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可以看見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Epulopiscium fishelsoni(費氏刺骨魚菌)最大的微生物 (這個最大概念是以單個個體的大小來定的)」
Ⅱ 怎樣才能看到微生物
池塘水中應該有草履蟲和水蚤,你自己取樣看看吧,過程就不多說了。
Ⅲ 微生物怎樣分類
微生物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原核微生物
1、細菌(Bacteria)
2、古菌(Archaea)
二、真核微生物
1、真菌(Fungi)
2、原生動物(protozoan)
3、藻類(algae)
三、無細胞生物
1、病毒(virus)
2、類病毒(virusoid)
3、擬病毒(viroid)
4、朊毒體(亦稱朊病毒、蛋白質質感染性顆粒,prion)
(3)怎麼看徽生物擴展閱讀:
微生物的主要特性
1、體積小,面積大。一個體積恆定的物體,被切割的越小,數量越多,其相對表面積越大(有時也稱作比表面積)。微生物體積通常很小,如一個典型的球菌,其體積約1mm³,可是其相對表面積卻很大。正因為有了較高的相對表面積做基礎,微生物才有了一些獨特的特徵,比如能夠快速代謝。
2、吸收多,轉化快。微生物通常具有極其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據研究,乳糖菌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3、生長旺,繁殖快。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微生物理論上能做到指數級增長。大腸桿菌能夠在12.5-20分鍾內繁殖1次。
4、適應強,易變異。由於其相對表面積大的特點,微生物具有非常靈活的適應性或代謝調節機制。微生物對各種環境條件,尤其是在如同高溫、強酸、高鹽、高輻射、低溫等這樣十分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的適應能力。
5、分布廣,種類多。由於微生物體積小、重量輕、數量多等原因,地球上除了火山中心區域等少數地方外,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微生物種類多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物種多樣性;生理代謝類型多樣性;代謝產物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生態類型多樣性。
Ⅳ 新人求教如何看水中的微生物
生物技術,有時也稱生物工程,是指人們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先進的工程技術手段和其他基礎學科的科學原理,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因此,生物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先進的生物技術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革新技術。改造生物體是指獲得優良品質的動物、植物或微生物品系。生物原料是生物體的某一部分或生物生長過程所能利用的物質,如澱粉、糖蜜、纖維素等有機物,也包括一些無機化學品,甚至某些礦石。 生物技術的種類及其相互聯系 近十幾年來,科學和技術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們越來越多地採用多學科的方法來解決各種問題。這將導致綜合性學科的出現,並最終形成具有獨特概念和方法的新領域。生物技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一門綜合性的新興學科,根據生物技術操作的對象及操作技術的不同,生物技術主要包括以下五項技術(工程)。 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興起的一門新技術,其主要原理是應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遺傳物質,通常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分離出來,在體外進行切割、拼接和重組。然後將重組了的DNA導入某種宿主細胞或個體,從而改變他們的遺傳品性。有時還能使新的遺傳信息在新的宿主細胞或個體中大量表達,抑或基因產物(多肽或蛋白質)。這種創造新生物以特殊功能的過程就成為基因工程,也稱DNA重組技術。 二細胞工程 一般認為,所謂的細胞工程是指以細胞為基本單位,在體外條件下進行培養反之,或人為使細胞的某些生物學特性按人們的意願發生改變,從而達到改良生物品種和創造新品種,加速繁育動植物個體,或獲得某種有用的物質的過程。所以細胞工程應包括動植物細胞的體外培養技術,細胞融合技術,單克隆抗體,核移植,胚胎移植技術等。 三酶工程 酶工程是利用酶、細胞器或細胞所具有的特異催化功能,藉助生物反應裝置和工藝過程來生產人類所需產品的一項技術,包括酶的固定化技術、細胞的固定化技術、酶的修飾改造化技術及酶反應的設計等技術。 四發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生長速度快,生長條件簡單以及新陳代謝過程特殊等特點,在合適條件下,通過現代工程技術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種特定功能生產出人類所需的產品稱為發酵工程,有時也成微生物工程。 五蛋白質工程 蛋白質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礎上,結合蛋白質結晶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蛋白質學等多學科的基礎知識,通過對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從而達到對蛋白質進行修飾、改造、拼接以產生能滿足人類需要的新型蛋白質。
Ⅳ 光學顯微鏡如何看微生物
光學顯微鏡是要使觀察的標本透光才能看得見。看微生物要做裝片,方法是:1、在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嚴格的講是蒸餾水)。2、取標本。用解剖針挑取少量的標本(如發霉的麵包或水果上的黴菌);用吸管吸取少量的池水或酵母菌的培養液。放在清水滴中。3、蓋上蓋破片。就能觀察了。像酵母菌這種無色的標本還要進行染色。家庭用染色劑可選用稀碘酒或稀紅墨水。
Ⅵ 怎樣鑒定某一微生物是什麼
樓主你好。微生物的鑒定首先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它的一些基本特徵,判別屬於桿菌、球菌等中的哪一種。進行革蘭氏染色,看是陽性還是陰性。然後提16srDNA,測序,對比已知的基因序列看看可能屬於哪種菌。然後進行氧化酶鑒定,全脂肪酸鑒定等等實驗,最終判別它的菌種。
Ⅶ 什麼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酵母菌等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請採納回答
Ⅷ 如何辨認微生物
用革蘭氏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麥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於1884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鑒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系。
未經染色之細菌,由於其與周圍環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
陽性紫色陰性紅色
。染色後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徵,而用以分類鑒定。
原理 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後,在細胞壁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革蘭氏陽性菌由於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較多且交聯緻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脫色處理時,因失水反而使網孔縮小,再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脫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Ⅸ 微生物是如何發現的
微生物學作為一門科學誕生於1674年。當時,一個充滿好奇心的荷蘭的布料商人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用一個經過他精心打磨的玻璃鏡片去觀察一滴湖水。盡管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知道彎曲的鏡片能放大物體,但只有當一雙靈巧的工匠之手和一個業余科學家的探索精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理解才從此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透過這個簡單的放大鏡,他看到的無疑是當時人類所能看到的最驚奇的景象——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最初一瞥。後來,在給倫敦皇家學會的信中,他這樣描述自己所見:
「(鏡片下有)很多微小的生物,一些是圓形的,而其它大一點兒的是橢圓形的。我看見在近頭部的部位又兩個小腿,在身體的後面有兩個小鰭。另外的一些比橢圓形的還大一些,它們移動的很慢,數量也很少。這些微生物有各種顏色,一些白而透明;一些是綠色的帶有閃光的小鱗片;還有一些中間是綠色,兩邊是白色的;還有灰色的。大多數的這些微生物在水中能自如運動,向上或向下,或原地打轉兒。它們看上去真是太奇妙了。」
盡管Antony Van Leeuwenhoek是第一個看到的細菌和原蟲的人,另一個英國的微生物學家Robert Hooke(1635-1703)成為第一個看到真菌的人。在1665年,他發表了關於真菌的描述,他叫它們「微小的蘑菇」。他對樣本的描述非常精確以至後來被確認為麵包霉。Hooke也描述了如何製作顯微鏡,它和十年後Leeuwenhoek製作的顯微鏡很相近。因為Leeuwenhoek和Hooke幾乎同時發現了微生物世界,他們因此在人類科學史上這個偉大的發現中享有同等的崇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