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平等對待其它生物政治

如何平等對待其它生物政治

發布時間:2023-05-24 05:11:05

⑴ 八年級政治平等待人的原因

八年級政治平等待人的原因有兩點。
1、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叢團搭關系的基礎滲拿。每一個人在人格和法律或鬧上是平等的。
2、平等對待別人,平等相處,尊重對方,別人才能平等對待自己。

⑵ 如何尊重自然,善待生物

地球生態系統是一個交融互涉、互相依存的系統。在整個自然界中,無論海洋、陸地和空中的動植物,乃至各種無機物,均臘備為地球這一「整體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作為自組織系統,地球雖然有其遭受破壞後自我修復的能力,但它對外來破壞力的忍受終究是有極限的。對地球生態系統中任何部分的破壞一旦超出其忍受值,便會環環相扣,危及整個地球生態,並最終禍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體的生存和發展輪滲毀。因此,在生態價值的保存中首要的是必須維持它的穩定性、整合性和平衡性。

地球生態系統中的所有生命物種都參與了生態進化的過程,並且具有它們適合環境的優越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它們在生態價值方面是平等的。因此,人類應該平等地對待它們,尊重它們的自然生存權利。這方面,人類應該放棄自以為高於或優於其他生物而「鄙視」較「低」等生物的看法。相反,人類作為自然進化中最為晚出的成員,其優越性是建立在其具有道德與文化之上的。人類特有的這種道德與文化能力,不僅意味著人類是自然生態系統中迄今為止能力最強的生命形式,同時也是評價性能力發展得最好的生命形式。

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善待動物從環境倫理來看,人類的倫理道德意識不只表現在愛同類,還表現在平等地對待眾生萬物和尊重它們的自然生命權利。史懷哲說:「倫理存在於這樣的觀念里:我體驗到必須身體力行地去尊重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就像尊重自己的生命一樣。在這裡面我已經有了道德所需的基本原則。保有、珍惜生命是善;摧毀、遏阻生命是惡。」

平等對待眾生萬物,不意味著抹殺它們之間的差別,而是平等地考慮到所有生命體(所有生物都被考慮到了)的生態利益。由於每一種生命物種在自然進化階梯中位置的不同,它們的要求與利益也不一樣。在對待不同的生物物種時,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採取區別對待原則,這時候,我們所考慮的是它們利益的不平等。比如說,飲食對於麋鹿和人都有利益,但學習識字對於麋鹿沒有利益,對人卻有。因此,我們給麋鹿提供食物,但不對它進行識字教育。所以說,區別性地對待不同生物不僅許可,而且在道德上是必需的。但這種區別性原則的運用,說到底是由於我們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生命體這一根本原則所決定的。它要求我們不要從狹隘的人類利益的角度,而要從整個自然生態的角度來處理人類與其他生命體的關系。准確地說,我們應該平等地對待同等生物,而公正地對待不同等的生物。

在整個自然進化的系列中,只有人類最有資格和能力擔負起保護地球自然生態及維持其持續進化的責任,因為人類是地球進化史上晚出的成員,處於整個自然進化的最高級,只有他對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這種整體性與穩定性具有理喊和性的認識能力。羅爾斯頓談到人類對維持地球自然生態的責任時說:「生態系統里有,而且應該有整個系統的互相依賴性、穩定性與一致性。它們在自然界里的完成與道德無關——在自然界里,群落是被發現的,而不是被製造的。但是當人類——他們是道德主體——進入這現場成立他們的群落,並將他們在自然界里發現的東西重新加以建造時,他們可能並且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捕獲這種價值,但他們也有義務以縱觀整體的視野來這樣做。這種義務是顯而易見的;人類應該盡可能地保存生物群落的豐富性。它是屬於人類的義務。」

歷史的發展證明,人類的活動可能與自然生態的平衡相適應,也可能會破壞自然的生態平衡。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由於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因此,即便是人類認識到要保育與愛護自然環境,但在歷史實踐過程中,亦會遇到人類自身利益與生態利益相沖突、人類價值與生態價值不一致的情形。為此,所謂順應自然的生活,就是要從自然生態的角度出發,將人類的生存利益與生態利益的關系進行協調。

⑶ 政治在生物安全方面我們怎麼做

政治在生物安全方面要做的事情就是對自然的尊重,把握好發展需要和自然倫理的關系。

⑷ 人教版八年級上 ,生物,政治期末復習提綱

一、我知我家
1.家庭關系的建立P4_7
(1)家庭的含義: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2)家庭關系確立的幾種情形。
①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家庭。
③隨父(母)再婚組成新的家庭。
④非婚生子女不一定與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與子女間的法定權利義務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3)家庭結構的類型:過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現在一般為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和聯合家庭。
2.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P6_7
(1)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無可選擇、無法改變。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2)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家,特別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我愛我家
3.大人講我小時候P8
(1)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教師。
(2)父母視我們為掌上明珠,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我們,使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4.無悔的奉獻P8—10
(1)母愛是最無私的。父愛如山,深沉嚴格。
(2)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是傳統美德的彰顯和發揚,又是當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5.感受家庭溫暖P10—11
(1)家,是我們的情感棲息地,是我們的物質生活後盾、安全健康保障,還是我們的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今後發展的大本營。
(2)我們在家中享受親情和溫暖,我們熱愛自己的家。
三、難報三春暉
6.愛灑人間P12—14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1)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2)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許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3)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7.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P14—17
如何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滲凳基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2)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3)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表現在各個方面。愛父母,心中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等等。
(4)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價。
(5)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順從,而是在平等基礎上對父母的尊重和侍奉,是在當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礎上對父母辛勤勞動和養育之恩的報答。
(6)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孝敬父母的長輩。
一、嚴也是一種愛
1.成長也會有煩惱P19_21
(1)產生煩惱的原因: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裡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了矛盾。
(2)父母的高期待、嚴要求是一種愛
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於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P21—22
(1)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及表現
我們對父母的思想觀念、管教方法、嚴格要求,又是產生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那個不可。
(2)正確認識逆反心理
對於逆反心理和逆反叢謹行為,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說是錯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難免有誤區。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於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3)逆反粗碰心理的危害
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自己。
為了不傷害自己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極的逆反心理,在情緒沖動時要努力剋制自己。
3.架起理解的橋梁P23_25
(1)要親近父母,化解矛盾
在家中,父母與子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積極的做法是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遇事與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迴旋的餘地。
(3)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領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
4.交往講藝術P26_27
(1)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學會真誠、得體地贊賞父母,是增進親情的有效方法。
(2)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與父母交談,要先請聽、再傾訴,尤其在接受批評時,有錯就承認,有理要婉轉地說。
(3)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我們應竭力為父母分憂,努力幫助父母做事,父母就會更疼愛我們,更為我們著想。
(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不要非與父母爭個高低上下。
第二單元 師友結伴同行
第三課 同儕攜手共進
一、同學•朋友
1.我的人際圈P30—31
(1)克服閉鎖心理,積極交往
如果封閉自己,只會使自己陷入孤立。我們要認識閉鎖心理的危害,敞開自己的心扉。積極交往,友誼之樹才會枝繁葉茂,開放自我,我們的性格才會更開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受歡迎的人具有的共同特徵
真誠、友好、善良、負責任等品德,會使我們在與同伴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較強的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也會使自己在集體中具有更高的人氣指數。
2.與友同行P32—35
(1)友誼的作用:朋友帶給我們溫暖、支持和力量,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
①交友要平等互惠,給予和分擔必須是雙向的,這樣才能實現雙贏或多贏。
②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我們就會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獲得更持久的友誼。
③真正的友誼要坦誠,要堅持原則,交友不能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
④與社會上的人交朋友,要樂交諍友,不交損友。
(1)男生女生交往的意義:可以增進我們對異性的了解,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可以擴大交往范圍,鍛煉交往能力;還可以學習如何適應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要求,增進自己的性別意識,使男生成為男子漢,女生成為好姑娘。
(2)男生女生正常、健康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尊自愛;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
4.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P39—41
(1)對異性的好感和愛慕是正常、自然而又美麗的事
(2)正確把握情感
①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需要慎重對待、理智選擇。
②當我們在情感的門前徘徊時,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選擇。在反思中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選擇中我們把握青春,在承擔責任中我們長達成人。
在與異性相處時,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
1 (1)師生關系不僅影響我們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我們的身心發展。
(2)教師工作的特點:教書、育人。
(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未來社會里,教師的作用能不能被取代?
不能。知識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獲得,而教師教給我們的是思維方法;老師的工作不只是傳授知識,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喚醒情感,老師的巨大作用在於做出榜樣;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老師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師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亦師亦友」),要知師、信師、愛師、敬師。
二、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
3.師生交往新觀念P47-49
(1)傳統師生關系:「權威—遵從」的不對等的師生關系引發了師生交往的重重障礙。
(2)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
4.共築師生情感橋梁 P50—53
(1)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
(2)掌握溝通方法。
A. 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B. 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C. 原諒老師的錯誤。
(3)交往禮儀
禮貌待師、注意場合、勿失分寸。
第三單元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課 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1.豐富多彩的文化P56_58
(1)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和民族,就會有多少種獨特的文化習俗。
(2)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通過各具特色的文化習俗表現出來。
(3)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著各自的標志和代表人物。
2.和諧的文化樂章P58—60
(1)語言是一種文化:語言存在差別,不分優劣;文化存在差異,各有千秋。
(2)全球化趨勢:全球化不等於標准化、單一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合、互相促進,呈現出多元和諧發展的局面。
(3)正確對待文化差異:對待文化差異,我們要以溝通的態度,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主張平等交流、互相學習。
二、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3.開放的胸懷P61_62
(1)面對不同文化態度:面對不同的文化,應採取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要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
(2)保護本民族的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珍惜和保護。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華,都是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任何民族文化的精華都是全世界的,都屬於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護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體現了一種全球意識、開放的胸懷、崇高的精神。
4.搭起文化的橋梁P63_64
(1)對外來文化的態度:學習外來文化,不等於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2)對外交往的原則和方法:面對文化差異,我們應該盡量消除誤解,盡量保持客觀寬容的態度,提高對其他文化的鑒賞能力;不採取防衛心態,多關注他人的經驗和看法,避免妄下斷言;尋找能聯結雙方的相似點;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探索有效地溝通技巧;在交往時,不卑不亢,以禮相待。
(3)不僅要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文化,還要宣傳、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讓世界了解飛速發展的中國,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
第六課 網路交往新空間
一、網路上的人際交往
1.網路溝通無極限P66—67
網路交往的特點:無限性、兩面性。
(1)網路交往無限性的表現:網路交往超越了空間,提供了平等交往、廣泛聯絡、自由活動的平台,隨時可以找到學習資源和指導者,突破角色限制,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2)網路交往無限性的意義:擴大交往領域、對象,改變以往的交往方式,豐富人生經驗。
2.網路交往——一把鋒利的雙刃劍P67—71
網路交往的兩面性:正面作用和負面作用
(1)網路的正面作用: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等,快捷、方便、更好實現人生價值……
(2)網路的負面作用:沉迷於網路荒廢學業、網路成癮症,誘惑欺詐、喪失公德、違法違紀行為蔓延
(3)如何發揮網路的積極作用
①要以健康的心態把網路作為生活的補充。
②要學會「信息節食」,抵禦網路上的不良誘惑。
③要利用網路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④要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困難,實現人生價值。
⑷網路交往對象的特點:虛擬性、間接性、隱蔽性。
⑸網路成癮者的心理成因:並非所有的人上網都會成癮,網癮常常與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關。(第71頁第三段)
二、享受健康的網路交往
3.學會自我保護P72—73
(1)提高安全防範意識:網路交往對象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範意識,不輕意泄漏個人資料,不隨意答應網友的要求。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盡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師長解決,不要僅僅依賴網友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當受騙。
(2)提高辨別覺察能力:網路信息良莠不齊,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覺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才能保護自己。
4.遵守網路規則P73_75
(1)網路交往要遵守道德。要語言文明,不辱罵他人;要真誠友好,不欺詐他人。
(2)上網更要遵守法律。不惡意製造、傳播流言,不進行詐騙活動等。
第四單元 交往藝術新思維
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
一、禮貌顯魅力
1.禮貌是尊重P78_80
(1)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
①禮貌的含義: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則。
②禮貌反映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示我們的風采。
(2)禮貌是文明的體現
是否文明禮貌,決不只是個人私事,也不是無足重輕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2.「謝謝」的魅力P80_82
語言——語言文明
人有禮貌的主要表現 態度——態度親和 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養。
行為——舉止端莊
⑴禮貌用語的要求:說話和氣,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與人交談時,要謙虛、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要盛氣凌人,也不要說大話。
⑵態度親和,能使我們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禮貌的重要內容。
⑶舉止端莊能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反映我們的道德素養和文明程度。
文明禮貌要通過端莊的舉止來體現,注意舉止的規范我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基本要求。
二、禮儀展風采
3.因禮儀而優雅P83_85
⑴禮儀是一個人必備的素養
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徵。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利益素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儀的要求。
⑵基本的禮儀要求
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行為檢點、儀表端莊、著裝得體、講究衛生等。
⑶講禮儀的重要性
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僅關繫到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繫到周圍的人,關繫到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繫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
⑷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是最常用的三種合乎禮儀的姿態。
4.社交禮儀ABC P86_88
(1)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①握手②待客③接聽電話.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禮儀是適應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條件。
(2)對待傳統禮儀習俗: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禮儀習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結合起來,做到與時俱進。
(3)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要「入鄉隨俗」。
第八課 競爭合作求雙贏

一、競爭?合作?
1.平等競爭P90_92
(1)競爭對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促進作用(積極作用) :給以目標、給以動力、激發潛能、提高效率;使我們客觀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局限性,奮起直追;能讓我們的集體更有生氣,豐富我們的生活,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2)競爭的弊端(消極作用):使勝者驕傲自大,敗者失去信心,甚至自卑;競爭的壓力使我們心情過分緊張和焦慮;競爭的副產品是產生忌妒心理。
(3))忌妒是競爭的副產品:忌妒的心理是一種消極情感,是拿別人的成績懲罰自己的消極心理,對我們發展有很大的危害。做一個合格的競爭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養健康的競爭意識。
(4)競爭的規則是公平:道德和法律是我們在競爭中必須遵守的基本准則。
(5)競爭的目的:超越自我,開發潛能,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合作共享 P93—94
合作共享有什麼重要意義?
(1)合作是共享的基礎:合作是共享的基礎,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結果。合作的核心是發揚集體主義精神。
(2)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我們只有與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
(3)合作是事業成功的前提: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現代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科技的輝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結果。合作能集聚力量、啟發思維、開闊視野、激發創作性,並能培養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獻精神。精誠合作會使我們分享到成功的愉悅,互助互惠能讓我們取得更大的勝利。
二、合作!競爭!
3.在合作中競爭P95—97
(1)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競爭與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競爭的內涵:一是團體的通力合作,鼓勵各個成員間互相競爭;二是成員間互相競爭,促進團體競爭力的提高。
(3)我們學會在合作中競爭的意義:我們學會在合作中競爭,才能達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競爭。競爭和合作的和諧交融,會使我們的集體更強大,使我們每個人更快的進步。
(4)如何處理同學間的競爭關系:在合作中競爭,要尊重競爭對手,向競爭對手學習。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是我們在合作中競爭的目標。
(5)在合作中競爭的理念:競爭並不意味著「你死我活」,競爭的目的在於超越自我,共同進步,不以成敗論英雄。
4.在競爭中合作P97—99
(1)競爭中需要合作:競爭本身並不是目的 ,而是達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在競爭中,合作得越好,力量就越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優秀的競爭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2)「在競爭中合作」應體現「雙贏」原則:競爭對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兩敗俱傷,而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才是競爭中合作的真諦。
(3)如何在競爭中合作?
①處理好自己與與他人的關系
學會欣賞他人,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向別人學習;要學會理解和諒解別人;要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以誠相待。
②形成團隊精神
含義:團隊精神是團隊內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無私奉獻的群體精神。
核心: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於奉獻,是個人的利益服從團對的利益。
第九課 心有他人天地寬

一、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金無足赤 人各有別P101—102
(1)寬容的內涵:寬容指的是寬大有氣量,原諒和不計較他人。
(2)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寬容
①人與人存在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彼此尊重個性。「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
②寬容是解決彼此「沖突」的良方
2.寬容他人,悅納自己P102—104
(1)寬容的意義
①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補人之過,揚人之長,諒人之短;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贏得友誼,獲得更多的朋友。
②寬容是一種境界:一個人真誠地寬容別人的過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
一個層級,一個人學會了寬容,他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辦法

③善於寬容、利人利己:寬容能使對方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心靈的安寧和滿足。
(2)寬容是有原則的,要講究策略
寬容並不意味著我們是非不分,愛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寬容要講究策略。
(3)悅納自己
寬容自己就是接納自己,即實事求是地面對真實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慚形穢;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盤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P105—106
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內涵和實質
內涵: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
實質: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⑵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內涵
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4.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
(1)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少不了諒解,諒解是理解的一個方面,也是一種寬容。一般說來,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和大到辱沒人格的錯誤,都是可以諒解的。
(2)換位思考
含義: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要求: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
實質: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3)理解他人,與人為善:我們要學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這樣就會獲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度,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份愛心。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5.人生而平等P109—111
(1)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
⑵金錢、地位等差異不能超越人格尊嚴,更不能超越人們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⑶人的差異需要得到尊重:正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差異,才有人類對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顯出平等的可貴。這種差異是我們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互相取長補短,才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
⑷平等對待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的含義:弱勢群體是對社會上處於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總稱,例如: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病人等等。
在社會生活中,弱勢群體的平等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我們應當平等對待那些處於不利地位的人,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6.尊重從我做起
(1)人們需要相互尊重: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同時也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尊重社會:尊重社會就要遵守社會規則、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3)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一、誠信是金
1.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P115—116
(1)誠信的含義:我們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就是外信於人,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
(2)信守自己的諾言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涵義:「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一古訓是說,人在理智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承諾。
(3)不講信用,害人害己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涵義:做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
說明:人處事要講究誠信
2.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P117—118
(1)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
(2)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輕易承諾而不兌現,是一種不良品質。踐約守信是我們誠實做人的核心。

(3)誠信做人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我們做大事的同時也要拘小節。把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做誠信的人
3.誠信守則P119—121
(1)誠實與信任的關系:
堅持誠實,就會贏得信任。誠實與信任是一棵並蒂蓮,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對人誠實自然會獲得人們的信任,對人不誠實就會產生信任危機。信任的基礎永遠是誠實。
(2)誠信守則的具體要求
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
①在涉及利益沖突的問題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不能以一己私利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
②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損害長遠的利益。
③在情與法的沖突中,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誠信所維護的不是私情,而是國家法律。
4.誠信的智慧P121—123
誠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誠信的要求是確定的,但做到誠信的具體條件又是非常復雜的。我們對誠信的理解應與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中做出誠信的正確選擇。
(1)誠實與隱私的關系
對人誠實與尊重他人隱私,是相互關聯且常常發生沖突的兩種道德准則。對此,我們應該正確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一方面,「以誠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准則,我們應當恪守誠實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隱私又是待人坦誠的前提,是維持良好關系、有效溝通的基礎。當兩者發生沖突時,我們要結合具體情境,堅持原則,權衡利弊,按照實際情況妥善處理。
(2)善意的謊言不違背誠實的道德
誠實與說謊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誠實的人就不應該撒謊。但是,在特定的交往環境中,有時需要我們隱瞞事情的某些真相,說些「善意的謊言」。但這不是出於個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維護對方利益的需要。從根本上說,善意的謊言並不違背誠實的道德。
(3)誠信的核心是善。只要我們正確理解誠信原則、與人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們就能擁有誠信的智慧,做一個誠信的人

⑸ 高中政治 為維護生物安全,從國家角度提出兩條切實可行的措施

  1. 建立基因食品安全管理體制

    目前從事轉基因作物研製開發的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與法規,並進行了嚴格管理與 有效控制,美國具有健全的從事食品安全與環境檢測的管理機構和嚴格的安全標准。政府還應該立即採取措施,對有關基因食品管理體系進行嚴格評估,使基因食品功能符 合技術要求。 當務之急是在國際上形成一個從事生物技術政策研究並具有權威專家技術鑒定職能的機 構,協調和管理基因食品的安全。 除廣泛開展國際搏御孫合作外,還要加強科學家與公眾之間必要的溝通,從而確立客觀的評價 原則。

  2. 加強對生物安全的宣傳拆運

    現階段我國對生物安全問題的研究相對落後於生物技術的發展。 一些部門看到的也多是轉基因產品帶來的經濟利益,而沒有從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高 度來認識生物技術,一定程度上基鏈忽視了生物技術可能帶來的潛在威脅,科研人員也更多是把 注意力放在生物技術產品研究本身,在生物安全評價研究方面投入的力度則明顯不夠。

⑹ 生物與人類的生命平等

以辛格(P.Singer)為代表的動物解放論認為,我們應當把「平等的關心所有當事人的利益」這一倫理原則擴展應用到動物身上去,我們有義務停止我們那些給動物帶來痛苦的行為; 而以雷根(T.Regan)為代表的動物權利論認為,我們之所以要保護動物,是由於動物和人一樣,擁有不可侵犯的權利,動物也擁有值得我們予以尊重的天賦價值,這種價值賦予了它們一種道德權利,即獲得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決定了我們不能把動物僅僅當作促進我們的福利的工具來對待,就像我們不能以這種方式來對待其他人那樣,並認為動物權利運動「力圖實現的一系列目標,包括:1、完全廢除把動物應用於科學研究[的傳統習俗];2、完全取消商業性的動物飼養業;3、完全禁止商業性的和娛樂性的打獵和捕獸行為。」
生物平等主義

生物平等主義主張將道德關懷的范圍擴充至所有的生命,代表性的思想有泰勒(P.Taylor)的「尊重大自然」觀點和施韋澤(A.Schweitzer)的「敬畏生命」觀點。

泰勒把生態系統描繪成一個「由植物和動物組成的、聯系密切相互合作的聯邦。」所謂尊重大自然,就是把所有的生命都視為擁有同等的天賦價值和相同道德地位的實體,它們都有權獲得同等關心和照顧。
而敬畏生命的基本要求是: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那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滿懷同情地對待生存於自己之外的所有生命意志。一個人,只有當他把所有的生命都視為神聖的,把植物和動物視為他的同胞,並盡其所能去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生命的時候,他才是道德的。認為在生活的過程中,一個人確實要偶爾地殺死其他生命,但是,這樣做必須是為了促進另一個生命,並且要對「被犧牲的生命懷著一種責任感和憐憫心」。

⑺ 人不能幹預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和法則,否則會破壞生態平衡.

「賦予生態環境、生命存在以權利,必然使人類思想、行為陷入不可救葯的混亂,它一方面把物撥高為「人」,使之成為道德主體,可這個道德主體卻不需要、也不知道承擔道德責任;另一方面把人降低為物,這個物卻需要承擔道德責任。」 這樣的批評藐視有理,實則是缺乏遠見的。首先,動物不需要,也不知道承擔道德責任,並不影響人類賦予它們道德和法律上的權利;其次,人類賦予動物道德和法律上的權利並不會使人降低於物,恰恰相反,它是人高於物的表現,是人類文明的表現;另外,這是人類保護自己和其它生命物質的一種手段,主動權掌握在人類手裡。總之,人類對自然的義務是單向的。 其次,自然權利的實現以人類承擔義務為前提,人類對自然的義務建立在人的道德自律基礎上。自然給人類恩惠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對人類有用也是如此;而人對自然承擔義務則是自覺的、有目的的,適應某種自然狀況,修復、建設某種自然狀況,人不能要求自然也這樣做,不存在所謂自然對人類的義務問題。人自關系具有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自然的恩惠來源於自然的肯定作用,地震、海嘯則是自然的否定作用,自然並不總是降恩於人類,也降禍於人類,因此,自然無法承擔人類附加的義務。人類對自然的義務既可以是基於自然本身,也可以是對他人和社會的義務派生。自然權利只有針對人類時才是有意義的,非人生物之間並不存在權利關系,承認自然的權利主要為了讓人類個體對自然承擔直接的道德義務。廣義的自然權利,包括人這種自覺生存的賦予其它生物權利的生物的權利。人的生存對其他生物具有依賴性,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類的生存之間存在矛盾和沖突,自然界生物生存競爭的結果是人類這種生物成為最強大的生物,成為生物之王。賦予其它非人生物權利是人類的一種自我約束、自我限制,並沒有否定人的生物性權利。 再次,人類設定自然權利和承擔自然義務都必須遵循自然生態規律,決不能用人造的倫理和法律規則取代生態規律。人類不可違背自然生態規律,濫發善心,保護自然和開發利用自然一樣必須接受自然規律的限制、約束,違背自然規律的「善」必然走到「善」的反面。人類對自然的過度保護,自作多情,難免打亂自然的秩序和循環,破壞自然生態平衡。 最後,自然權利不應當被神化,必須走向民間、走向公眾。自然權利內含了公民對自然的責任和義務。人與人之間可以有情感,人與動物及花草樹木之間也能建立一種情感聯系。現代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聯系被割斷。人與自然之間只有建立了情感聯系,才談得到人對自然的倫理責任與義務,當人對自然產生了情感聯系時就會產生一種呵護的責任和義務,就不忍心去傷害它,就可能把自然人化。無疑,人與自然之間建立倫理關系的基礎在於人與自然的情感聯系,在於人對自然的贊美、恐懼、感恩等情感。而認識自然、親近自然是人與自然建立情感的主要途徑。因此,各國應當開展公民自然權利教態虛育,讓每一個公民體認自然的權利,與自然建立情感,這是實現自然權利的唯一選擇。 三、生物自然權利與人的自然權利 各種非人生物之間存在生存性利益沖突,既存在食物鏈關系,動物以植物為食,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又存在利用周圍環境資源上的競爭關系。生物相互之間生存利益沖突的協調純氏規則是自然生態規律,即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一種生物吃另一種生物是一種生存性事實,是一種天賦的權利,人類應當接受生物之間的這種生存關系,按生態規律對待,除非由於人類自身的原因,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改變了原有的競爭關系,如人為地引進外來物種,使本地物種面臨滅絕,人類才可以界入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否則要盡量少干預生物之間的利益沖突。生物只是相對於人類才可能成為道德權利主體,相對於其它非人生物則不是道德權利主體,我們不可能,也不能在生物之間建立倫理關系,做閉散也不能用人的倫理規則取代生態規律,不能把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規則搬到生物之間,去幫助生物實現平等。眾所周知生物之間是一種金字塔或食物鏈關系,不平等是生物間的一種生存事實。我們通常沒有必要對生存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的動物提供幫助,要求生物競爭中的強者對弱者講人道。由於人為的干預可能導致某一生物種群數量增加或減少。種群數量大常常帶來更多疾病與生存威脅,且為了爭奪維持生命所必須的自然資源,個體之間的內部競爭也漸漸增多,在生存資源有限、食物來源缺乏的情況下,很難避免大量死亡。任何一種物種的生存必須維持一定數量和種群,種群數量太少可能導致物種滅絕,而一種物種的滅絕往往會引起食物鏈上的其它對食物比較挑剔的其他物種的滅絕。因此,人類不能偏袒某一種或幾種物種,對它們偏愛有加、過度保護,也不能因討厭某一種或幾種物種,而對它們趕盡殺絕,過度掠捕。總之,各種非人生物之間的生存利益沖突應由自然規律去調節,除非人類的干預對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穩定性、生態平衡有利,否則,不要去干預。 人作為一種生物也有自己的自然權利或利益,人的自然權利或利益與其它非人生物的自然權利之間也存在沖突。不僅人類需要某種自然物或自然環境,自然中所有生命體都需要某種自然物或自然環境,人類的需要和非人生命體的需要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沖突,如人類需要用水,動植物也需要水,在水有限的情況下,生態用水和生活用水就會發生沖突,人需要修公路、鐵路、開礦山,必然會破壞自然物的生存環境,特別是破壞動植物的棲息地,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但是完全按叢林規則辦事只滿足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需要,不僅動植物本身而且它們的棲息地都會被人類佔有,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出來。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物種競爭規律,顯然在人種生物與非人種生物之間也是存在的,也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在提生物的自然權利及人對生物直接的自然責任和義務,主要是由於人類不只是一種生物性存在物,而且是一種社會性生存物,是一種目前地球上最強大、最富有智慧的最高等生物。「今天的人類已經變成了自然過程的主宰性力量和權能。他通過他的所作所為來決定哪些動植物種類可以存活下去,哪些河流可以順其自然地流淌,而哪些河流則必須根據需要而泛濫,哪些森林可以按其自然狀態繼續存在下去,哪些風景可以保持其原始風貌。將來的地球會有多暖,海平面會不會往上升,冰川會不會融化,這些都掌握在人的手中。只有當人類發了慈悲憐憫之心,而暫時不對自然的可用性及其對人而言的利益感興趣,自然才有可能獲得一個時間有限的繼續生存,如今,自然似乎已經被毫無自己能力地移交給了人類的暴力。人似乎已經躋身為這個行星的管理者。」 人類雖然是地球上最偉大的生物,是有能力毀滅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生物,但是人類無法改變自己永遠是一種生物性存在的事實,作為一種生物性存在,它又和其它生物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必須以其它生物作為生存的依託。整個自然界到處都存在著互利共生現象,絕大多數生物都直接或間接地有賴於這種關系生存,人種生物也不例外。人種生物與其環境及其他物種之間存在普遍聯系。同其他生物一樣,人的生命的維系也必須不斷地獲取食物,補充能量。自然界所有生物,包括人種生物,都不能脫離開其他生物而獨立生存。因此,擁有最強大的生存競爭能力的人類必須給其它生物留下一些生存機會,不能任由生存競爭規律盲目地在人與生物之間發揮作用。人類如果不能對自己針對其他生物的行為的有所節制(道德或法律上的),不能對其它生物的生存有所關照,就會重復恐龍的命運。作為一種擁有自覺性的地球生物人類有能力征服所有的生物,同樣有能力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選擇與生物友好相處。我們雖然不可能,也不能在生物之間建立倫理關系,但是我們可以在人與生物之間建立倫理關系,人可以給予生物一種倫理對待,可以對生物的生存給予關懷。總之,人種生物與非人種生物之間不可能完全擺脫生存競爭規律的支配,當人的生物性權利與其它生物的生物性權利沖突不可調和時,人類自然可以選擇優先實現自己的權利,這是人的天賦權利,也是人的生存所必須。一定意義上,人類也有理由認為人的生存性權利高於其他生物的生存性權利。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之間本來就沒有平等而言,不平等是普遍的存在,人種生物與非人種生物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不可能平等,也不能平等。事實上,不平等也是一種生物生存必須具備的條件,試想一下所有生物都平等了,生物還可能生存嗎?人和豬平等了,豬還同意讓人吃嗎?人種生物與非人種生物之間雖然不可能完全擺脫生存競爭的規律,但是,我們人類可以自覺地運用生存競爭規律,可以通過倫理和法律規則來調節人類個體針對生物的行為,以遏制人與其他生物之間惡性生存競爭。 人與生物之間的利益沖突應當遵循生態法則解決,人這種生物的天賦權利首先應當得到保障。人不能把人與人的倫理關系照搬到人與生物之間,不能把所有的生物都作為人的倫理對象,人可以不吃人,但人不能不吃生物。目前的問題是人種生物對這種天賦權利的濫用相當普遍,嚴重地背離了生態規律。生物的自然權利與人的自然權利沖突的協調應當以按生態規律對待為基礎,以倫理對待為補充,當某一種生物按生態規律對待與按倫理對待發生沖突且不可調和時,應按生態規律對待,但可以採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如用最少痛苦的方法殺死動物。非人類中心主義倫理學大都承認對非人生物的倫理對待不得違反生態規律。如果對某一種生物按生態規律對待與按倫理對待並不矛盾,應當按倫理對待,應尊重生物的生存權。所有生物(每個生物個體,而不是物種)都有生存的權利,但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權利都應受到限制,非人生物是靠本能自我限制,人類可以自覺地限制。如人可以主動地放棄對自然的佔有,放棄食用某種植物或動物。除非為人類生存所必須,否則人類不得無故傷害任何動物,動物享有不被人類傷害的權利。人類對其它生物有利用權,但是這種利用不得危脅物種的安全。物種有持續存在的權利和生態安全權利,人類不得侵犯生物物種的生存權和生態安全權。當人類對生物個體的利用嚴重危脅到物種的生存權和生態安全時應當禁止。物種應當享受人類的倫理對待,物種是一個個生物個體組成的,如果某一物種的生物個體已經減少到危脅該物種存在時,每一個生物個體也應享受人類的倫理對待;如果某一物種的生物個體沒有危脅到該物種存在時一般可以不給予倫理對待,對一些高等動物可以給予一定的倫理待遇,如無痛苦死亡。 人類針對個體生物的善與惡既應當看人的行為是否有利於保護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也應當注意到對個體生物的行為方式。不能犧牲生物個體,而保護系統,犧牲了個體,系統也保護不了,保護生物個體是保護生態系統和物種的唯一有效的方式。只是這種保護只能是適度的保護,不違背生態規律的保護。在人與生物的關繫上,人類可能出現角色混同問題。人作為一種生物可以和其他生物一樣自然地生存,人作為人又要對其他生物給予一種倫理對待,這里的關鍵在於把握一個度的問題,在於怎樣實現人與生物的動態和諧。 人類作為一種生物當其他生物危脅到自己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時有權進行自衛,但是也應當有一個限度,如採用對這種生物造成最小傷害的方法,除非別無選擇,不應傷害其生命。除了物種享有生存權和生態安全權外,有學者認為自然界生態系統作為總體也可以享有道德身份。但人類無法真實感受到自然界、生態系統是和人一樣的主體,由於缺乏直接經驗,難免會使其走向神化。 四、人的利益與動物的利益沖突及其協調 在人類文明史上動物與人的生存競爭始終存在著,迄今為止,豹、狼、野豬、野兔等野生動物與它們棲息地附近農牧民的利益沖突依然存在,豹、狼等食肉動物危脅到農民飼養的家畜和農民生命安全,如2004年12月,山西省古縣岳陽鎮南坡村一隻金錢豹闖入村裡連傷三人,在此之前金錢豹還吃了村民們飼養的幾十隻羊,運城市歷山自然保護區周邊群眾飼養的牛被豹子咬死,農民種的莊稼被野豬糟蹋。傳統上動物作為人類財產權的對象時才受保護。野生動物在未納入財產權的對象時,它們是不受保護的。當今世界各國大都制定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國家依法協調人的利益與野生動物的利益之間的沖突(動物的利益常視為生態利益、國家或社會利益,某種意義上獲得了高於人的利益的地位),國家充當野生動物的保護者,由於國家立法的著眼點側重於保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對農牧民利益的損害往往較少考慮,使農牧民在野生動物侵犯自己的合法利益時處境十分尷尬,選擇違反國家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通過危害野生動物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要承擔法律責任;選擇任由野生動物侵犯自己的利益,等利益受到侵犯而後尋求國家的行政補償,國家的行政補償往往不及時且不足以彌補農牧民所造成的實際損失,最終農牧民事實上就成了國家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受害者,被迫為野生動物保護付出了個人的經濟代價。這對廣大農牧民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當人類認為動物也有自己的利益、權利時,就面臨一個動物的權利與人類自己的利益的沖突該如何協調的問題?認為動物有利益的是人,協調這種利益沖突的也是人?人類如何在各種沖突利益之間取捨呢?人的利益與動物的利益如何進行比較?人類永遠享有優先權嗎?權利都應有邊界,但野生動物只是按本能行事,人類無法為它設定行為邊界,對動物因本能而觸犯人類的利益該怎麼辦? 人類賦予動物以道德權利在哲學上找到了一種保護動物的理由,毫無疑問有利於動物的保護,但卻使人與動物的交往變得復雜起來,使人類在動物面前該怎樣行為成為一個需要重新予以思考的問題。關於人與動物關系的處理大體上有三種思路:第一種觀點認為,人與動物的權益無法平等,人的生命優先於動物,不能將人類理性的、道德的權益延伸到動物身上。人類無法要求動物「道德地」行動,而動物本身也無所謂有什麼義務,即人類擁有道德意識才造就了人是道德的主體,而動物卻不是,因此動物沒什麼權利可言。人之所以感到有保護動物的義務和責任,主要是出於人類自身利益的考慮。人的生命與其他動物相比具有優先權;在生命價值等級中,人的地位高於其他任何生物;人的權益高於動物。這是徹頭徹尾的人類中心主義觀點。目前雖然存在野生動物侵犯其棲息地周邊地區農牧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問題,但是,這只是局部地區存在的問題,並不具有普遍性,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人類已經把野生動物擠到了狹小的區域,嚴重惡化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許多野生動物被逼到了生存絕境,大大地加速了野生動物滅絕的速度。動物權利的提出主要是針對現狀,上述觀點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顯然不利於遏制人類針對野生動物濫殺濫捕的行為,人類嚴重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的行為,不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第二種觀點認為,人應當平等地對待動物,在動物面前人類具有四個一般性責任,即無毒害法則、不幹涉法則、忠誠法則及重構公平法則。無毒害法則即人類不能無故傷害動物,不幹涉法則即我們不去干涉個體動物的自由,忠誠法則要求我們不欺騙或背叛野生動物,重構公平法則要求捕捉到野生動物的人將其重返自然環境,毀壞了動物棲息地的人,恢復其棲息地。泰勒同時提出了解決人類與動物利益沖突的原則:即自衛、均衡、最小失誤、分配公平性、重構公平性。按自衛原則在動物的利益威脅到人類,或使人類健康及生命受到危險時,滿足人的利益就成為合法。但該原則只作為最後的手段,當人類沒有受到嚴重威脅時,其餘四個法則起作用,它們的均衡依賴於基本和非基本利益的判斷。均衡原則和最小失誤原則適用於動物基本利益與人類的非基本利益相沖突時,如動物的生命與人類的財產相沖突。在這種情況下,若人類的非基本利益與動物的基本利益不相容,均衡性原則禁止我們為滿足人類的利益而犧牲非人類的基本利益。這樣,舉例來說,人類殺死藏羚羊用其身上的毛製作披肩是應當禁止的,當人類的非基本利益可與動物的基本利益兼容時,即使這些行為會威脅到非人類,最小失誤原則也設置好了滿足人類利益的條件;分配公平性原則設置了解決人類與動物基本利益沖突的條件。總之,公平性要求均分負擔,並且利益與義務公正地分配;最後,重構公平性要求在沒有滿足由最小失誤原則和分配公平性所定的條件時進行恢復和重構。這種觀點無疑加重了人對動物的倫理責任,使人類針對動物的行為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將對人與動物的關系構成重大影響,使人類面臨許多艱難的倫理抉擇,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至少當代人很難做到,目前,人類道德更多地及於飼養動物(包括寵物)、實驗動物,野生動物對那些動物保護主義者來說是倫理對象,對人類多數個體而言還有一段路要走。第三種觀點,為深生態學家所持有,認為動物和人有平等的生存和繁衍權,在內在價值上是相等的。他們要求作為強者的人類向作為弱者的動物讓步,平等對待相對處於弱者地位的動物。人類利益和動物利益相同對待,當人的利益和動物的利益沖突時,深生態學家很少傾向於滿足人類的利益。他們認為人類並不比動物好,人類利益不具有道德優先性。這種觀點實質上是厭惡人類的,也無法為人類的多數認同。 人類怎樣處理人與動物的關系是人與自然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人類不可能從根本上放棄人類利益高於動物利益的原則,平等地對待所有動物,但人類的利益與動物的利益並不總是矛盾的,動物通常對人類具有多方面的價值,有時,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利益。人類給予動物倫理待遇,有時是人類自身生存的一種需要。正確處理人與動物的關系關鍵在於平衡好人類針對動物的多種利益關系,當代人與未來人針對動物的利益關系,把動物當作一種自然生物對待與作為人類倫理和法律主體對待的關系,最大限度實現人類自身的利益。

⑻ 「人類與其他生物是平等」,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不同就會有不平等,動物的食物和我們不同,我們能為了平等而和動物吃同樣的食物嗎?
為此應該看看人類自身,人類的不同個體、不同群體擁有近乎相同的生理結構,所以可以做到比其他物種更高的平等。但是畢竟還有不同,殘疾人應該受到照顧,健康人就不該,這平等嗎?平等!這是人類道德層面的平等,這種平等要求人們享有同等的生存權等權利,其他方面就沒有過多要求了。如果審視死刑犯,那麼他們也不具有生存權利,但還可以再提煉,都具有在不犯死罪的情況下生存的權利。不斷擴大人與人的差別,「平等」的含義就得不斷提煉。
繼而歸結到動物,動物都該生存?不對,動物自己還互相捕食呢,人食用動物也沒錯。那麼還可以繼續提煉,動物和人都有在其行為能保證生存環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生存的權利(語言表述可能不夠准確)。看來,隨著研究對象的差別增大,這種工作越來越困難,「平等」的含義越來越具體精確了。
最終,當我們把對象推廣到世間萬物時,終於發現,原來世間萬物無論差別多大,在某一方面上總是平等的,那就是物理定律!一切事物都服從物理定律的約束。
可惜的是,像物理定律這樣的終極規律,無法直接指導我們的具體行動。我們不可能根據物理定律當即推斷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那些針對自身而定的道德,不適用於生物。人類對自然的改造潛力無限,未來甚至可以重建整個生態系統,基礎被改動後,生態規律也不再適用。人類唯一無法抗衡的是物理定律,只要物理定律不反對,人類都有可能採用。從這點上看,其他生物的生存不是必然的了。在生存權利這個層面上,人與其他生物並不平等,其實在這個層面上,任何生物之間都不平等。

⑼ 歷史生物政治組合優勢和弊端

這個組合最大的問題就是:專業特別受限,專業覆蓋率約為65.3%。如果更擅長文科類的學習,又不想局限在報考文科類專業,學習生物可以讓你擴展些專業方向。但專業受限仍然比較嚴重。

歷史生物政治組合優勢

具體優勢如下。

1、學科難度相對較小

沒有物理、化學,無論是學習,還是考試困咐悔賦分,難度都不算太高。

2、「學法」比較適合

歷史和政治的存在,對於高校法學類專業大有裨益。

3、生物、政治各自的獨到之處

生物在某些地方可以高二提前選考掉(上海);政治是大學必修課程和考研公共課汪正。

如何評價政史生組合

我個人認為這個組合是不錯的。適合文科好同時又想稍微跟理科搭上一點關系的。我不知道你們這邊什麼情況,但是上海現在的生物已經變得很文科了。有套路,也有需要背的東西(相信我,絕對比地理少),計算題考的比較少了。所以上海現在的生物主要考察的是邏輯性和推理能力,題目很靈活,比較適合語文好的同學

這樣的組合可以讓你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比別的純文科的同學有更多的選擇。當然,如果以後想從事文科類職業那也就一樣了(我就是這樣)。但是,多些選擇總是好的,誰知道呢?

我認為,既然你選擇了這三門肯定是因為他們能為你爭取更多的分數。選科固然重要,但是說白了就是為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多拿些分數。

所以,自己簡清的選擇要好好對待,別人怎樣評價我認為沒啥意義,關鍵是看你自己怎麼評價它或者用什麼態度去對待它。

閱讀全文

與如何平等對待其它生物政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