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去過古生物博物館,在裡面逛完需要多長時間
本人去過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裡面展出不少,但整體裝修偏舊。澄江生物群展館值得一去。所以如果你感興趣,半天都逛不完,沒興趣的話,半小時就可以出來了。
『貳』 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館在哪
聞名於世的澄江動物群,主要埋藏在澄江境內撫仙湖東岸的山地丘陵區。距省會昆明63公里,距澄江縣城11公里。經十多年的採集和發掘,埋藏面積約為18平方公里。帽天山、馬鞍山、啰哩山、大坡頭等地為澄江動物群的集中區域。由於澄江動物群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動物化石寶庫,被國際古生物學界譽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澄江已被譽為"世界古生物聖地"。1997年5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劃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11月又被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3月還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全球地質遺址預選名錄〉"代表地球的主要歷史階段,並包括生命紀錄的突出模式"。
澄江動物群是中國科學院原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侯先光,於1984年7月在澄江帽天山西坡首先發現的。繼後,我國南京、西安、昆明、北京等地的古生物學家先後對澄江動物群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採集。經過17年來對已採到的達三萬余塊澄江動物化石進行了多學科綜合性研究後,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果。澄江動物群主要由多門類的無脊椎動物化石組成,門類相當豐富,保存非常精美,發現的動物群達40多個門類,180餘種動物,其中不僅有大量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而且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珍稀動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態奇特,現在還難以歸入任何已知動物門的化石。
同時,澄江動物群的發現和研究證明,從低等的海綿動物到高等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存動物門,還有許多現在已經滅絕的動物類群,都可以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它們各自的代表。因此,澄江動物群對研究寒武紀早期動物的解剖構造、功能形態、生活習性、系統演化、生態環境、埋藏條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可靠依據。
澄江動物群發現至今,經過我國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或跨國研究,成果豐碩,已在國內外著名的刊物發表科學論文130餘篇,研究專著十餘部。為適應紛至沓來的青少年和普通大眾了解澄江動物群,澄江動物化石辦公室與北京自然博物館還曾共同編著普及讀物〈遠古生命探秘〉,但已被參觀者購完。現根據參觀者的要求,由澄江動物化石辦公室組織專業人員深入采寫,又編印了〈澄江動物群--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小冊子重點介紹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澄江動物群的成果,澄江動物群發現的重大意義及詳細介紹澄江動物群的屬種,讓參觀、考察者從中了解澄江動物群從發現至今的概貌。
『叄』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下屬的博物館,館址位於南京風景秀麗的玄武湖湖邊、雞鳴山下,是一個集展覽、收藏、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專業博物館之一。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以「演變中的地球,進化中的生命」為主線,講述地球和生命演化 歷史 。博物館擁有古無脊椎動物、古植物、微體古生物和古脊椎動物等千餘件化石標本精品。尤其是以中國澄江動物化石群和包括「中華龍鳥」在內的熱河生物群化石最為珍貴,堪稱國寶級化石。
上面是室外廣場上放置的一些化石。
澄江動物群 是中國科學院原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的研究員侯先光,於1984年7月在澄江帽天山西坡首先發現的。澄江動物群門類相當豐富,保存非常精美。其中不僅有大量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而且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珍稀動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態奇特,現在還難以歸入任何已知動物門的化石。 澄江動物群 的發現和研究證明,從低等的海綿動物到高等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存動物門,還有許多現在已經滅絕的動物類群,都可以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它們各自的代表。
熱河生物群化石是一個舉世罕見的化石寶庫,可以與德國始祖鳥產地索倫霍芬相媲美。這個生物群距今約一億三千萬年,在亞洲東部廣泛分布。其化石豐富,門類眾多,保存完美,包括大量動植物。近年來熱河生物群中帶羽毛的恐龍、以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等珍稀化石的發現,在國內外引起巨大轟動。熱河生物群對於探討鳥類、真獸類和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當時的古地理、古氣候和古環境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館藏的中華龍鳥、遼寧古果等模式標本堪稱國寶。
中華龍鳥生存於距今1.4億年的早白堊世。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後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
孔子鳥的骨骼結構十分完整,並有著清晰的羽毛印跡。這一切使得孔子鳥成為最出名的中生代鳥。根據出土地點的地質形成史推斷,這種鳥生活在距今約1.25億年到1.1億年,即西方學者所稱的白堊紀早期或中國學者所稱的晚侏羅紀。孔子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部的鳥類。
這些化石可不常見哦!
這些植物化石也很珍貴!
礦石晶體太漂亮了!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現在是免費開放,不過需要網上提前預約哦!
『肆』 簡述深圳古生物博物館 Shenzhen Paleontology Museum
深圳古生物博物館位於深圳市風景秀麗的仙湖植物園內,由深圳市政府與中國古脊椎學會理事、遼寧化石收藏家張和先生合作建成,於2001年4月開館。該館依山興建,石砌而成,遠觀如同一隻巨型恐龍的骨架,造型奇特。全館共分為木化石展區、動物化石展區、植物化石展區三部分。館藏標本兩萬余件,在2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展示了大量的熱河動物群、澄江動物群和凱里動物群化石標本。
其中有被國際上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的澄江動物群,包括大量的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軟體動物等化石。以該館館長張和先生名字命名的化石——張和獸,揭開了哺乳動物早期演化路線的謎底,填補了卵生動物向胎生動物進化中間環節的空白。另外,展示了200枚不同品種的恐龍蛋化石、遼寧北票發現的鳥化石和長達20m的井研馬門溪龍化石。現為中國古生物學會的科普教育基地。
古鳥類展廳
『伍』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介紹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坐落在位於市中心的雞鳴寺風景區,建築設計新穎,氣 勢恢弘,風格明快,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總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 其中展覽區面積近4200平方米。博物館以古生物化石為本,以古無脊椎動物、古植物和微體古 生物為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專業博物館之一。博物館藏 品豐富,展品精美,其中尤以「澄江動物群」和包括「中華龍鳥」 在內的「熱河生物群」化石標本最為珍貴,堪稱國寶級的化石精品。它的建設旨在展示化石的奧秘和古生物的多樣性,再現生物進化及其與環境協同演化的歷史,揭示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重大事件,顯示中國古生物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同時啟發和增進公眾對自然歷史和生命進化的興趣和認識。
『陸』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可這些博物館為何無人問津
編輯丨陳磊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里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這種現象並不鮮見。
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 社會 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沖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 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幾家歡喜幾家愁
今年,國慶長假恰逢與中秋雙節疊加,打卡各類博物場館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公眾出行選擇。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和安吉館,8天假期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游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 旅遊 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獲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超級黃金周期間,共有1436萬人次在陝西文博部門體驗傳統文化;成都各大博物館參觀總人數突破100萬人次;蘇州博物館採取實名制分時預約參觀,每小時800名額,8天長假天天爆滿;南京市博物總館「黃金周」首開夜遊模式,吸引並接待遊客共計22.7萬人次……
除了以上舉例的幾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外,仍有大量的博物館尚處於門可羅雀的狀態。
某化石博物館館長表示, 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 歷史 文化博物館類似,缺少運行經費支持,體制機制不順,展示手段落後。 過去,我國的 歷史 文化博物館通過收取門票支撐場館運行,舉步維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遊客稀少、影響力較弱。其後,通過財政專項保障,運行經費得以解決,文化博物館運營「死結」得以解開。
那麼,自然博物館的出路何在?
多個「婆婆」造成的產權亂象
但由於自然科學門類眾多,目前,這些博物館分屬不同部門機構管理,產權性質也各不相同。 比如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屬於國土資源部門管理,中國古動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是科研院所內設二級部門,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管理,還有一些化石博物館是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比如四川天演博物館、遼寧北票翼龍博物館等。
不同的「母體」,主業各不相同,造成各博物館建設水平、資金來源、內容設計參差不齊。 科協等部門主要是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有專業的人員、專門資金建設維護博物館運營;地方政府、國土資源部門、高校院所主職主責是行政管理和科研教學,科普工作處在邊緣化位置;民營博物館在設計和運營上心思巧妙、善於滿足市場需求,但企業的根本屬性是盈利,其參與國有博物館運營又缺少相應的政策機制支持與運營渠道,國有博物館引入民營企業動力不足。
是什麼束縛了公益場館的手腳
作為中科院與江蘇共建的項目,2005年,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建成時是當時國內唯一的大型古生物科普場館,不僅背靠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這支科研國家隊,還處在玄武湖、雞鳴寺、台城風景區的黃金寶地。應該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那為何15年過去了,還只能在周六、周日和節假日對外開放呢?
「作為研究所的二級部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人員編屬於研究所,整個館長期只有四五個正式在編人員。由於人員不足,經費有限,無法滿足每天正常開放的要求。」 王永棟說,研究所的性質決定了所里的財力物力投向的是科學研究,考核目標指向的也是科研成果產出。2020年之前,該博物館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專門的運營經費支持。以前20元一張的門票收入,對於維持一個中大型博物館的運轉來說,就是杯水車薪;更不用說是提供更多優質專職講解、銷售文創產品、舉行特展巡展以及開展研學活動等增值服務了。
據專家介紹,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財政支持資金項目,支持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建設、運營、更新等。 目前,屬於國有性質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建設、運營資金大多缺少穩定支持機制。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事業編制,有的是市場招聘,基本沒有形成「專業的人做專業事」的用人導向,也不利於形成優勝劣汰的人才流動機制。
「無中生有」的恐龍園卻人氣爆棚
知名 旅遊 網站「驢媽媽 旅遊 」發布的2020國慶出遊報告顯示:中秋國慶黃金周人氣景區TOP10中,常州恐龍園排名第一;中秋國慶黃金周華東人氣景區TOP10中,常州恐龍園依舊排名第一。
嚴格地說,常州恐龍園內的中華恐龍館是一座「無中生有」的化石科普館。地處長江下游沿岸的常州市,地下至今也沒有發現過恐龍化石。
中華恐龍館的化石大多來自原國家地質礦產部的地質博物館,還有許多是後期購置,包括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原始祖鳥,以及中華鱘、鱷類、蜥類等珍稀化石。
常州恐龍園的成功無疑為其他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帶來啟示: 一個博物館是否受歡迎,取決於運營方如何練好「內功」,為觀眾提供更加精準、對味的增值服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換取客流量、好評度和回頭率。
相較之下,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僅需要專業的內容設計、精美的展品、大量的靜態展示,還需要3D電影、AR虛擬、AI講解等互動式手段幫助觀眾理解深奧的科學知識,甚至還要在館內設計迷你體驗場地,讓觀眾特別是孩子感受科學的奧妙和自然的奇跡,這些都需要有專業的團隊設計策劃,大量的資金投入,受各種因素限制,自然科學博物館展陳手段普遍落後、內容更新非常緩慢。
科學文化融合能否闖出一條新路
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8年,2020年8月10日,位於雲南撫仙湖東北岸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
這座投資6.3億、建設6年的博物館,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擁有國內先進的展陳裝備,也擁有一流的化石資源。「我們從世界各地徵集到各個地質年代的珍貴化石,還有澄江本地獨一無二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化石。」該館館長陳泰敏說,博物館投入運營之後一直免費向公眾開放。
陳泰敏此前一直在 歷史 文化類博物館工作,以他「圈外人」的眼光來看, 自然科學博物館要讓更多的人走進來,一方面要發揮公益屬性,努力爭取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把科學知識普及開,就必須結合文旅的思路,打造網紅博物館。
澄江生物群記錄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激動人心的過程。從低等的海綿動物到高等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存動物們,還有許多現在已經滅絕的動物類群,都可以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它們各自的代表。
過去,澄江也有一個化石博物館,一年下來遊客數量區區幾萬人,如今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一天就能接待一萬多人。為何曾經的冷門地,如今成了研學、 旅遊 、度假新地標呢?
「設計新館的時候,古生物專家建議我們把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動物化石展示好就行了,但是我知道,澄江出土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化石個體小、不直觀、年代離我們太久遠,比起恐龍、大象這些化石,沒有多少人願意來看。」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大眾喜歡上這個博物館,從而走近化石,認識化石,成了參建團隊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陳泰敏說。
如今,這座建在撫仙湖畔的博物館就是陳泰敏夢想中的模樣。主館有三層,像是地球生命演化樹,一層一層地展開,向遊客娓娓講述生命演化的每一步腳印: 一樓以生命大爆發為題展示澄江化石的獨特價值,二樓以生命大演化為脈絡展示各個地質年代的生命演化,三樓主要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場景式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標本,讓觀眾直觀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故事。
館內最受觀眾喜愛的恐龍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供圖
「正因為澄江有獨一無二的資源,所以我們就要用最好的手段講最好的故事。」陳泰敏介紹說,如VR、智能體感互動等現代 科技 手段是國內自然博物館中比較多的,同時館內還收藏了珍貴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標本6萬余件。 「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講述『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等宏大的地球生命演化故事,為參觀者提供了有趣的參觀體驗。」
但是,把新館建起來,陳泰敏的夢想只達成一半。如何管好用好這個珍貴的世界級的化石資源和博物館的硬體,讓博物館發揮綜合效益,創新文旅融合思路,提升參觀游覽服務、管理思維,疊加自然博物館的有趣、奧妙的科學基因,努力打造大眾喜愛的化石博物館,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陳泰敏為此呼籲,各級政府、各個部門應就化石類博物館如何發揮綜合效益採取積極措施, 比如中央財政補助博物館免費開放運營經費,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接受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比如支持化石類博物館提升展陳效果,帶給遊客更好的參觀體驗感受;比如支持和資助化石類博物館通過科普書籍、科普電影等形式講好化石故事,鼓勵博物館與教育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內容豐富的科普研學活動,通過各項文旅服務充分利用好我國珍貴的化石資源。
延伸閱讀:
讓科普場館走出「深閨」, 企業能幹啥
十年前,王虎紋還是華為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天,他已經成為一名專業運營自然博物館公司——北京微創博志的創始人兼CEO。
對於這種巨大的身份轉變,王虎紋直言是「科學教育」帶來的機遇。
2009年,王虎紋因為工作原因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建立聯系,他發現一個怪現象,隸屬於該所的中國古動物館展出的內容很有意思也有知識性,但卻遊客稀少、反應冷清。
沖動之下,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一面與中國古動物館簽訂合作協議,設立「達爾文俱樂部」;一面對接北京的中小學校,依託博物館等資源開展研學活動。
2012年,他利用夜間空閑時段,在國內首創了「博物館奇妙夜」活動模式。「我們下午5點接手入駐博物館,晚上7點活動開始,介紹古生物知識,放科普小電影,講恐龍晚上會不會復活,然後緊接著孩子們游館,尋寶答題,做石膏化石拼裝恐龍……做完這些就十點半了,我們再帶著孩子們在展廳搭帳篷睡覺,第二天一早起來自己動手做早飯,8點准時離開。」王虎紋說,這種夜遊模式開創了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全新體驗,也不影響博物館白天的正常開放和科研活動,迅速在市場上火了起來,「去年我們在中國古動物館開展了100多次奇妙夜活動,平均3天一場,場場爆滿」。
十年過去了,微創博志與中國古動物館合作越來越深入,服務內容拓展到九大項目,也為博物館帶來明顯的變化,年遊客量從2009年的五六萬人,上升到2019年的40萬人。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2020年終於從中科院爭取到一筆展陳升級改造和支持經費,並通過招標與微創博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博物館的運營合作。對於這樣一個全新的合作模式,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王永棟給予積極評價:「有了專業運營團隊的加盟,將會提升場館的運行效能,以後我們就可以投入更多精力,來專心做好展區內容設計與更新,開發科普課程,舉辦特展巡展,把時間投入到博物館的專業建設上,而市場運營的事則交給企業去做。」
根據合作分工,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科學咖啡廳、達爾文實驗站、科普影院、研學活動、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等交由微創博志負責;而展示內容設計、專業知識培訓、科普課程建設、化石標本收藏展示、科普活動組織這些工作,仍然由博物館的專業人員來負責。
「講解接待、衛生安保、研學活動、市場開拓等工作,由專業的運營團隊來承擔,有望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王永棟說,在獲得中科院和地方科普場館運營經費補助支持基礎上,該博物館將免費向公眾開放,把古生物專業以外的運營事項由企業承擔,不僅讓科普場館回歸公益屬性,也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有利於積極推動科學教育這一市場的 健康 可持續發展。
文中圖片除標注外均由視覺中國提供
科技 日報•深瞳工作室出品
微信編輯 | 劉義陽
審核 | 朱麗
終審 | 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