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染病有哪些
按照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常見傳染病有:
呼吸道傳染病:流感、肺結核、流腦、麻疹、水痘等;
消化道傳染病:痢疾、甲型肝炎、傷寒副傷寒、霍亂等;
血液及性接觸傳染病:乙型肝炎、艾滋病、淋病等;
病媒生物性傳染病:鼠疫、出血熱、乙腦、瘧疾等;
直接接觸傳染病:結膜炎等。
2. 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
甲類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對此類傳染病發生後報告疫情的時限,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均強制執行。
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雖被納入乙類,但可直接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乙類二十六種傳染病
破麻布,百鉤懸;
(破傷風、麻疹、布魯氏菌病、百日咳、鉤端螺旋體)
飛禽集合(結核)吸腦肝。
(非典、禽流感、流腦脊髓膜炎、結核、血吸蟲、乙腦、乙肝)
灰犬熱,紅梅寒,
(脊髓灰質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熱、猩紅熱、梅毒、傷寒、副傷寒)
白米登臨(淋)艾滋壇(炭)。
(白喉、阿米巴痢疾和細菌性痢疾、登革熱、淋病、AIDS、炭疽)
丙類傳染病
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3. 哪些是病媒生物
最常見的病媒生物是:蒼蠅、蚊子、老鼠、蟑螂。還有一種常見的病媒生物是蟎蟲,它無處不在,卻不易為人察覺。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間接傳播疾病(一般指人類疾病),危害、威脅人類健康的生物。媒介生物性傳染病具有傳播快、易流行的特點,嚴重威脅人民的身體健康。
廣義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媒介主要是鼠類,屬哺乳綱嚙齒目動物;無脊椎動物媒介主要是昆蟲綱的蚊、蠅、蟑螂、蚤等和蛛形綱的蜱、蟎等。
病媒生物的危害:
媒生物數量龐大,分布廣泛,而且普遍繁殖周期短,很多種類屬於變態發育。病媒生物不僅可以直接通過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響或危害人類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一系列的重要傳染病。
在我國法定報告的傳染病中有許多屬於病媒生物性傳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瘧疾、登革熱、地方性斑疹傷寒、絲蟲病等;而一些消化道傳染病則通過病媒生物的機械性傳播在人群中擴散,如痢疾、傷寒等。
4. 傳染病防治法中的病媒生物
法律分析:病媒生物,指能夠將病原體從人或者其他動物傳播給人的生物,如鼠、蚊、蠅、蟑螂等, 病媒生物防制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參加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消除鼠、蚊、蠅、蟑螂等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條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活動,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加強環境衛生建設,消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各級人民政府農業、水利、林業行政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和組織消除農田、湖區、河流、牧場、林區的鼠害與血吸蟲危害,以及其他傳播傳染病的動物和病媒生物的危害。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關場所的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5. 病媒生物種類是什麼
指能直接或間接傳播疾病(一般指人類疾病),危害、威脅人類健康的生物。
廣義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廣義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媒介主要是鼠類,屬哺乳綱嚙齒目動物;無脊椎動物媒介主要是昆蟲綱的蚊、蠅、蟑螂、蚤等和蛛形綱的蜱、蟎等。最常見四大害為:蒼蠅、蚊子、老鼠、蟑螂。其中的蟎蟲無處不在,卻不易為人察覺。
病媒生物監測與防治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各級政府普遍設立。而各工作單位及家庭單位遠未重視此項工作(除自發行業盈利單位外),尚應進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