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有哪些微生物可以做論文

有哪些微生物可以做論文

發布時間:2023-07-14 11:22:38

『壹』 微生物論文 2000字

生物學論文 會計072 袁璐 060712224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都是一些個體微小(一般<0.1mm)、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包括屬於原核類的細菌(真細菌和古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屬於真核類的真菌(酵母菌、黴菌和蕈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及屬於非細胞類的病毒和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和朊病毒)。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在21世紀的生命科學的發展中,微生物更是發揮了無可爭辯的關鍵作用。 在整個生物界中,各種生物體形的大小相差十分懸殊,微生物由於其形體都極其微小,因而導致了一系列與之密切相關的五大共性特徵:1. 體積小,面積大。這有效地增強了微生物的信息溝通能力,並由此產生其餘四個共性特徵。2. 吸收多,轉化快。這個特性為微生物的高速生長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謝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3. 生長旺,繁殖快。它使得對生物學理論的研究周期大為縮短,空間減小,經費降低,效率提高。4. 適應強,易變異。微生物對地球上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堪稱生物界之最,其有益的變異後代可以為人類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5. 分布廣,種類多。微生物的種類多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物種的多樣性,生理代謝類型的多樣性,代謝產物的多樣性,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以及生態類型的多樣性。微生物的分布廣,種類多這一特點,為人類在新世紀中進一步開發利用微生物資源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前景。 既然微生物有如此的五大共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必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常吃的醬腌菜,腐乳,米酒都是糧食用微生物加工後的產物;真菌類的靈芝,蟲草可以治病,銀耳、木耳、蘑菇、平菇是,美味佳餚,它們都屬於微生物。再如微生物在工業上用於釀酒,生產調味品、酶制劑、有機酸等;在醫葯衛生上用微生物生產的抗菌素、生化葯品,以及製成疫苗等等,在對人類的健康問題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農業上根瘤菌劑大大提高了豆科作物的產量,用微生物防止害蟲,既殺蟲又安全;在現在的能源開發,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上微生物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再到20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DNA功能的闡明,中心法則的提出,遺傳工程的提出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現,微生物充當著重要的研究主角。由此可見,微生物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貳』 微生物學方面的期刊能被sci檢索的有最近徵稿的沒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學新見》英國
ISSN: 1369-5274,
1998年創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8.005。著名微生物學權威專業性學術期刊,刊載本學科的研究成果、新進展評論、重要參考資料評注和文獻題錄。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酶與微生物技術》美國
ISSN:0141-0229,1979年創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1.705,2005年EI收錄227篇。刊載生物技術的基礎與應用方面的研究論文、評論、專利和文獻摘要。報道相關的經濟、規章和法律信息。

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學》英國
ISSN:0308-8146,1976年創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1.811。發表原始論文,內容包括食品化學分析,化學添加劑與毒素,與微生物、感覺、營養、生理有關的食品化學,食物加工與貯藏中分子結構的變化,農葯對食品的影響,食品工程與技術的化學質量等。

Food Microbiology《食品微生物學》英國
ISSN:0740-0020,1983年創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1.592。刊載食品微生物學方面的論文、評論、會議報告、簡訊和書評,涉及食品中微生物檢驗的新方法、食品中微生物的發生學與生物化學、食品防腐劑、食品包裝系統、食品損壞與安全、發酵食品、食品佐料和食品酶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國際食品微生物學雜志》荷蘭

ISSN:0168-1605,1984年創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2.499。國際微生物學會聯合會和國際食品微生物學與衛生委員會機關刊物。刊載食品微生物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論文、快報、述評及書評,涉及食品微生物學和安全性、食品質量和可接受性,以及相關的細菌學、免疫學、真菌學、寄生蟲學、病毒學等。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生物學與生物工程雜志》荷蘭

ISSN:1389-1723,1923年創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0.948, 2005年EI收錄211篇。1998年前刊名為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原為日本發酵技術學會出版的《發酵學和生物工程雜志》。1999年該學會改名後,刊物隨之改名。刊載生物科學與技術以及相關生物化學工程、食品技術和微生物學的基礎與應用研究論文、札記、評論和文摘。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發酵和生物工程雜志》荷蘭

ISSN:1389-1723,1923年創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1998年後名為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原為日本發酵技術學會出版的《發酵學和生物工程雜志》。1999年該學會改名後,刊物隨之改名。SCI、E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0.948,2005年EI收錄211篇。刊載生物科學與技術以及相關生物化學工程、食品技術和微生物學的基礎與應用研究論文、札記、評論和文摘。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微生物學方法雜志》荷蘭

ISSN:0167-7012,1983年創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2.297。刊載微生物學研究與測定方法方面的研究論文和評論。內容涉及微生物的遺傳學、生理學及新陳代謝,食品微生物學,生物技術,環境與應用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真菌學,原生動物學,藻類學,醫學與獸醫微生物學等(病毒學與免疫學除外)。

Microbes and Infection《微生物與感染》法國
ISSN:1286-4579,1999年創刊,全年15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3.154。主要刊載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主機(病毒、細菌、寄生蟲、真菌;
還朊病毒);當地感染的器官和組織的反應,包括本地及免疫病理;傳染性疾病動物模型,包括防微生物非哺乳動物生物體;疫苗開發;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等方面的論文。

Microbial Pathogenesis《微生物病原學》英國
ISSN:0882-4010,1986年創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2.303。發表人和動物傳染病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方面的原始論文、評論和札記,涉及病原學、毒性因素、寄生感染與抵抗、免疫機理學、遺傳學、病原體、原核膜機體、原生動物等。

Process Biochemistry《生化工藝》英國
ISSN:0032-9592,1966年創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1.796。刊載微生物應用於工業、農業、食品、醫葯、能源、污染處理等方面的研究論文,報道新產品、新設備、新技術和國際會議的消息。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學研究》法國
ISSN:0923-2508,1886年創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2.426。歷史悠久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刊載有關基礎微生物學、生理學和微生物遺傳學、生態學、應用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細菌學和醫學真菌學等微生物學領域的研究論文。不包括病毒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內容。

Toxicon《毒素》英國
ISSN:0041-0101,1962年創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2.255。刊載動植物組織和微生物肌體衍生毒素方面的研究論文。
Trend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學趨勢》英國
ISSN:0966-842X,1992年創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6.648。刊載傳染病毒研究的討論、評論及進展新聞和書評,涉及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病毒學生物技術和進化論等領域。
Veterinary
Microbiology《獸醫微生物學》荷蘭
ISSN:0378-1135,1976年創刊,全年2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錄期刊,SCI
2005年影響因子2.175。刊載家畜和家禽等動物微生物疾病的病源、病因、免疫、傳染、預防、治療、控制和葯物應用等方面的研究論文、簡訊和書評

『叄』 求一篇關於微生物在食品中某些方面應用的論文

微生物在單細胞蛋白中的應用
一 摘要
微生物細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這正是人和動物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這是微生物食品倍受青睞的一個原因。人們熱衷於微生物食品的開發,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解決因人們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而導致的糧食供求矛盾。

關鍵詞 微生物細胞 蛋白質 營養物質
二 引言
食品特別是蛋白質的短缺,正在對我們人類構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下,開發新的食品資源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我們食用的各種食品中,除了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外,還包含了微生物食品。事實上,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食用微生物了,比如說我們所食用的味道鮮美的香茹,就是真菌形成的菌落,其他還有木耳、猴頭、靈芝等,都是極具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的食用微生物。現已被人們廣泛栽培和利用。

三 正文
單細胞蛋白定義
單細胞蛋白是通過培養單細胞生物而獲得的菌體蛋白質。
單細胞蛋白的優點
一 SCP營養豐富
二 利用原料廣 可就地取材,廉價大量地解決原料問題。
三 生產速率高 一般蛋白質生產速度同豬、牛、羊等體重的倍增時間成正比。
四 勞動生產率高 生產不受季節氣候的制約,易於人工控制,同時由於在大型發酵罐中立體式培養佔地面積少。
五 可以完全工業化生產 單細胞蛋白生產比農業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少,又不受地區、季節和氣候條件的制約,可在佔地有限的小設備上進行,不僅數量大,而且質量好,遠遠超過現有糧食品種的蛋白質。
六 單細胞生物易誘變,比動、植物品種容易改良 可採用物理、化學、生物學方法定向誘變育種,獲得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味美,並易於提取蛋白質的優良菌種。

單細胞蛋白種類與具備條件及生產過程
用於生產單細胞蛋白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包括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黴菌以及某些原生生物。這些微生物通常要具備下列條件:所生產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高,對人體無致病作用,味道好並且易消化吸收,對培養條件要求簡單,生長繁殖迅速等。單細胞蛋白的生產過程也比較簡單:在培養液配製及滅菌完成以後,將它們和菌種投放到發酵罐中,控制好發酵條件,菌種就會迅速繁殖;發酵完畢,用離心、沉澱等方法收集菌體,最後經過乾燥處理,就製成了單細胞蛋白成品。

單細胞蛋白特性
(1)在理想情況下,菌種甚易使單細胞蛋白質產量倍加,而其所需時間要比使農作物蛋白質量倍增所消耗時間快500倍,比其他一般飼養家畜產量所耗的時間倍增快1000-5000倍。
(2)單細胞蛋白質研究發展的實驗要比研究農作物或家畜的實驗易於進行,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得到有價值的數據與結果。
(3)單細胞蛋白質的生產不受季節,空間,陽光的種種限制。

單細胞蛋白的作用
通過微生物發酵可以生產大量的微生物蛋白,不僅可供人類直接食用,也可作為家畜、家禽的高蛋白飼料,為我們提供質優價高的肉類蛋白,它的脂肪含量只有瘦牛肉的10%,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一方面微生物蛋白食品的開發可以緩解耕地鍵殲減少、糧食緊缺的矛盾,另一方面高蛋白的微生物蛋白食品的開發,也有利於改善人們的食品結構。
1 作為畜禽飼料添加劑
據分析,酵母單細胞蛋白中蛋白質含量為45%-55%,比大豆高30%以上;細菌的單細胞蛋白中蛋白質的含量高達70%,比大豆高50%,比魚粉高20%。因此,在各類飼料中加入單細胞蛋白添加劑,可以取得諸如使豬長得更快、牛產奶更多這樣的效果。如在畜禽的飼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單細胞蛋白,便能大大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率。
2 作為食用蛋白質
單細胞蛋白所含的頃歲營養物質極為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魚、乳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組成較為齊全,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尤其是穀物中含量較少的賴氨酸。單細胞蛋白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以及豐富的酶類和生物活性物質,如輔酶A、輔酶Q、谷胱甘肽、麥角固醇等。單細胞蛋白不僅能製成「人造肉」供人們直接食用,而且還能提高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能。
開發單細胞蛋白的意義
蛋白質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它是組成人體器官、組織和體內酶、激素以及稿乎沖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全世界蛋白質缺乏的問題已存在多年,生物技術開發單細胞蛋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單細胞蛋白是現代飼料工業和食品工業中重要的蛋白來源。但單細胞蛋白作為當前比較尖端的科技產品,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尤其在我國還不成熟,其發展前景是廣闊的。
四 參考文獻
[1]李麗立. 楊坤明. 現代生物技術與畜牧業
[2]欒玉靜. 單細胞蛋白的開發利用
[3]魏瑤. 單細胞蛋白

『肆』 初一生物的論文(一百字左右)

關於生物的議論文:

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

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伍』 國內微生物SCI期刊有哪些影響因子分別是多少

國內生物類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雜志已經成為了本領域較為有影響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學者都選擇將新成果發表在該期刊上,其影響因子自突破10之後,今年又穩步上升至了12.413,這份期刊於1990年創刊,2001年首次獲得影響因子,這份雜志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 同時,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據報道這兩份期刊SCI影響因子位於同學科前10%,另外中科院還有《國家科學評論》《中國病毒學》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錄。

MOL PLANT(分子植物)創刊於2008年,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和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承辦。目前這份期刊在植物科學領域期刊中已位列亞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學領域研究類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幾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見這一期刊已躋身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期刊行列。

還有遺傳學報(J GENET GENOMICS)也是發展迅猛,影響因子從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這份期刊由中國遺傳學會,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主辦,主要刊載動物、植物、醫學和微生物等遺傳學領域的研究論文,也包括該領域中的最新技術和最新方法。大

『陸』 有關食品微生物檢測論文範文

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對微生物的檢驗技術的發展就變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論文,供大家參考。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一:《簡述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食品微生物 實驗教學 實驗開放管理

【論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本文從精心選擇實驗內容,有效組織管理實驗教學,引進綜合考評機制並加強開放管理實驗室方面進行思考和 總結 ,以期確保實驗課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達到教學目的。

實驗教學是高等 教育 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鞏固已學到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活躍思維、提高創新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是普通微生物學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行困嘩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在系統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分離純化技術、鑒定技術、發酵食品的制備技術、食品加工與保鮮技術以及現代分子微生物學實驗 方法 等。通過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出不僅具有豐富理論知識,而且能掌握現代生物技術並熟練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強食品微生物實踐教學的組織指導,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實驗教學效果一直是我們關注和探索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們在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1 精心選擇實驗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

隨著食品工業和微生物檢測技術的迅速發展,食品微生物學及其實驗課的內容也不斷擴展,而實驗課既受理論課內容進度的限制,又受課時及實驗室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課時內,系統、科學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實驗項目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實驗教師在掌握微生物學教學大綱的前提下,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動態,精心設計實驗課教學體系,合理選擇實驗項目。

選擇實驗內容,我們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學生對食品中常見細菌、酵母菌、黴菌、乳酸菌進行觀察,掌握其性狀特徵和培養生長條件。學會識別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謝活動製造更多的發酵產品,提高食品的質量,同時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敗變質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選擇有代表性的發酵食品作為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產發酵食品的整個過程,通過這些實驗使同學們對食品發酵有一個總體印象,並能舉一反三。最後對不同的食品和發酵食品設計實驗,讓學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分離純化技術、鑒定技術。並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熱點 介紹食品工業發展的前沿動態。

實驗設計過程中,不僅有驗證性實驗,更多地引進了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學生分成幾人一組,讓學生從實驗設計,自己選擇原材尺鉛料,准備實驗材料,試劑的配置,培養基的制備和滅菌等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最後寫成規范的實驗 報告 。學生對此積極性很高,甜酒釀、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學們喜歡並製作的發酵食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內容貫通,並熟悉掌握各個環節的操作步驟,這對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獨立開展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2 強化基礎技能的訓練,有效組織管理實驗教學

食品微生物學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開展的,學生無菌操作觀念的培養、正確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實驗儀器,如光學顯微鏡、滅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於很多原因,學生的這些基礎技能還是很薄弱,所以我們在進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中只要涉及這些基礎性的知識,都會給予強調,親自演示。

學生微生物基礎技能培養和形成,不是一兩堂課能完成,也不是單單有老師演示後學生就可以掌握,必須讓學生每人親自動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人數的增加,硬體等條件檔行限制,人手一套實驗器材不現實,那麼在有限人力、有限資源情況下,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動手操作並熟悉實驗過程,有效組織和管理實驗教學過程就尤為重要。

(1)首先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充分做好預實驗,對實驗的關鍵步驟和關鍵操作點都做到心中有數,在授課過程中有重點地強調,並分析某步驟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的結果。

(2)每次實驗之前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就實驗進行積極的溝通,不僅對實驗准備的物品和材料溝通,更要對實驗的組織過程協商。

(3)在實驗過程中則需要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相互協作,並充分發揮學生班幹部和小組長的作用。課堂理論教學課和實驗課最大的區別在於,實驗課更注重學生的動手參與,以及實驗過程出現問題發現問題的及時解決。 (4)教師要嚴於律已,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實驗過程中耐心指導,熱情幫助,回答好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並隨時糾正不正確或不規范操作。

3 加強實驗課考核,引進綜合實驗考評

實驗課的成績給定,往往包括實驗課出勤率和實驗報告成績兩方面綜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師認真考勤,只有學生的出勤率有保證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其次,要求實驗報告書寫規范,詳細完成實驗報告,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實驗失敗要分析原因。同時教師也對實驗報告認真批改,實驗報告是對實驗的總結,也是對實驗課質量高低的檢驗。通過對實驗報告的批改,可以發現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實際教學中,實驗報告雷同和抄襲的現象比較多見,為綜合考評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對實驗技能的掌握,建議今後引進期末的綜合實驗考評:即將各個試驗項目設計成不同的實驗題目,讓每個學生隨機抽取並在有限的時間內獨立完成操作,視完成的情況給予評分。比如:“食品中常見菌類的平板培養”考察了無菌操作、培養基的制備,對食品中常見菌類平板接菌技術;“食品中常見菌類的形態觀察”考察了革蘭氏染色,各真菌形態辨別等。在進行具體考核過程中,可把每個考核的內容進行量化定出詳細的評分標准,根據學生的每一個操作環節現場打分,並對同學進行現場提問,讓學生進行答辯。

4 有計劃推進實驗室的開放 加強實驗室開放管理

微生物實驗室的開放是對食品微生物實驗課的有益補充,能強化、鞏固、提升對食品微生物課程內容的理解,我們鼓勵學生設計和開發自己的科研項目,而且學校有很優厚的資金加以支持。但是開放實驗室不是無條件的,有時因實驗操作不當引起的安全隱患是很嚴重和難以預料。因此實驗室開放時管理須給予加強。

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利用校園網建設實驗網站,公布開放實驗項目的題目、時間和地點,供學生選擇和預約。

專人負責學生的科研隊伍,對菌種、標准品、和學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質要有專人負責,注意保管,不隨意丟棄,做好無害化處理。對使用儀器學生做好使用登記,實驗物品注意清洗、歸還、交接。

總之,食品微生物實驗課,只有提高對實驗教學活動的認識,精心選擇實驗內容,合理有效組織和管理實驗過程,並加強實驗課的考核,在此基礎上,推進實驗室對學生的開放,加強開放實驗室的管理,就能確保實驗課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達到教學目的,也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 賴建平.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入手加強化學院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實驗室開放管理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初探[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4:211~212.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二:《簡述食品微生物教學改革的體會》

[論文關鍵詞]:食品微生物 教學改革 多媒體課件

[論文摘要]:針對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 文章 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 和成績考核標准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為食品微生物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研究與食品有關的微生物的科學,通過對微生物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的教學,使學生能辨別有益的、腐敗的和病原的微生物,從而在食品製造、保藏過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以防止食品的變質[1]。該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技術性實用性強,是食品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教學中,除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的傳授外,也注重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法和體會如下:

一、變學生被動為主動,變換教學立場

教師的備課不是簡單的“背課”[2],是在對教學內容熟悉的基礎上,優化內容,根據食品微生物學知識體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和主動,啟發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充分發揮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作用。要改以往課堂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被強迫坐於課堂,不能也不敢出聲的傳統教學模式,做到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自身主動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課程相互滲透、相互聯系,在授課時間上有前有後,為了避免相近課程某些內容重復,我們進行了授課內容的優化。對於先修課程生物化學,已講過“物質代謝”內容,則以學生為主角,讓學生課下查閱資料豐富相關知識尤其是一些科研論文(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發現更多問題),然後課堂向教師提問的方式來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提問的難易做到由淺及深地回答,幫助學生回顧已忘或還未掌握的內容。學生在提問時,允許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老師答疑時要盡可能多聯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實例和本學科當前研究的最新進展,用簡練、幽默、易懂的語言回答相關問題,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知識,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主角,要發揮主角作用。

二、善於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傳統的板書加掛圖的食品微生物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信息量。計算機輔助教學成為當今教育科學及教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3]。多媒體技術應用於食品微生物教學中,使教學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體技術使直觀教學成為可能。將微觀世界在課堂上生動再現,其效果勝過任何語言的描述。其次,多媒體提供的信息量遠遠大於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可以觀看多幅圖片,閱讀多篇教學材料,這個數量可以是傳統教學的幾倍。第三,多媒體將多種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課件、動畫、相關網路聲像資料及新聞報道等。

食品微生物學,不僅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發展迅速,而且個體微小,學生對它的認識遠不如對宏觀事物,再加上其營養方式、遺傳類型多種多樣、代謝機制錯綜復雜,學生往往感覺其知識繁瑣、抽象和難以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通過flash動畫、PPT課件、高清晰顯微照片、動態顯微錄像等CAI教學軟體,使微觀世界宏觀化、教學內容形象化[4]。例如,把細菌、真菌、病毒的顯微世界以色彩豐富、直觀清晰、生動形象的三維畫面或科教電影形式展示給學生,以動畫的形式表現出細菌鞭毛的運動、T偶噬菌體的增殖、主動吸收的方式、細胞的分裂過程等內容。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與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加大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講課的效率。

三、採取形象化教學形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強化抽象理論與具體實例結合,增加學生對抽象理論的感性認識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學主要講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產、貯運及銷售過程的利害影響,但由於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們很難就只有顯微條件下才能觀察到的細小生物讓其形象化,宏觀化。雖然多媒體已經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與具體實例聯系更加緊密,更加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們必須藉助實際生產、生活中的例子來實現形象化教學。如,上課時我們將一些常見的白酒、紅酒、酸乳、麵包、醬類等發酵食品帶入課堂來講授微生物在發酵食品中的應用,並且通過與實驗緊密結合,開展發酵酸乳來增強學生對微生物利用的認知,讓學生自已親自動手製作酸乳,品評自已的勞動成果,便於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重點。再如講到微生物對食品的危害時,我們選用了一些發霉的糧食、發霉的馬鈴薯以及發臭的肉和罐頭等進入課堂,這樣在理論講解時有現實的例子,無論從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觀感性認識而變得輕松容易。

四、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5]食品微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創造性學習奠定基礎。那麼如何在微生物教學過程中做到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呢?我們主要從三方面來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智力發展情況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程度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准和不同的目標要求。第二,以“新”為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突出“新”的理念(即運用新思想,聯系新理論,列舉新課題等),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會,大膽提問等方面都無疑會起重要作用,同時還賦予學生寶貴的 創新思維 。第三,多樣化傳授知識。改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變化的課外觀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長變化;鼓勵學生課堂提問,學生課外查閱資料課堂以報告會形式進行教學內容討論;積極開展相關實驗,引入校園河水中微生物檢測實驗,培養學生自行設計安排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五、強化實驗教學,重視動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技能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這一學科的在校大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前,普遍存在動手能力較差、實驗技能欠缺的問題。充分利用現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種條件,加強實驗技能培訓,是最快捷有效的彌補方法。

(一)課堂實驗

食品微生物實驗課開始時,講明實驗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努力使實驗成功的要求變成學生頭腦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學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實驗當中去。從最基本的操作技術做起,抓住實驗課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採取多種形式強化基本技能。具體如下:

最初,教師進行實驗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的詳細講解。

其次,以多媒體的形式將預先錄制的實驗過程向學生播放。這樣既可以回顧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實驗印象,又可使學生初步了解實驗過程、實驗步驟及實驗中的關鍵操作,幫助掌握實驗技能。

再次,教師與學生同時進行實驗操作。這樣進行實驗,學生在觀看了錄像後對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記憶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過教師演示與他們實驗的同步,進行實驗信息交換,從而讓學生能夠最短最及時最迅速地掌握正確的實驗技能。

最後,進行實驗總結,認真完成實驗報告的寫作和批閱,從中找出問題並進行集中答疑,進一步修正學生實驗中的錯誤。

(二)課外實驗

不定期安排學生在課外做些簡單實驗或集中安排學生課外進行實驗技能訓練。如在講微生物腐敗變質時安排學生課外取一空礦泉水瓶內裝入校園河流中比較清澈的水,然後進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質變化產生腥臭。讓學生通過這種現象來強化課堂所學內容,起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再如集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校園河水中微生物檢測實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從實驗設計到完成檢測報告一系列工作,並且最後進行結果評比。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而且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建立適合當代大學生的考核機制[6],正確評定學生成績

實行理論和實驗考試分離,突出實驗,綜合評定的考試模式。改以往教師授課內容為藍本,學生考前背,考後忘的非正常態考試模式。將理論考查內容面放寬加大,強調與實際食品生產的聯系,將知識點以命題形式溶入現實生活,做到“學以致用”。實驗考試採用筆試和操作各佔一半的命題形式,做到實驗理論和實驗操作並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兩部分命題,達到理論、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實驗筆試以實驗基本原理和關鍵操作步驟為主要命題范圍,實驗操作以抽簽形式定,內容均為食品微生物必須掌握的實驗內容,如顯微鏡觀察、細菌染色、細菌計數等。最後學生成績由理論和實驗兩部成績再結合平時的課堂提問及實驗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給出學生一個公平公正科學的考核成績。通過這種模式考試既要求學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關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為以後的實際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實踐證明,我們進行的食品微生物課程教學改革的大膽嘗試是成功的。教學內容的豐富更新、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考核機制的客觀化,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了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賈英民,食品微生物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飛,微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幾點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學中的CAI[J],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鋒、蔣軍,運用多媒體課件好食品微生物學的嘗試[J],高等農業教育,2002,10,42~44

[5]葉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三:《食品中微生物檢驗方法》

摘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不僅影響到人類的健康,而且關繫到國家的安全及穩定,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研究新檢驗方法,快速推廣普及有效檢測技術越顯重要。本文介紹了免疫檢測技術、分子生物學方法、快速測試片法、電阻電導測定法四方面的檢測方法,並評述了他們的特點。隨著生物等新技術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檢驗領域應用,文章對近幾年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和方法進行介紹,這樣做有效的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檢驗速度。

關鍵詞: 檢測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隨著人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細菌門”、“福壽螺”、“毒餃子”等名詞的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根據WHO統計,全球每年有近15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個環節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目前,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問題成為人們關注領域。

1 食品微生物分類及命名

微生物並不是生物學分類學上的專門名詞,而是對所有形體微小,單細胞的或個體結構較為簡單的多細胞的、甚至沒有細胞結構的低等生物的統稱。其群體非常龐雜,種類繁多,包括細胞型和非細胞型兩類。凡具有細胞形態的微生物稱為細胞型微生物。細胞型微生物按細胞結構又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及方法

2.1 免疫檢測技術———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 (ELIsA)[1]

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免疫應答是機體對抗原刺激的反應,也是對抗原物質進行識別和排除的一種生物學過程。現代免疫學將“免疫”定義為:機體對“自己”和“異己”識別、應答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的總和,正常情況下是維持內環境穩定的一種生理性功能。

酶聯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檢驗中應用的主要免疫檢測技術。它的中心就是讓抗體與酶復合物結合,然後通過顯色來檢測。具體說就是使抗原或抗體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即與某種酶連接成酶標抗原或抗體,這種酶標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把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和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不同的步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其他物質分開,最後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應底物,底物被酶催化變為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可根據顏色反應的深淺來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2 分子生物學方法

2.2.1 核酸探針法[2] 核酸探針是將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標記,加入已變性的被檢DNA中,在一定條件下即可與該樣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區段形成雜交雙鏈,從而達到鑒定樣品中DNA的目的,這種能認識到特異性核苷酸序列有標記的單鏈DNA分子就稱為核酸探針或基因探針。與免疫學方法相似,探針也需要附加適當標記。以往研究的探針技術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專門的實驗室使用,而現在較熱門的技術是以核酸雜交為基礎的第二代技術一—比色計。該方法依賴核糖體RNA(tRNA)發育中儲存的核酸成分進行檢測。這種天然富含rRNA標靶序列的使用使得無輻射檢測成為可能,同時又保持了與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當或者更高的靈敏度。總體說,核酸探針技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技術,特點是敏感、特異、簡便、快速,缺點是一種菌就需要一種探針,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種探針,該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再者就是檢驗費用比較昂貴。

2.2.2 聚合酶鏈反應法(PcR方法)[2] 聚合酶鏈反應 (PCR)PCR是美國科學家Mllllis於1983年發明的體外快速擴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稱為基因體外擴增法,是一種體外選擇性擴增DNA或RNA的技術。該方法通過對人工難以培養的微生物相應RNA或DNA片段擴增,檢測擴增的產物含量,從而快速對飼料中致病菌的含量進行檢測。PCR技術可直接檢測樣品中痢疾桿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肉毒梭菌等。

2.2.3 快速測試片法 快速測試片法是利用無毒的紙膜、紙片、膠片為培養基載體,快速、定性和定量檢測試紙和膠片的食品微生物檢測方法,它是一種集現代化學、高分子科學、微生物學於一體的檢測方法。對有些項目的測定,其准確度和精確度高,幾乎與標准方法相媲美。其優點:第一,常規法需要時間較長,而且溫度要求嚴格,而測試片操作簡單,大大縮短了測試時間,以往許多實驗室不能實施,不能達到及時檢測的目的。第二,快速測試片可以在取樣時同時接種,防止延長接種時間時由於細菌繁殖造成的數量增多,結果更能反映當時樣本中真實的細菌數。第三,測定少量樣品,不需配試劑,價格低廉,可隨時進行,便於運輸,攜帶方便,易於消毒保存,操作簡便快速。

2.2.4 電阻電導測定法 電阻電導測定法原理是:在細菌生長繁殖期間,將大分子物質(蛋白質、糖類等)分解成有機酸、氨基酸等帶電荷的小分子物質,改變其培養液的導電度。這樣,通過電阻和導電度的數值變化,就可推算出樣品含菌數。目前已開發出來的電阻電導檢測器有:美國Vitek公司生產的Bactometer可適用於檢測肉品、乳製品等含菌量;英國推出的Mathus系統,可用來檢測牛乳、釀造液、魚及海產品的含菌量[3]。

3 結束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已逐漸成為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直接關繫到人類的健康。本文中羅列了幾個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技術,雖然很多技術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屬於世界前沿,有的還處於發展階段,但其應用價值日顯突出。

參考文獻:

[1]王蘭蘭.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1-93.

[2]楊向榮,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J].學術論壇,2006,5.

[3]周向華,王衍彬,葉興乾等.電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中的應用[J].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2003(10):73-75.

猜你喜歡:

1. 食品安全畢業論文範文

2. 大專食品畢業論文範文

3. 食品加工論文範文

4. 醫學微生物論文

5. 微生物學習心得

6. 關於畜牧獸醫論文範文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微生物可以做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