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原創高中生物

如何原創高中生物

發布時間:2023-07-01 11:45:22

A. 高中生物實驗方法

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一、實驗目的:
1、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2、了解細胞的結構;
3、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二、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可換)松針、動物血液、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
三、實驗用具: 載玻片、蓋玻片、蒸餾水、滴管、鑷子、土豆、刀片、顯微鏡(物鏡5X、10X、40X)
四、方法步驟:
1、製作松針的臨時切片:
(1)取干凈的載玻片一個平置於試驗台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餾水。
(2)將土豆切成條狀(截面約:0.5X12.5px)取兩條,將一根松針夾在兩個土豆條之間,用刀片削成盡量薄的薄片,削時,手腕不動,靠大臂帶動小臂移動刀片。切片數次。從中選取較薄的切片,置於載玻片的水滴上。
(3)從一側輕輕蓋上蓋玻片,不要產生氣泡。用吸水紙輕輕吸去蓋玻片周圍的水滴,即完成臨時切片的製作。
2、觀察切片:
(1)取出顯微鏡,置於試驗台上靠左的位置,打開光源。
(2) 將上步製作好的切片置於顯微鏡的載物台上,調整載物台位置,使蓋玻片對准光源。
(3)使用5X物鏡觀察切片,使松針切片在視野中心,換成10X物鏡,觀察松針葉面橫切結構。
(4)換成40X物鏡觀察,注意細胞及細胞內物質結構,畫圖。
3、 動物血液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類似)
4、 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的觀察。
五、考點提示:
1、松針的葉面結構是什麼樣的?
2、動物細胞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與植物細胞又什麼不同?
3、顯微鏡的物鏡倍數愈大,視野的亮度如何?物體的大小如何?
4、如何調節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盡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對顯微鏡下觀察的效果有什麼影響。

實驗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目的:
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闡明實驗原理—顏色反應,識記和區分用於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鑒定的試劑及產生的特定顏色,初步掌握鑒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學會描述實驗現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類較多,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都含有游離的具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分子內沒有,為非還原糖。實驗中所用的斐林試劑,只能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而不能鑒定可溶性非還原糖。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如:
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熱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
即Cu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澱粉遇碘變藍色(直鏈)或紫(紅)色(支鏈)。
2、脂肪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統稱為脂類。它是構成人體組織的正常成分,不溶於水而易溶於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劑中。在化學組成上,脂類屬於脂肪酸的酯或與這些酯有關的物質。脂類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積於脂肪組織中,並以油滴狀的微粒存在脂肪細胞漿內。
在病理檢驗中,脂類染色法最常用以證明脂肪變性,脂肪栓子以及腫瘤的鑒別。脂類染色使用最廣泛的染料是蘇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蘇丹Ⅲ,蘇丹Ⅳ,蘇丹黑及油紅O等。脂肪被染色,實際上是蘇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現染料的顏色。經研究認為組織中脂質在液態或半液態時,對蘇丹染料著色效果最好。根據這一原理,適當提高溫度(37℃-60℃)對組織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處的。
脂類染色,用冰凍或石蠟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劑封固,如甘油、明膠和阿拉伯糖膠等。
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橙紅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膽脂素呈淡紅色,脂肪酸不著色,細胞核呈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三、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經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
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4、澱粉的鑒定:馬鈴薯勻漿。
四、實驗用具:雙面刀片、試管(最好用刻度試管)、試管夾、試管架、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載玻片、蓋玻片、毛筆、吸水紙、顯微鏡
五、實驗試劑:
1.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
2.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3.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
4.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
5.碘液
6.蒸餾水
六、方法步驟:
一、可溶性糖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1. 制備組織樣液。

(去皮、切塊、研磨、過濾)

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

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生的顏色掩蓋。

2. 取1支試管,向試管內注入2mL組織樣液。

3. 向試管內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盪。

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

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OH生成。

4. 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鍾,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棕色 → 磚紅色(沉澱)

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實驗者。

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

防止試管內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

縮短實驗時間。

二、脂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

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

因為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於觀察。

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染色1分鍾。

染色時間不宜過長。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於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生氣泡。

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

裝片不宜久放。

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制備組織樣液。

(浸泡、去皮研磨、過濾。)

黃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漿,也可購新鮮豆漿以節約實驗時間。

鑒定。加樣液約2ml於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搖勻,溶液變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漿。

蛋清要先稀釋。

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

附: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用試管取2ml待測組織樣液,向試管內滴加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響顏色觀察

七、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答: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答: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答: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答:淺藍色棕色 磚紅色。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實驗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一、實驗原理:
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3、鹽酸的作用
① 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
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
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
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取材
① 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② 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③ 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
④ 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
2、水解
① 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
② 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
3、沖洗塗片
① 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
② 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 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
② 吸:吸去多餘染色劑;
③ 蓋:蓋上蓋玻片。
5、觀察
① 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
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
五、考點提示:
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
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
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
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
5、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實驗四: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一、實驗原理:細胞膜的流動性和半透性
二、實驗材料:豬(或牛、羊、人)的新鮮的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的生理鹽水)
三、實驗用具:蒸餾水、試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用試管吸取少量紅細胞稀釋液,滴一小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
2、在高倍鏡下觀察,待觀察清晰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蒸餾水,同時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細胞吸跑。上述操作均在載物台上進行,並持續觀察細胞的變化。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紅細胞發生變化;凹陷消失,細胞體積增大,很快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五、考點提示:
1、選擇動物細胞進行實驗的原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
2、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進行實驗的原因:人和其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膜),可以得到較純凈的細胞膜。
3、細胞破裂後,用什麼方法獲得較純的細胞膜:將漲破的細胞溶液,經過離心分離得到細胞膜。
4、如何獲得植物細胞膜: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將植物細胞壁水解得到原生質體;再將原生質體放入清水中,水自由擴散進入,原生質體漲破;最後經過離心分離得到植物細胞膜。
5、稀釋及稀釋的時候用生理鹽水的原因:稀釋後,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等雜物。用生理鹽水是為了保持滲透壓,防止在稀釋的時候就發生細胞破裂。

實驗五: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一、實驗原理:
1、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散布於細胞質中,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態。
2、線粒體普遍存在於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健那綠染液能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通過染色,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處於生活狀態的線粒體的形態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二、實驗材料:新鮮的蘚類的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新配製的質量分數為1%的健那綠染液(將0.5g健那綠溶解於50mL生理鹽水中,加溫到30-40攝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三、實驗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簽
四、方法步驟:
1、觀察葉綠體
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高倍鏡下觀察。
2、觀察線粒體
染色→製片→低倍鏡下找到口腔上皮細胞→高倍鏡下觀察。
五、考點提示:
1、觀察葉綠體時選擇蘚類葉的原因:蘚類屬於低等植物,葉片是綠色的單層細胞,不需加工即可進行觀察。
2、臨時裝片中的材料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的原因:保證細胞器的正常形態並能懸浮在細胞質基質中,否則,細胞失水收縮,將影響細胞器形態的觀察。

實驗六: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實驗目的:
1、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與前面的知識:顯微鏡的使用聯系)
2、觀察不同濃度的溶液對細胞吸水失水的影響,掌握此種方法的具體應用。
3、通過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確滲透系統的組成以及具體應用。
二、實驗原理:
1、成熟的植物細胞放到一定濃度的溶液中構成一個滲透系統。當細胞大量失水時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的伸縮程度不同,導致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分離。
2、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根據擴散作用原理,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壁又復原。
三、實驗材料:紫色特別深的洋蔥外表皮、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實驗用具:顯微鏡、鑷子、刀片、載玻片、蓋玻片、滴管、吸水紙
五、方法步驟:
1、用刀片在洋蔥鱗片葉的外表面劃一個小方塊,用鑷子撕取這一小塊洋蔥表皮,在洋蔥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劃一些方塊,用鑷子輕輕撕取一小塊(撕取的僅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為一個問題留給學生)。在取標本時,可以將洋蔥的內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進行對折,不要太用力,然後取其外表皮作為材料,將它平展地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並蓋上蓋玻片。
2、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3、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復3-4次。
4、再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5、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清水中。
6、還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六、實驗結論:
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當外界溶液濃度低於細胞液濃度時,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細胞壁又復原。

實驗七: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一、實驗目的: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過氧化氫酶的作用和意義
二、實驗原理:
新鮮的肝臟中含有過氧化氫酶,根據酶的專一性,可知其可以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
三、實驗材料:
質量分數為20%的豬肝研磨液,新配製的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質量分數為3.5%的FeCl3溶液
四、實驗用具:
量筒,試管,滴管,試管夾,試管架,衛生香,火柴,酒精燈,大燒杯,石棉網,溫度計
五、方法步驟:
1、取4支潔凈試管,分別編號1,2,3,4,向試管內分別加入2ml過氧化氫溶液。
2、將2號試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熱,觀察氣泡情況,並與1號試管作比較。
3、向3號試管內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號試管內滴入2滴肝臟研磨液,觀察哪支試管產生的氣泡多。
4、2至3min後,將點燃的衛生香分別放在3、4號試管內液面的上方,觀察哪支試管中的衛生香燃燒更猛烈。
六、實驗結論:
1、加熱能促進H2O2的分解,提高反應速率;
2、酶有催化作用,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實驗八: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一、實驗目的:
1、初步學會探索影響酶活性條件的方法。
2、探索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溫度和PH下催化過氧化氫水解的情況。
二、實驗原理:
澱粉遇碘後,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麥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後,不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但能
與斐林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
三、實驗材料:
質量分數為2%的新配置的澱粉酶溶液,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豬肝研磨液,
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新配製的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
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質量分數為5%的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冰水,熱水,
碘液,斐林試劑
四、實驗用具:量筒,試管,滴管,試管夾,三腳架,火柴,酒精燈,小燒杯,大燒杯,石棉網,溫度計,
五、方法步驟:
一、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1、取三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1,2,3,並分別注入2ml可溶性澱粉液。
2、分別向1,2,3號三支試管中各注入1ml新鮮的澱粉酶溶液,搖勻,依次放入沸水,37℃左右的熱水,冰水中,維持各自的溫度5分鍾。
3、分別向1,2,3號三支試管中各滴入一滴碘液,然後搖勻。觀察並記錄這三隻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
二、pH對酶活性的影響
1、取三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1,2,3,並分別注入1ml的新鮮的澱粉酶溶液。
2、依次向1號,2號,3號試管中注入蒸餾水,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各1ml並搖勻。
3、分別向1號,2號,3號試管中各注入2ml可溶性澱粉溶液,震盪搖勻。
4、將三支試管的下半部浸到37℃左右的溫水中,保溫5分鍾。
5、向三支試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試劑,震盪搖勻。
六、實驗現象:
一、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1號試管中的液體未變藍,2號和3號試管中的液體變藍,且2號試管藍色比3號試管深。
二、pH對酶活性的影響
2號和3號試管中的液體未變藍,1號試管中的液體變藍。
七、實驗結論:
1、在最適宜的溫度和最適宜的ph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2、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明顯下降。

實驗九: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葉綠體中有幾種色素。
二、實驗原理:
1、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機溶劑,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葉綠體中色素。
2、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得慢,因而可用層析液將不同的色素分離。
三、實驗材料:
新鮮的綠葉(如菠菜的綠葉),無水乙醇,層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餾出來的石油醚、2份乙醇和1份苯混合而成。93號汽油也可代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鈣。
四、實驗用具:
乾燥的定性濾紙,試管,棉塞,試管架,研缽,玻璃漏斗,尼龍布,毛細吸管,剪刀,葯勺,量筒(10ml),天平。
五、方法步驟:
(1)稱取5g綠色葉片並剪碎
提取色素 研缽→研磨→漏斗過濾→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 收集到試管內並塞緊管口
(1)將乾燥的濾紙剪成150px長,25px寬的紙條,剪去一端兩角(使層析液同時到達濾液細線)
制濾紙條
(2)在距剪角一端25px處用鉛筆畫線
(1)用毛細管吸少量的濾液沿鉛筆線處小心均勻地劃一條濾液細線
濾液劃線
(2)乾燥後重復劃2-3次
(1)向燒杯中倒入3ml層析液(以層析液不沒及濾液細線為准)
紙上層析 (2)將濾紙條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燒杯內壁,輕輕插入層析液中
(3)用培養皿蓋蓋上燒杯
觀察結果:濾紙條上出現四條寬度、顏色不同的綵帶(如下圖)

最寬:葉綠素a;
最窄:葉綠素b;
相鄰色素帶最近:葉綠素a和葉綠素b;
相鄰色素帶最遠: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六、考點提示:
1、二氧化硅:為了使研磨充分;碳酸鈣:保護色素免受破壞;丙酮:色素的溶劑。
2、擴散最快的是胡蘿卜素(橙黃色),擴散最慢的是葉綠素b(黃綠色)。
3、濾紙上有四條色素帶說明了綠葉中的色素有四種,它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的快慢也不一樣。
4、裁取定性濾紙時,注意雙手盡量不要接觸紙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臟物污染濾紙。
5、制備濾紙條時,要將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這樣可以使色素在濾紙條上擴散均勻,便於觀察實驗結果。
6、根據燒杯的高度制備濾紙條,讓濾紙條長度高出燒杯25px ,高出的部分做直角彎折。
7、濾紙上的濾液細線如果觸到層析液,細線上的色素就會溶解到層析液中,就不會在濾紙上擴散開來,實驗就會失敗。
8、畫濾液細線時,用力要均勻,速度要適中
9、研磨要迅速、充分。a.因為丙酮容易揮發; b.為了使葉綠體完全破裂.從而能提取較多的色素;c.葉綠素極不穩定,能被活細胞中的葉綠素酶水解而被破壞。

B. 怎樣制定自己的高中生物學習計劃

高中生物,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於理科生來說,尤其如此。要學好高中生物課,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還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針對生物學科的特點,要學好高中生物,建議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生物三部曲】
  1. 第一,教科書要熟爛於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是」,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這往往是高頻考點。
  2. 第二,要選擇一到兩本輔導書(多了就沒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讀》(王後雄主編)和《高效學習法》(薛金
    星主編),覺得就很夠用了。前者會把每個知識點細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務於課前預習、課後歸納整合的教輔,幫你夯實基礎;後者則服務於課後,歸納比較凝練,重在教授做題的方法,讓你快而准做題,沖擊高分。
  3. 第三,最重要的是做題與總結。
    1)把做題當成積累。
    在做題中你會逐漸摸清哪些地方經常成為考點。尤其是大題,出題套路會比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質是」這樣字眼的題一般要答與基因、DNA有關的知識點;又如,問神經遞質在神經元之間為什麼是單向傳遞的、要答「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並作用於突觸後膜」。生物是很有規律的一個學科掌握這些常考一些卡點的知識點,會保證得一個中等、穩定的分數。
    2)將經典的題收入記憶中。每一道生物題其實都是老師們智慧的結晶,一些考點,單獨考的時候並不難,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但出題人往往會將你在不同階段學到的知識歸納、找出其共性進行考察,這樣就考察了你對知識點掌握的准確性,以及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這種題一般為選擇題。例如:問:下列哪細胞器可以產生水?然後給你列出了如下細胞器: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溶酶體、液泡等等,A、B、C、D四個選項分別包含了上述細胞器中的幾種,你就要動用之前學過的所有關於細胞器內的反應的知識點:在學蛋白質時,學了脫水縮合可以產生水,場所:核糖體。在學細胞呼吸時,學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時會產生水,場所:線粒體內膜,所以答案為:線粒體、核糖體。通過這道題,你可以歸納出: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這,就轉化成你自己的積累了。這樣一來,做題不僅檢驗了你的知識掌握的怎麼樣,還替你歸納、總結了知識點,豐富了你的知識儲備所以,對經典的題適當加以記憶,會讓你的知識網交織的更緊密,不失為沖擊高分的良策。
    3)選擇兼顧速度與準度。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套題往往會包含30-40道選擇題,每道題大約分值在1-2分,但可別小瞧了選擇題,正式的高考中一個選擇要佔6分,相比較而言,大題的一個空也就1-2分所以說,選擇好壞對試卷的分數起著很大的決定性。在平時的訓練中有些同學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繼續答時准確率就大大下降。對於這種情況,不妨嘗試此法:按從前往後的答題順序,先把考察概念,定義,識圖(甚至看一遍題就能給出答案的)的簡單題先答上,然後回頭攻克涉及分析較繁瑣,計算量較大的繁瑣題目或難題。這樣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難題卡住,造成簡單題沒時間考慮的情況。此外,記錄自己每次在選擇題上花費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爭取每次都能在速度與准確性上有所突破。
  4. 【貼心小經驗】
    1、生物是一個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扎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餘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往往會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問:能釋放抗體的細胞是什麼?答案應為漿細胞(效應B細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細胞」,又如,問:少量生長素可促進生長,過量生長素會抑制生長,這種現象說明?應答生長素具有兩重性,答「雙重性」就一分也沒有唉。因為嚴密是生物科的特點,一個概念,差之毫釐的結果---往往是謬以千里。這又恰恰體現了理科科目的嚴謹。
    2、要准備一個錯題本。時間不夠,可以將改正後的答案抄在即時貼上--然後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總之要醒目),然後定期裝訂一下卷子就OK了,這樣不用抄題,能節省寶貴時間。
    再者,改錯時寫完標准答案,要是能加一兩句總結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過任何錯過的題,當時解決的越徹底越好。只有這樣考試才不會犯類似錯誤,才更有資本沖擊滿分。
    3、實驗題是較難得滿分的題型,它開放性較強,出題很靈活。但也有法可依:
    1)認真復習書中的實驗,學習常用的方法。
    例如:孟德爾的測交試驗---演繹推理法,薩頓通過研究蝗蟲精子和卵的形成過程提出推論: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類比推理法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同位素標記法驗證酶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學生探究實驗)---控制單一變數法其中最後一種方法常設考點,可見教材實驗的重要性。
    2)認真閱讀題干,區分好「探究」、「證明」探究題比證明題要開放,答題注意:加入相同濃度的、等量的、用生長狀態(長勢)相同的植株等等縝密術語的使用。
    4。識圖題。注意橫縱坐標、交點、拐點、走勢、正負半軸所表示的含義。平時要善於總結:種間關系--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的圖、光合+呼吸的圖(區分好「凈光合」即真實光合與表觀光合,主要從坐標軸正負判斷)等都很重點。
注意事項

C. 急需一篇高中生物論文 在線等

高中生物論文
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的開發利用
【摘 要】針對生物新課程教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其進行問題的調查、分析,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進行新一輪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開發研究,促進高中生物教與學方式變革、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生物新課程教材;校本資源;整合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一)生物新課程教材有許多優點,但對於鄉鎮中學的學生、教師而言,由於教學設備的相對落後,信息量不充分,學生體驗不足,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
從2008年9月採用了生物新課程教材後備課組成員在校內外展開調查而表明,大多生物教師對新課程在體現新課程理念方面的變化給予了肯定,學生在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敢於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習興趣等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備課組成員通過與部分教師、學生的座談發現,我們學校作為農村學校,而且又是普通中學的一所高中學校,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生物新課程有許多優點,但對於鄉鎮中學的學生、教師而言,由於教學設備的相對落後,信息量不充分,學生體驗不足,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
(二)生物新課程教材的問題太側重於大城市的實際,而偏離了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實際;另外,有些例子又過於理想化。因此生物新課程教材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發現配套資源不完善;對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缺乏新課程實施的指導等。
生物新課程教材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對新課程教材中用來引入的例子,我們的教師大部分的看法是:34.5%的認為「足夠多了,切合學生的實際」,46.9%的認為「改編一下即可」,7.1%的認為「根本不合用,按教師的想法重新編擬例子」.因此在生物新課程教材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明顯感覺到配套資源不完善;對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缺乏新課程實施的指導等.據我們調查的生物教師們反映,新教材的問題太側重於大城市的實際,而偏離了農村,另外,有些例子又過於理想化。用一位老師的話說「顯然新教材是給大城市學生使用的(有點過激,但是也有不少老師有這種說法)」.因此我們備課組成員認為:生物新課程教材進一步推廣時應注意:加強與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箬橫中學、大溪中學等)進行新一輪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的開發利用研究.
(三)加強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是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根據學校的適應需要而出發的,是勢在必行。
具體適應需要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使用是要學生在生物新課程學習中能輕輕鬆鬆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掌握知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生物校本教材資源是教師為順利完成教材內容,為使學生順利接受知識,所利用的一切資源。它包括生物課堂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的補充;生物新課引入的問題、故事;章節練習題,學生課外探究活動的計劃等。所採用手段包括:CAI課件、錄像帶、投影片、自製教具以及外出參觀等,因此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使用是要學生能輕輕鬆鬆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掌握知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生物校本教材資源在配合生物新課程教材下能與農村中學學生成長的需要相一致,能與農村中學的教育目標相一致。
開發符合農村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的校本課程,必須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指向人的發展,指向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指向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張揚。只有在這一理念下,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關系,才能使三者相輔相承,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農村中學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就業技能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惟有如此,生物校本課程在配合生物新課程教材下才能與農村中學學生成長的需要相一致,才能與農村中學的教育目標相一致。加強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 製成與我們這樣學校實際教學相適應的每一節課的CAI課件、幻燈片、課前小故事、課後的思考題、探究方案等
3、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開發對浙科版統編生物新課程教材和大綱起到補充、印證、豐富和發展作用。
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開發建設要遵循調查研究,尊重事實的原則,經過細致的研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反復對比,力求真實可靠,對統編教材和大綱起到補充、印證、豐富和發展作用每學期在校內開展一次新課程的教學活動的課堂問卷調查和學生對新課程教材實施中的滿意度問卷調查,為生物校本教材資源利用和開發提供保障。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坐落在農村,學生也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這一代的學生基本上獨生子女,從小受各方面的寵愛,生性有點嬌懶,家長管製得也少,而且生源相對重點中學來說文化基礎很薄弱,因此在生物新課程教材實施時,在選擇校本教材內容和編排校本教材內容要注重兩點:其一,將現實資源的發掘與統編教材、大綱要求結合起來,作為統編教材的必要補充。其二,把對文獻資料的運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運用恰當地結合起來,引導師生充分關注。
4、利用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開發為生物校本教材資源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礎。
校外成熟的條件性課程資源雖然相對稀缺,但素材性課程資源卻十分豐富,如何建立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協調利用機制,這也是有機整合農村高中學校生物校本教材建設資源的一個重要困難;另外,在學校廣泛自主地進行生物校本教材開發之後,如何盡快建立對學校校本教材建設的指導、管理和評估機制顯得日益迫切,從而能很好的整合到新課程的教學中。
因此我們備課組成員認為:生物新課程教材進一步推廣時應注意:加強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進行新一輪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開發研究,同時意識到需要教師的大量心血,它需要教師的大量積累,從生活中收集材料,從學生中收集材料,從各種報刊、雜志中收集材料,從電腦中收集材料。然後進行加工整理,製成與我們這樣學校實際教學相適應的每一節課。
二、策略與實踐
(一)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策略
1、准確理解生物新課程教材《標准》對模塊式的課程和教材設置的要求
高中生物學新課程由三個必修模塊和三個選修模塊組成。所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認識生命系統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生命系統中各組分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塊對於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學習這些內容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動的規律,理解科學的本質、過程和方法,了解並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發展中的應用。屬於公民素養的基本要求。選修模塊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生物科技視野、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選修模塊分別側重生物技術、生物學與社會和生物科技進展,為學生選擇學業和職業方向提供幫助。但生物科學的內容浩如煙海,發展迅猛,課標模塊內容與課標要求是否存在落差,這還必須通過實踐發現問題,不斷完善模塊內容的設置。
2、研究生物教科書內容的編寫意圖,創造性地使用生物教科書
生物新教材與原教材相比的新特點: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突出科學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深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改革教材的呈現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改進作業系統,促進評價的改革。在次建議各校高中新課程實驗年級備課組要至少備齊5個版本的教材。對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對知識內容的選擇、編排和呈現方式等,加深理解高中生物新課標對知識內容的要求,並依據課標優化組合不同教材的課程資源市高中新課程實驗年級中心組要組織專門的研究小組進行研究,並及時地將研究結果通過全市教研活動提供給各校參考。要摒棄過去那種「輕大綱,重教材」、「教學就等於教教材」的舊觀念,樹立「以課標為基本依據,以教材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來進行教學」的新觀念。
(二)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實踐--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優化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整合利用得以真正落實的重要保證。
1)感知和體會知識內容的變化
1.知識體系的變化
按課標要求,不再是普通生物學體系. 每個模塊的教材各圍繞一定的主線展開,並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確定知識內容的呈現順序,使之形成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
2.處理好基礎性和先進性的關系
知識內容的深難度總體上維持在現行教材水平,避免出現深難重。基礎不等於經典。基礎性應當是現代意義上的基礎性。如免疫。通道蛋白、人類蛋白質組計劃、DNA指紋技術、基因治療、恢復生態學等。選修課集中體現先進性,同時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基礎性與先進性之間有時矛盾,要靈活變通。如水分子的跨膜運輸。讓學生搜集最新進展的資料。
2)、探究能力目標和內容的變化
1.加強科學方法教育,關於科學方法的內容《分子與細胞》——觀察和實證,《遺傳與進化》——假說—演繹,《穩態與環境》——系統分析、 建立數學模型。
2.改進探究活動的設計。安排豐富多樣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體驗過程,領悟和運用方法.
3.鼓勵思考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討論。在資料分析、小資料、技能訓練、練習、自我檢測等欄目中,有許多關於科學過程和方法的思考題,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方法,活躍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教材呈現方式的變化
生物新課程加強內容的引導性和開放性,促進探究性學習, 變單純的敘述式為圖文結合,增設重要欄目。①有些問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究;②探究活動的寫法重在引導,探究的課題、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不作過死的規定;對於難度較大的探究活動,教材提供了參考案例; ③介紹生物科學上目前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或存在的爭議,體現科學體系的開放性;吸引學生興趣,提高思維的活躍程度,促進探究性學習。
我們備課組通過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的整合利用盡可能地縮小《標准》的理念與教學實踐之間的落差,促進高中新課程實驗穩步地開展。具體實踐的理論指導及實際操作如下:
1、提倡多種教學方式(包括校本教材探究實驗的開展)在新課程教材的實際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優化教學過程。
新課程提倡新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否定傳統的學習方式,而是要發揮不同學習方式的優勢,根據具體的知識內容、課型、學校條件、學生情況等對傳統的和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優化組合,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1)組織好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高中新課程標准將「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課程理念,必將有力地推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但教材在設計探究活動時,存在著相當的困難。這些教材內容與課標要求的落差,需要教師去彌補,即利用當地的課程材料,當地的生態環境及與社會生產、生活有關的生物學問題;為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備課組成員在生物學科中嘗試實施開展了新課程校本教材探究實驗--體驗制備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的製作比賽並在校園進行展覽,取得相當好的效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該學科的興趣。
(2)把握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對實際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一方面,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是不可思議的,這樣的「生成」實質上是「放羊」,是放棄教學的責任和教師的責任,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課堂教學是死氣沉沉的,這樣的「預設」不僅會嚴重束縛課堂教學中師生的「生成」能力,而且會慢慢扼殺師生的創新精神、探究慾望和生命活力。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既要切實改變課堂教學中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僵化模式,又要對只求生成忽視預設的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成效與分析
我們發現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中新課程教學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中也存在許多問題。
1.教育觀念滯後的問題
由於傳統的習慣勢力,部分老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是把知識結構、難點和重點反復掂量,圍繞它考慮教學過程如何展開,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的實現.只有對課程目標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使教學活動的組織符合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
2.各校的課程資源問題
現在各學校教學硬體還不很足,不少教師過去是僅僅依據一本教科書、一冊教參,就年復一年地教下去。現在實行新的課程標准,必須依託豐富的課程資源,一方面教師有責任發掘和利用多種課程資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學校要有相應的投資和建設。各校應盡可能地完善圖書資料、實驗室及相應的器材,還有網路資源等,至少為各備課組配齊5套不同版本的教材。
新的課程標准與原來執行的教學大綱,存在著顯著的差別。新課標是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而制訂的。執行這個課程標准,對於課程管理部門、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研究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於教材編寫者和課程的教師,都是全新的任務。教學活動是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同一內容的教學,不同教師都會有自己的教學策略、方法和風格,可以說,教學活動也是極富個性化的活動。但不管什麼樣的創造,不管什麼樣的個性,都應該是更出色地達到新課程的目標。
(二)對高中新課程教學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在高中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學校的實際尋找有效的策略,揚長避短,盡量把該模塊開設模式不利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一般地說,我們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1)應把把宣傳和計劃做在前,整體安排高中新課程兩年教學;
(2)對《標准》和教科書的研究應比實施提早,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和尋找對策;
(3)在新課程教材的實施中適當結合老教材知識;
(4)適時的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編想應的校本練習資源;
(5)為適應新課程教材的改革趨勢,經常在本校開展各種校本探究實驗;
(6)在課余開設各種選修,在學生選擇特長科目發展方向時,給予及時的指導;等等。

參考文獻:
1、王斌華著 《校本課程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2、程功、陳仙梅 主編《教育心理學》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4年
3、王少非 主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4、李建剛 《現代教學理論與實踐》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3年12月版
5、朱慕菊 走進新課程[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6、靳玉東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D. 怎樣學好高中生物的方法技巧

一、掌握高中生物的學習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的學習有自身的規律,掌握這些生物的學習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遵循認識規律。我們需要明白人的認識都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積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學習不能急於求成、一步到位,需要持續地努力,一定可以准確掌握生物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學習生物還需要有濃厚想學習興趣,有了興趣之後,學生會發現高中生物學起來真的很有趣。
二、突破高中生物學習的難點

有些生物知識比較復雜,但是因為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些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因為實驗更能加深同學們對生物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同學們可根據書本上的內容多做一些生物小實驗。
生物學習中有許多知識的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而學習的時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能使知識一目瞭然。思維越離開具體事物,就越加抽象。有些生物的知識,與現實聯系比較少,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 、標本 、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提升知識的理解效果。學習生物時,零散知識條理化 ,理論知識具體化、一般問題特殊化等突破難點的方法,都是高中生物學習的好方法。
三、善於對高中生物的知識歸納總結

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可以將知識分塊學習。學習之後再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生物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於理解和記憶,並且可以綜合運用。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路。要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要面面俱到。

E. 高三生物零基礎應該怎麼學

在高中無論學習哪一門課都需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高三生物零基礎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三生物零基礎的學習方法1
要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

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於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

④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並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於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像區別等一並弄清。後者只能在練習與復習中慢慢掌握。
高三生物零基礎的學習方法2
設法突破難點

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准確地掌握,而抓主幹知識,能一目瞭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末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要盡量藉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系起來,以便於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一旦出示DNA模型,幾分鍾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高三生物零基礎的學習方法3
經常歸納總結

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後,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於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路。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鬍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猜你喜歡:

1. 如何學好高中生物的方法

2. 高中該生物學習方法和技巧

3. 2018年高三生物復習備考經驗總結

4. 高考狀元談生物學習方法

5. 怎樣學高中生物

F. 怎樣學好高中生物

學好高中生物的六個要點 1、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等。 2、觀察比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如觀察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長發育等等,有效地發揮觀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作用。而我們生物學的原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來的。 3、綜合歸納 教師授課尤其是新授課,一般是分塊的,但各塊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各年級生物知識是連貫的,是一個整體。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 綜合歸納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4、靈活運用 這是學好學活生物的關鍵,認識的目的全在於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學了才真正有用。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後者正是中學生薄弱環節,必須高度重視。 5、還需掌握好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見的幾種。 (1) 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 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銅這六種元素,可以用諧音記憶鐵猛碰新木桶,這樣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遺忘。 (3) 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以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獨列出,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明顯,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 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要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展、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6、最後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聽講、復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閱讀全文

與如何原創高中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