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為什麼不同年代的地層中會出現不同的生物

為什麼不同年代的地層中會出現不同的生物

發布時間:2023-06-02 22:19:12

❶ 不同年代的地層中生活著不同的生物這種說法對嗎

邏輯混亂,生物顯然不是生活在地層中。應該是: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中生物化石的種類不同。不同的地質年代生活著不同的生物。並且在越早遠的年代中,生物的形態結構越簡單;離現在越近的年代中,生物的形態結構越復雜。不同的生物,它們生活的環境不同。 
地質年代是指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時;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階、帶。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

❷ 為什麼不同年代的地層中出現不同的生物化石

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
研究發現,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埋藏於較淺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結構比較相似,埋藏於較深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結構差別較大,形成早的古老的地形成化石的生物種類少,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較多.形成晚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種類多,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先後順序,說明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進化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因此化石是研究進化的主要證據.
故答案為:遺體、遺物、生活痕跡等;少;簡單而低等;多;復雜而高等;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❸ 為什麼不同年代的地層會出現不同的生物它們之間有沒有聯系

不同的年代的底層,由於每個時期的氣候環境,進化年代不一樣,在當時生活的生物就不一樣,就形成了不同的化石。
這些化石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依據,它們的排列也是按照生物進化規則排列的。

❹ 為什麼不同年代的地層中會出現不同的生物它們之間有沒有聯系

有的 由於環境的不斷的改變生物為了適應環境自身在不斷的變化 生物死亡或者遭遇突然情況(如火山噴發),他們的屍體或是活動印記被掩埋於地層中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的各種化石.地層中的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線索與重要證據,其間有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

❺ 不同地層中出現的動物有怎樣的關系

(一)古生物與化石
地層之中動物化石有對應關系。【不可逆轉型等】
如【下地層動物化石早於上地層動物化石】
【下地層所代表動物早於上地層所代表動物】
【下地層所代表動物的大門類多於上地層所代表動物大門類】
【下地層所代表動物應比上地層所代表動物先進】
他們之間體現了進化的源頭支脈及發展方向

1. 古生物 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統稱為古生物。古今生物的時間界線一般以全新世(一萬年左右)為界。

2. 化石 是指保存在岩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遺體、生命活動的遺跡、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物分子。因此,化石必須具有一定的生物特徵、必須保存在地史時期形成的岩層中。
===============================

=========================
不同地層地質年代與相應動物的關系

1.太古宙
僅見原始的顯微生物遺跡、藻類、菌類,如在南非發現的巴伯頓古球菌(南非翁弗瓦赫特群巴伯頓綠岩帶中的炭質燧石中所發現)和在西澳大利亞瓦拉烏納群微化石——絲狀,似菌落放射絲狀的集合體,及單細胞球狀體,其年齡為35億年。
近年在格陵蘭變質岩中發現有機炭微結構(38億年)是最早的生命記錄。
太古宙岩石大都經歷了高溫高壓條件下的變化,均屬於變質岩,且變質程度較深。頂界為2500Ma。

2.元古宙
元古宙岩石變質程度相對太古宙要輕微得多。在新元古紀地層中出現了未變質的或輕微變質的碎屑岩和碳酸鹽岩。
頂界年齡值為543 Ma,底界年齡值為2500 Ma。
元古宙的生物,早期以大量藻類為特徵,晚期出現了海綿、放射蟲、水母、節肢動物、環節動物等,生物也更加多樣化了。例如:8億年前的淮南動物群,6.8億年前的埃迪卡拉動物群。

3.前寒武紀地史小結

寒武紀大約開始於距今543Ma前。

距今3800 Ma——到距今543 Ma的前寒武紀這段漫長的地質史,稱作為前寒武紀(為非正式地質年代單位)。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地層記錄相應地稱為前寒武系,其中富含金屬和稀有金屬等多種礦產。

由於前寒武紀地層形成的時間久遠,經歷了多次的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及變質作用的影響。所以,其內部的時代劃分、命名和分界時限,長期存在著爭論。

現基本公認:距今2500Ma作為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分界。

4.寒武紀
是英國威爾士的拉丁文名稱,此地研究寒武紀地層最早,在我國寒武紀大部分為海洋環境,大多數地區都是海相地層。
寒武開始,生物就十分繁盛,其中以三葉蟲最為豐富。
筆石最早出現於中寒武世;
原始的脊椎動物無頜類出現在晚寒武世;
著名的動物群有梅樹村動物群、澄江動物群。

5.奧陶紀
奧陶紀是地史時期海侵范圍最廣的紀,我國奧陶紀石灰岩分布廣泛,中、晚奧陶世是火山活動、氣候分異時代。
中奧陶世晚期的太康運動使中國華北地台整體上升,直到晚石炭世才有沉積。
奧陶紀是海洋無脊椎動物極盛的時代,主要包括腕足、珊瑚、鸚鵡螺以及古杯類、腹足類、苔蘚蟲等。

6.志留紀
志留紀是地殼運動、古地理特徵、生物群面貌發生變革的時代,一些大洋消失,晚期出現了分布廣泛的陸相或半陸相沉積。
志留紀晚期出現了具頜的盾皮魚類和棘魚類,各類無脊椎動物繼續繁盛,但三葉蟲開始衰退。
由於加里東運動使陸地面積擴展,志留紀晚期在濱海低地沼澤中出現了原始維管動物——裸蕨,標志生物征服大陸的開始。

7.泥盆紀
中國泥盆紀北方為淺海,有火山活動,中部地區是古陸剝蝕區,南方為一片淺海。
生物界陸地植物繁盛;
海生無脊椎動物繼續昌盛——魚類時代;
原始的兩棲類(魚石螈)出現於晚泥盆世(D3),它們是總鰭魚類登陸演化而來。

8.石炭紀
中國石炭系分布廣泛,並產有豐富的煤、鋁、錳、鐵等礦產。
陸生植物進一步發展,首次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而與森林密切相關的昆蟲類也達到空前繁盛。
海生無脊椎動物有珊瑚、腕足類、蜒類、牙形石等。
陸生脊椎動物中兩棲類佔有統治地位。
原始爬行動物(林蜥)在晚石炭世出現,是生物進化史上又一次飛躍。

9.二疊紀
該地層出露在俄羅斯烏拉爾山西坡彼爾姆城,由於該地層在德國二分性十分明顯:下部紅色岩系(赤底統),上部鎂質灰岩(鎂灰統),所以譯為二疊紀。
二疊紀期間各板塊大陸逐漸靠攏,以致在二疊紀末期形成了一個統一的聯合大陸(泛大陸),圍繞泛大陸是統一的泛大洋。
中國二疊系南方為海相沉積,北方為海陸過渡相到陸相沉積,沉積類型多樣,普遍含煤。

生物界在二疊紀也發生重要變革:

早、中二疊世植物界仍以蕨類為主,晚二疊世出現了大量的裸子植物。

海生無脊椎動物繁盛,以蜒、腕足、珊瑚、牙形石、菊石為主,但到二疊紀末,三葉蟲、蜒、四射珊瑚、橫板珊瑚等滅絕,腕足類數量劇減。

脊椎動物進一步發展:兩棲類保持昌盛,爬行類開始發展。有人將石炭二疊紀稱為兩棲動物時代。

10.古生代與聚煤作用

古生代是顯生宙第一個代,是地球上第一個生物大量繁盛的時期,其地層中生物化石異常豐富。

古生代早期由寒武紀、奧陶紀和志留紀組成,產少量形成於淺海環境的石煤;

古生代晚期包括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煤炭大量聚集的時代:

華北:本溪組、太原組和山西組…;

華南:測水組、童子岩組、龍潭組、汪家寨組…;

11.三疊紀
命名來自德國南部岩層具有明顯三分性:上部為陸相、瀉湖相紅色淪灰岩,中部為灰白色海相灰岩,下部為雜色的陸相砂頁岩。
三疊紀為聯合古陸發展的頂峰階段,陸地面積擴大,淺海面積縮小,氣候乾旱。三疊紀晚期,聯合古陸開始進入分裂解體階段。
中國三疊紀時期,北方海槽消失,完整的古亞洲大陸形成,西藏、滇西、川西、青海及整個華南仍為海槽和淺海,構成了以秦嶺—昆侖山為界的「南海北陸」的古地理格局。

三疊紀生物

海生爬行動物最早出現於中三疊世(T2),如 魚龍類
恐龍最初出現於晚三疊世(T3)
晚三疊世(T3)開始出現了似哺乳動物類型,如獸孔類的獸齒類,是當時向哺乳動物演化的一個分支。

12.侏羅紀
命名來自法國與瑞士交界的侏羅山。
印支運動使中國海水面積進一步縮小,結束了「南海北陸」狀態,並沿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苗嶺兩側出現了顯著的「東西分異」:東部為小型斷陷盆地,西部為穩定的大型內陸盆地。

侏羅紀生物

陸生植物以裸子植物最繁盛,蕨類植物仍豐富。
脊椎動物以爬行動物占絕對優勢,已適應了海陸空等生態環境,成為當時地球的統治者。
海生無脊椎動物以菊石、箭石、雙殼類為主;
陸生無脊椎動物以淡水雙殼類、葉肢介、介形蟲、昆蟲為主;
鳥類、真骨魚類在晚侏羅世(J3)出現。

13.白堊紀
命名來自西歐廣泛沉積的白堊(白色質軟、極細的碳酸鈣沉積),構成了英吉利海峽沿岸的白色斷崖。
中國絕大部分仍為陸相沉積,分布廣泛;海相地層僅分布在新疆塔里木西緣、藏北及其以南地區、台灣等地。在東部斷陷盆地中,火山活動劇烈。

白堊紀生物

陸生植物早白堊世以裸子植物為主,晚白堊世被子植物占統治地位。
海生無脊椎動物中以雙殼類、六射珊瑚、有孔蟲、腕足類為主。
陸生無脊椎動物中以葉肢介、雙殼類、介形蟲為主。
脊椎動物:
爬行動物海陸空繼續占優勢,其中恐龍達到頂盛。
哺乳類 繼續發展,晚期出現了有胎盤類的祖先(遠藤獸)。

14.中生代與聚煤作用

中生代包括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聚煤作用主要發生在我國東北、以及西部地區。主要為陸相成煤,煤層厚度大、層數多、但對比困難。

15.古近紀、新近紀(第三紀)
為新生代的第1、2個紀。
中國古近紀、新近紀的陸相盆地沉積比較重要。
海相地層分布局限,僅見於台灣、喜馬拉雅山、塔里木盆地西南緣、雷州半島。

生物界:
海洋無脊椎動物:有孔蟲、雙殼類、腹足類及六射珊瑚、海膽等。
淡水無脊椎動物:雙殼類、腹足類、介形類為主。
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高度發展。
植物界:被子植物極度繁盛,裸子、蕨類植物衰退。

16.第四紀
①人類出現和進化:南方古猿階段(400-100多萬年前)、 能人階段(250-160萬年)、 直立人階段(180-30萬年)、智人階段分為早期智人(古人)階段(20-10萬年)和晚期智人(新人)階段(10萬年以內)。
②冰川廣泛活動。
③大陸面積顯著擴大。
④大陸地區海相沉積少見,鬆散的陸相地層為主。

生物界:

海生無脊椎以六射珊瑚、有孔蟲為主;
陸生無脊椎以雙殼、腹足、介形蟲為主;
哺乳動物大發展,人類出現並進化;
植物與現代相似,被子植物為主。
===========================
擴展(一)古生物與化石

1. 古生物 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統稱為古生物。古今生物的時間界線一般以全新世(一萬年左右)為界。

2. 化石 是指保存在岩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遺體、生命活動的遺跡、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物分子。因此,化石必須具有一定的生物特徵、必須保存在地史時期形成的岩層中。
多重地層的劃分:

地層中任何一種特徵都可以作為劃分地層的依據。有多少種信息,就有多少種單位的劃分。但常用的有岩石地層單位、生物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

1)生物地層單位

是根據地層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內容和特徵劃分出來的地層單位。生物地層的單位有:組合帶、延限帶、富集帶等。

2)年代地層單位

是在特定的地質時間間隔內形成的岩石體。這種單位代表地史中一定時間范圍內形成的全部岩石,而且只代表這段時間內所形成的岩石。年代地層單位是按時間階段來劃分的,與地質年代嚴格對應。年代地層單位有宇、界、系、統、階、亞階,與其對應的地質年代單位為宙、代、紀、世、期、亞期。

3)岩石地層單位

是由岩性、岩相、或變質程度均一的岩石組成的三維地質體。岩石地層單位:群、組、段、層
二、地層劃分、對比的方法

(一)岩石地層學方法

1. 岩性及岩性組合分析法

2. 標志層法 地層中岩性穩定、特徵明顯、易於識別的岩層或礦層。如凝灰岩、煤系中的石灰岩、砂礫岩等。

3. 旋迴結構法 旋迴是指地層中一套岩性或岩性組合多次有規律的交替出現。如粒度變化、海退海進序列等。

(二)生物地層學方法

1. 標准化石法 演化迅速、地質歷程短、地理分布廣泛、數量豐富、易於鑒定的化石稱為標准化石。

2. 生物組合法 綜合分析地層中化石總體面貌特徵及其在地層中的變化規律(組合帶、延限帶、富集帶等)。

(三)地層間接觸關系分析法

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地層的連續沉積過程將受到影響,致使地層在上、下層之間產生不同的構造現象。地層間接觸關系有以下幾種:

1. 整合接觸

2. 不整合接觸

(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2)角度不整合

(四)放射性同位素年齡測定法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原理測定地層的絕對年齡值。

(五)古地磁方法

研究古代地磁場變化(倒轉)的規律,建立岩石相對年齡的時間表,即地磁極向年表。

(六)地質事件法

地史時期的重大地質事件,如小星體撞擊、火山爆發、全球性冰川、氣候變化等所留在地層中的痕跡,可作為劃分對比地層的標志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不同年代的地層中會出現不同的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