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生物發生律
生物發生律 recapitulation
指生物個體發育重演種族發生的歷史。由19世紀德國生物學家F.繆勒(1821~1897)和E.H.海克爾(1834~1919)所揭示。
繆勒在《支持達爾文》一書中,以甲殼類為例,論證了C.R.達爾文關於在動物發育史中能保存祖先體制的思想。他發現許多極不相同的甲殼類均具有無節幼體型的幼蟲階段,並認為個體發育是其祖先經歷的變化的歷史記錄。
Ⅱ 生物發生律的基本概念
生物發生律 biogenetic law
例如,蛙的個體發育經歷了受精卵、囊胚、原腸胚、三胚層的胚、無腿蝌蚪、有腿蝌蚪,到成體青蛙。分別相當於系統進化過程中的單細胞動物、單細胞的球狀群體、腔腸動物、原始三胚層動物、低等脊椎動物及魚類發展到兩棲類的基本過程。 海克爾(E.H.Haeckel)所提出的定律,作為重演說為世人所知。他所提出的這一學說的中心內容是:「個體發生是系統發生的簡單而短暫的重演,這種重演是由遺傳(生殖)及適應(營養)的生理機能所決定的。」陸生脊椎動物胚胎期的鰓裂以及其他一些同類器官的形成,或類緣動物發生初期的相似,都是這方面有力的例證。
海克爾曾根據系統發生是原樣重演還是參加著看不到的新的變化,而把發生區別為原形發生和變形發生。海克爾的生物發生率,作為其前身的是馮·貝爾(K.E.Von·Baer)和繆勒(F.Müller)的學說。 馮·貝爾在未想到進化的情況下,提出了各種動物類群的個體發生,越是早期互相間的差異越小。
繆勒則根據進化的觀點,以甲殼類等動物的發生為例,闡述了種的歷史的發生反映於個體發生過程(1864)。海克爾的生物發生律,從以個體發生的研究而掌握生物系統的這一觀點,大大促進了十九世紀後期的胚胎學,特別是無脊椎動物比較胚胎學的研究。另外在植物方面,對生物發生律也有所探索。然而生物發生律以個體發生的種種變化去詳細研究系統發生過程,似乎受到了許多批判。
Ⅲ 什麼叫生物發生律,它對了解動物的演化與親緣關系有何意義
生物發生率(biogenetic law)也叫重演律(recapitulation law),是德國人赫克爾(E.H.Haeckel)用生物進化論的觀點總結了當時胚胎學方面的工作提出來的。
生物重演律對了解各動物類群的親緣關系及其發展線索極為重要。因而對許多動物的親緣關系和分類位置不能確定時,常由胚胎發育得到解決。生物重演律是一條客觀規律,它不僅適用於動物界,而且適用於整個生物界,包括人類在內。
簡而言之,生物發生率揭示了個體發育是系統發育快速的重演。
Ⅳ 生物節律體現了環境對生物的什麼
生物節律又稱節律行為,指動物活動和行為表現出的周期性現象。
補充資料:
生物節律即生物的生命活動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周期是物質攔鍵運動的一種規律,生命運動也有自己的周期。生命運動的周期和周期內的各個階段、環節,在時間上呈現為生命運動的節律。生物節律不僅是時間上的節段性,同時表現為生物學特徵隨時間節段的規律性變化。
有按年、按月、按周變化的低頻節律,如育齡婦女的月經周期,又稱為月周期。有按日變化的中頻節律,如體溫、血壓、血細胞數、糖皮質激素、代謝水平等均呈晝夜簡談巧節律變動,又稱日周期。還有節律周期短於 1天的高頻節律,如呼吸周期、心動周期等。
生物節律的構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機體本身具有的內在節律;二是受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生物節律與環侍前境同步。據研究,下丘腦存在有控制生物節律的中心。
Ⅳ 生物發生律名詞解釋
生物發生律(biogenetic law)也叫重演律(recapitulation law),1866年德國人海克爾(E. Haeckel)在《普通形態學》中提出「生物發展史可以分為兩個相互密切聯系的部分,即個體發育和系統發展,也就是個體的發育歷史和由同一起源所產生的生物群的發展歷史,個體發育史是系統發展史的簡單而迅速的重演」。歷史上較早出現的基因確實更為相似,而較晚出現的基因則更為不同。基因並不是像按照先來後到的次序表達,而是存在插隊的現象。那些古老的基因恰恰就是喜歡在發育的中間階段表達,而新來的基因則喜歡在兩頭表達。
Ⅵ 胚胎發育重演律是什麼
重演律又稱生物發生律。是1866年海克爾(E. Haeckel)提出,生物的個體發育簡短而迅速地重演系統演化的過程,這就是著名的「生物重演津」。如,蛙的個體發育經歷了受精卵、囊胚、原腸胚、蝌蚪、幼蛙(有腿、有尾)、成蛙等幾個階段,分別相當於系統進化過程中的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群體生物、腔腸動物、魚類、有尾兩棲類、無尾兩棲類等階段,這說明蛙的個體發育反映了蛙的系統發育過程。
Ⅶ 生物活動的規律有哪些例子
生物活動的規律有:
1、在不供給食物的情況下,果蠅可存活50小時左右,在不供給水的情況下,果蠅無法活過一天。蛹期果蠅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體重3~5倍之食物,雌果蠅在產卵期每日可取用與其體重等重之食物。果蠅成蟲的食物內需有醣類,而蛹期果蠅則可只依賴酵母即可生育。
2、海豹社會實行「一夫多妻」制。雄海豹擁有妻室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據該海豹的體質狀況而定,年輕體壯的雄海豹往往有較多的妻室。在發情期,雄海豹便開始追逐雌海豹,一隻雌海豹後面往往跟著數只雄海豹,但雌海豹只能從雄海豹中挑選一隻。
3、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在動物園裡面,飼養員每天兩次定時給它們餵食,所以大熊貓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休息。
4、蟑螂晝伏夜出,表現出明顯的晝夜活動節律。據觀察,德國小蠊從19點開始活動,21—22點為活動高峰,在次晨2點出現小高峰,5點消失。黑胸大蠊自19點開始活動,20點即現高峰,到23點和次晨2點又會出現2個小峰,晨4點活動終止。
5、貓頭鷹絕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於樹叢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見到,但也有部分種類如斑頭鵂鶹縱紋腹小鴞和雕鴞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動;一貫夜行的種類,一旦在白天活動,常飛行顛簸不定猶如醉酒。
Ⅷ 生物有節律性行為是什麼 主要是那四類
動物體的活動或運動適應環境中自然因素的變化而發生有節律性的變動,稱之為節律性行為。
1)晝夜節律:動物的活動和生理機能與地球的晝夜相聯系,出現大約每隔24小時重復進行的現象,稱為晝夜節律。根據晝夜活動的特性,可以分為四類:白天活動的,稱晝行性,如多數鳥類。昆蟲、一部分哺乳類;黃昏或晨曦活動的,稱晨昏性,如夜鷹;黑夜活動的,稱夜行性,如貓頭鷹;不規則活動的,稱無節律性,如多數土壤動物。
2)月運節律:很多海洋生物的活動是與潮水的漲退相聯系的,稱之為潮汐節律或月運節律。潮汐產生的條件是由月、日位移的引力而造成的。蛤蜊、藤壺等,漲潮時在水下覓食;蟹類漲潮時躲藏在洞穴內,當潮水退落時爬出洞穴,在海灘上捕食。
3)季節節律:地球表面所接受的太陽輻射的時數發生季節變化,這種晝夜長短的變化影響著許多動物的活動。生活在溫帶地區的動物表現出典型的季節性活動周期。如大多數動物都有一定的繁殖季節,通常在春季繁殖;許多在冬季來臨之前遷往南方溫暖地區越冬。在熱帶草原地區,在一年中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因而生活在這里的動物的活動則與降雨量變化相適應。
4)生物鍾:生物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就叫做生物鍾。比如公雞到清晨一定時刻雞啼,貓頭鷹的體溫恰好在夜裡十二點最高。生物鍾是一種比喻的說法,並不是在動物體內真正有這種具體的形態結構,而是指動物體內存在著類似時鍾的節律性。其實,生物鍾不只是動物有,植物的生命活動也存在這種節律性。節律行為對於動物獲得食物和適宜的生活環境,避開不良的生活條件有重要作用。
Ⅸ 生物發生律對了解動物的演化與親緣關系的意義
①生物發生律是了解動物類群親緣關系及其發展線索的定律,尤其對許多動物的親緣關系和分類位置不明確時,通常由胚胎發育來解決。
②生物發生律是一條客觀定律,不僅適合動物界,而且適用於整個生物界。
③個體發育不是簡單地機械的重復,個體發育中也會有變異出現,它又不斷地補充系統發展。
④個體發育與系統發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系統發展通過遺傳決定個體發育,個體發育不僅簡短重演系統發展,而且又補充和豐富系統發展,即其種族發展史。
Ⅹ 以蛙的個體發育為例,說明「生物發生律」(重演律)。
海克爾重演率:生物的個體發育史是系統發展史簡單而快速的重演。
首先是蛙卵的階段代表了生物早期的單細胞時代,蝌蚪是先長出外腮再長出鰓蓋,代表魚類的進化過程,像原始的軟骨魚(鯊魚)是不具有鰓蓋的,而後來的硬骨魚有鰓蓋,然後就是進入更高等的兩棲類。總之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
重演率用哺乳動物做例子說明比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