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建立種雞場的生物安全體系
如何建立種雞場的生物安全體系雞場場址的選擇;
1, 雞場地下水水質必須過關,不能被污染,最好使用100米以下的深水井
2, 遠離屠宰場和其他養殖場,符合生物安全需要。
3, 交通方便,不影響飼料車進場和雞出欄時車輛進出。
4, 電力必須有保障,現在都是設備養雞,沒有電,玩不轉。
5, 雞場建在依山傍水的緩坡上是比較好的,有利於排水。
6, 雞場不要建在風口上,不利於雞舍冬季保溫,增加取暖成本,並且雞舍小環境控製得困難加大。造成雞群疾病的頻發。
㈡ 如何建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
如何建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立需要滿足國家相關規則條例的要求,符合國家強制標准要求。
相關標准規范涉及如:
1.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范
2.GB 19489-2008 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酸鹼及其它消毒的化學物質。整體布局時要注意,實驗桌、安全櫃以及各設備間的空間應便於打掃。
實驗室應有管道排氣系統,風向從「潔凈區」到「污染區」。排出的空氣不再循環至建築物內的任何其他區域。
外部排氣口要遠離有人區、進風口,否則需經過HEPA過濾。實驗人員必須證實進入實驗室的風向是正確的。建議在實驗室的入口處設置可視的監視裝置,表明和證實進風的風向。要考慮安裝HVAC控制系統,防止實驗室持續正向增壓。同時應安裝聲音報警裝置,警告實驗人員HVAC系統出了問題。並且至少每年要測試HEPA系統,確保工作正常。
㈢ 豬場應該怎麼做好生物安全體系
1、遵循生物安全原則,隔離很重要,豬場要遠離居民區、遠離交通主幹道、以及屠宰場等區域,更適合位於地勢高、平坦、背風、水源豐富的地帶,同時還要電力充足,運輸方便。豬場還要根據功能進行劃分為生活區、生產區、辦公區、隔離區等。生產區是整個豬場的主要部分,隔離區要距離生產區、生活區至少100米的距離,生活區周圍要與生產區隔開,與生產區在平行方向,辦公區在生產區外圍。
2、出入生產區的人員要將手機放入消毒櫃,衣物脫在臟衣服的衣櫃,然後還要及時洗澡,不能低於10分鍾,降低頭發、衣物、身體以及指甲帶來的污染源;另外,進入生產區的時候還要換上工作裝和膠鞋,經過消毒池之後進入生產區。同時還要減少生活區的病源被帶入生產區,避免交叉感染。
3、廠區內的道路、趕豬的通道、裝豬台以及化肥池等需要進行重點消毒,每周都要進行消毒一次。通道、裝豬台以及化糞池使用後一定要先清洗干凈在進行消毒。用工具每次使用後及時進行消毒或者高壓蒸汽消毒半小時;空欄後,對豬舍的欄體進行徹底清洗,清洗合格後進行消毒,主要會通過熏蒸消毒、消毒水沖洗等方式。豬場疾病不同,引起傳染性疾病的風險較大,需提前制定引種計劃,引種不要超過3次,引種前先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後再引種。
㈣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維護生物安全
日常生活中我們維護生物安全要做到:
1、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這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要充分認識生物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立法確立維護生物安全的基礎性制度,突出風險防範,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依法劃定生物技術發展邊界,保障和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
2、風險預防原則,它是絕大多數國家普遍採用的生物安全監管原則,是首要原則,是成本最低也是最為有效的管理原則。
3、科學證據原則,它是對風險預防原則的合理制衡,以防止風險預防原則的濫用。
4、分級管理原則,它是根據生物安全威脅程度不同而採取的區別管理對策。
(4)如何健全生物安全體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並借鑒發達國家治理經驗,盡快出台國家生物安全發展規劃,加快生物安全戰略布局,加快建立全國范圍的、完善的監測與預警系統;要加強健全生物安全監管制度,實現發展與管控相協調。
2、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提升生物威脅應對能力;要推動生物安全法律政策的健全和實施,保障生物科技健康發展。
㈤ 怎麼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
生物安全體系是指防止把引起畜禽疾病或人獸共患病的病原體引進鴿群的一切飼養管理措施,通俗地講是防止有害生物進人和感染健康鴿群所採取的一切措施,是立體、全方位預防鴿病的 系統。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原蟲、寄生蟲、昆蟲、嚙齒動物和野生鳥類。生物安全體系 是指防止把引起畜禽疾病或人獸共患病的病原體引進鴿群的一切飼養管理措施,通俗地講是防止有害生物進人和感染健康鴿群所採取的一切措施,是立體、全方位預防鴿病的 系統。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原蟲、寄生蟲、昆蟲、嚙齒動物和野生鳥類。雖然葯物和疫苗一直以來都對治療疾病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普遍認為它們並不是最有效的減少疾病損失的措施。現代養殖場需要全面、全方位地考慮,如果環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嚴重 而得不到控制。
良好的飼養管理措施不能嚴格執行,那麼單純依 靠葯物和疫苗並不能有效地保護鴿群。鴿群只有處在良好的環境中時,疫苗和葯物才能發揮其有效作用。構建生物安全體系在硬體和軟體上必須都要下工夫,凡是與鴿群相接觸的人和物都是實施生物安全需要控制的對象,包括鴿舍、鴿、人員、飼料、飲水等方方面面,所以在做好硬體規劃設 計和建設基礎上,需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確保生 物安全體系達到效果。主要是鴿場所在環境和鴿舍建設、鴿場選址和布局建設要科學規劃,盡量遠離其他養殖場和散養戶,遠離大的湖泊、水道、候鳥遷徙路徑和公路。
㈥ 如何建立養雞場的生物安全體系
規模化養豬最大的特點是數量多,密度大,有限的空間和較高的飼養密度加劇了豬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的降低和對疾病的免疫能力的下降。健康是養豬的基礎,也是保證豬群生產力和豬場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為了維持豬群的健康和正常生產,豬場一般採用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免疫注射、用葯等措施控制疫病的發生,但由於這種被動的防禦方法出現失控現象在豬場經常發生,尤其是仔豬生產,每次遇到新的疾病侵襲,都損失慘重,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因此,在規模化豬場構建一個生物安全體系,防範有害病原的侵入傳播,減少葯物和疫苗的使用,為豬提供一個安全和舒適的生活環境,改善豬的亞健康狀況,提高豬的生產性能,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是養豬業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
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就是排除疫病威脅,保護動物健康的各種方法的集成,是一個豬群疾病控制整體管理策略,通過它來盡可能減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並且從現有環境中去除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是一種系統的、連續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控制疫病發生和傳播的方法。因此,我們必須強調樹立「生物安全」觀念,從根本上減少和依賴用葯物來防治動物疫病的思想。
從實際出發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豬場的選址必須符合豬的生長發育和疫病的防治。豬場內應合理設置生活區、生產區、飼料加工區、污水處理和無害化處理區,且各功能區應相隔一定的距離,並各自建圍牆與四周隔開。
(2)豬舍的設施因豬群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必須滿足各類豬群的生長發育和生產。
(3)規模豬場的消毒設施從外到內,必須制定並嚴格執行相應的消毒規程,對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4)建立和完善免疫制度,規模場免疫程序的制定應根據本地區、本場的發病及流行情況靈活確定。
(5)嚴格控制豬場葯品使用,對獸葯的使用要做到嚴格使用種類、用量,以減少葯物殘留。
(6)完善防疫基礎設施、全面有效消毒、切實安全免疫、嚴格控制豬場葯品的使用范圍是目前規模場生物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生物安全的全過程都是圍繞預防傳染源進入豬場和控制疫病在豬場內的傳播展開的,關鍵是對豬和環境的控制。隨著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將會有效地控制疫病的發生和發展,確保豬場的生物安全,以使豬場可持續發展。
㈦ 怎樣健全養殖場獸醫生物安全體系
生物安全體系就是防止疫病在地域之間和動物之間的傳播所採取的措施。是為阻斷致病病原(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侵入畜(禽)群體、為保證畜禽等動物健康安全而採取的一系列疫病綜合防範措施,是較經濟、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生物安全體系主要著眼於為畜禽生長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提高畜禽機體的抵抗力,同時盡可能地使畜禽遠離病原體的攻擊。對一個養豬場而言,生物安全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外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傳入,將場外的病原微生物進入場內的可能降至最低。其二是內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傳播,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場內從患病動物向易感動物傳播的可能
㈧ 如何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管理機構及管理職責
(1)設立(校級)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負責全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2)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全校生物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和生物安全應急處置工作。
(3)各院系、醫院或從事相關工作的其他二級機構,設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實行領導小組領導下的實驗室管理負責制。
(4)各二級單位的法人代表,對該單位生物安全負有完全責任。
(5)實驗室主任、教學實驗中心主任、課題負責人、實驗教學主講老師為所在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負責人,負責確保實驗室設施、設備、個人防護設備、材料等符合國家安全有關安全要求,評估實驗室生物材料、樣本、葯品、化學品、化學品和機密資料被丟失或不正當使用的危險,並對其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以保障實驗室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正常運轉。
生物安全級別與實驗室設置
具有感染威脅的生物危險度分為四級,級別越高,潛在危險越大。一般高校或研究所所涉及的是一級或二級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礎實驗,更高級別生物安全威脅的實驗很少開展,如需要進行更高級別生物安全威脅的實驗,必須向學校相關領導機構通報,實驗室相關設施及操作必須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第三版)執行。
(1)危險度1級(無或極低的個體和群體危險)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動物致病的微生物。
(2)危險度2級(個人危險中等,群體危險低)病原體能夠對人或動物致病,但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社區、牲畜或環境不易導致嚴重危害。
(3)危險度3級(個體危險高,群體危險低)病原體通常能引起人或動物的嚴重疾病,但一般不會發生感染個體向其他個體的傳播,並且對感染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4)危險度4級(個體和群體的危險均高)病原體通常能引起人或動物的嚴重疾病,並且很容易發生個體之間的直接或間接傳播,對感染一般 沒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根據國家對實驗室生物安全分類管理規定,將實驗室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實驗室的設置應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確定實驗室級別,取得相應資格證書。
生物安全工作
(1)實驗室應制定意外事故的應對程序和突發事件德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報學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2)實驗室安全管理負責人有責任監督實驗室工作人員對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品和病原體微生物等進行確認,分類管理,安全存放,隨時監控。
(3)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應記錄實驗室危害評估的結果及所採取措施,發現問題應及時上報實驗室管理領導小組。
(4)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對本實驗室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督和記錄,提供生物安全指導。
(5)對於高風險核污染材料應嚴密控制,專人管理,並有采購、使用記錄等,防丟失或遺失。
(6)所有廢棄物用使用可靠方法處理。
(7)實驗室安全管理負責人有義務督促使其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
(8)不得擅自改建實驗室或改動實驗室設置,確需改建或變更設置的,要對生物安全影響進行評估,經相關部門批准後,報學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9)定期向公眾進行不同形式的生物安全教育,對相關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分級培訓。
答案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