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
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簡述生物膜的結構
過程與 方法
以細胞膜分子結構的探究歷程為主線,動腦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並構建模型,體驗科學的實驗思想和實驗方法。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
情感態度方面
探討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二.教材分析
本節以較多的篇幅介紹了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並安排了兩個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在認識細胞膜結構的同時,了解這些知識的來龍去脈,認識到可以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說,假說仍然需要觀察和實驗來驗證。隨著技術手段的改進不斷發現新的證據,原有的觀點或理論還會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並歸納 總結 出生物膜模型建構的基本方法。此外,還應重點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學會運用該模型解釋相應的生理現象。
三.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但是對問題探索的動力主要來自對相關問題的好奇與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確。所以教師的思維導向就顯得十分重要。 本節課利用科學史實驗資料,設計學生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進行基於資料和問題的課堂探究活動。問題的設計層層深入.按照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達到一定深度,使學生順利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難點: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引入新課
2.講述膜的磷脂排布
3.演示電鏡照片
4.演示實驗過程
5.引導構建模型
6.總結內容
教師活動
介紹19世紀末,歐文頓的實驗,「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溶於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於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並提出問題:「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中有什麼物質?你作出推論的依據是什麼」引導學生分析回答。
「磷脂是一種由甘油 、脂肪酸和磷酸所組成的分子,頭部是親水的,尾部是疏水的。並逐步提出問題:磷脂分子在水表面(空氣-水界面)上將怎樣排布?磷脂分子在水中"呈球狀"又是怎樣排布的呢?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哪一種最可能是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
1925年荷蘭科學家用有機溶劑提取了人類紅細胞細胞膜的脂類成分,「將其鋪展在水面」,測出膜脂展開的面積二倍於細胞表面積。這是為什麼?讓學生分析,得到答案。
「若將資料中的紅細胞改為口腔上皮細胞進行實驗,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仍然恰為口腔上皮細胞表面積的2倍嗎 ?若將資料中的人紅細胞改為雞或去壁的原核細胞,進行實驗,結果又將怎樣呢?為什麼?
投影了羅伯特森電鏡下的發現及其提出的假說(見教材),然後啟發:根據不同生物之間的差異,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你能對這一模型提出質疑嗎?
隨後的一些實驗技術顯示了雙層膜脂中存在蛋白質顆粒。為此,是否驗證了你剛才的質疑?真棒!你還能推想出膜中蛋白質分子還可能有哪種分布狀態?能否將你所想的圖示出來?
播放「熒游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融合實驗」課件,然後追問:這一實驗顯示了膜中的蛋白質分子處於一定的運動狀態,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蛋白質分子都處於運動狀態?脂質分子呢?據此,人們將膜的結構特點並沒有概括為「運動性」,而是「流動性」,你能探知其中的緣由嗎?能否舉些實例證明膜具有流動性?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善於聯想和周密思維的好習慣,激發深入探究,幫助理解「膜的流動性」。
桑格和尼克森通過對已有的模型進行修正,於1972年提出了流動鑲嵌模型,這一模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至此,同學們也能想像出這一模型的「相貌」了,先自主想像一下,再掀起它的神秘面紗。
總結歸納,隨堂練習。
學生活動
探究膜的主要成分
體驗實驗過程
思考實驗結果
觀看動畫
體驗發現過程
自主構建模型
六、板書設計
4.2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探究歷程
1、現象:脂溶性物質易進入細胞膜
結論:成分是脂質、蛋白質
2、現象:單分子層面積是膜面積的2倍 結論:磷脂雙分子層
3、現象:暗亮暗結構
結論:三層結構,靜態統一
4、現象:雜交細胞膜蛋白流動
結論:膜上分子有流動性
二.流動鑲嵌模型(圖)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二
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難點:
1、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是重點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 教學方法 :
啟發式教學、求同存異討論教學、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學生的情緒
(二)、引入新課:
問題: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細胞外不具備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徵,它是怎麼復制的呢?
3、冠狀病毒在哪些細胞裡面復制?
(三)、問題討論:
1、瀏覽PPT上病毒的圖片以及相關資料:
2、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總結:小結上的內容,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在細胞外表現不出生命特徵,說明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徵。細胞的任何一部分脫離了細胞就不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質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徵。所以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問題:細胞能表現出哪些生命活動呢?指導學生閱讀資料並進行小組討論活動。
(四)、分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學生自學資料並思考討論
實例一:草履蟲除了分裂和運動,還能攝食、排泄、生長、應激;
實例二:精子和卵細胞作為橋梁,胚胎發育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有關系;
實例三:縮手反應的結構基礎,強調多重分化細胞之間的協調合作;
小結:細胞是生命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個細胞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是在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上實現各種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
(五)、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1、 快速閱讀 並速記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找學生上黑板板書這九個層次:
2、依次講解生命系統的幾個層次,尤其是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概念
3、強調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與動物的區別
小結:生命系統的宏觀結構層次為生物圈,微觀層次為細胞,各層次都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但彼此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各層次之間緊密聯系互相配合成為一個整體。
七、本節小結: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八、教學 反思 :
1、內容熟悉,能抓住重難點,條理清晰
2、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三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
1.教學內容
處於生活狀態下的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時刻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並利用這些物質和能量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進行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細胞內部的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都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導學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質,理解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非常重要。另外,學生已具備做科學的能力,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科學地思考,積極動手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節課初步引入對照實驗和控制變數。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通過初三、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於純化學反應已熟悉,但是對於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認識有限。工業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催化劑下進行的,細胞內部卻是常溫常壓溫和狀態,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該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與,才能使高效有序的進行,因此引入對酶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討活細胞內酶的本質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2.能力目標
①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數,觀察和檢測因變數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②在問題探討,有關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等問題討論中,培養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查閱資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回顧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索歷史,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②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於質疑,創新,和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 教學方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鼓勵評價法、比較說明法、卡通圖片法,
2.教學手段:藉助多媒體、設計實驗表格
四、教學流程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精心設問,步步深入(5分鍾)
[新課導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餓了。為什麼肚子會餓呢?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呢?
[問題探討]圖示1783年,斯帕蘭扎尼「鷹與籠子」的實驗,探討相關問題及實驗的巧妙之處。
[對比說明]工業制氨的條件是什麼?
細胞內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但是細胞內的化學反應依然高效有序的進行,原因何在?
[提出課題]酶的作用和本質
激發學生興趣,讓大腦快速進入思考狀態。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鳥類的胃不僅有物理性消化,還有化學性消化。
回答:
高溫、高壓、催化劑
推測:
細胞內有生物催化劑。
為引入新課作鋪墊。
此實驗是開創了酶研究先河。其問題的提出,實驗方案,實驗設想,結論與推論等過程及 創新思維 的意識對學生有學習與借鑒的意義。
[新課]探究研討,引議釋疑(30分鍾)
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20分鍾)
引導思考,設計實驗,驗證酶的高效性
[實驗原理及材料]我們知道過氧化氫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含有過氧化氫酶。如果給你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鐵溶液,以及必需的實驗用具,你能否設計實驗?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對誰而言?
[提示2]反應物怎麼選擇呢?
[提示3] 因變數是什麼?
[提示4] 觀察那些現象可以得出結論?
[提示5]實驗預期和結果討論。
提問:為什麼酶具有高效性?
[此實驗為特別補充內容]
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過渡]細胞代謝包括很多化學反應,不僅反應速度快,而且有條不紊地進行,這說明酶作為催化劑,不僅具有高效性,還具有專一性。
提示:怎樣理解專一性?
我們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劑,如果給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漿、澱粉溶液、碘液、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請根椐需要選擇合適的試劑和的實驗用具,能否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小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學生實驗一]
[小組討論]
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現象及結果
回答:無機催化劑
思考:是讓無機催化劑和酶各自催化一種呢?還是催化同一種物質呢?
回答:過氧化氫分解速度
回答:
氣泡的多少及產生速度
點燃的衛生香復燃情況
結果: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鐵的催化效率高,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參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圖,結合文字敘述,形象描述。
[學生實驗二]
[小組討論]:應該體現在酶只能催化某種特定的反應,而對 其它 反應沒有催化作用。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選取何種酶?選取何反應物?如何設計對照?如何鑒定結果?預測結果?
理解關於變數、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對照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感性認識過氧化氫酶的高效性。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實驗一]是用兩種不同的催化劑來催化同一種物質[實驗二]是用同一種酶來催化兩種不同的物質,讓學生了解設計實驗的思路是怎樣的?怎樣選材?怎樣設計對照?從而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
教師特意設置二個小陷阱,①是讓學生自行選取擇蛋白質的鑒定試劑,鞏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豐富,根據實驗需要,懂得取捨,不可貪多。
二、酶的本質(10分鍾)
1.從人物的角度來看
2.從研究結果的角度來看
從觀察到到問題,從問題到猜測,從猜測到實驗,從不完善到完善,這是做科學的必然步驟,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規律。
[補充]
(1)如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現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3.引導與激勵
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及薩姆特歷時9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過程,談談馬克思的話的理解。
[小結]酶的本質
[資料閱讀,探索酶的本質]
完成課本82頁基礎題一,體會幾位科學家的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分析每位科學家的科學結論中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
[小組討論發言]
在酶的發現歷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學性消化 →從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質的物質→脲酶結晶的提取→證實脲酶是一種蛋白質→提取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進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組感言]
科學無坦途。
科學的苦與甜。
[小組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培養學生繼承、創新、實事求是和大膽實踐等科學精神和態度。
引導學生從兩種不同角度分析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分析與推理能力的過程。
激勵性評價:科學知識都不是一承不變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無止境。你也可以未來科學一顆閃亮的星星。
促進學生積極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課後進一步探究] (5分鍾)
請根據下列材料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
實驗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雞蛋、水、唾液、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鑷子、脫脂棉。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理解酶的本質
訓練實驗思維。
五、教學小結
細胞作為開放性的生命系統,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並在此基礎上實現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對於細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種生理作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有關酶的本質的探索也處於不斷不斷完善中。近年來,酶工程的發展為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活力,而這點點滴滴的進步既歸功於大膽的猜想,又歸功於科學而巧妙的實驗設計,因此,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推理和實驗去解決問題,那麼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無形中發現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學之星就是你。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按照課標要求,倡導探究性教學,以小組互助的方式組織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構建過程。本節課不僅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實驗,而且善於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更加靈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一正一反,相互輝映,使學生充分體會什麼是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以及什麼是對照實驗,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節課大量採用鼓勵性評價機制,發揮學生潛能,注意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創新,大膽猜想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價值觀。不足之處是:時間較緊,使得一部分實驗留待課後操作。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
★ 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範文
★ 高中生物上課教案稿範文
★ 高中生物《植物細胞工程》教學設計
★ 高中生物細胞的增殖教案大全
★ 高中生物選修3目的基因的獲取教學設計
★ 高一學習方法指導
★ 教案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 高中生物細胞的分化教案大全
★ 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教學設計
② 基於核心素養,如何聽課,評課
在我國基礎教育界,聽評課是廣大教研員的重要工作。教研員通過聽評課來指導教學,還通過組織一線教師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觀摩、切磋和交流,以達到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可以說,聽評課活動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發布和高中課程標準的修訂,核心素養成為深化高中課程改革的關鍵詞,教材和教學都應當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綱。聽評課活動也需要圍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不斷改進。
本文主要結合中學生物教學,為各位老師提供對基於核心素養的聽評課的一些思考,建議各位老師收藏閱讀。
關於一堂好課的標准
評課總得有標准,什麼是一堂好課的標准?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這個問題沒有標准答案,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從應試的角度、從育人的角度,答案肯定是不同的。不同的學校也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答案也是不同的。省教研員、市教研員,兩者評課角度就不完全一樣。
雖然好課沒有標准答案,但有共同要求,那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旨歸。有很多專家提了不同的標准,在此不一一贅述。
我個人的觀點是,以生物課為例,生物課最基本的是要突出一個字——「活」。生物都是活物,一定要講活。怎麼體現這個「活」字呢?
第一,知識要學活。概念教學要重在理解概念的實質,不去摳字眼。如果僅僅是摳字眼而對概念的實質理解不了,那你就沒法活起來,會越學越死。
第二,思維要活躍。能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思維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如果只是被動地聽老師講,那肯定活不起來。
第三,思維要靈活。思維光活躍了還不行,還得靈活。如果思維總是鑽牛角尖,不會換角度來思考,沒有發散性,那種思維再活躍也不行。生物界的多樣性、復雜性決定了我們學生物學需要思維上的靈活性。
第四,要有有效的學生活動。學生活動既要包括探究活動,又要包括實踐活動。
第五,要聯系現實生活。即使學習非常微觀的內容,也要聯系現實生活。
第六,啟迪人生,引導學生創造未來生活,這是最高的要求。學生物課,能夠做到啟迪人生嗎?我在《試論中學生物學的學科本質》一文中,說到生物學的學科思想有什麼特點,說它實現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覆蓋,舉了很多生物學如何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例子,那不就是啟迪人生嗎?
比如我們講細胞,會講到細胞凋亡,細胞凋亡是細胞自動結束自己生命的過程,這是為個體做貢獻、為整體做貢獻,當然也是由基因決定的。我們聯系一下每個人在社會里邊生活,有時候也需要一些犧牲精神,犧牲個體、犧牲局部是為了整體。再比如,我們講人體的穩態,說到穩態是機體存活的條件,它讓每一個細胞分享,又靠所有細胞共建,這不就是共建共享、合作共贏嗎?如果將細胞學講到這個程度,是不是對人生有啟迪呢?
關於一堂好課的標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說的這些都不是標准答案,我希望各位老師一起來思考,去補充一堂好課的標准。
③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總結
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 方法 ,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我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本事。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評價 總結 ,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1
(一) 經驗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資料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可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應當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忙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裡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很多的,並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我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僅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
沒有反復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僅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復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很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可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高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資料加進來,先復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幫忙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此刻的學生,初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可是高考對知識的考查十分全面,復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忙學生全面的復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資料相比較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資料查閱了很多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我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 熱點 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高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系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本事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本事。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本事。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著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我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本事。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裡有很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
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本事,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我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復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當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復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復習要把握復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可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一樣的復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布置給學生的練習必須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教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致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一樣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一樣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能夠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本事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我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理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本事。更多的應當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我的問題,帶著問題去理解教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教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我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當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我得到提高。
(三):提議 措施 :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選擇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我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可是並不明白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高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本事要求高,可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本事是很難構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很多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十分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著大家重復,去復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復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十分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獲並不大。這樣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說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能夠考察的方法很多,能夠正向推理,也能夠逆向思考,放在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復習。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2
備好課,上好課,是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那麼什麼是好課呢,在不一樣的年級不一樣的學科應當有所差異,在 高一生物 課的現行課標的要求下,我認為一堂好課的標准應定位在「不是看教師有無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學生有無出色的表現」,應當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能體現出來,有張有弛的節奏,一切以學生思維的互動、本事的訓練、情感的培養為主。
高一《蛋白質》是教學難度相對較大的一節資料,又是十分重要的考點。在這節教學中我採取了讓學生自我製作圖片,演示蛋白質的構成過程來體會事物的變化過程,發現知識內在的規律的教學策略。在課前做好卡片每四人一套(為節省時間教師自我做好給學生),在卡片上寫有-NH2,-COOH,-CH3,-R…等基團,在課堂上讓學生四人一組找到相關基團組成書上給出的幾種氨基酸並比較這些氨基酸異同點,得出氨基酸的定義。再將拼出的氨基酸脫水縮合開成二肽、三肽與四肽讓學生找出水分子是怎樣產生,有關原子來自哪個基團,肽鍵指的是哪部分是由哪些基團組成,在脫水縮合中與哪些基團沒有太大的聯系等問題的答案,並數出有關肽鏈數與肽鍵數與水分子數,為後面找找規律作好准備。再由幾個組的同學合作拼出構成更長的肽鏈,並計算有關肽鏈數與肽鍵數與水分子數的關系,以及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最終全班同學把所有的肽鏈一齊構成三條長的肽鏈(構成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再一齊計算情景的分析基團變化、分子變化及相關計算得到相關規律。
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學生自我講出來,這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本事,又能夠解釋其他同學可能存在的疑問,當然也會暴露出學生思維的欠缺,問題能得到及時的反饋與彌補。這樣一來就基本上能夠由學生自我解決這一節中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培養學生動手本事、探究本事和總結規律的本事,切實體會物質的變化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記得以前有一位英國科學家的一個研究結論:我聽(記住20%),我忘記;我看(記住40%),我記得;我做(記住80%),我學到;我教(記住96%),我掌握。放手讓學生自我體驗那不就OK了!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3
一、一綱多本下的教學
1、教師教學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新課程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個課程標准,多種版本的教材並存,並且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能夠改變過去把課本當成金科玉律,讓學生死記課本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記得98年上海高考有這樣的一道題目: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占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是A.蛋白質B.脂肪C.糖類D.水題目的答案是D、水。這樣命題的依據是因為課本上有「水在細胞中是最多的」的語句,命題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本事。各種科學證據證明答案應當是脂肪,可是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堅持錯誤的答案,一個方面因為高度相信高考題,另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考試的時候能夠那多拿2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從中也能夠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學重結論、重識記、重應試,輕過程、輕實證、輕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等弊端。一綱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個版本教材的原話直接考查的可能性減少了,這就促使我們教師教學從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轉變,既尊重教材,又不盲從教材,帶著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個呈遞知識的範本,不是「聖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讓學生不要盲從、迷信權威,要帶著質疑去學習、去理解。對知識要堅持一種開放、動態的認識,而不是把它當成封閉的僵化的教條對待。
2、重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不一樣版本的教材,知識點的組織、語言敘述、編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別,高考不可能依據教材來考核,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差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戲謔的生物學明言如「事實比想像離奇」、「生物學唯一的規律是:生物學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從側面說明了生命世界的紛繁復雜。由於生物多樣性等原因,生物規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是認識的提高,理論的更新,觀念的轉變。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學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學學的重點、主幹、提綱,既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譬如,免疫的資料以前是放在選修來學習的,此刻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對「穩態」這個核心概念的認識。
二、要正視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重視實驗不僅僅體此刻考綱有20個基礎實驗的上,體此刻課本很多的科學史上,更體此刻對科學探究本事的明確要求上。實驗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鮮活認識,破除對知識產生過程的神秘感,不再覺得創造知識是高不可攀的。對實驗教學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不可為了實驗而實驗。譬如科學探究本事的培養我們要把它細分成不一樣
的細節,融入20個基礎實驗教學中,要在回顧科學史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史的教學重點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哪些人在何時做了哪些事。實驗不僅僅是學習的資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和策略。以什麼形式開展實驗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景來研究。學生動手本事強,能夠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礎差的能夠先學習理論再實驗驗證,學校硬體環境差,能夠多做演示實驗。
三、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是 口號
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了 教育 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要求,實行有坡度的教學設計,照顧不一樣層次的學生,採取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注重不一樣學生的情緒體驗,分層輔導提優補差,加強學法指導,異常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的 學習計劃 、指導他們閱讀教材(參考書)、如何聽課、如何做好筆記、用好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不管是傳統的講授演示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都是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根據不一樣的資料採取不是的形式,對強調知識呈遞的資料我們能夠去用講授演示教學,對一些蘊含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的能夠探究式教學。一些簡單的資料甚至能夠用自學輔導法,課後自學法等。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4
高一的生物課開課四節了,經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明白高中生物學習的重要性
二、初中幾乎沒有學過生物,甚至連專職的生物教師都沒有,生物基礎知識匱乏。
三、不明白 生物 學習方法 。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第一節課上首先明確高中生物雖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課,必須學習並且閉卷考試,最重要的有兩次考試,一次是高二的小高考,必須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高考還能夠加一分,即使小高考改革,會考也肯定會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高考選修科目。不能再像初中那樣認為生物只是副科,能夠不考試。
二、無論初中有沒有認真學習過生物,大家此刻的生物學起點都是一樣的,既然起點都從零開始,那誰也沒有理由學不好。
三、生物雖然是理科,可是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所以生物的學習方法第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與復習。第二在理解的基礎上背書,記住課堂上強調的重點資料。在課堂中經常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做筆記,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習習慣,成績會不斷提高。
高一的生活過去了半個月,學生也漸漸進入了學習的狀態,已經有很多學生找到了自我的學習方法,也在不斷地努力。還有一些學生思想上在徘徊,不願意把力氣用在學習上。最終的成績就是這樣拉開差距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課堂中督促學生,在課堂資料的講解中融入一些有意思的資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把我們生物這門課學好。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5
1、教學觀念的轉變及課程目標的實現
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齊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本著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事,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經過全組教師參與式的研討,運用課改的理念,對課例進行分析、模仿、借鑒,從中領悟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啟迪自我的課堂教學,加強團體備課,取得共識,發揮群體效應,全面挖掘教材,探討 教學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間互相聽課,課後及時組織評課,傾聽教師的意見。經過聽課、交談等途徑將教師一些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梳理、小結。經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徵,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齊。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經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資料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資料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一樣章節的前後呼應,構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系。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與討論」多採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構成概念,得出結論。每章節後面都編排了些習題,這些課後練習和章檢測題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與生活實際聯系的練習題,異常是增加一些活題,如技能應用、拓展題,有必須難度,既有思維拓展,也有知識用,還有某些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等。對於這類習題采
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觀點,再由學生進行相互評價,最終由教師加以點評,從而使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教師,應當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 反思 ,古語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本事,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十分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進取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
(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必須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系不大,被教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教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理解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景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
(3)創設問題情景,激發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本事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景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向在思考的問題。
4、多方位地評價學生
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資料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後作業、課堂表現)。
5.建立平等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在賞識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僅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進取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便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教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 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 高中生物老師教學心得總結範文五篇匯總
★ 2020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 高中生物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 高中生物教師教學年終工作總結最新5篇
★ 高中生物教師工作總結精選
★ 高中生物期末教學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 高中生物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2020
★ 高中上學期生物教學工作總結範文5篇
④ 淺談中學生物老師如何上好生物課
瑞昌市夏畈中學 蔣禮英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科學觀念的改變,世界各國紛紛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教育。生物學作為新科技時代的熱點學科,其基礎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過重大變革來提高生物教學的效果。所以如何上好一節生物課是每一個生物老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生物教學要求教師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搞好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這就要求生物老師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只有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才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下面就如何上好一節生物課,談一下本人的淺薄認識。 一、備好課,明確本節的教學目標 上課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清楚自己這一節課到底要干什麼,即學生要完成怎樣的學習任務。這是上好一節課的根本,也是當好教師的基本素質。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才能合理有效地選擇、整合教學資源,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制定教學目標的主要依據(也是唯一依據)是課程標准,而不是教材中呈現的教學資源,當然更不能依據個人的教學經驗來作出自己的主觀判斷。否則,很容易使自己的一堂課與新課程的要求「驢唇不對馬嘴」,胡增亂刪,重點偏離,目標走形。 教學目標一般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三部分。這三部分目標具體到每一節課中,其側重點肯定是不一樣的。如「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這一節,知識目標是重點,居第一位,能力目標次之;「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探究鼠婦)」能力目標居第一位,情感目標次之,知識目標居第三位;「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情感目標又上升為第一位,能力目標次之。在這三個目標的側重點的區分上,教師必須認真解讀生物課程標准,對新課程的內涵精神要做到心領神會,再結合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方能靈活把握。 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明確了教學目標,就應該考慮如何達成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就成為重中之重,這是體現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之處,也是充分體現教師個人教學特色的一個環節。所以,選擇好恰當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就顯得特別重要。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選擇適當,可以較好達到教學目標,並確保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按照生物課程標准及其理念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大的方面來說,基本可定位在「自主、合作、探究」這樣的學習方式。只要符合這樣的學習方式,基本思路就是正確的,有望上出一堂好課。關於教學方式,早有定論:「教育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至法無法。」所以,在這里我只能給教師們提供幾點建設性的意見,選擇教學方式主要應圍繞以下幾條原則進行: 1.首先要按照新課程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要求或教參的建議來選擇確定自己的教學方式。 2.教應圍繞學轉,即圍繞「自主、合作、探究」這樣的學習方式來選擇、矯正、確定教學方式。 3.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特長來選擇,不要盲從別人的做法,別人的哪怕是最好的,對你也不一定適用。如非用不可,往往給人以「照貓畫虎」的感覺,反而不美。 4.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來選擇。三方面(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側重點不一樣,選擇的教學方式就不會一樣,換句話說,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的達成方式絕不是一樣的。比如有些知識性目標可以通過接受式學習獲得,而能力和情感目標只能通過參與式學習獲得,只有教學方式與教學目標相得益彰,才能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5.選擇教學方式必須注意主題明確,思路清晰,確保整堂課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必須服從服務於整體教學目標,簡單實用往往是最好的。過於追求花樣翻新、形式多樣,反而會喧賓奪主、霧里看花,還容易給人一種嘩眾取寵、華而不實之感。另外,要想靈活地選擇教學方式,平時就必須注意多聽課、多評課,多分析、多比較,尤其是多找資深教師聽評自己的課,進步幅度會更快。 三、教與學的行為要體現新的教育理念 是否能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關鍵是看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尤其是看學生能否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在啟發、引導等方面下足力氣,作好文章,為學生創設各種恰當適宜的學習情境,以達到啟疑生惑、努力求知的功效。而要想達此境界,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分別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激勵者等多重角色。所有角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營造井然有序的、求知若渴的、生機盎然的、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認為我們老師還應該坐到這幾點 1、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教師的教學密切相關,教師不能以自己預設的教學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學生的思路,更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而應該以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去參與教學過程,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保持有效的互動 傳統課堂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和感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從而抑制了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但是,這種交流是基於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基礎上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實現有效的互動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密切相關。如果教師創設的問題與布置的作業大多數是回憶、描述事實、教學的判斷和教學程序性的,或一味純模仿性的,那麼這樣的問題與作業很難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真正的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設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與討論話題,才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第二.交流應是雙向的。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學生經過思考或小組討論,在完成問題回答後,教師應給予有效的反饋,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判斷學生回答的對與錯,或簡單地予以更正。教師的介入行為應是: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完整,則一定要給予明確、積極的評價。如果學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錯誤,則要引導其找出錯誤並加以改正,或指導學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據和理由,通過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學生補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師這一行為介入,有助於發展學生評價、判斷和交流的能力,有助於他們建構知識。好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主體的過程,它通過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 3、教學過程應為學生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本來應該由學生自己完成的活動只是走走過場,沒有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留下空間。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課前,動員學生收集、整理有關的信息,爭取能在課堂上展示。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實驗較多,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盡可能多地開設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生物學研究的艱辛,並從中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4、結合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教學 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起點和歸宿。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潛能得以發揮。我們知道,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於教師「教」得如何,而在於學生「學」得如何。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和創造者,因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研究的同時,還應根據課改精神和課標要求,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使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實際,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5、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對自己及他人學習過程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讓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對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從而使學生在各個不同的層次上了解自己學習的程度,促進部分學生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同時,還要提倡學生對他人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以便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實踐證明,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6、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經驗和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不斷得到提高的,這不僅僅在知識方面,還應該體現在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課本知識准確地教給學生,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授之以漁」,不要「授之以魚」。同時,在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知識點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靈活滲透,將思想教育貫穿於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做到「三個多一點」能有效地和學生溝通情感,從而創設愉快的環境。「多一點微笑」、「多一點尊重」、「多一點贊美」,教師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將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四、懂得在課堂中運用幽默藝術 教學中如何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目標的實施上來,使學生的思維盡快達到最佳水平,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生物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運用幽默導入新課可以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就進入興奮的學習狀態,收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而教學過程中教師遇到某些、特殊情況時,要把握住自己的理智和情緒,盡可能避免大發其火或輕易地訓斥學生,這對師生情感的交流和教師的自我形象都是有損害的。如果用幽默的方式來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其作用和效果就會大出預料。 幽默是一種美,對教師來說是美的表現,對學生來說是美的享受。傳統的師道尊嚴,往往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隔閡,倘若教師再板起面孔,不苟言笑,更易造成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教師幽默的語言,能有效地打破師生間的陌生感,而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融洽。要是教師的幽默在心理上與學生相容,就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近感和親和力。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效。教學幽默是一種高雅的審美活動,富有幽默的教學,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科學思維,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⑤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
本著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事,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小結。經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評價,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1
1、教學觀念的轉變及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 教育 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齊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本著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事,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小結。經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和 教學 方法 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徵,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齊。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
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經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資料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資料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一樣章節的前後呼應,構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系。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與討論」多採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構成概念,得出結論。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教師,應當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 反思 ,古語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
4、緊抓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本事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僅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本事才能得以切實提高。《分子與細胞》中有四個探究性實驗,這些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注入式或啟發式,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經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一開始對於這些沒有
5、多方位地評價學生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資料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後作業)。
6、建立平等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在賞識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僅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進取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便愉悅、民主和
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教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2
很多學生在初中學習生物時不是很重視,進入高中後就會感覺吃力。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知識難度提高了不少,並且對學生的 邏輯思維 推理本事也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學生沒有找到適宜的 學習方法 。我覺得基礎知識的記憶,以及錯題集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關鍵是怎樣去做細很重要。
帶這一屆學生,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就是「怎樣提高學生的本事以及成績」。每一個高考狀元談及自身 學習 經驗 時都會說到錯題集,雖然成功經驗不能完全復制,可是說明錯題整理的重要性。整理錯題不僅僅能夠完善知識漏洞防止錯題再錯,還能夠幫忙自我梳理知識點。
對於一些生物選擇題,在理綜考試里選擇題的前六道,每道題6分。這六道題,對於尖子生來說不容許出錯,對於中堅力量也是不允許錯,萬不得已也最多隻能錯一道。而這六道選擇題考查點,簡單或中檔題是單純知識點的考查,而難題則難在題干信息的解讀以及知識的運用。學生如果選擇題失分,歸根到底還是基礎不扎實。所以要夯實基礎,加強基礎知識的記憶。那麼,首先要對出錯的地方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錯誤原因,是讀不懂題,情景模糊,還是不明白建立什麼樣的解題思路模型,還是對於關鍵信息的敏感度不夠,不能將題目敘述的條件成功的轉化為生物語言,亦或是不能結合所描述的具體過程情景利用基礎知識或者方法原理定律將問題解決。這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要去進行分析。然後就是將題目抄到本上,一般選擇題不用抄完整的題干,能夠簡單的把錯的點提取出來,重要的信息摘抄下來。而對於生物大題一般題目較長,但必須要抄題,抄題的過程能夠幫忙學生理解,注意到重要的信息,分析錯因。之後寫分析思路,就是這個題該如何分析。最開始能夠根據答案進行分析,去推敲題目想考察的知識點,並結合考點整理一個常規的思路,這個思路是比較貼合自我思維習慣的,這樣更有利於記憶, 總結 成方法性的思路。最終能夠簡寫
操作提綱,在一旁進行一些相關的批註。其實生物題和其他理科科目一樣,都有具體的模型,要能夠看出不一樣外表下考查的同一類問題,同一種解題思路和方法,就需要將錯題進行總結。
最終就是要經常復習錯題,不能為了看錯題而看,只是形不走心,翻翻看看不動腦子不行。多思考多動腦,一道題是否掌握,看你是否能完整清楚的講出來,一類題是否掌握,要看在看似新題中能否看出它的同與不一樣。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整理總結錯題可能會用較長時間,可是總結在精不在多,堅持做三年積少成多,相信對生物成績的提高是顯著的。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3
採用問題激發互動來復習生物知識
在復習有關呼吸作用資料時,我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裡?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使學生對於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發生的條件等知識進一步明確和理解。
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麼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資料就更進一層:我們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實質是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復雜的化學反應,而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必須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所以,只要有酶的存在,無論有沒有線粒體,有氧呼吸就能進行。
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本事
實驗考察中,關於「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在具 體操 作時,學生發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
此時我便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適宜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 其它 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學生經過回憶實驗原理和目的,想到:能夠用載玻片的邊緣來劃濾液細線、顏色濃綠的嫩葉能夠作實驗材料。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培養學生的實驗本事。
發揮學生的「創新火花」
學習「運動性失語症」和「聽覺性失語症」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說「Sport」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症」聯系,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運動性失語症」;另一位學生立刻說「Hear」的意思是「聽」,可與「聽覺性失語症」聯系,即H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聽覺性失語症」,這樣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於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加以反思有助於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備課,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為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用情感語言創設情景,在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
在學習「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這一資料時,先結合多媒體圖片簡便愉快地介紹:「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肅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裡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具體圖片和教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完美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之後我再心境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時展示環境遭到破壞的圖片等資料,講到那裡,師生情感產生共鳴:「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進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這樣,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復習策略
在復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景,一向是教學中的難點。如果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 配對 ,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構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不僅僅使學生明確:「有絲和減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體,減Ι中同源染色體聯會構成四分體並分離,減Ⅱ分裂中無同源染色體」,還有助於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之作。反思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後教學使用,並在此基礎上發展。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4
一、夯實基礎,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系,構成知識網路
近幾年來高考試題強調以本事立意、加強本事測試,但不是說我們能夠忽視和放鬆基本知識的教學,恰恰相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還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離開了知識的積累,本事是很難構成的。
在基礎知識的復習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路體系。在復習課中,不少教師喜歡用括弧的形式把知識點的有關資料括起來,認為這就是知識網路,我認為那隻是概括了一個知識點的內涵,是某個知識點或某方面知識的具體化而已。要把它擴展為一個知識網,應當是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盡量聯系與此有關的知識點,並使它們有機地連成一體。例如光合作用是一個知識點,它的內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意義和過程、反應式等。把光合作用與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水分代謝及礦質代謝(從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組成、ATP的組成等方面看)等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才是一個知識網。這個網還能夠進一步擴展與農業生產中作物增產、社會 熱點 問題(如溫室效應)等聯系起來。
二、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跨學科命題是高考命題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是經過學科間的知識綜合,考查學生對中學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以促進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應對這種改革,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生物學教師,首先要搞好本學科的教學,「種好職責田」。在此基礎上,應努力介紹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互聯系,對一個問題的解決,
不但從本學科,並且盡可能聯系、類比相關學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時,不但要從生物學的角度讓學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經過光合作用產生的,還能夠聯繫到化學知識,讓學生復習葡萄糖的化學性質,進而了解如何鑒別葡萄糖。
三、注重改革課堂教學
1)復習資料的調整,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a、加強學科內綜合:這一調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概括、綜合、歸納構成知識鏈,進而構成知識網。例如我們能夠將教材知識結構重新組織,分成這樣幾個單元: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和變異,生物與環境。甚至能夠以問題的形式組織教材,如生物體是如何構成的?生命活動是怎樣進行的?生物與環境有什麼關系?親代與子代有什麼聯系?等等。B、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見前面。C、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所謂生物學的熱點,主要是指哪些影響最大、幾乎人所共知的問題,同時也是學生能夠理解的資料,而不是指偏、難、怪的資料。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理論聯系實際則是指將生物學知識與自然現象、生產和生活的實際聯系起來。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D、加強探索性實驗:如後所述。
2)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要調動學生進取地參與到教學中去。教法要靈活多變,要徹底拋棄一講到底、一練到底的教學形式,多採用討論式、引導式、過程式的教學。在學科內綜合的教學中,可多採用引導式教學。例如,復習細胞分裂就能夠採用引導式,什麼是細胞分裂?細胞分裂有哪幾種方式?每一種方式有何特點?細胞分裂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何意義?細胞分裂與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有何聯系?經過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一步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串成鏈、連成網。在一些跨學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熱點的資料中能夠多採用討論式的教學。在探索性的實驗教學中應多採用過程式的教學。不論採用那種教學方法,我們都要把落腳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本事上。也就是說要以發展學生本事為基礎來選擇和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高三的復習中,尤其要注重學生綜合、分析、識圖、實驗設計和操作、求同存異思維等方面的本事的發展。因為這些本事在高考中常會考查到。
四、加強對學生實驗本事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本事。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本事。它給我們一個導向: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著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我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本事。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5
第一次應對新教材,第一次應對新課改,以前的老經驗有些顯得過時了,所以我從開學一向在努力學習有關理論。盡可能找時間去聽觀摩研討課,學習同事們的優點,吸取他們的長處,同時自我也上了兩堂研討課,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指導,給我提了很多指導性的提議。在之後的教學中,我經常想起他們的指導,盡最大的努力在自我的備課、授課中貫穿新課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課的環節上,我改變了過去單一提問復習的方式,做了一些改變。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出現的現象入手,分析其發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到學有可用,或經過一個科學家對某項研究的艱難歷程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到科學研究的樂趣與艱辛,或讓學生先做試驗,埋下伏筆,然後從分析試驗中的疑問入手,疑問解決了,新知識也掌握了。
我在教學中努力貫穿著這樣一個理念,就是讓學生多自學,獨立思考,然後輔以討論、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供給的資料,但資料後設置的問題,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較難,所以我將原有的題目簡化,分解為更簡單的小問題,小問題解決了,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對以後學生無論應對高考,還是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解決都大有裨益。
在實驗教學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講步驟,演示過程,學生依著做。這樣做,學生只是機械的重復,沒有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能到達實驗的目的。我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實驗前只交代實驗要到達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問題,其餘的均由學生去學、去做,放手讓學生操作。當然,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及時地與學生溝通、探討,最終師生共同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挖掘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高中生物教學評價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 高中生物教師教學反思
★ 高中生物教學心得體會
★ 高一生物反思
★ 高中生物老師教學心得總結範文五篇匯總
★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教學反思
★ 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範文
★ 高中生物的教學反思
★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 2020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⑥ 生物課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
授課老師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給我的感受是備課充分講解精闢重點突出善於調動譽侍游學生積極性。處理好智能培養與情感教育的關系,著眼於全面素質的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出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在於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學生在課堂上除了接受知識,還帶著自身的情感。
課堂活動開展的很有實際性,並且活動很有效果很成功,該老師先是讓學生閉上眼然後老師來描述,然後學生再通過回憶老師說的話來話兩條直線,這樣的教學很有創意,學生的思維會很廣,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學的快樂同時也學到了知識。要是授課老師的表情更豐富一點就更完美了。
⑦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推薦】高中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以下是我個人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一、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師生參與,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是現代教學過程的顯著特點,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充實自己,努力學習現代教學技能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實施創新教學,逐步完善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及時將課程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並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設計教學。
二、教師要善用、巧用教材, 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工具,但不依賴教材,不唯教材是從,以課標為依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准確名稱應該是教學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供學生選擇和處理的、負載著知識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為了激發學生自己學習,新課程刪除了「難、煩、偏、舊」的內容,加大了學生的活動內容。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高質、高效地進行創造性教學。如「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一節中,內容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提倡學生在「做中學」,我通過讓學生填寫概念圖,繪制示意圖,解讀坐標圖,描述模式圖來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學生真正能在「做」中「學」。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讓學生在體驗、互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鼓勵、信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多種形式的體驗中,這樣才有利於師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動學習,在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節中,利用分組學習,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分析圖表,明確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通過動手操作顯微鏡觀察檢測花生種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膽放手,支持學生自己鼓勵他們動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無定法,教師要探索有利於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高一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節細胞呼吸時,我讓學生思考農業生產中適時的露田、疏鬆土壤等措施的實質是為了什麼?糧食儲藏時,要注意什麼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系。
五、布白,給予學生思考的過程
教學「布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學習內容通過講述、討論、等方式明確告知學生,而是通過言語激發、提出問題、布置練習等方式留下「空白」,引發學生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實踐與操作、聯想與想像、思考與探究,利用自己的想像填補空白,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談,而是引而不發,是鋪墊和蓄勢。學生的許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學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來的「冷場」中迸發出來的。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堂上的思與學應為互動。為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教師會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但問題提出後,得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要為了心中的滿意答案,而急於要求學生回答,甚至自問自答。教師不僅要善於設計問題,更要留出時間空白,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有了這個機會,他們才可能去比較其他同學的發言,比較奧老師的點撥與講解,才會去感悟領會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才會在比較過程中有所提高,思維能力才會有所發展。這段布白讓學生在「思」的同時構建了一個「學」的平台。
六、多參與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討論,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生物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針對反思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並在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我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教學體會與各位同仁探討。
1、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2、反思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聲情並茂的錄音,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情並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鼓舞人心的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願望和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像,難度是較大的,而藉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
(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
(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
(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
(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
(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
(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4、實行探究式教學
新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加強探究式教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願意探究的問題材料作為新課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以圖片、文本文件為載體,以教師引導、學生講解、自主討論和辯論等為主要學習方式,暢通課堂內師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師充當指導者、協調者的導師角色,適當控制學習探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學生對外界繁雜信息的獲取、處理、交流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習的生物科學技術可能應用價值的理解,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活躍課堂氣氛。
5、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於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並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並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閱讀,自己得出准確答案。對於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一課,重點知識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及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教學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涉及很多生物化學知識,比較抽象,主要由教師講解,而"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由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本,列出各種疾病,然後小組討論,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釋,並提出預防措施。如為什麼空腹喝牛奶不好,長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減肥等等。這樣經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既解決了重點問題,又突破了"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的過程"這一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重感悟,輕分析。
「生物」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學《中國的牛》時,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感悟上,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聯想到所學的有關別牛的精神和我們人進行對比,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
2、重精神,輕應用。
生物是鑒賞的,也是人文的:生物課堂教學也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適量地進行專題訓練與輔導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僅僅以考試為中心,以分數為准繩來進行生物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比如在教學《提醒幸福》時,我在完成了字、詞、句的重點教學後,然後又進行了拓展,給學生補充了《我的五樣》,讓學生從不同的文章中去領會作者。學會欣賞和感悟。
另外,課堂教學不能僅限於課本文本內容的講解,應重視知識的相關拓展和遷移訓練,尤其是生物學科的學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為新教師,我覺得聽課非常重要,有助於教師取長補短,聽其他老師的課給了我受用不盡的知識和財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聽課讓我通過認識他人,審視自己,得到了改變和提高。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生就像工廠加工的產品,學生的學習質量決定了一個教師教學行為的成敗,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優劣。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生命線。針對生物學科,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觀念仍未改變,認為聽與不聽一個樣,考試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會比別人差多少,帶著興趣學的學生並不多,學習觀念的落後與偏頗導致學生閱讀量太少,知識面太窄,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出現許多錯別字、錯用詞語現象,一遇到仿寫句子等題就束手無策,作文寫作立意不新穎,主題不突出,內容太膚淺,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為老師應負一定的責任,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水準以及教學藝術,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任何一門學科,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差,課堂紀律的好壞,不僅取決於教師自身知識的儲備和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更取決於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那麼該學科或該堂課必定就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與生產生活實踐和人的自身生長發育聯系緊密,學生初學生物時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那如何將學生的這種興趣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要求老師在每節新課之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去。這就需要生物老師在不同教學內容上運用不同的導入技能,從一堂課上課開始就能牢牢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轉移到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上。課堂導入是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採用多媒體直觀導入
我們學校歷來重視教學設施的投入,每個班級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這種多媒體導入方式也是本人運用的最多的方式。多媒體直觀導入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產生盡快弄清這是什麼東西的渴望。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比如,本人在教初二學生學習動物的運動一節時,先就直接出示人的手臂運動模型組件,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身體的了解進行組裝,然後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動作。教師提問,「為什麼手臂會伸和屈呢?」,由此引入新課,課堂效果很好,學生對這節的知識點掌握的也很好。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懸疑感」。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破解懸疑的渴望,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復習導入
教師可以設置上一節課學習內容的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最後一道練習中一般既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涉及一些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道題多數同學都能基本作答,但又不能完全明白道理。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會發現自己還不懂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新課中便會集中精力聽講。
新課的導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之間也應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導入技能。總之,任何一種導入方式的目的都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課堂教學教師教的愉快,學生學的開心!
⑧ 生物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
生物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如下:
第一、板書規范工整,重點突出明了。觀察法的初步認識,觀察的常用工具,生物的主要特徵,都作為重點,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也方便老師最後的回顧總結,應該說這一點張老師做得很好。
第四、備課充分,講授邏輯性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娓娓道來,一氣呵成,思路非常清晰,講授非常富於邏輯性。講授過程中基本不用參看課本和教案。如果備課不充分,僅憑教學經驗絕不可能達到如此高的水平,效果也不會這么好。
第五、與學生的互動很多,交流順暢。整堂課楊主任都在用自己清晰的思路和富於邏輯性的講解引導著學生一步步地往前走。講授中張老師不斷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交給學生思考,而對這些問題,學生總是能夠給予積極的回應,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慾望很強,參與程度很高。
⑨ 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範文
高中生物是理科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它是一門 畢業 高考升學的必修課,同時生物也是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聯的知識。下面是有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歡迎參閱。
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 範文 1
《減數分裂》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減數分裂》這一課題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節的第二部分。這 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生殖種類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學生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 總結 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性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這是生殖細胞形成的基礎,又是遺傳和變異和細胞學基礎。
(2)教學難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的概念以及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其中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初學者對此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抓住本質。
4.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開成過程,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比較。這里主要說明第一課時的 教學 方法 和教學過程。
二、教法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中,應適宜的誘導,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來掌握知識,做到導中學,學中學,導與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1. 課前預習 :導讀
導讀,旨在培養學生的“讀、思、問”的學習習慣。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著名 教育 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誰不善於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認知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問題,將教學目標轉化成富有針對性、啟發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閱讀。通過預習,學生對本節課主要內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為上課打好基礎,同時也是教師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良好機會,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二)課堂引入:導思,啟發學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物學知識,精心設計導語,善於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新問題,誘導思維進入新課。鮮明創意能扣人心弦,開啟思維之門,喚起學生求知的慾望,以高昂的熱情進入學習角色,此時,學生心理處於積極主動的興奮狀態,便於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三)課堂教學:導法、導議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教學法,恰到好處的運用導法和導議。導法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觀察、總結、思維創造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導議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針對性、思考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或由各組推薦學生代表發言,如有錯誤或不完整,讓其他學生踴躍進行修改、補充,最後由教師歸納講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課堂充滿生命力。教師通過啟發、觀察、比較、議論,使學生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達到去偽存真、獲得科學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質疑,各抒己見,在活潑和諧的氛圍中學到知識,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過學法的指導,學生學會了接受新知識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學習能力。 (四)形成性測試:導練
通過“導練”,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是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不可缺少環節。教師精心擬定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難易適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啟發性的題目,採用搶答、討論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解題訓練,其作用就是讓學生動腦思維,動口表述,動筆練習,達到鞏固、深化、拓寬、應用的目的,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能根據檢測,反饋信息,及時矯正補償,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三、學法
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及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通過閱讀,思考,觀察,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學習活動,為了不使教師的指導活動落空,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為一個整體。
四、具體的教學過程
分為二部分
首先創設情境,引發新問題,(1)什麼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細胞有絲分裂嗎?“以人為例,人的染色體若會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這樣推算,孔子的第30代孫的體細胞就會有46×230條染色體,可事實並不是這樣,孔子的第30代孫的體細胞的染色體仍是46條,為什麼?”通過這一矛盾的設疑,激起了學生急於想了解此情況的求知慾,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後,演示卵式生殖過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學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為進一步觀察受精卵中染色體的特點,又設計動畫模擬精卵的結合過程。這樣,學生從畫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並且每兩條染色體大小、形態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為進一步說明同源染色體特點,插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圖,最後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後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既然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都只有受精卵即體細胞一半,自然引出問題精子和卵細胞怎樣產生?先請學生討論,之後引出減數分裂概念。並展示學習這一概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包括:減數分裂自然想了解減數分裂的具體發生過程,進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首先以指導讀書法,讓學生帶著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在哪裡形成?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名稱是什麼?什麼是聯會、四分體?‘減數’發生在什麼時期?”為講述方便,也為了後面能說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同時,為防止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注意力,整個分裂過程先逐圖出現。
講述精原細胞時,除指出它來自精巢,還應點明它的染色體數就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時,強調染色體在這一時期復制,也就是要說明,聯會時期,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只是由於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所以看不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錯誤以為復制是在四分體時期進行。四分體時期,除強調概念處,為避免個別學生錯誤地將整個細胞中的4條染色體當作一個四分體,先提問:圖中有幾個四分體?再將其中一個四分體作閃爍處理以加深印象最後還要對四分體作個總結,指出:四分體個數就是同源染色體對數。這樣處理,較好地突破了“四分體”這一教學難點。分裂後期,先顯示一種同源染色體分離情況,形成兩個子細胞,接著讓學生討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的分離情況?討論之後在後期又出現另一種分離圖,由此說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即不同對染色體之間可能自由組合。為後面學習遺傳學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奠定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強調兩點:“分裂”和“等數”。“分裂”即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等數”即染色體數目不再半。至於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尤其突出有絲分裂後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畫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問題,進一步說明了減數分裂的本質。接著,全屏展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目的有兩個,一是總結減數分裂的實質,二是利用板書復習各分裂時期細胞的名稱。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染色體行為變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連續動畫過程。最後,總結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作補充,這樣既使學生理解其意義,而且培養了歸納總結的能力。最後指出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義,從而既聯系了上節課內容,又使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設計了兩道課堂練習題,第一道題考查學生對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性的掌握情況,第二道題考查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兩道練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五、板書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精子
(復制) (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變形)
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範文2
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生物課堂教學——《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教學例談
文/李琪仙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中第四章《基因的表達》的開篇,利用多媒體技術動畫模擬進行教學,直觀地展示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使這一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並通過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加深理解,追求課堂效果的最大化。
一、導課——設疑猜想激發求知慾
導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開始環節。教師先播放《侏羅紀公園》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觀看完畢後,問題探討:在現實生活中,利用已經滅絕的恐龍的DNA分子,真的能夠使恐龍復活嗎?產生新問題:如果能利用恐龍的DNA使恐龍復活,你認為需主要解決什麼問題?引入:性狀的體現者是蛋白質,而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控制,那麼,基因是如何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呢?引出課題──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二、自主探究構建知識體系
1.提問思考,引出mRNA,識圖比較DNA和RNA,為轉錄的學習作鋪墊。
提問思考: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哪裡?蛋白質在哪裡合成?
引導探究:教師先強調:細胞核中的DNA不能通過核孔出細胞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細胞質中的核糖體。那問題出現了:細胞核中的DNA怎樣指導細胞質中的蛋白質合成呢?
2.突破轉錄過程這一重、難點。
提問思考:DNA上的遺傳信息是怎麼傳遞給mRNA的?——引出對轉錄過程的學習。
首先,課件展示轉錄的動畫過程。提醒學生注意轉錄過程發生的場所、需要的條件、產物。其次,布置學生閱讀課本有關轉錄的內容。再次,學生自主構建“轉錄”概念,思考並歸納總結轉錄過程的有關知識,完成有關轉錄的8個知識點,教師加以強調補充。最後,課件再次展示轉錄的動畫過程。
3.理解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相關知識,為翻譯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密碼子:通過轉錄DNA上的遺傳信息傳遞到mRNA上,那麼mRNA如何將其鹼基序列翻譯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呢?要想知道這個過程,首先要尋找鹼基與氨基酸之間的對應關系。鹼基與氨基酸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提出密碼子概念,課件展示密碼子表。師生觀看密碼子表總結:除3個終止密碼子以外,一種密碼子對應一種氨基酸,一種氨基酸可能對應多種密碼子。密碼子對於所有生物是通用的,說明:生物之間有一定的親緣關系。
探究新內容:那些游離在細胞質中的氨基酸,是怎樣運送到核糖體的呢?引出tRNA,課件演示tRNA的結構。
師生總結:tRNA的結構、作用、種類。
4.突破翻譯過程這一重、難點。
繼續設疑:tRNA怎樣把細胞質中游離的氨基酸運到蛋白質的“裝配機器”——核糖體上呢?——引出對翻譯過程的學習。
(1)課件展示翻譯的動畫過程。提醒學生注意翻譯過程發生的場所、需要的條件、產物。(2)布置學生閱讀課本有關翻譯的內容。(3)學生自主構建“翻譯”概念,思考並歸納總結翻譯過程的有關知識,完成有關翻譯的8個知識點,教師加以強調補充。(4)課件再次展示翻譯的動畫過程。學生此時腦海中對翻譯這一過程已經有所了解,再次重播翻譯的動畫過程則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5.課件展示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全過程(轉錄和翻譯),DNA復制(第三章)。
學生觀看轉錄和翻譯以及前一章DNA復制的過程,先完成表格,比較、理解、記憶重難點知識,再完成練習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三、拓展升華,自主推導公式
問題提升:DNA的遺傳信息通過轉錄傳給RNA,RNA再翻譯成得到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中DNA的鹼基數、RNA的鹼基數和氨基酸數有何數量關系?
學生自主進行簡單推導,從而得出DNA的鹼基數∶RNA的鹼基數∶氨基酸數=6∶3∶1,並會對該知識點加以應用,講練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四、課後延伸,培養創新精神
前後呼應:利用恐龍的DNA能使它復活嗎?
課件展示:與本節知識相關網站的鏈接。
給學生提供與本節知識相關網站的鏈接,供學生課後進行延伸性學習,促使其萌發新的學習動機。
教無定法,在教學中,沒有一種唯一、絕對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生命力在於廣大教師的不斷學習,不斷創新,願更多更好的適合素質教育的現代生物教學模式能創建出來。
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範文3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教學設計
作者/孫連鵬
這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1節的一個實驗。
一、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
此實驗在過渡教材中是一個驗證性實驗,而在課標教材中是一個重在培養學生探究意識的探究性實驗,這是教材中第一個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初步探究的實驗,所以上好該實驗不僅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使學生體會探究思想,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材設計理念
課標教材把此實驗安排在學習蛋白質、糖類和脂肪等知識內容之前,目的在於一方面為接下來學習各類有機物奠定感性認識基礎,另一方面,由於實驗內容的設置上注重學生對材料的選擇,對檢測結果的預期和實驗方案的設計,因此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為以後各章節的探究性實驗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本實驗是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探究實驗,力求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特定的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相應的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簡述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據所選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並做出預期實驗結果。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參與合作學習,形成嚴謹認真、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按照實驗操作規則操作實驗,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3)能力目標: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蛋白質和澱粉。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原理和方法。
難點:實驗所用材料多,試劑種類和使用方法多,課堂容量大。
突破:面對全體學生,做好充分的准備,包括材料儀器准備和學生的情感、知識准備;課堂上發揮小組長的協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組織教學。
三、學情分析
高中生的思維水平、學習能力已經發展到較高階段,樂於並有能力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實驗的內容與日常飲食有關,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極易產生學習興趣,設置不同層次的探究,以適應不同智力水平、性格、興趣、 思維方式 學生的需要。但材料試劑多,規范操作細節多,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四、教法學法
教法:組織、引導者,注意生成性問題的再探究。
學法: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分享交流。
五、教學程序
六、教學 反思
本節實驗課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為課堂教學的四個基本維度,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側重科學方法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重點,在實驗操作中充分發揮小組長的協助作用,管理調控課堂,分工合作,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發現,試劑用量的差異會影響對實驗結果的推斷,實驗中要掌握統一恰當的標准。另外,開展探究性實驗需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對實驗結果也需要認真分析,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並提前做好各種准備和預設,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七、板書設計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實驗原理
還原糖+斐林試劑→(水域加熱)磚紅色沉澱
脂肪+蘇丹Ⅳ→紅色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澱粉+碘液→藍色
2.實驗材料
未知組織樣液(蘋果汁、馬鈴薯勻漿、蛋清組織樣液、花生種子勻漿)
3.實驗程序
(1)分組實驗,對未知樣液進行鑒定
(2)填寫實驗表格,記錄實驗結果
(3)得出結論
(4)評價交流
4.拓展探究
(1)雪碧飲料與木糖醇飲料所含還原糖有差別嗎?
(2)米粉和奶粉的營養成分有什麼主要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