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皮膚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過傷口和粘膜侵入神經而發病。這是主要的傳染方式。也有可能得狂犬病死或要死的動物,被狗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不過由於狂犬病毒在自然環境下存活不會太久,而且要求狗的消化道或口腔內有傷口才行,所以這個情況不是很普遍。

狗得了狂犬病前驅階段,通常在狗身上持續2—3天,表現為憂慮、神經質、煩躁、喜歡獨處以及發燒等等。平時馴良的動物可能變得畏縮易怒,好鬥的動物卻變得溫順可愛。多數動物會不斷地舔被咬傷的部位。 狂暴階段 經過前驅階段後,動物就可能進入狂暴階段。狗的這種階段一般持續1—7天。染病的動物變得很不安寧靜、易怒,對聽覺的和視覺的刺激相當敏感;因為不安寧,所以它們開始到處游盪,更加的凶惡易怒,如果這時候被關起來,它們就會攻擊籠子。再發展下去,這個動物就變得精神混亂,然後痙攣,甚至死亡。
被狗咬傷的處理 方法
專家介紹,被可疑動物咬傷後,對出血較少的傷口,建議盡量把血擠出。切記不可用嘴吸血,因為狂犬病毒可能入侵口腔中的微小破損。

然後用流動的清水枝罩鍵配合20%肥皂水,交替沖洗所有傷處15-20分鍾,徹底沖洗干凈後再用生理鹽水清洗,用棉球擦乾傷口後再塗上酒精或碘酒。

如果在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也應保證用流動水沖洗配合肥皂擦洗,千萬不可立即包紮傷口。最後到指定的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接種狂犬病疫苗。
接種狂犬疫苗須注意的事項
狂犬病疫苗接種通常為五針程序,即第0、3、7、14、28天五個日期各打一針。另外,有部分經過批準的疫苗也可使用“2-1-1”注射法,即首次注射2針,在第7、21天各注射1針。專家提醒,全程接種疫苗期間,每一針要按時注射,才能保證最好的效果。

對於接受過全程接種者,若半年內再次被咬則無需接種疫苗超過半年須加強注射;若超過三年以上,必須重新接種全程疫苗。

在接種疫苗期間,需注意休息,避免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感冒。個別患者接種後注射部位或出現局部反應,如疼痛、紅腫、硬結等。此外,還可能出現皮疹、低熱等不同程度的反應,一般無需特別處理。接種疫苗後需在醫院留觀30分鍾,無不適方可離開。
關於狂犬病的誤區
誤區一:很多家庭認為“家養貓狗不咬人”

疾控專家介紹,寵物在受到外部突然刺激或自認為被威脅時,一樣會攻擊人。很多人認為受傷出血才有必要就醫,其實只要出現印痕就必須就醫,因為印痕下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傷口,病毒可以由此入侵。

誤區二:有些家庭認為給寵物打了疫苗就安全了

疾控專家說,動物疫苗對每種動物的效果、起效程度和持續時間都無猛巧法保證萬無一失;寵物在室外活動時,難免會和流浪貓狗接觸,爪子、舌頭上有可能攜帶病毒。

2. 狂犬病是由什麼微生物引發的

狂段磨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的微生物引起的的,生長在貓握慶斗狗等動物體內,會傳染給人致死率達到百分之百差滑,人被狗咬傷,貓抓傷了,要去醫院打狂犬疫苗,才是最安全的,才能防止感染。

3. 對人類有益的病毒

病毒 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須在活細褲清胞內胡臘前寄生並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但至今對它還沒有公認的定義。 分類 1.昆蟲病毒 2.動物病毒 3.植物病毒 4.亞病毒(衛星RNA(衛星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生物病毒的利用 1、噬菌體可以作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葯,例如燒傷病人在患處塗抹綠濃桿菌噬菌體稀釋液 2、在細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為細胞融合的助融劑,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為目的基因的載體,使之被拼接在目標細胞的染色體上 4、在專一的細菌培養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雜 5、病毒可以作為精確制導葯物的載體 6、病毒可以作為特效殺蟲劑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 病毒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疾病 ) 禽流感 艾滋病 腮腺炎病毒 麻疹病毒 狂犬病 脊髓灰質炎 埃博拉出血熱 西尼羅河病毒出血症 病毒與人的關系 是寄生與被寄生的關系 狂犬病 狂犬病即瘋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種侵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所有溫血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動物咬人而得。一般認為口邊出白色泡沫的瘋狗咬到傳染,其實貓,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並傳染。患病的動物經常變得非常野蠻,在唾液里的病毒從咬破的傷口進入下一個病人。致狂犬病的病原體是彈狀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屬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彈形,長度大約為200納局慎米左右直徑為70納米左右。整個病毒由最外層的脂質雙分子層外膜、結構蛋白外殼和負載遺傳信息的RNA分子構成。目前普遍認為狂犬病病毒有四個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劑、甲醛、升汞、酸鹼環境下會很快死去,並且對熱和紫外線及其敏感

4. 狂犬病到底主要來源是什麼啊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毒為彈狀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稱「狂犬病相關病毒」,目前僅在非洲和歐洲發現。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動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養動物(狗、貓、牛等)與人之間構成狂犬病的傳播環節。人主要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後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時採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導致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病死率高,在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中每年有數萬人死於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Rabi es virus)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結構
病毒外形呈彈狀(60~400nm×60~85nm),一端純園,一端平凹,有囊膜,內含衣殼呈螺旋對稱。核酸是單股不分節負鏈RNA。 基因組長約12kb,從3′到5′端依次為編碼N、M狂犬病病毒1、M2、G、L蛋白的5個基因,各個基因間還含非編碼的間隔序列。五種蛋白都具有抗原性。M1、M2蛋白分別構成衣殼和囊膜的基質。L蛋白為聚合酶。G蛋白在囊膜上裂戚構成病毒刺突,與病毒致病性有關,N蛋白為核蛋白有保護RNA功能。G蛋白和N蛋白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刺激機體可誘生相應抗體和細胞免疫。過去一直認為G蛋白是唯一誘生中和抗體,並能提供狂犬病保護性免疫的抗原。而近年研究表明,除G蛋白外,該病毒的核糖核蛋白(RNP)在誘生保護性免疫應答上也起重要作用。
(二)培養
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圍廣,可感染鼠,家兔、豚鼠、馬、牛、羊、犬、貓等,侵犯中樞神經細胞(主要是大腦海馬回錐體細胞)中增殖,於細胞漿中可形成嗜酸性包涵體(內基氏小體Negri body)。在人二倍體細胞、地鼠腎細胞、雞胚、鴨胚細胞中增養增殖,藉此可用於制備組織培養疫苗。
(三)抗原型與變異
狂犬病病毒僅一種血清型,但其毒力可發生變異。從自然感染動物體內分離的病毒株稱野毒株(Wild strain)或街上毒株 (Street strain),致病力強,自腦外接種易侵入腦組織及唾液腺。將野毒株在家兔腦內連續傳50代後,家兔致病潛伏期逐漸縮短,2~4周縮短至4~6日,如再繼續傳代不再縮短,稱固定毒株 (Fixed Strain) ,固定毒株對人及動物致病力弱,腦外接種不侵入腦內增殖,不引起狂犬病,巴斯德首先創用固定製成減毒活疫苗,預防狂犬病。
(四)抵抗力
狂犬病病毒對熱、紫外線、日光、乾燥的抵抗力弱,加溫50℃1小時、60℃5分鍾即死,也易被強酸、強鹼、甲醛、碘、乙酸、乙醚、肥皂水及離子型爛則和非離子型去污劑滅活。於4℃可保存一周,如置50%苷油中於室溫下可保持活性1周。
(五)肆歷陵狂犬病的分型
用血清學方法可將狂犬病毒屬分為4 個血清型,Ⅰ型病毒有CVS 原型株、古典RV、街毒和疫苗株,血清Ⅱ、Ⅲ及Ⅳ型病毒為狂犬病相關病毒, 其原型株分別為Lagos bat、Mokola 和Duvenhage 病毒。 1993 年,Bourhy 等人根據核蛋白基因N 端的500 個鹼基的同源性將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分為6 個基因型:基因1~4 型分別對應於血清Ⅰ~Ⅳ型,從德國和芬蘭蝙蝠中分離到的2 株歐洲狂犬病毒EBLV-1、EBLV-2 為基因型5 和6。1996 年7 月, 澳大利亞首次報道了發現於果蝠體內的Lyssavirus,被定為基因7 型,即ABLV。在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小鼠耳蝠(Myotis blythi)中分離到Aravan 病毒,對其N基因及推導的氨基酸序列進行分析,發現它與已知的7 個基因型的病毒均有明顯區別,MAbs 檢測其抗原特性與其他類型的病毒也有區別,因此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新的基因型

致病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性 狂犬病是人獸共患性疾病,主要在野生動物及家畜中傳播。人狂犬病主要被患病動物咬傷所致,或與畜密切接觸有關。也可能通過不顯性皮膚或粘膜而傳狂犬病病毒播,如狗舔肛門,宰狗、切狗肉等引起感染。並有角膜移植引起感染的報告。在大量感染蝙蝠的密集區,其分泌液造成氣霧,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人被咬傷後,病毒進入傷口 ,先在該部周圍神經背根神經節內,沿著傳入感覺神經纖維上行至脊髓後角,然後散布到脊髓和腦的各部位內增殖損害。在發病前數日,病毒從腦內和脊髓沿傳出神經進入唾液腺內增殖,不斷隨唾液排出。潛伏期1~2個月,短者5~10天,長者1年至數年。潛伏期的長短取決於咬傷部位與頭部距離遠近、傷口的大小、深淺、有無衣服阻擋,以及侵入病毒的數量。有人認為病毒在犬群多次傳播後毒力增強,可縮短潛伏期。 人發病時,先感不安,頭痛,發熱,侵入部位有刺痛或出現爬蟻走的異常感染。繼而出現神經興奮性增強,脈速、出汗、流涎、多淚、瞳孔放大,吞咽時咽喉肌肉發生痙攣,見水或其他輕微刺激可引起發作,故又名「恐水病」。最後轉入麻痹、昏迷、呼吸及循環衰竭而死亡,病程大約5~7日。
(二)免疫性 機體感染病毒後產生的抗體除中和,補體介導溶解和抗體依賴細胞毒作用外,特異性lgG抗體還能提高和調節T細胞對狂犬病病毒抗原反應,是接觸狂犬病病毒後同時注射特異性抗體和疫苗的重要依據。細胞免疫也是抗狂犬病病毒主要免疫之一,如殺傷性T淋巴細胞針對靶抗原G,N蛋白可溶解病毒,單核細胞產生IFN和IL2對抑制病毒復制和抵抗病毒攻擊起重要作用。

微生物學診斷
將咬人的狗捕獲,觀察10~14天,不發病,則可認為未患狂犬病。若觀察期間發病,將它殺死,取腦作病理切片檢查包涵體,或用熒游標記抗狂犬病毒血清染色,檢查抗原,如為陰性,則用10%腦懸液注射小白鼠腦內,發病後取腦組織同上檢測包涵體和抗原,可提高陽率,但需時較長約28天。如於發病前用同位素標記的合成寡核苷酸探針檢測狂犬病毒RNA,於1-2天就出結果。 患者可採取唾液沉渣塗片,熒光抗體染色檢查細胞內病毒抗原。或發病後2-3天作瞼、頰皮膚活檢,用熒光抗體染色,於毛囊周圍神經纖維中可找見病毒抗原。亦可將狂犬病毒固定毒株感染細胞製成抗原片,加入不同稀釋病人血清阻止熒光抗體染色以測定抗體,一般24小時可出結果。

防治原則
(一)公共衛生措施
捕殺野犬,加強家犬管理或口服獸用減毒活疫苗(與食物混合餵食)。預防家畜及野生動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重要根本措施,其任務涉及面廣,需要全社會的配合支持與理解。
(二)咬傷處理
人被疑似狂犬咬傷時,立即用15%肥皂水沖洗和浸泡傷口 ,再塗75%的酒精或碘酒(只用於濃度咬傷),然後用碳酸氫鈉沖洗。
(三)特異預防
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或抗狂犬病馬血清(40IU/kg),以1/2時在傷口周圍浸潤注射,其餘作肌肉注射。同時立即肌內注射人二倍體纖維母細胞狂犬病疫苗1次,於第一次注射後3,7,14,28天再行注射,共5次,可防止發病。我國應用自製的地鼠腎細胞狂犬病苗,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研製成功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組痘苗病毒疫苗,狂犬病病毒G、N亞平位疫苗等,正在試用中。

特殊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SRV~9|株是經克隆獲得的中等蝕斑口服弱毒疫苗候選株,具有安全和免疫原性較好等優點。本試驗根據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核苷酸5'末端和3'末端序列設計了一對引物,通過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分別擴增了SRV~9|及其母源株SAD B19糖蛋白的全長cDNA。測序結果表明,SRV~9|和SAD B19糖蛋白cDNA讀框長1575bp,編碼524氨基酸殘基的多肽。通過和其母源株SAD B19核苷酸序列比較發現,SRV~9|的158、575、931位鹼基分別出現了G→A、A→G和A→G的轉換,相應地導致第53位、192位、311位氨基酸出現了Gly→Gl u、His→Arg、Thr→Ala突變;和我國現行的犬用疫苗株ER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較,有10個鹼基不同,7個氨基酸發生改變。經Jameson-Wolf抗原表位優勢圖分析發現,SRV~9|在192位氨基酸的改變,導致該部位產生了一個新的潛在抗原位點。由於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是誘導機體產生中和抗體唯一抗原,因此,上述氨基酸的改變可能與其特殊的蝕斑特性和其安全性提高有關。保持對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分析也是監測其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狂犬病病毒的傳播渠道
狂犬病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就是感染了狂犬病的動物在咬傷人時,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趨勢通過唾液使狂犬病毒進入人體,狂犬病毒還可以通過無損傷的正常粘膜進入人體,或帶有狂犬病毒的液體濺入眼睛,通過眼結膜進入人體,但以這種方式進入人體的例子要少得多,另外,通過吸入空氣中帶有狂犬病毒飛沫而感染的例子也很少見,只有空氣中狂犬病毒的濃度達到極高程度時,才可能發生。 人與人的一般接觸不會傳染狂犬病,理論上只有發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才有使被他咬傷的人得狂犬病的可能,發了病的狂犬病人或發病前幾天的人也有可能通過性途徑把狂犬病毒傳染給對方,狂犬病人污染了用具,他人再通過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人的器官、組織、如角膜移植給健康人則有極高的危險性。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04770.htm?fr=ala0_1

5. 狂犬病是由細菌還是病毒引起呢狂犬病是由什麼引起的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引鬥納起的,
狂犬病毒是彈狀病毒,不空擾沒是細菌
詳見百李尺度網路: 狂犬病 http://ke..com/item/%E7%8B%82%E7%8A%AC%E7%97%85

6. 狂犬病毒是什麼病毒

狂犬病病毒是導致狂犬病的病原體,核糖核酸病毒。一般存在於發病期瘋狗或瘋貓的唾絕枯液里,鉛宏尺唾液中有大量的病毒槐高。

7. 關於狂犬病的

不會的

狂犬病,又稱瘋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和所有溫血動物(人、犬、貓等)的一種直接接觸性傳染病。人一旦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傷,有30-70%的幾率感染,一旦發病其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做為寵物的犬一定要注意狂犬病的免疫。患有狂犬病病犬的臨床表現極度興奮、狂燥、流涎和意識喪失,最終全身麻痹死亡。

症狀與診斷
[編輯本段]
狂犬病即瘋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種侵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所有溫血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動物咬人而得。一般認為口邊出白色泡沫的瘋狗咬到傳染,其實貓,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並傳染。患病的動物經常變得非常野蠻,在唾液里的病毒從咬破的傷口進入下一個病人。

狂犬病從一個人傳到另外一個人極為少見,患狂犬病的人類患者多數會發病身亡,在1971年有1個痊癒的病例。2004年在美國一個未診斷為狂犬病的患者過世之後捐獻內臟,獲得捐獻的三個人因狂犬病身亡。

發病

人受感染後並非全部發病,被病犬咬傷者約15~20%發病,被病狼咬傷者約50%發病,發病與否以及潛伏期的長短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咬傷的部位。咬傷頭、頸、手者發病較多,潛伏期較短;咬傷在下肢者則相反。②創傷程度。創傷大而深、有多處傷口者發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③局部處理情況。經過適當處理者發病較少,潛伏期較長。④衣著厚薄。咬傷處的衣著厚者發病較少,潛伏期較長。⑤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精神過度緊張(如懼怕得狂犬病),有時可誘發本病。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系統有強大的親和力,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仔做液沿神經系統傳播和擴散,病毒侵入人體後先在傷口的骨骼肌和神經中繁殖,這稱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長可短,最短為72小時,最長可達數周、數月甚至更長。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後即侵入神經末梢,沿周圍神經以每小時3mm的速度向中樞神經推進,到達脊髓後即大量繁殖,24小時後遍布整個神經系統。以後病毒又沿周圍神經向末梢傳播,最後到達許多組織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膚等,由於頭、面、頸、手等部位神經比較豐富,病毒易於繁殖,再加上離中樞神經較近,故這些部位被咬傷後發病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傷勢越嚴重,也越容易發病。病毒在中樞神經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等。這些神經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後,就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當飲水時,聽到流水聲,受到音響、吹風和亮光等刺激時,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發生痙攣,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若病毒主要侵犯延髓、脊髓時,則臨床上念物不表現痙攣,而表現為各種麻痹(癱瘓型),但比較少見。

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

與一般病毒性腦炎相似,最特異和具有診斷意義的變化是有內格里氏小體 (存在於80%狂犬病患者的神經細胞胞漿中的一種嗜酸性包涵體),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約3~10μm,邊緣整齊,內有1~2個狀似細胞核的小點。最常見於大腦海馬的錐體細胞及小腦的普爾基涅氏細胞中。內格里氏小體現已證實為病毒的集落,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小體內含有桿狀的病毒顆粒。如果在人腦或動物腦細胞中發現這種小體,就可以確診。

臨床分期和表現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四期。

1、潛伏期:(平均約4-6周,最短和最長的范圍可達10天-8個月),根據個人體質不同潛伏期的時間從幾天到數年不等,在潛伏期中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

2、前驅期:感染者開始出現全身不適、發燒、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覺異常等症狀。

3、興奮期:人類:患者各種症狀達到頂峰,出現精神緊張、全身痙攣、幻覺、譫妄、怕光怕聲怕水怕風等症狀因此狂犬病又被稱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為咽喉部的痙攣而窒息身亡。

4、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夠渡過興奮期而僥幸活下來,就會進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種症狀均不再明顯,大多數進入此期的患者最終衰竭而死。

症狀 本病潛伏期10天至1年以上,最長可達6年,十多年的沒有證據,一般為20~90天。臨床分兩型,興奮型(典型)最常見,癱瘓型偶見。興奮型又分前驅期、興奮期和麻痹期,前驅期持續1~4日,主要表現為局部感覺異常,在已癒合的傷口附近及其神經通路上有麻、癢或疼痛感,其遠端可有間歇性放射刺痛,四肢有蟻走感,同時常出現全身症狀,如低熱、頭痛、乏力、煩躁、恐懼不安等,繼之對聲、光、風等刺激敏感而有咽喉發緊。興奮期持續1~3日,主要表現為怕水、怕風、怕聲、怕胡陪光和興奮不安,恐怖異常,最典型的症狀為恐水:飲水、聞流水聲甚至談到飲水都可誘發嚴重的咽肌痙攣,因此常渴極而不敢飲,飲後亦無法下咽。微風、音響、觸摸等亦可引起咽肌痙攣。痙攣嚴重者可伴呼吸肌痙攣而發生呼吸困難,甚至全身抽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亦亢進,表現為大汗、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唾液分泌增加。因不能飲水且多汗故常有脫水。體溫常升高至38~40℃。神志大多清晰,偶可出現精神失常、譫妄、幻聽等,但咬人者少見。麻痹期持續6~18小時。患者漸趨安靜,痙攣發作停止,出現各種癱瘓,其中以肢體癱瘓較為多見。亦可有眼肌、面肌及咀嚼肌癱瘓,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下頜下垂、口流唾液,同時亦可有失音、感覺減退、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微弱或不規則、昏迷,常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迅速死亡。整個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過6日,超過10日者極少見。癱瘓型的前驅期同樣表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及咬傷部位的感覺異常,繼之出現各種癱瘓,如肢體截癱、上行性脊髓癱瘓等,最後常死於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較長,約7~10日。

診斷 若有被狂犬病動物(咬人時已發病或對其腦組織作病理檢查證實為狂犬病者;若咬人時未發病,則應捕獲後觀察10天,視其是否發病,又可取其腦組織作病理檢查)咬傷史及典型症狀(如恐水等)即可初步診斷。死後腦組織檢查(內格里氏小體陽性、狂犬病病毒抗原陽性或分離到狂犬病病毒)即可確診。應與類狂犬病性癔病及狂犬病疫苗接種後腦脊髓炎相鑒別。

對狂犬病的診斷可以通過臨床症狀或者實驗室檢驗。

1、臨床診斷:主要根據上面所述臨床症狀診斷。

2、實驗室診斷:腦組織內基小體檢驗;熒光免疫方法檢查抗體;分泌物動物接種實驗;血清學抗體檢查;逆轉錄PCR方法檢查病毒RNA。

病原體和傳播途徑
[編輯本段]
病原體

導致狂犬病的病原體是彈狀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屬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彈形,長度大約為200納米左右直徑為70納米左右。整個病毒由最外層的脂質雙分子層外膜、結構蛋白外殼和負載遺傳信息的RNA分子構成。目前普遍認為狂犬病病毒有四個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劑、甲醛、升汞、酸鹼環境下會很快死去,並且對熱和紫外線極其敏感。

狂犬病病毒是RNA病毒,屬彈狀病毒科,一端鈍圓,一端扁平,形同子彈。狂犬病病毒有兩種病毒株:一為能引起狂犬病的天然病毒株,毒力強,叫做自然病毒或街毒;一為經過兔腦多次傳代的病毒株,叫做固定毒。固定毒對人的致病力明顯減弱,但仍保持很好的抗原性,注入人體後可刺激抗體生成,故可用以制備疫苗。病毒的抵抗力不強,在56℃30分鍾或100℃2分鍾條件下即可滅活,但在4℃和0℃以下可分別保持活力達數周和數年。一般消毒方法,如日曬、紫外線、甲醛以及季胺類消毒劑(新潔爾滅等)均能將其殺滅,故被狂犬咬傷的傷口可用新潔爾滅沖洗。狂犬病病毒可在雞胚、鴨胚、乳鼠腦以及多種組織培養(如人二倍體細胞、地鼠腎細胞等)中生長,故可用這種方法從病人或病獸體內分離病毒和制備疫苗。所有溫血動物均可受染本病,但大多數地區的傳染源主要是病犬(約佔90%),病貓、病狼次之。在犬、貓狂犬病已經得到控制的地區,傳染源主要是野生動物,如西歐、北美的狐、臭鼬,中南美的吸血蝙蝠、食蟲蝙蝠等。病人傳染健康人的可能性很小,但其唾液中也含有少量病毒,故也應注意隔離。病犬、病狼等的唾液中含病毒較多,於發病前數日即有傳染性。病毒主要通過咬傷的傷口進入人體。也可通過皮膚損傷(抓傷、擦傷、凍裂等)和正常粘膜(口、鼻粘膜和眼結膜)而使人受染。病人和病獸的各組織和內臟中也含有病毒,故有可能通過屠宰動物或屍體解剖而感染本病。此外,被外表健康而唾液中帶有病毒的狗咬傷亦可患病。

病理
[編輯本段]
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侵染肌細胞,在肌細胞中渡過潛伏期,後通過肌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乙醯膽鹼受體進入神經細胞,然後沿著相同的通路進入脊髓,進而入腦,並不延血液擴散。病毒在腦內感染海馬區、小腦、腦干乃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並在灰質大量復制,延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膚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預防和治療
[編輯本段]
1、控制野生動物間的傳播;

2、通過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誘餌實現;

3、控制寵物間的傳播;

4、為寵物強制性接種狂犬疫苗;

5、對易感人群預防性免疫接種;

6、為易於接觸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種狂犬疫苗。

預防

重點是消滅犬狂犬病。家犬應進行登記,並接種狂犬病疫苗,捕殺野犬、病犬、病貓等。對捕殺的病犬、病貓應進行腦組織病理檢查以便確診。被肯定或可疑的患狂犬病動物或野獸咬傷後,傷口應及時以20%肥皂水或 0.1%新潔而滅(或其他季胺類葯物)徹底清洗。因肥皂水可中和季胺類葯物作用,故二者不可合用。沖洗後塗以75%酒精或2~3%碘酒。傷口不宜縫合。在咬人的動物未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動物已無法觀察時,病人應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除被咬傷外,凡被可疑狂犬病動物吮舔、抓傷、擦傷過皮膚、粘膜者,也應接種疫苗。常用的狂犬病疫苗有四種:羊腦組織滅活疫苗(森普爾氏疫苗)、鴨胚疫苗、乳動物腦組織滅活疫苗及組織培養疫苗。前三者應用較久,均為最粗糙的生物製品,含有大量的非病毒抗原物質,能導致嚴重的甚至致死的並發症,如腦脊髓炎、腦膜炎等;其免疫原性低,故需注射較長時間。因此目前多主張應用組織培養疫苗,如地鼠腎疫苗、胎牛腎疫苗、雞胚細胞疫苗及人二倍體細胞疫苗等,其中以人二倍體細胞疫苗最好,不僅預防效果好,也無嚴重不良反應。若既往已接種過全程其他狂犬病疫苗,則僅需注射一次即可。中國目前生產的地鼠腎疫苗與之相似,值得廣泛應用。如果咬傷嚴重,有多處傷口或傷口在頭、面、頸、手指者,在接種疫苗同時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因免疫血清能中和游離病毒,也能減少細胞內病毒繁殖擴散的速度,使潛伏期延長,爭取自動抗體產生的時間,從而提高疫苗療效。應用抗狂犬病血清後可抑制自動抗體的效價和延緩其產生的時間,這可用加強注射方法來解決。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的方法是一半肌肉注射,一半傷口周圍浸潤注射。注射應於感染後48小時內進行。對與狂犬病病毒、病獸或病人接觸機會較多的人員應進行感染前預防接種。

用滅活或改良的活毒狂犬疫苗免疫可預防狂犬病,其免疫程序是,活苗3-4月齡的犬首次免疫,一歲時再次免疫,然後每隔2-3年免疫一次。滅活苗在3-4月齡犬首免後,二免在首免後3-4周進行、二免後每隔一年免疫一次。

治療

將患者隔離於暗室中,避免聲音、光、風等刺激,醫護人員宜戴口罩和膠皮手套,以防止鼻和口腔粘膜及皮膚細小破損處為患者唾液所沾污。注意維持患者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其他可根據患者的病情作對症處理。另外,現在已經有科學家在研究一些神經毒素可以用來治療由狂犬病毒等寄生在人體神經系統的病毒引起的疾病。

狂犬病對人的危害很大,人一旦被狂犬病病犬咬傷,應盡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如嚴重還應加註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最好是24小時內注射,如延遲注射也是可以的,只要沒有發病,這是抗體和病毒賽跑的過程,一旦發作,病死率是10O%。世界上僅僅有一例搶救過來的,但是不具備推廣價值。所以動物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給其他動物注射狂犬病疫苗,防止被犬咬傷。對於家養的大型犬一定要圈養、拴養,防止散養咬傷他人,人一旦被不明的犬咬傷後應立即到防疫部門進行緊急免疫。對於無主犬及野犬發現後應立即採取控制措施。

暴露後預防性處理
[編輯本段]
用3%-5%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滌,較深傷口沖洗時,用注射器伸入傷口深部進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徹底。再用75%乙醇消毒,繼之用濃碘酊塗擦。局部傷口處理愈早愈好,即使延遲1-2天甚至3-4天也不應忽視局部處理,此時如果傷口已結痂,也應將結痂去掉後按上法處理;接種狂犬疫苗和在傷口附近浸潤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

血清的治療方法始於1899年,有效的治療時間是在被咬傷後24小時內。

狂犬病疫苗的制備方法有利用動物腦組織培養、和人體雙倍體細胞疫苗(HDCV),動物腦組織生產的疫苗,人體免疫反應較大,可能引發腦炎。

狂犬症狀
[編輯本段]
症狀: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15天,長者可達數月或數年以上根據WHO驗證,最長潛伏期間為6年,潛伏期的長短和感染的毒力、濃度、免疫力高低、部位等有關。

臨床表現分兩型:一是狂暴型,二是麻痹型。

狂暴型:分三期,前驅期、興奮期和麻痹期。

前驅期表現精神沉鬱、怕光喜暗,反應遲鈍,不聽主人呼喚,不願接觸人,食慾反常,喜咬吃異物,吞咽伸頸困難,唾液增多,後驅無力,瞳孔散大。此期時間一般1-2天。前驅期後即進入興奮期,表現為狂暴不安,主動攻擊人和其它動物,意識紊亂,喉肌麻痹。狂暴之後出現沉鬱,表現疲勞不愛動,體力稍有恢復後,稍有外界刺激又可起立瘋狂,眼睛斜視,自咬四肢及後軀。該犬一旦走出家門,不認家,四處游盪,叫聲嘶啞,下頷麻痹,流涎。此種病犬對人及其它牲畜危害很大。一旦發現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處死。

麻痹期:以麻痹症狀為主,出現全身肌肉麻痹,起立困難,卧地不起、抽搐,舌脫出,流涎,最後呼吸中樞麻痹或衰竭死亡。

狂犬病知識問答
[編輯本段]
一、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至死性傳染病。

二、狂犬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一般說來,狂犬病毒的抵抗力並不強,可被日光、紫外線和超聲波所破壞。強鹼、強酸、高錳酸鉀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在1%福爾馬林或70%酒精中很快死亡。乾燥後逐漸失去感染力。

對溫度作用較敏感,加熱至56℃時一小時,60℃時10-15分鍾,100℃時2分鍾均可使病毒完全死亡。但低溫卻是病毒的良好生存條件。在4℃時腦塊中的病毒可以保存幾個月,在-70℃時則於幾年之內,仍能保持其傳染特性。

大家一定要區別體外生存與空氣生存的區別,因狂犬病病毒為厭氧菌,接觸空氣則失去活性,唾液乾涸則死亡。體外生存時間指環境適當有培養基給病毒提供養分的情況下,不要混淆為空氣生存,在自然環境下,狂犬病病毒很快失去活性並死亡,所以,美國疾病預防中心說,狂犬病病毒無法從一個不是活體的感染。(也就是抓、舔、抓、,動物活性的直接接觸傷口或黏膜,至於由於沒有活性的物體(食品、器皿、等等)沾染病毒,再傳給活人還沒有這樣的病歷。

三、狂犬病的病毒有幾種類型?

狂犬病的病毒有幾兩種類型:

1.從病人及有病的動物中分離出的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經、嗜唾液腺的特點,可使人或動物患狂犬病。其症狀以瘋狂為主,稱為狂躁型狂犬病。

2.從中南美洲的蝙蝠分離出的狂犬病毒,感染了人和動物以後,可以患狂犬病。但其症狀以癱瘓為主。稱為癱瘓型狂犬病。這種病毒的特點是即嗜神經,又嗜內臟,侵犯力比較弱。但可借空氣傳播,在腦內形成內基氏小體不典型。

四、狂犬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狂犬病的傳染源有兩種。

1.患狂犬病的動物及得狂犬病的人

溫血動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哺乳類動物最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見於家犬,野犬、貓,狼、狐狸、豺,獾、豬、牛、羊、馬,駱駝、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蝙蝠等動物。一切冷血動物如魚、蛙、龜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

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離到病毒,理論上人與人雖然可以感染,但由人傳染給人的病例很少見到,世界上僅僅6例移植器官而導致的人與人感染,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例人與人感染的有確鑿證據的例子。所以,人與人不易感,

2.帶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動物

世界衛生組織及中國疾病預防中心,已經承認,健康的動物不帶毒,更沒有可能咬人動物沒有死而人死,那些已經被證明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如果狗不是在發病期間或即將在10天內發病,其唾液中沒有病毒,也不會感染你。

五、為什麼狗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

因為世界各地都有養狗的習慣,在動物中,狗與人的接觸最為密切。加之狗的流動性大,還具有咬人行為特點,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環節。據統計,人被各種動物咬傷患狂犬病的比例為:被狗咬傷佔80.07%,被貓咬傷者佔9.25%,被狼咬傷佔0.64%,被狐狸咬傷佔0.03%,被農畜咬傷佔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對狂犬病也最易感,所以說,狗是最主要的傳染源。

六、狂犬病有哪些傳染方式?

狂犬病有下列三種傳染方式:

1.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皮膚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過傷口和粘膜侵入神經而發病。這是主要的傳染方式。

2.宰殺或剝皮當中不慎刺傷手部感染發病。據統計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傷者78人,宰殺狗剝皮刺傷手感染者8人。

3.經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動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凍,被野狗或其他動物扒出,將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還是一種是特殊的在實驗室環境下才能導致的感染,就是實驗室病毒濃度特別高的時候可能有氣霧、飛沫感染。

七、患狂犬病的狗或豬及牲畜的肉,經加工製成熟肉。吃了以後能否被感染?

得狂犬病動物的肉煮熟後人吃了並不能得狂犬病,因為狂犬病毒經100℃的煮沸處理2分鍾後已經死亡,沒有傳染性。但是患狂犬病的動物禁忌宰殺,剝皮吃肉。為發防止剝皮或刀切過和刺傷手或使乾裂的手感染,接觸發病動物神經碎片和唾液是危險的。

八、哪些人容易被感染狂犬病?

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機會也不同。男性比女性多,14歲以下者多,約占總數的52%。在14歲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為2.37:1。男高於女的原因,一般認為男性好動,外出的機會多、被咬傷的機會也多。5--14歲這段年齡的少年兒童,尤其男孩,表現好動,愛玩狗,逗狗,也愛尋釁,因此易被咬傷,這段年齡又稱"事端年齡",易患狂犬病。

九、被瘋狗和動物咬傷後,發病率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關?

被瘋了的狗或其他動物咬傷後的發病率與如下的六個因素有關:

1.被咬傷的部位有關。在對1--14歲被咬兒童的流行中,咬傷部位的發病率為:頭部佔25.6%、上肢佔29.7%、軀干佔2.1%、下肢為27.8%,多處咬傷佔14.8%。頭部和四肢的發病率最高。

2.與被咬的先後有關。先被咬的比後被咬的發病的機會多,可能與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關。如某地一狂犬咬傷12人,其中先被咬傷的3人均發病死亡。

3.與傷口的深淺和傷口的數量有關。傷口深、傷口大和傷口數量多的發病率高。

4.與有無衣著有關。不穿衣服的發病最高;夏季穿單衣與冬季穿棉衣比,單衣的發病率高。這是因為沾有病毒的牙齒和唾液,經過衣服的擦拭後進入傷口減少了的緣固。

5.與傷口是否及時處理有關。傷口及時處理者,比不處理的發病率有明顯降低。

6.與注射疫苗有關。被咬當日及時注射狂犬疫苗,並按全程規定注射者發病率最低。

十、狂犬病的流行和什麼因素有關?

狂犬病的流行主要和下述三種因素有關。

1、人類狂犬病發病的多少主要和周圍的養狗環境有關。由於狗是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如散養狗,並不注射疫苗的狗多,就極容易造成在狗之間的傳染病流行,直接對人形成很大威脅,加大了流行的可能性。

2.與地區和季節有關。氣候較暖的南方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狂犬病的流行。而北方寒冷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狂犬病發生,但在天氣較暖季節,由於衣著較少,其發病率高。而在寒冷季節,狗不願外出,人又穿著棉衣其發病率就下降了。(沒有關系,僅僅是衣服隔離導致沾染傷口的病毒量多少不同而已)

3、與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採取的預防措施有關。如當地政府對野外生物投食餌疫苗,制止流浪犬,家養犬圈養,只要75%以上的犬注射疫苗,即可有效切斷狂犬的感染途徑。

十一、狂犬病是什麼樣的發病機理?

在發病動物唾液中可能存有大量病毒,當狗咬人時,病毒侵入傷口導致感染,在組織中少量繁殖,隨後沿著周圍神經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及最後到達大腦中樞神經。病毒在神經中感染速度約每小時3毫微米。病毒到達脊髓背側的神經根時,便開始大量繁殖。並侵入到脊髓的有關節段,在24小時內遍布整個中樞神經系統,進入中樞神經後,(這時人就發病了,產生了腦炎),隨後病毒通過進入唾液腺和各個神經迴流,進行離心性傳播,所以,後期患者許多臟器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十二、狂犬病有哪些症狀?

狂犬病的症狀可分為:前驅期。狂躁期。麻痹期三個階段。

前驅期:發病初,小兒常說頭疼、不安,有恐懼感等神經性症狀,也可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體溫高達37.5--38℃。患兒的性格或行為可發生改變,如清緒低落,抑鬱和不安,有的易發怒。被咬傷的部位發紅,傷口周圍有刺痛或麻木,有腫脹,伴隨有蟻走感和強烈瘙癢。傷口的變化是狂大病的重要鑒別,對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進一步可出現喉部緊迫感,厭食,並有吞咽困難症狀出現。此時一般為1--3天,有時可為7天。

狂躁期:又稱為興奮期,可出現狂犬病年具有的獨特症狀,如恐水、陣發性的狂躁和流涎發作。病人想飲水時,便引起咽部的劇烈痙攣,呼吸也困難,十分痛苦。以後每當看到水或聽到水聲,甚至想到水,都可引起反射性發作,所以又稱"恐水病"。咽部痙攣亦可擴散到呼吸肌,呼吸困難,病人可出現發紺現象,亦可見瞳孔散大。發作間歇期間病人意識清楚,隨著陣發性痙攣加劇,病人時時出現狂躁行為。由於交感神經興奮,病人出現大汗及流涎,加上嘔吐及進食進水的障礙,很快即出現脫水。體溫高達39--40℃。此期經過1--3天。

麻痹期:病人渡過狂躁期轉狂躁為安靜,痙攣逐漸停止,反應遲鈍,還可少量進食,一般家人常以為病情好轉。實際很快出現腦神經與四肢神經麻痹,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此期較短,一般為15--20小時。

十三、狂犬病如何診斷與鑒別診斷?

前驅期症狀不太明顯時,一般不易診斷。詢問有無咬傷史,或傷口處有無異常感覺可幫助診斷。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痙攣,則是不難診斷的。

在診斷中需與其他疾病鑒別的有:

(1)狂犬恐怖症: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識或是看見過狂犬病病人發作的人。這種人對狂犬病十分恐怖,有咬傷部位的疼痛感面產生精神恐怖症狀。但這種病人無有低燒,也沒有遇水咽喉肌肉真正的痙攣,沒有恐水現象。

(2)破傷風:兩者的症狀有相似處,但破傷風潛伏期短,為6-14天,有外傷史。出現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及長時間的強直性全身痙攣等典型症狀,而狂犬病以局部痙攣為主,持續時間也短。

(3)腦膜炎、腦炎,常易與狂犬病前驅的症狀相混淆。但無有咬傷史,精神狀態出現遲鈍、嗜睡,昏迷及驚厥等,與狂犬病的神志清楚、恐慌不安等症狀不同。此外,狂犬病還應與脊髓灰質炎、中樞神經葯物中毒、尿毒症等相區別。

十四、怎樣預防狂犬病?

要想不得狂犬病,要做到下列幾點:

(1)要加強宣傳,要使得每個家長,特別要告訴兒童,狂犬病的危害性。要增加預防狂犬病的知識。特別要教育孩子,尤其幼兒要看管好,不要和狗玩或挑逗狗,不要和狗接觸。沒有發瘋、看似健康的狗和小動物,都有攜帶狂犬病毒的可能。小兒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撲倒,咬傷頭部和上肢,其發病率最高,最危險。

(2)狗是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發現瘋狗一定要堅決捕獲隔離或捕殺埋掉。養狗的人一定按規定將狗上鎖看管好,以防感染和傷人。並要定期給狗進行獸用疫苗注射。

(3)被咬傷後,要立即清水或肥皂水清潔傷口,嚴重的要及時到醫院處理。因為傷口是病毒侵入的門戶。處理好後可直接防止感染,或可延長潛伏期。

8. 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體、寄生蟲(原蟲、蠕蟲、醫學昆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或稱病原體。病原體中,以細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澆灌糞肥的蔬菜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距離施肥時間越近,蔬菜表面大腸菌群數量越多,用自來水浸泡、沖洗等方法對去除蔬菜表面的大腸菌群有一定效果,其中以沖洗效果最佳。此外,最好的殺滅蔬菜病原菌的方法是沸水浸泡。

(8)致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每個人一生中可能受到期150種以上的病原體感染,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條件下並不引起疾病,有些甚至對人體有益,如腸道菌群(大腸桿菌等)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

這些菌群的存在還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較強的細菌的繁殖,因而這些微生物被稱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當機體免疫力降低,人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被破壞時,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稱它們為條件致病微生物(條件致病病原體)。

機體遭病原體侵襲後是否發病,一方面固然與其自身免疫力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病原體致病性的強弱和侵入數量的多寡。一般地,數量愈大,發病的可能性愈大。

尤其是致病性較弱的病原體,需較大的數量才有可能致病。少數微生物致病性相當強,輕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9. 狂犬病毒屬不屬於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14張

狂犬病毒

 聽語音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屬於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外形呈彈狀,核衣殼呈螺旋對冊孫稱,表面具有包膜,內含有單鏈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體。狂犬病毒具有兩種主要抗原:一灶姿畢種是病毒外膜上的糖隱芹蛋白抗原,能與乙醯膽鹼受體結合使病毒具有神經毒性,並使體內產生中和抗體及血凝抑制抗體,中和抗體具有保護作用;另一種為內層的核蛋白抗原,可使體內產生補體結合抗體和沉澱素,無保護作用。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發現之前,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就發現了狂犬疫苗。

中文名

狂犬病毒

外文名

Rabies Virus

類型

傳染病

最早發現

1884年

外形

彈狀

特徵

 聽語音



狂犬病毒粒子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屬於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體。外形呈彈狀,核衣殼呈螺旋對稱,表面具有包膜,內含有單鏈RNA。病毒顆粒外有囊膜,內有核蛋白殼。囊膜的最外層有由糖蛋白構成的許多纖突,排列比較整齊,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病毒含有5種主要蛋白(L、N、G、M1和M2)和2種微小蛋白(P40和P43)。L蛋白呈現轉錄作用;N蛋白是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核蛋白,是誘導狂犬病細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常用於狂犬病病毒的診斷、分類和流行病學研究;G蛋白是構成病毒表面纖突的糖蛋白,具有凝集紅細胞的特性,是狂犬病病毒與細胞受體結合的結構,在狂犬病病毒致病與免疫中起著關鍵作用;M1蛋白為特異性抗原,並與M2構成細胞表面抗原。

閱讀全文

與致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