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病毒為什麼屬於生物
1、病毒是生物的理由:生物應該具有的幾個特徵是:生物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排除體內廢物;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最後一點注意,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
針對幾個特徵,用病毒的性質去擬合:病毒需要寄生在細胞內或者殺死細胞獲取營養;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排泄;病毒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可以結晶,可以復活;能利用胞內物質,合成後代病毒。綜上所述,病毒符合生物所具備的特徵,盡管有極特殊處,但仍把它劃入生物范疇。
2、狹義的生物病毒是1種獨特的傳染因子,它是能夠利用宿主細胞的營養物質來自主地復制自身的DNA或RNA、蛋白質等生命組成物質的微小生命體。
而廣義的病毒復雜得多,包括擬病毒、類病毒和病毒粒子(virion),其中擬病毒和類病毒僅是1條簡單的ssRNA鏈,virion是一種類似酶的蛋白分子。因此生物病毒很難有1個確定的、明確的定義。
3、生物病毒不管是烈性噬菌體還是溫和型噬菌體,都必需在活的宿主細胞中才能得以復制繁殖,利用宿主細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來自主地合成自身的一些組件,裝配下一代個體。並達到他們的目的。復制後的生物病毒裂解宿主細胞而被釋放出去,感染新的宿主細胞。
4、雖然生物病毒會給人類帶來一定的益處,例如利用噬菌體可以治療一些細菌感染;利用昆蟲病毒可以治療、預防一些農業病蟲害等,但卻危害很大,例如HIV、狂犬病毒等,給人類帶來生命的危險;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會帶來疾病;TMV,馬鈴薯Y病毒給人帶來財產損失.
5、病毒的基本結構 :
病毒的蛋白質外殼稱為衣殼,遺傳物質多為RNA或DNA。衣殼與核酸
分子統稱為核衣殼。但以HIV為例,病毒表面還包裹著類似細胞膜的胞膜和刺突結構,與衣殼共同決定病毒的特異性。此外還有一些酶:如逆轉錄酶。
(1)病毒屬於生物的哪個界擴展閱讀:
1、病毒不僅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從結構上還分為:單鏈RNA病毒,雙鏈RNA病毒,單鏈DNA病毒和雙鏈DNA病毒
2、病毒的生命過程大致分為:吸附,注入(遺傳物質),合成(逆轉錄/整合入宿主細胞DNA),裝配(利用宿主細胞轉錄RNA,翻譯蛋白質再組裝),釋放五個步驟。因為病毒會拉近細胞間距離,易使細胞相融形成多核細胞,進而裂解。
3、病毒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它們的結構非常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可就不表現任何生命活動跡象。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❷ 細菌,真菌和病毒屬於哪一界
細菌都是原核生物,但有兩大類。一類是古細菌,另一類是細菌。兩類細菌細胞結構相同,但細微結構和生理生化性質有區別。
其中細菌分在細菌界,古細菌分在古細菌界。
真菌都分在真菌界。
病毒也分兩大類。一類是類病毒,另一類是病毒。類病毒是一類具有傳染性的單鏈RNA非細胞病原體。它們比病毒要小,是一類較小的核糖核酸(RNA)分子,並且沒有通常病毒所有的蛋白質外殼。而病毒同樣是一類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和類病毒都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
其中類病毒分在類病毒界,病毒分在病毒界。
❸ 病毒是生物嗎
病毒是生物。病毒(英語:virus,中文舊稱「濾過性病毒」)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為類生物,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歸於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
它是由一個保護性外殼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藉由感染的機制,這些簡單的有機體可以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復制,但無法獨立生長和復制。病毒可以感染幾乎所有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第一個已知的病毒是煙草花葉病毒,由馬丁烏斯·貝傑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5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鑒定。研究病毒的科學稱為病毒學,是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
(3)病毒屬於生物的哪個界擴展閱讀
病毒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病毒採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通過以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如蚜蟲,來在植物間進行傳播;而動物病毒可以通過蚊蟲叮咬而得以傳播。這些攜帶病毒的生物體稱為「載體」。
流感病毒可以經由咳嗽和打噴嚏來傳播;諾羅病毒則可以通過手足口途徑來傳播,即通過接觸帶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輪狀病毒常常是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兒童而直接傳播的;此外,艾滋病毒則可以通過體液接觸來傳播。
並非所有的病毒都會導致疾病,因為許多病毒的復制並不會對受感染的器官產生明顯的傷害。一些病毒,如艾滋病毒,可以與人體長時間共存,並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即「病毒持續感染」(viral persistence)。
但在通常情況下,病毒感染能夠引發免疫反應,消滅入侵的病毒。而這些免疫反應能夠通過注射疫苗來產生,從而使接種疫苗的人或動物能夠終生對相應的病毒免疫。像細菌這樣的微生物也具有抵禦病毒感染的機制,如限制修飾系統。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但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葯物已經研發出來。
❹ 生物有幾個域和幾個界病毒屬於哪個域、哪個界
3域 9界 3域 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原核生物域, 9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病毒在生物學是非細胞生物域,病毒界.
❺ 病毒屬於生物五大界的哪一大界
生物五大界是對細胞生物而言的,病毒不具備細胞結構,所以不屬於五界之列。
科學家將病毒單列一界,因此又有「六界」之說。
❻ 病毒屬於原生生物界還是原核生物界
病毒不屬於原生生物界,也不屬於真核生物界。
解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屬於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病毒具有寄生性,需要寄生在宿主細胞中才能生存。
❼ 生物分類學中,病毒屬於哪個界\門\綱\目的東西
生物界分界有好幾種分法
兩界系統(1753林奈):植物界、動物界
三界系統(1886[德]haeckel):植物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1939conard提議第三界稱菌物界(包括真菌和細菌);1971dodson建議稱菌界(包括病毒、細菌和藍細菌)
四界系統(1938copeland):植物界、動物界(除原生動物)、原始生物界(原生動物、真菌、部分藻類)、菌界(細菌、藍細菌)
五界系統(1969whittaker):植物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動物、單細胞藻類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細菌、藍細菌等)
六界系統(1949jahn等):後生動物界、後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三總界物界系統(1979陳世驤等)1、非細胞總界。2、原核總界a、細菌界;b、藍細菌。3、真核總界 a、植物界;b、動物界;c、真菌界
其實說分類本來就是一個人為的東西,為的只是方便,怎麼說都是有理的,在對待細菌和病毒來說科學家也有很大爭議。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學習他們。對於邊緣的東西,比如某些原生生物在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都要學的。高中課本好像只講了三界系統,是個很死板的講法。
❽ 病毒屬於哪一界
病毒不屬於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的五界分系統。
1967年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了五界分系統。他首先根據核膜結構有無,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兩大類。
原核生物為一界。
真核生物根據細胞多少進一步劃分,由單細胞或單細胞群(團藻)組成的某些生物歸入原生生物界(Protista)。餘下的多細胞真核生物又根據它們的營養類型分為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動物界(Animalia)。
而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不歸屬於五界分系統。
由於原五界分類系統中未能給病毒一個定義,因此70年代我國學者陳世驤以及特勞巴等學者提出六界系統,即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8)病毒屬於生物的哪個界擴展閱讀
兩界系統
提出者:卡爾·林耐
分類:植物界和動物界
傳統的分類認為界是最高級的分類單位。在林奈時代,他以生物能否運動為標准,提出兩界系統,即植物界和動物界,將細菌、真菌等都歸入植物界。
三界系統
提出者:赫克爾
分類: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19世紀前後,由於顯微鏡的發明和使用,人們發現許多單細胞生物是有動、植物兩種屬性的中間類型的生物。如裸藻、甲藻等既可自養,有的也可異養生活。因而,赫克爾將原生生物(包括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黏菌等)另立為界,提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動物界的三界系統。
三原界系統
提出者:伍斯(Woese)
古細菌原界(內含古細菌界,包括產甲烷細菌、極端嗜熱細菌和極端嗜鹽細菌)、真細菌原界(內含真細菌界,包括細菌和藍藻)和真核生物原界(內含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❾ 病毒算生物嗎屬於哪一類,最好有解釋為什麼
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一種特殊體,因為它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但它有生命,它依靠細胞生活,
❿ 病毒屬於生物界中的什麼生產者、消費者還是分解者
病毒不屬於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中的任何一種。
病毒的起源和進化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關於起源有三種學說:
1.生物大分子到病毒學說,認為病毒來自於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分子,病毒屬於生物和非生物的橋梁;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表現:無機物→有機物→化學大分子→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這個假說是根據生命起源學說和分子進化理論所提出來的,一種純粹的假設,缺乏任何進化上的證據。
2.退化的進化學說,認為病毒由腐生菌逐漸退化而成,屬於退化了的微生物;本假說認為這是病毒形成的依據,其過程為:
細菌→類似立克茨體類的生物→類似衣原體類的生物→病毒。對於這個假說最不利的情況是我們無法找到在細胞內寄生的小型細胞生物,並且在立克茨體和衣原體中未發現病毒。故這個假說成立的證據不足。
3.細胞到病毒學說,認為病毒是退化了的細胞成分,其根據在於病毒的超級寄生性、基因組與細胞基因組的相似性、病毒與細胞核蛋白的相似性.關於病毒的進化,則認為原始RNA產生類病毒,類病毒產生RNA病毒,RNA病毒再產生DNA病毒。
該假說又稱內源性假說。其間接的實驗證據為:
1.作為細胞一部分的質粒可隨時脫離細胞,並在細胞間傳遞,病毒與質粒是相似的。
2.相當多的DNA病毒的DNA能全部或部分結合到它們所寄生
的細胞的染色體上,從而成為細胞的一部分,這正好是細胞核酸外逸的逆過程。
3.正常細胞中存在較廣泛的逆轉錄型可動遺傳因子和逆轉錄
型重復序列,提示正常的細胞中含有RNA所介導的DNA合成反應,
而這與逆轉錄病毒的核酸的復制行為相一致。
這個假說的間接證據可部分解釋 DNA 病毒的起源,但要說明
RNA病毒的起源則相當困難。
由於1999年在古細菌中發現了所謂「反轉子」的遺傳單位,這為病毒在基因水平上的起源及進化提供了新的證據:「反轉子」是僅含一個基因並且能自我復制的一段核酸分子,具有重要的基因捕獲功能。其基因宿主細胞等位基因高度同源,且在密碼子的使用頻率上也有高度的相似性,經過考證,初步估計「反轉子」在4億年前就存在了。在古細菌進化的過程中,反轉子從細菌基因中捕獲基因,擴大自身的遺傳信息量並增加生物學功能,最原始的感染性病毒顆粒由產生,原始病毒採取不同的復制策略,因此產生了不同病毒的進化。由此生命的起源是從細菌開始的,細菌病毒進化搖籃。據此推測: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病毒可能是經RNA為基因組的逆轉錄病毒,然後再發展成以DNA為基因組的逆轉錄病毒,最後出現的是DNA病毒,而RNA病毒則很可能有其獨立的演化途徑。
總而言之,病毒起源是復雜和多元化的,不同病毒有著不同的起源,至少在DNA病毒和RNA病毒之間是如此,隨著更多研究資料的積累,相信我們會獲得更多的新證據。有一點目前是有基本的共識的,那就是病毒是一個可動遺傳單元,在相應的條件下進行細胞之間的定位傳遞。作為大分子物質,病毒起源實際就是生物大分子的起源,是當今生命科學中最重要的命題之一,乘著本世紀生命科學的全面發展之翼,這方面應該有重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