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空里還有沒有其他生物
如果在“尋找外太空有智慧生命”(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 SETI)領域一有動靜,我馬 上就會知道,因為一定會首先接到記者的詢問電話。多年 前我和同事儒德(Robert Rood)合寫了一本書,主要的論點 是反駁當時普遍認為星系中滿布著有智慧生命的觀點。顯 然我的名字被登記在許多人的參考電話簿中,被標注為反 對派的代表而受到他們的關注。然而,有很多記者恐怕是 要失望而歸的,因為我雖然相信我們或許是星系中唯一具 有高等科技文明的星球,但我也相信SETI是應該需要熱 切投入的事業。這是少數幾個我能想到的、其結果無論是 正面或負面都一樣具有意義的科學計劃之一。
關於SETI的第二階段的思考,形成於我們開始尋找 數百萬外星人時。到了 20世紀50年代,太陽里有人居住 的想法當然已被放棄了,但是一般還是感覺我們必然會在 火星和金星上發現生命,或許某些較大的衛星上也可能。 然而,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里,隨著對太陽系探索的開展, 這方面的希望也變得很渺茫。金星原來是火熱的地獄,火 星是冰冷無水的沙漠。雖然在20世紀50年代曾樂觀地期 望,但今天卻沒有任何在太陽系中有生命跡象的證據,即使 認為火星上有可能曾有過原始的生命。
不僅如此,我們一面開始了解像行星大氣層這種動態 系統時,也就開始認清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在表層能有 液態水長達數十億年之久、以使高級生物發展出來——很 可能是非常稀有的。這里一個關鍵概念是所謂“可居住連 續區w(continuously habitable zone,簡稱 CHZ),是圍繞著恆 星的帶狀區域,使其中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會存在。
太陽周 邊的可居住連續區,從比地球軌道小百分之一的軌道伸展 到比地球軌道大百分之五的軌道。假使地球軌道再靠外面一點,就會在很久以前即已凍結;如果再靠裡面一點,則會 像金星一樣火熱。比太陽小的恆星根本就沒有可居住連續 區,而比它大的,則不能存活到令生命發展出來。
連行星的大小也在生命的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地球大的行星就會有太多的火山,而變得像金星;比地球 小的行星就會流失其大氣層,而變得像火星。並且計算顯 示,沒有足夠大衛星的行星,其自轉軸會不斷劇烈地變換方 向——這樣的過程如果發生在地球上,必然會消滅掉一切 生物。因此,為了要找到有智慧的生命,我們必須找到大小 適中的行星,有一個大衛星,在恰好適當的距離繞行著一個 恰好大小適中的恆星。很可能地球是星系中唯一符合這條 件的行星!
即使你認為成功的機會極少,我們還是必須嘗試SETIo過去使用的重要技術(以及在可預見的未來),是尋 找其他文明有意或是無意發送出來的無線電波。這類搜索 已經做了許多次(到目前為止都沒成功),但是在這領域也 從來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有系統的計劃。美國議會對在
這個領域進行大規模的項目投資表示完全反對。應該歸功 於美國航太總署這個官方機構,他們竟能努力維持經費不 致枯竭,甚至勇敢地給了這計劃一個隱晦的名稱。但美國 國會在識別出所謂的“高解析度微波掃描”(HRMES)計劃根本就是SETI的偽裝後,就在1993年把經費砍掉了。現 持,搜尋還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