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學教師應從哪些方面了解學生

生物學教師應從哪些方面了解學生

發布時間:2023-06-08 08:47:04

『壹』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什麼是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指運用感官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它是學生認識自然,獲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種智能活動。觀察能力在生命科學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許多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的規律就是由生物學家通過觀察發現的。如: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池塘水,發現了微生物世界;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緩前汪爾,通過觀察雜交豌豆後代的性狀,發現了遺傳規律,創立了遺傳學。在對生命現象觀察的過程中,生物學家們積累了大量感性材料,經大腦思維加工形成了理論學說。達爾文在五年環球考察中,積累了豐富的動植物及大自然的觀察資料,經過研究提出了自然選擇進化論,寫下了《物種起源》這部巨著。達爾文在《對我的智力的評估》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本領,能夠看到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並且對它們做細致的觀察。我在觀察和收集事實方面,勤奮努力,真是無以復加。」勤奮努力的觀察,這就是達爾文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是進行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們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良好的觀察能力。這就是:
1.能充分有效地使用視、聽、嗅、味、觸各種感官,並通過這些感官進行思維。2.觀察具有客觀性和全面性。3.能做定性和定量的觀察。如,種子成分的定性觀察、骨的成分比例、視野內表皮氣孔數目的定量觀察。4.能做動態的觀察。例如,觀察蛙的個體發育過程、動物的活動行為等。5.能選擇適當的觀察對象。6.能發現觀察對象間差異。
教師應在生物教學中按上述各項,努力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具有正確敏銳的觀察能力。
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在觀察實踐中才能形成和發展。生物教學的各種活動都離不開觀察,它們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在多年的生物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情況,靈活運用以下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通過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生物實驗中,學生要通過視、聽、嗅、觸、味,全面觀察動植物和人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因此生物實驗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主要途徑。通過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時,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要明確觀察的內容、步驟,指出觀察的重點和難點及解決的方法。在學生開始觀察前,教師要通過講解,學生預習或者印發觀察提綱的方法,使學生明確觀察的內容、步驟、重點、難點,使學生在觀察時目標明確,有條不紊,重點突出,難點易克,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要掌握與觀察有關的基本技能。對生擾仔物現象的觀察僅使用感官是不夠的,往往要藉助於各種觀察用具和技能。如,動植物細胞、組織及微生物等一些微小的結構,必須要用顯微鏡或放大鏡才能看見,觀察時還要將標本做成裝片(或切片)。若要使觀察的結構清晰可辨,則要將標本染色。有些標本需要長期觀察,則要製成蠟葉標本或者浸制標本。觀察動物的內部結構首先要進行解剖。因此,在進行觀察前,一定要使學生掌握各種觀察工具的使用和技能運用,這對學生順利地進行觀察及培養觀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學習時,應該讓他們做到:一要懂得用具的用途和性能,二要掌握規范操作,三要愛護各種觀察工具。
3.充分做好實驗前的准備工作。這是保證觀察順利進行的前提。准備工作應該包括:1)准備實驗用具和選取實驗材料。2)做好實驗准備。課前,教師一定要按實驗要求親自做一遍實驗,以便了解觀察內容的各個細節和觀察中易出現的問題,從而上課時能正確指導學生。3)精心設計觀察的方法和程序。例如,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根據觀察內容選用了「觀察—思考—總結」的觀察程序的探索式同步觀察法。在教學過程中,對每個觀察內容,首先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獨立觀察和悔辯思考,然後通過學生閱讀教材或者教師用談話、講述法進行總結。
4.要加強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古人說:「授之以魚,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漁,可解一生之求。」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關鍵是在觀察活動中,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這就是:、
1)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觀察的順序要按所觀察的對象來決定。一般是:先整體,後分部;先外形,後內部;先前面,再後面;先上面,後下面。
2)要抓住觀察對象的特徵,有重點地進行觀察。每種觀察對象都具有許多特徵,如果樣樣都去觀察,就可能被弄得眼花繚亂,一無所獲。觀察時要隨時指導學生抓住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徵進行觀察。這樣才能重點突出,效果顯著。例如: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重點應該觀察其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一些特徵:體形、體色、側線及鰭等。此外,在重點觀察時還要提醒學生觀察要細致,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3)要勤於思維。觀察是一種具有思維活動的高級形式的知覺活動。因此,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不僅用感官和工具去「觀」,更要用腦去「察」,要將觀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比較、判通過思維得到正確的結果,要使「直觀性觀察」升華為「邏輯性觀察」。就是說,要指導學生在觀察中不只停留在「看到什麼」、「是什麼」等驗證教材內容的水平上,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使觀察具有探索性。為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要用生態觀點去觀察生物的生活習性、外部形態及行為;要用結構與生理相適應的觀點去觀察生物的結構和生理活動;要用進化的觀點去觀察生物各類群的特徵;要在個體—細胞—分子的水平上去觀察生物個體;要在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水平上觀察生物界。
4)觀察要有記錄。教師要教會學生對觀察現象和結果做認真的記錄,並要對這些現象和結果,對觀察的成敗原因進行分析。這對培養學生的良好觀察習慣和科學態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通過課外活動和野外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和進行野外觀察。學生在課外活動和野外觀察中,通過採集、製作動植物標本、栽培植物、飼養動物、進行雜交實驗、組織培養、生態調查等,可以觀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這不僅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還培養了觀察興趣、觀察能力和科學的工作方法。特別是野外觀察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熱愛大自然,增強他們保護自然的意識。因此,課外活動和野外考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1.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掛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掛圖是生物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圖都是根據教材的主要內容或者難點而繪制的,具有緊密配合教材、生動、形象、可視性強的特點。使用掛圖和插圖進行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通過視聽感官與大腦思維的積極協調活動,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不僅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學生的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和觀察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例如:在「細胞分裂」一節中,利用掛圖講完「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後,教師又接著掛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圖,請學生對比觀察兩張圖的相同處和不同處。然後讓學生對照「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圖,講述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以及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差異。最後教師總結。這種由學生自己觀察——講述——老師總結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表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在教學中使用掛圖和插圖時,為了保證觀察的准確性和課堂效果,需要注意:1)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鑽研教材和圖的內容,做到指圖正確,講解嚴謹,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2)教師要具體指導觀察圖的方法。在請學生觀察圖前,要把圖中的符號、結構名稱、切面位置等內容交代清楚。3)出示圖的時間要適當,不可過早或過晚,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演示實驗是一種加深學生感性認識的直觀教學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時,學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獲得對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為掌握教材打下基礎。在演示實驗中,為使學生觀察准確,教師應該:1)演示操作必須規范、准確,實驗現象要清楚。2)演示前要講清實驗裝置的名稱、構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項。3)要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指導的方法有邊講邊觀察,先講後觀察,先觀察後討論、總結等。但無論用哪種方法,都要啟發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維,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課堂教學中,觀察生物模型和實物標本,以及幻燈、錄像、教學電影、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也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
三、幾個要注意的問題
無論通過什麼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都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觀察要有興趣
興趣是觀察的摯友,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先決條件之一。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介紹有趣的生命現象,開展課外活動,進行野外考察,參觀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學生往往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也表現在生物觀察中。當觀察成功時,他們就興趣盎然;反之,則興味索然。在觀察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使學生的觀察獲得成功,以增進他們的觀察興趣。例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學生往往因觀察不到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各個時期,而失去觀察的興趣。我們分析了學生實驗失敗的諸多原因後,在進行實驗時,採用了以下的方法。第一,選用當年培養的分裂旺盛的新鮮材料做實驗。第二,裝片製作過程中,嚴格掌握材料解離、染色、漂洗的時間、解離液和染料的濃度及壓片的技術。第三,觀察是學生感到最難的環節。因為學生只從教材插圖(或掛圖)上看到過細胞周期各時期的模式圖解,而這些圖解與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標本物象相差較大,因此,學生不會辨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先將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顯微圖片印發給學生,讓他們與教材上的插圖對照識別。然後再讓他們觀察洋蔥根尖永久切片,加深印象。在此基礎上,學生觀察自己製作的裝片,就能容易識別出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細胞了。
另外,傳統的觀察實驗往往是驗證性的,學生只是按規定的步驟進行預期的觀察。在觀察活動中,涉及「學生主體」的內容不多,對求知慾強的學生來講,觀察興趣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教師將學生作為主體,用探索式的方法,設疑引導觀察,讓學生在解疑中獲得成功,這會使學生的觀察興趣大增。
(二)觀察要有科學態度。
實事求是是進行正確觀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學素質。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時,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培養。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做觀察記錄、繪制生物圖以及對生物對象描述時,一定要符合觀察到的真實情況。
(三)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
觀察是一種具有很強目的性的活動。它要求人們能從紛亂的事物中,迅速、正確地分辨出所要觀察的對象。觀察活動的這種特點告訴了我們:觀察目的明確,被觀察的對象就完整、清晰;觀察目的不明確,被觀察的對象就模糊不清,一無所得。在教學中,教師往往看到這種情況,即學生都喜歡觀察生物,但觀察時往往單憑興趣出發,只願意觀察他們喜歡觀察的對象,而將觀察目的棄置一邊。因此,教師要時刻提醒、指導他們按觀察目的進行觀察。
總之,作為一個中學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應當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

『貳』 作為生物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技能

中學生物教師的任務是發展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對生物技術的認識,使學生在生物技術佔主導地位的21世紀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師要努力滿足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學知識和一些生物技術的需要,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並能領略到這些領域的工作和成就。 要勝任當代中學生物學教師的工作,一個人不僅要有堅實的生物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為基礎,同時還要具有和不斷提高幾方面的知識及技能:
1 理解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性質和價值
對中學生物學課程性質價值的認識反映了教師對自身工作、任務特點等的理解,這些理解直接影響到教師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對生物教師專業素養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師對中學生物課程的認識會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生物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的深入和變化。特別是在我國啟動了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生物課程在課程理念、課程目的、課程框架和內容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生物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與時俱進。
2 理解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本質和特徵
生物學教育有兩塊基石:一是人們對生物科學,對科學的本質和特徵的理解;二是人們對青少年認知規律的認識。生物老師對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本質的認識,有組於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根據學科特點有針對性性地組織學習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 掌握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特點
掌握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特點,這是生物學教育的另一基石。教師掌握了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後,可以減少實際教學中的盲目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能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這方面的知識是教師工作中的理論基礎。我們將在第三章集中介紹一些影響當今科學教育改革方向的理論和觀點。
4 能夠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明確課程中的教學任務和要求後,要有能力去設計一系列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適當的學習活動,能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經常動手實踐,並在學習中較深入地思考一些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有序、有效、有趣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內容。
5 能夠利用多種評價方式來反映學生的進步
要考察學生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成果,評價學生在態度、情感和過程技能等方面的進步,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我們將在第十章介紹評價的相關內容。
6 專業素養的持續發展
每一位生物教師都應該具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保持個人持續發展的才能,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生物學課程對教師的要求。生物教師參與教育研究是自身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同時,教師還應利用多種學習資源和培訓的機會提高自己的學識和教學技能。我們將介紹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開展教學研究的內容與方法,以及如何實現自身專業素養發展的途徑和要求。

『叄』 一個好的生物教師應該怎樣做

經過多次的新課程培訓及自己在實際教學的實踐,結合最近對新課標的重新學習和認真總結,本人感觸頗深,體會如下: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新課程的內容要滿足了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課程三維目標。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精髓,更新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初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給他們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所以生物教師必須具有精深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了解主要的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通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而且生物教師還應該具有指導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以及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古人講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 第二、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生物學教學要求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和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學實驗教學,積極採用計算機網路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生物學和信息技術整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互動起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新課標和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大力倡導「開放式」教學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資源共享變成現實,計算機網路作為知識傳播的有效途徑,正得到前所未有的應用,未來的經濟將轉變為網路經濟,知識經濟的產業發展日益全球化和網路化。知識經濟的這些特點呼喚「開放式」教育,以培養一大批具有廣博知識,有較強攝取知識能力和具有開放思想的人才。新課標和新教材就是適當引進了合作式教學,加大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力度,實現了生物學課堂的開放性。例如,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實驗,課前教師布置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習方式後,學生回家調查自己的家族、親人的性狀特徵。課堂上就會相互協作,分小組學習,學生們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熱烈地議論,相互鼓勵和幫助,課堂的知識信息多向傳遞,學生學得輕松、活潑、愉快。在這種開放式課堂中,學生學會了相互協作,學會了在和他人交流中獲得信息的方法,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思想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強烈要求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標要求學生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主體的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演講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例如:《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因素》一節進行到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時,一名學生問到:"老師,我認為種子的萌發一定要土壤,因為我見過農民種小麥、玉米、黃豆等種子時,都是把種子埋入土壤里,種子才能萌發出來? "我認為種子萌發不一定需要土壤,因為我媽媽生黃豆菜時,是把種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濕的臉盆里。 "另一名學生緊接著辯解到。需要探究的問題在學生的疑問中產生了。經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解決了有爭議的問題。在新課程課堂上象上述這種針鋒相對的提問情況經常出現,老師趁機發動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這樣開始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激烈的爭論分析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新課標要求把實驗到落到實處 實驗要求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要求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也是新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實驗材料、用具等發動學生自己准備,學生准備的過程就是學習思考的過程,分析辨別的過程。如:"植物的開花"一節,學生從田野、路邊、山上採集的各種花朵,匯集在課堂上,極大的豐富了課程資源,各小組之間分工合作,互相觀察、解剖,做到資源共享。各種花的形態結構、顏色、氣味等學生直觀形象生動的掌握了,比老師用語言描述學生靜坐聽講效果要好的多,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學生養植家蠶、搜集鼠婦、蚯蚓、捕捉蟈蟈、蝗蟲等,不再一一列舉。這種實驗方式,注重了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整個實驗活動過程中學會了分工合作,主動參與,學會了觀察分析,老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增強了。 第六、課堂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系 傳統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獲得,而對於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獲得知識後的應用重視不夠,因此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付諸於實踐。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至用嗎,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種種子之前為什麼要澆地、翻地?為什麼每個品種都有它固定的播種季節?為什麼在小麥的"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會減產?移栽樹苗時為什麼要多帶些土坨?為什麼在小麥即將成熟時下一場雨也會造成減產?貯藏糧食時,為什麼要曬干?為什麼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問題,學生平時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討論、爭論、在老師幫助解決了,學生的那種成就感溢於言表。 第七、課堂教學的過程評價 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傳統教學只注重期末考試、升學考試這些終結性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這樣造成學生輕視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差,課改後的評價落實到每節課上,無論學生的提問,回答問題,搜集資料,做實驗的過程等,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把課上課下的每一節環節都做的很認真、很投入,從而強化了學習過程,間接影響了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各種技能和能力得到廣泛培養和提高。 總之, 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師 。

閱讀全文

與生物學教師應從哪些方面了解學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