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
(1)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還可以見縫插針地、適時地、就地取材地培養孩子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的引導或推薦學生在課外時間讀好書,更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心得與體會或收獲!
(3)「立德樹人」之路任重道遠,它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不是一陣風,一股潮流。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數十年如一日,實實在在地成為價值的追求。課堂教學是一種完善人格的教育過程。教師應努力讓孩子們擁有堅強的意志、理性的思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並影響著孩子的人生。
2. 如何做到立德樹人
1、以體育與健康課堂常規為抓手,踐行立德樹人。課堂常規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徑,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班級的具體情況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的內容與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等結合起來,踐行立德樹人。
2、以不同教材內容為載體,踐行立德樹人。體育與健康的教材中每項教學內容都有其鮮明獨特的教育性,教師要善於挖掘其深刻的內涵,結合不同的教材特點踐行立德樹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以不同的組織教法為措施,踐行立德樹人。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
3. 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科核心綜合素養
淺談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社會參與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文化素養方面);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自主發展方面)。核心素養體系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 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具體到生物學科,在教育部專家討論稿中擬定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4個關鍵表現,或者理解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和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4 個內容。 生命觀念,一般是指人們對生命的總的認識或看法,不僅包括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還包括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判定。學生的生命觀念知識主要來源於社會媒體,其次是自我學習和學校教育。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學生獲得生命觀念的主要學校教育方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取向,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積極討論生命,進而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找尋生活的真諦。通過教材引導學生珍惜生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是生命觀念教育的主要方式。 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將理性看做基於邏輯的和推理的加工過程,即理性是邏輯指引下的思考。理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級的認知加工方式,甚至比智力或其他認知能力更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結果,包括學業成就、決策的滿意度、心理健康,甚至違規或道德行為等。通過生物科學的學習,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是生物學科的基本任務。在教材中設置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在爭論中發展自己的「理性思維」;以邏輯為指引進行實驗設計和分析,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理性思維」;在課後習題中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練習中在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 科學探究指的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在高中教材中,教師應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十分注重對科學史內容的介紹,如在講述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內容之前,講述了歐文頓、桑格、尼克森等科學家們 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歷程的艱辛,以及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探究熱情並為此付出的的不懈努力。從而培養中學生的對於科學探究的興趣,為將來的學習創新奠定基礎。 社會責任具體是指個人或組織對他人和社會應該承擔的任務、職責和使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個人或組織應盡的責任。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前提條件,教師應當在生物學科中,通過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實際,關心社會問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例如在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免疫系統」這章中有關傳染病的防治、抗生素及耐葯性的產生、艾滋病的知識、天花病毒和生物武器等方面的介紹、調查與討論,從而使學生形成關心社會、關心環境、關心人類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 在教學中如何做到立德樹人
在教學中想要做到立德樹人,那麼作為老師一定要樹立好良好的榜樣作用,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會被學生模仿,會被學生看見。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文明的言行舉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語言方式,以自身優秀的品德和語言去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學方式。
5. 如何將學科教學與立德樹人相融合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特別強調人的道德主體精神的弘揚,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曰:「大學 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並且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認為教育就在於格物致知。這就是要培養年輕一代具有正確認識自己、 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的高貴品質,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有高度的責任感。
立德樹人是時代的要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文化多元,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沖突。青少年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著復雜環境的挑 戰。教育要積極應對這種挑戰,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 會 主 義 核 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 創新能力;堅持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統一。
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現實的需要。改 革開 放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 現在:教育觀念陳舊,重智育輕德育、體育和美育,重考試分數輕能力培養,片面追求升學率;培養方式落後,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缺乏有機銜接,教學重課堂輕 實踐,重統一輕個性,綜合育人效果發揮得不足;教育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滯後於教育教學改革;社會輿情缺乏統一認識,缺乏育人的合力。因此,需要端正教育 觀念,改進教育方式,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課程是教育的基礎,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有必要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細化到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中,認真修訂課程標准。學校不能把課程分為主 科和副科,每門課程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教學不是貼德育的標簽,而是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文化內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學互相配 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課程改革需要與兒童青少年的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在課程改革中統籌各個學段,使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要特別注意各學 段年齡的不同特點,循序漸進。
立德樹人需要利用社會的一切資源,包括家長的資源、社區的資源、社會各種文博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積極改革當前的評價體系,克服以單純的考試成績衡量學生。評價要體現經常性、全面性、綜合性、發展性。用發展觀來評價學生,切忌用分數排名次。 學生的發展不是線性的,是曲折上升的,因此不能用一時一事來評價學生,要從發展的角度全面綜合地評價。利用評價來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6. 教育教學中,有哪些具體方法措施來踐行「立德樹人」呢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目標,這目標貫穿學校的方方面面,方法也就多種多樣,而最看好的是:國旗下的講話。每周一來到學校,我們學校都要召集學生進行國旗下的講話活動,由團支部書記根據立德樹人要求制定好計劃。每周進行一個方面的講話,這講話以班級代表為主,學校領導為輔,各班再圍繞講話在周會召開主題班會,使這方面的教育深入人心。而後學生會幹部也重抓這方面的檢查,每日及時公布。到周未降旗學校領導針對評比進行表揚。這樣,學生既有理論的指引,又有實踐的指導,立德樹人真正入腦入心。立德樹人並不難,難的是上樑要正,下樑才不歪。
立德樹人,拓展思路。
立德樹人,必須努力拓展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既要做到培養全面的人,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又要做到學校的各項工作始終堅持以德為首,把德育教育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既要學校黨政領導親自抓,又要把德育工作貫穿於學校管理思想、管理作風等各個方面。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又要遵循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道德形成的規律。既要重視課堂教學,又要在各學科課程中滲透德育,把德育過程和智育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