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致遠的《秋思》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1、生物:枯藤(如果枯死了,也可以認為是非生物)、老樹、昏鴉、瘦馬、斷腸人。
2、非生物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
3、原文:
《天凈沙·秋思》
作者: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話譯文: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1)為什麼枯藤不是生物擴展閱讀:
《秋思》此詩描寫的是宦遊在外的詩人,面對秋天的景物寫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及行動細節,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深深思念。
作者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人。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愈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野老歌》等。
2. 枯藤是生物還是非生物
譯為枯老的藤蔓時是生物,譯為藤製的手杖時是非生物。
枯藤(kū téng)是指枯老的藤蔓或稱藤製的手杖,而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在於有無生命。
譯為枯老的藤蔓時,藤蔓只是枯老,還有生命,是生物。
譯為藤製的手杖時,藤已經失去了生命,是非生物。
(2)為什麼枯藤不是生物擴展閱讀
枯藤出自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釋義: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在這首小令中,生物有枯藤(如果枯死了,也可以認為是非生物)、老樹、昏鴉、瘦馬、斷腸人;非生物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
3. 天凈沙 秋思中有哪些是非生物,哪些是生物
生物:藤、樹、烏鴉、馬、人
非生物:小橋、水、庄戶、小路、風、夕陽
原文: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話釋義: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寫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文章賞析: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准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被贊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以景托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復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4. 秋思曲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為什麼
你指天凈沙,秋思嗎?生物:老樹、昏鴉、瘦馬、人,非生物:枯藤,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根據生物的七個特徵判斷:生物能呼吸、排除體內的廢物、需要營養、生長繁殖、有遺傳變異的特性、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