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生物試題時有那些技巧
2.突破難點。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准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瞭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後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思維越離開具體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識,與現實聯系少,理解起來困難。這時,要盡量藉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系起來,以便於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很難講清楚,但出示一個DNA模型,幾分鍾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3.歸納總結。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後,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於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路。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鬍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1.構建知識網路。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抓住生命基本特徵這根主線,理清每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相結合,此外,還要密切關注生物科技的最新發展動態。 (1)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生物知識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了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學習自由組合規律。 (2)關注知識的橫向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化、立體化。生物學科中的章節之間既有遞進關系,也有並列關系,內容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因此,學生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徵這根主線,豐富知識的內涵,擴大知識的外延,把生物知識匯成一張完整的網路。 2.完善理論體系。生物學的理論是大量的,它們貫穿在各個章節之中,如細胞學說、自然選擇學說、基因理論、生態平衡理論等,因此,在學習生物學時,除了專用名詞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論也是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的內容。 (1)用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為什麼人會有「白化病」、「白痴病」?為什麼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麼說人不是上帝或神創造的,而是從古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麼人類要保護鳥類?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都應當運用正確的理論去合理解釋,從而使人們能夠自覺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注意理論與生物基本概念的聯系。理論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對諸多概念的正確理解上。例如了解內環境自穩態理論的前提是弄懂pH值、體溫、血壓、血糖、滲透壓、氧分壓、電解質濃度等;同樣,生態平衡理論的運用也離不開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食物鏈、營養級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論間的聯系。生物學各種理論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在廣大生物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理論又不斷更新、不斷充實,使人們認識的生物世界越來越接近真實。所以,學生應該學會把某個理論放在整個生物理論體系中加以考慮,並通過實例來深化、拓展,使自己對生物理論的掌握更加完善,運用起來更加精確。 4.提高解題技巧。近幾年生物學高考題目主要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類,其中,非選擇題有填充題、分析說明題、學科內及學科間的綜合題。題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注意審題,搞清每一道題命題教師的考核意圖;其次,要學會區分對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是並列關系、遞進關系,還是包含關系;接著,要知道生物符號的特殊含義和正確寫法;最後,要具有分析歸納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增長知識、熟悉理論,還應當培養實踐能力、加強科技意識、訓練創造思維能力。首先要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明確實驗的主要目的,規范實驗的操作要求,了解實驗的整個過程;其次要學會知識和理論如何與實際相結合、與生活相聯系,從而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更加豐富、更加扎實、更加全面;接著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識,隨著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新的內容不斷湧入到考題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生物、環境富營養化等,因此,學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能夠關心科技時事、了解科技發展動態;最後,學生還必須經常進行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訓練,嘗試從一個現象聯想到另一個現象、從一種知識遷移出另一種知識,讓自己的知識和理論系統化、立體化,使自己的生物學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生物學習方法介紹 我主要介紹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歸納,二是做題。 首先講講歸納,這是我個人最推崇的方法。因為我高三這一年花在比賽上的時間很多,沒有嚴格地按照老師的進度很系統的復習,但知識歸納幫助我將系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復習效率,達到比較好的復習效果。我的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並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准確的理解並牢固的掌握課本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像優化設計上的歸納就很不錯,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我高二的時候做了全部自己寫的那種歸納,上高三不久,就在優化設計上對它給出的框架做了補充。
2. 寫生物論文的題材{本人中學生}
相關參考資料:
[思路分析]
怎樣撰寫生物科技小論文
一、 選擇課題
選擇課題(題目)要注意「實用性」、「可行性」和「創造性」。
「實用性」就是選擇的課題要在生產、生活或科學上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進行移植應用,為人類服務,襪梁吵在科學上有一定的價值。
「可行性」就是要從實際出發,也就是要從我們的知識基礎和人力、現有的實驗條件和經費條件來確定課題,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學生搞小論文,選題時宜「小」,切忌「大」而「全」。
「創造性」就是選擇的課題要新穎,有新的設想,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創新,不要簡單地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實驗。
二、 研究方法
課題確定後,就要選用確當的研究方法來完成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察法(調查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三種。
考察法就是調查某一地區的一些生物在組成、數量和分布上的規律性,像昆蟲種類、某些鳥獸的種類及數量變化、葯用植物、環保中抗污染植物和指示植物的調查……,這些調查結果有可能被有關部門採納,發揮出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種研究方法花錢少,不需要復雜的儀器和設備,一般的學校都可以進行。
觀察法就是對某種生物的部分個體進行細致的觀察,以了解其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的規律性。在研究過程中,被觀察的對象要有一定的數量,因為如果只對某一個體進行觀察,會產生偶然性,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還要注意進行重復的觀察,可以多設幾個觀察點同時進行,以得出科學的結論。在觀察的同時,如能注意採集,製作出生活史標本,則效果更好。
考察法和觀察法一般都是在不改變生物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而實驗法則是人工改變環境中的某個因素(如食物、溫度、光照等),觀察對有機體所產生的影響,找出其規律性。
實驗的方法要注意科學性。例如,選擇「不同飼料對蟾蜍蝌蚪發育的影響」的課題,在實驗時,可以分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和混合飼料三個組。飼養過程中,三個組在實驗中只允許喂蝌蚪的飼料不同,其他的條件,例如:蝌蚪的來源和大小、容器、水質、水溫、光照……都要求盡量相同,以避免其他因素影響實驗結果的科學性。飼養的蝌蚪要有一定的數量,每組20條左右。數量太少,實驗結果容易產生偶然性,說明不了問題;數量太多,又會給飼養和觀察帶來問題。
三、 撰寫「小論文」
「小論文」是同學們自己研究「成果」的小結,因此寫作時,可以以第一人稱「我」或「我們」來進行敘述。「小論文」一般包括:①題目。論文的題目要求簡潔、新穎,吸引渣配讀者。②引言。在文章的開頭,可以寫一篇簡單的引言,說明進行該項研究的目的,作者是怎樣想到要開展這方面研究工作的等等。③材料和方法。要寫清楚考察和觀察的對象,實驗的材料、材料的來源、研究方法以及所用的儀器設備等等。④結果。結果是論文的論據部分,如有可能則最好用數據的形式表示,整理成表格;如能進一步畫成曲線圖,則更加告侍形象,有說服力。⑤討論。討論是論文的論證和論點部分。是在分析所得到的數據後,得出科學的結論,也就是論點,並在理論上加以說明。⑥結束語及參考文獻。可以談談該項研究的實用價值;有的還可談談該研究的不足之處,註明參考文獻。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661/archives/2006/99890.shtml
生物科技小論文——草莓的無土栽培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