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怎樣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創建於1958年,是國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其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北京實驗生物學研究所。該所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創新隊伍。現有科技人員316人,其中進入知識創新工程19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5人、研究員68人、副研究員32人。該所是國家首批批準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博士後流動站建站單位和自行增列博士生導師單位。設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兩個學科專業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現有在學博士研究生(含碩博連讀研究生)406人,在站博士後14人,訪問學者110人。
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蛋白質科學和腦與認知科學。其中,蛋白質科學研究領域包括蛋白質三維結構與功能研究、生物膜與膜蛋白功能與結構研究、蛋白質功能與折疊原理研究、感染與免疫的分子基礎、分子神經生物學、納米生物學與微納仿生、計算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和蛋白質葯物與多肽葯物等八個重點研究方向。研究所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正在籌建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領域包括復雜認知過程及其腦機制、視知覺和注意的基本表達、感知覺信息加工的腦機制和腦與認知功能障礙等四個重點研究方向。經科技部批准,研究所組建了「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所承擔了973、科技攻關、863、自然科學基金和院知識創新工程等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的重大科研任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蛋白質功能基團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系、胰島素三維結構與功能研究等生命科學重大前沿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線粒體膜蛋白復合體II晶體結構、菠菜主要捕光復合物(LHC-II)晶體結構、SARS冠狀病毒蛋白酶的晶體結構、果蠅的視覺模式識別具有視網膜位置不變性、果蠅面對競爭的視覺線索的抉擇行為、拓撲性質初期知覺理論研究中取得突破。研究所在獲獎成果、高水平論文、授權專利以及成果產業化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國生物學研究機構前列,科研實力和水平已經接近國際本領域的著名研究所。
研究所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實質性合作,由諾貝爾獎化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胡伯教授和諾貝爾獎生理與醫學獎獲得者埃爾文·內爾教授任主席,一批國際著名學者和在國際上取得傑出成就的華裔科學家參加,組成了研究所學術顧問委員會。
研究所是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的掛靠單位,編輯出版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生物物理學報》已成為我國自然科學的核心期刊,《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是SCI收錄的期刊。
B.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建於1958年,是國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其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北京實驗生物學研究所。
生物物理所的戰略定位是: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在蛋白質科學、腦與認知科學、感染與免疫科學、非編碼核酸和蛋白質與多肽葯物等學科前沿領域實現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突破,加強生命科學領域關鍵裝備的創新研製,實現關鍵技術和實驗方法的重點突破,構建以生物制葯和體外診斷為重點的轉化型研究體系。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共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院級重點實驗室、2個所級重點實驗室,共有在職職工5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5人
C.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建於1958年,是國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其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北京實驗生物學研究所。 生物物理所的戰略定位是: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在蛋白質科學、腦與認知科學、感染與免疫科學、非編碼核酸和蛋白質與多肽葯物等學科前沿領域實現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突破,加強生命科學領域關鍵裝備的創新研製,實現關鍵技術和實驗方法的重點突破,構建以生物制葯和體外診斷為重點的轉化型研究體系。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共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院級重點實驗室、2個所級重點實驗室,共有在職職工5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