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選礦有哪些技術

微生物選礦有哪些技術

發布時間:2023-05-15 17:21:47

㈠ 求有關微生物冶金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的資料或者論文

微生物冶金技術及其應用 摘要:綜述微生物冶金技術及冶金過程的機理,並介紹了該技術的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 關鍵詞:微生物;冶金;機理;應用 0 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 與日俱增,而自然礦產資源的枯竭,對礦冶工作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微生物冶金技術是近代學科交叉發展生物工程 技術和傳統礦物加工技術相結合的工業上的一種新工藝, 其能耗少、成本低、工藝流程簡單、無污染等優點,在礦 物加工、三廢治理等領域展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並取得 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 微生物冶金技術[1] 按照微生物在礦物加工中的作用可將生物冶金技術分 為:生物浸出橡宴、生物氧化、生物分解。 1·1 生物浸出 硫化礦的細菌浸出的實質是使難溶的金屬硫化物氧化, 使其金屬陽離子溶入浸出液,浸出過程是硫化物中S2-的 氧化過程。其浸出機理是: ———直接作用:指細菌吸附於礦物表面,對硫化礦直 接氧化分解的作用。可用反應方程式表示為: 2MS+O2+4H+細菌參與2M2++2S0+2H2O 式中M———Zn、Pb、Co、Ni等金屬。 ———間接作用:指金屬硫化物被溶液中Fe3+氧化,可 用以下反應式表示: MS+2Fe3+M2++2Fe2++S0 所生成的Fe2+在細菌的參與下氧化成Fe3+: 4Fe2++O2+H+細菌參與4Fe3++2H2 ———原電池效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固相相互接觸並同 時浸沒在電解質溶液中時各自有其電位,組成了原電池,發 生電子從電位低的凱罩地方向高的地方轉移並產生電流。盯如鬧例如, 對於由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組成的礦物體系,在浸出過 程中靜電位高的礦物充當陰極,低的礦物則充當陽極: 陽極反應: ZnS Zn2++S0+2e CuFeS2Cu2++ Fe2++2S0+4e 陰極反應: O2+4H++4e 2H2O 原電池的形成會加速陽極礦物的氧化,同時細菌的存 在會強化原電池效應。 1·2 生物氧化 對於難處理金礦,金常以固-液體或次顯微形態被包裹 於砷黃鐵礦(FeAsS)、黃鐵礦(FeS2)等載體硫化礦物 中,應用傳統的方法難以提取,很不經濟。應用生物技術 可預氧化載體礦物,使載金礦體發生某種變化,使包裹在 其中的金解離出來,為下一步的氰化浸出創造條件,從而 使金易於提取。在溶液pH值2~6范圍內,細菌對載體礦 物砷黃鐵礦的氧化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4FeAsS+12·75O2+6·5H2O 3Fe3++Fe2++ 2H3AsO4+2H2AsO-4+H2SO4+3SO2-4+H++4e 生物預氧化方法其投資少、成本低、無污染等優點, 在處理難處理金礦過程中體現了理想的效果,並取得了較 好的經濟效益。 1·3 生物分解[2] 鋁土礦存在許多細菌,該類微生物可分解碳酸鹽和磷 酸鹽礦物。例如: Bacillus mucilaginous分泌出的多糖可和 鋁土礦中的硅酸鹽、鐵、鈣氧化物作用,應用Aspergillus niger、Bacillus circulans、Bacillus polymyxa和 Pseudomonus aeroginosa可從低品位鋁土礦中選擇性浸出 鐵和鈣。微生物分解碳酸鹽礦物可用如下反應過程表示: 微生物代謝產生的酸使碳酸鹽分解: CaCO3+H+Ca2++HCO-3 呼吸產生的CO2溶解產生H2CO3,從而加速碳酸鹽的 分解: CaCO3+H2CO3Ca2++2HCO-3 2 生物冶金技術應用現狀 2·1 微生物冶金技術的歷史沿革[1,3] 1687年,在瑞典中部的Falun礦,人們使用微生物技 術已經至少浸出了2 000 000噸銅,但當時人們對其反應機 理並不清楚,細菌浸礦技術的發展十分緩慢。直到1947 年, Colmer與Hinkel首次從酸性礦坑水中分離出一種可以 將Fe2+氧化為Fe3+的細菌即氧化亞鐵硫桿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3]。1954年, L·C·Bryner和J·V·Beck等人 開始利用該菌種進行硫化銅礦石的實驗室浸出試驗研究, 並發現該細菌對硫化礦具有明顯的氧化作用。1955年10 月24日S·R·Zimmerley, D·Gwilson與J·D·Prater首次申 請了生物堆浸的專利並委託給美國Kennecott銅礦公司, 開始了生物濕法冶金的現代工業應用。 2·2 微生物冶金技術的應用現狀[4] 2·2·1 微生物冶金技術在金、銀礦石中的應用[5~12] 微生物濕法冶金技術在金、銀礦中主要應用於氧化預 處理階段,近年來已有6個生物氧化預處理廠分別在美國、 南非、巴西、澳大利亞和迦納投產。南非的Fairvirw金礦 廠採用細菌浸出,金的浸出率達95%以上;美國內華達州 的Tomkin Spytins金礦於1989年建成生物浸出廠,日處理 1 500 t礦石,金的回收率為90%;澳大利亞於1992年建 成Harbour Lights細菌氧化提金廠,處理規模為40 t/d。 巴西一家工廠於1991年投產,處理量為150 t/d。我國陝 西省地礦局1994年進行了2 000 t級黃鐵礦類型貧金礦的細 菌堆浸現場試驗,原礦的含金只有0·54 g/t,經細菌氧化 預處理後金的回收率達58%,未經處理的只有22%; 1995 年雲南鎮源金礦難浸金礦細菌氧化預處理項目啟動,建起 我國第一個微生物浸金工廠。新疆包古圖金礦經細菌氧化 預處理後,金浸出率高達92%~97%。 2·2·2 微生物冶金技術在銅礦石中的應用[13~17] 最初生物浸出銅主要用於從廢石和低品位硫化礦中回 收銅,細菌是自然生長的,近年來這種方法已用來處理含 銅品位大於1%的次生硫化銅礦,稱為生物浸出。現在, 美國和智利用SX-EW法生產的銅中約有50%以上是採用 生物堆浸技術生產的,如世界上海拔最高4 400 m的濕法煉 銅廠位於智利北部的奎布瑞達布蘭卡,該廠處理的銅礦石 含Cu 1·3%,主要銅礦物為輝銅礦和藍銅礦,採用生物堆 浸,銅的浸出率可以達到82%。生產能力為年產7·5萬t 陰極銅。我國已開採的銅礦中85%屬於硫化礦,在開采過 程中受當時選礦技術和經濟成本的限制產生了大量的表外 礦和廢石,廢石含銅通常為0·05%~0·3%。德興銅礦采 用細菌堆浸技術處理含銅0·09%~0·25%的廢石,建成了 生產能力2 000 t/a的濕法銅廠,萃取箱的處理能力達到了 320 m3/h,已接近了國外萃取箱的水平。該廠1997年5月 投產,已正常運轉了幾年,生產的陰極銅質量達到A級。 福建紫金山銅礦已探明的銅金屬儲量253萬t,屬低品位含 砷銅礦,銅的平均品位0·45%,含As 0·37%,主要銅礦 物為藍輝銅礦、輝銅礦和銅藍。該礦採用生物堆浸技術已 建立了年產300 t陰極銅的試驗廠,「十五」期間計劃建立 更大的生產廠。 2·2·3 微生物冶金技術在鈾礦石中的應用[18~20] 細菌浸鈾也已有多年歷史。葡萄牙1953年開始試驗細 菌浸鈾,到1959年時某鈾礦用細菌浸鈾浸出率達60%~ 80%。在60年代,加拿大就開始用細菌浸出ElliotLake鈾 礦中的鈾。在該區的3個鈾礦公司都有細菌生產廠, 1986 年U3O8年產量達3 600 t。1983年成功地以原位浸出的方 式從Dension礦中回收了大約250 t U3O8。到目前為止,美 國、前蘇聯和南非、法國、葡萄牙等國都有工廠在用生物 堆浸法回收鈾。1966年加拿大研究成功了細菌浸鈾的工業 應用,用細菌浸鈾生產的鈾佔加拿大總產量的10% ~ 20%,而西班牙幾乎所有的鈾都是通過細菌浸出獲得的, 印度、南非、法國、前南斯拉夫、塔吉克、日本等國 也廣泛應用細菌法溶浸鈾礦。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 也曾在湖南711鈾礦作了處理量為700 t貧鈾礦石的細菌堆 浸擴大試驗,而在柏坊銅礦則將堆積在地表的含鈾0·02% ~0·03%的2萬多噸尾砂歷經8年用細菌浸出鈾濃縮物2 t 多。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新疆某礦山利用細菌地浸浸 出鈾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此外,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在細菌浸礦方面做過許多研究工作,他們曾在相山鈾礦進 行過細菌堆浸半工業試驗研究,而贛州鈾礦原地爆破浸出 試驗及在草桃背礦石堆浸試驗中也都應用了細菌技術。 2·2·4 微生物冶金技術在其它金屬礦中的應用[21~24] 據報道,銻、鎘、鈷、鉬、鎳和鋅等硫化物的生物浸 出試驗比較成功。由此可知,氧化鐵硫桿菌和喜溫性微生 物可從純硫化物或復雜的多金屬硫化物中將上述重金屬有 效地溶解出來。金屬提取速度取決於其溶度積,因而溶度 積最高的金屬硫化物具有最高的浸出速度。這些金屬硫化 物可用細菌直接或間接浸出。除上述金屬硫化物外,鉛和 錳的硫化物、二價銅的硒化物、稀土元素以及鎵和鍺也可 以用微生物浸出。硅酸鋁的生物降解曾被廣泛研究,特別 是採用在生長過程中能釋放出有機酸的異養微生物的生物 降解,這些酸對岩石和礦物有侵蝕作用。另外,它還應用 在貴金屬和稀有金屬的生物吸附錳、大洋多金屬結核、難 選銅-鋅混合礦、大型銅-鎳硫化礦、含金硫化礦石、稀 有金屬鉬和鈧的細菌浸取等眾多方面。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 而自然礦產資源的枯竭,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影響著人類的 生存與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微生物冶金技術在礦產 資源中的應用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微生物冶金技術具 有工藝簡單、投資少、環境污染少等許多優點,正發揮著 巨大的作用,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將對人類 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楊顯萬,沈慶峰,郭玉霞·微生物濕法冶金[M]·北京: 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3-09· [2] EhrlichH L·Manganese oxide rection as a form of anaerobicrespiration [J]·Geomicrobiology Journal, 1987, 5 (4): 423~431· [3] A·R·Colmer, M·E·Hinkel·Theroleofmicroorganismin acid mine drainage·A preliminary report·Science, 1947, 106: 253~256· [4] 邱木清,張衛民·微生物技術在礦產資源利用與環保中的應 用[J]·《礦產保護與利用》, 2003 (6)· [5] J·Needham, L·Gwei—Djen·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J]·Chen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1974 (5): 25, 250· [6] 徐家振,金哲男·重金屬冶金中的微生物技術[J]·《有色 礦冶》, 2001 (2): 31~34· [7] 鍾宏·生物葯劑在礦物加工和冶金中的應用[J]·《礦產 保護與利用》, 2002 (3): 28~32· [8] 肖松文·《黃金》[J]·1995, 16 (4): 31· [9] Dutrizac, J·E·eta1·Miner·Sci·Ere·[J]·1974 (6) 2: 50· [10] Souraitro Nagpal eta1·Biohydrometallurgical Technologies, VolumeI [z]·ed·by Torma, A·E·eta1·A Pub~eafion of TMS, 1993·49· [11] J·蓋維爾·生物預處理在菱鎂礦尾渣浮選回收上的應用 [J]·《國外金屬礦選礦》, 1999 (3)· [12] G·Rossi·Biohydrometallurgy [J], 1990: 1~7· [13] 劉大星,蔣開喜,王成彥·銅濕法冶金技術的國內外現狀 及發展趨勢[J]·《濕法冶金》, 1997 (6)· [14] 孫業志,吳愛祥,黎建華·微生物在銅礦溶浸開采中的應 用[J]·《金屬礦山》, 2001·

㈡ 選礦及加工

一、高嶺土的選礦

高嶺土的選礦過程,實質上是分選出高嶺石族礦物、多水高嶺石族礦物和其他粘土礦物,除去石英、長石、雲母以及磁鐵礦、褐鐵礦、赤鐵礦、軟錳礦、硬錳礦、金紅石等非粘土獨立礦物的過程。可分為干法選礦和濕法選礦。

(一)干法選礦

干法選礦工藝是一種簡單經濟的加工工藝,大致過程為:

原礦→乾燥→破碎→粉碎→磨細→除砂→除鐵

干法選礦可省掉產品脫水和乾燥過程,減少微粉流失;工藝流程短,生產成本低,適合於乾旱缺水地區。但產品質量受原礦質量的影響較大,且不穩定。

(二)濕法選礦

濕法選礦工藝包括礦石准備、選礦加工和產品處理三個階段。

1.礦石准備階段

包括配料、破碎和泥料的搗漿分散作業。搗漿是將高嶺土原礦與水、分散劑混合在搗漿機內制漿,搗漿作業可使原礦分散,為分選作業制備適當細度的高嶺土礦漿,並同時去掉大粒砂石。在高嶺土濕選工藝中,首先將原礦製成泥漿,使礦物以顆粒狀單體形態在水中解離,顆粒大小以微米為單位,甚至於更小。為了使高嶺石族礦物與雜質礦物(如石英、長石、雲母、黃鐵礦、鈦鐵礦等)分離,就必須使粘土顆粒分成細、中、粗三個粒級。高嶺土顆粒界面上帶著相反電荷,顆粒之間相互吸引產生絮凝呈絮團狀,這樣就需添加適當的分散劑,使之電離後吸附在帶電荷的高嶺土表面,使其具相同的電荷而相互排斥,此時泥漿便具有流動性(礦漿的濃度一般為5%~14%)。礦漿中的礦物顆粒只有達到充分分散,才能有效地進行分級和選別。一般粘土懸浮液呈現中性—鹼性(pH=8)時,便顯示穩定的分散狀態。常用的分散劑有如下幾種:

調整pH:氫氧化鈉(NaOH),碳酸鈉(Na2CO3);

沉澱Ca2+:草酸銨(NH4)2C2O4;

絡合Al3+,Fe3+:檸檬酸鈉(Na3C6H5O7·2H2O);絡合多價金屬離子:水玻璃(Na2O·mSiO2),焦磷酸鈉(Na4P2O7),六偏磷酸鈉(NaPO3)6

2.選礦階段

選礦階段包括除砂、分級、浮選、化學漂白、磁選等,以除去不同雜質。

(1)除砂

濕法除砂,即主要去掉石英、長石、雲母等碎屑礦物和岩屑等較粗粒的雜質,同時也可除去部分鐵鈦礦物。常用耙式浮槽式分級機、螺旋式分級機、水力旋流器和振動篩等進行。我國小礦山採用自然沉澱除砂,再進入沉澱池濃縮、經沉降脫水乾燥後生產出磚塊狀的高嶺土坯子。這種產品一般用於陶瓷工業。在機械化選礦廠,則先用單軸搗漿機除去部分粗砂,而後再進入水力旋流器或振動篩等進一步除砂。據報道,目前國外有一種用於除砂的新型設備———工業型葉輪機(德國產),經過工業考核,其可以取代現有生產所用的螺旋分級機和振動篩的生產工藝。

(2)分級

目前我國生產高檔產品,特別是塗料級高嶺土產品,主要採用分級方法。

1)水力分級:將原礦用水在攪拌條件下,製成泥漿懸浮液,使粘土礦物和雜質礦物以顆粒狀單體形態分散於水中,同時加入適當的分散劑,自然沉澱後,收集上層高嶺土懸浮液。

2)各種分級機:水力旋流器、振動細篩,分成粗、細兩個粒級。

在造紙塗料加工過程中,2μm粒級含量一直作為工作指標的控制點,要求粒度盡量均勻,既要小於2μm,又要防止研磨時發生過粉碎,因此必須分級。所謂分級就是利用礦物顆粒的大小或密度的差別來分離礦物,若組成礦漿的礦物粒度相差大,則一般用篩網分級;若相近,則據其密度差別進行選別。常用的分級設備有水簸、水力旋流器、離心機等。

高嶺土深加工工藝中的超細分級,在國外多採用卧式螺旋離心機,一般結構的卧式螺旋離心機在處理過程中,由於螺旋的攪動,中粗顆粒很難沉降,而隨溢流帶走,同時又夾帶著相當部分的細顆粒由螺旋推送到出渣口排出,這樣使得分級效果不好。目前國外較先進完善的粒子分級裝置首推美國所產的專利離心機。

(3)浮選

浮選法是在提純高嶺土中應用十分廣泛的選礦工藝,目前工藝和設備也在不斷改進更新,使得高嶺土精礦獲得更高的白度,而滿足工業需要。

浮選是採用一定的懸浮設備和浮選葯劑,除選出雜質礦物的提純方法。因高嶺土原礦所含的雜質不同,所採用的浮選方法、葯劑和設備也不一樣。常用的有泡沫浮選、背負浮選、雙液層浮選和選擇性絮凝浮選等。泡沫浮選對處理幾微米以下的礦物,特別是一些難選的礦物效果不大,一般不常用。

1)超細粒懸浮法:超細粒浮選(又稱背負浮選)能處理100%小於3μm,其中48%小於0.5μm的礦物(如銳鈦礦、石英砂、電氣石和氧化鐵等),是選別微細粒礦物極為有效的工藝之一。該法是採用油酸(塔爾油、燃料油)作捕收劑,松油作起泡劑,硅酸鈉作分散劑,可溶性的鹼土金屬鹽(石油磺酸鈣)作助選劑,用氫氧化銨調整pH值(一般pH=9左右),採用-325目的方解石、石英、螢石、重晶石等作載體,用來捕集要分選的微細礦物雜質,這種方法的實質是用載體增大礦物與氣泡的碰撞率和接觸面,在浮選過程中,吸附捕收劑的載體背負著雜質顆粒上升到泡沫層,而隨泡沫溢流排出,高嶺土為底流產品,這樣便達到分離的目的。殘留在粘土中的化學葯劑及載體礦物對最終產品有害,必須盡可能地除去。載體礦物從泡沫中回收後,可以加以循環使用。一般情況下,載體礦物粒度的減小,攪拌強度的提高,能顯著提高載體礦物與微細懸浮礦粒的碰撞速率,對提高分選指標非常有利。另外對載體礦物預先進行疏水化處理是提高鐵脫除率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措施。

超細粒浮選的優點是可採用普通設備和浮選葯劑,分選效果好,一般能除去70%的鐵鈦雜質,白度可達90以上。缺點是工藝流程復雜。

2)雙液層浮選法:雙液層浮選法是在超細粒浮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種方法是先在高嶺土礦漿中加入分散劑,調整pH在5~11范圍之間,再加入能選擇性地捕集其中一種礦物的陽離子捕集劑(脂肪酸類)和四氯化碳,然後用有機液(工業煤油)調和,礦漿在pH=8~12時,乳化而形成高嶺土—水層和雜質—有機液層兩種液體層,提純的高嶺土從水相中回收,雜質礦物從油相中除去,這種方法的特點是不使用礦物載體,而只用能捕集雜質的憎水性捕集劑和非極性的有機液處理礦漿,浮選過程可在水力旋流器或重力沉澱池中進行,分選前須調整礦漿的固含量並加入適當的分散劑,以得到最佳的分選效果。英國高嶺土公司(ECC公司)採用此法進行分離高嶺土中電氣石等雜質的研究,其在粘土礦漿中添加硅酸鈉和鹼作分散劑,以工業煤油作調和劑,脂肪酸作捕集劑,攪拌混合後靜置,兩液分層,純凈的高嶺土從液相回收,電氣石從油相回收。使用過的調和劑(工業煤油),清除雜質後可重復使用。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成本較高。

3)選擇性絮凝浮洗法:

①選擇性絮凝高嶺石。此法是使用一種陰離子絮凝劑(如高分子絮凝劑聚丙烯醯胺),通過橋鍵作用,將高嶺石連接成一種鬆散的網狀的聚集狀態,沉澱於底部。對薄片狀的高嶺石,由於其層面與端面的電化學性質不同,其中端面與絮凝劑(聚丙烯醯胺)相互作用強烈,這種聚合物和端面的吸附形成橋鍵,引起端面與端面的絮凝,結果引起顆粒與顆粒之間的絮凝沉向底部。

其他礦物留在懸浮液中,靜置一定時間後,倒出懸浮液,將絮凝物在清水中攪拌成懸浮液後再進一步分離。

②選擇性絮凝石英、明礬石等雜質。高嶺石與雜質礦物的電化學性質差異較大,也可選擇一定的絮凝劑,將石英等雜質絮凝,使細微的高嶺土呈分散狀態懸浮狀態,用虹吸或傾析法,使高嶺土礦漿與絮凝雜質分離。進而可獲得純度高、粒度細的高嶺土產品。

這種方法是近20年來發展起來的被認為是細粒選礦中最有前途的有效工藝之一,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捷克等均採用了這種工藝,使得高嶺土的分選能力和選礦回收率均有所提高。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進行高嶺土選擇性絮凝浮選的研究,主要是除明礬石,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試驗中採用水玻璃作分散劑,水解的聚丙烯醯胺作絮凝劑,加Ca2+活化礦漿,結果礦石脫硫率可達65.72%。試驗中絮凝劑濃度為160×10-6,絮凝劑聚丙烯醯胺水解度為70%,沉降時間為180min,pH=9.5~10,水玻璃用量為400×10-6時效果最佳。在礦漿中添加Ca2+可使高嶺土和明礬石產生不同的絮凝效果,明礬石絮凝明顯活化,當CaCl2達40×10-6時,明礬石絮凝回收率可達92%。

(4)漂白

高嶺土的漂白主要是除去高嶺土中的鐵、鈦氧化物著色雜質和染色的有機物。

1)化學漂白:採用化學方法可以除去牢固覆蓋在高嶺土顆粒表面的氧化鐵膜。因為這部分鐵採用磁選和浮選法很難除去,這就必須採用化學漂白進行處理,即採用化學方法溶出鐵、鈦等著色雜質再漂洗出去。常用的化學漂白法方法有氧化還原法、酸溶法、氯化法等。

還原法:該法的實質就是使高嶺土中難溶性的Fe3+還原成可溶性的Fe2+,而後洗滌除去,從而提高高嶺土的白度。這是高嶺土工業中傳統的除鐵方法。在漂白前礦漿流入攪拌機攪拌,並要加入絮凝劑絮凝後,再進行漂白。常用的還原劑有:連二亞硫酸鈉(又稱保險粉)、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鋅等。

此過程可使難溶的Fe3+→Fe2+,然後洗滌除去。

影響漂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礦石的特徵、溫度、pH值、葯劑用量、礦漿濃度、漂白時間、攪拌強度等。若礦石中雜質呈星點狀、浸染狀,含量低,那麼可以得到較好的漂白效果,白度顯著提高。若礦石中含有機質、雜質含量高,那麼漂白效果差,白度提高的幅度不大。漂白過程中的溫度一般宜在常溫下,太高,雖然能加快漂白速度,但熱耗量大,葯劑分解速度過快,造成浪費並污染環境;過低,反應緩慢,生產能力下降。礦漿的pH值調整到2~4時,漂白效果最佳。葯劑用量方面,一般隨著用量的增大,漂白速度加快,白度也隨之提高,但達到一定程度時,白度不再增長。礦漿濃度以12%~15%為宜。漂白時間既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時間過長既浪費葯劑,又降低了高嶺土的質量,因為空氣中的氧會導致Fe2+氧化成Fe3+;過短,白度達不到要求。反應完畢後,應立即進行過濾洗滌,否則表面會逐漸發黃。對於產品發黃問題,20世紀70年代美國曾有專利介紹了添加磷酸鹽可避免返黃。具體方法是:先加連二亞硫酸鈉進行還原漂白,過一定時間後,加入磷酸鹽。經驗證,漂白後的產品能夠達到永久性的漂白。採用連二亞硫酸鹽對高嶺土進行漂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高嶺土的白度和亮度顯著提高,但這種還原劑性質極不穩定,受熱、受潮或敞露於空氣中都能發生分解。在漂白過程中有相當量的Na2S2O4消耗在自身的分解反應中,為了避免這種浪費,近幾年來已研究出幾種改進方法,如鋅粉漂白法、硼氫化鈉漂白法、二氧化硫電解法等,這些方法的相同點在於:在漂白過程中即時產生Na2S2O4,從而避免了葯劑的浪費,降低了成本,同時也獲得了較好的漂白效果。

對含黃鐵礦、有機質的高嶺土,一般採用氧化漂白法,即使處於還原狀態的黃鐵礦氧化成可溶性的硫酸亞鐵和硫酸鐵,同時氧化有機質,使其變成易被洗去的無色氧化物。據資料,國外採用了一種氧化-還原聯合漂白法,並通過試驗證明這種方法比單純的還原或氧化漂白效果更佳。如美國喬治亞州高嶺土,原土<2μm含量為80%,白度70.2%,製成20%的泥漿後,加入還原劑(Na2S2O4)漂白,白度增高到72.0%,顯然,這種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如果在泥漿中先加入雙氧水(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等氧化劑,讓高嶺土中著色雜質反應完全,然後再加入Na2S2O4漂白,其白度可提高到85.0%。

酸溶法:利用高嶺土耐酸不耐鹼的性質,用酸液(HCl、H2SO4、草酸)處理高嶺土,使其中不溶化合物轉變成可溶化合物,而與高嶺土分離。一般為了使雜質充分溶解,可同時加入氧化劑(過氧化氫等)或還原劑(氯化亞錫、鹽酸羥胺等)。酸溶漂白的效果與鐵礦物的賦存狀態、酸的用量、反應溫度等有關,呈浸染狀賦存於高嶺土表面的赤鐵礦易溶於鹽酸而被除去,含鈦礦物的高嶺土很難用此法除去雜物而提高白度。

用硫酸處理高嶺土,需在壓力為2×155Pa的壓力鍋中持續2~3h,採用8%~10%H2SO4溶液且須過量,處理後洗去Fe和剩餘酸,用這種方法可除去高嶺土中約90%的Fe2O3。採用比例為1∶2的濃硫酸和硫酸銨的混合液在100℃下處理高嶺土持續2h,過濾懸浮液並用硫酸清洗,鈦、鐵雜質都可清除。用0.1%~0.5%的草酸或草酸鈉的熱溶液,可使賦存於磨細的高嶺土顆粒表面的鐵鈦化合物溶解而除去。

國外的高嶺土漂白研究中新的進展:如在高嶺土粉末中加入NH4Cl,在加到200~300℃時與高嶺土中的鐵反應,冷卻後,用稀鹽酸浸出鐵的生成物FeCl3,即可漂白。目前正處於試驗階段,這種漂白需要在高溫密閉條件下進行。

2)生物除鐵漂白:利用某些微生物(細菌,真菌)具有從氧化鐵(褐鐵礦,針鐵礦)中溶解鐵的能力。利用微生物這種溶解鐵的能力,可將高嶺土中所含鐵雜質除去。微生物這種溶解鐵的能力,情況很復雜,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起復合劑作用的有機酸和其他新陳代謝物的形成有關,也與酶解和非酶解對鐵的還原作用有關。

目前已研製出一種兩步處理方法:首先制備培養液(即浸出劑),浸出劑是將菌株在30℃下置於營養媒介中培養而成的。營養媒介中含有3gNH4NO3,1gKH2PO4,0.5gMgSO4·7H2O和每升天然水中不等量的糖蜜。媒介最初的pH值約為7,這類微生物在表面或水中生成,培養所需的時間取決於培養方法和介質中糖漿的初始濃度,一般為5~14天,當糖漿的初始濃度高於150g/L時,最終的pH值總是小於2,浸出劑中有機酸的濃度約大於40g/L。草酸與檸檬酸的含量之和占整個有機酸含量的95%以上,在人工合成的含同量有機酸的浸出劑中加鹽酸酸化至pH=0.5,也可取得同樣的浸取效果。浸出劑制備好後,在90℃下用浸出劑浸濾高嶺土,試驗中採用11種不同品種的高嶺土,其Fe2O3含量從0.65%~1.49%不等,Al2O3含量分別為32%~35.2%,鐵以氫氧化物形式出現,主要是針鐵礦,其在高嶺土中呈包裹體存在,其餘的鐵則是從外部滲入且污染了高嶺土菌絲體內。試驗攪拌強度為400~600r/min,礦漿最佳濃度為20%~25%,處理時間為2~5h。結果見表7-3,從表中可看出,經過浸出劑處理後,Fe2O3含量從0.65%~1.49%可降至0.44%~0.75%,白度從55~87提高到86~92。而僅有少量的鋁隨鐵一起從高嶺土中浸出。延長浸取周期,可以浸出高嶺土中更多的鐵,但同時會使鋁發生強烈溶解,所以一般浸出時間要適當控制。

3)磁選除鐵漂白:幾乎所有的高嶺土原礦都含有少量的鐵礦物(Fe2O3一般為0.5%~3%),主要有鐵的氧化物、鈦鐵礦、菱鐵礦、黃鐵礦、雲母、電氣石等。這些著色雜質通常具有弱磁性,這樣即可用磁選方法除去這些有害雜質。磁選是利用礦物的磁性差別而在磁場中分離礦物顆粒的一種方法,對除去磁鐵礦和鈦鐵礦等高磁性礦物或加工過程中混入的鐵屑等較為有效。對於弱磁性礦物,一種方法是可以先焙燒,待其轉變成強磁性氧化鐵後再進行磁選分離;再一種方法就是採用高梯度強磁場磁選法。

表7-3 用各種微生物方法除去高嶺土中的鐵

(據郭守國等,1991)

A.高梯度強磁場磁選法

1973年,美國生產出第一台高梯度磁選機。1981年,我國長冶研究院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半工業型周期式高梯度磁選機,已用於陶瓷原料的提純。目前,高梯度磁選機已廣泛用於高嶺土等非金屬礦的除鐵。

高梯度磁選機工作原理:工作時先接通電流,線圈便產生磁場,鋼毛即被磁化,接著自動打開給料閥、排料閥和流速控制閥,礦漿進入分選箱,通過被磁化的鋼毛後,磁化物質被鋼毛截留,其餘未被磁化的料漿通過排料閥,打開沖洗閥,沖掉鋼毛上的非磁性料漿,再關掉電源,鋼毛磁性消失,再用水沖洗出被磁化的磁性礦物,整個過程按程序自動控制完成。

這種方法有兩大特點,一是具有能產生高磁場強度(107Gs/cm數量級)的聚磁介質(一般為鋼毛),二是有先進的螺絲管磁體結構。高梯度磁分離技術對於脫除有用礦物中弱磁性微細顆粒甚至膠體顆粒十分有效。這種方法優點是工序簡單、產量高、成本低、無污染,能藉助於調整分離操作參數來生產不同檔次的產品,並可按需要控制生產成本,是一種效果好、適應性強的技術,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缺點是設備投資高、耗電大。早在70年代美國就有不少廠家用此項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浮選、化學漂白等傳統的提純高嶺土的方法。美國喬治亞中部地區的一些高嶺土公司已將高梯度磁選作為標準的處理工藝。表7-4為不同產地的高嶺土用PEM-5型高梯度磁機除鐵、鈦試驗的結果。

表7-4 不同產地高嶺土用PEM-5型高梯度磁選結果

(據郭守國等,1991)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高梯度磁機選礦中,有害雜質鈦比鐵易於除去。

B.超導磁選

隨著高嶺土礦體不斷開采,高嶺土原礦的質量逐漸降低,賦存於高嶺土中的鐵鈦礦物的粒度也越來越小,高梯度磁選機也無法將幾個微米下的弱順磁性礦物分離出來。據報道,目前國外已有10多個國家正從事用超導磁選機對高嶺土進行除鐵、鈦的研究。

超導磁選機由三個主體部件組成。一是超導磁體,它是由鈮鈦線或鈮錫線繞制而成;二是超低溫製冷系統,用液氦、液氮製冷,使鈮鈦或鈮錫磁體在4.2K下達到磁體無直流電阻的超導狀態;三是分選管道或分選裝置,使要分選的礦粒或礦漿在超導磁場中將磁性礦物與非磁礦物分開。超導磁選機根據有無介質及其所產生的梯度不同可分為無梯度超導磁選機和高梯度超導磁選機兩種,高嶺土比較適合於用後種,這種磁選機可處理幾個微米或亞微米級別極弱的順磁場礦物。超導磁選機能長期運轉,與常規磁選機相比,降低電耗80%~90%,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15萬美元,其佔地面積為原來的34%,重量為原有的47%;另外,其還具有快速激磁和退磁能力,可使設備減少分選、退磁和沖洗雜物所需的時間,從而大大提高了礦物的處理量。該設備處理能力為6t/h。

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建造了一種10萬Gs的電磁體,電耗達1600kW,每分鍾還需用4.5t水冷卻。早在1976年,日本就製造出了一台17.5萬Gs的超導磁體,是世界上最強的超導磁體,總耗電才15kW。

二、高嶺土的剝片與超細粉碎

紙張、橡膠、塑料作填料,紙張塗料,化妝品增稠劑等應用領域,對高嶺土的細度和形狀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必須對精選的高嶺土進行剝片和超細粉碎,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而一般常規方法難以達到這一目的。近年來,在超細加工工藝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如採用超音速氣流粉碎等方法提高了高嶺土細度,從而為生產更多的塗料級和高檔填料級產品開辟了新的途徑,擴大了資源利用率,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高嶺土的剝片與超細粉碎工藝主要有磨剝法、高壓擠出法、氣流粉碎法。

1.磨剝法

粗粒的高嶺土往往是由許多單片疊加而成,剝片工藝就是用研磨方法把疊層狀的高嶺石聚集體(>2μm)剝離成為單片或減少疊層的層次。目前剝分採用的主要設備是鱗片研磨機,研磨介質有瓷珠、玻璃珠、人造剛玉珠、尼龍聚乙烯珠。珠的相對密度約2~4.5,直徑為2~3mm。通過攪拌泥漿和細研磨介質組成的混合物,使磨介與磨介之間產生相互碰撞,而達到使高嶺石剝離的目的。高嶺石經剝分後,晶體結構一般未被破壞,新生面不被污染,能解離釋放出高嶺土中的著色雜質,通過沉降或離心分離除去。所以,在細度大大提高的同時,白度和光澤度也有所提高。用於造紙業,可大大提高紙張的光澤度和不透明性。工藝簡單,但生產效率略低,能耗大。

2.高壓擠出法

高壓擠出法是將高嶺土製成泥漿,在高壓擠出裝置中,用高壓泵(最高可調到5.88×107Pa),將泥漿以950m/s的線速度從窄縫中摩擦擠出,高速噴射到處於常壓的葉輪上,當物料離開縫隙時,壓力突然降低便產生空穴效應,像爆米花一般,利用高剪切力加空穴效應原理使高嶺石的晶面沿結合力較弱的氫鍵方向層層剝開,可生產小於2μm佔80%的塗料級產品。

用此工藝處理的高嶺土粒度范圍是2~20μm。經試驗證明,用高壓均漿器一次處理後的料漿中小於2μm的粒級可由原來的18%提高到37%。如福建龍岩高嶺土礦,原礦天然白度很高(75~80),高嶺石含量為20%~30%,精選後高嶺土為片狀,粒度以2~5μm、5~10μm為主,達不到塗料級產品標准,採用高壓擠壓法後,可得小於2μm顆粒佔80%以上的塗料級產品,獲得了最大的經濟效益。

3.氣流粉碎法

氣流粉碎法的實質是利用流體能量,使粉料受到很大的剪切碰撞、摩擦力等的作用。當作用力大於粒子本身的破壞應力時,粒子即被粉碎。該法是利用750m/s或更高的超高速氣流為流體能量,在特殊裝置內,使粉體顆粒相互碰撞達到碾磨,同時使碾碎的顆粒隨同噴射的旋渦氣流在粉碎機內設置的特殊分級室中分級,再通過離心作用,將分級旋流中的粗粒子甩向外邊,通過迴路管使之再循環回到超音速噴嘴,從噴嘴中高速噴射出來的顆粒再碰撞碾磨室中旋渦著的粗顆粒,只有被粉碎了的、小於一定粒度大小的細顆粒被排放出來,進入捕集器收集。經氣流粉碎後,煅燒高嶺土90%以上的粒度均在5μm以下,由此可見,採用此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4.化學剝片法

化學剝片法又稱化學分散法,它是將高嶺石加到某種葯劑中浸泡,使葯劑進入到高嶺石的晶體疊層以氫鍵結合的晶面層,破壞晶層間的氫鍵,使晶層間的結合力變弱。晶層間的相對位移就變得較容易,從而使晶體疊層出現「松解」現象。此時再施加較小的外力即可使疊層的晶片一層層剝落下來,產生的小鱗片近於單位的高嶺石晶層。化學葯劑很多:尿素(CO(NH2)2)的飽和溶液,聯氨,聯苯氨,乙醯胺丙烯酸。蘇州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沈長樂、蔣軍等研究後認為:化學剝片法用於工業生產的最大障礙是葯劑成本高,而不是葯劑本身的剝片能力。但原蘇聯學者聲稱,他們已找到了廉價的剝片劑。

5.快速冷凍剝片法

英、美等國家正在著手研究這種剝片方法,它是將高嶺土迅速通過裝有液氮的超低筒體,高嶺石晶層間的水突然被冷凍而結冰膨脹,晶層遭到破壞,微弱的氫鍵斷裂,疊層狀高嶺石便變成一片片單一的晶體。

三、高嶺土煅燒加工

將精選的高嶺土在一定的溫度下煅燒成不同用途的高嶺土熟料,然後再破碎、粉碎分級。據用途不同,其煅燒溫度不同,一般在800~1500℃,用於生產特種陶瓷、精密鑄件、橡膠、塑料、耐火材料原料。

煅燒是改善高嶺土性能的特殊加工方法。造紙塗料工業使用煅燒高嶺土可以增加紙張的散射力和遮蓋率,提高油墨吸附速度。用於電纜填料可增加電阻率。在合成4A沸石、生產氯化鋁、冰晶石工業中,煅燒可以增加高嶺土的化學活性。高嶺土經高溫煅燒後能增加白度,可部分代替價格昂貴的鈦白粉。煅燒高嶺土可用來生產莫來石。對於煤系高嶺土,煅燒是必不可少的工藝,因煅燒能脫除炭質、提高白度。

高嶺石在煅燒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會產生不同的相變,煅燒相變過程的反應式如下:

非金屬礦產加工與開發利用

從反應式可看出,500~700℃之間脫除結晶水,生成偏高嶺石,仍保持片狀形態。925℃後產生硅尖晶石相。1100℃時產生似莫來石相。1400℃產生莫來石。

高嶺土煅燒溫度的選擇,視用途而定。作為電纜填料、化工產品,溫度宜選用700℃左右。生產造紙塗料,宜選擇800~900℃,此時產生的偏高嶺石仍保持了片狀形態。生產高白度和高亮度的填料,溫度可選擇1000℃左右。生產莫來石時,溫度應大於1400℃。

為提高煅燒高嶺土的白度,可加入煅燒添加劑。添加劑的品種有多種,要根據礦石的性質,合理選用添加劑。

四、表面改性處理

高嶺土用於塑料、橡膠、油漆、電纜的填料,為使其與各種有機高分子材料容易均勻的分散,並更牢固的結合,需在高嶺土表麵包覆一層有機偶聯劑,此過程稱為表面改性。偶聯劑與高嶺土的結合,有化學反應、物理吸附或二者兼有。常用的偶聯劑有硅烷、鈦酸酯、鋁酸酯、硬脂酸及其皂類。

改性方法有干法和濕法,干法比濕法效果好。常用的設備為高速捏合機。在改性生產中,高嶺土則直接與有機材料在一定溫度下摻和,在單螺桿或雙螺桿捏合機中進行。

改性效果的檢測,用紅外光譜能准確地測出偶聯劑的包覆面積。簡便的方法是用疏水法:取少許改性後產品,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一兩分鍾,靜止後觀察水中的濁度。改性效果好的高嶺土是疏水的,它漂浮在水的表面而不下沉。

㈢ 微生物在礦物選擇中的作用

不同的微生物對於不同的礦物表現出一定的趨性和避性,如嗜硫菌,其中一些甚至能特定的消化一些礦物喚團賣,在礦物選擇中作和逗用或巧不容小覷

㈣ 研究微生物的重要經典技術有哪些

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有:

顯微技術,純種培養技術,無菌技術,純種分離純化技術和微生物保藏技術。

顯微技術(micros):顯微技術是利用光學系統或電子光學系統設備,觀察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形態結構及其特性的技術。包括:①各種顯微鏡的基本原理、操作和應用的技術;②顯微鏡樣品的制備技術;③觀察結果的記錄、分析和處理的技術。

純培養:純培養最重要的是在於微生物的生理研究,方法是依靠滅菌和分離,是由巴斯德(L.Pasteur)和柯赫(R.Koch)建立起來的。在自然界中,有的培養條件很困難,特別是具有密切共生關系的生物及進行寄生性營養的生物;也有一些在理論上不可能進行純粹培養的生物。純培養(pure culture)——微生物學中把從一個細胞或一群相同的細胞經過培養繁殖而得到的後代,稱純培養。

無菌技術:無菌技術是在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保持無菌物品、無菌區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 侵入人體的一系列操作技術。無菌技術(aseptic technique) 是指在執行醫療、護理技術過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機體和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

純化:純化是將多糖混合物分離為單一多糖的過程。在進行菌種鑒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稱為分離純化。

㈤ 微生物實驗的四大基本技術是什麼

1、顯微鏡使用,細菌抹片及革蘭氏染色,細菌形態、結構的觀察
2、常用培養基的制備
3、細菌的分離、培養、移植
4、細菌在培養基中的生長表現及生理生化試驗(鑒定)

㈥ 微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技術有哪些

一、濕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由於蒸汽潛熱大,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變性或凝固,所以該法的滅菌效率比乾熱滅菌法高,是最常用的滅菌方法。濕熱滅菌法可分為:煮沸滅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和間歇蒸汽滅菌法。

(1)煮沸滅菌法:將水煮沸至100攝氏度,保持5-10分鍾可殺死細菌繁殖體,保持1-3小時可殺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氫鈉時沸點可達105攝氏度,能增強殺菌作用,還可去污防銹。此法適用於食具、刀箭、載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種低溫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創而得名。有兩種具體方法,一是低溫維持法:62攝氏度維持30分鍾;二是高溫瞬時法:75攝氏度作用15-30秒。該法適用於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氣滅菌法:利用常壓下的流通蒸汽進行滅菌。

(4)間歇蒸汽滅菌法

(5)高壓蒸汽滅菌法:103.4千帕蒸汽壓溫度達121.3攝氏度,維持15-20分鍾。

二、乾熱滅菌法是指在乾燥環境(如火焰或乾熱空氣)進行滅菌的技術。一般有火焰滅菌法和乾熱空氣滅菌法。

(1)火焰滅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燒灼的滅菌方法。該方法滅菌迅速、可靠、簡便,適合於耐火焰材料(如金屬、玻璃及瓷器等)物品與用具的滅菌,不適合葯品的滅菌。

(2)乾熱空氣滅菌法:是指用高溫乾熱空氣滅菌的方法。該法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和金屬製品以及不允許濕熱氣體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軟膏機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葯品的滅菌,不適合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葯品的滅菌。

㈦ 選礦有什麼方法

選礦的主要方法就是重選,磁選和浮選。現在還有化學選礦,微生物選礦等新興的選礦方法。
選礦是整個礦產品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礦企里的關鍵部門。一般大型礦企都是綜合採,選,斗告冶的資源性企業。中國最大的礦空猜明企就是中鋁,第二是寶鋼,第三是紫金,第四就是五兆局礦了。

㈧ 微生物七大基本檢測技術有哪些

微生物檢驗常規技術包括七個項目,涉及培養基配製、消毒滅菌、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培養、接種、無菌操作、顯微觀察、染色、計數、菌種保藏及血清學檢驗等多項微生物基本技術。

㈨ 什麼是生物冶金技術

科學的講法應該是微生物濕法冶金,以前也叫生物選礦,屬於礦產資源加工利用范疇,主要是利用一些能夠氧化分解礦物晶格的微生物,將礦物晶格破壞,使其中有槐橡價金屬元素釋放出來,然後予以富集。比如銅,通過細菌氧化黃鉛脊旁鐵礦,將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三價鐵作為強氧化劑,氧化分解含銅礦物,而且,細菌產酸能夠直接將氧化野氏銅溶解,這樣礦石中銅進入溶液,經過萃取,電積,獲取高純銅。該方法優點在於成本體,環保,缺點在於單批提取周期長,連續生產需要在操作制度上進行合理安排。

㈩ 微生物在開礦冶煉中的作用

生物冶金

生物冶金是指在相關微生物存在時,由於微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將礦物中有價金屬以離子形式溶解到浸出液中加以回收,或將礦物中有害元素溶解並除去的方法。許多微生物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礦物作用,將礦物中的有價元素轉化為溶液中的離子。利用微生物的這種性質,結合濕法冶金等相關工藝,形成了生物冶金技術。浸礦微生物主要有氧化鐵硫桿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氧化硫硫桿菌(thiobacillusthiooxidant)、硫化芽孢桿菌(sulfobacillus)、氧化鐵桿菌(ferrobacillusferrooxi dant)、高溫嗜酸古細菌(thermoacidophilicarchae bacteri a)、微螺球菌屬(1eptospirillum)等。在有關生物冶金的報道Thiobacillusferrooxidans(氧化亞鐵硫桿菌)為浸礦菌種的論文占絕大多數,但從研究者對浸礦細菌的分離及培養方法來看,應該是多個菌種的富集混合菌。它們有些生長在常溫環境,有些則能在50~70℃或更高溫度下生長。硫化礦氧化過程中會產生亞鐵離子和元素硫及其相關化合物,浸礦微生物一般為化能自氧菌,它們以氧化亞鐵或元素硫及其相關化合物獲得能量,吸收空氣中的氧及二氧化碳,並吸收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及其它所需物質,完成開爾文循環生長。

用於浸礦的幾十種細菌,按其生長的最佳溫度可以分為三類,即中溫菌、中等嗜熱菌與高溫菌。
硫化礦生物浸出過程包括微生物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同時還具有原電池效應及其它化學作用。直接作用是指浸出過程中,微生物吸附於礦物表面通過蛋白分泌物或其他代謝產物直接將硫化礦氧化分解。間接作用則指微生物將硫化礦物氧化過程產生的及其它存在於浸出體系的亞鐵離子,氧化成三價鐵離子,產生的高鐵離子具有強氧化作用,其對硫化礦進一步氧化,硫化礦物氧化析出有價金屬及鐵離子,鐵離子被催化氧化,如此反復。根據礦石的配置狀態,生物冶金工業化生產主要有3種。

(1)堆浸法。這種方法常佔用大面積地面,所需勞動力較多,但可處理較大數量的礦石,一次可處理幾千至幾十萬噸。

(2)池浸法。在耐酸池中,堆集幾十至幾百噸礦石粉,池中充滿含菌浸提液,再加以機械攪拌以加快冶煉速度。這種方法雖然只能處理少量的礦石,但卻易於控制。

(3)地下浸提法。這是一種直接在礦床內浸提金屬的方法。其方法是在開采完畢的場所和部分露出的礦體上澆淋細菌溶浸液,或者在礦區鑽孔至礦層,將細菌溶浸液由鑽孔注入,通氣,待溶浸一段時間後,抽出溶浸液進行回收金屬處理。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礦石不需要開采選礦,可節約大量人力和物力,減輕環境污染。

應用微生物浸礦,其優勢在於:反應溫和,環境友好,能耗低,流程短,特別適於貧礦、廢礦、表外礦及難采、難選、難冶礦的堆浸和就地浸出,在礦石日益貧雜及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微生物浸礦技術將是有效的金屬元素提取、環境保護及廢物利用的手段。近年來,國外該技術的研究已成為礦冶領域熱點,細菌浸出已發展成了一種重要的礦物加工手段,利用此法可以來浸出銅、鉛、鋅、金、銀、錳、鎳、鉻、鉬、鈷、鉍、釩、硒、砷、鎘、鎵、鈾等幾十種貴重和稀有金屬。

我國生物冶金研究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採用生物冶金技術的國家,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記載了用鐵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銅的化學作用,堆浸在當時就是生產銅的普遍做法。不過是在采銅、鐵過程中不自覺地利用了自發生長的某些自養細菌浸礦。西漢《淮南萬畢術》里有「白青(硫酸銅)得鐵則化為銅」的描述。在公元11世紀大量應用了這種工藝,北末時代,又記載有「膽水浸銅」,產銅占當時總產量的15%~25%,僅江西鉛山銅采礦場就年產19×104kg,安徽銅官山采場還超過鉛山。

近年來,我國微生物浸出的研究和及工業化應用有了相當的發展。在浸礦微生物研究方面,張東晨、張明旭等對質粒在硫桿菌中普遍存在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其研究結果表明,氧化亞鐵硫桿菌對Fe2+、S等的氧化能力可能只是與擬核染色體DNA有關,而氧化亞鐵硫桿菌的遺傳物質就是擬核染色體DNA。徐曉軍、孟運生等報道了經紫外線誘變的浸礦細菌,對黃銅礦的浸出率比原始菌提高了46%以上,到達浸出終點的時間比原始菌縮短了5~10d,浸礦細菌能更好地氧化浸出黃銅礦。趙清、劉相梅等利用DNA體外重組技術,構建了含有強啟動子、可在tra基因誘動下轉移的組成型表達的抗砷質粒pSDRA4。通過接合轉移的方式將其導入專性自養極端嗜酸性喜溫硫桿菌AcidithiobacilluscⅡIdW中,構建了冶金工程菌Acidithiobacilluscal s(pSDRA4),經檢測,重組質粒在喜溫硫桿菌中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在無選擇壓力條件下傳代50次基本保持穩定(重組質粒保留76%以上),經抗砷性能檢測,與野生菌相比,構建的喜溫硫桿菌工程菌抗砷能力明顯提高,從0mmol/L提高到45mmol/L。在工業化應用方面,生物浸出技術成功運用於江西德興銅礦,並建成年產2000t電銅的堆浸廠。在廣東大寶山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生物浸銅中試基地。福建紫金山建成千噸級生物提銅堆浸廠。由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與福建紫金山礦業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十五攻關項目「生物冶金技術工程化」,將在福建紫金山建成萬噸級的生物提銅堆浸廠。同時,金精礦生物預氧化提金在山東萊州已開始工業應用。鎳、鋅等硫化礦的生物冶金亦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總體來說,我國生物冶金的工業應用規模較小、應用礦山較少、礦種單一,需加大力度發展。由於國內有90%的原生硫化礦為復雜低品位,因此這一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目前,以中南大學邱冠周教授為首席科學家已正式啟動「微生物冶金的基礎研究」,該項目以教育部為依託、由中南大學為第一承擔單位,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和長春環境研究院等單位協作承擔,這標志著我國有色金屬礦產選冶領域的基礎研究進入了與國際一流水平同步的發展階段。

生物冶金發展趨勢及研究方向

生物冶金是近代學科交叉發展生物工程技術和傳統礦物加工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工藝。生物工程應用於礦物加工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發展趨勢、研究方向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①受極端條件的微生物選育;②基因工程菌的構建;③生物浸出機理;④低濃度溶液中鎳、鈷等金屬的提取新技術;⑤浸出過程的優化與控制;⑥異養菌浸礦的研究;⑦高效反應器的研製;⑧地下生物溶浸技術的開發;⑨貴金屬和稀有金屬的生物吸附研究;⑩煤中硫的生物脫除的研究;鋁土礦脫硅的研究;非金屬礦(如高嶺土)脫鐵的研究;生物選礦葯劑的研究。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選礦有哪些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