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是什麼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體現為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長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過度利用生物資源的最主要的原因,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生物的性狀千差萬別,表明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萬,不同物種(兔和小麥)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如兔之間(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一個物種消失了,作為這個物種所組成的基因庫也消失了.每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當生物種類迅速減少,破壞了食物鏈,影響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一些生物不能適應環境,遷走或死亡,如鳥類和哺乳類大量減少,鳥類減少,各種農林害蟲失去天敵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來,給農作物和樹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也會加速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因此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是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物種多樣性銳減,使自然界喪失了許多寶貴的基因,從而使遺傳多樣性也面臨嚴重的威脅.
故答案為:(主要是)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物種多樣性銳減,使自然界喪失了許多寶貴的基因,從而使遺傳多樣性也面臨嚴重的威脅.
⑵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是什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方面
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8220/41430/41433/3029149.html講的是面臨的問題。
我國在保護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樣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全國有瀕危或接近瀕危的高等植物4000~5000種,占總數的15%~20%。野生植物如蘇鐵、珙桐、金花茶桫欏等已瀕臨滅絕。上世紀在我國已滅絕的野生動物有普氏野馬、高鼻羚羊。接近和瀕臨滅絕的有蒙古野驢、野駱駝和普氏原羚等。《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個物種。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和生境,提高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
2.生物入侵,威脅國內生物物種的安全,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世界上100種最壞的外來入侵物種約有一半入侵中國。每年全國因松材線蟲、濕地松粉蚧、美國白蛾等森林害蟲入侵危害森林面積達150萬公頃。一些生物學家指出,一旦某種「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環境中站穩腳跟,開始大規模繁衍後,其數量將很難控制。即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面對那些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很強的動植物,人們仍舊束手無策。例如原產南美洲的水葫蘆,上世紀入侵上海,年年頑強地在黃浦江、蘇州河水面滋長蔓延,成為上海市改善水質和水面環境的大敵,有關部門每年都不得不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打撈水葫蘆。
3.生物遺傳資源流失嚴重。生物遺傳資源是指具有實用或潛在實用價值的任何含有遺傳功能的材料,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DNA基因、基因組、細胞、組織、器官等遺傳材料及相關信息,是生物科學研究重要基礎、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國際上已將對生物遺傳資源的佔有情況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發達國家採取各種手段,不斷從發展中國家搜集、掠奪生物遺傳資源,並通過對世界生物遺傳資源的控制,進而加速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佔有和經濟壟斷。我國是世界上生物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發達國家掠取生物遺傳資源的重要地區。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有量居世界首位,我國擁有高等植物3萬余種,脊椎動物6千多種,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8個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在漫長的農牧業發展過程中,培育和馴化了大量經濟性狀優良的作物、果樹、家禽、家畜物種和數以萬計的品種。我國是大豆的原產地,野生大豆資源佔全世界的90%以上,共計6000多種。但是現在國外一些國家作物基因庫中保存的大豆資源卻達2萬多份,很多原產於我國的大豆資源已經成了外國的專利產品,我國已從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國變為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我國生物遺傳資源的引進、輸出處於失控階段,非法帶進帶出境的生物物種資源量遠遠超過官方渠道交換的進出口數量。
我國現有的遺傳資源管理規定是在其它法律法規之下附帶作出的,內容很不完善,尤其是在遺傳資源的取得、惠益分享和專利制度方面基本上是空白,使很多想通過合法途徑獲取生物遺傳資源的外國公司感到無所適從,而有些外國公司卻通過合作研究或共同建立資料庫等方式,無償竊取我國遺傳資源。我國當務之急是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等的有關規定,將遺傳資源管理從速納入立法議程,與其它問題合並制定《生物多樣性法》,並嚴格執行。
4.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後果十分嚴重。隨著人們經濟條件的改善,食用野生動物的情況愈演愈烈。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促使野生動物資源過度開發,是推動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原動力,已對我國及周邊國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造成危害。加快野生動物管理和可持續利用的立法進程,尤其是完善作為食品的野生動物的管理和立法,提倡新的飲食文化和飲食觀念,已經刻不容緩。
5.對轉基因作物的政策不明確,影響較大。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研製出越來越多的基因農作物。這些農作物可以像普通農作物一樣在田地里生長,但是卻能產生普通農作物所不能產生的葯品和化學物質。正因為如此,人們十分擔心這些作物一旦不慎流入食物中,將會帶來可怕的災難;美國准備修改有關法律,更嚴格地控制生產葯品和化學品的基因作物從而確保食品的安全。我國也需要一部法律來規范各部門的行動,從而確保我國人民的食品安全。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水平上採取保護戰略和保護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護,即建立自然保護區,
2 .遷地保護,如建立遺傳資源種質庫、植物基因庫,以及野生動物園和植物園及水族館等。
3. 制定必要的法規,對生物多樣性造成重大損失的活動進行打擊和控制。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動,這必須所有締約國廣泛合作,積極行動,制定必要的法規,對生物多樣性造成重大損失的活動進行打擊和控制,對瀕臨滅絕的物種、破壞嚴重的生態系統和遺傳資源實行有效的保護和搶救。 O(∩_∩)O~
⑶ 生物多樣性面臨哪些威脅,原因是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過度掠取即掠取速度超過了一個種群繁殖更新的速度。當該物種受到法律保護時,這種掠取就成了偷獵,歷史上不少大型動物就是因此而絕滅的。現在仍有不少生物因此而瀕危,如虎、象、犀牛等。人參的情況也是如此。 棲息地喪失這通常是指多樣性極其豐富的自然生態系統向多樣性極其單調的農業生態系統轉變。一個地區自然植被面積的陡然下降,常導致生物棲息地被隔離開來,形成一個個孤立的生態環境,限制了種內基因的交流,遺傳多樣性因此喪失一部分,該種群對疾病、獵捕以及偶發災變的抵抗力隨之下降,這樣該種群就有可能走下坡路。 污染對生物則更是廣泛而嚴重的威脅。下文要專門講到它。 氣候變化這是又一個威脅生物生存的因素,它常與區域性植被格局的改變有關。涉及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區域性厄爾尼諾效應和季風規律以及地方性火災對北方森林、珊瑚礁、紅樹林、濕地等會有強烈影響。 引進物種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在許多海島上,引進植物已取代了當地土生土長的植物,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入侵。
⑷ 生物安全所受到的外來威脅有哪些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外來物種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態系統和生境中建立的種群,當其改變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樣性時,就是一個外來入侵物種,其造成的危害就是外來生物入侵。外來物種入侵主要有幾個方面危害:一個是造成農林產品、產值和品質的下降,增加了成本;二是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特別是侵佔了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造成本地物種死亡和瀕危;三是對人畜健康和貿易造成影響[1] 。
外來物種侵入適宜生長的新地區後,其種群會迅速繁殖,並逐漸成為當地新的「優勢種」,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安全。具體而言,其導致的惡果主要是嚴重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並加速物種滅絕。生物的多樣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種和它們的遺傳信息和生物體與生存環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級的復雜系統。雖然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但任何一個國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盡力維護本國生物的多樣性。而外來物種入侵卻是威脅生物多樣性的頭號敵人,入侵種被引入異地後,由於其新生環境缺乏能制約其繁殖的自然天敵及其他制約因素,其後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擴張,形成優勢種群,並與當地物種競爭有限的食物資源和空間資源,直接導致當地物種的退化,甚至被滅絕。
⑸ 生物生存面臨的挑戰
自古以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千變萬化,而生長於自然中的萬物與人類的關系更是錯綜復雜。人類在最初的時期妄想征服自然,使萬物為之驅使,但自然界的報復令我們幡然醒悟,開始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然而已傷痕累累的自然萬物所遭受到的損失難以統計,尤其是生物的生存遭到了威脅,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這一局面,正是我們人類親手造成的!
生物生存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挑戰一為環境的改變,一為人類的殺害。而環境的改變歸根結底又是因為人類不合理活動所造成的。總而言之,人類不合理活動對生物生存具有極大的威脅。雲南的西雙版納雨林,孕育著大量生物,甚至有些還不為人知,可現當代為了經濟的發展,亂砍濫伐已成常態,雨林面積急速下降,存活於雨林的各樣生物也隨之減少甚至滅亡。雲南省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特別是對諸多物種受威脅狀況缺乏全面了解,導致生物多樣性保護缺乏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正因為此,雲南瀕危生物高達847種,並且這個數字還將增大,有些存在數據的物種甚至無法確定是否存活!我們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所帶來的後果,是千金萬銀也無法彌補的。
當今世界也一直呼籲人類要保護自然,保護生物,可在絕大多數人心裡,需要保護的可能是熊貓、北極熊、東北虎之類的珍稀動物。其實不然,這些動物在幾十年前或許數量真的少得接近瀕危,可在這么多年的保護下,它們的數量也穩定恢復了,而有些生物不引人注目,甚至難尋蹤跡,它們才是應該重點保護的對象,例如中華鱘、墨西哥鈍口螈、歐氏斑足蟾等。尤其是後兩個,將近幾十年沒見到它們的蹤影了。生物保護組織歷來喜歡保護那些可愛呆萌的動植物類,在生物界存活下來居然也得需要一定的「顏值」這對那些長相不那麼討喜卻又瀕危的生物來說是多麼的不公平。
瀕危生物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保護,更多的是愛護,沒有一開始的殺害,哪來那麼多事後保護呢?國際社會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而研究了三個舉措:搶救生物多樣性;研究生物多樣性;合理地利用生物多樣性。而最具體的行動則是設計生物保護區,特別是針對不同習性的生物所設立的保護區大大的減少了瀕危生物被人類殺害的頻率。我國相關部門也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等相關文件來表明我國對生物生存的保護心態!
生物生存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使全人類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而保護生物多樣性其實也是在保護人類野局。只因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的生活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密切相關。每一物種的絕跡都將會引發其他物種的變化,而物種的最終走向也影響著人類的生存,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的事,我鋒笑們每個人也必須身體力行的去保護生物,保護我們的大自然,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也是頌基讓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的生命安全!
投稿人: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