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前我國總之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種業安全面臨卡脖子難題嗎
自古以來,糧安天下,種為糧先。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之本。種子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源頭,種業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要打種業翻身仗,首先要防止「卡脖子」。當前,我國種業存在五大「卡脖子」風險,必須未雨綢繆加強防範。
一是種質資源引發的國家種業源頭安全風險。種質資源是國家種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作為世界上生物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分布廣,我國的3萬多種高等植物,使我國種質資源位居全世界第三,植物物種佔世界總數的11%,這是我國幾千年積累的資源和財富。當前,我國種質資源流失的現象比較嚴重,很多自己的傳統種植資源流傳國外,被別國改造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發達國家利用生物育種知識產權戰略,極力圈佔我國的種質資源,以此提高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和控制能力。我國種質資源利用不充分,保護不徹底,一方面存在被別國竊取據為己有的風險,另一方也存在逐漸消失的風險。長此以往,將出現種業源頭被「卡脖子」的風險。
二是民族品種消失引發的傳統物種多樣性風險。農業品種多樣性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民族土種資源是重要的生物育種資源,土種含有的地方特色基因異常豐富,是生物研究的重要標本,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源。而隨著土種的不斷消失,土種擁有的生物物種資源,包含種內的遺傳資源和農業育種意義上的種質資源也將隨之消失而永遠滅絕。如良種豬進入我國約30年,卻替代了養殖改良近9000年的土豬,很多珍貴的土種豬品種幾乎絕種。據報道,優質的溫州平陽土種母水牛僅存欄210頭,種公牛僅剩12頭,絕種岌岌可危。珍貴的農業遺傳資源是解決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問題的戰略資源,土種的不斷消失將是中華民族的巨大損失。據統計,我國50年代初約種植10000個小麥品種,到現在全國推廣種植的小麥品種只有400多個了,其中許多的地方土品種幾乎滅絕。我國主要糧食作物1956年有11590個地方品種,而2014年不倒60年的時間只剩下了3271個,喪失比例高達71.8%。
三是外來物種入侵引發的種業國門安全風險。外來入侵物種是可以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景觀造成明顯的損害或影響的物種。森林消失、生物環境破壞、草場退化、沙漠擴展、沙塵暴頻發、水體污染……這都與破壞生態系統穩定的外來生物入侵息息相關。隨著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積極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加強生物多樣性管理、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任務之一。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四是前沿育種技術與與安全防禦技術落後引發的安全風險。中國種業論文數量世界第一,佔全球作物育種領域全部論文量的20%。但「論文強國」沒能造就「種業強國」。種業研發是種業發展的核心指標。一方面,我國種業研發的投入主體不強,種業研究企業投入積極性不高,國家公共投入不足,種業研究的主體集中在科研部門,企業規模普遍弱小,企業的研發主體力量發揮不足,影響種業向高尖端領域的擴張與滲透。當前生物育種的分子育種等轉基因育種前沿技術,中國盡管是世界少數能夠參與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們的研究水平並不是宣傳的那麼高,在種業前沿技術研發中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距離。如當前將近90%的分子育種技術和專利掌握在美國等科技強國手中,我們掌握的比例很少,分子技術很容易被「卡脖子」。另一方面,如果不僅在育種技術的高尖端前沿科技不足,不僅種業「晶元」級的高技術很容易被人「卡脖子」,而且我們的種業安全防禦技術不同步,面對轉基因種業帶來的安全隱患,我國防範技術也不強,應對生物育種負面技術和危機的技術短缺,國家種業技術安全存在受制於人的潛在風險。
五是國際生物育種技術壟斷引發的種業和農產品貿易戰風險。當前,生物技術不僅是美國和歐盟等國家產生國際貿易摩擦的一個主要因素,還是引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糾紛的導火索。生物育種技術的世界戰爭已經在技術創新、技術使用、生物原料、種質資源等領域全面展開,與人類糧食安全、生命健康與安全、能源安全等息息相關的生物技術貿易戰,是人口大國生死攸關的戰爭。2018年以來這場由美國單方挑起的中美貿易戰,表面上是貿易逆差,實質上是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創新發展的戰爭,已經波及到我國以生物技術息息相關的農業貿易。生物育種技術作為生物技術的核心,必將越來越成為各國關注和競爭的焦點。因此,未雨綢繆農產品和農業技術特別是種業技術的貿易戰,作為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的中國是絕無選擇的戰略。當前,中國種業國際市場競爭力與大國地位極不相稱,真正能夠參與國際種業競爭的企業還沒有幾家,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更加少,加之,種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都不完善,我國種業在國際種業市場貿易中話語權比較弱,動不動就有可能被別人「掐脖子」。
誠然,我國種業在國家的強大保護下,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進步,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大大增強,以上這些風險有的還是潛在的,暫時還不會出現。但是,作為人口大國,種業安全是治國理政的基石不能出半點紕漏。因而必須從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把種業安全風險納入嚴格的監控之中,加快建立可持續、現代化的種業安全保護體系。
❷ 目前,我國面臨的安全威脅有哪些
我國生物安全領域面臨風險,當前我國生物安全領域存在的8方面主要風險:
1、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
2、生物技術發展。
3、實驗室安全。
4、人類遺傳資源和生物資源安全。
5、外來物種入侵和生物多樣化。
6、微生物耐葯。
7、生物恐怖襲擊。
8、生物武器威脅。
生物安全指國家有效防範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生物技術能夠穩定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系統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威脅的狀態,生物領域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介紹
我國是世界上陸地和海洋領國最多的國家。陸上領國有14個,海洋領國有6個,有些領國與我國長期存在領土、海洋權益、邊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矛盾,這些矛盾因素相互交錯,導致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異常復雜。
實現祖國統一,任重道遠。祖國的年青一代應該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
❸ 生物安全法實施,明確了什麼內容
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10月17日通過生物安全法,明確提出維護生物安全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等原則,並依法建立了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制度、生物安全風險調查評估制度;
生物安全信息共享制度、生物安全信息發布制度、生物安全名錄和清單制度、生物安全標准制度、生物安全審查制度、生物安全應急制度、生物安全事件調查溯源制度、進境動植物和動植物產品以及高風險生物因子國家准入制度、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制度、生物安全監督檢查制度。
同時還對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安全,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防範生物恐怖與生物武器威脅,生物安全能力建設等方面,規定了明確的法律措施和違反該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我國面臨什麼樣的生物安全形勢擴展閱讀
制定生物安全法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生物技術在帶給人類進步和惠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生物安全問題和威脅。當前我國生物安全形勢嚴峻,生物戰和以非典、埃博拉病毒、非洲豬瘟等為代表的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及動植物疫情等傳統生物威脅依然多發,生物恐怖襲擊、生物技術誤用謬用、實驗室生物泄漏等非傳統生物威脅凸顯。
亟待通過生物安全立法應對上述挑戰,用法律劃定生物技術發展邊界,引導和規范人類生物技術的研究應用,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防止和減少生物技術侵害行為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