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16S測序數據分析思路解讀
文章摘錄: https://metagenome.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6435898?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1.control&dist_request_id=1328680.10001.16161359172342727&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1.control
16S rRNA基因測序(也稱16S rDNA測序)是最常用的菌群多樣性分析的手段。對於新手,如果收到一份不講「人話」的16S測序分析報告,很快就會被各種生態學術語、各種指數、各種分析方法弄暈。
7個問題串起16S測序的核心結果
怎麼辦?用你的研究邏輯來梳理16S測序數據(圖1)。
簡單地說,做16S測序是為了鑒定樣本中的微生物(細菌)群組成,找微生物群與疾病或表型的相關性。
詳細地說,
1)首先想了解在不同組樣本中各有哪些微生物存在和豐富度(對應於菌群鑒定和α多樣性分析);
2)接著想看不同樣本組間微生物群組成是否存在差異(對應於β多樣性分析);
3)如果是,那麼就有必要找出引起不同組樣本微生物群差異的關鍵菌。如果不是,那說明微生物群比如腸道菌群與疾病或表型可能並不相關(基於已有的研究,這種可能性比較小);
4)找到了關鍵菌,在臨床上,很自然會想到,這些(個)關鍵菌是否可以作為Biomarker(對應於疾病診斷模型構建),比如用於區分糖尿病前期患者與健康組的標志物;
5)以及這些(個)菌是否與臨床指標具有相關性(對應於菌群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也會進一步想到,既然不同組的微生物群落存在差異,又與疾病具有相關性,
6)那麼這些菌群是如何影響宿主的,可能參與了哪些代謝途徑(對應於菌群基因功能預測);
7)這些預測到的菌群功能是否與疾病有關,通常是肯定的。最後把這些結果整合起來分析,可以初步得出菌群組成的變化是如何與疾病或表型相關的。
順著上述7個生物學問題來看16S測序結果,你會輕松撥開迷霧,直達核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