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學生如何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學生如何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發布時間:2023-06-15 08:00:19

『壹』 如何在課堂之外有效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前提。 農村中學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有差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呢? (一)新穎的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如同戲曲的引子,影視劇的序幕,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扣響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生物學知識豐富多彩,教師要善於將生物學知識用精湛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教學內容不同,導入新課的方法也會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穎、獨特,富有情趣。例如,在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時,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的外形、體色、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然後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象使學生們異常興奮,自然激發了他們對理論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通過落實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培養學生勤於探究、樂於探究的生物學素養。 課改後的教材中,安排了較多的「活動」內容,教師要根據實際,對「活動」的內容、難度和形式要靈活掌握。探究性活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而在活動中要著重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重在使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比如,講「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這一節時,教材安排「自製泡菜」的活動,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在有經驗的家長指導下,自己動手製作泡菜和自釀美酒、米酒。學生品嘗到自己製作的泡菜和米酒,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奠定了基礎。 二、以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意識。 一個人如果對生物學知識一無所知,就更談不上對生物學有什麼興趣。只有生物學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才能對生物學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適時地掌握好教材基礎知識與生命科學研究動態的銜接,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科學的意識。例如,對細胞這一章內容的學習,通過細胞全能性的介紹,引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應用的實例,如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花卉和樹苗。在「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中,引入遺傳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生命科學的前沿知識。如我國通過基因技術獲得的快速生長的轉基因魚;抗擠壓耐保存的轉基因西紅柿;人類基因組計劃將完成人類全部23對染色體的遺傳圖譜的繪制工作,困擾人類的頑疾如艾滋病、惡性腫瘤、遺傳病將被攻克,從而大大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在教學中滲透這些知識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生物學知識的視野,同時也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而且喚起了學生的時代感,樹立了生命科學的意識。 三、利用生物科學發現史,培養學生科學研究方法。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科學的概念、原理,無不來自於客觀的實踐,來自於科學家的科學研究。通過探究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例如:在分析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用水綿和好氧菌進行光合作用實驗時,先請學生自己閱讀「實驗過程」,然後提出如下探究問題:(1)科學家為什麼選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從觀察水綿的結構出發: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並呈螺旋狀分布,不僅受光面積大,也便於觀察,經討論分析,認識到科學家選擇水綿作為實驗材料的目的,進一步認識到:選擇理想的實驗材料也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2)恩格爾曼在設計實驗步驟時,為什麼要把載有水綿的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黑暗的環境里呢?學生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排除氧氣和光線的影響,提高實驗的嚴密性。(3)為什麼要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檢測?學生回答:這樣能夠准確判斷水綿細胞中釋放氧氣的部位。保證實驗結論的准確性。⑷為什麼要做黑暗、局部曝光的對比實驗?學生回答:可明確結果全是由光照引起的,確保實驗結論的唯一性。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通過啟發誘導使學生明確:提出問題→創立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結果→再實驗再觀察,直到找出事物內在的必然聯系,這不僅是光合作用發現的基本過程,也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這不僅能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且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實驗導致科學發展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通過實驗課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 中學生物學實驗課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貳』 如何通過生物教學,提高學生的素養

在科學技術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學素養是每一個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新的《生物課程標准》把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作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學素養」主要是指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活動和個人決策時所需的生物學概念及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可以概括出生物學素養主要是由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科學方法、科學意識和科學品質等要素構成、可見,具備生物學素養有助於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科技的關系,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課程改革後的中學生物教材,內容更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社會,更具有科學性、趣味性。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生物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學生對科學的本質和客觀世界的認識,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學生物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關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材料,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以下是在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前提。 農村中學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有差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呢? (一)新穎的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如同戲曲的引子,影視劇的序幕,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扣響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生物學知識豐富多彩,教師要善於將生物學知識用精湛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教學內容不同,導入新課的方法也會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穎、獨特,富有情趣。例如,在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時,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的外形、體色、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然後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象使學生們異常興奮,自然激發了他們對理論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通過落實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培養學生勤於探究、樂於探究的生物學素養。 課改後的教材中,安排了較多的「活動」內容,教師要根據實際,對「活動」的內容、難度和形式要靈活掌握。探究性活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而在活動中要著重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重在使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比如,講「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這一節時,教材安排「自製泡菜」的活動,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在有經驗的家長指導下,自己動手製作泡菜和自釀美酒、米酒。學生品嘗到自己製作的泡菜和米酒,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奠定了基礎。 二、以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意識。 一個人如果對生物學知識一無所知,就更談不上對生物學有什麼興趣。只有生物學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才能對生物學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適時地掌握好教材基礎知識與生命科學研究動態的銜接,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科學的意識。例如,對細胞這一章內容的學習,通過細胞全能性的介紹,引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應用的實例,如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花卉和樹苗。在「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中,引入遺傳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生命科學的前沿知識。如我國通過基因技術獲得的快速生長的轉基因魚;抗擠壓耐保存的轉基因西紅柿;人類基因組計劃將完成人類全部23對染色體的遺傳圖譜的繪制工作,困擾人類的頑疾如艾滋病、惡性腫瘤、遺傳病將被攻克,從而大大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在教學中滲透這些知識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生物學知識的視野,同時也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而且喚起了學生的時代感,樹立了生命科學的意識。 三、利用生物科學發現史,培養學生科學研究方法。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科學的概念、原理,無不來自於客觀的實踐,來自於科學家的科學研究。通過探究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例如:在分析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用水綿和好氧菌進行光合作用實驗時,先請學生自己閱讀「實驗過程」,然後提出如下探究問題:(1)科學家為什麼選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從觀察水綿的結構出發: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並呈螺旋狀分布,不僅受光面積大,也便於觀察,經討論分析,認識到科學家選擇水綿作為實驗材料的目的,進一步認識到:選擇理想的實驗材料也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2)恩格爾曼在設計實驗步驟時,為什麼要把載有水綿的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黑暗的環境里呢?學生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排除氧氣和光線的影響,提高實驗的嚴密性。(3)為什麼要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檢測?學生回答:這樣能夠准確判斷水綿細胞中釋放氧氣的部位。保證實驗結論的准確性。⑷為什麼要做黑暗、局部曝光的對比實驗?學生回答:可明確結果全是由光照引起的,確保實驗結論的唯一性。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通過啟發誘導使學生明確:提出問題→創立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結果→再實驗再觀察,直到找出事物內在的必然聯系,這不僅是光合作用發現的基本過程,也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這不僅能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且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實驗導致科學發展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通過實驗課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 中學生物學實驗課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學生規范的操作能力 1、教師以規范的操作讓學生模仿。初中的學生剛剛接觸生物學實驗,實驗的操作還不太熟練、不太規范,此時特別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進行示範操作,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在「顯微鏡的使用」這一實驗中,我們就取鏡和安放、對光、調焦、觀察等一系列的操作進行規范的實驗示範,做到每講一點就規范地做一步,學生模仿地操作一步。就拿取鏡和安放來說,我們一邊講道:「左手托住鏡座右手握住鏡臂」,一邊進行示範操作,學生跟著我們進行實驗。這樣,容易培養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能力。又如觀察物象時,我們在屏幕上投影:「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應該密切注視物鏡;當物鏡接近玻片標本時,再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見物像為止;最後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見的物像更加清晰。」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能力,而且能夠保證學生安全、快速地觀察到物像。
2、提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與顯微鏡相關的實驗常常因為操作能力較差而直接影響到觀察實驗的效果,為此,我們在生物實驗課教學時,常常採取提出一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訓練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比如,在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之前提出:「在顯微鏡下只能看清楚一層植物細胞,如果葉的橫切片切的太厚,你能不能看清葉片的構造?如果看不清楚該怎麼辦?」利用這個問題很自然地引發學生用雙面刀片在觀察之前製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而且學生也很用心地挑選最薄的切片。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徒手切片的技能上實驗課時學生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觀察葉片的內部結構。 (二)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中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對象或標本的觀察往往帶有盲目性,教師應該細致而明確地告訴學生「看」(觀察)什麼、怎樣「看」。教師只有這樣正確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學生的觀察效果才會好。例如在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時,教師要求學生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自己帶來的綠色開花植物的各個器官;然後在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帶來的果實時,要求學生按照由表及裡的順序觀察其組成情況。 植物的觀察解剖實驗要嚴格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比如解剖和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時,如果先解剖和觀察花蕊(雄蕊和雌蕊),那麼,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就會遭到嚴重破壞,從而不利於觀察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的形態。所以,解剖和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時應該按照從下到上、由外向內的順序進行,即先看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將花托上的萼片和花瓣摘下,再看內部的雄蕊和雌蕊,最後將雌蕊的子房剖開,觀察子房內胚珠的結構。 (三)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所謂實驗中的表達能力,是指運用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並做出解釋,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探究實驗的關鍵就是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必須加強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其次,教師不斷地給學生提供表達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平時的交流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為此,我們在每一個探究實驗中都安排了小組間進行表達與交流這一環節。平時教師應多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鼓勵他們利用櫥窗、黑板報展示自己的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極大地調動學生撰寫的激情和慾望。 總之,在生物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應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落到實處,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不斷充實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樹立學生的科學意識,從而促進他們的科學素養的形成、發展和提高。

『叄』 如何培養生物科學素養

生物科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學生將來參加社會生活、從事經濟生產、作出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過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還要較好地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和科學的本質,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的生物教學就是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養成教育。顯然生物科學素養不可能單純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變學生被動聽講為動手、動腦的主動參與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引導學生在觀察,調查,實驗,收集、分析和解讀數據,推理、判斷和反思等探究活動中,既能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又發展了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探究性學習還將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富有個性化。對感情的體驗、科學態度的養成、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也會有教大的幫助。我們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予以貫徹。

一、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在生物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品質、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正確的科學觀和科學能力。
知識的正確理解是對科學發展的認識而形成的科學信念和科學習慣。每一個學生都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生來就對周圍的世界、尤其是對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東西充滿好奇。從小他們就對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現象充滿了熱情,並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充實感和興奮感。生物學教師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產生好奇,並將這種好奇心保持下來,使之進一步轉變成對科學和對學習科學的正確態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發言,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的提問盡量正面回答,不能回答的應告訴他們獲得答案的途徑。

探究性的學習是指學生在開放的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親身體驗進行的,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在生物學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探究性課題的研究和實施,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傳統的教學,知識量大,面面俱到,嚴重擠壓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方法,不利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離開了科學探究就根本談不上什麼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的形成,必須改變學習方式。也就是要變被動地聽講為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如:在上開花和結果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已動手拼合花的結構圖,在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富有個性化。

2、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一般科學的探究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提出問題後,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嘗試著對這一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然後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出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散發思維和想像是關鍵。引導質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是教師引導教學的出發點。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如:在上「光對鼠婦生活有影響」這一探究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捕捉鼠婦開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來發現問題:鼠婦為什麼會跑?是被嚇著了?是怕光?還是喜歡在潮濕的環境?這是科學探究的前提,也是關鍵。接著探究的過程才能順利進行,通過探究,學生不僅獲得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同時提高和培養了科學探究的養成和發展。

3、重視生物科學實驗。生物科學實驗能使我們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通過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探究活動,可以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實現學方法式轉變切入點和突破點,是學好生物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式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生物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培養和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科學探究是一種多側面的活動,既有較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也有讓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某些側面的活動。探究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既有實驗的方法,也有觀察,調查,測量的方法,這我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用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點的教育,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科學素養基礎。好的教學方法能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會使學生感知到獲取知識不能只依靠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師引導下靠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和積極動腦領悟。才能懂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中必須:

1、注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觀察是信息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敏銳的觀察力是創新思維的起步器。可以說沒有觀察就沒有發現,更不能有創造。我們都知道細菌的發現,如果沒有列文·虎克敏銳的洞察力和辯析力,就不可能有巴斯德的細菌的自然發生學說和為人類防病治病的貢獻。

2、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想像是思維探索的翅膀。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結構」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植物細胞後,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的想像特別的豐富,有的學生用塑料泡沫做植物細胞的「細胞質」,有的同學用塑料殼做植物細胞「細胞壁」,有的同學用熟透的香蕉做「液泡」,有的同學用巧克力做「細胞核」,有的用綠豆做「葉綠體」。一個完整的植物細胞結構模型很鮮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想像力。掌握了知識點。培養了「創造」的成功愉悅。
學生的這種求新,求異的精神,是創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是科學素養的基礎,我們應給予鼓勵和發揚。

三、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的新進展。
科學技術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技術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熱點之一,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關注和參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的重要途徑。了解科學「科學家的故事」、了解與「社會倫理問題」、了解「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等等。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命科學的發展歷程和進展。了解科學家的工作和科學家堅韌不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中各領域的應用及科學技術的應用帶來的一些問題。如:我國科學工作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實現了水稻育種的實破。給社會經濟生產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僅解決了自己國家吃飯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人類面臨的飢餓問題,做出了更大的貢獻。通過對科學、技術社會的了解,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培養和現代人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顧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並學習科學家堅韌不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中各領域的應用及科學技術的應用帶來的一些問題,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初中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既是課程和教學課改的理念,也是指導教學實施的基本理念,我們可以用它來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啟迪我們無盡的教學智慧。

『肆』 如何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 井岡山大學附屬中學 羅斌 在科學技術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學素養是每一個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新的《生物課程標准》把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作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學素養」主要是指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活動和個人決策時所需的生物學概念及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可以概括出生物學素養主要是由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科學方法、科學意識和科學品質等要素構成、可見,具備生物學素養有助於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科技的關系,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課程改革後的中學生物教材,內容更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社會,更具有科學性、趣味性。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生物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學生對科學的本質和客觀世界的認識,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學生物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關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材料,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以下是在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前提。 農村中學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有差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呢? (一)新穎的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如同戲曲的引子,影視劇的序幕,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扣響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生物學知識豐富多彩,教師要善於將生物學知識用精湛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教學內容不同,導入新課的方法也會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穎、獨特,富有情趣。例如,在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時,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的外形、體色、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然後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象使學生們異常興奮,自然激發了他們對理論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通過落實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培養學生勤於探究、樂於探究的生物學素養。 課改後的教材中,安排了較多的「活動」內容,教師要根據實際,對「活動」的內容、難度和形式要靈活掌握。探究性活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而在活動中要著重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重在使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比如,講「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這一節時,教材安排「自製泡菜」的活動,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在有經驗的家長指導下,自己動手製作泡菜和自釀美酒、米酒。學生品嘗到自己製作的泡菜和米酒,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奠定了基礎。 二、以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意識。 一個人如果對生物學知識一無所知,就更談不上對生物學有什麼興趣。只有生物學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才能對生物學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適時地掌握好教材基礎知識與生命科學研究動態的銜接,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科學的意識。例如,對細胞這一章內容的學習,通過細胞全能性的介紹,引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應用的實例,如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花卉和樹苗。在「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中,引入遺傳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生命科學的前沿知識。如我國通過基因技術獲得的快速生長的轉基因魚;抗擠壓耐保存的轉基因西紅柿;人類基因組計劃將完成人類全部23對染色體的遺傳圖譜的繪制工作,困擾人類的頑疾如艾滋病、惡性腫瘤、遺傳病將被攻克,從而大大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在教學中滲透這些知識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生物學知識的視野,同時也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而且喚起了學生的時代感,樹立了生命科學的意識。 三、利用生物科學發現史,培養學生科學研究方法。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科學的概念、原理,無不來自於客觀的實踐,來自於科學家的科學研究。通過探究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例如:在分析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用水綿和好氧菌進行光合作用實驗時,先請學生自己閱讀「實驗過程」,然後提出如下探究問題:(1)科學家為什麼選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從觀察水綿的結構出發: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並呈螺旋狀分布,不僅受光面積大,也便於觀察,經討論分析,認識到科學家選擇水綿作為實驗材料的目的,進一步認識到:選擇理想的實驗材料也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2)恩格爾曼在設計實驗步驟時,為什麼要把載有水綿的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黑暗的環境里呢?學生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排除氧氣和光線的影響,提高實驗的嚴密性。(3)為什麼要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檢測?學生回答:這樣能夠准確判斷水綿細胞中釋放氧氣的部位。保證實驗結論的准確性。⑷為什麼要做黑暗、局部曝光的對比實驗?學生回答:可明確結果全是由光照引起的,確保實驗結論的唯一性。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通過啟發誘導使學生明確:提出問題→創立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結果→再實驗再觀察,直到找出事物內在的必然聯系,這不僅是光合作用發現的基本過程,也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這不僅能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且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實驗導致科學發展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通過實驗課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 中學生物學實驗課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學生規范的操作能力 1、教師以規范的操作讓學生模仿。初中的學生剛剛接觸生物學實驗,實驗的操作還不太熟練、不太規范,此時特別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進行示範操作,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在「顯微鏡的使用」這一實驗中,我們就取鏡和安放、對光、調焦、觀察等一系列的操作進行規范的實驗示範,做到每講一點就規范地做一步,學生模仿地操作一步。就拿取鏡和安放來說,我們一邊講道:「左手托住鏡座右手握住鏡臂」,一邊進行示範操作,學生跟著我們進行實驗。這樣,容易培養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能力。又如觀察物象時,我們在屏幕上投影:「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應該密切注視物鏡;當物鏡接近玻片標本時,再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見物像為止;最後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見的物像更加清晰。」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能力,而且能夠保證學生安全、快速地觀察到物像。
2、提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與顯微鏡相關的實驗常常因為操作能力較差而直接影響到觀察實驗的效果,為此,我們在生物實驗課教學時,常常採取提出一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訓練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比如,在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之前提出:「在顯微鏡下只能看清楚一層植物細胞,如果葉的橫切片切的太厚,你能不能看清葉片的構造?如果看不清楚該怎麼辦?」利用這個問題很自然地引發學生用雙面刀片在觀察之前製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而且學生也很用心地挑選最薄的切片。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徒手切片的技能上實驗課時學生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觀察葉片的內部結構。 (二)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中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對象或標本的觀察往往帶有盲目性,教師應該細致而明確地告訴學生「看」(觀察)什麼、怎樣「看」。教師只有這樣正確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學生的觀察效果才會好。例如在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時,教師要求學生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自己帶來的綠色開花植物的各個器官;然後在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帶來的果實時,要求學生按照由表及裡的順序觀察其組成情況。 植物的觀察解剖實驗要嚴格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比如解剖和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時,如果先解剖和觀察花蕊(雄蕊和雌蕊),那麼,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就會遭到嚴重破壞,從而不利於觀察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的形態。所以,解剖和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時應該按照從下到上、由外向內的順序進行,即先看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將花托上的萼片和花瓣摘下,再看內部的雄蕊和雌蕊,最後將雌蕊的子房剖開,觀察子房內胚珠的結構。 (三)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所謂實驗中的表達能力,是指運用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並做出解釋,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探究實驗的關鍵就是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必須加強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其次,教師不斷地給學生提供表達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平時的交流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為此,我們在每一個探究實驗中都安排了小組間進行表達與交流這一環節。平時教師應多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鼓勵他們利用櫥窗、黑板報展示自己的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極大地調動學生撰寫的激情和慾望。 總之,在生物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應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落到實處,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不斷充實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樹立學生的科學意識,從而促進他們的科學素養的形成、發展和提高。

閱讀全文

與學生如何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