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列成語中描述的是生物的什麼特徵飛蛾撲火、驚弓之鳥、蜻蜓點水、餓虎撲食、汗流浹背
飛蛾撲火:學家經過長期觀察和實驗,發現飛蛾等昆蟲在夜間飛行活動時,是依靠月光來判定方向的。飛蛾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裡。飛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繞過障礙物轉彎以後,它只要再轉一個彎,月光仍將從原先的方向射來,它也就找到了方向。這是一種「天文導航」。
飛蛾看到燈光,錯誤地認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這個假「月光」來辨別方向。月亮距離地球遙遠得很,飛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可是,燈光距離飛蛾很近,飛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著固定的角度,於是只能繞著燈光打轉轉,直到最後精疲力盡而死去。
許多昆蟲,只在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後才飛行於花間,一面采蜜,一面為植物授粉。漆黑的夜晚,它們能順利地找到花朵,是「閃光語言」的功勞。夜行昆蟲在空中飛翔時,由於翅膀的振動,不斷與空氣摩擦,產生熱能,發出紫外光來向花朵「問路」,花朵因紫外光的照射,激起暗淡的「夜光」回波,發出熱情的邀請;昆蟲身上的特殊構造接收到花朵「夜光」的回波,就會顧波飛去,為花傳粉作媒,使其結果,傳遞後代。這樣,昆蟲的燈語也為大自然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因此,夜行昆蟲大多有趨光性,「飛蛾撲火」就是這一習性的真實寫照。另外,其實飛蛾主觀上也不是想死在火焰裡面,是由於其復眼的構造使其以一個螺旋角度圍繞火飛行的時候逐漸接近最後造成撲火。
蜻蜓點水:就是蜻蜓產卵,卵直接產入水中,或產於水草上。卵孵化出來的稚蟲,稱為水蠆。水蠆常伸出勾狀帶爪鉤的下唇,捕捉水中小動物為生。水蠆是游泳專家,它採用的是噴射式的,只要腹部一壓縮,水就往後噴,身體自然向前沖,速度極快。以直腸氣管鰓呼吸。水蠆長大了,爬上突出水面的樹枝或石頭,就羽化成一隻猶如空中飛龍的蜻蜓成蟲了。
驚弓之鳥應該說的是條件反射。
汗流浹背:由於汗腺所在部位不同,性質相異和多寡不一,其對於感覺和心理刺激及對於熱的刺激的反應也有所不同,汗腺分泌和排泄汗液根據刺激的種類可分為溫熱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覺性出汗。人在精神緊張時手心會出汗,即屬於精神性出汗。 精神性出汗從加刺激到發汗的潛伏期極短,只有數秒到20秒。所以在緊張、恐懼、興奮等精神因素影響下,神經沖動從大腦皮質傳遞到手掌小汗腺部,乙醯膽鹼的濃度升高,導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動短期內迅速增強,即產生手掌精神性出汗。也有學者認為另有精神出汗中樞,常保持有興奮性,一加刺激後即產生反應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處表現最為明顯,也可見於手背、頭面、頸部、前臂和小腿等處。少數人在高度精神緊張時,甚至會出現汗如雨下,汗流夾背的全身大汗情況。
至於餓虎撲食,好像它餓不餓的都是這樣的吧,這不是貓科動物的習性嘛。
『貳』 飛蛾撲火是什麼生物的什麼行為,從功能分
是昆蟲的趨性,趨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