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跪求:微生物保存方法,各種保存方法的保存時間
1斜面低溫保藏法:有芽孢細菌存半年,無則一個月。2液體石蠟保藏:兩年。3沙土保藏:十年。4麩皮保藏:一年。5懸液保藏:一到兩年。6冷凍真空乾燥法:五到十五年。7液氮超低溫法:十到二十年。8低溫保藏法:一年。9甘油保藏法:半年
⑵ 標准菌株怎樣保存最適合的溫度是多少
可使用凍干保藏、利用多孔小珠(磁珠)在-70℃保藏或使用液氮保藏等方法。菌株不同保藏方法也不盡相同,應根據文獻資料選擇最佳保藏方法。
對於從標准菌種冷藏中心或經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或其它有效的認證的商業機構獲得原包裝的質控菌株,復甦和使用應按照製造商提供的使用說明進行。
(2)微生物保存溫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標准菌株使用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培養基:勿使用選擇性培養基。一般使用非選擇性的增菌培養基,因為微生物在選擇性培養基中生長某些生物特性可能丟失,保藏的菌種的生物特性可能與標准菌株特性不同。
2、菌液的濃度:菌液的濃度一般越大,菌種保存時間越長。保藏時細菌常使用菌液,黴菌常用無菌水或生理鹽水制備成的孢子懸液。
3、甘油濃度:甘油終濃度一般為10%~20%。由於甘油原液太粘稠,需要配製合適的甘油-水溶液。
4、對菌種進行保藏時注意慢凍快化,冷凍時降溫速率保持1℃/min,復甦時用37℃水浴融化,能夠保證菌種大的成活率。當冷凍菌種融化後,應避免再次冷凍,否則菌體的生存率會大幅度降低。
⑶ 細菌存活的溫度是多少
細菌存活的溫度是多少
微生物對環境條件尤其是惡劣的「極端環境」具有驚人的適應力,這是高等生物所無法比擬的.例如,多數細菌能耐0℃到-196℃的低溫;在海洋深處的某些硫細菌可在250℃-300℃的高溫條件下正常生長;一些嗜鹽細菌甚至能在飽和鹽水中正常生活;產芽孢細菌和真菌孢子在乾燥條件下能保藏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耐酸鹼、耐缺氧、耐毒物、抗輻射、抗靜水壓等特性在微生物中也極為常見.
微生物個體微小,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積大,容易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性狀變化(變異).盡管變異發生的機會只有百萬分之一到百億分之一,但由於微生物繁殖快,也可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變異的後代.正是由於這個特性,人們才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不斷改良在生產上應用的微生物,如青黴素生產菌的發酵水平由每毫升20單位上升到近10萬單位,利用變異和育種得到如此大幅度的產量提高,在動植物育種工作中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⑷ 標準的一般食品保存溫度是多少
你好!
普通食品4℃保存,特殊食品按要求保存,如冷凍.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⑸ 什麼是微生物菌種保藏
1.傳代培養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後者作保藏厭氧細菌用),培養後於4—6℃冰箱內保存。
2.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
是傳代培養的變相方法,能夠適當延長保藏時間,它是在斜面培養物和穿刺培養物上面覆蓋滅菌的液體石蠟,一方面可防止因培養基水分蒸發而引起菌種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氣進入,以減弱代謝作用。
3.載體保藏法
是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硅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濾紙保藏法應用相當廣泛。
4.寄主保藏法
用於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如病毒、、螺旋體等,它們必須在生活的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並傳代,此法相當於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與冷凍乾燥保藏法進行保藏。
5.冷凍保藏法
可分低溫冰箱(-20—-30℃,-50—-80℃)、乾冰酒精快速凍結(約-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6.冷凍乾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
⑹ 最適宜保存微生物平板的溫度是
平板是短期保存菌種的手段。
我的經驗一般是放在4℃的冰箱里保存。
如果要長期保存菌種,可以用甘油在-70℃下保存。
⑺ 實驗室一般微生物的恆溫培養溫度設定是多少
摘要 1.
⑻ 微生物菌種為什麼可以在-20攝氏度下保藏
都需要保護劑的,動物細胞也可以。細菌結構問題使得它比較容易保存,只用加10%左右的甘油就可以在-20攝氏度保存。
動物細胞需要加血清和DMSO,並且需要放到-80或者液氮才行
⑼ 微生物生長繁殖最適宜的溫度是多少
微生物最適宜的溫度范圍一般為16-30℃,最高溫度在37-43℃,當溫度低於10℃時,微生物將不再生長。
⑽ 長期保存病毒毒種的溫度是多少
菌(毒)種管理制度為了滿足動物疫病檢測、診斷、鑒定和科研需要,保證毒種、菌種合理安全使用,防止其擴散成為污染源,特製定本制度。1、毒種、菌種的管理⑴ 保存毒種、菌種的實驗室要有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專門的管理人員和安全的存放條件。⑵ 新引進的毒種要求未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並進行毒價測定,新引進的菌種要進行純化和生化鑒定。⑶ 毒種、菌種的調出和使用需經中心主任批准。2、毒種、菌種的保存⑴ 建立《毒種、菌種保存登記卡》:其內容包括:名稱、來源、取出/存入數量、使用/繁殖日期、毒價、繁殖細胞或動物、保管實驗室、保管人、剩餘量、最小庫存量。每個毒種(菌種)一卡,長期保存(詳見附表)。⑵ 根據病毒的特性選擇適宜的保存方式和溫度,保存要用小劑量密封瓶並作好記錄。⑶ 根據毒種情況,定期進行毒價測試,對毒價下降的應及時復壯。⑷ 室溫下,在TSA斜面上保存的菌種,每兩周傳代一次。⑸ 軟瓊脂4℃保存的菌種,每半年傳代一次。⑹ 凍干保存的菌種,每年做一次活性檢查,必要時重新繁殖凍干。⑺每次使用、繁殖病毒或細菌都要在《毒種、菌種保存登記卡》記錄。剩餘最小庫存量時必須進行繁殖,發現毒種、菌種變異或退化時應及時報告,並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