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課
近段時間我通過學習生物國培新課改,結合我平時的課堂教學,感觸頗多。下面,我就以我任教的生物教學為例,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想和想法。 教學的本質是一種學習活動,其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取決於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因此,學生學習活動的表現以及經過學習活動後得到的結果勢必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優與劣、成功與失敗的關鍵要素。新課程標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導下,我個人認為,要上好一節生物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教師的教學密切相關,教師不能以自己預設的教學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學生的思路,更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而應該以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去參與教學過程,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保持有效的互動傳統課堂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和感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從而抑制了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但是,這種交流是基於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基礎上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實現有效的互動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密切相關。如果教師創設的問題與布置的作業大多數是回憶、描述事實、教學的判斷和教學程序性的,或一味純模仿性的,那麼這樣的問題與作業很難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真正的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設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與討論話題,才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第二.交流應是雙向的。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學生經過思考或小組討論,在完成問題回答後,教師應給予有效的反饋,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判斷學生回答的對與錯,或簡單地予以更正。教師的介入行為應是: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完整,則一定要給予明確、積極的評價。如果學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錯誤,則要引導其找出錯誤並加以改正,或指導學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據和理由,通過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學生補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師這一行為介入,有助於發展學生評價、判斷和交流的能力,有助於他們建構知識。好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主體的過程,它通過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段散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 三、教學過程應為學生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本來應該由學生自己完成的活動只是走走過場,沒有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留下空間。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過做讓程中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課前,動員握胡氏學生收集、整理有關的信息,爭取能在課堂上展示。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實驗較多,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盡可能多地開設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生物學研究的艱辛,並從中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結合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教學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起點和歸宿。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潛能得以發揮。我們知道,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於教師「教」得如何,而在於學生「學」得如何。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和創造者,因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研究的同時,還應根據課改精神和課標要求,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使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實際,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對自己及他人學習過程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讓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對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從而使學生在各個不同的層次上了解自己學習的程度,促進部分學生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同時,還要提倡學生對他人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以便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實踐證明,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六、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經驗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不斷得到提高的,這不僅僅在知識方面,還應該體現在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課本知識准確地教給學生,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授之以漁」,不要「授之以魚」。同時,在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知識點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靈活滲透,將思想教育貫穿於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做到「三個多一點」能有效地和學生溝通情感,從而創設愉快的環境。 「多一點微笑」、「多一點尊重」、「多一點贊美」,教師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將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總之,一節好的生物課不僅要能使學生的知識水平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能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的各項技能都有所提高。今後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想只要能在上面這些環節上做好精心准備和設計,上好每一堂課,我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更上一層樓。
❷ 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課
近段時間我通過學習生物國培新課改,結合我平時的課堂教學,感觸頗多。下面,我就以我任教的生物教學為例,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想和想法。 教學的本質是一種學習活動,其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取決於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因此,學生學習活動的表現以及經過學習活動後得到的結果勢必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優與劣、成功與失敗的關鍵要素。新課程標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導下,我個人認為,要上好一節生物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教師的教學密切相關,教師不能以自己預設的教學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學生的思路,更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而應該以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去參與教學過程,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保持有效的互動傳統課堂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和感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從而抑制了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但是,這種交流是基於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基礎上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實現有效的互動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密切相關。如果教師創設的問題與布置的作業大多數是回憶、描述事實、教學的判斷和教學程序性的,或一味純模仿性的,那麼這樣的問題與作業很難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真正的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設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與討論話題,才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第二.交流應是雙向的。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學生經過思考或小組討論,在完成問題回答後,教師應給予有效的反饋,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判斷學生回答的對與錯,或簡單地予以更正。教師的介入行為應是: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完整,則一定要給予明確、積極的評價。如果學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錯誤,則要引導其找出錯誤並加以改正,或指導學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據和理由,通過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學生補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師這一行為介入,有助於發展學生評價、判斷和交流的能力,有助於他們建構知識。好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主體的過程,它通過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 三、教學過程應為學生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本來應該由學生自己完成的活動只是走走過場,沒有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留下空間。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課前,動員學生收集、整理有關的信息,爭取能在課堂上展示。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實驗較多,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盡可能多地開設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生物學研究的艱辛,並從中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結合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教學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起點和歸宿。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潛能得以發揮。我們知道,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於教師「教」得如何,而在於學生「學」得如何。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和創造者,因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研究的同時,還應根據課改精神和課標要求,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使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實際,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對自己及他人學習過程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讓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對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從而使學生在各個不同的層次上了解自己學習的程度,促進部分學生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同時,還要提倡學生對他人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以便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實踐證明,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六、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經驗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不斷得到提高的,這不僅僅在知識方面,還應該體現在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課本知識准確地教給學生,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授之以漁」,不要「授之以魚」。同時,在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知識點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靈活滲透,將思想教育貫穿於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做到「三個多一點」能有效地和學生溝通情感,從而創設愉快的環境。 「多一點微笑」、「多一點尊重」、「多一點贊美」,教師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將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總之,一節好的生物課不僅要能使學生的知識水平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能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的各項技能都有所提高。今後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想只要能在上面這些環節上做好精心准備和設計,上好每一堂課,我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更上一層樓。
❸ 怎樣才能上好一節生物課
怎樣才能上好一節生物課
上好一節生物課,肯定要對教學進行設計,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制定教學目標;進行任務分析;教學方法選用;開展教學評價.首先要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主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來實現課程目標.其次是選好合適的教法和學法.一般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範模仿法、強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常用的教學策略有:「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範-模仿教學策略;再如建構主義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基於Internet的探索學習策略;還有協作式教學策略包括: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和夥伴等.還有探究型教學策略等等.」最後要針對性的開展教學評價.對於文科生,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學習理科的時間相對很少,所以我們要定時定量的進行教學評價,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主要是課堂練習和默寫等.高中生物與初中相比主要有幾個大部分,如分子與細胞,遺傳與變異,穩態與環境等.如何學好這幾部分,高中生物的特點是記憶和理解的東西繁多,但文科生從心裡根本上就排斥理科,他們多以在中學畢業考試過關為目標,對於生物學習沒有任何的心裡准備.所以文科班對生物的閱讀和練習都少.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其樹立學好生物的信心俗語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句古訓在授課角度上講,應該反過來說,只有讓學生對老師感興趣,才能在老師的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可見,興趣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做到培養學生的興趣呢?(1)巧妙的導入.導語的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干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精彩的導入能使學生進入興奮狀態.導入的方法有多種,比如提問、討論、設疑、講故事等,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靈活運用.比如說我在講授高二生物關注人類遺傳病這一節內容時.用歐洲皇室血友病遺傳的小故事開端,一下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學,喜歡學.(2)採用生動有趣的實例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聯系實際,靈活運用一些生動有趣的實例.比如說我在講解生殖隔離的離子的時候,就播放了一個動物世界的片段,講解鳥類由於求偶方式的不同而有生殖隔離(不同種類的鳥之間求偶方式不同,如跳舞與鳴叫不同,從而無法自由交配),使學生一下就在歡聲笑語中理解了這個概念.(3)錘煉教學藝術,幽默教學,做學生的良師.生動風趣,可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良好的幽默感,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講授「緒論」課時,不僅告訴學生什麼是生物學,而且讓他們知道生物學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有用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語言詼諧幽默,做好「演員」角色,引導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同時保持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肢體語言來強調問題.也可以穿插一些成語典故、幽默笑話、順口溜、歇後語,生物學史、科學家生平事跡等.還可以採用問題討論、分組競賽等手段,隨時變換教法,抓住學生眼球,讓學生隨著教師的導演,緊跟教師完成每一堂課的教學和學習任務.結合生物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生活小常識,使學生認識到生物既神秘又實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說到生物體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就可以提醒說: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是水做的,所以要多喝水,每天要喝八大杯水,常有人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水就是最天然的美容品.又譬如說到血糖,就可以提到低血糖的一些相關體會和預防的知識等.(4)挖掘教材內涵,增加學習興趣.中學生的興趣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他們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教學內容是否有興趣,興趣的大小如何,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生物教學中若能經常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就能不斷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於學習.譬如可以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途徑感知事物,避免空洞的說教.把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5)多做實驗.我們是生物教師,生物是一門實驗課堂.對與文科生來說,使他們最興奮的生物課就是實驗課了.因此,我們應盡量多的展開實驗,尤其是學生實驗,讓學生多動手,、一方面培養了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鞏固了知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優化課堂教學時間心理學研究和教育教學實踐表明,中學生在生物課堂學習中,思維活動大致分三個階段:課堂初期五分鍾的思維逐漸集中階段、中期五分到三十分鍾思維處於高度集中階段、最後十分鍾思維活動逐漸轉為疲勞階段.根據這一規律,在開始教學的五分鍾內,教師應用貼切而精煉的語言、精美的教具、精巧的小實驗及生動誇張的事例等等,把處於思維離散、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引導到學習中來,並激發出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從而使他們愉快的主動進入到學習之中.3.指導學生歸納總結知識,使知識形成網路學生每節學到的知識的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因此在他們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後,非常有必要要求他們把零散的知識,歸納總結出包含知識間內在聯系的具有網路結構的知識體系,從而便於知識的記憶和綜合應用.在總結知識時要求學生從六方面進行總結: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公式及圖像、習題種類、解題思路、畫知識的網路圖.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不斷分析和研究探索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❹ 如何上好一節生物實驗課
實驗課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生物實驗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葯品、儀器設備,按照指定的條件去進行的生物實踐活動。生物學實驗可以向學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和觀察、分析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實驗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上好一節生物實驗課要扎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心准備
(一)、教師准備:首先要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盡可能多設置幾個「為什麼」,以激發學生思維。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避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時間空擋,以提高教學質量。其次要適時地科學地准備好實驗材料,確保試驗成功。
(二)、學生准備:預習好實驗內容,明確實驗過程
只有讓每個學生弄清了每個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目的和每個實驗的全過程,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進入實驗室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
(三)、加強組織紀律教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是上好實驗課的保證,為了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實驗順利進行,必須向學生強調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的重要性。並要向學生講清道理,反復教育,使學生明白並自覺遵守,保證實驗室內環境安靜。要關心愛護教學儀器,節省實驗材料,實驗結束要自覺整理清潔實驗儀器。總之,要養成有組織、有紀律的實驗習慣和良好作風,並始終保持實驗室清潔。
二、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問:「你想看看自己的細胞是怎樣的嗎?」今天學會了顯微鏡的操作就可以看到,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提出醫生對炎症的診斷,要化驗血,就是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的血細胞進行檢查,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於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三 、教師做好示範。
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的實驗要求,認真做,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實驗中及時提醒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成功。
四、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范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安放距桌邊一掌;二、對光要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厘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細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范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范操作快而且准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著右眼的習慣,用完顯微鏡擦乾凈外表。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兩旁,放回鏡箱原處。製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了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後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製作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後繪出細胞結構圖。這樣學生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五、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達到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做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的實驗時,學生以為看到細胞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准備好硬紙板,在上面畫圖並標出各部位名稱,同時進行對比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教師檢查評分,並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這樣通過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觀察、分析思維,培養了學生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總之,只要每位教師對生物實驗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從教與學的實際出發,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生物教學質量和實用型的生物人才,將會大面積豐收。
❺ 如何上好一節生物課
問題一:如何上好一節初中生物課 生物是和生活連接非常緊密的,我們人類本身就是生物,而且我們周圍布滿了生物。所以生物課一般要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從大家熟悉的身邊的事物著手,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利用「實物」進行直觀教學 ,如在教學「花的結構」這些內容時,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在課前准備一朵月季花。上課時,先讓學生對課本進行仔細閱讀,並對照實物觀察比較,然後再歸納出花的各部分結構。 又如教學「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時,可提前弄到一些草履蟲培養液。上課時,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及運動情況,然後再結合課本上的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它各部分的結構和性能。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獲得比較生動具體的表象,從而提高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問題二:如何上好一節生動的生物課 你想想你原來最好的老師是怎麼上的課,你就照著他的風格區上課,你肯定能上好課的,學生一定會喜歡聽的,要自信
問題三:怎樣上好一節生物課學習心得 上好一節生物課,肯定要對教學進行設計,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制定教學目標;進行任務分析;教學方法選用;開展教學評價.首先要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主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來實現課程目標
問題四:如何上好一節生物課 論文 好一節生物課:制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選用,肯定要對教學進行設計;開展教學評價,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新課程標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學;進行任務分析,主要從知識與技能.首先要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問題五:怎樣上好初一的第一節生物課 多舉一些生動的例子,說話要風趣幽默,學生自然就會對你的課和生物有興趣的!
❻ 談如何評價一節生物課
聽課與評課是生物教師教學常規的重要部分,也是生物教師業務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與觀摩的良好機會。現代生物學教學要求教師的聽課不應只停留在一般聽的層次上,還應學會分析所聽的課並予以正確的評價,這對一個生物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思想的完善、教學特色的形成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評課的基本要求1評課前要做好准備工作,對該堂課的教材內容、難點、重點及大綱的要求要有一定的了解。對該課所用的教具、標本等也應盡可能的熟悉,並做一個大概的課堂設計,以便聽課時 的觀摩和課後的交流。2評課應以評估在一堂課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主,盡量避免單純評估教師的專業水平或與其職稱相聯系,並做到公正、客觀、准確。3對於生物教師來說,評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評課應以交流和觀摩為形式,相互學習和共同提高為目的,盡量避免"挑刺"式的評課,尤其對評青年教師的課更應如此。4評課和聽課都要有記錄,但應體現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避免實錄式的評課記錄。二、評課的基本內容1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達到的學習成果和行為。評課時 ,可以通過教師的教案及教學過程,看教師能否明確教材意圖,熟悉教材,准確把握和構建如下三個基本目標。①知識目標:要明確本節課的知識點及教學目標要求,按大綱要求安排教學。②能力目標:應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如: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明確培養方法。③德育目標:較好地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機結合教材內容,不留痕跡地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以達到提高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科學素質,建立正確人生觀 的目的。3觀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指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手段。這是課堂教學中最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能力和教學素質的重要環節。盡管生物教學方法百花齊放,教無定法,但都應該遵循科學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和鞏固性原則。這些原則在教學中可以綜合體現在如下幾方面。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難點化解巧妙。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風,較好地達成知識目標。②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導學方法合理,重視對學生智力開發和基本功訓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主動發展,完成能力目標。③生物課堂教學中,直觀性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原則,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直觀教具(如實物、標本、模型、掛圖等)及現代教學設施(如各種電教媒體)的作用,並在直觀教具的使用中體現適時、適度和時效性,不搞花架子。④在教學上有改革創新精神,在教學方法、教具製作、教學媒體的運用和軟體設計上有特性,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⑤教學時間分配合理。4看課堂效果:一堂課的教學效果不容易量化評估,應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上去評估,不妨從如下三方面去衡量。①教學任務的按時完成。②課堂氣氛好,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主動參與和配合教師教學。③課堂練習和提問正確率高,學生回答問題時,生物學用語准確、嚴謹。5評教師素質:對教師素質的評判應把重點放在教學基本功上。①專業知識:生物學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面廣,教學中無科學性錯誤。②教態:儀表端莊,教態自然,舉止大方。③語言:用普通話上課,語言准確、生動、簡煉,生物學用語嚴謹,形體語言自然、明確。④實驗操作:在課堂上,教師對實物標本、掛圖模型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堂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准確,堪為學生表率。
❼ 淺談如何上好一節生物課
上高四中 李銀典[內容摘要] 上好一節生物課,功夫在課外和課內。課外要認真備課,安排好學生的預習。課內抓好「開始、中間和結束」三個環節。[關鍵詞] 生物課、課外、課內、開始環節、中間環節、結束環節 生物課,就我們學校而言,學校、學生都不夠重視,教師配備上很少有專業教師。教師的不專業,學生的不重視,加上生物課一般都安排在上午第四節或下午第一、二、三節,這正是學生飢餓,泛困的時候,有時即使不是這樣,學生也會對所學知識感到枯燥無味,所以上課打不起精神,導致不想上課或無心聽課。而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認真聽課,希望自己的學生青睞生物課,這就要求生物老師要上好每節課。在2009年我縣實行了以「目標落實、討論交流、展示提升、點拔拓展、達標測評、布置預習」六環節教學模式的課堂改革,其目的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但我認為,課不管怎樣改革,都要求老師把每一節課上好。通過自己幾年的生物教學,我認為上好每一節生物課,功夫可以用在課外和課內,現在此發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課外 上課前,要認真備課。把課堂每個環節穿插的問題研究清楚。如目標落實,要清楚自己在這一節課到底要干什麼,學生要完成怎樣的學習任務。這是上好一節課的根本,也是當好教師的基本素質。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才能合理有效地選擇,整合教學資源,圍繞教學目標分配展示內容,組織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也要讓學生備好課,即在上每節生物課前,要讓每位學生把要學習的內容預習一下。像我們有時用導航的形成展示預習內容,也可以要學生出預習提綱,在上課之前,讓同學之間互相檢測一下預習的效果。另外有很多生物課,裡面安排了很多探究討論活動,根據探究內容可適當的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課外試著探究。為上好新課打下基礎。還有在我們使用的人教版生物課本里,有很多實驗是要在課前准備或完成。如,探究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或條件等實驗、必須要學習小組在上課前的一天或兩天前做好准備工作。這樣既為上課打下基礎,也增加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熱情。二、課內 課內既要遵循「六環節」教學模式的全部或幾個環節,本人認為要上好一節生物課,課堂中要注意下面幾個環節。即開始環節、中間環節、結束環節。 (一)開始環節。要使一節課成為好課,開始環節是比較重要的,開始順了,一順再順。如果開始環節不行(不順),很多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會被打消。那麼,怎樣做好上課的開始環節呢?我一般用下列方法:1、直接導入法:用已知的素材為出發點,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談話或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自然而然的導入新課。 2、「溫故而知新」——即新舊知識聯系方法。任何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必然與其他知識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內在聯系,在導入新課時,以復習、提問等教學活動開始。提供新舊知識聯系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如在講「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第二節「血液循環」時,先提問心臟的有關知識和心臟各腔相連的血管分別是哪幾種?學生回答後,教師可設疑:「那麼血液如何在心臟和血管里循環呢?血液流動時,它的成分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接著進入新課內容的學習。這樣的過度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情境。 3、運用典故導入:本人通常根據教材內容,通過故事、寓言、謎語或成語等典故來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創設一種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4、還可以用幽默的話語或一個幽默的動作;創設懸念或設疑等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產生共鳴,產生好奇和求知慾,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飢餓,泛困的情緒,為上好課打下基礎。 5、用生活實際。利用生活實踐中學生經常接觸到的一些現象、事物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因為這些事物雖然熟悉,但學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這樣的現象作為新課切入口,必然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主動性。如「蒸騰作用」一節時,問學生在炎熱的夏天裡,你坐在大樹下與從在太陽傘下相比較,哪種感覺好?學生會回答:「在大樹下」。我追問:「為什麼?」這時學生就不知所措了,從而導入新課。 6、能做實驗的一定做實驗。通過不同形式的實驗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時,發給每人一粒酸梅糖,當學生吃糖後問:「口中有什麼東西分泌?受什麼調節?是一種什麼現象?」等問題提出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總之,首先應該根據教材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二)上好一節生物課還要重視上課的中間環節。 一堂好課應把課堂每個環節穿插有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和掌握生物技能的過程中,懂得自主學習生物學的方法,並在學習生物過程中樹立生物對人類、對社會都十分有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還要利用網路等新的資源注意廣泛收集生物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科特點,引導學生注意生物學科知識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話法、表演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式學習中解脫出來、進行研究性學習、對生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還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因為生物教科書中有很多生物歷史趣聞,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就是在上課中,還要注意教學評價。以往教學中,由老師來完成的評價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很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在學生的討論交流或展示中,盡量要學生點評、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互評,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成為評價的主人。最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思想教育貫穿於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進行感情投資,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微笑多一點,尊重多一點,贊美多一點」教師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將促進學生積極求知的良好狀態。 (三)結束環節。 精心設計結束這一環節(即結課),對於良好教學的鞏固,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結課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結課時,我常採用:(1)設置懸念。好的懸念設置能誘發學生的求知興趣,能誘發學生思維想像的浪花,能使學生產生急於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如:在講完《最微小的生物——病毒》有關知識後,結尾時,我說:「病毒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在我們人類出現之前就早已存在,在千百萬年中人們不斷地與病毒作斗爭,而且目前許多病毒引起的疾病是無法醫治的,給我們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最終能否完全消滅病毒?這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引起學生反思,引發聯想,使學生課後探究,並造成懸念,期待著在下一節課能得到解決。(2)用一些謎語、俗語等結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完《開花和結果》:教師以「麻房子,紅帳子,裡面躺著一個白胖子」要學生猜後,又問麻房子是由什麼發育而來,指果實中的什麼結構,「紅帳子」是由什麼發育而來的,在果實中是什麼結構。「白胖子」是什麼發育而來的,在果實中是什麼結構?以練習的方式「收尾」,從而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本人認為一場課能以「預習為先導,以思維為核心,以揭示規律為重點,以精講精練為策略,以學生參與為途徑。」就是一場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