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黏泥是什麼東西

微生物黏泥是什麼東西

發布時間:2023-05-31 07:12:36

『壹』 生物質原料清洗常用到的清洗液有

冷水,熱水,蒸汽,葯劑溶液,噴水。
具體不同清洗液的作用如下:
1、冷水:不損傷原料的品質。
2、熱水:溫度以不損傷原料的品質為官,有殺菌作用。
3、蒸汽:如製糖時用離心分離機分離結晶糖,須用蒸汽清洗去掉表面的不純物及糖蜜,而糖的水分並不增加。
4、葯劑溶液:酸性洗液通常使用稀鹽酸、稀磷酸、稀硝酸。
5、噴水:適合大多數產品的清洗,但要早帶燃注意選擇好噴水。
微生物污泥又可以稱為微生物軟泥或粘陸虛泥,一般是在微生物繁殖的過程中分泌的粘稠液,結合環境中的無機鹽、砂塵土、腐蝕產物、淤泥、油污行差等物質,形成的一種污垢。

『貳』 循環水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

循環水處理器用於微生物(如菌藻)滋生水質的凈化處理,其原理在於水流經 SCLL 型水處理器時,水中的細菌和藻類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生存條件喪失而死亡。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任何一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生物場。電荷在生物體內的分布運動,受到生物體外環境電場變化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機體的生命活動。地球上的微生物一般只能適應並生存於地球表面的電場強度( 130v/m) 中,改變電場強度,可改變或影響細菌( E.Coli )的生理代謝,如基因表達程序,酶活性等,使細菌生存反常,這是導致細菌死亡的原因之一。
細胞膜有許多通道。通過這些通道,細胞同它的周圍聯系。這些通道是由單個分子或分子復合體組成,能夠讓離子通過。離子通道的調節影響細胞的生衡賀命和細胞的功能。外電場破壞了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改變了調解細胞功能的內部電流,從而影響細菌的生命。含菌液體流過強電場,致使瞬間變化電流通過液體,在導電通路上的細胞被高速運動的的電子沖擊波致死,達到滅菌的目的。
電場處理水過程中,溶解氧得咐豎派到活化,產生 O2- 、 · OH 、 H2O2 以及 1 O2 等活性氧( O2- 是超氧陰離子自由基, · OH 是基自由基, H2O2 時過氧化氫, 1 O2 時單線態氧)。活性氧自由基對微生物集體可產生一系列的有害作用,是造成有機體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 O2- 可損傷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造成微生物機體損傷; O2- 贈機微生物機體膜過氧化,加速衰老。 活性氧在新管壁上生成氧化被膜。
微生物腐蝕、沉寂腐蝕被抑制。 水經過 SCLL 型處理器後,水分子聚合度降低,結構發生變形,產生一纖掘系列物理化學性質的微小彈性變化,如:水偶極矩增大,極性增加,因而增加了水的水和能力和溶垢能力。
水中所含鹽類離子如 Ca2+ 、 Mg2+ 受到電場引力作用,排列發生變化,難於趨向管壁積累,從而防止垢類生成。特定的能場改變 CaCO3結晶過程,抑制方解石產生,提供產生文結晶的能量。
水中懸浮粒子及膠體經過處理後其表面 Zeta 電位發生變化,脫穩絮凝而趨於沉澱析出。沉澱被水流沖走或排污去除,使水得到凈化。
處理後水中產生活性氧。活性氧參雜結晶過程,加速膠體脫穩。對於已結垢的系統,活性氧將破壞垢分子間的電子結合力,改變其晶體結構,使堅硬老垢變為疏鬆軟垢,這樣積垢逐漸剝落,乃至成碎片、碎屑脫落,達到除垢的目的。
循環水運行過程中主要產生的問題:
(1)水垢:由於循環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澱。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水垢的質地比較緻密,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2)污垢: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垢的質地松軟,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縮短設備使用壽命。(3)腐蝕:循環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腐蝕,產生的原因有設備製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蝕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即使換熱器、輸水管路設備報廢。(4)微生物粘泥:因為循環水中溶有充足的氧氣、合適的溫度及富養條件,很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如不及時控制將迅速導致水質惡化、發臭、變黑,冷卻塔大量黏垢沉積甚至堵塞,冷卻散熱效果大幅下降,設備腐蝕加劇。因此循環水處理必須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循環水工藝圖及設備圖:

『叄』 冷卻塔中的黏泥通常用什麼來清理合適一些

冷卻塔中的生物黏泥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水質裡面的微生物。冷卻水的溫度常年在25-40度之間,特別適合微生物生長;有充沛的水和營信碼畝養物質,水中溶解氧基本維持飽和,這是微生物生長的可靠保證;冷卻塔陽光充足,特別適合藻類繁殖;同時,冷卻水中的黏泥為厭氧微生物提供了很好的庇護場所。循環水中的微生物有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這些。循環水系統中有細菌,本身問題不大,只要不是水裡面有什麼嗜肺軍團菌這種恐怖的微生物就好。討厭的是他們也會像人一樣要排泄誒(其實叫分泌粘液),它們這樣就很容滑森易發育成為很薄的生物膜,由於細菌喜歡抱團嘛,這些生物膜就會增厚。同時沒有附著能力的微生物和無機沉澱物由於生物膜的阻攔和吸附作用,一直生長、死亡和堆積,形成了厚厚的一層污垢,這層黏泥不僅是截面減小、傳熱效率降低,而且黏泥下部會產生氧濃差電池,最終導致局部氧腐蝕腐蝕,打開換熱器端蓋,看看端蓋是不是有包狀的腐蝕產物,就是用手一捏發現好惡心的一堆堆黑色的鐵銹和微生物雜合體流出來的像膿包一樣的金屬表模薯面的產物,大量繁殖的真菌等可以形成很多絲狀物或絮狀物,這些可是可以堵塞管道的誒。要保持冷卻塔的運轉效率,通常都會使用殺菌劑,一般的殺菌劑都有三大缺點,一是微生物抗葯性,二是增加水中氯離子含量導致腐蝕增快,三呢,就是導致青苔、藻類這些死不瞑目,形成超級硬的死亡產物,很難剝離的哦,各位看官不妨試試看,青苔啊什麼的表面噴點漂水驗證一下。丹麥DCW的殺菌溶液清除生物膜和生物粘泥並抑制其再生,保證循環水系統長期正常運行,確保正常生產。

『肆』 個人如何讓水循環的速度快於水污染的速度

冷卻水的分類:

冷水流過需要降溫的生產設備(常稱換熱設備,如換熱器、冷凝器、反應器),使其降溫,而冷水溫度上升。

冷卻水按系統劃分為直流冷卻水和循環冷卻水。

直流水系統的定義:在直流水系統中,冷卻水只經換熱器一次利用後就被排掉了,所以直流水又稱為一次利用水,由於用水量很大,因此在水量豐富的地區也不提倡採用直流水系統。

循環水系統的定義:在循環水系統中,冷卻水可以反復使用,水經換熱器後溫度升高,由冷卻塔或其他冷卻設備將水溫降低下來,再由泵將水送往用戶,水如此不斷的進行重復使用。

循環冷卻水系統:

1.封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冷卻水收回利用,循環不已,因此,水量損失很少。

水中各種礦物質和離子含量一般不發生變化,而水的再冷卻是在另一台換熱設備中用其他冷卻介質來進行團肆冷卻的乎或肆。

2.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冷卻水循環再用。水的再冷卻是通過冷卻塔來進行的。水中各種礦物質和離子含量也不斷被濃縮增加。

3.循環冷卻水系統的組成:補充水系統、旁濾水處理系統、管網系統、水冷卻設施。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的水質特點:

1、循環冷卻水四種水量損失:

(1)蒸發損失;(2)風吹損失;

(3)滲漏損失;(4)排污損失。

2、循環冷卻水中的CO2散失和O2的增加

天然水中含有一定數量的重碳酸鹽和游離CO2,水在冷卻塔淋灑過程中(相當於曝氣)將使CO2散失和O2增加。

3、循環冷卻水的水質污染

(1)大氣中雜物進入冷卻系統;

(2)冷卻塔風機漏油及塔體的腐蝕剝落物進入冷卻水中;

(3)冷卻水處理中加入葯劑產生沉澱;

(4)微生物繁殖及分泌物形成的粘性污垢。

循環冷卻水泵系統中產生的問題:

冷卻水在循環系統中不斷循環使用,由於水的溫度升高,水流速度的變化,水的蒸發,各種無機離子和有機物質的濃縮,冷卻塔和冷水池在室外受到陽光照射、風吹雨淋、灰塵雜物的進入,以及設備結構和材料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會產生嚴重的沉積物的附著、設備腐蝕和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以及由此形成的粘泥污垢堵塞管道等問題。我們把它們歸結為三類:

1、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沉積物

2、循環冷卻水系統中金屬的腐蝕

3、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微生物

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與控制,它們會威脅和破壞工廠長周期地安全生產,甚至造成經濟損失,因此不能掉以輕心,所以我們必須要選擇一種實用的循環冷卻水處理方案,是上述問題得以解決或改善。

我們下面對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所產生的三類問題逐一進行分析。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沉積物及其控制:

一、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沉積物

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會有各種物質沉積在換熱器的傳熱管表面。這些物質統稱為沉積物。它們主要是由水垢、淤泥、腐蝕產物和生物沉積物構成。通常,人們把淤泥、腐蝕產物和生物沉積物三者統稱為污垢。

所以我們可以把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沉積物分成兩類:

一、污垢;

二、水垢。

污垢:污垢一般是由顆粒細小的泥砂、塵土、不溶性鹽類的泥狀物、膠狀氫氧化物、雜物碎屑、腐蝕產物、油污、特別是菌藻的屍體及其粘性分泌物等組成。

水處理控制不當,補充水濁度過高,細微泥砂、膠狀物質等帶入冷卻水系統,或者菌藻殺滅不及時,或腐蝕嚴重、腐蝕產物多等都會加劇污垢的形成。由於這種污垢體積較大、質地疏鬆稀軟,故又稱為軟垢。

當這樣的水質流經換熱器表面時,容易形成污垢沉積物,特別是當水走殼層,流速較慢的部位污垢沉積物更多。大量的污垢沉積會引起垢下腐蝕,同時又是某些細菌(厭氧菌)生存和繁殖的溫床。

水垢:天然水中溶解有各種鹽類,其中又以溶解的重碳酸鹽如Ca(HCO3)2、Mg(HCO3)2為最多,也最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鹽。

使用含重碳酸鹽較多的水作為冷卻水,當它通歲轎過換熱器傳熱表面時,會受熱分解:

冷卻水通過冷卻塔相當於一個曝氣過程,溶解在水中的CO2會逸出,因此,水的PH值會升高。此時,重碳酸鹽在鹼性條件下會發生反應:

當水中溶有氯化鈣時,還會產生下列置換反應:

碳酸鈣和磷酸鈣均屬於微溶性鹽,它們的溶解度比氯化鈣和重碳酸鈣要小得多。此外,碳酸鈣和磷酸鈣的溶解度與一般的鹽類不同,它們不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換熱器的傳熱表面上,這些微溶性鹽很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而從水中結晶析出。當水流速度比較小或傳熱面比較粗糙時,這些結晶沉積物就容易在傳熱表面上。

此外,水中溶解的硫酸鈣、硅酸鈣、硅酸鎂等,當其陰、陽離子溶度的乘積超過其本身溶度積時,也會生成沉澱沉積在傳熱表面上。

以上所述的此類沉積物通稱為水垢。因這些水垢都是由無機鹽組成,故又稱為無機垢;由於這些水垢結晶緻密,比較堅硬,故又稱為硬垢。它們通常牢固地附著在換熱表面上,不易被水沖洗掉。

大多數情況下,換熱器傳熱表面上形成的水垢是以碳酸垢為主的。

水垢的控制:冷卻水中如無過量的PO43-或SiO2,則磷酸鈣垢和硅酸鹽垢是不容易生成的。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最易生成的水垢是碳酸鈣垢,在此談沉積物控制主要是指如何防止碳酸鹽水垢的析出。

控制水垢析出的方法,大致有下圖中的幾類:

污垢的控制:污垢的形成主要是由塵土、雜物碎屑、菌藻屍體及其分泌物和細微水垢、腐蝕產物等構成。因此,欲控制好污垢,必須做到下圖幾點: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金屬的腐蝕及其控制:

一、循環冷卻水中金屬腐蝕的機理

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大多數的換熱器是由碳鋼製造的,又因為種種原因,碳鋼的金屬表面並不是均勻的。當他與冷卻水接觸時,會形成許多微小的腐蝕電池(微電池)。其中活潑的部位成為陽極,腐蝕學上稱為陽極區;而不活潑的部位則成為陰極,腐蝕學上稱為陰極區。

在陽極區,碳鋼氧化生成亞鐵離子進入水中,並在碳鋼的金屬基體上留下兩個電子。與此同時,水中的溶解氧則在陰極區接受從陽極區流過來的兩個電子,還原為OH-。兩個去可以表示為:

在陽極區:Fe:Fe2+ +2e

在陰極區:½02+H2O+2e 2OH-

當亞鐵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在水中相遇時,就會生成Fe(OH)2沉澱:Fe2++2OH- =Fe(OH)2

二、冷卻水中金屬腐蝕的形態

在冷卻水系統的正常運行過程中以及化學清洗過程中,金屬常常會發生不同形態的腐蝕。

現將發生的金屬腐蝕形態歸納為以下幾種:

三、循環冷卻水中金屬腐蝕的影響因素

冷卻水中金屬換熱設備腐蝕的影響因素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微生物因素。先僅討論其中的一些化學因素和物理因素,微生物方面待在談微生物時再詳細討論。

四、循環冷卻水中金屬腐蝕的控制指標

工業冷卻水系統中的金屬設備有各種換熱器(水冷器、冷凝器、凝汽器等)、泵、管道、閥門等。由於換熱器腐蝕後更換的費用較大,更重要的是由於換熱器管壁腐蝕穿孔和泄漏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因此冷卻水系統中的腐蝕控制主要是各種換熱器或換熱設備的腐蝕控制。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2007)中對循環冷卻水系統中腐蝕控制指標規定:碳鋼換熱器管壁的腐蝕速度宜小於0.125mm/a;銅、銅合金和不銹鋼換熱器管壁的腐蝕速度宜小於0.005mm/a。

由此可見,對冷卻水系統中金屬的腐蝕控制不是要求金屬絕對不發生(即腐蝕速度為零),而是要求把金屬的腐蝕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從而把換熱器的使用壽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五、循環冷卻水中金屬腐蝕的控制方法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金屬腐蝕的控制放法甚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四種: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微生物及其控制:

在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微生物大量生長的情景。含有微生物的補充水不斷進入循環冷卻水系統,以此同時,冷卻塔中從上面噴淋下來的冷卻水又從逆流相遇的空氣中捕集了大量的微生物進入冷卻水系統。冷卻水系統中充沛的水量為這些進入的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冷卻水的水溫通常被設計在32~42℃之間,這一溫度范圍又特別有利於某些微生物的生長。冷卻水在冷卻塔內的噴淋曝氣過程中溶入了大量的氧氣,為好氧性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冷卻水懸浮物形成的淤泥又為厭氧性微生物提供了庇護所,冷卻水中的硫酸鹽則成為厭氧性微生物-硫酸鹽還原菌所需能量的來源。因此,有些冷卻水系統成了一些微生物的一個巨大的捕集器和培養器。

一、冷卻水系統中引起故障的微生物

冷卻水系統中並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會引起故障,但在工業冷卻水系統運行時,常會遇到一些引起故障的微生物。它們是細菌、真菌和藻類。先分別對它們作一扼要的介紹:

1-1 細菌:

與藻類和黴菌相比,細菌顯得微小。除非有大的菌落存在,否則就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察見或鑒別。

1-2 真菌:

冷卻水系統中的真菌包括黴菌和酵母兩類。

真菌破壞木材中的纖維素,使冷卻塔的木質構件朽蝕。

真菌對冷卻水系統中的金屬並沒有直接的腐蝕性,但它們產生的粘狀沉積物會在金屬表面建立差異腐蝕電池而引起金屬的腐蝕。粘狀沉積物覆蓋在金屬表面,使冷卻水中的緩蝕劑不能到那裡去發揮它的防護作用。

1-3 藻類

冷卻水中的藻類主要有藍藻、綠藻和硅藻。藻類的生長需要陽光,所以它們常常停留在陽光和水分充足的地方。

死亡的藻類團塊進入換熱器中後,會堵塞換熱器中的管路,降低冷卻水的流量,從而降低其冷卻作用。

藻類本身並不直接引起腐蝕,但它們生成的沉積物所覆蓋的金屬表面則由於形成差異腐蝕電池而常會發生沉積物下腐蝕。

二、冷卻水系統中金屬的微生物腐蝕

冷卻水系統中金屬微生物腐蝕的形態可以是嚴重的均勻腐蝕,也可以是縫隙腐蝕和應力腐蝕破裂,但主要是點蝕。

微生物粘泥(簡稱粘泥)是指由於水中溶解的營養源而引起細菌、絲狀菌(黴菌)、藻類等微生物群的增殖,並以這些微生物為主體,混有泥砂、無機物和塵土等,形成附著的或堆積的軟泥性沉積物。

冷卻水系統中的微生物粘泥不僅會降低換熱器和冷卻塔的冷卻作用、惡化水質,而且還會引起冷卻水系統中設備的腐蝕和降低水質穩定劑的緩蝕、阻垢和殺生作用。

微生物粘泥的組成:以微生物菌體及其粘結在一起的粘性物質(多糖類、蛋白質等)為主體組成。

3-1 粘泥微生物的種類和特點

在決定粘泥的處理方法時,必須了解構成粘泥的微生物種類、性質和特點:

3-3 影響微生物和粘泥的環境因素

影響微生物和粘泥的環境因素很多,下表逐一列出:

3-4 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的控制指標

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對微生物生長的控制來實現的,即通過控製冷卻水中的微生物的數量來實現。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控制的指標及監測頻率

3-5 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引起的腐蝕、粘泥及其生長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日常運行:

運行過程中水質的變化:

循環冷卻水在其運行過程中,補充水不斷進入冷卻水系統。此時,補充水中的一部分水被蒸發進入大氣,另一部分則留在冷卻水中而被濃縮,並發生以下一系列的變化。

2-1 日常運行過程中需要控制的指標

2-2、日常運行過程中的監測與控制項目介紹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腐蝕、結垢和微生物生長與冷卻水的水質-水的化學組成和物理化學性質有著密切的關系。

循環冷卻水系統在正常運行時使用的水處理葯劑是否能發揮其最佳的作用也與冷卻水的水質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因此,在日常運行過程中需要對冷卻水系統的補充水和循環水的化學組成和化學性質進行監測和控制。

冷卻水系統中的現場監測:

實驗室的模擬條件比較單純和穩定,而現場生產中的條件則比較復雜和多變。因此,需要在冷卻水系統的日常運行期間對其中的腐蝕、沉積物和微生物的情況進行現場監測。

一、設計規范的要求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規定:

(1)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換熱設備的碳鋼管壁的腐蝕速度宜小於0.125mm/a。

(2)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換熱設備的水側管壁的年污垢熱阻值宜為1.72×10-4~3.44×10-4m2·K/W。

(3)敞開式循環冷卻水中的異養菌數宜小於5×105個/mL ,粘泥量宜小於4mL/m3。

本次我們僅對日常運行期間的腐蝕與微生物的現場監測做介紹。

二、腐蝕的現場監測

冷卻水系統中常用的腐蝕監測方法有:試片法、旁路試驗管法、線性極化法和監測換熱器法。其中以試片法使用最為廣泛,我們本次只對試片法做詳細的介紹。

2-1、試片法

試片法是冷卻水系統中最簡便、最經濟、使用最廣泛和最經典的腐蝕監測方法。它可以測定腐蝕速度、蝕孔密度、蝕孔深度,並了解腐蝕形態。

2-1-1、試片的材質和規格

腐蝕試片的材質應與所監測的換熱器管子的材質相同。

標准腐蝕試片有兩種:Ⅰ型和Ⅱ型。我們監測時應盡可能採用Ⅰ型,因其邊緣的影響較小。

使用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操作:①啟封後用不銹鋼鑷子把試片取出放在濾紙上;②在盛有蒸餾水的小搪瓷盆中,用脫脂棉擦洗一遍,再用蒸餾水沖洗15秒鍾;③立即置於盛有化學純無水乙醇的小搪瓷盆中,用脫脂棉擦洗兩遍;④將試片放在干凈濾紙上,用冷風吹乾;⑤用濾紙將試片包好,放在乾燥器中,24小時後稱重待用。

2-1-2、試片的安裝

試片應安裝在所監測的換熱器的回水管線上。

2-1-3、監測時間

試片的監測時間一般為30~90天,也可將同一組試片分不同時間取出。長年觀察時,每次放12個或24個試片,每月取出1或2片,分別測定腐蝕速度。最後繪出腐蝕速度-時間曲線。

2-1-4、監測內容

試片法監測的內容包括:外觀檢查、腐蝕速度測定和對孔蝕的監測。

三、微生物的現場監測

冷卻水系統中全面的微生物現場監測對象應包括:異養菌、真菌、硫酸鹽還原菌、鐵細菌、氨化細菌、硝化細菌、藻類和粘泥量等。本次我們就其中最常用的監測項目:粘泥量的測定。

3-1、粘泥量的測定

微生物粘泥會堵塞冷卻水的管道,降低冷卻塔和冷卻水的冷卻效果,降低水質穩定劑的作用,引起金屬設備的腐蝕。因此冷卻水中微生物粘泥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活動的情況和危害。測

定微生物粘泥量是監測冷卻水處理質量和微生物生長情況的主要方法之一。

設計規范要求,敞開式循環冷卻水中的粘泥量宜小於4mL/m3。

微生物粘泥量的測定常採用生物過濾網法。現將該法做扼要介紹:

3-1-1、概況

生物過濾網法是讓循環冷卻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經轉子流量計後,再通過生物過濾網過濾;將過濾後的水導入水箱,測量水的體積,或由轉子流量計中的流速和通過水的時間來計算水的體積;然後將生物過濾網捕集的粘泥移入量筒,測定粘泥的體積,並以1m3冷卻水中含有的粘泥的體積(mL)表示粘泥量。

3-1-2、測定的方法

(1)調解採集粘泥裝置中的閥門,是冷卻水的流速控制在0.8m/s左右,水量在1m3/h左右。然後關上浮游生物網的旋塞閥,過濾1m3水。

(2)關閉進水閥門,取下浮游生物網。打開浮游生物網上的旋塞閥,將粘泥收集在一個500mL量筒內,靜置30min使其沉澱後傾出上層清液。將剩餘濁液轉移至25mL量筒內,靜置30min,記錄沉澱出的粘泥

體積(mL)。

(3)粘泥量V按下式計算:V=V2/V1

式中:V-循環冷卻水中的粘泥量,mL/m3;

V1-通過浮游生物網過濾的循環水量,m3;

V2-量筒中的粘泥體積,mL 。

葯劑說明:

在前面的篇幅中我們主要介紹了循環冷卻水中會出現的危害。在此,

我們將對控制危害所使用的葯劑進行逐一的說明:

一、阻垢分散劑

1-1、有機膦酸的阻垢、分散機理

有機膦酸阻垢機理比較復雜,說法也有多種,目前大致有以下兩種說法。

(1)晶格畸變論

碳酸鈣垢是結晶體,它的成長是按照嚴格順序,有帶正電荷的Ca2+與帶負電荷的CO32-相撞才能彼此結合,並按一定的方向成長。在水中加入有機膦酸時,它們會吸附到碳酸鈣晶體的活性增長點上與Ca2+螯合,抑制了晶格向一定的方向成長,因此使晶格歪曲,長不大,也就是說晶體被有機膦酸表面去活劑的分子所包圍而失去活性。這也是產生前述臨界值效應的機理。同樣,這種效應也可阻止其他晶體的沉澱。另外,部分吸附在晶體上的化合物,隨著晶體增長被捲入晶格中,使CaCO3晶格發生位錯,在垢層中形成一些空洞,分子與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減小,使垢變軟。

(2)增加成垢化合物的溶解度

有機膦酸在水中能離解出H+,本身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這些負離子能與Ca2+、Mg2+等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絡合物,從而提高了CaCO3晶粒析出時的過飽和度,也就是說增加了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1-2、葯劑實例說明

阻垢分散劑:

(1)特點

阻垢分散劑是含有羧基、膦酸基、無機磷等的水溶性共聚物,對Ca3(PO4)2、CaCO3垢具有卓越的阻垢能力,對鐵、鋅離子有良好的穩定作用,對懸浮物的分散性能良好,其各項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可用作循環冷卻水和油田注水系統的防垢、分散作用。

(2)使用方法:(因各品牌而異)

正常運行時投加濃度為20~50mg/L,可與有機膦和無機磷等復配使用,適用PH7.0 ~ 9.2。

二、阻垢緩蝕劑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控制金屬腐蝕的第一種方法是向冷卻水系統中添加阻垢緩蝕劑。可供冷卻水系統採用的緩蝕劑並不是很多,現將敞開式和密閉式冷卻水系統中幾種常用的阻垢緩蝕劑羅列如下:

三、殺生劑

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的主要控制方法之一就是添加殺生劑。人們通常把冷卻水殺生劑分為兩大類:氧化性殺生劑和非氧化性殺生劑。

葯劑實例說明:

殺生劑(殺菌滅藻劑)

(1)特點

異噻唑啉酮殺生劑是一種高效、廣譜、低毒性的非氧化性殺生劑,它能抑制各種細菌、黴菌和藻類。在較寬的PH值范圍內都有良好的殺生性能。與各種水處理葯劑相容性好,不產生泡沫,殺菌力持久。

(2)使用方法

循環冷卻水中一般投加濃度為50~100mg/L,一次性投入集水池泵的吸入口。投加次數根據循環冷卻水中藻類繁殖情況加以控制與調整。

水質分析項目及含義:

1、電導率:電阻率的倒數稱為電導率,單位是μs/cm。

電導率僅決定於水中離子的多少和性質。代表了水中的含鹽量,因此電導率越高水中含鹽量越高。

2、酸度:指水中能與強鹼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的總量,包括無機酸、有機酸、強酸弱鹼鹽等。

酸度的數值越大說明溶液酸性越強。

3、鹼度:指水中能與強酸發生中和反應物質的總量。

一般水中鹼度由氫氧化物、碳酸鹽、重碳酸鹽組成,稱為總鹼度。

總鹼度=在甲基橙指示劑變色的等當點時所需的酸量= HCO3- + CO32- + OH- =M鹼度。

鹼度只存在於pH=4.3以上。

4、pH:pH是水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

pH =-log10(H+ mol/l)

5、硬度:一般將水中鈣、鎂離子稱作硬度,鈣離子叫鈣硬度,鈣、鎂離子總量叫總硬度。

硬度分為碳酸鹽硬度(暫時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永久硬度)。

碳酸鹽硬度:主要是由鈣、鎂的碳酸氫鹽[Ca(HCO3)2、Mg(HCO3)2]所形成的硬度,還有少量的碳酸鹽硬度。碳酸氫鹽硬度經加熱之後分解成沉澱物從水中除去,故亦稱為暫時硬度。

非碳酸鹽硬度:主要是由鈣鎂的硫酸鹽、氯化物和硝酸鹽等鹽類所形成的硬度。這類硬度不能用加熱分解的方法除去,故也稱為永久硬度,如CaSO4、MgSO4、CaCl2、MgCl2、Ca(NO3)2、Mg(NO3)2等。

碳酸鹽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之和稱為總硬度;當水的總硬度小於總鹼度時,它們之差,稱為負硬度。

6、濃縮倍數:在循環冷卻水中,由於蒸發而濃縮的溶解固體與補充水中溶解固體的比值。在實際測量中,通常為循環冷卻水的電導率值與補充水的電導率之比,或[K+]之比。

7、濁度:濁度是指水中懸浮物對光線透過時所發生的阻礙程度。水中的懸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細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膠體物質等。水的濁度不僅與水中懸浮物質的含量有關,而且與它們的大小、形狀及折射系數等有關。

水質分析中規定:1L水中含有1mg SiO2所構成的濁度為一個標准濁度單位,簡稱1度。通常濁度越高,溶液越渾濁。

8、COD: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

COD是指標水體有機污染的一項重要指標,能夠反應出水體的污染程度。

9、污垢熱阻:表示換熱設備傳熱面上因沉積物而導致傳熱效率下降程度的數值,即換熱面上沉積物所產生的傳熱阻力,單位為 ㎡·K / W。

10、余氯:水中投氯,經一定時間接觸後,在水中余留的游離性氯和結合性氯的總稱。 是指氯投入水中後,除了與水中細菌、微生物、有機物、無機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還剩下了一部分氯量,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自來水出水余氯指得是游離性余氯。

11、總磷:總磷是水樣經消解後將各種形態的磷轉變成正磷酸鹽後測定的結果,以每升水樣含磷毫克數計量。

12、懸浮固體:當冷卻水的流速降低時,進入系統的懸浮物容易在換熱器部件的表面生成疏鬆的沉積物,引起垢下腐蝕。

當冷卻水的流速過高時,懸浮物的顆粒又容易對硬度較低的金屬或合金產生磨損腐蝕。

13、流速:當流速較低的時候,金屬的腐蝕速度隨水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當水的流速足夠高時,足量的氧到達金屬表面,使金屬部分或全部鈍化。鈍化發生後,金屬的腐蝕將下降。

如果水流速度繼續增加,水對金屬表面上鈍化膜的沖擊腐蝕將使金屬的腐蝕速度重新增大。

超高速的流體設備中,還會引起空泡腐蝕。

水處理工藝:

1)加酸調pH 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

目的是:防止結垢。

(1)適當提高運行pH值可以降低碳鋼的腐蝕速度

根據前述金屬腐蝕影響的因素知,鐵的氧化物溶於酸性環境,因此,低碳鋼在低pH值條件下腐蝕速度快,在高pH值下腐蝕速度減慢,一般保持pH在8-9.5之間。

(2)適當提高pH值的方法

曝氣:吹脫CO2,就可提高水中pH值。

少量加酸:也是將水中的重碳酸根離子變為二氧化碳,加以曝氣,把二氧化碳吹脫掉,就可適當提高水中的pH值,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酸的投加量。

2)加強微生物控制

連續投加氧化性殺菌劑;沖擊投加非氧性殺菌劑。

3)連續投加緩蝕阻垢劑,投制一個指標。

含膦/磷的葯劑一般控制磷/膦的含量,非磷/膦的葯劑可用示蹤劑或其它控制項目。

通常講,三分葯劑七分管理。

一個葯劑在生產運行過程中,能否取得好的水處理效果,還是要靠現場的管理,如果管理跟不上,再好的水處理葯劑,也不會取得好的水處理效果。

循環水處理常識:

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冷卻水用過後不是立即排放,而是收回循環再用。水的再冷卻是通過冷卻塔來進行的,因此冷卻水在循環過程中要與空氣接觸,部分水在通過冷卻塔時會不斷被蒸發損失掉,因而水中各種

礦物質和離子含量也不斷被濃縮增加。為了維持各種礦物質和離子含量穩定在某一個定值上,必須對系統補充一定量的冷卻水(補充水);並排出一定量的濃縮水(排污水)。其流程如圖所示:

常用術語介紹:

1、冷卻塔: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主要設備之一是冷卻塔,冷卻塔用來冷卻換熱器中排出的熱水。

在冷卻塔中,熱水從塔頂(冷卻塔內部布有濺水裝置)向下噴淋成水滴或水膜狀,空氣則由下向上與水滴或水膜逆向流動,或水平方向交流流動,使水在填料表面上以薄膜形式與空氣接觸,在氣水接觸過程中,進行熱交換,使水溫降低。

2、濃縮倍數:

在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由於蒸發,系統中的水會愈來愈少,而水中各種礦物質和離子含量就會愈來愈濃。通常在操作時,用濃縮倍數來控制水中含鹽的濃度。設以K表示濃縮倍數,則K的含意就是指循環水中某物質的濃度與補充水中某物質的濃度之比。

K=CR/CM

式中:CR-循環水中某物質的濃度

CM-補充水中某物質的濃度

用來計算濃縮倍數的物質,要求它們的濃度除了隨濃縮過程而增加外,不受其他外界條件,如加熱、沉澱、投加葯劑等的干擾。通常選用的物質有cl-、k+等物質或電導率。

3、補充水量 M

水在循環過程中,除因蒸發損失和維持一定的濃度倍數而排掉一定的污水外,還由於空氣流由塔頂逸出時,帶走部分水滴,以及管道滲漏而失去部分水,因此補充水是下列各項損失之和。

補充水量:M=蒸發損失 E+風吹損失D+滲漏損失 F+排污水量B

(1

『伍』 循環水主要分析哪些指標

余氯、氨、NO2-等。

在循環水系統中,水垢是由過飽和的水溶性組分形成的,水中溶解有各種鹽類,如碳酸氫鹽、碳酸鹽、氯化物、硅酸鹽等,其中以溶解的碳酸氫鹽如Ca(HCO3)2.MgHCO3)2 最不穩定;

極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鹽,因此,當冷卻水中溶解的碳酸氫鹽較多時,水流通過換熱器表面,特別是溫度較高的表面,就會受熱分解;水中溶有磷酸鹽與鈣離子時,也將產生磷酸鈣的沉澱;

碳酸鈣和Ca3(PO4)2等均屬難溶解度與一般的鹽類還不同,其溶解度不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大,而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因此,在換熱器傳熱表面上,這些難溶性鹽很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而水中結晶,尤其當水流速度小或傳熱面較粗糙時,這些結晶沉澱滑銀物就會沉積在傳熱表面上,形成通常所稱的水垢,由於這些水垢結晶緻密,比較堅硬,又稱之為硬垢;

常見的水垢成分為:碳酸鈣,硫酸鈣,磷酸鈣,鎂鹽,硅酸鹽。

(5)微生物黏泥是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循環水運行過程中主要產生的問題:

(1)水垢:由於循環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友悶而沉澱。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水垢的質地比較緻密,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

(2)污垢:污垢主要由好讓彎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垢的質地松軟,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縮短設備使用壽命。

(3)腐蝕:循環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腐蝕,產生的原因有設備製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蝕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即使換熱器、輸水管路設備報廢。

(4)微生物粘泥:因為循環水中溶有充足的氧氣、合適的溫度及富養條件,很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如不及時控制將迅速導致水質惡化、發臭、變黑,冷卻塔大量黏垢沉積甚至堵塞,冷卻散熱效果大幅下降,設備腐蝕加劇。因此循環水處理必須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陸』 什麼是水處理

1.地表水:是指存在於地殼表面,暴露於大氣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澤四種水體的總稱,亦稱「陸地水」。

2.地下水:是貯存於包氣帶(包氣帶是指位於地球表面以下、潛水面以上的地質介質)以下地層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存在於地殼岩石裂縫或土壤空隙中。

3.原水:是指採集於自然界,包括並不僅限於地下水,水庫水等自然界中能見到的水源的水,未經過任何人工的凈化處理。

4.pH:表示溶液酸鹼度的數值,pH=-lg[H+]即所含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的負值。

5.總鹼度:水中能與強酸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的總量。這類物質包括強鹼、弱鹼、強鹼弱酸鹽等。

6.酚酞鹼度:就是用酚酞作指示劑所測得的鹼度(滴定終點pH=8.2~8.4)。

7.甲基橙鹼度:就是以甲基橙作指示劑所測得的鹼度(滴定終點pH=3.1~4.4)。

8.總酸度:酸度指水中能與強鹼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的總量,包括:無機酸、有機酸、強酸弱鹼鹽等。。。

9.總硬度: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它離子含量很少,通常以水中Ca2+和Mg2+的總含量稱為水的總硬度。

10.暫時硬度:由於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經煮沸後可把硬度去掉,這種硬度稱為碳酸鹽硬度,亦稱暫時硬度。

11.永久硬度:由於,水中含CaSO4(CaCl2)和MgSO4(MgCl2)等鹽類物質而形成的硬度,經煮沸後也不能去除,這種硬度稱為非碳酸鹽硬度,亦稱永久硬度。

12.溶解物:以簡單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在水(或其它溶劑的)溶液中存在,粒子大小通常只有零點幾到幾個納米,肉眼不可見,也無丁達爾現象,用光學顯微鏡無法看到。

13.膠體:若干分子或離子結合在一起的粒子團,大小通常在幾十納米至幾十微米,肉眼不可見,但是,會發生丁達爾現象。小的膠體粒子無法用光學顯微鏡看到,大的可以看到。

14.懸浮物:是大量分子或離子結合而成的肉眼可見的小顆粒,大小通常在幾十微米以上。用光學顯微鏡可以清楚看到,懸浮物顆粒較長時間靜置可以沉澱。

15.總含鹽量:水中離子總量稱為總含鹽量,由水質全分析所得到的全部陽離子和陰離子的量相加而得,單位用mg/L(過去也用PPM)表示。

16.濁度:也稱渾濁度。從技術的意義講,濁度是用來反映水中懸浮物含量的一個水質替代參數。水中主要的懸浮物,一般也就是泥土。以1L蒸餾水中含有1mg二氧化硅作為標准濁度的單位,表示為1PPm。

17.總溶解固體:TDS,又稱溶解性固體總量,測量單位為毫克/升(mg/L),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體。

18.電阻:根據歐姆定律,在水溫一定的情況下,水的電阻值R大小與電極的垂直截面積F成反比,與電極之間的距離L成正比。

19.電導:水的導電能力強弱程度,就稱為電導度S(或稱電導)。

20.電導率:水的導電性即水的電阻的倒數,通常用它來表示水的純凈度。

21.電阻率:水的電阻率是指某一溫度下,邊長為1CM立方體水的相對兩側面間的電阻,其單位為歐姆*厘米(Ω*CM),一般是表示高純水水質的參數。

22.軟化水:是指將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鈣、鎂離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軟化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鹽量不變。

23.脫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於水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μs/cm,電阻率(25℃)0.1-1000000Ω.cm,含鹽量為1.5mg/L。

24.純水:是指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如SiO2、C0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0.1μs/cm,電阻率1.0--1000000Ω.cm。含鹽量<1mg/l。

25.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O.1—0.055μs/cm,電阻率(25℃)>10×1000000Ω.cm,含鹽量<0.1mg/l。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μs/cm,電阻率(25℃)為18.3×1000000μs/cm。

26.除氧水:也稱脫氧水,脫除水中的溶解氧,一般用於鍋爐用水。

27.離子交換:利用離子交換劑中的可交換基團與溶液中各種離子間的離子交換能力的不同來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

28.陽樹脂:具有酸性基團。在水溶液中酸性基團可以電離生成H+,可以與水中陽離子進行離子交換。

29.陰樹脂:含有鹼性基團他們在水溶液中電離並與陰離子進行離子交換。

30.惰性樹脂:無活性基團,沒有離子交換作用,相對密度一般控制在陰、陽樹脂之間,用以隔開陰、陽樹脂,避免陰、陽樹脂在再生時的交叉污染,使再生更加完全。

31.微濾:MF又稱微孔過濾,屬於精密過濾。微濾能夠過濾掉溶液中的微米級或納米級的微粒和細菌。

32.超濾:UF,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之一。以大分子與小分子分離為目的,膜孔徑在20-1000A°之間。

33.納濾:NF,是一種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納濾膜的孔徑范圍在幾個納米左右。

34.滲透:滲透是水分子經半透膜擴散的現象。它由高水分子區域(即,低濃度溶液)滲入低水分子區域(即,高濃度溶液)。

35.滲透壓:對於兩側水溶液濃度不同的半透膜,為了阻止水從低濃度一側滲透到高濃度一側而在高濃度一側施加的最小額外壓強稱為滲透壓。

36.反滲透:RO,反滲透就是通過人工加壓將水從濃溶液中壓到低濃度溶液中,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RO膜。

36.滲析:又稱透析。一種以濃度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操作,利用膜對溶質的選擇透過性,實現不同性質溶質的分離。

37.電滲析:ED,在電場作用下進行滲析時,溶液中的帶電的溶質粒子(如,離子)通過膜而遷移的現象稱為電滲析。

38.EDI:又稱連續電除鹽技術,是一種將離子交換技術、離子交換膜技術和離子電遷移技術相結合的純水製造技術。

39.回收率:指膜系統中給水轉化成為產水或透過液的百分率。

40.脫鹽率:通過反滲透膜從系統進水中除去總可溶性的雜質濃度的百分率,或通過納濾膜脫除特定組份如二價離子或有機物的百分數。

41.透鹽率:脫鹽率的相反值,它是進水中溶解性的雜質成份透過膜的百分率。滲透液:經過膜系統產生的凈化產水。

42.通量:以單位膜面積透過液的流率,通常以每小時每平方米升(l/m2h)或每天每平方英尺加侖表示(gfd)。

43.產品水:凈化後的水溶液,為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產水。

44.濃水:沒透過膜的那部分溶液,如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濃縮水。

45.循環水:用水來冷卻工藝介質的系統稱作冷卻水系統。

46.直流冷卻水系統:冷卻水僅僅通過換熱設備一次,用過後水就被排放掉。

47.敞開式循環水:以水冷卻移走工藝介質或換熱設備所散發的熱量,然後,利用熱水和空氣直接接觸時將一部分熱水蒸發出去,而使大部分熱水得到冷卻後,再循環使用。

48.封閉式循環水系統:又稱為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此系統中,冷卻水用過後不是馬上排放掉,而是回收再用。

49.冷卻塔:是用水作為循環冷卻劑,從一系統中吸收熱量排放至大氣中,以降低水溫的裝置。分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冷卻方式。

50.布水器:回水通過布水器均勻分布到填料上。

51.填料:回水經過填料形成水膜,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52.收水器:回收部分蒸發水蒸汽中攜帶的液體水。

53.循環水量:指循環水系統上冷卻塔的循環水量總和。n50保有水量:循環水系統內所有水容積的總和,等於水池容積及管道和水冷設備內水的容積總和。

54.補充水量:用來補充循環水系統中由於蒸發/排污/何飛濺的損失所需的水。

55.旁濾水量: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分流出部分水量按要求進行處理後,再返回系統的水量。

56.蒸發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蒸發損失的水量。

57.排污水量:在確定的濃縮倍數條件下,需要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排放的水量。

58.風吹泄露損失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風吹和泄露損失的水量。

59.補充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補充所損失的水量。

60.濃縮倍數:循環冷卻水的含鹽濃度與補充水的含鹽濃度之比值。

61.換熱:物體間的熱量交換稱為換熱。循環水換熱有三種基本形式:熱交換、對流換熱、輻射換熱、蒸發換熱。

62.導熱:直接接觸的物體各部分之間的熱量傳遞現象叫導熱。

63.對流換熱:在流體內,流體之間的熱量傳遞主要由於流體的運動,使熱流中的一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這種熱量傳遞方式叫做對流換熱。

64.輻射換熱:高溫物體的部分熱能變為輻射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射到接收物體後,輻射能再轉變為熱能而被吸收,這種電磁波傳遞熱量的方式叫做輻射換熱。

65.蒸發換熱:通過水分子蒸發時要帶走汽化潛熱的一種換熱形式。

66.冷卻水進出口溫差:冷卻塔入口與水池出口之間水的溫差。

67.濕球溫度:是指同等焓值空氣狀態下,空氣中水蒸汽達到飽和時的空氣溫度。

68.干球溫度:是溫度計在普通空氣中所測出的溫度,即,我們一般天氣預報里常說的氣溫。

69.物理清洗:通過水的流速將管道內雜物清洗出管道。

70.化學清洗:通過葯劑的作用,使金屬換熱器表面保持清潔及活化狀態,為預膜做准備。

71.預膜:即,化學轉化膜,是金屬設備和管道表面防護層的一種類型,特別是酸洗和鈍化合格後的管道,可利用預膜的方法加以保護。

72.緩蝕劑:抑制或延緩金屬被腐蝕的處理過程。

73.阻垢劑:利用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防止換熱設備的受熱面產生沉積物的處理過程。

74.氧化性殺菌劑:具有強烈氧化性的殺生劑,通常是一種強氧化劑,對水中的微生物的殺生作用強烈。

75.非氧化性殺菌劑:不是以氧化作用殺死微生物,而是以致毒作用於微生物的特殊部位,因而,它不受水中還原物質的影響。

76.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尤其作為時消毒劑)中氧化能力相當的氯量,可以定量地表示消毒效果。

77.余氯:余氯是指水經過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後,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78.化合性氯:指水中氯與氨的化合物,有NH2Cl、NHCl2及NHCl3三種,以NHCl2較穩定,殺菌效果好,又叫結合性余氯。

79.游離性余氯:指水中的ClO-、HClO、Cl2等,殺菌速度快,殺菌力強,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余氯。

80.正磷:磷酸鹽中的+5價的磷。

81.有機磷:是含碳-磷鍵的化合物或含有機基團的磷酸衍生物。

82.總鐵:各種存在狀態的鐵,包含:所以鐵元素。

83.總鋅:各種存在狀態的鋅,就是包含所有鋅元素的。

84.葯劑停留時間:葯劑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有效時間。

85.結垢:水中溶解的鈣、鎂碳酸氫鹽受熱分解,析出白色沉澱物,漸漸積累附著在容器上,叫結垢。

86.腐蝕:指(包括:金屬和非金屬)在周圍介質(水,空氣,酸,鹼,鹽,溶劑等。。。)作用下產生損耗與破壞的過程。

87.生物粘泥:由微生物及其產生的粘液,與其他有機和無機雜質混在一起,粘著在物體表面的粘滯性物質。

88.生活污水:主要是人類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廚房用水、洗滌用水和衛生間用水所產生的排放水,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

89.市政污水:排入城鎮污水系統的污水的統稱。載合流制排水系統中,還包括生產廢水和截留的雨水。市政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網匯集並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90.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和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

91.COD:化學需氧量,水體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規定條件下進行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氧化劑的量,以每升水樣消耗氧的毫克數表示,通常記為COD。

92.BOD:地面水體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的量,稱生化需氧量,通常記為BOD,常用單位為毫克/升。

93.BC比:表示水中污染物的可生化程度,0.1-0.25難生化,0.25-0.5可生化,>0.5易生化。

94.TOC:指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反映水中氧化的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單位為ppm或ppb。

95.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96.有機氮:與碳結合的含氮物質的總稱,如,蛋白質、氨基酸、醯胺、尿素等。。。

97.凱氏氮:TKN,是指以基耶達(Kjeldahl)法測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條件下能轉化為銨鹽而被測定的有機氮化合物。

98.硝態氮:NOxˉ,是指硝酸鹽中所含有的氮元素。硝酸跟與亞硝酸根之和。

99.總氮:TN,是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

100.總磷:TP,水樣經消解後將各種形態的磷轉變成正磷酸鹽後測定的結果,以每升水樣含磷毫克數計量。

101.次磷:以H2PO2ˉ形式存在的磷酸鹽,正常化學除磷去除不了,需要轉化為硫酸根才能去除。

102.色度:是指含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物質或膠狀物質所呈現的類黃色乃至黃褐色的程度。

103.格柵:用於去除水中漂浮物。

104.初沉池:又稱一沉池,污水處理中用於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的構築物。

105.調節池:用以調節進、出水流量的構築物。主要起對水量和水質的調節作用,以及對污水pH值、水溫,有預曝氣的調節作用,還可用作事故排水。

106.事故池:事故水收集池,是污水處理過程中所需構築物的一種,在處理化工、石化等一些工廠所排放的高濃度廢水時,一般都會設置事故池。

107.隔油池:利用廢水中懸浮物和水的比重不同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108.氣浮:在水中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空氣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形式附著在懸浮物顆粒上,造成密度小於水的狀態,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

109.生化池:生化處理中細菌代謝所處的池子。

110.二沉池:即,二次沉澱池,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離,使混合液澄清、濃縮和迴流活性污泥。

111.平流式沉澱池: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和出口分設在池長的兩端。

112.豎流式沉澱池:又稱立式沉澱池,是池中廢水豎向流動的沉澱池。池體平面圖形為圓形或方形,水由設在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進入池內。通過污泥自身重量沉澱。

113.幅流式沉澱池:廢水自池中心進水管進入池,沿半徑方向向池周緩緩流動。懸浮物在流動中沉降,並沿池底坡度進入污泥斗,澄清水從池周溢流出水渠。

114.污泥池:一般是用於盛放迴流污泥及剩餘污泥的池子。

115.監測池:又稱清水池,用於盛放處理過的污水。

116.凝聚:膠體失去穩定性的過程。俗稱膠體脫穩。

117.絮凝:脫穩膠體互相聚結成大顆粒絮體的過程。

118.混凝:通過脫穩、絮凝形成大顆粒的絮凝物的兩個階段的整個過程。凝聚和絮凝的總稱

119.新陳代謝: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自我更新過程叫做新陳代謝。新陳代謝包括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謝(異化作用)。

120.菌膠團:有些細菌由於其遺傳特性決定,細菌之間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個公共莢膜包圍形成一定形狀的細菌集團,叫做菌膠團。

121.絲狀菌:結構為絲狀的一類細菌。菌膠團的骨架。

122.自養菌:以無機碳源為碳源的細菌。

123.異養菌:以有機碳源為碳源的細菌。

124.厭氧環境:理論上厭氧是指沒有分子氧,也沒有硝態氮,但是,實際工作中不可能達到。工程上DO<0.2為厭氧,,

125.好氧環境:既有溶解氧又有硝態氮。工程上DO>0.5以上為好氧。

126.缺氧環境:是指沒有分子氧有硝態氮。工程上DO在0.2~0.5為缺氧。

127.活性污泥法:通過菌膠團的吸附,代謝,泥水分離來實現的污水處理方法。

128.生物膜法: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

129.水力停留時間:簡寫作HRT,水處理工藝名詞,水力停留時間是指待處理污水在反應器內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污水與生物反應器內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應時間。

130.泥齡:指曝氣池中微生物細胞的平均停留時間。對於有迴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齡就是曝氣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以天計)。

131.SV:30分鍾沉降比,是指將混勻的曝氣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進1000mL量筒中至滿刻度,靜置沉澱30分鍾後,則沉澱污泥與所取混合液之體積比為污泥沉降比(%),又稱污泥沉降體積(SV30)以mL/L表示。因為,污泥沉降30分鍾後,一般可達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時間作為該指標測定的標准時間。

132.MLSS:污泥濃度,1升曝氣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

133.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

134.RSS:迴流污泥的污泥濃度。

135.SVI:污泥體積指數,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標。指曝氣池混合液經30min靜沉後,相應的1g干污泥所佔的容積(以mL計),即:SVI=混合液30min靜沉後污泥容積(mL)/污泥乾重(g),即,SVI=SV30/MLSS。

136.內迴流比:硝化液迴流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符號為r。

137.外迴流比:又稱污泥迴流比,迴流污泥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符號為R。

138.接種:向生化處理的系統中投加活性污泥或者顆粒污泥的過程。

139.馴化:為使已培養成熟的糞便污水活性污泥逐步具有處理特定工業廢水的能力的轉化過程。

140.有機負荷:是指單位質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

141.容積負荷:單位曝氣池容積,在單位時間內所能去除的污染物重量。

142.沖擊負荷:在污水處理運行當中,污泥量一般都會保持在一定水平,反應器(曝氣池、厭氧反應器等)容積當然也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如果進水水質發生很大變化(COD飆升或大幅下降),就會使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發生很大變化,對污泥微生物帶來影響,就是所謂的沖擊負荷。

143.ORP:氧化還原電位,是水溶液氧化還原能力的測量指標,其單位是mV。

144.DO:溶解於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裡氧氣的毫克數表示。

145.曝氣:使空氣與水強烈接觸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於將空氣中的氧溶解於水中,或者將水中不需要的氣體和揮發性物質放逐到空氣中。

146.充氧率:在廢水處理中,曝氣器對液體供氧的能力稱為充氧能力,以kg/(m3˙h)計[10℃或20℃,101.3kPa)。每千瓦小時內液體的充氧能力稱為充氧效率。

147.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均勻地推進流動,廢水從池首端進入,從池尾端流出,前段液流與後段液流不發生混合。

148.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它的主要特徵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

149.鏡檢:顯微鏡檢查的簡稱。就是將待檢標本取樣、製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分析、判斷。

150.原生生物:原生動物是動物界中最低等的一類真核單細胞動物,個體由單個細胞組成。

151.後生生物:除原生動物外所有其他動物的總稱(後生動物亞界)。

152.非絲狀菌膨脹:由於菌膠團細菌體內大量累積高粘性物質(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脫氧核糖等形成的多類糖)而引起的非絲狀菌性膨脹。

153.絲狀菌膨脹:由於活性污泥中大量絲狀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絲狀菌膨脹。

154.過氧化:微生物在氧氣充足而營養不足也就是污水中碳源等不足時自身繼續氧化反應。

155.外源呼吸:在正常情況下,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給的能源進行呼吸代謝叫外源性呼吸。

156.內源呼吸:如果外界沒有供給能源,而是利用自身內部儲存的能源物質進行呼吸代謝叫做內源呼吸。

157.老化:因為,泥齡過長、長時間低負荷或者過氧化導致的污泥解體現象。

158.剩餘污泥:是指活性污泥系統中從二次沉澱池(或沉澱區)排出系統外的活性污泥。

159.氨化:是指含氮有機物如蛋白質、尿素等微生物分解而轉變為氨的過程。

160.硝化: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為硝酸的過程。

161.反硝化:指細菌將硝酸鹽(NO3−)中的氮(N)通過一系列中間產物(NO2−、NO、N2O)還原為氮氣(N2)的生物化學過程。

短程硝化是指NH3生成亞硝酸根,不再生產硝酸根,而由亞硝酸根直接生成N2,稱為短程反硝化。

163.同步硝化反硝化:硝化和反硝化反應往往發生在同樣的處理條件及同一處理空間內,因此,這些現象被稱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164.厭氧氨氧化:即,在缺氧條件下由厭氧氨氧化菌利用亞硝酸鹽為電子受體,將氨氮氧化為氮氣的生物反應過程。

165.折點加氯:廢水中的NH3-N可在適當之pH值,利用氯系的氧化劑(如,Cl2、NaOCl)使之氧化成氯胺(NH2Cl、NHCl2、NCl3)之後,再氧化分解成N2氣體而達脫除之目的。

166.鳥糞石法:利用水中的鎂離子、銨根離子、磷酸鹽形成磷酸銨鎂沉澱來去除氨氮及總磷的方法。

167.生物除磷:利用聚磷菌的過量吸磷特性來實現磷的去除的過程。

168.化學除磷:利用磷酸根與某些金屬離子形成沉澱的原理來去除磷的過程。

169.氣化除磷:磷酸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磷化氫的過程。

170.污泥干化: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程。

171.厭氧反應器:為厭氧處理技術而設置的專門反應器。

172.厭氧顆粒污泥: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及其類似的反應器產生的顆粒狀污泥,中空接近圓形,主要由無機沉澱物和胞外聚多糖構成,多種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可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

173.好氧顆粒污泥:是通過微生物在好氧環境下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顆粒狀活性污泥。

174.MBR:又稱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用膜來替代二沉池。

175.高級氧化:通過產生羥基自由基來對污水中不能被普通氧化劑氧化的污染物進行氧化降解的過程。

176.羥基自由基:是一種重要的活性氧,從分子式上看是由氫氧根(OH-)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羥基自由基具有極強的得電子能力也就是氧化能力,氧化電位2.8v。是自然界中僅次於氟的氧化劑。

177.蒸發結晶:加熱蒸發溶劑,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蒸發結晶。

178.噬鹽菌:指具有特定的生理結構的,只在含鹽環境中才能存活的一類細菌微生物。

179.中水回用:就是把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或工業廢水經過深度技術處理,去除各種雜質,去除污染水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某些重金屬離子,進而消毒滅菌,其水體無色、無味、水質清澈透明,且達到或好於國家規定的雜用水標准(或相關規定),廣泛應用於企業生產或居民生活。

180.零排放:指工業水經過重復使用後,將這部分含鹽量和污染物高濃縮成廢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或者使用壓濾機過濾出不溶於水的物質後循環使用,無任何廢液排出工廠。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黏泥是什麼東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