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高效利用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
我國農業種質資源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加強保護和利用的緊迫性越來越強。自然生態條件下的農業種質資源種類和數量明顯減少,交通便利地區農作物野生近緣物種消失速度加快,部分地方畜禽品種、近海和流域野生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呈下降趨勢,急需救援保護。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本作用。畜禽及水產品產量長期居世界首位,主要是品種不斷更新。突破性品種的成功培育和推廣,都離不開優秀種質資源的挖掘和利用。
B. 在我國發展生態農業,有幾條主要思路
第一,採用立體種植,提高資源利用率。立體種植是在半人工或人工環境下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原理進行生產種植。它巧妙地組成農業生態系統的時空結構,建立立體種植和養殖業的格局,組成各種生物間共生互利的關系,合理利用空間資源,並採用物質與能量多層次轉化手段,促使物質循環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時進行生物綜合防治,少用農葯,避免重金屬污染物或有害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最終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發揮系統的整體性與功能整合性。
第二,發展節水旱作農業。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按耕地面積計算,畝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國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左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北方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的乾旱、半乾旱及半濕潤易旱區的國土面積佔全國的56%。另外,南方丘陵山區雖然年降水量比較充足,但由於地勢地貌特點,加上降雨時段集中,蓄水設施跟不上和水土流失等原因,也經常出現季節性旱情,農業生產受水資源的制約很大。要使我國農業再上一個新台階,必須加強農田基本建設,發展節水旱作農業。
第三,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農業是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農業和農產品加工領域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它是指在無污染區域內或已經消除污染的區域內,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限制外源污染物質進入農業生產系統,生產出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產品,同時,生產及加工過程不對環境造成危害。其核心就是農產品出自潔凈生態環境、限制產品生產過程中化學製品的使用、加工過程符合相應操作規程而生產的食品。
第四,發展白色農業。「白色農業」是以細胞工程和酶工程為基礎,以基因工程綜合利用組建的工程農業。它具有生態農業的特徵,即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白色農業是利用微生物資源寶庫,應用科技進行開發,創建微生物工業型的新型農業。傳統農業以太陽為直接能源,利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生產人類食物、動物飼料。「白色農業」與傳統的綠色農業相比,其基本形態和生產模式都截然不同。「白色農業」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氣象和季節的限制,可常年在工廠進行大規模生產。因此,發展微生物工程科學,創建節土、節水、不污染環境、資源可循環利用的工業型「白色農業」,是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第五,發展觀光生態農業。觀光生態農業是指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觀光旅遊和休閑度假為主要目的,將農業資源利用、開發和保護集於一體,綜合考慮生態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上的有效性,強化農業的觀光、休閑、娛樂和教育等功能,形成具有第三產業特徵的一種新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走既有利於促進農業資源優勢向生態旅遊優勢轉變、又有利於促進生態環境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變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