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江白鱘已經滅絕,除白鱘外,長江水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動植物
瀕臨的動物有:白鰭豚、中國大鯢、揚子鱷、長江江豚長江刀魚等,瀕臨的植物是疏花水柏枝。首先我們說一下這種植物,它長在長江江邊,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林業專家卻說它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疏花水柏枝對於生長的環境要求極高,所以想要人工去培植可能很小。而且它一般在生長在像三峽那種地方,能夠出現在長江,實在難得,所以當地林業專家都在盡量保護它,同時也在想辦法進行人工培育。
然後就是「微笑天使」江豚,它的小名就是江豬,它生長的地方要廣泛一些,不僅海洋有,長江的下游也有,不過它的數量卻不多,甚至出現了極速減少的趨勢。尤其是長江中的江豚,更是難以生存,它們要比海洋里的江豚面臨的危險更多,因為它們面對的人類比較多,當然傷害也就越多,所以越來越多的江豚開始消失,現在它也成為了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
❷ 長江里有什麼危險生物
長江里有中華鱘、白鱘、達氏鱘、白鰭豚、揚子鱷、江豚、胭脂魚、淞江鱸等危險生物,但是由於長江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水質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漁具及有害捕撈方法,很多生物已經瀕危。
長江流域
長江流域,是指長江幹流和支流流經的廣大區域,橫跨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經濟區,共計19個省、市、自治區。
長江流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總面積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8.8%,流域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長江全長約6300千米,長江幹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千米,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流域,長3464千米。
❸ 長江「中華鱘」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
中華鱘是硬骨魚綱、鱘形目、鱘科、鱘屬的魚類,常見個體體長0.4-1.3米,體重50-300千克;最大個體體長5米,體重可達600千克。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
中華鱘所屬的鱘魚類都是在距今約1.4億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出現的,是非常古老的魚類,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中華鱘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幹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也偶有出現。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的共同祖先——古棘魚的後裔,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
中華鱘由於它們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徵,表現出它們既是介於軟骨魚類(鯊魚等)與硬骨魚類之間的類群,又是硬骨魚類中較原始的類群,在魚類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中華鱘在分類上佔有極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變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難以估量的生態、社會價值。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珍稀動物已瀕於滅絕。201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升級為極危級(GR)保護物種。保護和拯救這一珍稀瀕危的「活化石」對發展和合理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都有深遠意義。
中華鱘
❹ 水中活化石是哪個動物
在長江里,繁衍生息著一種人稱「長江赤子」的珍稀動物——中華鱘魚。如果你看見了它的廬山真面目,你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中華鱘有局穗著赤子心
中華鱘是我國稀有的珍貴魚類,有著1.4億年的悠久歷史,人稱水中「活化石」,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一級野生動物。以「中華」命名的鱘魚,最大者體重可以達到500千克,體長可超過4米,多產於長江,以江海底棲動物或者小魚為食。
中華鱘是一種習性非常特殊的洄遊魚類,自古以來,它們在長江就有著固定不變的洄遊古道。中華鱘雖然常年生活在東海、黃海等沿海水域,但是一顆「赤子」之心時刻牽掛著「長江母親」。
每年秋季,中華鱘由海洋聚於吳淞口,逆江而上3000公里,開始漫長而且艱難的尋根旅行,到第二年秋季開始在誕生地金沙江一帶繁衍後代。
有趣而又令人感嘆的是,中華鱘進入長江後便開始絕食,一直到產卵後返回海洋,其間長達兩年左右。人們為此送它一項「耐飢餓冠軍」的桂冠。
中華鱘的外形特徵
中華鱘頭部稍尖長,長著掃帚式的歪尾巴,全身上下披滿硬鱗,淺褐色的五行骨板直貫頭尾。這五行骨板猶似鐵甲,把中華鱘扮得威風凜凜。
中華鱘平時性情溫和,但是若遇到侵犯,就會變得勇猛無比,奮起反擊。
這一地地道道的「中國種」,身上竟具備著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堅強品格,難怪炎黃子孫對它百般鍾愛,將它稱之為:「中國國寶」與「長江水熊貓」。
早在明朝,古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就認識了它的價值,在《本草綱目》中予以記載,「肝主治惡瘡疥癬。肉補虛益氣,令人肥健。煮汁飲,治血淋。鼻肉作脯補虛下氣。子狀如豆,殺腹內小蟲。」可以看出,中華鱘是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與科學價值的皮御珍稀魚類,稱為「中華國寶」當之無愧。
中華鱘近況
近年來,因為人為的水資源破壞,再加上葛洲壩工程的興建,繁殖季節已經不能上溯至金沙江。中華鱘無法找到最適宜的水域產卵,所以數量急劇下降,人工繁殖中華鱘便顯得重要了。
葛洲壩工程興建之後,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在湖北宜昌建燃臘岩立了研究所,中華鱘人工繁殖、放流已經獲得成功。10年來已向長江投入中華鱘幼魚230萬尾。
中華鱘
❺ 急急急!長江中生活著什麼動物
鯰魚 草魚 鯉魚 河蚌 蝦子 螃蟹 娃娃魚 水蝸牛 清道夫
❻ 長江里有貝殼類生物嗎
貝殼是軟體動物門的動物體表的硬殼,軟體動物的身體都很柔軟,多數軟體動物體表有貝殼保護其柔軟的身體,有少數軟體動物的貝殼退化,甚至完全消失了。軟體動物門常見的有腹足綱、瓣鰓綱、頭足綱、多板綱等。陸悉洞腹足綱的陸早動物,其貝殼呈螺旋形,成為螺類,比如蝸牛、田螺、虎斑寶貝、紅螺等。也有些種類貝殼退化了,比如蛞蝓——又稱黏黏蟲,等等。瓣鰓綱動物長有兩片貝殼,比如扇貝、文蛤、花蛤、蟶子、硨磲等。頭足綱的動物,有很多種的貝殼退化了,有的還能在其身體里找到被包裹到體內的退化了的貝殼,比如烏賊、章魚、魷魚等。長江里有帶殼的軟體動物生存,因此,長江里早枯肯定有貝殼。既然叫海螺,那當然應該是指在海里生活的螺類,或在海里生活的螺類的貝殼。長江里就沒有了。
❼ 中國長江里有哪些魚
長江魚的種類有很多,像: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鱖魚、鯰魚、鮰魚、黃顙魚等魚類。
我們都知道作為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長江擁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170多種為長江特有,占淡水魚總數的48%,大大超過其他江河的淡水魚種類數。下面為介紹長江四大家魚,以及8大主要魚種。
草魚的俗稱有:鯇、鯇魚、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厚子魚(魯南)、海鯇(南方)、混子、黑青魚等。體延長,亞圓筒形,體青黃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齒梳狀,生長快,肉味美,魚膽有毒。棲息水的中下層,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以水草為食,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鰱魚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體野孫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頌升鏈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鰱魚味甘,性平,無毒,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人工飼養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疾笑攜病少、產量高,多與草魚、鯉魚混養,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鱅魚又叫花鰱、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麻鰱、也叫雄魚。外形似鰱魚,體型側扁,頭部較大而且寬,口也很寬大,且稍微上翹,眼位比較低。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層,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鱖魚又名鱖花魚、桂花魚、桂魚、鱖花魚、鰲魚、脊花魚、胖鱖、花鯽魚、母豬殼等。體高側扁,背隆起,頭大,口裂略傾斜,兩頜,犁骨均具絨毛狀齒,上下頜前部的小齒成犬齒狀;體色棕黃,腹灰白,圓鱗甚細小;體側有不規則暗棕色斑塊、斑點。屬兇猛肉食性魚類,常以其它魚類為食,幼魚喜食魚蝦,成魚以吃魚類為主,冬季停止攝食。
鯰魚即鯰魚,又稱作鬍子鰱、黏魚、塘虱魚、生仔魚。周身無鱗,身體表面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有四根胡須,上背較黑,腹面白色尾圓而短,不分叉,背鰭小,臀鰭與尾鰭相連。生活在河湖池沼等處,白晝潛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吃小魚、貝類、蛙等。
❽ 長江中有什麼大型的生物或是動物嗎
有的。比如 江豚 ,是一種小型淡水鯨類。 揚子鱷 ,一種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鯊爬行動物。都是個頭比較大的。原來還有 白鰭豚 ,也是一種小型淡水鯨類,現在雖然還沒有宣布滅絕,但已經很多年沒有再發現了。
❾ 我想知道長江的生物有多少 很多就是啊
整個長江水系,包括各附屬湖泊,共分布有魚類350種,其中終生在淡水中生活的純淡水魚有324種之多,大大超過我國其他江河的淡水魚種類數(珠江有淡水魚239種,黃河僅有150種).長江的魚類中,有10種是過河口洄遊性魚類,如降河洄遊的鰻鱺、松江鱸,溯河洄遊的中華鱘、鰣魚等;另外還有16種是主要在河口區鹹淡水生活的種類,但在下游的淡水中經常可尋覓到它們的蹤跡,如鯔、suo、花鱸等.至於偶爾在河口見到的海產魚類,就不能算作長江的魚類了.
在長江的魚類中,鯉形目魚類占絕大多數,計有248種,占整個長江魚類種數的70.8%.其次是鯰形目魚類,有37種,佔10.7%.長江的鯉形目魚類分屬於4個科,亞口魚科僅有胭脂魚一個種,鰍科有50種,鯉科181種,平鰭鰍科16種.鯉科不但是長江魚類中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1.7%,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 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同時,鯉科中所有的11個亞科,在長江內都有分布.特別是適應於高原環境的裂腹魚亞科魚類,在長江水系多達24種,而其他發源段迅於青藏高原的河流,通常僅分布這一亞科魚類的少數幾種.?
國家重點保護的魚類處境堪憂?
十年前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保護對象的魚類共15種,除2種海產魚類外,在13種淡水或過河口洄遊性魚類中,長江水系分布有9種.並且,在列為一級保護對象的4種魚中,長江便有3種,即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分布在長江水系的6種二級保護魚類是:川陝哲羅鮭、泰嶺細鱗鮭、胭脂魚、金錢(魚巴)、花鰻鱺和松江鱸魚.十年來,這些魚類的情況如何,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最大個體重達550公斤,平時生活在我國東部沿海,性成熟後洄遊入江河繁殖,產卵場主要分布在長江,另在珠江也發現有少數中華鱘產卵.在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修建前,中華鱘的產卵場位於長江上游幹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於葛洲壩樞紐的阻隔,不能溯游到上游產卵場的中華鱘,在緊接葛洲壩下的宜昌長航船廠至萬壽橋附近約7公里江段上,形成了新的產卵場,面積大約330公頃.為了補償葛洲壩工程對中華鱘的不利影響,成立了宜昌中華鱘研究所,從1983年起每年向長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鱘,但由於培育技術和養殖規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長度為8~10厘米、重3~5克的達到設計規格的幼鱘1萬尾左右.因此,中華鱘種群的補充,主要依靠在宜昌產卵場自然繁殖的幼鱘.中華鱘的產卵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當長江三峽工程建成運行後,10月份水庫將大量蓄水,將水庫水位從145米提高到175米,使下泄流量顯著減少,10月平均流量從建壩前的18980米?3/秒減少到11090米?3/秒,減少了41%,這將使本來就不大的中華鱘宜昌產卵場的面積進一步縮小,使中華鱘的自然繁殖受到更為不利的影響.今後應加強對中華鱘的保護工作,對用於人工繁殖和科學試驗親鱘的捕撈數量和捕撈地點、時間,應嚴格限制旅燃仔,切實保護沿江和河口區的幼鱘,擴大中華鱘人工繁殖放流拆汪的規模,讓中華鱘這一珍稀物種永遠生存下去.
達氏鱘和白鱘都是純淡水魚類,前者主要棲息於上游江段,而後者在全江的幹流和主要支流的下游都有分布.目前這兩種魚的數量已非常稀少,特別是白鱘,每年只見數尾.迄今只在金沙江的下段發現這兩種魚的產卵場.在長江水電開發規劃中將要興建的金沙江向家壩水利樞紐,將使這兩種魚的大部分產卵場被淹沒在水庫內,如何切實保護他們,應及早認真考慮.?
川陝哲羅鮭是長江特有的一種淡水鮭類,目前僅分布於岷江支流大渡河、青衣江和漢江支流襄河等山川溪河,喜棲息在水質清澈、水溫較低的水域中.由於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破壞了棲息地的生態環境,加上未加限制的隨意捕捉,這種魚的分布區顯著縮小,數量減少.現每年僅能見到少數幾尾,而最早發現這種魚的岷江上游,已見不到它的蹤跡了.建議將川陝哲羅鮭由二級調整為一級保護動物.?
滇池金線(魚巴)(《名錄》上稱「金線(魚巴)」),分布於雲南的滇池.滇池在七十、八十年代引入長江的「四大家魚」時,帶進了(魚旁)(魚皮)、蝦虎魚、黃(魚幼)』等魚類,又引入了太湖短吻銀魚.這些小型魚類在滇池中迅速繁殖,喧賓奪主,大量吞食滇池金線(魚巴)等當地土著魚類的魚卵和魚苗,加上滇池水質污染日益嚴重,滇池金線(魚巴)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大量的特有種亟待加強保護?
這里所說的特有種,亦稱土著種,是一些僅在長江或長江的某一江段、支流、湖泊內生存,而在其他江河未曾發現的種類.長江魚類中,有142個特有種,占魚類總數的40.6%.這些特有物種,由於所適應的生境不同,或由於生態的隔離,它們在長江水系內的分布也呈現出區域性.長江上游的特有種數量最多,計有112種,長江中、下游有21種,同時出現於上游和中、下游的有9種.在各主要支流或湖泊,都有其獨自擁有的特有種,如上游的支流岷江有長須裂腹魚、四川(魚兆),沱江有成都lie、彭縣似(魚骨),嘉陵江有嘉陵裸裂尻魚,烏江有烏江副鰍;上游的湖泊程海有長鰾雲南鰍、程海(魚白),滇池有滇池球鰾鰍、多鱗白魚、滇池金線(魚巴),瀘沽湖有厚唇裂腹魚、小口裂腹魚等等.在長江中下游洞庭湖水系的湘華鯪、湖南吻(魚巴),漢江的大鱗黑線can、短吻鰍(魚它),鄱陽湖水系的江西鰍(魚它),以及鄱陽湖、梁子湖等湖泊中的團頭魴、似刺鯿(魚句)等,都是各自的特有種.長江不但有大量的特有種,而且還有一些魚類特有的屬,如鰍科的球鰾鰍屬、山鰍屬,鯉科的(魚句)鯽屬、近紅(魚白)屬,平鰭鰍科的似原吸鰍屬、後平鰍屬等.
這些特有的屬和種,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有一些種類還是產地的主要經濟魚類,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圓口銅魚在上游幹流的產量占很大比重,一般占總漁獲量的20%,在個別江段可高達50%.長鰭吻(魚句)、厚頜魴、岩原鯉等在上游干支流也有一定產量.中游的梁子湖等湖泊中出產的團頭魴,以其肉味腴美而古今馳名,自六十年代以來,已將這種魚馴化為人工養殖對象,現市場上出售的「武昌魚」,便是團頭魴.在科學研究上,特有魚類的學術價值是無法取代的.川陝哲羅鮭是一種冷水性的鮭科魚類,其近緣種哲羅鮭現分布在高緯度的黑龍江、額爾齊斯河等水系.從這一特殊的分布現象,反映了川陝哲羅鮭是在第四紀冰期氣候變冷時從北方擴散來的,冰期結束後停留在海拔較高、水溫較低的河流中生存下來,並分化為現在的物種.這是從魚類的分布反映歷史上氣候變化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稀有(魚句)鯽是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屬新種,是一種低等的鯉科魚類,通過近十年的研究,正在將它培育成一種有廣泛應用價值的魚類實驗動物.這種小型魚類,具有特殊的繁殖生物學特點和能夠耐受低溶氧、高二氧化碳的生理機能.在實驗室內,水溫14℃以上時,這種魚每隔四、五天產一批卵,全年都可繁殖,可隨時為研究工作提供魚卵和仔魚,並且生長4個月便達到性成熟進行繁殖,因而一年可傳三代,是進行遺傳學、發生生物學、魚病學、環境科學研究工作較理想的實驗材料.
大量的特有種,是長江魚類資源的特色,也是大自然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保護物種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應當特別重視保護這些特有物種.他們的分布區狹小,對棲息生境要求嚴格,人類的生產活動,如修建水利工程、水質污染、過度捕撈、盲目引種等等,容易對他們造成傷害.事實上,目前有一部分特有種已處於漸危或瀕危狀態,種群數量稀少,處境岌岌可危.?
需要建立自然保護區對特有魚類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