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四川高考生物選修一考哪些實驗

四川高考生物選修一考哪些實驗

發布時間:2023-05-17 13:50:02

❶ 生物選修一考什麼啊

考點一、酶的應用:酵在洗滌等方面的應用;制備和應用固相酶
一、酶在洗滌等方面的應用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劑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類:蛋白酶、脂肪酶 、澱粉酶、纖維素酶 。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鹼性蛋白酶 和鹼性脂肪酶 。鹼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從衣物上脫落。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分別將大分子的脂肪、澱粉、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使洗衣粉具有更強的去污能力。
酶制劑的特點:能夠耐酸、耐鹼、忍受表面活性劑和較高的溫度,並且通過特殊的化學物質將酶層層包裹,與洗衣粉其他成分隔離。
2、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溫度 、酸鹼度 和表面活性劑 。 酶不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因為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物質會降低酶的活性。將基因工程生產出的酶用特殊水溶性物質包裹起來,與洗衣粉的其它成分隔離開來。
3、加酶洗衣粉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為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劑和三聚磷酸鈉的用量,使洗滌劑朝低磷、無磷的方向發展。(普通洗衣粉的化學成分有:表面活性劑、水軟化劑、鹼劑、漂白粉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還含有增白劑、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劑等。)
普通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
相同點 表面活性劑可以產生泡沫,可以將油脂分子分散開,水軟化劑可以分散污垢
不同點 酶可以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小分子有機物易容於水,從而與纖維分開
4、可在洗滌後比較污物的殘留狀況,如:已消失、顏色變淺、面積縮小等來判斷洗滌效果。
二、制備和應用固相酶
1、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起催化作用,並能反復和連續使用的酶。
原理:將酶固定在不溶於水的載體上,使酶既易催化反應,又易於回收,可以重復使用。
2、使用固定化酶技術,將這種酶固定在一種顆粒狀載體上,再將這些酶顆粒裝到一個反應柱內,柱子底端裝上分布著許多小孔的篩板。酶顆粒無法通過篩板的小孔,而反應溶液卻可以自由出入。生產過程中,將葡萄糖溶液從反應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過反應柱,與固定化葡萄糖異構酶接觸,轉化成果糖,從反應柱的下端流出。反應柱能連續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果糖的產量和質量。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酶或細胞固定在一定空間內的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來說,酶更適合採用化學結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細胞多採用包埋法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4.包埋法法固定化細胞即將微生物細胞包埋在不溶於水的載體中。常用的載體材料有明膠、瓊脂糖、海藻酸鈉、醋酸纖維素和聚丙烯醯胺等。
固定化細胞是在固定化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優點如下:(1)省去了酶的分離手續.為多酶系統,無須輔因子再生;(2)細胞生長快,而且多,反應快;(3)可以連續發酵,節約了成本,而且在蒸餾和提取前不用分離去細胞,能一邊徘出發酵液,一邊進行培養,排除了產物抑制和消耗;(4)保持酶在細胞內的原始狀況,增加了酶的穩定,特別是對污染因子的抵抗力增加.
缺點:(1)必須保持菌體的完整,防止菌體自溶,否則,將影響產品純度;(2)必須防止細胞內蛋白酶對所需酶的分解,同時,需抑制胞內其他酶的活性止副產物的形成;(3)細胞膜,壁會阻礙底物滲透和擴散。
類型 優點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 對環境條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難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產成本;反應後酶會混在產物中,可能影響產品質量。
固定化酶 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產物分離,固定在載體上的酶還可以被反復利用。 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學反應,而在生產實踐中,很多產物的形成都通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才能得到的。
固定化細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後的酶或細胞與反應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導致反應效果下降等。
應用:1、某一實驗小組的同學,欲通過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進行葡萄糖溶液發酵實驗,實驗材料及用具齊全。(1)酵母細胞的固定採用的方法是包埋法。
(2)請完善該實驗小組的同學在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過程的步驟
①配製氯化鈣溶液時應用蒸餾水。 ②海藻酸鈉溶解應用小火間斷加熱,邊攪拌邊加熱。③海藻酸鈉溶液必須冷卻至室溫才能加入酵母細胞。④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鈉和酵母細胞的混合物應滴入氯化鈣溶液中形成凝膠珠。
(3)該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進行葡萄糖發酵
①為使該實驗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細胞可以反復運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②加入反應液後的操作是關閉活塞1和活塞2。
③裝置的長導管起到什麼作用?釋放CO2,減小反應柱內壓力;防止空氣進入反應柱。
(4)實驗過程中,可能會觀察到的現象:有氣泡產生、有酒味散發
實驗過程中,裝置內可能會發生的反應式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應用:2、麥芽汁可以滲入到由海藻酸鈉和啤酒酵母製成的凝膠珠中,啤酒酵母可以利用自身細胞內的一系列酶將可發酵性糖轉化成乙醇。下面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細胞發酵生產啤酒的實驗過程:
步驟1:酵母細胞的活化。稱取lg乾酵母置於50mL燒杯中,加l0mL蒸餾水,攪拌,靜置1h。
步驟2:配製物質的量濃度為0.05mol/L的氯化鈣(CaCl2)溶液。
步驟3:配製海藻酸鈉溶液。稱取0.7g海藻酸鈉置於50mI燒杯中,加l0mL蒸餾水,燒杯放在酒精燈上用小火或間斷加熱。
步驟4:在冷卻至常溫的海藻酸鈉溶液中加入活化的酵母細胞,充分混合後轉入注射器
步驟5:固定化酵母細胞。以恆定的速度緩慢地將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製好的氯化鈣(CaCl2)溶液中形成凝膠珠,讓凝膠珠在氯化鈣(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鍾。
步驟6:固定化酵母細胞(凝膠珠)用蒸餾水沖洗2~3次。
步驟7:將適量的凝膠珠放人500mL錐形瓶中,加300mL已消毒的麥芽汁,封口於25℃下發酵。
仔細閱讀上述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6用蒸餾水沖洗2~3次的目的是:洗去雜質(氯化鈣)和雜菌,防止污染。
(2)發酵產物酒精可用重鉻酸鉀進行檢驗,但需在酸性性條件下才呈現灰綠色。
(3)如何檢驗凝膠珠的質量是否合格?(方法一是用鑷子夾起一個凝膠珠放在實驗桌上用手擠壓,如果凝膠珠不容易破裂,沒有液體流出,就表明凝膠珠的製作成功。方法二是在實驗桌上用力摔打凝膠珠,如果凝膠珠很容易彈起,也能表明制備的凝膠珠是成功的。)
考點二、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發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一、發酵: 廣義:是通過微生物的培養來大量生產各種代謝產物的過程。包括有氧發酵(如醋酸發酵、谷氨酸發酵)和無氧發酵(如酒精發酵)。 狹義:是指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包括酒精發酵、乳酸發酵等)。 所以:發酵≠無氧呼吸。
應用: 釀酒、發饅頭、麵包製作、酒精製造、生產葯用酵母片、生產維生素、生產抗菌素等。
二、果酒製作的原理:菌種:酵母菌,單細胞真核生物,異養兼性厭氧型,適宜條件下出芽生殖1、酵母菌的兼性厭氧生活方式:在有氧條件下,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無性的出芽生殖)。在無氧條件下,酒精發酵。 繁殖的最適溫度:20℃; 酒精發酵的最適溫度:18~25℃。
在缺氧、20℃左右(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最適為20℃)、呈酸性的發酵液中,酵母菌可繁殖並進行酒精發酵。而絕大多數其它微生物都因無法適應這一環境而受到抑制。2、溫度對發酵的影響: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溫度下生活。溫度低於10℃,酵母菌發育很緩慢。隨著溫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時為最佳繁殖溫度,此時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強。超過35℃,酵母菌生長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開始出現死亡。如果想要獲得高酒精濃度的發酵液、減少究竟的損耗,必須控制好發酵溫度。
3、防止發酵液被污染的措施:榨汁機要洗凈並晾乾、發酵瓶要洗凈並用70%的酒精消毒、裝入葡萄汁後要密封
4、葡萄酒呈紅色的原因:在發酵的過程中,隨著酒精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紅色。
三、果醋製作的原理:菌種:醋酸菌,原核生物,異養需氧型,二分裂生殖1、酒變醋的原理: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發酵條件:溫度適宜、適時通氣、控製糖源供應)2、控制發酵條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對氧氣的含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入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控制好發酵溫度,使發酵時間縮短,又減少雜菌污染的機會。3、醋酸菌的來源:菌種可以到當地生產食醋的工廠或菌種保藏中心購買。也可以從食醋中分離醋酸菌。 果酒果醋的製作流程: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果酒(→醋酸發酵→果醋)四、腐乳製作的原理:菌種:毛霉,真核生物,異養需氧,孢子生殖
1、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豆腐的發酵,如青黴、酵母、麴黴、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種絲狀真菌。毛霉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2、腐乳製作的實驗流程:讓豆腐上長出毛霉→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1)毛霉的生長:將豆腐塊平放在籠屜內,將籠屜中的控制在15~18℃,並保持一定的溫度。約48小時後,毛霉開始生長,3天後菌絲生長旺盛,5天後豆腐塊表面布滿菌絲。豆腐塊上生長的毛霉來自空氣中的毛霉孢子,而現代的腐乳生產是在嚴格無菌的條件下,將優良毛黴菌種直接接種在豆腐上,這樣可以避免其他菌種的污染,保證產品的質量。(2)加鹽腌制:將長滿毛霉的豆腐塊分層整齊地擺放在瓶中,同時逐層加鹽,隨著層數的加高而增加鹽量,接近瓶口表面的鹽要鋪厚一些。加鹽腌制的時間約為8天左右。加鹽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塊變硬,在後期的製作過程中不會過早酥爛。同時,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塊腐敗變質。(3)配製鹵湯:鹵湯直接關繫到腐乳的色、香、味。鹵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製而成的。鹵湯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同時能使腐乳具有獨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調制腐乳的風味,也具有防腐殺菌的作用。3、實驗注意事項(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用鹽腌制時,注意控制鹽的用量,鹽的濃度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可能導致豆腐腐敗變質;鹽的濃度過高會影響腐乳的口味。②鹵湯中酒的含量應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製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③所用豆腐含水量在70%左右,含水量過高不易成形。
(2)防止雜菌污染:①用來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凈後要用沸水消毒。②裝瓶時,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齊地擺放好豆腐、加入鹵湯後,要用膠條將瓶口密封。封瓶時,最好將瓶口通過酒精燈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③越接近瓶口,雜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隨著豆腐層數的加高加鹽量要增加,接近瓶品表面的鹽要鋪的厚一些。
考點三、生物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
一、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實驗原理:蛋白質的物化理性質:形狀、大小、電荷性質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質、親和力等千差萬別,由此提取和分離各種蛋白質。2、凝膠色譜法(分配色譜法):(1)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過多孔凝膠顆粒的間隙,路程短,流動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過多孔凝膠顆粒內部,路程長,流動慢。(2)凝膠材料:多孔性,多糖類化合物,如葡聚糖、瓊脂糖。(3)分離過程: 混合物上柱→洗脫→大分子流動快、小分子流動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洗脫:從色譜柱上端不斷注入緩沖液,促使蛋白質分子的差速流動。)(4)作用: 分離蛋白質,測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質的脫鹽等。3.緩沖溶液:(1)原理:由弱酸和相應的強鹼弱酸鹽組成(如H2CO3-NaHCO3,HC-NaC,NaH2PO4/Na2HPO4等),調節酸和鹽的用量,可配製不同pH的緩沖液。(2)作用:抵制外界酸、鹼對溶液pH的干擾而保持pH穩定。4.凝膠電泳法:(1)原理:不同蛋白質的帶電性質、電量、形狀和大小不同,在電場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導致不同蛋白質在電場中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不同。(2)分離方法:瓊脂糖凝膠電泳、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等。(3)分離過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質基團帶上正電或負電;加入帶負電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質-SDS復合物」,使蛋白質遷移速率僅取決於分子大小。
二、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步驟:
1、樣品處理 ①紅細胞的洗滌:洗滌紅細胞的目的是去除雜蛋白,採集的血樣要及時採用低速短時間離心分離紅細胞,然後用膠頭吸管吸出上層透明的黃色血漿,將下層暗紅色的紅細胞液體倒入燒杯,再加入五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緩慢攪拌10min,低速短時間離心,如此重復洗滌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沒有黃色,表明紅細胞已洗滌干凈。②血紅蛋白的釋放 :在蒸餾水和甲苯作用下,紅細胞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註:加入蒸餾水後紅細胞液體積與原血液體積要相同。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細胞膜,有利於血紅蛋白的釋放和分離。)2、粗分離 ①分離血紅蛋白溶液:將攪拌好的混合溶液離心後,試管中的溶液分為4層。第一層為無色透明的甲苯層,第2層為白色薄層固體,是脂溶性物質的沉澱層,第3層是紅色透明液體,這是血紅蛋白的水溶液,第4層是其他雜質的暗紅色沉澱物。將試管中的液體用濾紙過濾,除去之溶性沉澱層,於分液漏斗中靜置片刻後,分出下層的紅色透明液體。②透析:取1mL的血紅蛋白溶液裝入透析袋中,將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質的量的濃度為20mmol/L的磷酸緩沖液中,透析12h。透析可以去除樣品中分子量較小的雜質,或用於更換樣品的緩沖液。3、純化:4、純度鑒定: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三、注意事項1、電泳技術:電泳技術就是在電場的作用下,利用待分離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狀等性質的差異,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達到對樣品進行分離、鑒定或提純的目的。2、紅細胞的洗滌:如果分層不明顯,可能是洗滌次數少、未能除去血漿蛋白的原因。此外,離心速度過高和時間過長,會使白細胞和淋巴細胞一同沉澱,也得不到純凈的紅細胞,影響後續血紅蛋白的提取純度。3.如何檢測凝膠色譜柱的裝填是否成功:由於凝膠是一種半透明的介質,因此可以在凝膠柱旁放一支與凝膠柱垂直的日光燈,檢查凝膠是否裝填得均勻。此外,還可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質,觀察色帶移動的情況。如果色帶均勻、狹窄、平整,說明凝膠色譜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譜柱出現紋路或是氣泡,輕輕敲打柱體以消除氣泡,消除不了時要重新裝柱。4.為什麼凝膠的裝填要緊密、均勻?如果凝膠裝填得不夠緊密、均勻,就會在色譜柱內形成無效的空隙,使本該進入凝膠內部的樣品分子從這些空隙中通過,攪亂洗脫液的流動次序,影響分離的效果。5.沸水浴處理加入洗脫液的濕凝膠的目的:不但節約時間,還能除去凝膠中可能帶有的微生物和排除凝膠內的空氣。6.G-75:「G」代表凝膠的交聯程度,膨脹程度及分離范圍,75表示凝膠得水值,即每克凝膠膨脹時吸水7.5g。7.裝填完後,立即用洗脫液洗脫的目的:使凝膠裝填緊密8.加入檸檬酸鈉有何目的?為什麼要低速、短時離心?為什麼要緩慢攪拌?防止血液凝固;防止白細胞沉澱;防止紅細胞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9.與其他真核細胞相比,紅細胞的特點及這一特點對進行蛋白質的分離的意義:哺乳動物及人的成熟的紅細胞是雙面凹圓餅狀,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其含有的血紅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膠色譜分離時可以通過觀察顏色來判斷什麼時候應該收集脫液。這使血紅蛋白的分離過程非常直觀,大大簡化了實驗操作。10.如何檢測血紅蛋白的分離是否成功:如果凝膠色譜柱裝填得很成功、分離操作也正確的話,能清楚地看到血紅蛋白的紅色區帶均勻、狹窄、平整,隨著洗脫液緩慢流出;如果紅色區帶歪曲、散亂、變寬,說明分離的效果不好,這與凝膠色譜柱的裝填有關

❷ 四川新課改高考怎樣考試

新課改問題
我們常常以為課程改革就是改換教材,這是不正確的。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改主要有六大"改變":
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比如學化學,過去只是明確地告訴你什麼加什麼會產生怎樣的反應,現在我們經常不告訴學生結果,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習、理解和記憶,體驗過程,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野譽仿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的是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得到強化,同時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和選擇性。
3、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活"的知識。
4、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會合作。
5、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四川課改選拔,現在強調評價是為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比如,有的學生基礎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沒及格,老師可以給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學習。
6、課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國家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現在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充分調動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人們已經感受到了一些變化:各地用的課本是不完全一樣的;老師上課不是"緊扣教科書"了;學生的"問題"多起來了;高中錄取不是只看分數了。學業評價不是只看考試結果了等等。

新課改 復讀生依然有優勢
2012年6月10日 成都商報電子版
明年是新課改後的第一屆考生參加高考,由於新課改的教材變了,家長和考生對復讀就有了更多的糾結,選擇復讀是否會遭遇困難,復讀的路是否會走得更加艱難?今年高考失利的考生還應不應該選擇復讀?
「復讀生仍然具有優勢。」戴氏順城街順吉總部學校董宏偉校長說,「新課改對考生的影響,主要是心理方面,實際操作起來難度並不大。
虛鬧不過,董校長對學生家長所流露的擔憂表示十分理解:「這很正常,畢竟學生和家長們這幾年都處在一種高度備戰的狀態里,關於新課改的內容也流於表面信息的理解,所以就會容易緊張。」董校長說,新課改之後,教學內容的改變幅度也不會很大,明年是新課改的第一年,在實行過程中也會考慮學生的承受程度,有一個過渡的過程。而考試的話,新課改後的考試內容不會全面改變,不是外面所理解的那樣,只是在幅度上有所變化,側重點有所變化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調整去適應的。
另外,董校長還表示,現在的高考復讀班老師都已經做好了迎接新課改的准備,老師將在前一個月的時間帶領學生認知新課改後教材上的不同點,為考生作好心理疏通,徹底打消考生對頌纖新課改的顧慮。 成都商報記者 樊英

科目具體變化
語文:語文考點、考試形式沒有明顯變化:依據各地現行的考題以及其他課改區的高考題。 鑒於選修教材靈活處理的特點要求,必修教材共66篇,老教材124篇,實際上閱讀篇目比老教材減少課,新增篇目不足5篇,其中文言文2篇《蘇武傳》《張衡傳》,且從考試角度看沒有什麼影響,其他內容無大增減。
數學: 絕對意義上新增內容只有:演算法初步,幾何概型,條件概率三個知識點,三個內容難度均不大,而原教材的內容刪減了一些,未刪減的不少也降低課難度。
英語:考綱基本不變,總體要求不變,大的題型不變,語法項目基本相同,僅排列體系出現方式不一樣,由板塊式,系統式出現轉為分散式,循環式出現,動詞的時,語態,非謂語仍是高考重點,僅增加了虛擬語氣,詞彙量基本不變,相當於增加了記憶原高三教材上的單詞,文章篇目是適量的增加,詞數基本不變。
物理: 新課改後教材中高考內容大大減少,如以前的動量,沖量,動量守恆,碰撞,分子熱運動,熱和功,氣體,近代物理即原子物理部分在新教材中都不涉及,新教材也沒有增加新的內容,容量減少,難度降低。
化學:各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識難度有所降低。減少了硫酸工業,合成氨工業四川學的是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本冊內容主要講述的是:原子結構與性質(從電子的軌道式排步,第一電離能,電負性等方面學習),分子結構與性質(從鍵的極性向量和判斷分子極性以及分子空間構型: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晶體結構與性質(與老教材相比僅增加了鍵能,睛格能以及晶體的堆積方式)總之,化學除選修3的內容變化較大外,另外平衡中引入平衡常數這個概念。其餘內容基本穩定略有變化(新增了一些概念,降低了某些問題的難度。
生物:增加的實驗內容是選修1的7個實驗,其中3個實驗是原教材完全學過的,僅剩4個實驗是新內容,只需用2周學習時間即可完成,減少了一個DNA粗提取實驗,減少了動物細胞工程,植物體細胞雜交,微生物的代謝和生長(減少了3周的學習時間),《基因工程》這一節降低了考試的難度系數,其他知識點基本沒變,只是新增了個別概念。
政治:課本內容總的來說刪減了較多內容,原來的五本教材縮減到3本必修內容,另外新增了《文化生活》,現行教 材一共有4本必修內容,加1本選修教材,總體難度降低,容量大幅減少。
歷史:最大區別是由通史變成了專題新教材改變了過去編寫教材的模式,以「學習模塊加專題」的形式構建了高中歷史教學的新體系。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增強了與社會文明進步聯系的內容。如 「國有企業改革」、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內容。增加了適應時代需要的內容。增加了世界史內容比重。如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等內容。 增強了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的內容。如「中國近現代生活的變遷」新教材加大了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內容。對於熟悉通史(舊教材)的學生來說,比應屆生更加有優勢。學習專題(相當於二輪復習)更加容易、輕松。新增加的部分內容,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但現在高考不是知識立意、而是能力立意,對復讀影響不大。增加的只是材料而已,正如語文高考一樣,讀什麼教材、誰的作品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能力怎樣。
地理:內容上略有減少,淡化了文科生感到最困難的部分如比較復雜的地理原理,地理的定量計算,強化了生活中的地理,考試的定量減少,適合文科生的定性增加,降低了學習難度,案例教學比較突出。

❸ 四川生物選修一必上的七個實驗是哪些

我聽謹吵到的帶晌宏是,蠢冊課題1的專題1(簡稱1.1),2.1, 2.2, 3.1, 4.1, 5.3, 6.2

❹ 高考生物選修一知識歸納總結

對於高科理科生而言,應該如何去備戰高考生物呢?高考生物考察的范圍是比較廣的,所以我們除了要復習必修課本的內容,選修一的知識點也要深入了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目錄

高考生物選修一知識

選修一生物知識

高考生物知識重點

高考生物選修一知識

傳統發酵技術

1.果酒製作:

1)原理:酵母菌的無氧呼吸 反應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菌種來源: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養的酵母菌。

3)條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時間放氣(CO2)

4)檢測: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灰綠色。

2、果醋製作:

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時,將糖分解成醋酸

O2充足,缺少糖源時,將乙醇變為乙醛,再變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2)條件:30-35℃,適時通入無菌空氣。

3、腐乳製作:

1)菌種:青黴、酵母、麴黴、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產生的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 ;脂肪酶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條件:15-18℃,保持一定的濕度。

4)菌種來源:空氣中的毛霉孢子或優良毛黴菌種直接接種。

5)加鹽腌制時要逐層加鹽,隨層數加高而增加鹽量,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塊腐敗變質。

4、泡菜製作:

1)原理:乳酸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 2C3H6O3+能量

2)製作過程:①將清水與鹽按質量比4:1配製成鹽水,將鹽水煮沸冷卻。煮沸是為了殺滅雜菌,冷卻之後使用是為了保證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②將新鮮蔬菜放入鹽水中後,蓋好壇蓋。向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以保證乳酸菌發酵的無氧環境。

3)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① 方法 :比色法;

②原理: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後,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

選修一生物知識

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

1、培養基的種類:按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按化學成分分為合成培養基和天然培養基,按用途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鑒別培養基。

2、培養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P14

3、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

4、培養基還需滿足微生物對PH、特殊營養物質以及O2的要求。

5、獲得純凈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

6、常用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將接種工具如接種環、接種針滅菌;乾熱滅菌: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需保持乾燥的物品。高壓蒸汽滅菌:如培養基的滅菌。

7、用固體培養基對大腸桿菌純化培養,可分為兩步:制備培養基和純化大腸桿菌。

8、固體培養基的制備: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

10、平板劃線法是通過連續劃線,將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表面,稀釋塗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分別塗布到培養基表面。當它們稀釋到一定程度後,微生物將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在培養基上形成單個菌落。

11、微生物的計數方法:活菌計數法、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濾膜法。

12、活菌計數法就是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個活菌。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的只是一個菌落。

13、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設置對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實驗組中非測試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證明培養基是否受到污染:實驗組的培養基中接種要培養的微生物,對照組中的培養基接種等量的蒸餾水(設置空白對照)。②如何證明某選擇培養基是否有選擇功能:實驗組中的培養基用該選擇培養基,對照組中培養基用普通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如果普通培養基的菌落數明顯大於選擇培養基中的數目,則說明該選擇培養基有選擇功能。

15、如何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培養基中以尿素為唯一氮源,加入酚紅指示劑,如果PH升高,指示劑變紅,可初步鑒定該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

17、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至少包括三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18、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方法:剛果紅染色法,其原理是剛果紅可以與像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復合物,但並不和水解後的纖維二糖和葡萄糖發生這種反應。當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後,剛果紅—纖維素的復合物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產生了透明圈,說明纖維素被分解了,說明有纖維素分解菌)

〈〈〈

高考生物知識重點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兩條遺傳基本規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於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而提出假說,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說: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薩頓的假說: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通過類比推理提出)

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的;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也是自由組合的。

薩頓由此推論: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秦代傳遞給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體上。

7、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8、 配對 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10、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11、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

1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3、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4、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5、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接成鹼基對,並且鹼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

16、鹼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17、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准確地進行。

18、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之中,鹼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19、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20、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21、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


高考生物選修一知識歸納 總結 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總結歸納

★ 高考生物選修一必考知識點總結

★ 高考生物選修1必考知識點

★ 高三生物選修一必記知識點

★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小總結

★ 高考生物選修的知識點

★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3)

★ 高三生物選修一必背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❺ 四川生物選修一上的哪幾章

高中生物課本里的知識多數是比較基礎的,但需要牢記的知識點仍然比較多,下面是人教版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目錄,希望對復習的同學有幫助。
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課題1果酒和果醋的製作
課題2腐乳的製作
課題3製作泡菜並檢測亞硝酸鹽含量
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
課題1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
課題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
課題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
植物寬哪笑的組織培養技術
課題1菊花的組織培養
課題2月季的花葯培養
酶的研究與應用
課題1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慎含的作用
課題2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
課題3酵母細胞的固定化
DNA和蛋白質技術
課題1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課題2多聚酶鏈式反應擴增DNA片段
課題3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課題1植物芳香油的提緩臘取
課題2胡蘿卜素的提取

❻ 高中生物選修一復習提綱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細 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准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①、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②、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補: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虎克既是細胞的發現者也是細胞的命名者;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內容:1、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產生。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乾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統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與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澱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 11、蛋白質 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
R

★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

H
別在於R基的不同。氨基酸 約20種 ★ 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多 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 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3、有關計算:
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的個數 = 形成的肽鍵個數 = 氨基酸個數n – 肽鏈條數m
蛋白質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個數 - 水的個數 ╳ 1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 = 肽鏈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15、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即結構蛋白,如羽毛、頭發、蛛絲、肌動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③ 傳遞信息,即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體);⑤ 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16、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 O H H H
NH2—C—C—OH + H—N—C—COOH H2O+NH2—C—C—N—C—COOH
R1 H R2 R1 O H R2
★17、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核酸 由C、H、O、N、P 5種元素構成 基本單位:核苷酸(8種)
結構: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脫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鹼基(有5種)A、T、C、G、U
構成DNA的核苷酸:(4種) 構成RNA的核苷酸:(4種)
功能 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載體,在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

18、
DNA RNA
★全稱 脫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 主要存在細胞質
染色劑 甲基綠 吡羅紅
鏈數 雙鏈 單鏈
鹼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脫氧核糖 核糖
組成單位 脫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 HIV、SARS病毒
註:D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19、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20、糖類的比較:
分類 元素 常見種類 分布 主要功能
單糖 C

H

O 核糖 動植物 組成核酸
脫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質
二糖 蔗糖 植物 ∕
麥芽糖
乳糖 動物
多糖 澱粉 植物 植物貯能物質
纖維素 細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動物 動物貯能物質
21、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類 ③直接能源:ATP
④ 根本能源:陽光
22、脂質的比較:

分類 元素 常見種類 功能
脂質 脂肪 C、H、O ∕ 儲能;保溫;緩沖;減壓
磷脂 C、H、O
(N、P) ∕ 構成生物膜(細胞膜、液泡膜、線粒體膜等)重要成分
固醇 膽固醇 與細胞膜流動性有關
性激素 維持生物第二性徵,促進生殖器官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 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幼嫩植物、 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運送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綠色植物進行光
24、水存在形式 合作用的原料。
結合水(4.5%)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 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25、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抽搐症狀;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Mg是組成葉綠素的主要成分 Fe是人體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
2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27、細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A、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1)蛋白質在脂雙層中的分布是不對稱和不均勻的。
(2)膜結構具有流動性。膜的結構成分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生物膜是流動的脂質雙分子層與鑲嵌著的球蛋白按二維排列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與蛋白、蛋白與脂質、脂質與脂質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實現的。
B、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細胞膜的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透過性
2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29、製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但是這個細胞仍然是真核細胞)

30、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⑴、線粒體:真核細胞主要細胞器(動植物都有),機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狀、 棒狀,具有雙膜結構,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上 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生物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工廠」。含少量的DNA、RNA。
★⑵、葉綠體:只存在於植物的綠色細胞中。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雙層膜結構。基粒上有色素,基質和基粒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少量的DNA、RNA。

註:①葉綠體的外膜②葉綠體的內膜③葉綠體的基粒(類囊體堆疊形成)④葉綠體的基質
⑤線粒體的外膜⑥線粒體的內膜⑦線粒體的基質⑧嵴
⑶.內質網:單層膜折疊體,是有機物的合成「車間」,蛋白質運輸的通道。
⑷. 高爾基體:單膜囊狀結構,動物細胞中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⑸.液泡:單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貯藏(營養、色素等)、保持細胞形態,調節滲透吸水。
⑹.核糖體:無膜的結構,橢球形粒狀小體,將氨基酸脫水縮合成蛋白質。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⑺.中心體:無膜結構,由垂直的兩個中心粒構成,存在於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中,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3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3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
生物膜系統功能 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
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蛋白質和mRNA通過
結構 核仁
33、細胞核 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
染色質 兩種狀態
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3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 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助;低濃度→高濃度,如小腸絨毛 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離子
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3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38、 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方面比無機催化劑更顯著,
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特性 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酶 作用條件溫和:適宜的溫度,pH,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
活(過高、過酸、過鹼)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中文名稱:三磷酸腺苷
★39、ATP 與ADP相互轉化:A—P~P~P A—P~P+Pi+能量 (Pi表示磷酸)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斷裂(1molATP水解釋放30.54KJ能量)
元素組成:ATP 由C 、H、O、N、P五種元素組成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ADP中文名稱叫二磷酸腺苷,結構簡式A—P~P
ATP在細胞內含量很少,但在細胞內的轉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馬上形成多少。
ATP和ADP相互轉化的過程和意義:

這個過程儲存能量(放能反應) 這個過程釋放能量(吸能反應)
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ATP ADP + Pi + 能量
方程從左到右代表釋放的能量,用於一切生命活動。
方程從右到左代表轉移的能量,動物中為呼吸作用轉移的能量。植物中來自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
意義:能量通過ATP分子在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循環流通,ATP是細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貨」

40、 18世紀中期,人們認為只有土壤中水分構建植物,未考慮空氣作用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利實驗證實植物生長可以更新空氣,未發現光的作用
1779年,荷蘭英格豪斯多次實驗驗證,只有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更新空氣,但
未知釋放該氣體的成分。
1785年,明確放出氣體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國梅耶發現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1864年,薩克斯證實光合作用產物除O2外,還有澱粉
1939年,美國魯賓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41、
葉綠素a
葉綠素 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體中色素 葉綠素b
(類囊體薄膜) 胡蘿卜素
類胡蘿卜素 主要吸收藍紫光
葉黃素
注 色素:包括葉綠素3/4 和 類胡蘿卜素 1/4 色素分布圖:
色素提取實驗:乙醇(丙酮)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鈣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42、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O2的過程。
方程式:
CO2+ H2180 (CH2O)+18O2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

★43、 條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應階段 場所:類囊體薄膜,
產物:[H]、O2和能量
過程:(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2;
2H2O—→4[H] + O2
(2)形成ATP:ADP+Pi+光能 ATP
能量變化:光能變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條件: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
場所:葉綠體基質
暗反應階段 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
過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還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還原成糖
類,部分又形成C5
能量變化:ATP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化合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聯系: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既有區別又緊密聯系,是缺一不可的整體,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ADP+Pi,沒有光反應,暗反應無法進行,沒有暗反應,有機物無法合成。

註:(A)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①空氣中C02濃度 ②溫度高低 ③光照強度 ④光照長短 ⑤光的成分
44、農業生產以及溫室中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強度的強弱 ⑵、控制溫度的高低 ⑶、適當的增加作物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⑷、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合理密植,間作套種。 ⑹、溫室大棚用無色透明玻璃。 ⑺、溫室栽培植物時,白天適當提高溫度,晚上適當降溫。⑻、溫室栽培多施有機肥或放置乾冰,提高二氧化碳濃度。
★45、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能;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46、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比較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場所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主要) 細胞質基質
產物 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應式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過程 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細胞質基質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
和[H],釋放少量能量,線粒
體基質
第三階段:[H]和O2結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線粒體內膜 第一階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階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
轉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細胞呼吸是ATP分子高能磷酸鍵中能量的主要來源
註:細胞呼吸的意義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呼吸作用的意義: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②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7、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並
生成ATP過程
48、細胞呼吸應用:
包紮傷口,選用透氣消毒紗布,抑制細菌無氧呼吸
酵母菌釀酒:選通氣,後密封。先讓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無氧呼吸產
生酒精
花盆經常鬆土:促進根部有氧呼吸,吸收無機鹽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爛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劇烈運動,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破傷風桿菌感染傷口:須及時清洗傷口,以防無氧呼吸
49、自養生物:可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化能合
成作用)
異養生物:不能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
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如許多動物。
50、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有絲分裂:體細胞增殖
5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 減數分裂: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增殖
★無絲分裂:蛙的紅細胞。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綞絲和染色體
變化

★52、
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復制及有關蛋白質合成,染色體數目不增加,DNA
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漸消失,出現紡綞體及染色體,染色體散亂排列。
有絲分裂 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
分裂期 較清晰便於觀察
後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數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紡綞體,染色體逐漸消失。
★5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區別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間期 DNA復制,蛋白質合成(染色體復制) 染色體復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 細胞兩極發生紡綞絲構成紡綞體 中心體發出星射線,構成紡綞體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細胞板向四周擴散形成細胞壁 不形成細胞板,細胞從中央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子細胞
★54、有絲分裂特徵及意義:將親代細胞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為DNA復制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在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穩定性,對於生物遺傳有重要意義。
55、有絲分裂中,染色體及DNA數目變化規律

56、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它是一種持久性變化,是生物體發育的基礎,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效率。
★57、細胞分化舉例:紅細胞與肌細胞具有完全相同遺傳信息,(同一受精卵有絲分裂形成);形態、功能不同 原因是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執行情況不同。
★58、細胞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組織培養

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因為細胞(細胞核)具有該生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遺傳信息物

59、 細胞內水分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細胞內酶活性降低
細胞衰老特徵 細胞內色素積累
細胞內呼吸速度下降,細胞核體積增大
細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功能下降
60、細胞凋亡指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生理過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對於多細胞生物體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以及抵禦外界因素干擾具有非常關鍵作用。
能夠無限增殖
★61、癌細胞特徵 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癌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容易在體內擴散,轉移
62、癌症防治:遠離致癌因子,進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檢測;也可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

必修1的生物實驗知識匯編
實驗一、檢測生物組織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
1、原理:還原糖(如:果糖、葡萄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在加熱後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被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
2、材料:還原糖:蘋果或梨、馬鈴薯,千萬不能用甘蔗
脂肪:花生
蛋白質:蛋白質豆漿、鮮肝臟提取液
3、步驟中注意點:
(1)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且須水浴加熱
(2)脂肪鑒定中,需要製作切片,利用顯微鏡觀察
(3)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實驗二、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1、原理: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細胞液:液泡裡面的液體
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當細胞液濃度小於外界溶液渡度時,
細胞不斷失水,逐漸出現質壁分離;當細胞液濃度大於外界溶液濃度時,細胞
就會不斷吸水,逐漸出生質壁分離的復原。
2、材料:紫色洋蔥鱗片葉(含成熟的液泡),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3、步驟中的關鍵:
(1)製作臨時裝片
(2)一側滴加蔗糖,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低吸引,重復幾次。
實驗三: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1、原理:(1)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高溫、過酸、過鹼均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
使酶永久失活,低溫使酶活性明顯降低。
(2)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酶活性最高。

實驗四: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原理: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真核生物),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
厭氧菌,便於探究細胞呼吸方式。

酵母菌有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酵母菌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CO2檢驗: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C2H5OH(酒精)檢驗:橙色重鉻酸鉀,變成灰綠色
實驗五:綠葉中色素提取和分離
1、原理:
(1)提取原理:色素能夠溶解在有機溶劑無水乙醇中。
(2)分離原理:各種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
快,反之,則慢。
2、材料,新鮮菠菜葉:SiO2、CaCO3
3、步驟中注意點:
(1)SiO2有助於研磨充分;CaCO3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2)濾紙條一端必須剪去兩角目的:①作標記;②使擴散速度均勻。
(3)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線,因為防止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
4、實驗結果:擴散最快的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色素帶最寬的是藍綠色的葉綠素a。

實驗六: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1、原理: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細胞有絲分裂旺盛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如龍膽紫、醋酸洋紅)著色
2、材料:洋蔥根尖、龍膽紫或醋酸洋紅
3、步驟關鍵:
(1)解離:(鹽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組織中細胞相互分離開
(2)漂洗:(清水)洗去葯液,防止解離過度
(3)染色:(龍膽紫)使染色體著色
(4)製片:壓片目的使細胞分散開
4、結果觀察:先找到

❼ 高考生物實驗有哪些啊

生物實驗總結
1.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
3.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4.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5.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
6.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
7.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8.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1.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
12.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13.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14.調查常見人類遺傳病
15.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16.模擬尿糖的檢測
17.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18.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魚缸)種群落的演替

實驗一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DNA 綠色,RNA 紅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實驗結果: 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

實驗二 物質鑒定
還原糖 +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脂 肪 + 蘇丹III 橘黃色
脂 肪 + 蘇丹IV 紅色 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 紫色反應
1、還原糖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還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蘿卜。
(2)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現配現用。
(3)步驟:取樣液2mL於試管中→加入剛配的斐林試劑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水浴加熱2min左右→觀察顏色變化(白色→淺藍色→磚紅色)
★模擬尿糖的檢測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試管內發生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發生反應。
2、脂肪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組織越好,如花生的子葉。
(2)步驟: 製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中央

染色(滴蘇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後吸去染液→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餘的酒精)

製作裝片(滴1~2滴清水於材料切片上→蓋上蓋玻片)

鏡檢鑒定(顯微鏡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3、蛋白質的檢測
(1)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驟:試管中加樣液2mL→加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加雙縮尿試劑B液4滴,搖勻→觀察顏色變化(紫色)
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 )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實驗三 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1、材料:新鮮蘚類葉、黑藻葉或菠菜葉,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原理:葉綠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球形或橢球形。
用健那綠染液染色後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成藍綠色,細胞質接近無色。
知識概要:
取材 製片 低倍觀察 高倍觀察
考點提示:
(1)為什麼可直接取用蘚類的小葉,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葉?
因為蘚類的小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組成,而菠菜葉由很多層細胞構成。
(2)取用菠菜葉的下表皮時,為何要稍帶些葉肉?
表皮細胞除保衛細胞外,一般不含葉綠體,而葉肉細胞含較多的葉綠體。
(3)怎樣加快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度?最適溫度是多少? 進行光照、提高水溫、切傷部分葉片;25℃左右。
(4)對黑藻什麼部位的細胞觀察,所觀察到的細胞質流動的現象最明顯? 葉脈附近的細胞。
(5)若視野中某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在裝片中該細胞的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怎樣的? 仍為順時針。
(6)是否一般細胞的細胞質不流動,只有黑藻等少數植物的細胞質才流動?
否,活細胞的細胞質都是流動的。
(7)若觀察植物根毛細胞細胞質的流動,則對顯微鏡的視野亮度應如何調節?
視野應適當調暗一些,可用反光鏡的平面鏡來採光或縮小光圈。
(8)在強光照射下,葉綠體的向光面有何變化?葉綠體的受光面積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實驗四 觀察有絲分裂
1、材料:洋蔥根尖(蔥,蒜)
2、步驟:(一)洋蔥根尖的培養
(二)裝片的製作
製作流程: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1. 解離: 葯液: 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時間: 3~5min .目的: 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約3min. 目的: 洗去葯液,防止解離過度,並有利於染色.
3. 染色: 用質量濃度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體著色,利於觀察.
4. 製片: 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並用鑷子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上再加一片載玻片. 然後用拇指輕輕地按壓載玻片. 目的: 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於觀察.
(三)觀察
1、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根尖分生區細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2、換高倍鏡下觀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後、末期→分裂間期。(注意各時期細胞內染色體形態和分布的特點)。其中,處於分裂間期的細胞數目最多。
考點提示:
(1)培養根尖時,為何要經常換水? 增加水中的氧氣,防止根進行無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爛。
(2)培養根尖時,應選用老洋蔥還是新洋蔥?為什麼? 應選用舊洋蔥,因為新洋蔥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為何每條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時間是何時?為何?
因為根尖分生區的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因為此時細胞分裂活躍。
(4)解離和壓片的目的分別是什麼?壓片時為何要再加一塊載玻片? 解離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離開來,壓片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散開來;再加一塊載玻片是為了受力均勻,防止蓋玻片被壓破。
(5)若所觀察的組織細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麼? 壓片時用力過大。
(6)解離過程中鹽酸的作用是什麼?丙酮可代替嗎? 分解和溶解細胞間質;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為何要漂洗? 洗去鹽酸便於染色。
(8)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什麼? 染色最深的結構是染色質或染色體。
(9)若所觀察的細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麼?
因為在根尖只有分生區的細胞能夠進行細胞分裂;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處於分裂狀態;不能用高倍鏡找分生區,因為高倍鏡所觀察的實際范圍很小,難以發現分生區。
(10)為何要找分生區?分生區的特點是什麼?用高倍物鏡找分生區嗎?為什麼?
染液濃度過大或染色時間過長。
(11)分生區細胞中,什麼時期的細胞最多?為什麼? 間期;因為在細胞周期中,間期時間最長。
(12)所觀察的細胞能從中期變化到後期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所觀察的細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時期的死細胞。
(1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否看到染色體?為什麼? 不能,因為洋蔥表皮細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觀察時不能看到染色體,其原因是什麼?
沒有找到分生區細胞;沒有找到處於分裂期的細胞;染液過稀;染色時間過短。

實驗五 比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點提示:
(1)為何要選新鮮的肝臟?因為在不新鮮的肝臟中,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會由於細菌的破壞而降低。
(2)該實驗中所用試管應選較粗的還是較細的?為什麼?應選用較粗的,因為在較細的試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氣泡,而影響衛生香的復燃。
(3)為何要選動物的肝臟組織來做實驗,其他動植物的組織的研磨液能替代嗎?因為肝臟組織中過氧化氫酶含量較豐富;其它動植物組織也含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所以能夠替代。
(4)相同質量的塊狀肝臟和肝臟研磨液,哪一個催化效果好?為什麼?研磨液效果好;因為它增加過氧化氫酶與過氧化氫的接觸面積。
(5)滴入肝臟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時,可否共用下個吸管?為什麼?不可共用,防止過氧化氫酶與氯化鐵混合,而影響實驗效果。

實驗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機溶劑丙酮或無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分離色素
2、步驟: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備濾紙條
(3)畫濾液細線:均勻,直,細,重復若干次
(4)分離色素: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
(5)觀察和記錄: 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依次為:橙黃色(胡蘿卜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
考點提示:
(1)對葉片的要求?為何要去掉葉柄和粗的時脈?綠色、最好是深綠色。因為葉柄和葉脈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對實驗有何影響?
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會使濾液和色素帶的顏色變淺。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麼來替代?用水能替代嗎?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機溶劑來代替,但不能用水來代替,因為色素不溶於水。
(4)碳酸鈣的作用?不加碳酸鈣對實驗有何影響?
保護色素,防止在研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到破壞。不加碳酸鈣,濾液會變成黃綠色或褐色。
(5)研磨為何要迅速?要充分?過濾時為何用布不用濾紙? 研磨迅速,是為了防止丙酮大量揮發;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來。色素不能通過濾紙,但能通過尼龍布。
(6)濾紙條為何要剪去兩角? 防止兩側層析液擴散過快。
(7)為何不能用鋼筆或圓珠筆畫線? 因為鋼筆水或圓珠筆油中含有其它色素,會影響色素的分離結果。
(8) 濾液細線為何要直?為何要重畫幾次? 防止色素帶的重疊;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帶的顏色更深一些。
(9) 濾液細線為何不能觸到層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
(10)濾紙條上色素為何會分離?
由於不同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們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帶最寬的是什麼色素?它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麼色素大一些?
最寬的色素帶是葉綠素a,它的溶解度比葉綠素b大一些。
(12)濾紙條上相互間距最大的是哪兩種色素? 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13)色素帶最窄的是第幾條色素帶?為何?
第一條色素帶,因為胡蘿卜素在葉綠體的四種色素中含量最少。

實驗七 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
1、條件:細胞內外溶液濃度差,活細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具紫色大液泡),質量濃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驟:製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蓋玻片一側滴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觀察(液泡由大到小,顏色由淺變深,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蓋玻片一側滴清水, 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觀察(質壁分離復原)
4、結論: 細胞外溶液濃度 > 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質壁分離
細胞外溶液濃度 < 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質壁分離復原
知識概要:製片 觀察 加液 觀察 加水 觀察
考點提示:
(1)洋蔥為何要選紫色的?若紫色過淡怎麼辦?
紫色的洋蔥有紫色的大液泡,便於觀察液泡的大小變化;讓陽光照射。
(2)洋蔥表皮應撕還是削?為何? 表皮應撕不能削,因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細胞為何會出現質壁分離? 動物細胞會嗎? 當細胞失去水分時,其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於細胞壁的伸縮性;動物細胞不會發生質壁分離,因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4)質壁分離時,液泡大小和顏色的變化?復原時呢?
細胞發生質壁分離時,液泡變小,紫色加深;當細胞質壁分離復原時,液泡變大,紫色變淺。
(5)若發生質壁分離後的細胞,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復原,其原因是什麼?
細胞已經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濃度過大,細胞失水過多或質壁分離時間過長)
(6)高倍鏡使用前,裝片如何移動?
若要把視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上移動。若要把視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左方移動,因為顯微鏡視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換高倍物鏡後,怎樣使物像清晰?視野明暗度會怎樣變化?如何調亮?換高倍物鏡後,應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清晰;視野會變暗,可調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鏡的凹面鏡來使視野變亮。
(8)所用目鏡、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9)物像清晰後,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和放大倍數的關系?
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放大倍數越大。
(10)總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放大倍數具體指面積的放大倍數還是長度的放大倍數?
總放大倍數等於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是指細小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
(11)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細胞大小、多少、視野明暗的關系?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越大、數目越少、視野越暗。
(12) 更換目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更換物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移動載玻片,若異物移動,則異物在載玻片上。
(13)怎樣利用質壁分離現象來測定植物細胞液的濃度? ①配製一系列濃度從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別用以上不同濃度的溶液製成某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 ③用顯微鏡觀察某植物細胞是否發生質壁分離。某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就介於不能引起質壁分離的濃度和能引起質壁分離的濃度之間。

實驗八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考點提示:
(1)雞血能用豬血代替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不能提取DNA。
(2)雞血中為何要加檸檬酸鈉?為何要棄去雞血細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為上清液是血漿,不含細胞和DNA。
(3)脹破細胞的方法?能用生理鹽水嗎?
向血細胞中加入蒸餾水,使細胞大量吸水而脹破;不能用生理鹽水,因為血細胞在蒸餾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該實驗中最好應用玻璃燒杯還是塑料燒杯?為什麼? 最好用塑料燒杯,因為玻璃燒杯容易吸附DNA。
(5)前後三次過濾時,所用紗布的層數分別是多少?為什麼?
第一次用一層紗布,有利於核物質透過紗布進入濾液;第二次用多層紗布,能防止DNA絲狀物透過紗布進入濾液;第三次用兩層紗布,既有利於DNA透過紗布,又能防止其它雜質透過紗布。
(6)若實驗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加蒸餾水過少,細胞未充分脹破;第二次加蒸餾水過多或過少;第一次過濾用了多層紗布;第二次過濾用了一層紗布;使用了玻璃燒杯。
(7)兩次加入蒸餾水的目的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是為了使血細胞吸水脹破;第二次是為了降低氯化鈉的濃度,有利於DNA有析出。
(8)實驗中攪拌溶液時,為何總要沿一個方向攪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損傷。
(9)兩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別是什麼?原理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是加蒸餾水,降低氯化鈉的濃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為DNA不溶於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體分別是什麼?原理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濃度為2mol/L的氯化鈉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的氯化鈉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鈉中的溶解度,是隨著氯化鈉的濃度的變化而改變的。當氯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4mol/L時,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鈉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鈉溶液對DNA的溶解度都比較高。
(11)鑒定DNA時為何要用兩支試管?其現象分別是什麼?
其中不加DNA的試管起對照作用。該試管溶液不變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試管溶液變藍色。

實驗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裝置:(見課本)
3、檢測:(1)檢測CO2的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的產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實驗十 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1、目的要求:通過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識別減數分裂不同階段的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加深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顯微鏡。
3、方法步驟:
(1)在低倍鏡下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識別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和精細胞。
(2)先在低倍鏡下依次找到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後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後期的細胞,再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
4、討論:(1)如何判斷視野中的一個細胞是處於減數第一次分裂還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2)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細胞中的染色體的不同點是什麼?末期呢?
實驗十一 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1、原理:用低溫處理植物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於是,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發生變化。
2、方法步驟:
(1)洋蔥長出約1cm左右的不定根時,放入冰箱的低溫室內(4℃),誘導培養36h。
(2)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約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細胞的形態,然後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沖洗2次。
(3)製作裝片: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4)觀察,比較: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的細胞.
3、討論:秋水仙素與低溫都能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這兩種方法在原理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實驗十二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1、 要求:調查的群體應足夠大;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等.
2、 方法: 分組調查,匯總數據,統一計算.

3、計算公式: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 *100%

4、討論: 所調查的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發病率是否與有關資料相符, 分析原因.

實驗十三 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
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條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約3cm,處理幾小時或一天。處理完畢就可以扦插了。這種處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濃度較低,並且最好是在遮蔭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進行處理。
②沾蘸法:把插條的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葯液中蘸一下(約5s),深約1.5cm即可。
3、預實驗:先設計一組濃度梯度較大的實驗進行探索,在此基礎上設計細致的實驗.
4、實驗設計的幾項原則: ①單一變數原則(只有溶液的濃度不同);②等量原則(控制無關變數,即除溶液的濃度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③重復原則(每一濃度處理3~5段枝條) ;④對照原則(相互對照、空白對照);⑤科學性原則

實驗十四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1、培養酵母菌(溫度、氧氣、培養液):可用液體培養基培養
2、計數:血球計數板(2mm×2mm方格,培養液厚0.1mm)
3、推導計算
4、討論:根據7天所統計的酵母菌種群數量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推測影響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

實驗十五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演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記名計演算法: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出各種群的個體數目,這一般用於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
目測估計法: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
2、設計數據收集和統計表,分析所搜集的數據。

實驗十六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考點提示:
(1)什麼是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法?
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
(2)為了便於調查工作的進行,在選擇調查對象時,一般應選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為什麼?
一般應選雙子葉植物,因為雙子葉植物的數量便於統計。
(3)在樣方中統計植物數目時,若有植物正好長在邊線上,應如何統計?
只計算該樣方相鄰的兩條邊上的植物的數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獲某種動物M只,標志後放回原處。第二次捕獲N只,其中含標志個體Y只,求該地域中該種動物的總數。 MN/Y
(5)應用上述標志回捕法的條件有哪些?①標志個體在整個調查種群中均勻分布,標志個體和未標志個體都有同樣被捕的機會。②調查期中,沒有遷入或遷出。③沒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實驗十七 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
要求:(1)水族箱必須是密封的,且是透明的,放置於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2)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3)各生物成分的數量不宜過多,以免破壞食物鏈

❽ 高中生物考選修的什麼內容,簡略說一下

選修三: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態工程;
選修一:果酒果醋的製作、腐乳的製作、酵母菌的固定化、DNA的粗提取與鑒定、血紅蛋白的提取與分離、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

❾ 四川生物選修一哪裡不學

除了重點的實驗外都不學,果醋果酒這類是要學的。
果酒果醋,豆腐乳,泡茶,精油提取的材料和步驟等,注意溫度這些數據,都是要考的。
課本上的旁欄內容很重要,出現了知識補充的都要背,課本上出現的問題都要記住答案,高考可能出原題。

❿ 高考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考生物選修一知識點

DNA和蛋白質技術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選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學性質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

①DNA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

②DNA不溶於酒精。

3、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因為酶有專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但對DNA沒有影響。DNA比較能耐高溫。洗滌劑能夠瓦解細胞膜,但對DNA無影響。

4、在沸水浴條件下,DNA遇二苯胺會被染成藍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雞血而不用豬血,因為哺乳動物(型檔豬)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無DNA。

6、破碎雞血細胞時,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同時用玻璃棒攪拌,過濾後收集濾液即可。

7、為了純化提取的DNA,需要將濾液進一步處理。在濾液中加入NaCL,使其濃度為2mol/L,過濾除去不溶的雜質,再加入蒸餾水,使NaCL濃度為0、14mol/L,析出DNA,過濾除去溶液中的雜質。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體積分數為95%的冷卻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雜質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體外復制

10、PCR的條件:

①一定的緩沖溶液;

②DNA模板;

③分別與兩條模板鏈相結合的兩種引物;

④四種脫氧核苷酸;

⑤耐熱的DNA聚合酶;

⑥控制溫度的儀器設備。

11、為什麼要引物?因為DNA聚合酶不能從頭開始合成DNA,而只能從3′端延伸DNA鏈。DNA的合成方向總是從子鏈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驟:變性、復性和延伸。在PCR循環之前,常要進行一次預變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徹底變性的概率。

13、PCR的結果:特異地復制處於兩個引物之間的DNA序列,使這段固定長度的序列呈指數擴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線波段有一強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質分離的方法:凝膠色譜法和電泳。

16、凝膠色譜法是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分離蛋白質的有效方法。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蛋白質,移動速度慢,後洗脫出來;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蛋白質,移動速度快,先洗脫出來。

17、電泳利用了待分離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的差異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狀的不同,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實現各種分子的分離。

高中生物知識重點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分離各種亮鬧細胞器的方法:差速離心法

一、細胞器之間分工

(1)雙層膜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能量轉換站」,雙層膜,分布在植物的葉肉細胞。

線粒體: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雙層膜(內膜向內折疊形成脊),分布在動植物細胞體內。

(2)單層膜

內質網: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單層膜,動植物都有。

高爾基體: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單層膜,動植物都有,參與了植物細胞壁的形成。

液泡:主要存在與植物細胞中,內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以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單層膜。

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單層膜。

(3)無膜

核糖體:無膜,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

中心體: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細胞,由兩個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圍物質組成,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八大細胞器:內質網,液泡,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溶酶體,葉綠體,中心體。

光鏡能看到:細胞質,線粒體,葉綠體,液泡,細胞壁。

在細胞質中,除了細胞器外,還有呈膠質狀態的細胞質基質。

實驗: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健那綠染液是將活細胞中線粒體染色的專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材料:新鮮的蘚類的葉。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有些蛋白質是在細胞內合成後,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這類蛋白叫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敬租罩催化作用)、抗體(免疫)和一部分激素(信息傳遞)

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合成肽鏈)、(加工成蛋白質)、(進一步加工)、(囊泡與細胞膜融合,蛋白質釋放)

分泌蛋白從合成至分泌到細胞外,經過了哪些細胞器活細胞結構?

答:附和在內質網的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內質網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著要運輸的蛋白質,離開內質網到達高爾基體,與高爾基體膜融合,成為高爾基體膜的一部分。

三、生物膜系統

1、概念:細胞膜、核膜,各種細胞器的膜共同組成的生物膜系統

2、作用:使細胞具有穩定內部環境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為各種酶提供大量附著位點,是許多生化反應的場所;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保證生命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高考生物實驗知識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一、實驗原理與步驟

原理:顯性遺傳病具有世代相傳的特點,隱性遺傳病隔代出現。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是交叉遺傳,隔代出現,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是世代相傳,患者女性多於男性。

步驟:

①確定要調查的遺傳病,掌握其症狀及表現

②設計記錄表格及調查要點

③分多個小組調查,獲得足夠大的群體調查數據

④匯總結果,統計分析

二、注意事項

1、調查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等

2、為保證調查的群體足夠大,小組調查的.數據,應在班級和年級中進行匯總:某遺傳病的發病率=某種遺傳病的患病人數/某種遺傳病的被調查人數

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一、實驗原理

植物插條經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後,對植物插條的生根情況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用不同濃度、不同時間處理其影響程度亦不同。其影響存在一個最適濃度,在此濃度下植物插條的生根數量最多,生長最快。

二、實驗注意事項

1、選擇插條:以1年生苗木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條形成層細胞分裂能力強、發育快、易成活)

2、處理插條:枝條的形態學上端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這樣在扦插後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促進成活。

3、處理方法:

1)浸泡法:把插條的基部浸泡在配製好的溶液中,深約3cm,處理幾小時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濃度較低,並且最好是在遮陰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進行處理)

2)沾蘸法:把插條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葯液中蘸一下(約5s),深約1、5cm即可。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一、實驗原理

1、在含糖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個封閉容器內的酵母菌種群,通過細胞計數可以測定封閉容器內的酵母菌種群隨時間而發生的數量變化。

2、養分、空間、溫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響種群數量持續增長的限制因素。

二、酵母菌計數方法

抽樣檢測法或顯微計數法(用血球計數板)。

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於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餘培養液用濾紙吸去。稍待片刻,待細菌細胞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將計數板放在載物台的中央,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

注意: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要將試管輕輕震盪幾次。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一、實驗原理

1、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水分和礦質元素,也是一些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研究土壤中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操作簡便,有助於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徵與結構。

2、許多土壤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因此不能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在進行這類研究時,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採集、調查,即:用一定規格的捕捉器(如採集缺罐、吸蟲器等進行取樣)。

二、豐富度的統計方法

記名計演算法和目測估計法。記名計演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出各種群的個體數目,這一般用於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

目測估計法是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

閱讀全文

與四川高考生物選修一考哪些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