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生物富集形成的原因
生物富集
生物個體或處於同一營養級的許多生物種群,從周圍環境中吸收並積累某種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導致生物體內該物質的平衡濃度超過環境中濃度的現象,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濃縮(bio-concentration)。
生物富集 概述
許多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濃度遠遠大於其在環境中的濃度,並且只要環境中這種污染物繼續存在,生物體內污染物的濃度就會隨著生長發育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對於一個受污染的生態系統而言,處於不同營養級上的生物體內的污染物濃度,不僅高於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而且具有明顯的隨營養級升高而增加的現象。
生物富集 富集系數
生物富集現象
生物富集常用富集系數或濃縮系數(即生物體內污染物的平衡濃度與其生存環境中該污染物濃度的比值)來表示。此外還有人用生物累計、生物放大等術語來描述生物富集現象。前者是指同一生物個體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生物富集系數不斷增加的現象;後者指在同一事物鏈上,生物富集系數從低位營養級到高位營養級逐級增大的現象。
B. 什麼是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也稱為生物濃縮,是指一個生物有機體或處於同一營養水平的許多生物種群積累某些難以從周圍環境中分解的元素或化合物,從而使生物有機體中的物質濃度超過環境中的濃度的現象。
這種食物鏈具有積累和放大有害化學物質的作用,這是生物富集的視覺表現。污染物是否沿著食物鏈積累取決於以下三個條件:即污染物必須在環境中相對穩定,污染物必須能夠被生物吸收,污染物不易被生物代謝分解。
C. 什麼是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體從環境中不斷吸收低濃度的農葯,並逐漸在其體內積累的能力。
有些農葯在環境中難以分解,使得農葯在環境中逐漸積累,並通過各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一般情況下,生物富集主要通過以下3種途徑:一種是藻類植物、原生動物和多種微生物等,它們主要靠體表直接吸收;另一種是高等植物,它們主要靠根系吸收;再一種是大多數動物,它們主要靠吞食進行吸收。在這3種途徑中,前兩者都是通過直接吸收環境中的農葯,而大多數動物體內的生物富集則是通過食物鏈。
對一些難降解農葯,生物富集作用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生態效應。DDT在大多數環境條件下能穩定存在,並且不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或者降解酶降解。因此,由於人們長期施用DDT,通過長期的生物富集和食物鏈的作用,使得很多動物體的脂肪組織內均積累了大量的DDT。
D. 富集培養的原理
富集培養:一類使混合微生物群體中某特定微生物比例激增的培養方法。其一可用促進某特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選擇性培養基或培養條件,其二可用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選擇性培養基或培養條件。如用於增殖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的Ashby無氮培養基,增殖土壤真菌用的Martin培養基等。其三可用連續培養法,在一定稀釋率下,使比生長速率小的細胞溢出培養器,而比生長速率大的細胞留在培養器中。
它的原理是利用不同微生物間生命活動特點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環境條件使得僅適用於該條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長。
E.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濃縮,是指生物將環境中低濃度的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的轉運和蓄積達到高濃度的能力。化學物質在沿著食物鏈轉移的過程中產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經過一種生物體,其濃度就有一次明顯的提高。所以,位於食物鏈最高端的人體,接觸的污染物最多,對其危害也最大。
環境中的各種物質進入生物體後,立即參加到新陳代謝的各項活動中。其中,一部分生命必需的物質參加到生物體的組成中,多餘的以及非生命必需的物質則很快地分解掉並且排出體外,只梁信有少數不容易分解的物質長期殘留在生物體內。有機氯、有機汞和有機砷衫渣薯制劑等,脂溶性強,與酶和蛋白質有較大的親和力,不易排出體外,在食物鏈中逐級在生物體內濃縮,使殘留量增高。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在闡明物質在生態系統內的遷移和轉化規律,評價和預測污染物進入生物體後可或者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利用生物體對環境進行監測和凈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F. 什麼是富集作用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富集作用
富集作用就是生物從環境中攝取了濃度很低的污染物,污染物會隨著不斷攝取在生物體內逐漸累積達到一個極高的濃度范圍。富集作用在現代生活中已經要變得見怪不怪了,但是我們任然要正確看待它的危害,導致的疾病並了解如何延緩這種危害。
在當代,為什麼提倡限制塑料產品的使用,商場超市等地會塑料袋收費,建議使用布袋,吸料管使用紙質管,不僅是因為白色垃圾的污染難以自然消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科學家們在生物的血液,肺部深處發現了微塑料。富集作用的陰影始終都在,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微塑料對生物的生殖系統會有影響,那麼除了生殖系統呢?
控制富集作用的危害
在不清楚各種污染物富集作用的具體危害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消滅富集作用的源頭。那就是注意控制污染,面對可能危害環境簡介攝入人體的或者是可以直接攝入人體的污染物都要敬而遠之。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好。
G. 名詞解釋什麼是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亦稱「生物放大作用」。通過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或食物網的各營養級,使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學物質和合成農葯等,在生物體內逐步濃集的趨勢。而且隨著營養級的不斷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濃集程度也越高,最高營養級的肉食動物最易受害。
通過對食物鏈逐級富集過程的研究,就可認識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及其危害程度。如果人類有意識地設法切斷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就可以使高位營養級的生物類群和人類免受危害。
(7)生物富集的原理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物體吸收環境中物質的情況有三種:
(1)一種是藻類植物、原生動物和多種微生物等,它們主要靠體表直接吸收;
(2)另一種是高等植物,它們主要靠根系吸收;
(3)再一種是大多數動物,它們主要靠吞食進行吸收。
在上述三種情況中,前兩種屬於直接從環境中攝取。後一種則需要通過食物鏈進行攝取。環境中的各種物質進入生物體後,立即參加到新陳代謝的各項活動中。
其中,一部分生命必需的物質參加到生物體的組成中,多餘的以及非生命必需的物質則很快地分解掉並且排出體外,只有少數不容易分解的物質(如DDT,DDT最終在水鳥體內含量可為原水含量的833萬倍)長期殘留在生物體內。
有機氯、有機汞和有機砷制劑等,脂溶性強,與酶和蛋白質有較大的親和力,不易排出體外,在食物鏈中逐級在生物體內濃縮,使殘留量增高。
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在闡明物質在生態系統內的遷移和轉化規律,評價和預測污染物進入生物體後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利用生物體對環境進行監測和凈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