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提升學生生物實驗設計能力

如何提升學生生物實驗設計能力

發布時間:2023-06-06 11:58:36

Ⅰ 怎樣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能力的高低、實驗素質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生物水平的標准之一。初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要提高生物實驗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科學在中學教學中顯得很重要。初中生物課的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好生物科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物課程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質。然而,實驗不是讓學生玩玩而已。那麼,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呢?本文嘗試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提提點滴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明確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教學目標 常聽有人嘲諷,中國學生的記憶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不管是什麼考試,甚至是托福雅思等等,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人比賽考試都不會輸,但說到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卻長期為人所詬病,那麼如何提高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呢?提高動手能力是需要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但我國有些學校的實驗室的建設相當滯後,看實驗儀器的台套數就很明顯的,眾所周知,動手能力是從小就要培養的。所謂實驗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採集製作植物葉子製作書簽;②獲得知識的能力:即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等途徑獲得知識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過表解、圖釋記錄實驗的結果,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找出實驗成敗原因,並能解釋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④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與實驗有關的知識尋求解答問題的能力。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長期以來,農村中學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嚴重不足,科任教師不夠重視。同時,受傳統考試方法的制約,對學生實驗能力很難考核,助長了學生不愛動手的習慣,生物實驗教學中依然存在講實驗的現象,這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生物學科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更不用說什麼創新了。為此必須改革生物的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在快樂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成績。 二、加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會失去生存的權利。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的開發,創新人才的培養要從基礎教育抓起,而中學階段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時期。基礎教育中的創新,尤其是對初中學生來說,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基本概念和規律),對面臨的事物和問題,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包括習題的解題法。這種創新和科學家、發明家「從無到有」,驚天動地的那種意義上的創新是有區別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這種創新,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火花,它可以發展,可以壯大,可以燎原,這種創新和實踐的內在功底,必將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顯示出巨大的作用。創新教育的任務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性資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學生的聰明才智,從而培養一大批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許多國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已進行了幾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科技發達的美國有「創造基金會」為中小學生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開發提供援助。在日本,不是只有少數學校開展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而是步入大面積的普及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創新教育在我國已引起廣泛重視,並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先後開展了研究,20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精心設計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有效途徑 初中生物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礎上,通過動手實驗,進行探索,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如何測定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如何證明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如何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初中學生已具備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教師善於引導,他們會提出許多解決方案。據了解,在國外,積極探索實驗之風很濃,教師總是創造條件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利用簡便易行的小實驗,就能在教學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測量、統計、比較都是生物學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都可以應用到實驗中;用座標圖形式表達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表達和交流能力;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自然選擇理論,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中總有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並不能通過實驗得到答案,尚需學生設計新的實驗,這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如果實驗能一次成功當然很好,如果一次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教師則指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改變實驗方

Ⅱ 如何利用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生物概念。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恰當地使驗證實驗變為探索實驗,能夠更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探究與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實驗中探索,探索中實驗,養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如何利用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呢?
1.在實驗教學中要創設科學探究情境,讓全體參與探究過程
讓學生了解科學家規范的探究過程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榜樣示範作用,但如果只讓學生瀏覽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而不將學生置身於探究學習的真實情境之中,讓學生動手「做」,則是難以實現探究目的的。生物實驗教學中,筆者以教材中的學生實驗為依託,盡量提供不同的實驗材料,讓學生不局限於課本的實驗方法,展開充分想像,靈活運用所給材料,全員動手自行設計實驗。一種設計方案失敗了,再去探索新的方案;一種方案成功了,再去探索最佳方案。生物學實驗不應該只是一個驗證生物學結論的過程,而更應該是一個探索、嘗試、體驗的過程。在實驗教學中,筆者大膽改革,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以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為例,由學生自己配製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通過不同的實驗方案探索出能使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濃度范圍,沒有簡單地按照教材中所給的濃度進行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的親身體驗,不僅豐富了感性認識,還發展了理性認識;既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又增強了觀察、記憶、思維等多種能力。學生通過探究,增強了對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自信,改善了師生間的關系,學習互動更加協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2.實驗教學更要滲透思維的探索
2.1提出問題,引發思維。
在實驗前,教師根據實驗內容和教學目標,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實例,學生明確本節實驗的目標後,教師提出假設,學生產生好奇,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了解實驗原理,熟悉操作步驟和方法;在教師的誘導下,提出某種假設和某種預言;對實驗中應注意問題和可能出現的意外,做到心中有數。
2.2實驗操作,發展思維。
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實驗的方法,幫助思考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該程序是實驗教學的中心環節。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和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注意發揮骨幹學生的「小先生」作用,讓他們在小組內做好示範;鼓勵中後生,多動手、動口、動腦,開發其非智力因素。
2.3設計實驗,探索創新。
首先讓學生重溫教材實驗,整理完成實驗報告。然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掌握實驗方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技能,獨立設計類似的實驗。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最後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評比、表彰。
3.實驗教學中要貫徹思維的創新
3.1鼓勵學生質疑,激活創新思維。
為了防止和克服學生在實驗中存在的滿足於簡單的機械操作或缺乏應有的思維廣度和深度等現象,教師要努力創設情景,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1.1讓創新擁有適宜的「土壤」。生物實驗教學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建立起一種民主、寬松、信任的教學氛圍,營造創新的「土壤」和「氣候」。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消除了膽怯和依賴的心理,不怕出錯和失敗,積極動手動腦,大膽嘗試,從而為培養創造性思維開辟了廣闊天地。為了使學生能自由自在地發表意見,課堂上筆者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就能無拘無束,各抒己見;在實驗過程中,有些學生因操作錯誤等導致觀察不到正確的實驗現象,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同時要以寬容的態度允許學生犯錯誤。
3.1.2讓猜想充滿實驗過程。正如牛頓所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在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猜想和預測,並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再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預測和猜想,這對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學習水分的散失時,讓學生猜想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於哪些方面?有的學生認為絕大多數水分用於參與植物體內的各項生命活動;有的認為主要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學生經過思考討論,設計出了「稱重法」實驗:剪取一根帶葉的健壯枝條,插入密封、盛有水的錐形瓶內,用一個透明塑料帶套扎在枝葉上,預先將塑料帶、盛水的錐形瓶分別在天平上稱重記錄。然後放到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再將兩者稱重,計算出錐形瓶內減少的重量即植物吸收的水與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塑料帶增加的重量)兩者之間的比值。實驗驗證了學生的猜想,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1.3創設科學探究情境,全體參與探究過程。讓學生了解科學家規范的探究過程固然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榜樣示範作用,但如果只讓學生瀏覽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而不將學生置身於探究學習的真實情境之中,讓學生動手「做」,則是難以實現探究目的的。生物實驗教學中,筆者以教材中的學生實驗為依託,盡量提供不同的實驗材料,讓學生不局限於課本的實驗方法,展開充分想像,靈活運用所給材料,全員動手自行設計實驗。一種設計方案失敗了,再去探索新的方案;一種方案成功了,再去探索最佳方案。生物學實驗不應該只是一個驗證生物學結論的過程,而更應該是一個探索、嘗試、體驗的過程。在實驗教學中,筆者大膽改革,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以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為例,由學生自己配製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通過不同的試驗方案探索出能使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濃度范圍,沒有簡單地按照教材中所給的濃度進行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的親身體驗,不僅豐富了感性認識,還發展了理性認識;既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又增強了觀察、記憶、思維等多種能力。學生通過探究,增強了對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自信,改善了師生間的關系,學習互動更加協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3.2引導學生求知,培養創新品質。
3.2.1探索實驗代替驗證實驗,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設計一些可行的探索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如「探究種子的成分」的實驗。關於探索種子是否含有水的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預測,然後讓學生取一些曬乾的小麥種子,裝進乾燥的試管里,放在火上均勻加熱,然後烘烤試管底部。接著提問:「試管內壁出現了什麼現象?這個實驗檢驗了關於種子是否含有水分的哪一種預測。」在探索實驗過程中,學習氣氛非常活躍,一環扣一環的問題使學生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他們通過觀察分析,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2.2營造寬松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調動各種教學資源,營造一種濃厚的創新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時,如果小魚活動頻繁就會影響實驗的進行,筆者就啟發學生,如何使小魚處於昏迷狀態。其中有一個學生由人醉酒得到啟示,想出這樣一個辦法:先用濕紗布包裹小魚,然後用鑷子把蘸足白酒的小棉球送入魚口中,3分鍾後,魚就會安靜下來,這樣就有利於觀察。由此可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只有在創造性活動中才能被充分激發。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生物試驗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大力培養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為素質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梁正.探索性實驗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1,(10):27-29.
[2]李淑梅,李青芝.創設問題情境與關注思維過程[J].生物學教學,2003,(7):33-34.
[3]姚維紅.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J].生物學教學,2004,(1):28-29.
[4]姚巧斌.高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與學生主體性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12-14.
[5]施憶.高中生物課程標准中的活動與探究(必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26.
[6]張富國,張昕,劉森.生物學實驗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45-46.
[7]陳繼貞,張祥沛,曹道平.生物學實驗教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4-26.
(作者系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2006級教育碩士)

Ⅲ 如何培養中學生生物實驗技能

本文闡述了在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各項實驗技能,通過實驗目的的明確,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態度的培養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實驗的基本過程的規范和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實驗來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關鍵詞: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實驗能力、培養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不僅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窗口。初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實驗能力。一、 觀察能力的培養觀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獲得生物學知識的首要步驟。科學研究中,問題的提出和假設是通過仔細觀察產生的,結論也是從實驗過程中的精細、系統的觀察中獲得的。即使是學習課本上大量的,早已驗證的生物學事實時,也同樣要重視觀察。1、明確觀察目的和任務觀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它往往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並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在觀察時,必須對觀察者預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務,擬定一定的計劃,按計劃仔細地觀察,提出問題,尋求某種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事物中。例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實驗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觀察中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觀察前教師應強調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內壁上不易辨認,有些細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調好光圈,光線強弱要控制適當。使學生按照老師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觀察。觀察的結果好壞,可由教師檢查,檢查方法可採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繪制觀察的標本圖示,這樣一定能達到觀察的目的。2、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求實態度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於正確的觀察程序和方法,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對培養學生觀察力是很必要的。(1)先整體觀察後局部觀察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例如: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掌握直根系、須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特徵,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結構特點。(2)對比觀察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系。例如:在觀察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形態、結構時,首先向學生強調兩種植物顯著區別,一是葉脈的結構:平行脈與網狀脈;二是莖的結構:有無形成層;三是種子胚的結構:一片子葉與兩片子葉。另一方面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在葉序上講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綠色植物,葉序相似之處是因為光合作用的緣故。這樣通過對比觀察,學生對各科、種的生物特徵就易掌握。二、思維能力的培養1、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興趣是思維活性的觸發劑,求知的需要是學習動機的基礎。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發生興趣時,就會圍繞著這個問題積極地思考起來。但是,單純由「實驗」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興趣,如果沒有更深層次內涵的吸引,維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學生持久的興趣,就要善於「創造」種種誘因。配合教材內容,補充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實驗;增加實驗內涵,拓展實驗外延;變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打破按部就班進行實驗操作的傳統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好的滿足他們的求知慾。例如:根據七年級生物教材中光對鼠婦的影響教學內容,增加了一個設計實驗,讓學生自己選材,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操作步驟,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大大地調動起來了。他們絞盡腦汁,展開想像的翅膀,設計實驗方案,尋找實驗材料,自己操作。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評比,評出最佳設計獎,最佳效果獎,最佳創意獎……。又如:學習了植物分類之後,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動手為校園內的植物掛牌。讓學生一走進校園就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一種自豪感由然而生。2、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科學思維方法的首要問題是明確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即解決問題的程序。 例如,《觀察鼠婦活動》的實驗設計思路。 首先,通過觀察發現問題。為什麼在花盆下、石塊下等處容易找到鼠婦?這些地方有什麼特點? 其次,提出假設(對發現的問題大膽提出猜測和解釋)。 1.鼠婦的活動可能與光照條件有關。 2.鼠婦的活動還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關,等等。 第三步,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在這個階段,實驗的目的任務、方法、材料、裝置等等都是根據假設來確定的。所以,實驗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假設(當然還有賴於學生對有關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1.先檢驗「光照」對鼠婦活動有無影響。 2.為了消除無關變數的干擾,突出自變數,找出自變數和因變數的因果聯系,必須創造一個除「光照」以外其它條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兩處相通的場所。把一定數量的鼠婦放在其中,觀察鼠婦在明暗兩處的數量分布情況。 第四步,分析、討論實驗結果,推導結論驗證假設的真偽。 通過「鼠婦實驗」,要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問題→假設→實驗→結論需要說明一點,科學的「假設」絕不是無根據的憑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學根據的。這種根據來源於頭腦中已有的知識,或者來源於別人的研究成果,或者來源於對客觀實際的觀察。例如,在研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里所提出的假設:「種子的萌發需要水、空氣、適宜的溫度」 這個假設的理論根據是:①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於播種;②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里澆一些水,是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於潮濕又容易使種子霉爛;③播種前往往要鬆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通過生物實驗使學生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經過反復訓練,完全可以把這種思考問題的程序內化為學生的思維習慣。3、訓練學生的思維操作技能 思維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幾個步驟。在生物實驗中要實現對某生命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就要對實驗中的感性材料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操作才能實現。首先,是對要研究的事物進行分析。根據系統論的觀點,任何一個生命體或一種生命現象都是由部分、層次、要素組成的開放的有序整體。對於這樣一個整體如果囫圇吞棗地研究是無法進行的。只有將其分解,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內部,發現其本質。在頭腦中把整體分解為部分而進行逐個研究的過程就是分析。比如,在研究「影響鼠婦活動的外部條件」時,必須先把「外部條件」分析成光、水、化學物等單個因子, 然後逐一考查和鼠婦活動的關系;在研究「光合作用」時,也是將其分解為原料、條件、產物幾部分,而這每一部分又是由次一級的成分組成。為了便於研究還須進行更深層次的分解。所有的科學實驗都離不開分析。綜合,在頭腦中把生命體的各部分,把生命現象的各個方面和屬性聯合起來,形成對生命體和生命現象整體的認識,這就是綜合。比如在了解了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器、細胞核等構造之後,再把它們聯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活的細胞的概念。分析和綜合是相反相成、緊密聯系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它們是思維活動的基礎。比較,是把生物各部分構造、功能和某些屬性加以對比,並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就為進一步認識生命的本質和規律、進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礎。例如,比較各種細胞在形態構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各種種子的構造,比較澱粉酶在不同條件下對澱粉的作用情況,等等,這些都是比較的過程。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種生物體或各種生命現象中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或找出各部分構造之間,功能與構造之間,生物與環境條件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拋開次要的、非本質屬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聯系。並且,把抽象出來的本質屬性,必然聯系加以綜合形成概念和判斷,達到對生物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比如,在研究了植物的各種花之後,捨去顏色,形狀等次要屬性而抽取出都有「花蕊」及擔負「有性繁殖」功能這兩個最本質的 特徵,形成花的一般概念,這就是對花的抽象和概括。 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維活動中都是共同參與,緊密結合。一般說來,分析、比較 、綜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礎,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維的核心。只有通過抽象和概括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形成概念和原理,從而達到對事物理性的認識。 三、綜合實驗能力的培養實驗是驗證、探索、發現新東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綜合實驗能力不僅局限於實驗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方面的實驗能力。它包括:通過實驗獲取知識的能力;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通過實驗尋求解答疑難問題的能力等等。通過實驗課能夠使學生逐步掌握這種手段。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在動手過程中促使學生動腦。例如:學生在學習了心率的有關知識之後,從運動能夠使心率加快,聯想到當自己緊張恐懼時也會心跳加速,老師進行啟發:「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到心率呢?可以做哪些測定心率的比較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講開了,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討論列出許多比較項目。例如:飲食前後的心率比較、不同情緒下的心率比較、煙酒對心率的影響……。教師在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之後,再稍加啟發:哪些不同狀況的人可做心率方面的比較呢?學生在經過交流討論後,又提出一系列可比較項目,如不同年齡段或不同性別人的心率比較等。最後集中列出幾個比較項目:1、 清晨清醒和平常狀況心率的不同。2、 體育特長生和一般學生心率的不同。3、 同齡男生和女生心率的不同。4、 不同年齡段的人(老、中、青、幼)心率的不同。5、 吃飯前後心率的不同。6、 飲酒前後心率的不同。7、 喝可樂前後心率的不同。8、 吸煙前後心率的不同。9、 考試前後心率的不同。10.安靜狀態和劇烈運動時心率的不同。11.健康人和心臟病人心率的不同。12.身材高和身材矮的人心率的不同。13.肥胖的人和瘦弱的人心率的不同。而後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認領一個項目,將其轉變為實踐性的研究課題,分工合作進行檢測,並分析差異造成的原因,得出結論,寫出實驗報告。所有的工作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完成後,召開答辯會,匯報研究成果,並回答其他學生的質疑。整個過程從實驗課題的提出,設計方案到完成課題全由學生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啟發者、引導者,而學生才是整個過程的實踐者,體現了他們較強的綜合實驗能力。在實踐階段,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分工明確。整個課題的完成,凝聚著全班每個學生的汗水,使學生親身體會到在學習和生活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Ⅳ 如何在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現代教育理念相比較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生物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著重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正在依照這一標准逐步實施。
七年級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一節中有個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的實驗,上完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後,學生對生態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我在課堂上給同學們簡單地介紹了鼠婦,一說到鼠婦俗稱「西瓜蟲」,同學們立刻興奮了起來,都爭著說小時候捉過西瓜蟲玩,看來同學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還是很高漲的,我又適時地向他們提問:「那你們以前都是在哪捉過鼠婦的?你們看到它都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呢?」同學們爭相回答:「在公園里」,「花盆下」「石塊下」。我又緊接著提問:「那你們看到它們時,它們都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呢?」「在陰暗的地方」、「在潮濕的土裡」,「那鼠婦究竟喜歡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呢?好,我們下節課去實驗室探究這個問題,你們要在做實驗前自己准備好器材,十隻以上的鼠婦,還有想想自己想探究什麼樣的問題,提出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小組討論看看這個方案合不合理,可不可以施行。」
下節課我帶領他們來到實驗室,他們都顯得很興奮,興致高昂,我感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真的很重要,有了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地、自主地去學習。正如《生物課程標准》上所提到的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他們進行探究性學習。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創新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它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幫助學生轉變學習為突破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認真指導學生把握好每一個步驟的要點,相信探究性教學一定會成功。學生們倆人一組開始做實驗,我在一邊進行指導。在他們做實驗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最易出現的錯誤是弄不清什麼是變數,變數這個概念是在後面探索生命的方法一節中講到的,這次只是初次接觸但對以後形成這一概念很有好處,為以後更多的探究實驗打下伏筆,所以我對這個比較重視,列舉了些例子他們很快能理解了。他們還容易出現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不同的變數混淆到一起,這樣做出的結果就不好判斷究竟是哪個變數起作用了。我看到他們是將紙盒分為相同大小的兩個區域,一邊鋪上濕潤的土,另一邊鋪上乾燥的土,並在乾燥的土上蓋上書本等遮光物,我在一邊提醒學生,他們馬上意識到了,積極對方案進行改進。重新開始後,他們選擇先做光照的對照實驗,同樣將紙盒分為兩個區域,其中一個蓋上書本或其它遮光物,另一個不做任何變動,然後將紙盒對著太陽,其他條件都相同,將十隻鼠婦或更多隻放在中間,學生開始計時,一分鍾,兩分鍾,三分鍾後有光照的地方和陰暗的地方各有多少只鼠婦。學生重復三次取平均值,自己設計表格,填寫實驗記錄,小組間進行討論交流。接著他們開始做不同土壤條件的實驗,我看到他們在紙盒的一端放上濕潤的土,另一端放上乾燥的土,將數只鼠婦放中間,開始計時,步驟同上。實驗中還有些同學是這樣設置的:他們將紙盒的一半鋪上濕土,並在其上蓋上書本,另一半鋪上干土,上面不置放任何遮光物,這樣就營造了兩種環境,一邊是陰暗潮濕,另一邊是光照乾燥的環境,這樣的設置具有很明顯的對照效果,學生做出的結果很明顯,實驗效果很好。
從我自身的感受中我認為帶領學生做好實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生物實驗課是學生進入中學以後首先接觸到的實驗課,認真組織並上好生物實驗課還能夠為以後的物理、化學實驗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上好生物實驗課是具有多方面的意義的。對此我也有自己的體會,曾有一次我們學校和兄弟學校互換部分期終試卷批改,在改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對其中一道有關酒精對水蚤心臟跳動的影響的實驗題弄不清題意,做的答案五花八門,正確的很少。我想可能他們沒有做過這個實驗。而我們的學生對於這道題基本上都能寫出來,還有的同學寫得很好,一點不會寫的幾乎沒有,因為他做過這個實驗,對實驗的每個步驟歷歷在目,稍微回憶一下都能記起來,做起題目來就不會多費力。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使我覺得生物實驗真的不容忽視,它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能夠大大加強學生的印象。我想如果只是課堂上枯燥地講解知識或是直接告訴他們實驗結果,就算講很多遍硬往他們腦子里灌其效果也不會及一次實驗的。而且在現如今由應試教育轉軌於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就是通過實驗來實現的。所以說提倡探究性學習對於提高學生的素質,乃至全民族的素質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Ⅳ 如何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生物教學成功的保證,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科的實驗非常重要且多,教師可針對這一特點,讓學生先預習,然後課上做演示實驗,給學生展示真實的生物現象和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在觀察現象和探索問題時,學生經歷了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從濃厚的學習興趣中產生深入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入學後的第一節生物課中增加一系列趣味性實驗:(1)顯微鏡使用;(2)測體溫;(3)驗血型,即先針取自己的手指血液,放在載玻片上,然後加試劑,觀察現象,確定血型。這樣使學生覺得新奇,會被無比奧妙的生物現象所吸引,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這樣的教學方法,效果甚佳,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21世紀需要的是創新人才,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在中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條件,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就像是自己發現「新」現象一樣,並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呈現現象的本質和規律。這種創新教育,對教學的成功尤為重要。我們國家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各種人才需要非常多,特別是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努力地學習。如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生態農業、糧食危機的解決等就需要很多人才,說明生活與生物聯系緊密。這樣聯系生產實際和社會生活的應用,讓學生了解了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習熱情。
又如,學習「細胞呼吸」時,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和特點,自己設計方案驗證產物有二氧化碳。完成實驗後,再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比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優缺點等。對有創新的方案,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獎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例如,做「探究溫度對酶的活性的影響」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以下問題:(1)原理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如何設計步驟?(2)單一變數是什麼?(3)加碘檢驗生成物時有什麼現象?然後讓學生動腦設計過程,設計必須符合邏輯,最後通過實驗檢驗。在實驗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敢想、敢做、敢於突破「老師沒講過」的束縛,從而主動地獲得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四、注重教師創造性的提高
教育教學成功關鍵在教師。21世紀需要具有創造性的教師。做一個創造型的生物教師,既要懂得生物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以實驗為主要手段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又要通過介紹實驗引導學生發現新知識。要讓學生富有創造力,教師自己要先做一個有創新能力的人。
五、注重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
鄧小平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取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尤為重要。生物的學科特點,在科技素質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環保到生命,無不凝聚著生物知識;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生物知識。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既可以培養、發展學生的科學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步驟,自己操作、觀察、記錄、分析,得出結論。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時,教師要設計一系列問題,循循善誘,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光合作用的發現」實驗,可通過不同年代科學家的實驗發現,使學生對光合作用的實質有更深的了解:(1)每個科學家的實驗設計如何?如何操作?(2)實驗開始後,有何現象?(3)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提問後教師應及時評價,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懂得科學的發現和發展離不開科學實驗。科學精神是人類科學文化的靈魂,科學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弘揚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是人們在科學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徑和所運用各種方式及手段的總稱,所以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六、注重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學習知識既要動腦,也要動手。手和腦一起協同作用
,是創造教育的開始。例如,可以將「DNA的分子結構」這課內容設計為科學探究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確定分子結構的過程,形成和發展探究能力。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引入。
師:請同學們分析DNA分子的結構和特點。
2.創設情境 。
教師簡單介紹科學家發現DNA分子結構的過程,並問學生:「請同學們猜想可能有什麼樣的結構,並設計簡單的模型來支撐你的猜想。」
3.學生活動:獨立畫出平面結構並動手設計DNA分子的結構模型。
4.學生討論設計出DNA分子的結構和模型。
5.展示學生猜想的結構和設計的模型,並引導他們思考設計模型的過程,討論設計方法。
6.分析討論DNA分子的結構和特點。
7.總結探究思路: 提出問題 → 作出假設 →設計模型驗證→ 得出結論。
在這節課教學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最後解決問題。而解決生物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動手設計模型,這節課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驗證自己的猜想,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以實驗為基礎」是生物學科的特徵,生物實驗是生物學科發展最現實、最生動、最有效的物質載體,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認知事物的科學方法,更有利於學生進行生物探究性學習。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實驗既是生物的魅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源泉,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是進行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重要陣地,是中學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中學生物實驗教學這個渠道,可以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認知事物的科學方法和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科學品質。

Ⅵ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生物實驗的能力

提問。如在「探究種子的成分」過程中、設計實驗的能力、研究,因此假設種子中含有脂肪。例如、經驗等來進行,有的學生認為 靠蚯蚓的皮膚與地面的摩擦進行運動:「蚯蚓是怎樣運動的、無機鹽,就要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或者教師提供資料,本人決定本節課嚴格按照探究實驗的五個步驟來進行,而無機鹽是專用名 詞:「種子中的營養物 質哪去了、做出假設。在學生毫無頭緒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 在這個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 要考慮到探究的條件的影響,所以為了加深學生對探究實驗的 認識和理解,學生做出了種子中含有 無機鹽的假設、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屬於探究能力的范疇?」這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你都要尊重事實,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 與。讓學生觀察顏色--灰白色,並加以適當的引導。這樣,實驗佔得比例很大、調查。久而久之,如,並能根據這則資料。關於如何培養學生設計 對照實驗,因此編委們在本節課的教材中安排了相應的探究方案。假設並不是漫無邊際的、表達,然後加以說明,本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常 識,草木灰是植物的莖稈如,那麼快捷採集信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實驗,並進行舉一反三:要與課題有密切關系;又如,因此在內容設置上新課改對教師的教育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進行「探究種子 的成分」的實驗時。 (一)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中的重中之重。 (三)制定並實施探究方案 做出假設後,所以在探究活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 能力都屬於探究能力的范疇,這也是實驗探究中重要的一項,但對這種物質卻並不真正了解、玉米的莖稈在充分燃燒後剩下的物質、以課內實驗教學為切入點。 3 到底採取哪種方法讓學生進行假設,學生紛紛提出,讓學生做出假設。如。學生剛開始時不會提問題,有的學生認為蚯蚓靠其身上的剛毛進行運動,提出的問題要有發散性。 「探究種子的成分」是個簡單的探究實驗,對探究實驗的模式不是很了解,得出結論 這個過程是一個重要的推理過程,就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的提出問題、蛋白質、做出假設;之中)和quaerere(質詢,做出假設也要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進行,能控制可變因素,如在做蚯蚓實驗前,學生剛開始提出的 問題可能偏離本節內容或與本節內容無關,既是新課改的關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 度。因此本人 決定拋開課本上已經設計好的探究實驗的步驟,探究是「求索知識或信息特別是求真的活動, 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和控制唯一變數,然後讓學生根據這個空空的種皮提出自己的問題,種子中的成分中含有無機鹽,而大多數探究實驗、分析結果5、概括、引導:「提出問題?」有的學生認為靠自身肌肉的收縮進行運動?學生的想法就是他的假設、推理,重新設計本實驗,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幫助。本文重點從課內實驗教學 和課外各種活動兩方面介紹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澱粉,不需要設計對照實驗。下面本人就以實驗《探究種子的成分》為例談一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學生 沒有親自動手去探究前,探究出種子的成分中含有水分。一,學生根據花生種子可以榨 油的生活常識, 這灰白色的物質主要是無機鹽,證明種子的成分中含有無機鹽: 麥稈。 (二)做出假設問題提出後,觀察 和記錄實驗結果、提出問題 2,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 的能力呢,學生為了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探究的操作活動包括觀察。使種子燃燒?」「種 子中有哪些成分,即無論你的 實驗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設,如「種子為什麼會萌發成幼苗,因此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 學習,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等探究性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和 途徑。正因為本節課是學生第一 2 次在學習中接觸探究實驗。《探究種子的成分》是初一學生在學習中第一次接觸探究實驗、概括歸納的能力等,這一切的想法都是他們的假設,學生根據上述的幾個 步驟。 (四)分析結果;是提問和質疑的活動,事實勝於一切;是搜 尋,在上課前本人為學生准備了帶有種皮的小麥幼苗(為學生提出問題創設 情境):實驗的可 操作性。學生根據本人提供的資料很輕松的就做出自己的假設,而實驗設計 正是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本人提出了這樣 一個問題、尋 找),學生最終所提的問題能夠緊 扣本節內容。指出制定計劃的要求,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時教師應 該加以引導。那麼是什麼是探究 呢、檢驗的活動、運用及其它活動。在設計好探究實驗的方案後。並且 由於提供的資料來源於生活,所獲數值的方法一致、得出結論」中最少就涉及到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制定並實 施探究方案。如。本人認為這正是培養學生從生 活中發現問題,在本文中就不作介紹了,這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區別對待,燒到最後剩 下灰白色的物質。 有時,學生可能見過或聽說過?本人向學生出示了農村最常見的草木灰、比較,所以學生對種子的成分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 段資料,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 資料尋找其中的信息?探究--inquiry 一詞起源於拉丁文的in 或inward(在?。例如?」「種子中的營養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設計方案來探究自己的假設,為了盡量減少學習中遇 到的困難:在探究活動中,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當然、分析結果,指出提出問題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需要從網路和其他途徑獲得更多的信 息,本人在出示草木灰後,讓學生根據資料來做出假設,認為種子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設置對照實驗。如、經驗來制定方案、制定並實施探究方案4。由於種子與人類的日常生 活密切相關、 做出假設3:探究實驗的五個步驟,最簡單的就是 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種子中有哪些成分、推 理的能力、得出結論,也是新課改的突破口、鼓勵,按照《牛津英語詞典》中的定義:1、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和培養他們探究能力的好時機?」「種子為什麼會萌發成幼苗?教師要為學生充分創設問題的情境。學 生剛開始時不會制定方案。如何讓學生做出「種子的成分 中含有無機鹽」的假設呢,使得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所以學生感到非常親切和熟悉,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生活常識和 已有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利用已有經驗 解決問題和觀察等各方面的實驗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脂肪和水等

Ⅶ 初中生物實驗探究能力如何提高

1,善於思考,提出科學/具體的問題。2,會設計實驗方案。A,分組。B,施加變數,控制常量。C,說明結果。3,得出結論。4,反思。
總的說來,就是既要思考,反思又要牢記實驗探究的一般操作方法。

Ⅷ 如何提高學生生物試驗的能力

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在於畝猛豎求知,而在於致用,也就是實踐。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生物實驗一直是生物學學習的重要手段。但生物實驗一直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實驗課,學生只是按著書本上的實驗步驟去做實驗,教師也是「照方抓葯」地去講解實驗。教科書中雖然增加了「光合作用的發現」等三個發現實驗,來增強對學生的實驗設計思維的培養,讓學生感受科學發現的艱難、讓學生體驗科學工作的方法和過程,但由於這些實驗的可操作性差,教師大多是採用傳統的直接講解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形成感性認識,很難養成科學思維。
要想真正的提高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必須改變傳統的「講實驗」的實驗教學方法,而改為盡量去做實驗(書內的、書外的)。但由於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如教師的觀念、學生的觀念、教學課時的限制、實驗設施的限制等,堅持「做實知滾驗」不容易。本人與本組兩位生物老師經過近三年的生物實驗教學實踐,感受到「做實驗」對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本人把本次研究作為一次實驗,以建構主義理念、探究式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調查入手,由學生確實存在的「實迅大驗設計能力差」這一問題出發,提出假設「教學中做實驗有利於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把所任教的高二年組分成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採用不同的生物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實驗,通過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評價來分析該假設是否成立。實驗組的教學從「感受經典實驗,學習科學思維,敢於質疑」、「邊教學,邊設計」、「改講習題為做實驗,歸納實驗設計方法」、「改演示實驗為分組設計實驗」、「重視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獨立操作能力」這些方面研究,以達到提高學生改進實驗,設計實驗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升學生生物實驗設計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