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互學環節
一、著眼生物科學素養,全面把握三維目標
生物新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生物科學素養與三維目標是什麼關系呢?《新課標》指出:「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概念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這基本的生物科學素養內涵是豐富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明確地把三個維度當作生物科學素養的內容加以申說。從生物科學素養來認識三維教學目標能增強目標意識和有利於提升教育觀念。
1、理清三維之間關系
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是主要矛盾,知識與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生物科學素養的核心是生物技能,這是無庸置疑的。產生懷疑或動搖,將使生物教學無所適從,也將使生物教學質量嚴重滑坡。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一節中,通過學生們的收集、觀察、分析、討論等逐步了解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把握各生態系統的特點及作用,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維護生物圈的平衡,保護好我們的家園──地球。假如把生物科學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生物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
2、整合三維目標
教學中,我們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於過程和方法中。新課標中的「課程目標」處處為我們整合三維目標提供了典範。如,生物與環境一主題,新課標要求:「學習調查和觀察的方法,了解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和理解。形成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熱愛」「愛護」「保護」是情感、態度的要求,「觀察」「調查」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觀察」「調查」同時也體現過程的要求,如何觀察和調查則體現學習方法的要求。在擬訂三維教學目標時,我們要借鑒新課標對三維目標的整合方法。
二、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
有效的生物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生物科學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主體參與有效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已成定論。重要的是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首先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個溫暖的、學生能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
2、教師要學會贊賞學生,一絲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給孩子很大的鼓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要樂於給予學生需要或渴望的額外幫助。
3、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履行責任的能力。學生有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能夠勝任獨立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中的自己的任務。
4、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撥動學生的心弦。如學生在觀察蚯蚓運動時,不防提一嘴蚯蚓的再生,因為淘氣的孩子有這方面的經驗。
『貳』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
生物教學是生物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生物教學質量如何,直接關繫到學生生物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興趣的培養等等。如何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使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實施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提高教學效率,從而產生最大的教學效果.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很多,概括起來主要包括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輔導和有效評價.下面就從以上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一.備課的有效性備課是教學的前期准備工作,是教師從事教學的基本功。有效備課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物質)之下,形成有個性、有亮點、有創意、有拓展的教學設計。備課除了教案寫作的常規要求外,還應從教師自身、教材、學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開發和整合這些課程資源,優化教學方案。 要備好課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生物專業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標中明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本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多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觀念。作為教師,我們要研究新課程標准,認真學習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麼,怎麼教;考試考什麼,怎麼考;哪些要重點講,哪些只要簡單介紹。只有掌握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 2.備課要用好教材有效備課是解讀教材,超越教材的創新。我們在備課時要多角度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備好課,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備好教材,把「教教材」轉變成「用教材」。教師不僅要全面、准確地掌握學科知識,還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創造性地組織教材,引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將生活和書本知識融為一體。 3.備課要研究教學的對象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備課不要脫離學生的起點能力,很多的備課往往只備教材不備學生,不考慮學情,從而定位不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活動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等。在備課行動中基本掌握學生能夠達到的能力基礎,部分學生的能力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據學生的能力特徵,在教學設計中,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培養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環節。備課備學生和備教材同樣重要,因為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備課時先要全面了解學生,要考慮到學生的可能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4.備課時應充分考慮「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備課實際上是一種預設,而現實告訴我們,「生成」才是真,到了課堂上才知道真實情況,這就存在一種「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偏差,從而要求我們充分了解學情。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並制定好相應的對策。這樣上課時,遇到特殊情況才能有游刃有餘。二.教學過程的有效性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生物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1.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生物課程標准》指出:「生物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生物思考。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意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那麼,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呢?首先,要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 「真實的問題」是指必須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其次,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再次,問題情境要緊扣有關的生物學習內容。生物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形成緝嘩光狙叱繳癸斜含鉚生物思考的能力。最後,問題要有趣味性即將問題置於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講線性規劃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給定的資金下獲得最大的利潤,這樣學生會覺得更有趣。此外,問題情境的呈現要根據高中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做出適當的選擇。高中生一般對「有用、有挑戰性」的任務感興趣。因此,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從生活中的具體事實或有趣現象或生物知識的實際應用引出問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2.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准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
『叄』 如何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
近幾年,媒體報道以及我們身邊總在發生一些輕視生命的悲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充分體現了「重視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這就要求生物學教學擔當起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把生物科學知識的傳授與生命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認識生命之珍貴、生命之衰亡、生命之和諧、母愛之偉大、生命之意義,從而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珍視生命,讓生命之花和諧綻放。
一、生命教育的含義和特點
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指的是對一切自然生命(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的關注;廣義的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關注生命,還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因此,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既要重視科學教育,又要重視人文教育,讓師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動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質量,解放精神,培養生命意識,從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樂。
生命教育應具有的特點:①是建構智慧的教育,這個智慧就包括了德性智慧、理性智慧和情感智慧。生命教育首先要充滿「德智」,「德」是人性的基本價值觀,生命教育就是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的。理性智慧,就是教師以一種開放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各種沖突、矛盾和障礙,在沖突中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情感智慧是一種審美的智慧,我們教師要思考的生命教育並不是位移式地把書本知識搬到學生的頭腦中。②是指向生命成長的教育。葉瀾教授提出要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課堂應該真正體現學生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一種活動的狀態。生命教育應成為教學的一種情境,一種過程,讓學生頓悟、理解對生命的認識。生命教育需要教師虛心、耐心地蹲下身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對學生說話。③是有效型的教育。生命教育一定是學生原有經驗的重組,要引起學生對生命經驗的一個新的理解。
二、生物課堂實踐中的生命教育
1.生命的起點,生命的不易
現實中青少年不體諒父母,不贍養年邁的父母、虐待父母乃至殺父弒母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樣的場景讓人心酸,更值得我們去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原因固然很復雜,但我想與青少年缺乏對生命的認識,對生命理解不透有關系。結合生物教材的知識,我就讓學生了解人的胚胎發育和分娩等知識,讓學生體會生命的起點,生命的來之不易。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胚胎工程》這一章對胚胎發育的過程有簡介,我主要通過科教短片和電影來教育學生。例如,《人的生殖》,男性每次可以產生幾億個精子,它們在女性的陰道內爭先恐後地通過子宮游向輸卵管,在到達輸卵管時只剩下數千個了,最後能夠與卵細胞結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強壯的精子。受精卵再到子宮內發育10個月。可見,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優秀的個體。生命是多麼來之不易的,它是多麼珍貴!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員、都有其生存的權利。我們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珍愛生命,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人,生命都應該得到珍惜。
為了讓學生知道母親分娩的痛苦,認識到為他們的到來父母所付出的艱辛,我讓學生觀看了第六代導演張楊的電影《向日葵》,該片是以主人公張向陽的出生為開頭,用他兒子的出生作為結尾的。特別是結尾那些血淋淋的真實的分娩鏡頭真的讓每一個人感到一種震撼。我注意到許多的女生甚至閉上眼睛,不敢觀看。可每個人包括他們就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命的孕育和誕生是多麼艱辛和不易!
經歷過這樣一次次生命的洗禮,很多學生回家對待父母的態度有所改變,也有很的家長跟我反映,他們的孩子懂事了很多,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這些變化讓人很欣慰。
2.生命的成長,生命的價值
人是萬物之靈,人生來不僅僅是活著,還要使有限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新的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尤其是青少年,他們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十分迅速的時期,生物教學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青春期不僅是一個人生長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學習知識、開啟智慧、增強能力和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最容易發生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時期。據有關資料顯示,每8個中小學生中就有1個心理是亞健康的。為此,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使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成為中學教育的重要任務。生物學教學就可以結合學科特點講解有關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知識,使學生能認識了解自我,解開人的生理現象之謎,從而順利渡過青春期。
例如,在個體發育教學時,我是嘗試讓學生做了如下的比較與分析:①和小學比較,現在你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記憶力、理解力有什麼不同(舉例說明),為什麼?②你的月經初潮(或首次遺精)是在什麼時候,你當時的心理是怎樣的,怎麼處理?③在從小長大的過程中,心理上有哪些變化,遇到了哪些困惑,你是怎麼解決的,有沒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同學們通過自己分析比較、小組討論,全班總結這種參與自主自助式的學習,每個人基本都能夠正確認識和沉著應對青春期的各種變化和問題,從而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人生的意義。
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又處於一個學習任務繁重的時期。比如,結合《神經調節》的學習,自己制訂合理的作息計劃和學習計劃,做到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等等。一個人,只有勤於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才有可能追求高質量的人生。
3.生命的終結,生命的珍愛
生命的誕生是喜悅的,生命的衰亡也是必然的。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迴避死亡問題的討論,期望擁有吉利和平安。一些青少年時不時就放棄了生存而選擇死亡,這種逃避現實、輕視生命的做法,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的不負責任,也是不能正視「死亡」的表現。「死亡」,它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范疇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學、哲學、倫理學和人文學的問題。對此,我們可以在生物學教學中從生物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生死教育,使學生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
例如,秋天的落葉它要經歷一個葉柄基部形成離層——隨風吹落的過程,春天樹木依然生出新葉再現生機;單細胞的動物可以在生長到一定的時候一分為二變為兩個新的生命,原來的個體不復存在;人也會生老病死,死後,人的個體也和其他生物一樣最終會被分解為無機物重歸大自然。這是規律,是生命歷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環,沒有生何來死,沒有死又怎會有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只有了解死亡,正確認識死亡,才可能積極地看待生命,意識到生命的意義,承載生存的責任,進而創造並統整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4.生命的外延,生命的和諧
生物教材中生態章節的開篇語這樣寫道:「在這個星球上除了我們人以外還有很多生命,同樣需要我們珍視。我們並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也不是最早的居民,還有很多的生命和我們一起生活著,他們的存在對我們,對我們的地球都非常的重要。同樣需要我們的呵護。」環境被嚴重污染,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溫順的動物襲擊村莊等等,這些令我們震撼但又熟視無睹的畫面經常發生,為什麼會無視,因為對其他生命的藐視和不在乎。所以在生物課堂中也要滲透對其他自然生命的重視教育。
例如,我在有關生態的章節中會給學生找些素材,安排播放好萊塢電影《birds》的某些片段,那因侵犯鳥類的生存空間而導致鳥殺人的恐怖場面,讓學生過目不忘,對其他生命的重視和珍惜與日俱增。記得在看過片斷之後的那個晚自習,教室里飛進了一隻知了,被學生抓到後,其他學生馬上說:「放生吧。」這就是很好的效果。
三、生命教育在生物課堂實踐中的反思
1.創設富有沖突的情境
課堂情境應該是利於學生體驗、頓悟的情境,而且是富於沖突的情境。課堂教學的情境不僅僅是討論交流,把活動搞得很熱鬧,一個人沉思、靜靜地思考也是一種很好的頓悟,教室里放出溫柔的輕音樂,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審美的體驗也是很好的辦法。
2.引入錦上添花的案例
老師在課堂上讀一些故事,說一些真人真事,給學生以情感的震撼。教師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感悟到案例背後的東西更為重要。
3.息息相關的生命教育和生物教學
離開生命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種殘缺的科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中的生物學教學,理應擔當起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將生物知識與生命教育結合起來,開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讓每一個學生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視生命,讓生命之花和諧綻放。
『肆』 如何實施高中生物課堂中的目標教學
一、圍繞三個維度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直接關繫到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課堂不是簡單的擺事實講道理,而要把學生作為長久性發展目標來培養。生物學是社會的科學,自然的科學,與人類生活、環境保護、社會活動等息息相關,現代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所以生物教學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首先,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指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解題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只有在理解、掌握某知識點的基礎上才會有相應的應用行為,學生之所以不能對題目正確的解決或無從下手,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缺少一定的知識儲備。教學應從學生的長遠利益出發,知識與技能目標設定為以實為要,基礎知識伴隨學生的終生成長。
其次,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指對學習過程的體驗、解題方法的選擇,是對知識和技能的反思和應用,是其他目標達成的媒介。高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全方位的人才,要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自強的自學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和鑽研精神。傳統的教學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不教學生動手、用腦、做人,它消滅學生的生活力、創造力,教育家陶行知深深體會到知的苦澀,行的坎坷,欲獲真知必行,故從陶知行政名陶行知。因此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定應該以活見長,考慮掌握、記憶和再現知識的重要,也應考慮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知識的可能性。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以人為本,通過教與學達成個性發展是課程的根本目標,使學生獲得健康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使之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陶行知認為:「這個社會活動,就是我們教育的范圍」,「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是教育之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教學中把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校中就能夠具備學校人和社會人雙重身份,走出課堂,走近生活。走向社會。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落實
三維教學目標強調教育的「平等性」,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首先要強調普及意識。在現實中,學生由於智力結構、思維習慣、知識積累等因人而異,在學科內容掌握上不可能齊頭並進,甚至相差懸殊,這樣就出現了學習成績「優秀生」和「學困生」之分。搞好「學困生」的教育是面向全體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注重「學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才的成長中,智能因素的差異只是一個基本條件,而不是唯一條件,除智能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長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是智能發展的動力因素。「學困生」與「優秀生」的差異並不僅僅在於智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信心、堅持性與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為了加快後進生的轉化,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課上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之產生成功的情緒體驗,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注重因材施教。應該承認,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普遍的、絕對的,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所以教師要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只有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在處理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時,先根據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學案,注重分層作業的設計和分層評價機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被鼓勵和被要求的評價。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
1.通過情境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物學科的特點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特別是對於高中生來講,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獨立生活能力越來越強,在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隨之越來越多,這些問題會在他們腦海中產生許多問號。所以在刨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盡可能貼近生活,有利於學生能夠自己聯系實際,產生疑問,引起認知沖突。然後通過開展自主的學習活動,解決問題,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入一種要求參與的渴求狀態,使學生學習毫無強迫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思維也處於最佳狀態,智慧的火花也會不斷閃爍。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開發創造力,培養創造型人才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師應在實驗課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在動手中善於求異,創造新的方法: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1.德育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良好的品德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和諧生活、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生物教材在這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生動。可以說每一節
『伍』 如何做好新課標下的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
如何做好新課標下的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
一、讓學生了解初高中知識內容難度的差異
我們知道,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學的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生物學知識(如簡單的動植物分類、常見的幾種動植物及其結構特點等等)、基本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生物學知識在人類生活、生產等方面的一些簡單的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而高中生物是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生物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生物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不但要求學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還要學會一些簡單的計算.學生要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新.
二、教會學生高中生物的學習方法
由於初中生物成績記入中考升學考試總分的比率很少,因而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多數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更多地依賴教師,而高中則要求學生善於思考,觸類旁通.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改變學生只通過單純的記憶,或教師的重復強調來學習生物學科的方式,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1、學會閱讀自學
課前預習和課後鞏固都要求學生要進行閱讀自學.閱讀自學要有目的性、要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之後應歸納知識要點,找出難點,提出感到疑惑的問題從而引發思考.閱讀自學可以激發求知慾,思維積極活躍,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會知識歸納
生物知識既有各自的獨立性,又存在著內部聯系,學生在學習過一段知識之後,應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以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為線索,構制知識網路,形成知識體系.常見的歸納方法有圖示法、提綱法和列表法.圖示法一般用於歸納幾個知識點間的聯系.提綱法適用於單元總結,而列表法則更適應於期中或期末復習.學生掌握並實際應用這些方法就可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增強學習效果.
3、學會科學的記憶和正確的理解方法
教會學生改變初中時的死記硬背法,學會科學的記憶法,記的時候不要盲目記憶,要跟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理解;要仔細了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並根據每單元的學習目標,聯系各個概念進行學習,不要只記憶核心事項,要一步一步進行深入的學習,要正確把握課本上的圖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把日常用語和科學用語互做比較,確實理解整理後再記憶,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後,再進行整理和理解,實驗整理以後跟概念聯系起來理解,把握實驗目的,把結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較,找出差距,並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養成寫實驗觀察日記的習慣,以學習資料的解釋部分和習題集的整理部分為中心進行記憶.
4、學會常識積累法
對於高二或將上高二的學生,應該回頭看看初中的生物書,因為高中生物課程是默認大家初中學過生物的,但初中時可能很多同學學得不是很認真,而高中生物的教材和一些題目都默認大家還記得初中的生物知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掌握各種「常識」的人(對於講不出道理的生物題的簡單解釋常常是 「這是常識!」),做生物題時容易有優越感,而且不管題目怎樣出,成績通常都會穩定在不錯的水平.而對於大部分人,因為各種並不常見的「常識」常常在題目中出現,如果有比較好的習題積累,到高三後期生物常識的掌握基本上也沒問題了,但這需要你平時做有心人,隨時隨地積累,甚至反復記憶.其中許多是生物的基礎知識,打基礎就要不惜像學「文科」一樣老老實實地背.當然在背誦積累的時候也要掌握技巧.
5、教會學生做生物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所以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種應試教學只重知識、輕實驗,重理論、輕實踐,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現象相當嚴重,在高中生物學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培養,在實驗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6、學會五段學習法
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五段學習法是將學習過程分為預習、上課、復習、作業、總結等五個階段.許多學生只重視上課和作業而忽視了其它環節,形成不預習就上課、不復習就作業、練習的不良習慣,結果是上課聽課效果差、練習難以順利完成,使得學習被動,成績難以提高.只有按上述程序進行學習,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並使知識及時得到鞏固.
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中的生物知識相對高中而言簡單基礎,學生只需能記住就可以得高分,而高中知識卻是深度廣度都很大,只記住那些概念是遠遠不夠的,要學會更進一步地分析,把考題中的創新能力提高分要得高分
1、運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堂通過多媒體教學,強化直觀教學.通過自製的課件,展示直觀的生物現象和一些抽象的生理過程,引導學生對生物規律進行探索,把原本抽象的概念、原理變得形象、具體、可感,讓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產生復合刺激,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2、建立合作探究的模式強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我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精選創新問題材料,給予充足的時間,提供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以合作探究的模式(基本模式可歸納為:問題情境→目標要求→小組合作活動→成果展示→點撥評價),讓使學生進一步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通過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得到相互的啟發和提示,從而達到創新意識的培養.
3、在生物學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等. 逆向思維是有意識地從常規思維的反方向去思考問題,也就是常說的「唱反調」.在一定程度上講,逆向思維更需要勇氣,需要樹立創新無權威、創新無止境的觀點.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多方向、多數量、全面展開的輻射型思維方式,是創新思維中最可貴的思維形式,是學生將來成為創造性人才的基礎.它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流暢性.一個人創造性的高低是由他的發散思維的素質和具有的價值所決定的.
4、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少一點灌輸,多一點探討,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去,從而使接受知識轉變為發現知識,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如在講授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時,教師可以按探索法組織教學,發現向光性→分析原因→提出假設→ 設計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四 、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
高中生物學習中不能夠像初中年那樣只是上課聽聽,下課把作業做完就了事,而要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增強自學效果.每節新課前,都要利用預習提綱中的問題,先提問學生.在教學進程中,對一些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較難懂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再有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回答.對學生的作答,並當場給予評價,肯定正確,指出錯誤,對回答好的學生予以鼓勵.一定要有意培養學生以下4種自學習慣: ① 養成不先預習不聽課、不先復習不做作業的自學習慣.課前預習可使學生對新課有大概了解,對那些難懂的地方,需要在課堂上問老師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這既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師授課的針對性.課後及時復習不僅有利於對新知識的消化吸收和強化記憶,也有利於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 ② 養成勤查工具書的自學習慣.中學生物學教材中涉及到許多生物學理論、學說和定律,生物學現象,動植物和微生物名稱、名詞、生物學著作和生物學家等知識,由於在教材中沒有作詳細的註解,學生在自學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疑惑不解的名詞術語,那麼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查閱工具書.生物學工具書有《辭海》、《詞典》、《網路全書》和《教學參考書》等,我鼓勵學生購置備用.堅持使用工具書不僅能豐富生物學知識,還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③ 養成愛思考、愛質疑的自學習慣.「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我啟發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疑點,敢於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教會學生質疑,不僅可調動學生自學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智慧潛力.邊閱讀邊思考也有利於知識遷移. ④ 養成博覽群書的自學習慣.中學生單從課本中獲取知識是很有限的,因此引導學生要多讀一些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報刊和課外書籍,通過摘錄、剪貼建立自己的生物筆記中.
總之,做好初高中生物的銜接教學一定會事半功倍.
『陸』 如何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措施
結合不同班級的實情,將會轉化為積極、實施教學方案,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觀察,在實驗目的、教學過程,學習生物的興趣不濃。喜歡一個老師就會認真聽他的課。(1)引領,最終討論定稿、課標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生物實驗,進而發展成為最有效的學習動力,結合生物新課程標准。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從事生物課堂教學五年來、教學反思,小結備課情況。二:討論發言人的內容,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常教學中來。長期以往、形成新教案,因此同一教案多層次、集中備課、 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古語雲親其師而信其道,興趣一旦形成、重難點,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習題精選。由於生物教師一般都是任多個班的教學,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個人代表或小組代表發言交流。(4)整合,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說教材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3)交流,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如何改變學生對生物學習激情不高。因為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它的有效性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多次教學反思,我虛心學習先進經驗,而有效課堂教學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健,自我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要引導學生重視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執教教師執教後對教學觀念,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上必須解決的問題、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樂於學習。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多次上課、教學理論等、操作程序。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始開設的學科,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對生物學感興趣的目的,設置懸念,通常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識:初一開學的第一節生物課我並不急於上新課。三)、主動,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課堂學習氣氛不濃的局面: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四),使學生熱愛學習、教學行為:由備課中心發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以說課的形成發言。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實施在中山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實驗現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統一時間組織本備課組教師聽課:由備課組長整合大家意見。(2)合作。而這首先要解決的是、課件准備,我摸索出了一些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方法、能力的提升、自覺的學習動力,參觀裡面的各種生物標本和以前的學生自製的葉脈書簽等、結果分析等環節上多下功夫。如,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學生認為生物學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視。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可見尋求課堂教學效率,反復討論。一、教學目標。集體備課是精心准備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重要途徑、教學方法:一),實現螺旋式上升
『柒』 如何實現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生物學科是一門基礎科學,而初中學生需要學習的初中生物知識更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大自然、了解人類社會。如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強化了生物學科的基礎性地位,這也就要求我們生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那麼,如何才能實現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呢?
一、備教材、備學生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理念,倡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也就是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以來僅僅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任務、教學目標進行備課的狀態,做到備課的講義要有更多地針對性,不僅針對於教材知識和教參上的教學建議,而且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狀態進行備課,強化教學過程中的靈活性。在課堂上,教師不只是要傳授生物理論知識,而是要跟學生一起探討和研究生物學的新知識,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根據學生的情緒狀態,來調整教學思路、教學進度與教學流程,而且要重視課堂上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初中學生因為家庭教育環境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在接受知識的能力、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我們教師則要根據學生的這些差異,靈活教學方法,以便對於相應的生物知識給學生以不同方式的指導和講解,在兼顧到班級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和提高的同時,更高效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在備教材的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細節,如文字細節、圖片細節等,要從細微處切入,觸及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靈活教學方法
在此,我們所要探討的教學方法,不僅包含教師課堂上「教」的方法法,而且包含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法,這無疑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兩個方面。在教法方面,首先,初中生物教材上有大量的圖片,而在圖片的後面往往會跟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則可以利用新教材的這一特點,以鮮活生動的圖片和探究性的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生物課的學習情境中,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與教師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用一些幻燈片來展示圖文並茂的教學內容,如利用多媒體展示植物種子的結構圖、用幻燈片演示種子發言的歷程等,這樣一來,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最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學習資源的尋找和搜集,以便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或者讓學生自己來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與同學分享的愉快感。
在學法方面,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如指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並根據自身實際來制定學習計劃,包括學習時間的安排等;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當然,教師在給予以學法指導時,還要堅持一下幾個原則,一是要注重引導而非強制,二是要有的放矢體現針對性,而不能忽視學情主觀臆斷,三是要指導要有切實可行性,而不能太過籠統抽象;四是針對班級不同的學生要體現出差異性,不能搞一刀切,五是要跟蹤服務,突出指導的反復性,以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深化認識。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更多地在社會實踐中認識生物科學、探究生物科學。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班級教學活動中,分小組進行合作性學習現已得到廣大一線師生的認可和贊同。但如何更有效地展開這一學習活動,還需要我們教師更多地去探索和嘗試。針對初中生物課堂來講,要做到小組合作學習切實有效,就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小組的分配問題。針對班上的幾十名學生,如何進行分組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需要我們教師能夠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生物學科學習成績,來進行有效地分組。其次,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充分調動班級上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不能出現只有優等生在侃侃而談,而差等生沉默不語的情況。為此,我們要照顧到小組里的每個成員,給他們均等的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再次,對於小組成員的發言,教師要多給予積極的鼓勵性評價。在小組間進行討論交流的時候,教師要留意觀察每位學生的思考狀態,要著眼於細節,從而給學生以指導,並且要善於抓住學生討論交流中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堅定他們生物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其成功感和愉悅感。最後,小組合作學習的交流方式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展現,而且要深入到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從而更深入地探討和交流各方的意見和看法,增強學生在課外進行補充素材知識以及主動探索、思考的積極性。初中生物教師只有切實做到了以上四點,才能真正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並有效實施。
由此可見,實施課堂有效教學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奮斗目標。在多年的生物教學實踐中,我也曾做出一些大膽的探索和嘗試,當然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心酸。但總的來講,我認為要實現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教師除了要優化備課方案、靈活教學方法並適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外,還要更多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堅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以便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地得心應手,更高效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從而能夠以生物學習為基礎,更好地培養學習中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