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壤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一)分解有機質
作物的殘根敗葉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機肥料,只有經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爛分解,釋放出營養元素,供作物利用;並且形成腐殖質,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
(二)分解礦物質
例如磷細菌能分解出磷礦石中的磷,鉀細菌能分解出鉀礦石中的鉀,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三)固定氮素
氮氣在空氣的組成中佔4/5,數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土壤中有一類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氣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們死亡和分解後,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兩種,一種是生長在豆科植物根瘤內的,叫根瘤菌,種豆能夠肥田,就是因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類單獨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氣,叫自生固氮菌。另外,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會產生有害的作用。例如反硝化細菌,能把硝酸鹽還原成氮氣,放到空氣里去,使土壤中的氮素受到損失。
實行深耕、增施有機肥料、給過酸的土壤施石灰、合理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發揮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㈡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什麼作用
土壤中微生物數量多、繁殖快、活動性強,對植物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土壤微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它們使有機質分解,釋放養分,供植物利用。另外,有些土壤微生物還能直接對岩石進行分解,如硅酸鹽菌能分解土壤中的硅酸鹽,並分離出高等植物能吸收的K。
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動產生的生長激素以及維生素類物質對植物的種子萌發和正常的生長發育能產生良好影響。
某些微生物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抑制病毒和致病性細菌、真菌的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植物病原菌的拮抗體。某些微生物還能把土壤中有毒的H2S,
CH4等轉化成無毒物質,如硫化細菌能將H2S轉化為硫酸鹽。
土壤中的某些真菌還能與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體,稱為菌根。有的真菌還具有固氮性能,能改善植物的氮素循環。
但是,土壤微生物也有對植物生長不利的一面,如某些微生物本身就是致病的病原菌。在某些條件下,有些微生物的活動還能引起養分損失。
㈢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什麼功能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把有機氮變成無機氮。它們有兩種轉化功能:一種是氨化作用。含氮的有機物經過微生物分解以後釋放出氨。農民將有機肥料進行腐熟的過程就是利用微生物把有機氮轉變成氨來供給植物利用。另一種是硝化作用。它是把氨轉變成硝酸的過程,而硝酸在土壤中能夠形成溶於水的硝酸鹽,可以供給植物吸收利用。
微生物還可以將一些有機體分解轉化成各種物質元素,使這些元素又回到自然界中,使構成生命的物質周而復始地得以循環。如果一棵死樹或者一具動物屍體永久不被微生物分解掉,動植物屍體中的種種元素就無法回到自然界,可以想像我們生活的地球將是多麼醜陋不堪!
碳粒粉塵是「真凶」
自1975年以來,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0.9華氏度,由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已成了引起世人關注的焦點問題。學術界一直公認的學說認為:由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然而經過幾十年的觀察研究,來自美國Goddard空間研究所的詹姆斯·漢森博士提出新觀點,認為溫室氣體主要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粒粉塵等物質。
碳粒粉塵是一種固體顆粒狀物質,主要是由於燃燒煤和柴油等高碳量的燃料時碳利用率太低而造成的,它不僅浪費資源,更引起了環境的污染。眾多的碳粒聚集在對流層中導致了雲的堆積,而雲的堆積便是溫室效應的開始,因為40%至90%的地面熱量來自由雲層所產生的大氣逆輻射,雲層越厚,熱量越是不能向外擴散,地球也就越裹越熱了。
漢森博士對於各種溫室氣體的含量變化都做了整理記錄,發現在1950至1970年間,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長了近兩倍,而從70年代到90年代後期,二氧化碳含量則有所減少。用目前流行的理論很難解釋仍在惡化的全球變暖的現象。
碳粒粉塵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東西,隨著內燃機品質的不斷提高,甚或不使用內燃機的交通工具的問世,不能燒盡而剩餘的碳粒是可以減少的。漢森博士的學說如果能夠成立,則給地球帶來了降溫的新希望,但願地球早日退燒。
㈣ 土壤中主要含有哪些細菌。
土壤中主要含有細菌可分為有芽孢細菌和無芽孢細菌兩大類。按形狀又可分為球菌、桿菌、弧菌與螺旋菌等。按營養方式可分為自養、兼性自養與異養細菌。按對空氣中氧的需要程度,還可分為好氣性、嫌氣性細菌。
細菌為土壤微生物中最多的一類,種類最多,數量極大。每克土壤可以含有幾百萬個到幾億個,肥沃土壤含量更高。
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很多,只有抑制有害菌,利用這些菌產生的植物需要的一些養料。如進行有效的陽光照射後,細菌、真菌、放線菌、原生動物、被有效的殺滅,腐體可作養料。
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1畝地耕層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幾百斤到上千斤。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的利用率也越高。
土壤細菌的作用:
隨植被群落演替,根際土壤中變形菌門、厚壁菌門和浮黴菌門豐度逐漸增加;非根際土壤中酸桿菌門和疣微菌門豐度隨植被演替逐漸減小。
土壤細菌的影響因子大小為土壤有機碳、土壤總氮、含水量、電導率等,其中土壤有機碳和土壤總氮有顯著性影響。細菌和其他土壤微生物可以一起參與腐殖質的形成和有機質的完全礦質化作用。
㈤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什麼功能
真菌類
存在種類龐大且多樣。人類僅了解當中極少部分真菌類的作用,其他的幾乎不清楚。
放線菌類
具有分解黴菌等有機物的能力。多半屬於製造抗生物質的菌類,有抑制岩旁病原菌的作用。
絲狀真菌類
也就是種類超過10萬種的黴菌。已知極少部分的絲狀真菌是導致蔬菜生病的病原菌。
藻類
除了水中之外,有許多種藻類也存在在土壤中。有些藻類會吸收空氣中的氮。
蚯蚓
蚯蚓能吃下含有腐殖質的粗鉛橡土壤然後排泄出來,是耕土促使土壤團粒化的幫手。
蜱蟎類
小於1MM的土壤動物。土壤列存在許多會捕食、會寄生的蜱蟎類。
原蟲類
移動捕食並且分解有機物的單細胞原生動物,,草履蟲、眼蟲藻等的夥伴激並。
線蟲類
小於數毫米的微小土壤動物。種類很多,寄生在蔬菜根的僅僅是很少一部分。
甲蟎
0.2~1.5mm的小型草食性土壤動物,也是土壤里最多的土壤動物。通過分解落葉為生。
跳蟲類
小於數毫米的土壤動物,分解黴菌、藻類為生。被稱為「大地的浮游生物」,是物質循環的重要角色。
㈥ 土壤微生物的類型及作用特點有哪些
土壤微生物指的是其中的全部,不是專指在某些范圍內的特殊微生物。但是在應用時,我們更著重於對作物生長發育更有益的一些種類。這是一個特殊的種群,它對作物來講是影響其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
(一)細菌:細菌適於中性及微酸性的生存條件。一般在20-30℃時會大量繁殖。它通常分為兩類,一類稱自養細菌,它有同化二氧化碳的能力,所以這個種群的作用是直接影響土壤的理化性質,平衡土壤的酸鹼度高低。另一類稱異養細菌,這一類細菌通常都是以和作物共生的狀態存在,對作物生長有直接促進作用,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具強大的固氮作用,產生明顯的增產效果。
(2)放線菌、黴菌:在土壤中放線菌是以需氧性異養狀態生活,它們的主要活動是分解土壤中的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類物質等,通過這些作用來改善土壤的養分狀況,便於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養分。在酸性的土壤中,以黴菌的活動為主,而在中性和微鹼性的土壤中,則是以放線菌的活動為主。
(3)藻類:藻類為一類單細胞,通常為絲狀的微生物。它與高等植物一樣有葉綠素,可營碳素同化作用。它的主要作用,通常是可以起固定空氣中氮素營養的作用,幫助植物多方式利用各種狀態存在的氮素養分。與以上幾種菌類不同的是,它更適於在鹼性環境下發揮作用,一般說來,酸性的土壤中多以放線菌和黴菌起作用,鹼性土壤中就主要靠這些藻類微生物來維持輔助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