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學是研究什麼和什麼的科學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
生物學最早是按類群劃分學科的,如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等。由於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也由於人們對生物學的了解越來越多,學科的劃分也就越來越細,一門學科往往要再劃分為若干學科,例如植物學可劃分為藻類學、苔蘚植物學、蕨類植物學等。
動物學劃分為原生動物學、昆蟲學、魚類學、鳥類學等;微生物不是一個自然的生物類群,只是一個人為的劃分,一切微小的生物如細菌以及單細胞真菌、藻類、原生動物都可稱為微生物,不具細胞形態的病毒也可列入微生物之中。因而微生物學進一步分為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等。
(1)現代犯罪生物學是什麼研究的延續和發展擴展閱讀
生物分類
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物種)是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
隨著研究的進展,分類層次不斷增加,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超綱)、亞綱、次綱、總目(超目)、亞目、次目、總科(超科)、亞科等等。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學
2. 犯罪學什麼意思
犯罪學(Criminology),是一門以犯罪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廣義上還包括專門尋找犯罪行為出現的實際原因,以提供一個方法減輕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在我國大陸地區,無論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操作范圍,犯罪學隸屬於法學,屬刑事法學方向。
基本信息/犯罪學
犯罪學是一門學科,並不是單單的一本書籍。 犯罪學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形成、發展起來的,其內容和范圍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犯罪現象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有所變化。從語源上說,首先使用犯罪學一詞的是義大利的R·加羅法洛(1851~1934)。他在1885年問世的一本著作就叫做《犯罪學》。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犯罪學成為獨立的學科,始於19世紀中葉,它是以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其社會歷史條件的。在長期的研究中,有的學者側重研究犯罪者生理的或心理的特徵,試圖探明什麼樣的人會成為犯罪者,這方面的學說有犯罪人類學、犯罪生理學、犯罪心理學等,統稱犯罪生物學;有的側重研究大量的犯罪現象,分析什麼樣的社搭碰會環境條件會導致犯罪發生,這方面的學說就是犯罪社會學。在這種學說中,犯罪統計學起著重要的作用。上述兩類學說都有其側重點。其中,從個人和社會環境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尋求犯罪原因而又有所側重的學者也不少。
犯罪原因學說,比較受人注意的有下面幾種:
法醫人類學:從身體構造方面探索犯罪原因的一種資產階級理論。龍勃羅梭首先從人類學的角度對犯罪者進行研究。他根據自己對精神病人和服刑犯人的觀察和檢定的結果,於1876年發表《犯罪人論》,提出天生犯罪人類型說。他認為,這一類犯人由於有著與生俱來的身體構造方面的特徵(如頭蓋骨異常、前額扁平、顴骨特別突出等),必然會走上犯罪道路。在精神的心理的方面,天生犯罪人也有某些特徵(如精神發育遲滯、缺乏道德感情、耽於迷信、沖動、殘忍、懶惰等)。他又認為,天生犯罪人是由隔世遺傳而來的野蠻人的返祖現象,是人類學上的變種。這一類人約占犯罪者總數的65~70%,後來又修正為約佔35~40%。他還認為刑罰、短期自由刑對天生犯罪人腔頌不起作用,應代之以保安措施(見保安處分);對少年犯人、機會犯人則採取保護觀察制度等。天生犯罪人說問世以後,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抨擊。這種學說本身雖沒有實際的科學價值,但對犯罪者進行研究的方向卻被繼承了下來。
犯罪生物學:進入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犯罪學者繼承了龍勃羅梭關於犯罪者是人類的變種的想法,提出了犯罪者是不是異常人的命題,廣泛地從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精神病學等方面進行研究。其中屬於犯罪生物學方面的,除體質性格類型學外,還包括關於內分泌腺、遺傳負因、犯罪者家族、孿生兒等與產生犯罪的關系的研究。人的生物學體質與性格是不可分的,基於這一認識,研究體質、性格與犯罪的關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有K.克雷奇默爾、A·倫茲等。克雷奇默爾根據自己在精神病醫學方面的臨床經驗,將人的體質(身體構造)分為豐腴、細長、鬥士三種基本型和一種例外型即發育異常型。將性格分為循環型、分裂型、粘著型三種,當發展到嚴重程度時,就會產生躁鬱、精神分裂、癲癇三種精神知圓談病型,並認為豐腴型與循環性格、細長型與分裂性格、鬥士型與粘著性格有某種親和性(affinity)。這就是所謂體質性格類型說。倫茲在1927年同歐美的一些犯罪學者創立了犯罪生物學協會,著有《犯罪生物學要論》。他汲取克雷奇默爾之說,並對犯罪者進行人格調查,認為犯罪是行為人在實施犯罪前所形成的性格對於外部刺激的反應,而性格的形成則是個人素質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犯罪生物學不象龍勃羅梭那樣,認為犯罪者具有與社會、個人環境無關的必然陷於犯罪的素質,而是廣泛地研究體質、性格、環境與犯罪的關系,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犯罪人類學派的武斷性。
犯罪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狀態同犯罪的關系的一種理論。關於犯罪心理學的早期研究,一般都從精神病理學入手,例如法國醫師代斯皮納(1812~1892)認為犯罪者缺乏道德感情,刑罰對他不起作用,重要的是要予以教育或隔離。龍勃羅梭提到過天生犯罪人的精神特徵是變質的精神狀態。其學生加羅法洛則提到由於缺乏基本的道德感情(同情、正直)而實施的犯罪,屬於自然犯的行為,其人則是典型的犯罪者。後來的犯罪心理學不同,側重研究一般人的精神狀態與犯罪的關系。在這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S.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學和他的學生A.阿德勒(1870~1937)的個性心理學。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個性或人格是由「伊德」(id)、「自我」(ego)和「超自我」(superego)形成的。「伊德」是一切生來本能的源泉(如食、色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種族保存為目的的性本能。「自我」由幼小時的表面生活體驗所形成,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尋求本能的滿足。「超自我」由教育、社會要求所形成,它傾向於抑制本能沖動任意追求滿足。人們的活動方向,主要是由下意識的性本能決定的,犯罪也是如此。這就是有名的泛性慾說。從他的論述中可以看到,當「自我」要求獲得本能的滿足而又不能按照「超自我」所要求的、能為人們所接受的方式來實現時,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弗洛伊德認為刑罰是沒有意義的。阿德勒不同意泛性慾說,認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自卑感復合」。當人的生活本能在社會生活進程中受到壓制,便產生自卑感,更由於不自覺的欲求而產生犯罪,其原動力則是遺傳的與生俱來的征服欲或權勢欲。他還認為自卑感的根基在於個人素質。但伴隨著資本主義而來的貧富懸殊,經濟的社會的壓迫加劇,又使自卑感和反抗心增強。因此為了消滅犯罪,必須建立萬人平等的社會。刑罰只能助長犯罪,它本身是有害無益的。這個學派用下意識活動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犯罪現象進行解釋,被稱為深層心理學的犯罪理論。
犯罪社會學:從社會環境方面探索犯罪原因的理論。首先開拓這一領域的是犯罪統計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凱特萊和法國的A·M·蓋里(1802~1866)等。他們運用統計方法,從資本主義社會的犯罪現象與年齡、性別、種族、職業、經濟、地域、季節、氣候等的聯系中,發現犯罪的種類和頻率,每年相同,從犯罪者的年齡、性別、貧富、城市與鄉村的對比中,亦發現同樣的規律性。凱特萊說,社會本身孕育著犯罪的胚胎,任何社會,作為其必然結果,都會產生一定數量的犯罪。他們的結論是,作為一個總體的資本主義社會犯罪現象,其發生是由社會原因決定的。
3. 生物學是研究什麼的科學
生物學(Biology)(簡稱生物或生命科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幾千年來,人類在農、林、牧、副、漁和醫葯等實踐中,積累了有關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體的豐富知識。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確立了唯物主義生物進化觀點,推動了生物學的迅速發展。
4. 簡述犯罪學的發展歷史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犯罪學從產生到現在經歷了200多年的歷.
(一)前科學階段,在此階段即沒有.
(二)准科學階段,從19世紀中期開始.在.
(三)科學階段,在這手凳伏一階段以.
下面就其各學派的主要觀點略作論述.
(一)古典社會學派
18世紀中後期,歐洲大陸正在進行新舊制度的交替.
古典社會學派認為:
1犯罪原因完全是個人行為.
2刑法.
3刑罰應講究正當的程序.
犯罪原因完全是個人行為.認為人.
犯罪的根據是個人危險性.即犯罪的本質是社會危險性.
刑罰應講究正當的程序.主要觀點有:
(1)法律要公布於眾,要公開,不能僅僅為法官或少數.
(2)罪刑法.
(3)刑法.
在《論犯罪與刑罰》一書的最後,貝卡里亞總結出.
刑罰人道主義,是貝卡了亞極力提倡並確立的.
費爾巴哈使罪刑法.
罪刑相適應是貝卡里亞提出.
(二)實證主義學派.
實證主義學派是在19世界後半期為了反對古典.
實證主義學派的主要觀點是:
1研究犯罪人,用生物學理論對犯.
2否定古典社會學派.
3犯罪的本質是人身危險性,應針對犯罪人進行矯正治.
龍勃羅梭從觀相術和畢攜顱相學對犯罪進行研究.
實證主義學派否定古典社會學派表現在3個方面:
(1)否定意志自由.
在菲利看來,自有意志只.
(2)排斥刑罰的威懾力.
古典社會學派把犯罪看成是意志自由的結果,因而刑.
(3)排斥對刑罰的研究,大.
實證主義學派認為犯罪的本質是人身危險性.
(三)犯罪社會學派.
犯罪社會學派又稱刑事社會學派,是19.
1在犯罪原因論上提出了犯罪原因二元.
2提出刑罰個別化理論.
3強調刑罰的目的是預防再.
犯罪原因理論是李斯特犯罪學.
粗唯刑罰的根據既不應單純考慮社.
李斯特認為刑罰的主要任務.
縱觀犯罪學歷史發展的過程,
5. 現代生物技術以什麼的建立為標志
現代生物技術是以DNA重組技術的建立為標志的。
現代生物技術是通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研究而快速發展起來的,是由多學科綜合而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包括了微生物技術產業的現狀及發展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育種技術等幾乎所有與生命科學相關的學科,特別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最新理論更是生物技術發展的基礎。
生物技術自從上燃渣世紀崛起以來,迅猛發展迄今,已不僅改變著人類衣、食、住、行、醫諸方面生活的方式和質量,而且對當代各國面臨的糧食、能源、資抓、環境、國防、人口與優生等重大問題的解決做出卓越的貢獻。
6. 如何理解生物學的發展歷史
生物學是從分子、細胞、機體乃至生態系統等不同層次研究生命現象的本質、生物的起源進化、遺傳變異、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包含的范疇相當廣泛,包括形態學、微生物學、生態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植物學、動物學、細胞生物學、環境化學等。生物學隨著人類認識世界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大概經歷了四個時期:萌芽時期、古代生物學時期、近代生物學時期和現代生物學時期。
1.萌芽時期
指人類產生(約300萬年前)到階級社會出現(約4000年前)之間的一段時期。這時人類處於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人類還處於認識世界的階段,原始人開始栽培植物、飼養動物,並有了原始的醫術,這一切成為生物學發展的啟蒙。
2.古代生物學
到了奴隸社會後期(約4000年前開始)和封建社會,人類進入了鐵器時代。隨著生產的發展,出現了原始的農業、牧業和醫葯業,有了生物知識的積累,植物學、動物學和解剖學進入搜集事實的階段。在搜集的同時也進行了整理,被後人稱為,古代生物學。古代生物學在歐洲以古希臘為中心,著名的學者有亞里士多德(研究形態學和分類學)和古羅馬的蓋侖(研究解剖學和生理學),他們的學說整整統治了生物學領域1000年。其中亞里士多德沒有停留在搜集、觀察和純粹的自然描述上,而是進一步作出哲學概括。在解釋生命現象時,亞里士多德同先輩們一樣,認為有機體最初是從有機基質里產生的,無機的質料可以變成有機的生命。中國的古代生物學,則側重研究農學和醫葯學。賈思褫(約480—550年)著有《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農牧業生產經驗,提出了相關變異規律,首次提到根瘤菌的作用。沈括(1031—1095年)著有《夢溪筆談》,該書中有關生物學的條目近百條,記載了生物的形態、分布等相關資料。
3.近代生物學
從15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這一時期科學技術得到巨大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開始後,生物學進入了全面繁榮的時代。如細胞的發現,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創立,孟德爾遺傳學的提出。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學的科學基礎,並在工農業和醫學上產生了巨大影響。17世紀建立起來的動物(包括人體)生理學到19世紀有了明顯的進展,著名學者有彌勒、杜布瓦·雷蒙、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等。由於薩克斯、普費弗和季米里亞捷夫的努力,植物生理學在理論上達到了系統化。胡克改進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發表了《顯微鏡學》,內載生物學史上最早的細胞結構圖,並命名為「cell」。達爾文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英國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經歷了5年的環球旅行,之後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該書從變異性、遺傳性、生存競爭和適應性等方面論述了生物界的進化現象,提出了以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為基礎的進化學說。孟德爾多年從事植物雜交試驗研究,並在自然科學學會雜志發表了論文《植物雜交試驗》,文中提出了遺傳單位因子(現在稱為「基因」)的概念,闡明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即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亦稱獨立分配定律),使生物學研究逐漸集中到分析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上,生物學的發展進入「實驗生物學階段」。巴斯德在實驗中嚴格控制無菌條件,並用長曲頸瓶凈化與無菌肉汁接觸的空氣,證實了肉汁腐敗的原因是來自外界的微生物污染,澄清了「自然發生說」謬論,為微生物學奠定了基礎。
4.現代生物學
20世紀的生物學屬於現代生物學的范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生物學向理論(包括生物進化)和實踐((主要是植物育種)兩個方面深入發展。與此同時,由於物理學、化學和數學對生物學的滲透及許多新的研究手段的應用,一些新的邊緣學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數學應運而生,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及形態研究的深入,細胞學也進入分子水平,出現了細胞生物學。現代生物學正向微觀和綜合方向深入。宏觀方面,從研究生物體的器官、整體到研究種群、群落和生物圈,生態學為典型代表。現代生態學是研究生物有機體與生活場所的相互關系的科學,亦有人稱之為研究生物生存條件、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及規律的科學,其目的是指導人與生物圈,即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類社會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工業廢物、農葯化肥殘毒、交通工具尾氣、城市垃圾等造成了環境污染,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和相對平衡。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沙漠擴大、水源枯竭、氣候異常、森林消失等生態危機都是人類不適當的活動造成的。根據生態學中物種共生、物質再生循環及結構與功能協調等原則,以人與自然協調關系為基礎、高效和諧為方向,將生態應用於廢水污水資源化處理、湖泊富營養化控制、作物種植、森林管理、鹽場管理、水產養殖、土地改良、廢棄地開發和資源再生等方面,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微觀方面,如「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量子生物學」的發展,分子生物學為其中典型代表。現代分子生物學是通過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闡明各種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其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對細胞的活動、生長發育、消亡、物質和能量代謝、遺傳、衰老等重要生命活動進行探索。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關繫到人類的方方面面。如不同種類生物間的親緣關系,過去主要根據不同種類生物在形態構造上的異同確定,這對形態結構較為簡單的生物如細菌就很困難。通過對不同種類生物的蛋白質或核酸分子的測定,可以克服上述困難,並能更客觀地反映生物間的親緣關系。分子生物學與醫學、農業、生物工程等方面的關系十分密切。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使不同生物體之間的基因轉移成為可能,在農業上開辟了育種的新途徑,在醫學上有可能治療某些遺傳性疾病,在工業上形成了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新興工業,從而有可能生產出許多用常規技術從天然來源無法得到或無法大量得到的生物製品。目前的克隆技術只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應用,可以想像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學的進一步發展,人類的生活必將更美好。
綜上所述,生物學發展經歷了四個主要時期,即萌芽時期、古代生物學時期、近代生物學時期和現代生物學時期。21世紀不但要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且要保護世界,對生物學的深層探討和研究必將會帶來豐厚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生物學正成為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動力。然而無論累積了多少生物學知識,已知的與未知的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時代在演變,科學技術在發展,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亦不斷前進,隨著歷史的發展,生物學必將迎來嶄新的篇章。
7. 犯罪生物學主要觀點
進入20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犯罪學者繼承了龍勃羅梭關於犯罪者是人類的變種的想法,提出了犯罪者是不是異常人的命題,廣泛地從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精神病學等方面進行研究。其中屬於犯罪生物學方面的,除體質性格類型學外,還包括關於內分泌腺、遺傳負因、犯罪者家族、孿生兒等與產生犯罪的關系的研究。犯罪生物學不像龍勃羅梭那樣,認為犯罪者具有與社會、個人環境無關的必然陷於犯罪的素質,而是廣泛地研究體質、性格、環境與犯罪的關系,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犯罪人類學派的武斷性。
8. 生物學是研究什麼和什麼規律的一門科學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
生物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學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學的發展史上,這些方法依次興起,成為一定時期的主要研究手段。這些方法綜合而成現代生物學研究方法體系和研究框架。
(8)現代犯罪生物學是什麼研究的延續和發展擴展閱讀
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如果考慮到仿生學,它還影響到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人口、食物、環境、能源問題是當前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
大學生物科學的研究,包括一個基礎廣泛的的課程和廣泛的科學設計准備以及全面的健康護理專業人員的培訓。培養學生的書面和口頭的溝通技巧,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並理解和尊重倫理和道德問題 。
9. 生物學是研究什麼和什麼的科學初一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生物學的研究從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的水平來考察,有的生物尚不具備細胞形態,在已具有細胞形態的生物中,有的由原核細胞構成,有的由真核細胞構成。從組織結構水平來看,有的是單生的或群體的單細胞生物,有的是多細胞生物,而多細胞生物又可根據組織器官的分化和發展而分為多種類型。從營養方式來看,有的是光合自養,有的是吸收異養或腐食性異養,有的是吞食異養。從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來看,有的是有機食物的生產者,有的是消費者,有的是分解者,等等。
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估計有200萬~450萬種;已經滅絕的種類更多,估計至少也有1500萬種。從北極到南極,從高山到深海,從冰雪覆蓋的凍原到高溫的礦泉,都有生物存在。它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它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化多端。
生物學的研究根據生物的發展歷史、形態結構特徵、營養方式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等,將生物分為若干界。當前比較通行的是美國R.H.惠特克於1969年提出的 5界系統。將細菌、藍菌等原核生物劃為原核生物界,將單細胞的真核生物劃為原生生物界,將多細胞的真核生物按營養方式劃分為營光合自養的植物界、營吸收異養的真菌界和營吞食異養的動物界。
生物學的研究從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的水平來考察,有的生物尚不具備細胞形態,在已具有細胞形態的生物中,有的由原核細胞構成,有的由真核細胞構成。從組織結構水平來看,有的是單生的或群體的單細胞生物,有的是多細胞生物,而多細胞生物又可根據組織器官的分化和發展而分為多種類型。從營養方式來看,有的是光合自養,有的是吸收異養或腐食性異養,有的是吞食異養。從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來看,有的是有機食物的生產者,有的是消費者,有的是分解者,等等。
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估計有200萬~450萬種;已經滅絕的種類更多,估計至少也有1500萬種。從北極到南極,從高山到深海,從冰雪覆蓋的凍原到高溫的礦泉,都有生物存在。它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它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化多端。
生物學的研究根據生物的發展歷史、形態結構特徵、營養方式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等,將生物分為若干界。當前比較通行的是美國R.H.惠特克於1969年提出的 5界系統。將細菌、藍菌等原核生物劃為原核生物界,將單細胞的真核生物劃為原生生物界,將多細胞的真核生物按營養方式劃分為營光合自養的植物界、營吸收異養的真菌界和營吞食異養的動物界。
10. 犯罪是天生的嗎
這段是間一直在研讀犯罪心理學,關於犯罪的動機,描述起來其實是相當復雜的,它關繫到人格,生物因素,社會環境,家庭以及社交等方方面面.
有時候我們會問,犯罪是天生的嗎?
有的人回答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俗語也與這個問題密切相關.例如,許多強奸犯,殺人犯,搶劫犯的人像通告被社會媒體公布於網後,許多人看到後,難免會說這些罪犯長得就像個強奸犯,殺人犯.各個賊眉鼠眼,眼漏凶光,天生就一副犯罪相.
對此,這也說明了多數人在社會中對於犯罪分子有著自己的認識.從犯罪心理學上絕運茄面看犯罪是天生的這一個問題,實際上與犯罪生物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犯罪生物學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形成原因的理論流派.而龍勃羅梭作為犯罪生物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曾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天生犯罪人核心觀點:犯罪人是一種一出生時就具有犯罪性的人,他們的犯罪性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犯罪人是由他們異常的生物特徵決定的,生來的時候就會犯罪的.
針對龍勃羅梭的觀點,個人覺得有點像是一個帶著偏見的真理,盡管沒有得到多數人的認可,但是從犯罪學理論發展的歷史來看,天生犯罪人論有著非常重要的學術地位.而且,龍勃羅梭對於天生犯罪人的觀點也不是憑空臆想的,觀點的提出其實是具有充分的實證基礎. 龍勃羅梭在長期從事醫療研究的過程當中對大量的死刑罪犯進行了解剖,最出名的,實屬義大利的土匪頭子維萊拉.
龍勃羅梭發現維萊拉的屍體與別的屍體不太一樣,發現在維萊拉的顱骨上並察,有一個叫中央枕骨窩的部位,於是他就萌發了關於犯罪原因的思考,看人的犯罪是否與人的生物學特徵相關.
經過大量的實證研究與分析,龍勃羅梭發現犯罪人悄握基本上都有以下特徵:
1. 突出的前額
2. 濃密 黝黑而捲曲的長發
3. 斜眼 小頭顱
4. 方形下巴
5. 發達的頜骨和顴骨
6. 向後傾斜的額頭
7. 大耳朵
等等
從理論研究上看,龍勃羅梭給出了理論支持,也強調,犯罪存在了隔代遺傳與返祖現象.換句話說,犯罪人之所以犯罪,說明他們的思想有倒退痕跡,倒退到原始人或者野蠻人的原始狀態,使他們的行為與當代的刑法各法相沖突,於是就難免會犯罪.
但對於天生犯罪論這一觀點,許多人不贊同,因為有的人認為此觀點過分誇大了生物性因素對犯罪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同時,也忽略了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在社會犯罪心理和行為當中的作用.
雖然此觀點過於片面了,但對於此研究方法,我認為還是值得借鑒的,因為該觀點的提出畢竟是基於充分的實證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