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洋生物有多少種類 我國對海洋採取什麼措施
一、海洋生物概況:經過幾十年來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 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約佔全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數量佔50%。
我國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況大致可以分為水域海洋生物和灘塗海洋生物兩大類。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魚類、頭足類(例如我們常吃的烏賊,也叫墨魚)和蝦、蟹類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魚類的品種最多,數量最大,構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體。水域海洋生物種數的分布趨勢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種類較多,而黃海、渤海的種類較少。
二、我國針對海洋生物的政策:針對基礎較弱的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設置了成果轉化、產業化和產業公共服務平台三種類別,針對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有重點地進行分類扶持。此外,根據項目規模設置一般、重點和重大項目三個層次,給予專項支持經費300萬元至3000萬元不等。
在項目經費管理上,專項項目經費按一次核定財政資金補助總額,分年度(2-3年)滾動支持的方式實施,將項目管理與經費使用緊密結合,提高項目監管的有效性和靈活性。專項資金將集中扶持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優先支持海洋生物高效健康養殖、海洋生物醫葯與製品、海洋裝備等產業發展,強化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力爭在關鍵領域實現突破。
『貳』 氧氣缺乏會對海洋生物產生什麼影響
2017年9月,有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層特殊的、陰暗、惡臭的水,那裡有海蛇尾和海膽,它們通常躲藏起來,棲息在珊瑚的頂部。近期,一項研究解釋了這一獨特的觀察結果。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氣候變化和營養過剩,全球海洋中的氧氣損失正在加速,但突然缺氧事件如何影響熱帶海洋生態系統尚不清楚。過去的研究表明,溫度上升會導致珊瑚的物理變化,比如白化,當珊瑚受到壓力時,就會驅逐生活在它們組織中的藻類。如果條件沒有改善,白化的珊瑚就會死亡。然而,熱帶地區氧氣水平下降引起的實時變化很少被觀察到。在局部范圍內,缺氧事件可能比導致大規模白化的變暖事件對珊瑚礁構成更嚴重的威脅。這些突發事件會影響所有需要氧氣的海洋生物,並能迅速殺死珊瑚礁生態系統。
調查人員報告說,這一事件導致珊瑚白化和大規模死亡,造成50%的活珊瑚損失,直到事件發生一年後才顯示出恢復的跡象,海底群落發生了劇烈變化。在低氧水域中,最淺的測量深度約為9英尺,距離博卡斯德爾托羅海岸約30英尺。
那倖存下來的50%的珊瑚呢?研究發現,一些珊瑚有承受這些條件的潛力。這一發現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以確定哪些珊瑚基因型或物種已經適應了快速變化的環境,以及幫助它們茁壯成長的特徵。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生活在珊瑚礁中的微生物在一個月內恢復到正常狀態,而像海蛇尾這樣的大型生物則在這些條件下死亡。通過收集海水樣本並分析微生物DNA,他們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些微生物不一定適應它們的環境,而是在「等待」時間在這些低氧條件下發光。
研究者一致認為,人類活動會導致營養物污染和海水變暖,從而導致海洋缺氧。沿海土地開發和農業等活動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和改善,這將減少缺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研究提供了在急性缺氧事件中珊瑚礁微生物群落的命運。珊瑚礁微生物對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反應迅速,為自然界的物理和生物過程提供可靠的指示。
研究小組發現,在事件消退後,珊瑚礁微生物群落從缺氧狀態向正常狀態的轉變,表明珊瑚礁微生物的恢復路徑是獨立的,與底棲宏觀生物脫鉤。這可能有助於重啟影響珊瑚礁群落其他方面恢復的關鍵微生物過程。
『叄』 人類如何破壞海洋生物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的一項報告顯示,軍事聲吶等不斷加劇的海洋雜訊正影響著海豚、鯨的生活,因為這些動物必須依賴聲音進行交配、覓食以及躲避天敵。報告稱,海洋雜訊輕則影響海洋生物的長期行為,重則導致它們聽力喪失甚至死亡。
NRDC的研究結果認為,目前科學界對於軍用聲吶可以傷害、殺死並大范圍破壞海洋哺乳動物這一點上已經沒有爭議。美國環境和鯨保護組織也多年致力於保護海洋哺乳動物免受美軍聲吶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聲吶與鯨的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很緊密。另外,聲吶也降低了大比目魚和其他魚類捕食的成功率,還影響了魚類的繁殖率和巨型海龜的行為等。一些魚類的內耳也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這直接威脅著它們的生存。
由中頻聲吶試驗導致的鯨大量擱淺及死亡事件不斷發生:1996年5月, 美軍在北約的一次演習中,有14頭劍吻鯨在希臘海岸擱淺;2000年3月,美軍在百慕大海域再度進聲吶實驗,由於軍艦配備的聲吶影響,3個種類共16頭鯨擱淺在長達150米的海岸線上,其中6頭死亡,多個物種成群擱淺是非常罕見的,科學家發現沖灘擱淺的突吻鯨眼睛、顱部出血,肺爆裂,自此美軍接受了聲吶對海洋哺乳動物行為有影響的觀點;2002年7月,66頭領航鯨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鱈雪角集體自殺,原因同樣與聲吶實驗有關;2004年7月,在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中,美軍聲吶測試開始後不久,夏威夷沿岸的淺水中就有200頭鯨魚擱淺,其中1頭鯨魚仔死亡;2005年初,由於美軍聲吶試驗,37頭鯨擱淺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外灘;2009年3月,美國「無瑕號」在南海被中國漁政人員和漁民攔截並驅趕前,打開聲吶「工作」後不久就在「無瑕號」聲吶范圍內的香港海岸邊,出現一條長逾10米的成年座頭鯨迷航擱淺。
科學家稱聲吶發射的聲波可能幹擾鯨和海豚利用自身聲吶捕食。海軍的聲吶還可能驚嚇某些鯨類,特別是突吻鯨,促使它們沖出水面造成危險後果。目前的政策要求海軍當有海洋哺乳動物在附近時要關停聲吶並採用其它手段來保護動物。
低頻主動聲吶技術比目前海軍裝備於多種潛艇和其他艦艇的中頻主動聲吶技術更加先進。低頻主動聲吶目前只在美海軍的兩艘艦上使用,兩艘均部署在西太平洋,聯邦政府禁止它們在夏威夷群島海域使用這種聲吶。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海軍發射水下聲波用於感知水下目標,另一方面,低頻主動聲吶聲波比其他聲吶輻射的范圍更廣,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它對海洋哺乳動物有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