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融合生物學科培養學生

如何融合生物學科培養學生

發布時間:2023-07-04 00:06:24

⑴ 如何在課堂中落實生物學科素養

一、激發初中生生物學習的興趣
根據初中生的性格與學習特徵,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設問的方式來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加以激發,以促進學生自身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首先,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設問的運用應充分重視問題的連貫性,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思考研究中,進而對他們的生物學習興趣加以激發;其次,重視教學中直觀性教學內容的構建,通過直觀的方式來激發初中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從本質上來看,生物這門學科本身便具備較強的直觀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通過模型和標本等實物的運用來提高教學的直觀性,或者是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視頻、圖片等內容的播放來提高教學的直觀性。除此之外,初中生物教師也可以將網路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通過網路搜索來豐富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最後,利用前沿知識來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加以激發。對初中生而言,前沿知識具有一定的新奇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生物教學中合理的對前言知識加以運用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二、充分利用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班級授課的方式提出於十七世紀,直至今日這種教學方式一直被廣泛採用,對學生而言,課堂是其知識學習、能力提升等的最為重要的平台。就我國初中的教學課堂來看,一節課的時間通常被設置為四十五分鍾,要切實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就要求教師能充分的對這段時間加以利用科學合理的採用教學的內容與方式。首先,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採用規范且易為初中生所理解的語言形式,從根本上幫助初中生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其次,將多元化的教學器具以及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教學中來輔助教學。多元化的教學器具以及先進多媒體的技術融入能有效提高生物知識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在對知識的至關認識中提高自身學習的主動性;最後,在課堂中充分對生物實驗家利用,讓學生在實際的觀察中來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並促使其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強化。
三、多元化教學知識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為促進初中生的生物成績得到有效的提升,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傳統課本教材的知識內容之外,還應充分融入能為初中生所接受的課外知識來進行教學的拓寬,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生物認識。因此,在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生物教師也可通過多元化知識的教學應用來落實初中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比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本教材知識內容基礎上融入克隆技術、人工智慧等相關的生物學科知識,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認知。又比如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講座或者是知識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生物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自身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到養殖基地、種植中心等地進行深入的學習,進而在幫助初中生開闊其視野的同時豐富他們自身的生物知識內涵。
四、引導學生進行生物學科知識的探究
就初中的生物教學來看,其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落實學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就要求教師能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首先,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制定有效的觀察目的、選擇合理的觀察內容、運用科學的觀察方式,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盡心深入的觀察,而在觀察之後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所觀察的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因此,在觀察能力培養中教師往往需要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中所要觀察的對象,並使其明確自己在學習中所要採用的觀察方式,學生通過由外至內的方式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整體的觀察,進而促進學生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其次,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能通過自主思考來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進而有效培養其自身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五、教學中生物實驗的合理運用
要落實初中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也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重視學生自身科學品質和的培養,要求初中生在生物學習中能保持正確的科學態度,並將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融入到生物學習中。生物教學中實驗的實施就是通過最直觀、最有效、最科學的方式生物學習的內容進行驗證,因此,要促使初中生自身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也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能充分對生物實驗加以利用。一方面,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實驗的過程以及所得的數據進行充分的記錄,並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際的實驗過程和最終的實驗結果以及自己在實驗過程中所記錄的數據完成相應的實驗報告;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實驗故事的講述來調動學生的情感認知,進而對其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⑵ 如何通過生物教學,提高學生的素養

在科學技術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學素養是每一個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新的《生物課程標准》把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作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學素養」主要是指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活動和個人決策時所需的生物學概念及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可以概括出生物學素養主要是由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科學方法、科學意識和科學品質等要素構成、可見,具備生物學素養有助於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科技的關系,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課程改革後的中學生物教材,內容更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社會,更具有科學性、趣味性。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生物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學生對科學的本質和客觀世界的認識,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學生物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關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材料,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以下是在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前提。 農村中學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有差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呢? (一)新穎的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如同戲曲的引子,影視劇的序幕,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扣響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生物學知識豐富多彩,教師要善於將生物學知識用精湛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教學內容不同,導入新課的方法也會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穎、獨特,富有情趣。例如,在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時,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的外形、體色、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然後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象使學生們異常興奮,自然激發了他們對理論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通過落實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培養學生勤於探究、樂於探究的生物學素養。 課改後的教材中,安排了較多的「活動」內容,教師要根據實際,對「活動」的內容、難度和形式要靈活掌握。探究性活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而在活動中要著重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重在使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比如,講「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這一節時,教材安排「自製泡菜」的活動,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在有經驗的家長指導下,自己動手製作泡菜和自釀美酒、米酒。學生品嘗到自己製作的泡菜和米酒,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奠定了基礎。 二、以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意識。 一個人如果對生物學知識一無所知,就更談不上對生物學有什麼興趣。只有生物學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才能對生物學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適時地掌握好教材基礎知識與生命科學研究動態的銜接,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科學的意識。例如,對細胞這一章內容的學習,通過細胞全能性的介紹,引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應用的實例,如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花卉和樹苗。在「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中,引入遺傳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生命科學的前沿知識。如我國通過基因技術獲得的快速生長的轉基因魚;抗擠壓耐保存的轉基因西紅柿;人類基因組計劃將完成人類全部23對染色體的遺傳圖譜的繪制工作,困擾人類的頑疾如艾滋病、惡性腫瘤、遺傳病將被攻克,從而大大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在教學中滲透這些知識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生物學知識的視野,同時也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而且喚起了學生的時代感,樹立了生命科學的意識。 三、利用生物科學發現史,培養學生科學研究方法。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科學的概念、原理,無不來自於客觀的實踐,來自於科學家的科學研究。通過探究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例如:在分析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用水綿和好氧菌進行光合作用實驗時,先請學生自己閱讀「實驗過程」,然後提出如下探究問題:(1)科學家為什麼選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從觀察水綿的結構出發: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並呈螺旋狀分布,不僅受光面積大,也便於觀察,經討論分析,認識到科學家選擇水綿作為實驗材料的目的,進一步認識到:選擇理想的實驗材料也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2)恩格爾曼在設計實驗步驟時,為什麼要把載有水綿的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黑暗的環境里呢?學生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排除氧氣和光線的影響,提高實驗的嚴密性。(3)為什麼要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檢測?學生回答:這樣能夠准確判斷水綿細胞中釋放氧氣的部位。保證實驗結論的准確性。⑷為什麼要做黑暗、局部曝光的對比實驗?學生回答:可明確結果全是由光照引起的,確保實驗結論的唯一性。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通過啟發誘導使學生明確:提出問題→創立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結果→再實驗再觀察,直到找出事物內在的必然聯系,這不僅是光合作用發現的基本過程,也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這不僅能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且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實驗導致科學發展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通過實驗課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 中學生物學實驗課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學生規范的操作能力 1、教師以規范的操作讓學生模仿。初中的學生剛剛接觸生物學實驗,實驗的操作還不太熟練、不太規范,此時特別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進行示範操作,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在「顯微鏡的使用」這一實驗中,我們就取鏡和安放、對光、調焦、觀察等一系列的操作進行規范的實驗示範,做到每講一點就規范地做一步,學生模仿地操作一步。就拿取鏡和安放來說,我們一邊講道:「左手托住鏡座右手握住鏡臂」,一邊進行示範操作,學生跟著我們進行實驗。這樣,容易培養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能力。又如觀察物象時,我們在屏幕上投影:「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應該密切注視物鏡;當物鏡接近玻片標本時,再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見物像為止;最後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見的物像更加清晰。」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能力,而且能夠保證學生安全、快速地觀察到物像。
2、提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與顯微鏡相關的實驗常常因為操作能力較差而直接影響到觀察實驗的效果,為此,我們在生物實驗課教學時,常常採取提出一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訓練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比如,在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之前提出:「在顯微鏡下只能看清楚一層植物細胞,如果葉的橫切片切的太厚,你能不能看清葉片的構造?如果看不清楚該怎麼辦?」利用這個問題很自然地引發學生用雙面刀片在觀察之前製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而且學生也很用心地挑選最薄的切片。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徒手切片的技能上實驗課時學生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觀察葉片的內部結構。 (二)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中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對象或標本的觀察往往帶有盲目性,教師應該細致而明確地告訴學生「看」(觀察)什麼、怎樣「看」。教師只有這樣正確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學生的觀察效果才會好。例如在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時,教師要求學生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自己帶來的綠色開花植物的各個器官;然後在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帶來的果實時,要求學生按照由表及裡的順序觀察其組成情況。 植物的觀察解剖實驗要嚴格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比如解剖和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時,如果先解剖和觀察花蕊(雄蕊和雌蕊),那麼,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就會遭到嚴重破壞,從而不利於觀察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的形態。所以,解剖和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時應該按照從下到上、由外向內的順序進行,即先看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將花托上的萼片和花瓣摘下,再看內部的雄蕊和雌蕊,最後將雌蕊的子房剖開,觀察子房內胚珠的結構。 (三)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所謂實驗中的表達能力,是指運用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並做出解釋,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探究實驗的關鍵就是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必須加強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其次,教師不斷地給學生提供表達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平時的交流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為此,我們在每一個探究實驗中都安排了小組間進行表達與交流這一環節。平時教師應多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鼓勵他們利用櫥窗、黑板報展示自己的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極大地調動學生撰寫的激情和慾望。 總之,在生物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應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落到實處,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不斷充實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樹立學生的科學意識,從而促進他們的科學素養的形成、發展和提高。

⑶ 如何利用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生物概念。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恰當地使驗證實驗變為探索實驗,能夠更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探究與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實驗中探索,探索中實驗,養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如何利用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呢?
1.在實驗教學中要創設科學探究情境,讓全體參與探究過程
讓學生了解科學家規范的探究過程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榜樣示範作用,但如果只讓學生瀏覽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而不將學生置身於探究學習的真實情境之中,讓學生動手「做」,則是難以實現探究目的的。生物實驗教學中,筆者以教材中的學生實驗為依託,盡量提供不同的實驗材料,讓學生不局限於課本的實驗方法,展開充分想像,靈活運用所給材料,全員動手自行設計實驗。一種設計方案失敗了,再去探索新的方案;一種方案成功了,再去探索最佳方案。生物學實驗不應該只是一個驗證生物學結論的過程,而更應該是一個探索、嘗試、體驗的過程。在實驗教學中,筆者大膽改革,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以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為例,由學生自己配製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通過不同的實驗方案探索出能使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濃度范圍,沒有簡單地按照教材中所給的濃度進行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的親身體驗,不僅豐富了感性認識,還發展了理性認識;既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又增強了觀察、記憶、思維等多種能力。學生通過探究,增強了對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自信,改善了師生間的關系,學習互動更加協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2.實驗教學更要滲透思維的探索
2.1提出問題,引發思維。
在實驗前,教師根據實驗內容和教學目標,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實例,學生明確本節實驗的目標後,教師提出假設,學生產生好奇,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了解實驗原理,熟悉操作步驟和方法;在教師的誘導下,提出某種假設和某種預言;對實驗中應注意問題和可能出現的意外,做到心中有數。
2.2實驗操作,發展思維。
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實驗的方法,幫助思考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該程序是實驗教學的中心環節。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和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注意發揮骨幹學生的「小先生」作用,讓他們在小組內做好示範;鼓勵中後生,多動手、動口、動腦,開發其非智力因素。
2.3設計實驗,探索創新。
首先讓學生重溫教材實驗,整理完成實驗報告。然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掌握實驗方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技能,獨立設計類似的實驗。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最後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評比、表彰。
3.實驗教學中要貫徹思維的創新
3.1鼓勵學生質疑,激活創新思維。
為了防止和克服學生在實驗中存在的滿足於簡單的機械操作或缺乏應有的思維廣度和深度等現象,教師要努力創設情景,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1.1讓創新擁有適宜的「土壤」。生物實驗教學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建立起一種民主、寬松、信任的教學氛圍,營造創新的「土壤」和「氣候」。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消除了膽怯和依賴的心理,不怕出錯和失敗,積極動手動腦,大膽嘗試,從而為培養創造性思維開辟了廣闊天地。為了使學生能自由自在地發表意見,課堂上筆者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就能無拘無束,各抒己見;在實驗過程中,有些學生因操作錯誤等導致觀察不到正確的實驗現象,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同時要以寬容的態度允許學生犯錯誤。
3.1.2讓猜想充滿實驗過程。正如牛頓所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在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猜想和預測,並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再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預測和猜想,這對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學習水分的散失時,讓學生猜想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於哪些方面?有的學生認為絕大多數水分用於參與植物體內的各項生命活動;有的認為主要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學生經過思考討論,設計出了「稱重法」實驗:剪取一根帶葉的健壯枝條,插入密封、盛有水的錐形瓶內,用一個透明塑料帶套扎在枝葉上,預先將塑料帶、盛水的錐形瓶分別在天平上稱重記錄。然後放到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再將兩者稱重,計算出錐形瓶內減少的重量即植物吸收的水與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塑料帶增加的重量)兩者之間的比值。實驗驗證了學生的猜想,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1.3創設科學探究情境,全體參與探究過程。讓學生了解科學家規范的探究過程固然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榜樣示範作用,但如果只讓學生瀏覽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而不將學生置身於探究學習的真實情境之中,讓學生動手「做」,則是難以實現探究目的的。生物實驗教學中,筆者以教材中的學生實驗為依託,盡量提供不同的實驗材料,讓學生不局限於課本的實驗方法,展開充分想像,靈活運用所給材料,全員動手自行設計實驗。一種設計方案失敗了,再去探索新的方案;一種方案成功了,再去探索最佳方案。生物學實驗不應該只是一個驗證生物學結論的過程,而更應該是一個探索、嘗試、體驗的過程。在實驗教學中,筆者大膽改革,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以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為例,由學生自己配製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通過不同的試驗方案探索出能使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濃度范圍,沒有簡單地按照教材中所給的濃度進行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的親身體驗,不僅豐富了感性認識,還發展了理性認識;既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又增強了觀察、記憶、思維等多種能力。學生通過探究,增強了對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自信,改善了師生間的關系,學習互動更加協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3.2引導學生求知,培養創新品質。
3.2.1探索實驗代替驗證實驗,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設計一些可行的探索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如「探究種子的成分」的實驗。關於探索種子是否含有水的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預測,然後讓學生取一些曬乾的小麥種子,裝進乾燥的試管里,放在火上均勻加熱,然後烘烤試管底部。接著提問:「試管內壁出現了什麼現象?這個實驗檢驗了關於種子是否含有水分的哪一種預測。」在探索實驗過程中,學習氣氛非常活躍,一環扣一環的問題使學生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他們通過觀察分析,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2.2營造寬松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調動各種教學資源,營造一種濃厚的創新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時,如果小魚活動頻繁就會影響實驗的進行,筆者就啟發學生,如何使小魚處於昏迷狀態。其中有一個學生由人醉酒得到啟示,想出這樣一個辦法:先用濕紗布包裹小魚,然後用鑷子把蘸足白酒的小棉球送入魚口中,3分鍾後,魚就會安靜下來,這樣就有利於觀察。由此可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只有在創造性活動中才能被充分激發。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生物試驗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大力培養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為素質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梁正.探索性實驗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1,(10):27-29.
[2]李淑梅,李青芝.創設問題情境與關注思維過程[J].生物學教學,2003,(7):33-34.
[3]姚維紅.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J].生物學教學,2004,(1):28-29.
[4]姚巧斌.高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與學生主體性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12-14.
[5]施憶.高中生物課程標准中的活動與探究(必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26.
[6]張富國,張昕,劉森.生物學實驗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45-46.
[7]陳繼貞,張祥沛,曹道平.生物學實驗教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4-26.
(作者系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2006級教育碩士)

⑷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教學進行融合

2010 年,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指出:「在中小學階段教育教學中,應努力推 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鼓勵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大力推廣信息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教學與 學科教學融合。」會議精神給予了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發展的新方向,即: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 術手段,給生物教學增添新的活力。
一、綜合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構建課內視聽體驗教學場景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倘若運用一種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技術、數字媒體技術 等,效果顯得略微單一,也難以真正引起學生的共鳴,而綜合運用多種信息技術,將其與高中 生物進行完全整合,構建課內視聽體驗的教學場景,才能夠實現對學生感官的全面調動,帶領 他們進入生物學習的海洋。
如在「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相關部分的教學中,筆者採用了綜合式信息技術融合生物教學 內容的策略,為學生構建了多樣化、動態性的視聽體驗課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蜜蜂采蜜」的視頻短片,以此作為課程導入。視頻中,卡通化的蜜蜂形象激起了 學生的童趣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瞬間投入到動畫中。其次,將製作好的 PPT 課件引入課 堂,對「信息傳遞的作用」進行講解,課件中豐富多彩的圖片、文字信息再一次吸引了學生們的 注意力,讓他們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再次,我使用 Flash 軟體播放「蝙蝠的回聲定位」和「植 物在光照刺激下開花」等動畫,並在動畫中適時地插入音樂,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生物學習的 視聽享受。整個課堂教學中,多元化的信息技術無處不在,學生們的課堂學習變得不再枯燥。 教學效應:上述案例中,多元化的信息技術展示,成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傳統信 息技術輔助教學模式下單一、乏味、文字列舉式的課件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更動態、生動的 多元化信息技術展示的課堂,而看似枯燥、難懂的生物理論知識,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過程中,實現了視聽展現,同學們看的開心、聽的舒心、學的更用心,課堂教學的質量自然得到充 分保證。
二、巧用網路信息平台,構建課外虛擬溝通交流的教學場景 在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幾乎所有的中學生都有自己的 QQ、微信、YY 賬號,且他們使用這些虛擬通信工具的頻率十分高。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新形勢,利用 QQ、微信、YY 構建課外虛擬溝通交流的教學場景,將生物教學延伸至課外,打造一種全新的生物教學體驗模式。

⑸ 如何在生物學科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淺談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好鏈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社會責任、國家認同、首襪喚國際理解(社會參與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文化素養方面);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自主發展方面)。核心素養體系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 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具體到生物學科,在教育部專家討論稿中擬定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4個關鍵表現,或者理解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和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4 個內容。 生命觀念,一般是指人們對生命的總的認識或看法,不僅包括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還包括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判定。學生的生命觀念知識主要來源於社會媒體,其次是自我學習和學校教育。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學生獲得生命觀念的主要學校教育方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取向,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積極討論生命,進而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找尋生活的真諦。通過教材引導學生珍惜生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是生命觀念教育的主要方式。 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將理性看做基於邏輯的和推理的加工過程,即理性是邏輯指引下的思考。理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級的認知加工方式,甚至比智力或其他認知能力更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結果,包括學業成就、決策的滿意度、心理健康,甚至違規或道德行為等。者凱通過生物科學的學習,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是生物學科的基本任務。在教材中設置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在爭論中發展自己的「理性思維」;以邏輯為指引進行實驗設計和分析,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理性思維」;在課後習題中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練習中在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 科學探究指的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在高中教材中,教師應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十分注重對科學史內容的介紹,如在講述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內容之前,講述了歐文頓、桑格、尼克森等科學家們 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歷程的艱辛,以及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探究熱情並為此付出的的不懈努力。從而培養中學生的對於科學探究的興趣,為將來的學習創新奠定基礎。 社會責任具體是指個人或組織對他人和社會應該承擔的任務、職責和使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個人或組織應盡的責任。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前提條件,教師應當在生物學科中,通過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實際,關心社會問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例如在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免疫系統」這章中有關傳染病的防治、抗生素及耐葯性的產生、艾滋病的知識、天花病毒和生物武器等方面的介紹、調查與討論,從而使學生形成關心社會、關心環境、關心人類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⑹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學習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強大內驅力。對學習產生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鑰匙。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是一種復雜的認知活動,而興趣的培養是完成這一活動的基礎,只有在各個環節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其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慾。因為現階段中考生物考試成績不記入升學總分,所以有些學生出現厭學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激發其求知慾,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的方法是: 一、明確目的,激發學習慾望 在第一堂生物課上,首先我熱情洋溢地講: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每個世紀都有生物學的足跡,使學生知道生物是自然學科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理、農、林、醫的基礎,人們的飲食起居、衛生保健都離不開它。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微觀上,以細胞工程、遺傳工程等代表的生物工程將有突破性的發展;在宏觀上,由於人口爆炸,糧食短缺,資源枯竭,能源耗費,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擾著人們。生物學知識對於解決這些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使學生明白學習生物知識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未來世紀的迫切需要,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與興趣。 二、聯系生活、生產,激發興趣 我們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我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先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講《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時,校園內五彩繽紛的花僅僅是為了好看嗎?為什麼白花要比紅花香?花對植物有什麼重要意義嗎?雖然學生每天都看到花,但對花的意義可能沒有想過,這有利於激起學生課下對日常的生活現象留心觀察、思考的激情。而且通過對這些生物現象的解釋,讓學生知道生物與人類生活、生產息息相關,從而培養和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既教書又育人。 三、宣傳我國生物科學的偉大成就,提高興趣 在講《激素調節》時介紹材料《王應萊組織我國科學家率先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感受科學家的偉大成就和科學家勇於探索的精神。如在講《生物的變異》中關於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時,我國農科院鮑文奎研製的一種新物種叫八倍體小黑麥,它穗大、粒多、抗病性、耐瘠性很強、營養品質好,是舉世矚目的育種方面的新成就。而袁隆平在海南的水稻育種更是舉世聞名,為全世界億萬人解決了溫飽問題,創造數千億元的價值。通過宣傳我國生物科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從而培養和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生物興趣。 四、挖掘資源,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開拓視野,提高興趣 實踐是學生直接接觸生物學的一種方式,它能使學生對生物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索,是興趣形成的重要環節。我經常指導興趣小組的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如對萬城飲用水源太陽河和萬寧農村生活飲用水進行調查,調查論文《萬寧市農村生活飲用水情況調查》、《萬寧水庫生活用水污染調查與治理對策》和《保護太陽河實踐活動》先後獲省科技創新二、三、二等獎。例如:在學完植物的新陳代謝後,向學生提出,大棚內種植蔬菜,如何提高產量?讓學生分析澆足水,施好肥,保持適當溫差、光照,增施二氧化碳等措施的理論依據,使學生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之後,組織學生參觀萬寧反季節瓜菜種植情況後改進大棚生產為小棚生產作品獲省科技創新一等獎。學生們對這些活動都有濃厚的興趣,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 。 五、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直觀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初中生對生物標本、模型、掛圖等教具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因此每節課採用合適的標本、實物、模型、掛圖等直觀教具,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的趣味性有著良好的作用;如講種子的結構時,將浸泡的菜豆和玉米分發給每個學生,讓他們進行解剖和觀察,使他們通過觀察、比較去找出這兩種種子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又如在苔蘚植物時,帶領學生到教室後等陰暗潮濕的地方觀察葫蘆蘚,指導學生觀察葫蘆蘚的生活環境、植株形狀、葉的形狀和顏色、莖的特點、假根的特點等,學生印象極深。 生物教學的特點,就是直觀性強,而多媒體教學恰恰具備這種強的直觀性,並充分利用聲、光、電、多媒體的刺激,如我講到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時,用多媒體展示,映入眼簾是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加上解說:狡猾的狐和兇猛的鷹,活像兩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不論是顯赫一世的蛇還是溫和的兔、多害的鼠、羽毛美麗的歌聲動聽的小鳥,都成了它們的腹中餐,小鳥為了生存狠狠地吃掉了蝗蟲;它們之間是你吃我,我吃它。我啟發學生觀察分析圖解,形成食物鏈及食物網的概念後,又以動態方式顯示了在大量捕殺蛇或鷹後所形成的嚴重後果,很好地向學生傳授了生態平衡這一概念。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思維也很活躍,由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收效顯著。 2、加強生物實驗,提高學習興趣, 生

閱讀全文

與如何融合生物學科培養學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