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江西的珍惜生物有哪些

江西的珍惜生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25 18:56:54

⑴ 我國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分別生活在哪裡

珍稀動物包含陸生生物類(如:小熊貓、白頸長尾雉、大熊貓、伊犁鼠兔、金絲猴、白䴉、非洲象等)、水生生物類(如:揚子鱷、白鱀豚等)、兩棲類(如:黑軟殼龜、中國大蠑螈、娃娃魚等)、爬行類(如:印度蟒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

1、小熊貓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原生種分布: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西藏(喜馬拉雅山南坡)、雲南、四川等省。

2、伊犁鼠兔

伊犁鼠兔(學名:Ochotona iliensis)是一種體型嬌小的山地哺乳動物,約20厘米長,僅存於中國新疆,是高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群體。它們主要棲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間的天山裸岩區。

3、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4、白鱀豚

白鱀豚(學名:Baiji,Lipotes vexillifer)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

5、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6、金絲猴

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毛質柔軟,鼻子上翹,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6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黔金絲猴僅見於貴州梵凈山。

滇金絲猴分布於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雲嶺山脈主峰兩側的高山深谷地帶,向北延伸達西藏境內的寧靜山脈,包括雲南德欽縣、維西縣、麗江、劍川縣、蘭坪、雲龍縣等縣,以及西藏芒康縣境內。

川金絲猴布於四川、陝西(寧陝)、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

緬甸金絲猴國外分布於緬甸克欽州東北部,國內分布於中國高黎貢山地區。

怒江金絲猴分布於中國怒江地區。

越南金絲猴僅分布於越南北部宣光省和北太省之間石灰岩山地的低海拔亞熱帶雨林中。

⑵ 鄱陽湖有什麼物種

我國江西省鄱陽湖是世界上七個重要濕地之一和我國最大的吞吐性淡水湖,該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洪水的調蓄和長江水資源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鄱陽湖南北長173千米,東西最寬處達74千米,平均寬16.9千米,湖岸線長1200千米,湖體面積3583平方千米(湖口水化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後,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平方千米,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9/5,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20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使該地區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在我國的湖泊中,鄱陽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產養殖的水域,是長江中一些珍貴魚類漫遊、產卵與育肥的場所。水域中有魚類122種、浮游植物50種。鄱陽湖還有200萬畝草洲,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數十萬只珍禽候鳥來這里越冬。1983年6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縣吳城鎮建立了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鶴群體所在地,白鶴種群約佔全球的98%以上,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鴻雁群體所在地,鴻雁數量達3萬只以上。保護區棲息著54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13種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瀕危鳥類。豐富珍貴的鳥類資源為我國贏得了聲譽。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英國菲利普親王,丹麥亨利克親王及國內外專家、學者都專程來到這里考察,眾多的國內外旅遊者紛紛慕名前來游覽,稱這里是「珍禽王國」、「中國第二長城」。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和外國人冬季到保護區觀鳥,觀鳥的季節為11月至翌年3月。

湖區著名的景點有紫陽堤、落星墩、湖濱沙灘、火焰山、老爺廟等。

紫陽堤,是由花崗石砌成的堤壩,為宋朝朱熹任南知軍時修建,因朱熹號「紫陽」,當地人民為紀念他而取名「紫陽堤」。

落星墩,位於星子縣城南2千米的湖中,酈道元《水經注》中載:「落星石,周回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縣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游此皆有題詠,王安石詩中所形容的「萬里長江一酒杯」更是千古名句。駐足落星寺,遠眺廬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鱗競躍,白鷺翻飛,田園詩人陶淵明當年「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歸田情景,彷彿依稀可見。

湖濱沙灘,由落星墩乘快艇向東南行八分鍾,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十里金灘」。這里坡平沙細,陽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陽光浴、沙浴、湖浴場所,湖濱沙灘將以自然、純朴的豐姿,使遊客盡情享受沙灘而不必去沿海。

火焰山,位於旅遊碼頭東北8千米的湖中,由砂礫岩組成的石群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且呈赤色,所以當地百姓皆稱此景為「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盡享神秘、幽靜似仙境般的美妙。

老爺廟,又名「顯應宮」。史料記載:「元末,明太祖與偽漢戰於鄱陽。初失利,走湖濱,遇老人艤舟近岸,太祖得濟,賜以金環,返顧之則黿也。足夕,宿祠中,題詩於壁。」之後,明太祖御封之為「元將軍廟」。老爺廟門前的水域有「中國百慕大」之稱,水流湍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更使老爺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鄱陽湖是白鰭豚、江豚、中華鱘、白鶴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近些年來,由於長江水質污染加重,生態環境惡化,白鰭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它們的數量驟減。現在這些珍稀動物在長江流域已經很難見到,在鄱陽湖等少數幾個地方偶爾會出現。在鄱陽湖,過去白鰭豚很常見,現在卻難覓芳蹤;而江豚的數量還保持相當的規模。據鄱陽湖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最近2年只發現一到兩頭白鰭豚在江中活動,但發現了江豚300多頭次。白鰭豚等野生動物數目減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鰭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較低,生長周期比較長,發展能力比較弱;二是進入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由於捕撈強度加大,魚類資源有所減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長江航運的影響;四是環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對這些動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為了保護這些珍稀的動物,當地政府在鄱陽湖地區設立了江豚等動物的保護區,保護區內每年都進行幾個月的休漁,以便使這些動物能夠更好地繁殖。通過多年來的宣傳和管理,珍稀候鳥被捕殺、走私的現象明顯地減少。與此同時,保護區內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漁民也就告別了靠捕魚為生的傳統生活方式,這樣就使人與鳥爭魚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可以為鳥類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

鄱陽湖湖面范圍北起湖口,南達三陽,西起關城,東達波陽。南寬北狹,形似葫蘆。葫蘆的長頸是一條狹長的通往長江的港道。鄱陽湖湖面水位的漲落,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湖面的伸縮范圍在1000千米左右。湖水最大量在3~7月份,這是由於江西境內春夏兩季降水最多的緣故。秋冬兩季,湖面可縮小1/7~1/6,僅剩幾條航道,湖灘出露,綠草繁茂,形成坦盪的湖濱區,是冬候鳥的理想的越冬地。

湖上風光在西鄱湖「葫蘆頸」一帶最佳。那裡水深崖陡,美景天成。在「頸」的深處,北離湖口不遠,碧波中突起一座小石島,名為大孤山(亦稱大姑山),與長江又一石島——小孤山遙遙相對。這引起歷代許多詩客的旅思,其中尤以唐人顧況的「大孤山遠小孤山,月照洞庭歸客船」(《小孤山》)最為深沉雋永。

大孤山一頭高一頭低,遠望似一隻巨鞋浮於碧波之中,故又稱「鞋山」。它高出湖面約70米,周長百餘米,一峰聳峙,峻峭秀麗,古時有「蓬萊仙島」之稱。山上勁松挺拔,綠樹蔥郁,林中點綴著一座美麗的古代建築——天花宮,殿宇雄偉,塑像輝煌,平日晨鍾暮鼓,梵樂聲聲,令人飄飄欲仙。登山四顧,茫茫鄱湖雲水和西面廬山秀色,悉在眼下。明代陳雲德有詩贊道:「誰削青芙蓉,獨插彭湖裡。平分五老雲,遠挹九江水。日月共吞吐,煙霞互流徒。大力障狂瀾,與天相終始。」

關於湖島鞋山,當地還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故事。據說古代有一個漁夫叫胡青,他在湖上打魚時,與天界瑤池玉女大姑相遇,後來相愛成親。此事被漁霸盛泰得知,即要搶大姑。玉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天將把大姑帶走,盛泰乘機抓去胡青。大姑從天上丟下一隻綉花鞋把盛泰一夥壓住,這只綉花鞋便變作了鞋山。鞋山又名大姑山,其由來大概也出於此。

在鞋山的西南,有一伸入湖中的山嘴,嘴的前端有一塊上大下小的孤立石墩,高約16米,墩粗11~12米,好像一隻嘴向鄱陽、背依廬山、鼓噪蹲立於湖灘上的大青蛙。它與鞋山一樣,都是湖浪「吞食」未完的「湖蛙」。其向湖面受波浪拍擊,下部漸漸向內凹退,上部顯得突出懸空在湖面上。遠遠望去,活像一隻頂波送浪、躍躍欲試的青蛙,迎撲著湖中遙遙相對的鞋山,真乃栩栩如生。

在鄱陽湖與長江匯合處,即湖口的東南岸,巍然聳立著石鍾山。它雖然高不過50餘米,但危崖臨流,峻峰壁立,由船上仰視,如與天相連,石鍾山,實際上不是一座山,而是兩座山,都由石灰岩構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鍾,面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擊,響聲如洪鍾,故皆名為「石鍾山」。兩山分據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瀕臨鄱陽湖,稱上鍾山;北面一座瀕臨長江,稱下鍾山。它兩山合稱「雙鍾山」。登兩山遠眺,襟帶江湖,波光浩渺,天高水遠,洲渚回合,展現出「水分林下清冷浪,山峙雲間峭峻峰」的獨特景觀,氣勢雄偉磅礴。

雙鍾山中,著名的是下鍾山,突兀崢榮,傲然屹立於長江鄱湖之濱,猶如一把鎖掛在湖口「門」前,故有「江湖鎖鑰」之稱。每到多事之秋,便成為兵家相爭之地。承平之世,則遊人不絕,成為游覽勝境。山上亭閣玲瓏,迴廊曲折;建築結構優美,布局變化如畫。「江天一覽亭」面臨長江,「大雄寶殿」雄踞山巔,「鎖江亭」、「浣香別墅」、「懷蘇亭」、「聽濤眺雨軒」、「芸芍齋」等皆因勢構築,上下錯綜,左右散布,曲徑溝通,迴廊相接,庭院穿插,花牆點綴,顯得處處通幽,美不勝收。

下鍾山人工園林優美,天然美景更引人入勝。山前長江的茫茫迷霧和滔滔江水把山的輪廓勾勒得格外嶙峋有致。若乘小船從石鍾山腳下駛過,但見紅岩壁立,岩壁上的青松直伸入天際,沒入水中的岩石被浪濤拍打得玲瓏剔透,一行行幽邃曲折的穴縫迎水而入,彷彿通向深深的遠處。如登至山頂極目眺望,只見長江浩盪而來,一瀉千里,鄱陽湖水萬川歸一,蜂擁而出。江、湖水的匯合處,水線分明,江流混濁,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

石鍾山以其雄奇秀麗的景色,吸引著歷代眾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許多詩文題記。尤其是大文豪蘇軾夜乘小船,泊於絕壁之下,探訪石鍾,寫下了著名的《石鍾山記》,成為後來膾炙人口的佳篇名記。

靠近都昌縣的鄱陽湖中,有一挺拔秀麗的南山,像器宇軒昂的中流砥柱,聳立在萬頃碧波中。蘇東坡曾慕名游南山,寫下了《過都昌》的著名詩篇:「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

南山與都昌縣城隔水相望,如今,在縣城與南山之間,已築起一道橫貫鄱陽湖水面的石砌長堤。一虹長堤成坦途,人可安步到南山,再也不用感嘆「水隔南山人不渡」了。

南山的勝跡主要以野老岩和野老泉而載譽。據《都昌縣志》記載:「野老岩、泉,在邑治南山上。相傳漢時有老人處岩下,武帝南巡,欲舉之,老人辭不出,後人因名其岩曰『野老岩』。岩下有石罅,中出泉,甘潔清冽,雖大旱不枯。宋學士蘇軾嘗游此,悅其泉,乃於岩上刻『野老泉』三字,自是泉與岩並知名於遠近矣。」

在野老泉的近側,有一狀如圓椅的巨石,這就是「翻經台」。相傳南北朝時著名文人謝靈運曾在這巨石上讀過經書,因此得名。翻經台上側有南山古寺,始建於唐代,原名「清隱寺」。宋代熙寧七年(1074年),改名為「清隱禪寺」。宋代著名詩人兼書法家黃庭堅,曾慕名來游南山,寫下了《清隱禪院寺》。現存的屋宇,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又經清代重修。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以永修縣吳城鎮為中心,縱橫永修、星子、新建等縣管轄鄱陽湖內的九個湖泊,總面積224平方千米。

鄱陽湖屬吞吐性湖泊。每年4至9月份汛期,湖水上漲,最大面積達4600平方千米。這時鄱陽湖一片汪洋,水生生物魚、蝦、螺、蚌及水草大量繁殖。10月~翌年3月為枯水期,水位大降,湖水面積減至500平方千米左右,形成大面積的湖灘、草洲、沼澤濕地、淺水湖泊。水退之後,水草、螺、蚌等便成為候鳥豐盛的食物。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從俄國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只候鳥,當鳥群飛來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它們和原來定居在這里的野鴨、鷺、鴛鴦等一起度過冬天,直到翌年春(3月)逐漸離去。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200多種,上百萬只,其中珍禽2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尤其可喜的是在這里發現了當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鶴群以及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等,總數達4000隻以上,1989年發現白鶴竟達2600餘只,佔全世界白鶴總數的95%。因此,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這里的其他珍禽還有白鸛、黑鸛、大鴇、小天鵝、白琵鷺、鴛鴦、鵜鶘、白額雁等珍稀鳥。由於保護區內鳥類密集,時常可見「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壯觀美景。由旅遊碼頭乘船向南四十千米,便是候鳥觀賞區。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項目,正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旅遊者的青睞。因此,這里成了中外遊客冬季觀鳥旅遊的最佳天地。

⑶ 我國的珍惜生物分別生活在哪裡世界珍稀動植物分布在什麼地方

1)大熊貓:亦稱貓熊。哺乳動物。體肥胖,形似熊,長約1.5米,肩高約66厘米。眼周、耳、前後肢和肩部黑色,其餘均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時也吃小動物。善於爬樹,性孤獨,不群棲。僅產於我國四川、陝西、甘肅的少數地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2)朱䴉:鳥類。雄鳥體長近80厘米,雌鳥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紅色,頸部有若干延長而下垂的柳葉形羽毛,額、眼周、頭頂、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脛為紅色。生活於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棲於高大喬木上,以蟹、蛙、小魚、田螺、甲蟲等為食。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3)金絲猴:亦稱仰鼻猴。哺乳動物。體長約70厘米,尾長與體長相等或更長些。背部有發亮的長毛,臉兩側、胸及後腿毛赤色。生活於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棲,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分布於四川、甘肅和陝西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4)白頭葉猴:哺乳動物。體長約50厘米,頭小,尾較體長,四肢細長。頭白,有毛冠,體背的毛較腹面長而密。生活於熱帶、亞熱帶闊葉林中,群棲樹上,很少下地,以野果、葉、花等為食。產於我國雲南、廣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此外還有黑葉猴,也是一類保護動物。)

(5)羚牛:亦稱扭角羚。哺乳動物。長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達350公斤。尾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黃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棲於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覓食,吃青草、樹枝、竹筍等。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陝西、甘肅等地。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6)白鰭豚:又稱白暨豚。哺乳動物。體長1.5米~2.5米,頭圓,嘴長,約30厘米。體背面淡藍灰色,腹面白色,鰭白色。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錢塘江中。我國特產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7)黑頸鶴:鳥類。大型涉禽,體長約1.4米。頭、頸及飛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體羽灰白色,外觀黑白分明,易於識別。主要棲息在生長較高水草的沼澤地,以魚、蛙、螺、蝦等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澤繁殖,遷徒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越冬。鶴類中唯一的高山種,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8)揚子鱷:爬行動物。長2米余,背面角質鱗有六橫列。背部暗褐色,有黃斑和黃條;腹麵灰色,有黃色小斑和橫條;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紋。前肢五指,無蹼;後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澤底部,以魚、蛙、小鳥及鼠類為食,冬季蟄居穴中。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我國特有,一類保護動物。
水生珍稀野生動物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⑷ 江西有哪些珍稀野生動物

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棲息於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於北京南苑,以後僅余少數於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後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 大熊貓:棲息於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屍骨,性溫順,自衛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於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候類。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弊核攜滅絕。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氏辯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租伏,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⑸ 江西有哪些地方都發現了恐龍化石

眾所周知,恐龍是卵生動物,恐龍化石是其卵經過很長時間地殼演變才形成的化石。恐龍化石是很珍貴的遠古生物化石,早在幾十年發現的恐龍化石數量並不多我們所見到的也都是一些恐龍蛋鈣化之後留下的外部外殼。而前段時間在我國的江西萍鄉工業園施工作業工程中,挖出的土塊中發現了幾枚橢圓狀石頭遠看有點像”蛋“。後經相關部門調查取樣鑒定之後,確實是恐龍化石。七萬年前,當地球上還沒有我們人類的時候,恐龍一定就是地球上的統治者吧,它威大高猛又霸氣液困,在統治了地球8000萬年卻又滅絕失蹤了,科學家至今未能給橋埋鉛出答案。

恐龍化石是歷經上千年,上億年在地殼演變而來的珍寶啊,是生物與人類的進化史上非常有意義的標本。恐敏好龍化石不僅僅可以研究遠古時期他們的生活習性,在各地發現的恐龍化石拿到博物館展覽做觀賞也可帶動當地的旅遊。

⑹ 我國珍稀生物有哪些最好配有分布圖! 跪求T T~~

大熊貓:僅產於我國四川、陝西、甘肅的少數地方
金絲猴:分布於四川、甘肅和陝西南部
白頭葉猴:產於我國雲南、廣西南部及越南北部
白鰭豚: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錢塘江中
揚子鱷: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
銀杉:產於廣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
水杉:產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人參:產於我國東北、朝鮮等地 熊貓啊,最常見了。下面列出的是一些中國的瀕危鳥類的名單(不全,實在太多):白鵜鶘、卷羽鵜鶘、紅腳鰹鳥、綠鸕鶿、海南虎斑(開鳥)、黃嘴白鷺、白鸛、東方白鸛、黑鸛、黑頭白䴉、朱䴉、白琵鷺、黑臉琵鷺、小天鵝、大天鵝、疣鼻天鵝、白額雁、雪雁、小白額雁、紅胸黑雁、冠麻鴨、鴛鴦、鶚
鳳頭蜂鷹、黑鳶、白尾海雕、胡兀鷲、高山兀鷲、禿鷲、蛇雕、白尾鷂、白腹鷂、蒼鷹、雀鷹、赤腹鷹、鳳頭鷹、松雀鷹、普通(狂鳥)、大(狂鳥)、棕尾(狂鳥)、金雕、烏雕、白肩雕、草原雕、獵隼、灰背隼、游隼、燕隼、紅隼、紅腳隼、柳雷鳥、岩雷鳥、黑琴雞、鐮翅雞、花尾榛雞、暗腹雪雞、藍胸鶉、白額山鷓鴣、灰腹角雉、黃腹角雉、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紅腹角雉、勺雞、棕尾虹雉、綠尾虹雉……

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地區。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達20多萬公頃,是我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自下而上有4個垂直結構明顯的自然景觀帶。依次是針闊混交林帶、暗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高山冰原帶。長白山的植物多達1400多種,有「溫帶生物資源基因庫」之稱,野生動物有400多種。主要珍稀動植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紅松、長白落葉松等。
2.卧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西部汶川縣境內。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這里是亞熱帶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於高山阻擋了太平洋東來的氣流及西風環流,形成終年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帶譜。主要珍稀動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白唇鹿、四川紅杉、岷江柏、獨葉草、追齡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肇慶市。1956年被列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是全球17個熱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個。
該保護區面積為114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季雨林。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南側,熱帶邊緣。北回歸線附近由於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往往形成廣闊的熱帶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風影響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寶庫」。植物有2400多種,動物有250多種。珍稀動植物有木荷、烏欖、格木、子京、蘇鐵、桫鑼、蘇門羚、白鷳等。
4.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1986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當今少有的亞熱帶完整生態系統,面積為4.1萬公頃,主要保護黔金絲猴和珙桐等珍稀動植物。黔金絲猴與大熊描一樣都是第四紀的伴生動物,是名符其實的「活化石」,目前僅在梵凈山林區有100到500隻,對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有很高價值。天然珙桐僅存於我國,在梵凈山的面積最大,因開花時猶如白鴿展翅而被稱為「中國的鴿子樹」。19世紀晚期,它漂洋過海流傳國外,如今成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樹。
5.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建省建陽、崇安、光澤縣境內。198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5.7萬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貴動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種,鳥類有400多種,蛇類有56種,昆蟲20000多種,被稱為「物種基因庫」、「鳥類天堂」、「蛇類王國」、「昆蟲世界」。主要珍稀動植物有:銀杏、石松、草鶚、厚唇魚、角蛙、麗棘蜥、大平頭胸龜等。
6.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納人世界自然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生態系統,草類資源豐富,牧草優良,是我國和世界的第一個草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代表性植物有:沙地雲杉、葯用植物大針茅、狐芽、冰草、艾蒿、黃芪、甘草等。
7.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北省房縣、興山、巴東三縣境內。1989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7.4萬公頃,主要保護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物。神農架以峰、埡、雲、洞、樹,號稱「神農五奇」,其中的樹就是指當地有2200多種高等植物,有的是瀕於滅絕的古老物種,如珙桐、鐵堅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動物有570多種,有的動物有奇特的白化現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絲猴、白鏖等20多種,目前這些動物的白化原因還是未解之迷。
8.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中部,天山東段。199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態站兩部分組成,主要保護瀕危動物(如天鵝、雪雞、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風景區及荒漠綠洲。
9.鹽城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里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鸛、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
10.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和多種動植物的綜合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的植物在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孕育成為有別於赤道熱帶雨林的季風雨林。這里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植物幾乎有一半分布在這里,如1975年發現的高達70多米的望天樹,曾轟動植物學界。動物以鳥類最豐富,有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總數的1/3。獸類62種,如亞洲象、印度虎、雲豹、小靈貓、懶猴都是稀有動物,特別是白頰長臂猿,是靈長類比較進化的物種之一,且數量稀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11.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區面積達100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內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聞名,如樹齡在1500年以上的銀杏,樹高50多米;胸徑1米多的金錢松及稀有的鐵樹、馬掛木等,都有「大樹王國」之稱。珍惜動物有雲豹、穿山甲、虎紋蛙、樹蛙、蠑螈等。
12.茂蘭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南部荔波縣境內,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我國亞熱帶乃至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殘存下來的、絕無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強又比較穩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
1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南坪縣。1997年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6萬公頃,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是一條縱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傳以前有九個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溝。這里最獨特的是湖光山色,108個湖泊被當地人稱為108海,連接湖泊的是幾十個瀑布,碧湖、紅柳、飛瀑、翠柏,色彩和諧,動靜相宜,渾然天成。
14.豐林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1.84萬公頃,主要保護原始紅松林。這里地處大興安嶺東部,離海洋較近,易獲得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故氣候溫濕。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一半為東亞特有種,如紅松、沙冷杉、臭冷杉、紅皮雲杉等。利用價值最大的是紅松,而其自然生長需100~200年時間才能達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為豐林的主要保護對象。
15.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面。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南麂列島距鰲江鎮30海里,距溫州市50海里,距台灣基隆140海里,陸域面積11.13平方公里,其中本島7.64平方公里,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列島風光秀麗,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寬廣的大沙嶴沙灘,三盤尾的天然草坪,巧奪天工的天然壁畫,風浪雕蝕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馳的鳥島、蛇島、蜈蚣島、水仙花島各具特色;鄭成功操練水師遺址、摩崖石刻、宋美齡「棲鳳居」等處的人文景觀更豐富了南麂島的歷史內涵。
16.山口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境內,面積8000公頃,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本區地處沙田半島的沿海灘塗地帶,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保護區海岸線總和長50公里,區內分布著發育良好、結構典型、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海欖、木欖、秋茄、桐花樹等12種紅樹林等12種紅樹林植物,其中連片的紅海欖純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欖在我國已為罕見。該區具典型的大陸紅樹林海岸生態系統特徵,紅樹林中還棲息著多種海洋生物和鳥類,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17.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武都縣和文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的最南端,地處岷山東端北坡,整個保護區地域呈帶狀,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20公里。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為213750公頃,其中核心區97329公頃,實驗區116420公頃, 保護區內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緣,被譽為岷山東端的物種寶庫。
18.黃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黃龍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毗鄰,是一座絢麗多姿的彩池畫廊。境內花木競秀,藤蘿漫生,碧水清泉,疊瀑滾瀉。海拔2123-3576米處的黃色長坡上,排列著4300餘個迂迴曲折,層層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彎月,如菱角寶蓮,池水深淺各異,深者丈余,淺者數寸,澄凈無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時而盪紅漾綠,潑墨濡黃,時而瀉翠流金,泛青描黛,時而似藍假白,濃淡相宜,雖然活水同源,卻是水色各異,變幻無窮。既是風景名勝區,又是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19.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保山市的隆陽區、騰沖縣、怒江州的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縣。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總面積405549公頃,為雲南省目前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位於北緯24°40′-28°30′之間,由北、中、南互不相連的三段組成,南北長約400多公里。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183789.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3%;緩沖區面積142611.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5.2%;實驗區面積7914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9.5%。生物走廊帶,怒江范圍內的兩段116480公頃,保山范圍內4916公頃。
20.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2001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典型的森林生態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匯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區內共有植物2900餘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29種,省級重點保護26種。由於植物資源豐富,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已發現的動物種類260餘種,金雕、金錢豹、大鯢、紅腹錦雞。香獐等30餘種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處還有昆蟲3000餘種,僅蝶類就達170餘種,由野生果樹110餘種、野生花卉436種、野菜類植物173種、葯用植物1055種,是我省乃至我國動植物基因庫。寶天曼良好的生態環境區域,主峰地區基本保持著原始森林狀態。
21.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鎮115公里,地跨索日嘎蘇木、崗根蘇木、朝陽鄉、罕山林場。東與巴林左期相連,西與林西縣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北與錫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緯43度59分~44度27分,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是中國大興安嶺南部山部景觀的縮影,還是東亞闊葉林向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草原向森林的雙重過度地帶,也是華北植物區系向興安植物區系的過渡帶,成為聯系各大植物區系的紐帶和橋梁,對研究各大植物區系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重大意義。這里又是東北、華北、蒙新三區動物區系的交匯點。同時,這里又是生態交錯帶,可以通過該區生物多樣性變化來研究生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響,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區已成為中——加兩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發展項目示範區。
22.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呼倫貝爾草原西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總面積為3253平方公里,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態系統及其草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境內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是眾多侯鳥棲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驛站,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鷺、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
23.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五大連池是我國著名的火山游覽勝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游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每年6一9月為旅遊最佳季節。五大連地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態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據介紹,五大連池火山噴發從史前203萬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獨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內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岳樺等。此外,區內的野生動物也十分豐富,有61科、144種,如一級保護動物秋沙鴨、丹頂鶴等。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態系統物種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24.亞丁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東南與涼山州木里縣接壤,西鄰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面積7323平方公里。其海拔為3750米,境內最高海拔達6032米;屬高原季風氣候,絕大多數時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自然風光優美,尤以古冰體遺跡「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囂,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只為雙腳踏上這塊聖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
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西康圖經》記載:「光緒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試行種稻,故改名稻成縣,預祝其成功之意。」
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
在稻城亞丁極目遠跳,天地浩瀚無垠,亂石鋪天蓋地,憾人心魄,1145個高山湖泊散落於嶙峋亂石間,碧藍如玉,景色極為壯觀,因而被譽為「最後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個天然的石雕公園,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跡。海拔3600~5020米,方圓3287平方公里。 站在海子山,極目遠眺,天地無止無境,景象壯觀,憾人心魄。
25.珠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隅。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覆蓋了西藏定日、定結、聶拉木和吉隆4個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萬人。珠峰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尾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野驢、雪豹、紅胸角雉、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藏雪雞、岩羊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長蕊木蘭、西藏延齡草、天麻、錫金海棠、參三七、長葉雲杉、長葉松等。其中特有種雪豹已被列為珠峰自然保護區標志性動物。
26.佛坪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南部漢中市佛坪縣境內。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佛坪保護區地處秦嶺中段南坡,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區面積29240公頃,植被覆蓋率90%以上。保護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太白紅杉、秦嶺冷杉、獨葉草等22種國家重點保護珍惜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國家保護動物。保護區內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飛瀑隨處可見。佛坪保護區物種資源和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區,核心區內平均2.5平方公里就有1隻大熊貓,野生大熊貓密度居全國之首,在保護區內還曾發現棕白色的大熊貓,被稱為「野生大熊貓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江西的珍惜生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