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起源說的弊端
生物起源說
主要代表人物: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
主要觀點: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動物界也存在教育;人類社會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沖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的繼承、改善和發展。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於動物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評價:教育的生物起源說是教育學史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標志著在教育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但是,把教育的起源歸於動物的本能行為,沒能把人類教育行為與動物類教育行為的差別區別開,因而也沒能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
2. 如何評價生物起源理論和心理起源理論
(一)生物起源論?
生物起源論者認為,人類教育發源於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
主張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爾諾、沛西·能等.?
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C 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在其所著《動物界的教育》一書中認為,教育是一種生物現象,教育起源於一般的生物活動.
利托爾諾從生物學的觀點出發,把動物界生存競爭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礎.按照他的看法,動物是基於生存與繁衍天性本能而產生了把「經驗」、「技巧」傳給小動物的行為的,這種行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與發端.?
英國教育家沛西·能(SirThomasPereyNunn,1987~1994)1923年在不列顛協會教育科學組大會上的主席演說詞《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從它的起源來說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不僅一切人類社會有教育,不管這個社會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動物中也有低級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稱之為生物學的過程,意思就是說,教育是與種族需要、種族生活相應的、天生的,而不是獲得的表現形式;教育既無待周密的考慮使它產生,也無需科學予以指導,它是紮根於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為.」?
教育的生物起源論者把教育的起源歸之於動物的本能行為,歸之於天生的、像動物本能那樣原本具有的生物行為,教育過程即按生物學規律進行的本能過程,這就完全否認了人與動物的區別,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
(二)心理起源論?
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
心理起源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孟祿(PaulMonroe,1869~1947).
孟祿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書》中,從心理學的觀點出發,根據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沒有教師、沒有教材的原始史實,判定教育應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書》中寫道:原始社會的教育「普遍採用的方法是簡單的無意識的模仿」.這種原始共同體中兒童對年長成員的無意識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發展.
教育的心理起源論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論的錯誤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說,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為一種心理現象,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可視之為教育的諸種途徑之一.但孟祿的錯誤在於他把全部教育都歸之於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模仿行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為人是有意識的本質規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意識支配下產生的目的性行為,因而,他的這種觀點仍然是錯誤的.?
教育的生物起源論和心理起源論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們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認了教育的社會屬性,否認了教育是一種自覺有意識的活動,把動物本能和兒童無意識的模仿同有意識的教育混為一談,因而都是不正確的.?
(三)勞動起源論?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關於教育起源問題上,不是武斷地判定上述兩種觀點的錯誤,而是在肯定他們這種有益的嘗試和提出問題的貢獻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分析人類祖先的產生及開始製造工具前後的歷史,認為教育起源於勞動,具體之,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
首先,人類的教育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產生而一道產生的,推動人類教育起源的直接動因是勞動過程中人們傳遞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實際社會需要.
傳遞社會生產與生活經驗的教育對當時的人類所以必要,是因為:
① 當人類祖先已經開始製造勞動工具,盡管工具極為簡單粗糙,經驗也極為有限,但要把這點滴經驗和製造方法傳遞給集體成員和後代,也要由年長者對年輕一代進行指點和傳授.否則,製造和使用工具的經驗和方法不久即可消失,人類又回復到不會製造工具的動物狀態中去.
②勞動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干什麼,怎麼干,用什麼工具,什麼時間,在什麼場所等,都要求參與勞動的成員知曉才能進行勞動.為此,掌握必要的有關知識是進行勞動的前提.勞動活動從一開始就產生了實施教育的必要.
③勞動從它開始時就不是人與人之間互不相乾的活動,而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需要互相幫助,共同協作,符合集體的利益和要求.這些合作和尊重集體利益的社會性要求不是天賦的,而是通過教育培養出來的.所以,有了勞動,有了人類社會及其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和要求,就得有教育.
④勞動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有創造的活動,是對環境的一種改革,而不是盲目的發現和適應.這一點正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人由古猿的無意識狀態發展到猿人的有意識狀態,提供了進行教育的一項最基本條件.?
其次,教育也起源於人的自身發展的需要.?
恩格斯說:「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
兒童從出生到成為一個具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至少要經歷十幾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兒童從成人那裡得到的知識、經驗、技能、社會規范等,雖從最終目標看是為了將來從事社會的物質生產勞動,在宏觀上是促進了社會生活的延續和發展,適應了社會方面的需要;但從直接結果看則是發展了兒童的身心,實現了精神成長,在微觀上促使人遠離動物界,趨於社會化與文明化.基於此,我們認為,教育的起源就不僅有與其他社會現象的共同之處:隨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出於人類謀求社會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其自身的獨有特質:教育也起源於個體發展的需要,是人的社會需要和人的自身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
3. 生物起源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道理上講得通,但無法用實驗證明
永遠都只能是假說
4. 為什麼生物起源說的觀點是錯誤的
分子生物學表明——達爾文的進化假說是錯誤的
生存競爭,自然選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達爾文發明的四句著名的進化經文。這個經文假定了
一隻看不見的自然選擇之手,在偶然中造就必然。
達爾文進化論與亞當斯密的市場中那隻看不見的手一同構成資本主義的競爭哲學。但是新的科學認知的進展,卻
正在把這個哲學的基礎予以粉碎,從而證明:歸根結底,一切所謂科學理論充其量也都僅是假說而已。
當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生物對他來說好比是黑盒子,他完全不明白生物在分子層面的
精密組織,以為細胞非常簡單,很容易從無生命的物質演化而來。
對於推算出來的理論,達爾文本人也不是底氣十足,所以他才說:「如果可以證明有任何
復雜器官不可能通過無數、持續、微小的改變形成的話,我的理論將絕對失敗。」
九十年代中期,電子顯微鏡及生化技術的發展,讓科學家們在鏡頭下看到了生命的基本
單元「細胞」是那麼復雜而不可思議,用肉眼就能證明達爾文理論的失敗。
這當然不是達爾文的錯,他那個時代沒有電子顯微鏡,生化技術也不夠發達。如果他能
活到九十年代,他自己就會站出來說:對不起,我那套理論純粹誤導世界,請趕快拋棄它。
揭開「達爾文的黑盒子」
幫達爾文糾正這個大錯的是一位美國生化專家邁克·貝希(Michael Behe)。貝希是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黎海(Lehigh)大學的生物化學教授,他在1996年出版了震撼世界科學界的著
作《達爾文的黑盒子∶生化理論對進化論的挑戰》(Darwin』』s Black Box: The Biochemical
Challenge to Evolution)。
貝希教授說,面對現代生化學所揭示出來的極為復雜的細胞結構,科學界似乎完全癱瘓了。
無論在哈佛大學、國家衛生院或美國科學院,甚至在一切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沒有一個人能
詳細說明,像如此復雜精密的生化系統是如何以達爾文的進化方式演變而來的。
貝希說,當細胞以如此復雜的結構組合在一起時,這絕不是偶然中能發生的。即使一個單
細胞,其結構也極為復雜,猶如一個小型的大都市一般。
一個單細胞,猶如一個小型的大都市一般!
針對達爾文的推算性進化論,貝希用充分的、有證據的科學實驗予以推翻,貝希解釋說,
「不可還原的復雜性」的概念,意即一個由多個部分組成的系統,若缺少任何一部分,這系統就
會失去原有功能,那麼這系統就有不可還原的復雜性。
貝希說,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生物對他來說好比是黑盒子,他完全不明白生物在分子
層面的精密組織,以為細胞非常簡單,很容易從無生命的物質演化而來。但今天這個黑盒子已
被打開,科學家已瞭解到多種生命功能的化學機制,其中所牽涉的生化過程極度復雜。
貝希在書中詳細介紹了細胞中復雜的生化系統,他所舉的第一個例證是人的眼睛在各種外
界條件下的自我調整。實驗證明,人眼睛的瞳孔有如照相機快門,無論在陽光照耀下或在黑夜
里,都能讓足量的光線進入眼球,水晶體表面能自動改變光密度,調整色差等。這些復雜的機
制連那些自認為熟識眼睛結構的人都驚嘆不已。
進化論是研究生命發展的真正障礙
貝希表示,如果你想在生物化學的文獻中,找科學論文來解釋生化系統,如何一步步漸
漸進化而來,你會非常吃驚,因為「一篇也沒有」。他還說,絕大多數生化科學家在日常研究中
完全與進化論脫節。達爾文主義其實只是一種哲學理論基礎而已。因此,進化論是研究生命發
展的真正障礙。
貝希觸發了一場文化大地震。他不僅質疑自然選擇進化論,而且涉及了科學和宗教的界線
問題。貝希在《達爾文的黑盒子》一書中指出:有機體是很復雜的,不可能隨意進化出來,比
如人的眼睛。那麼只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這些有機體是一個「大智大慧的設計師」創造的。
貝希也挖苦地說:「很多科學家都私下鼓勵他,可是真正站出來支持他的人數『在0和1之間』。
」真正讓生物學家煩惱的是他說有一個「大智大慧的設計師」,這種說法迫使現代生物學重新審視
科學和宗教之間的鴻溝——達爾文親手砌成的鴻溝。
由有機物自發產生單細胞生命,概率有多大?請聽聽著名天文學家弗瑞德·霍以爾(Fred
Hoyle)的「波音747理論」:「上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就像一個颶風掃過一座廢料場,然後奇
跡式地組裝好一架波音747噴射機一樣。」
達爾文有充足的理由求得現代人的原諒,因為他那個年代,電子顯微鏡還沒有問世,生化
技術也幾乎談不到。再說,幻想、推算、假設任何東西,那是個人愛好,至於別人願意信還是
不信,那就是別人的事了。
問題在於,1996年貝希就打開了達爾文的黑盒子,如今,全世界至少有15種文字的譯本,
而且《達爾文的黑盒子》面世第一年就印發了17版,銷售超過45,000冊,第4年仍超過20,000
萬冊。那麼,13年以後,到了2009年,為甚麼相當、相當多的人依然認為自己是猴子進化來
的呢?這究竟是誰的錯?
僅供樓主從參考。